第一篇:参考书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参考书目)
[1] “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2] 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2.[3] Lindert, Peter H.and Jeffrey G.Williamson: “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 NBER.[4] “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酷政治现实”,《参考消息》,2005年8月6日
[5] 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 格拉德·博克斯贝克、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政府效应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8] 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
第5期。
[10] 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 奥利瓦·布兰恰特:“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求是学刊(《新华文摘》,2005年第8
期转载)。2005年1月
[12] 俞可平、黄可、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13] 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14] [波]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华盛顿共识”,1999年第2期
[15] 宋玉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塔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 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第9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庄宗明 主编:《世界经济学》(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科
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8]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 Paper No: 99.[19] 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May 2005.[20] Williamson, John, “From reform agenda to damaged brand nam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do next”, Finance &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3.[21] 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
年第2期。
第二篇:论反全球化运动发展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也在愈演愈烈。它未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又将其引人误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
1999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抗议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警察动用了装甲车等维持秩序,但会议仍然无法正常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一词由此被媒体和学术界广泛使用代写论文。本文将在对反全球化运动形式进行简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进而探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以深化人们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代写论文。
一、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形式
要了解反全球化运动,首先就要认识它的对立面,即全球化。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始于16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开始兴起,并迅速涌向世界。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反全球化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反全球化活动趋于正规化、制度化。每年,以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经济全球论坛的召开之际,被称为“穷人经济论坛”的“世界社会论坛”也会同期举行。正如巴西学者埃米尔 萨德尔(Emir Sadia)所指出:“世界社会论坛是一个里程碑,它表示以往分散的、防御性的抵抗已经进入积蓄力量阶段。形成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的联合。”反全球化“已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其本身也已全球化了。”另外,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许多集宣传、动员、培训、策划、组织为一体的“一条龙”式反全球化组织或网站。因此,它是一种松散的、阵营庞大的社会反抗活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归纳起来,今天所说的反全球化运动包括三种主要形式:
(一)直接行动
这是最为世人关注的一种形式,像滚雪球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包括在国际组织举行会议期间组织公开的游行、集会等活动。如今,维持会议秩序已经成为举办国的一大难题。另一种流行的直接行动就是在重大国际会议举行之际,举办相对应的会议。例如针对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等。
(二)网络反抗
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形式。比比皆是的全球化网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反全球化行动者进行宣传、联络、组织抗议活动最便利、最重要的工具。网络使世界各地分散的反全球化个人和组织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召集新成员、筹集资金等。极端的网、络反抗形式被叫做“网络战争”。如2002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站遭到了反全球化组织支持的黑客攻击,导致该网站瘫痪。
(三)学术反抗
学术上的“反全球化”为行动上的反全球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是反全球化的理论先驱。例如,法国作家维维安尼(Viviane Forrester)在她的《经济的恐怖》一书中,号召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争取更美好的生活。她现在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反全球化作家”。
二、反全球化运动在误导发展中国家
反全球化的中心是反对自由贸易,反对跨国公司。跨国的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被视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头兵,也就成为主要的反对目标。那么,是哪些人在反对全球化呢?大多数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因全球化竞争而造成地位下降或感到威胁的阶层;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暂时失败的阶层和集团。他们反对全球化,背后都有利益方面的诉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新的误区。
(一)反全球化的经济误区
在西方,反全球化的人潜意识是为了维护西方人优越的生存条件。他们认为,全球化的美好前景是一个美好陷阱,其结果“不是繁荣和福利,而是衰落、生态破坏、文化蜕变。”
首先,西方反全球化运动,更多的是害怕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压力下,某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和玩具等,纷纷倒闭。“德国工业承受着从未有过的竞争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工业界必须节省开支,具体措施就是裁员及不断削减企业和国家所承担的费用。”
西方人还担心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浪潮。问题是,西方人一方面希望有移民做他们不愿意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惧怕移民抢他们的饭碗。
(二)全球化的政治误区
反全球化的人似乎有一个高尚的目的,即呵护西方的民主制度,维护世界和平。可是,他们关心的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而是通过限制资本和贸易的全球流动的方向,维持发达国家的高额利润。
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需要以物质条件的发展为前提.全球发展水平和国际交往有益于创建具有强大的和高素质的公民,从而成为民主,文明社会的主体。“在那些完全沦为外部影响的玩物的国家里中,民主事实上毫无成功的希望。”
全球化的结果也存在国家联合抗衡霸权的趋势。正是它的深入,才可能出现美国从联合国人权组织落选的事。
(三)反全球化的文化误区
经常有西方学者
提议:东方民族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避免外来文化的侵袭。可是,结果怎么样呢?这里存在一个误区。由于文化的单一,缺乏异质性成分的相互磨砺,从而,造成其文化活力的衰减.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力的文化也是没有前途的文化。
三、反全球化运动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无庸讳言,全球化的确加剧了贫富不均,恶化了全球环境。而全球化确实对全球化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它推动全球化的精英对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再也不会熟视无睹了。另外,它使作为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的国际经济组织正在着手推动初步的改革。“来自市民社会的压力已经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内部透明度和责任感的增强。”
然而,从总体上讲,反全球化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弊大于利。约瑟夫奈对这一运动的消极后果发出了警告:如果目前的反抗抑制了全球化的积极方面,却没有触及它的消极方面,这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
从经济方面看,在反全球化运动中,西方国家是主角。鉴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压力,西方国家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在多边条款提高人权、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要求,对移民的紧缩政策同样也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根据199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在过去的50年里贫困人口的减少快于过去的500年。发展中国家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进步与工业化国家在过去百年取得的进步相当。如果闭关自守,自绝于国际交往和竞争,那么就永远不能得到发展。南斯拉夫的解体,西方任意轰炸,还不是因为它的相对不发达造成的。在西方发展时,他们没有喊停,现在却让发展中国家不要发展,说什么“经济增长往往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事实上,西方学者希望由原来殖民主义体系作框架的全球化,而不喜欢威胁他们优势地位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发展中国家跟着反全球化,那么就会再次落人西方人的圈套。
从政治角度看,在一些欧洲国家里,拥护和抗拒一体化和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一条新的政治分界线。在印度,对全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抗议,已经成为左翼反动派和工会每一次示威活动及印度人民党的大多数运动的一部分。现实问题是,许多政治力量不去完成协商全球化所要求的艰巨任务,反而在激起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总之,反全球化运动的扩大会加剧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分裂。
从文化角度看,不少人反对全球化是害怕美国的文化侵略,担忧自己的文化被淘汰;也有人担心,全球化导致文化的单一化。全球化过程中确实有这种情况:当某些文化想影响别人明显不够格时,可能会像阿富汗塔里班那样,企图将保护墙越建越高,这堵墙注定要被“电子族”彻底摧毁。那么,他们的国家和文化难免不成为别的强大国家和文化向外扩张的通道。
实际上,对文化同质化进程存在着深层而实质性的抵制。好莱坞的诱惑力量再大,也不能抹去人们的历史记忆,不同民族的历史差异已经成为各民族政治和文化发展基因。“语言、宗教和种族全都是一种地方特征的重要成分。”“全球化造成的繁荣接着使文化真正能维护其自己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契机,如技术交流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等。而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全球化运动却将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民众引入误区,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孙中山曾经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事实上,全球化——反是反不了的。因此,有人将反全球化运动比在对抗
工业化的“卢德运动。”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自主地进入全球化浪潮,才能乘风破浪,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汉斯·彼得 ·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巴西]埃米尔·萨德尔.左派的新变化[M].国外理论动态,2003,(4).
[4]王军.对当前“反全球化”现象的认识与判断[M].上海经济研究,2001,(10).
[5]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博克斯贝格,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新华出版社,200
第三篇:专题:经济全球化
2012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第二轮)
专题: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4)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影响:
有利: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多自由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
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与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弱,技术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三、全球化的应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3、大力引进外资与技术设备,借鸡生蛋,增强国力;
4、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技成为经济腾飞的翅膀;
5、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的竞争;
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7、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重视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9、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民族整体素质。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第二轮)
共同的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武扩散问题,战争威协问题,网络犯罪问题。
对 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影响: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影响:①70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沂南一中段永仙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我国应当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应对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课前预习:
1、经济全球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_,使各国经济日益___________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经济全球化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_______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__________ 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是_________ 的产物,它又推动了_________。
4、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________ 和_______的优势,掌握着推动__________,主导着________左右着国际经济的“__________”,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_______________,一边是_______________。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_________”既是_______
又是_________,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结合所出示的两段材料思考这两个问题,从中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2、3、列举世界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哪些? 列举中国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哪些? 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探究活动二:美国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进行,发动机在澳大利亚制造,轮胎和电气设备在韩国制造,无线电设备在新加坡制造,车身用的板材在日本生产,美国自己提供变速器,然后在韩国完成组装。全球的四万余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全球贸易,百分之七十的对外直接投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专利和技术投资。
1..从对莱曼汽车的剖析,你感受到了什么?
2.总结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探究活动三:2010年8月2号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成功后的吉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1.什么是跨国公司?
2.吉利公司为什么要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
3.吉利公司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有何积极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四: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有弊,如何正确认识利弊的关系。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
探究活动五:结合图片展示和相关资料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例题精析(2009高考广东卷)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销售全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②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④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载体和实质,是组合式题目,我们可通过排除法排除错误知识点,从而明确正确答案。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跨国公司,并不是泛指国家和地区。故选C
自我测评: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政治全球化④资本全球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下面标的地址是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井路251号。当今
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从上述材料中能比较明显看出的有()
①生产的全球化②贸易的全球化③资本的全球化④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3、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投资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
这反映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D.技术的全球化
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表明跨国公司()
A.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B.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C.已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D.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5、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
①跨国公司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④跨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6、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依靠科技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它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扩大了贫富差距。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当()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工业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③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C、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9、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生产力水平继续提升,亚太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和亚太地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各国各地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需要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结合经济生活谈谈经济全球化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之我见
经济全球化之我见
摘要: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的收益依然有限,在国际经济出现波动时,往往会受到很大冲击并付出沉重的代价。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关键词:经济,制度,竞争,合作,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机遇和挑战,利和弊,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一,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由有限范围、领域和地域的开放,发展成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由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发展成为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运作和在我国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
主的自我开放,发展为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的双向的相互开放。并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使我国由贸易大国成长为贸易强国。坚持外贸市场多元化,积极拓展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空间。坚持以质取胜,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商品出口结构。
第三,进一步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利用外资同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积极地“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有比较强实力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第四,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健全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既要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有足够认识,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防范,增强抵御冲击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壮大国家的经济实力。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长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在自身基础上不断扬弃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关系实现了从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转变,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等等。但这些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和实质,资本主义最终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取代这一规律并没有改变,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要改变落后状况需要长期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4.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这几年,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1998年下半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一度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果断采取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提高口岸管理水平和通关能力。由于措施得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出口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了大量国内急需的设备、技术和短缺原材料,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实践证明,稳定人民币汇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决策和措施是正确的。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带动设备、零部件出口和劳务输出。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合作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开展带资承包,投资经营,提供无息、低息贷款。这样,既有利于巩固传统友谊,又有利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我们抓住机遇,积极扩大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吸收外资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这几年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交通、通信设施等硬环境大为改观;努力完善法制,提高政策透明度,提供优质服务,软环境也有很大改进。这是增强对外资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