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期国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上期六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课本第三单元“壹”,具体内容包括:5条经典要义;故事“晏子使楚”;生活实践,经典诵读“论语·颜渊”。
教学目标:
1、能熟记5条经典要义,2、了解诗词作者,了解诗词的内容及故事内容。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国学思想精髓。
4、熟读经典诵读部分内容,领会意思,提高道德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及名言大意。背诵“经典要义”。熟“经典诵
读”内容。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或教师讲解,或学生讲故事,或读书。
同时开展国学背诵比赛。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
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2013-8-29
第二篇:六年级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4人。五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分93分,最低分19分;90分以上的5人,不及格的有6人。学生基础很差,特别是从外地转回的,基础更差。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大多数,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为照看,根本没什么学习自觉性,学习非常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情璄引入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两全式学生成长手册”。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课时的安排
一单元…..………………………………………8课时 二单元………………………………………….10课时 三单元………………………………………….12课时 四单元………………………………………….10课时 五单元………………………………………….4课时 六单元………………………………………….12课时 七单元………………………………………….4课时 八单元………………………………………….3课时 九单元………………………………………….8课时
中和镇回龙小学:李鹏
2010.8.30
第三篇:六年级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杨
岗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6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作业“拖拉症”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大部分学生数学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48分,及格率33。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23人。这23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自觉性差,课外更没有多余的辅导和训练。
(二)个案分析
优生1:雷晏。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前三名,各科成绩相对优异,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粗心大意,如:计算出错、看错、写错、写漏等小毛病,所以导致成绩虽名列前茅,但始终无法突破自己。
优生2:宋金茜。该生成绩优异,组织管理水平突出,长期担任班长,并身兼数职,但数学成绩始终不够拔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稍显骄傲,做题不注重细节,总是发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
优生3:宋佳谣。该生逻辑思维强,解题能力强,数学成绩优异,现任数学课代表,但考试却不能脱颖而出,原因主要在于性格相对比较孤僻,缺乏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优生4:汪显军。数学思维活跃,计算分析能力强,是个数学人才,但书写和粗心导致考试失分严重,平时缺少与同学之间的“切磋”和向老师请教,自觉性较差,大部分时间被贪玩占据。
中等生1:李大华。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思维大胆,理解能力较强,但平时变式训练较少,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导致运用不够灵活,加大难度就难以完成了。
中等生2:曹红。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但书写、勤奋和仔细却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导致成绩总是处于中等水平。
中等生3:吴佳莉。思维活跃,逻辑分析能力较强,书写工整,但是平时太 1 过粗心大意,有些太过满足于现状,能做对的题总是出错,所以导致了表现优秀,但成绩却一直上不去的状态。
学困生1:李小平。书写极差,只是接受能力几乎没有,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甚至不做,所以导致如今就像从没学过数学一样。考试几乎都在20分以下。
学困生2:蔺大杰。该生太过文静,上课不影响课堂纪律,但心思都不在课堂上,即便认真听讲,也不能很好掌握和接受心得知识,课后作业几乎全部不会。
学困生3:吉那惹地。学习积极性差,上课从不发言,不懂不问,上课无法接收和消化新知识,数学基础极差,完全跟不上节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要求,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3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1课时)1.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2.分数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比(4课时)第五单元、圆(12课时)1.圆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5课时左右 4.扇形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9课时)第七单元、统计(2课时)合理存款1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
1、从计划中看出老师认真分析了学生情况,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
2、措施有针对性,建议针对培养优生这个工作多加计划;
第四篇:2017—2018六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2017—2018六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情感积累。
4、不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究学习策略的意识,能够比较正确地作评价。
5、以丁丁、冬冬两个儿童形象贯穿课本内容,便于使学生领会并接受编写者的意图,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整体情况
本班学生一共有xx人,其中男同学xx人,女同学xx人。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女同学比男同学要好一些。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好,少数同学由于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导致学习能力的不足。在写作方面,大多数女同学和少数男同学的表达能力比较好,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找到可写的东西,少数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主要因为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到位。
(二)教学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第十一、十二册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这两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第十一、十二册分别由八个主题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
课文部分
1、每个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性阅读的课文。这些课文,在注重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同时,扩大了文化含量。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学习这些诗文,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现实社会和历史有所理解,并放眼世界,接触更广博的知识。这一点,从单元主题“遗迹”“战争”“生命”“科学的精神”“地球家庭”就可以看出来。
2、课文涉及多种文体,增加了随笔、报告文学、寓言、传记、对联等,两册还各选编了一篇剧本,帮助学生涉猎日后阅读时可能接触的多种阅读材料。
3、与以往教材不同,第十一、十二册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每册
分别达到七篇、八篇(传统教材只有一至二篇)。古诗文的教学,不再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而是加强诵读和涵咏,一方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正因为此,古文后面都附着译文,课文下面不再另做词语注释。
4.主体课文下面的两道思考题,基本上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设计,是编写者认为阅读该篇必须掌握的基本点,供学生讨论学习。教材还特别设置了“我的视角”一栏,收揽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如果教学得法,“我的视角”栏目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
5、教材设置了“小资料”栏目,为学生提供阅读课文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作者概况以及其他必要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检索的意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小资料”所述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可以进行延伸。
6语言材料(字、词、语、精彩的句段篇)的积累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一贯的任务,我们的“日积月累”栏目一直贯穿到小学毕业。但是积累什么,怎么积累的问题,四年级以前已经解决,六年级的学生不应再由老师硬性指定范围,故此这两册教材只是在这个栏目中做一个发端,大量的工作由学生自觉独立地完成。
7、每个单元设立“拓展阅读”,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a.引导学生从课本的学习向外延伸,扩大阅读量。相配套的教师参考
用书将向老师提供可阅读的篇目、书目。
b.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拓展阅读”开辟了适应每个学生学习的弹性空间。
c.对精读前三篇课文给予补充和提升。
d.在“拓展阅读”中练习浏览或略读。
e.与现行的初中《课标》语文教材接轨。每个单元“拓展阅读”部分一般收入两篇课文。两篇课文后面在“提示与建议”中做一点阅读的点拨。
综合活动部分
1、综合活动的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是对课文学习的提高、延伸和深入,也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单元主题的必要学习内容,还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综合活动采用多种适合单元内容、也适合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形式,比如:“冲突”单元——辩论会;“遗迹”单元——考察;“岁寒三友”单元——书画展;“告别童年”单元——做小学纪念册;
3、综合活动的内容注意人文精神,如母亲河的朗诵会、排演小品”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关于抗日战争的报告会等;综合活动同时力求做成一个集检索信息、扩展阅读、口语交际、社会调查、习作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平台。
4、综合活动兼顾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兼顾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每个活动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
参与其内。
第五篇:2011—2012六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情感积累。
4、不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究学习策略的意识,能够比较正确地作评价。
5、以丁丁、冬冬两个儿童形象贯穿课本内容,便于使学生领会并接受编写者的意图,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整体情况
本班学生一共有53人,其中男同学29人,女同学24人。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女同学比男同学要好一些。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好,少数同学由于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导致学习能力的不足。在写作方面,大多数女同学和少数男同学的表达能力比较好,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可以找到可写的东西,少数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主要因为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到位。(二)教学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第十一、十二册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这两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第十一、十二册分别由八个主题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课文部分1、每个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性阅读的课文。这些课文,在注重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同时,扩大了文化含量。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学习这些诗文,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现实社会和历史有所理解,并放眼世界,接触更广博的知识。这一点,从单元主题“遗迹”“战争”“生命”“科学的精神”“地球家庭”就可以看出来。
2、课文涉及多种文体,增加了随笔、报告文学、寓言、传记、对联等,两册还各选编了一篇剧本,帮助学生涉猎日后阅读时可能接触的多种阅读材料。
3、与以往教材不同,第十一、十二册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每册分别达到七篇、八篇(传统教材只有一至二篇)。古诗文的教学,不再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而是加强诵读和涵咏,一方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正因为此,古文后面都附着译文,课文下面不再另做词语注释。
4.主体课文下面的两道思考题,基本上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设计,是编写者认为阅读该篇必须掌握的基本点,供学生讨论学习。教材还特别设置了“我的视角”一栏,收揽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如果教学得法,“我的视角”栏目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5、教材设置了“小资料”栏目,为学生提供阅读课文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作者概况以及其他必要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检索的意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小资料”所述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可以进行延伸。
6语言材料(字、词、语、精彩的句段篇)的积累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一贯的任务,我们的“日积月累”栏目一直贯穿到小学毕业。但是积累什么,怎么积累的问题,四年级以前已经解决,六年级的学生不应再由老师硬性指定范围,故此这两册教材只是在这个栏目中做一个发端,大量的工作由学生自觉独立地完成。7、每个单元设立“拓展阅读”,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a.引导学生从课本的学习向外延伸,扩大阅读量。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将向老师提供可阅读的篇目、书目。b.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拓展阅读”开辟了适应每个学生学习的弹性空间。c.对精读前三篇课文给予补充和提升。d.在“拓展阅读”中练习浏览或略读。e.与现行的初中《课标》语文教材接轨。每个单元“拓展阅读”部分一般收入两篇课文。两篇课文后面在“提示与建议”中做一点阅读的点拨。综合活动部分1、综合活动的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是对课文学习的提高、延伸和深入,也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单元主题的必要学习内容,还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综合活动采用多种适合单元内容、也适合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形式,比如:“冲突”单元——辩论会;“遗迹”单元——考察;“岁寒三友”单元——书画展;“告别童年”单元——做小学纪念册……
3、综合活动的内容注意人文精神,如母亲河的朗诵会、排演小品”表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关于抗日战争的报告会等;综合活动同时力求做成一个集检索信息、扩展阅读、口语交际、社会调查、习作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平台。
4、综合活动兼顾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兼顾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每个活动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内。
5、综合活动的指导尝试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思路编写:
a.以“导语”创设活动情境。b.按照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内容,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活动“结果”提要求。c.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做指导,而不是用说明文阐述。d.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留白”,启发学生创造。e.活动的编写体例大体相同,但各单元之间又有所区别。单元小结部分1、通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树立起评价的意识,培养了自觉评价、即时调适学习的习惯,以及基本掌握了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所以第十一、十二册不再做这方面的指导,只是通过设立这个项目体现编写者的以下意图:评价非常重要,评价要随时进行。
2、“单元小结”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栏,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包括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
3、评价以文字陈述为主,辅以图表。还应写出满意度。
三、具体措施
1、持续培养学生的自觉积累的习惯。
2、继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的能力。
3、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保底的工作。
4、通过随感的写作持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