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部长须谨防“白袍点墨”
组织部长须谨防“白袍点墨”
2012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近,读了一个“白袍点墨”的典故。说是明朝时,江苏徐州人山云被朝廷委以总兵,派去镇守广西。山云问帅府中性情耿直、敢讲真话的老吏郑牢:“人们认为做将官的人,并不计较贪或是不贪,何况广西素兴贿赂,我是否也可以贪一点?”郑牢就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告诫山云。山云觉得有道理,在广西任职十年,廉洁操守始终不变。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组织部长是干部工作、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组工干部的带头人。所处的地位受关注度高,所担负的职责任务繁重,这就决定了组织部长更应当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事事作表率,为组织工作给力加分,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否则,“白袍”一旦着了“墨”,就永远也洗不掉了。
一要公道正派,把好用人关。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公道正派是是组织部长的立身之本。因此,组织部长要严明纪律,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坚持讲党性、讲原则、讲规矩,不跑风漏气,不封官许愿。要坚守原则,在原则面前一视同仁,不用感情代替理智,不用个人好恶代替组织和群众评价,“一把尺子量准”、“一碗水端平”,客观准确考察和评价干部,正确合理使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当好选人用人的“守门员”。
二要抵御诱惑,把好欲望关。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组织部长面临的诱惑很多,贪欲之门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就会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在各种权色名利的诱惑面前,难以自拔,堕入犯罪的深渊,给党抹黑、给组工干部丢脸。因此,组织部长一定要从严律己,守得住清贫,防止心理失衡;经得住诱惑,防止心乱神迷;管得住小节,防止因小失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三要择善而交,把好交友关。交友须慎,不慎招祸。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挖空心思与领导干部套近乎,把掌有实权的干部当作“资源”来经营,把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当作“潜力股”来投资。组织部长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人情交往,但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往往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因此,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严把“社交圈”,远离“小兄弟”,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积极培育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要情趣健康,把好兴趣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组织部长的情趣健康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也关系组织工作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组织部长要有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情趣,选择自己的爱好,要“爱”之得当、“好”之有道,使其有利于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
清正廉洁,是做人为官的第一底线。组织部长要自觉把党和人民的信任当责任、把事业当生命,做清白为官、清正做人的表率。(广西来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庞标益)
第二篇:“白袍点墨”典故
“白袍点墨”典故
7月2日,《学习时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2012年5月25日在与新任市委书记座谈时的即席讲话。当讲到市委书记要自律守责时,李源潮部长强调:市委书记要清正廉洁,不让“白袍点墨”。
“白袍点墨”出自《郑牢论戒贪》,是明代文学家叶盛的一篇散文。叶盛字与中,号蜕庵,昆山千灯人。1445年(明正统十年)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1449年瓦剌军在土木堡俘明英宗后,迫近北京城,叶盛协助于谦调集重兵,在城外击退瓦剌军。叶盛为人节俭,一向喜好读书,经常手不释卷,是明代中期著名的藏书家。
文中讲述的故事是:广西总帅府有一个叫郑牢的,是名老差役,性格耿直敢言。都督韩观威严不可侵犯,也赏识郑牢。每当韩观醉后想杀人时,郑牢认为不该杀的,就设法留下不杀。等到韩观酒醒,再告诉韩观不杀的原因。韩观知道郑牢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十分感激敬重他。韩观死后,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山云继任广西总兵官。山云本来为人廉正贤德,一到广西,便宴请当地德高望重之士,询问边事,于是有人就将郑牢介绍给他。山云将他请了来,说:“常言说,对于将军不顾及他是否贪利,只看他能不能打仗,况且广西的风气一向是看重财货。我是否也可以贪呢?”郑牢说:“大人刚到此地,就像一件洁白的新袍子,有一点被沾上污秽,就像白袍上染上了一点墨,总是洗不掉的!”山云又说:“人们说,土著人送的东西,如果不接受,他们必然怀疑而且怨恨我,那该怎么办呢?”郑牢回答说:“为官之人贪财,朝廷有非常严厉的处罚,那就是竟然不惧怕朝廷了,怎么还会害怕土著人呢?”山云于是笑着接纳了他的观点,在广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洁操守始终没变。郑力/文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
近年来,组织部长成了“高危岗位”,村官腐败更是屡见不鲜,非常值得警醒!出于对这两类颇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官员的关爱和厚望,李源潮部长以“一袭白袍”引喻仕途人生,阐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道理,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
始处莫随意。所谓“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始之不慎,便是走下坡路的起点。贪腐者很少有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穿一双新鞋在泥泞路上走,开始时担心鞋子弄脏还选好地方下脚,后来鞋子沾了泥水,便不再珍惜,索性脏鞋脏穿,结果整双鞋全部弄脏。对鞋如此,“一袭白袍”亦然,一旦放松警惕,染上了污点,就会放任自己“破罐子破摔”。只有在“第一次”面前坐怀不乱,把住这第一道关卡,摒弃侥幸之心,坚信贪欲之害,才能够不失操守,拒污浊于千里之外。
小处莫大意。“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有道是:“筷子”虽短能打倒人,“杯子”虽浅会淹死人,“票子”虽轻能压垮人,“裙子”虽柔会伤害人。有人将诱惑概括为若干个“一下”,即“逢年过节看望一下,住院治病慰问一下,家人生日祝贺一下,出国考察支持一下,家有丧事凭吊一下,乔迁新居意思一下,孩子结婚表示一下,已提拔者感谢一下,想提拔者争取一下,关系好的加深一下,关系一般亲近一下,暂无求者铺垫一下”。“一下”固然小,但个个都是考验。欲使“一袭白袍”永远洁净如新,就要善于从小处着眼,重视小节,防微杜渐,写好自己每一页历史。
独处莫失意。在常人眼里,“锦衣夜行”算是浪费,身着“一袭白袍”而无人喝彩,那也是很扫兴的事。有的官员,热衷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排场,习惯了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坦途,但凡受到一点冷遇和孤独就适应不了,甚至萌生消极的念头,搞起什么“报复性腐败”。这种做法,断然要不得。身为领导干部,无论身在顺境逆境、群处独处,都不该失去做人标准和为官的原则,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清苦,不拿权力作赌注,不拿前途当儿戏。好人坏人、好官坏官,常常在于一念之差,修练好慎“独”的功夫,才能在权、钱、色面前不打败仗,确保“一袭白袍”一尘不染。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须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大学生求职须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实习生 霍仟 本报记者 来扬 《 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30日07 版)“这个工作你能接受吗?”
“有企业关注你的简历了!”
……
尽管已经找到了工作,但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应届毕业生袁杰的电子邮箱每周都会收到某求职网站发来的类似邮件。
此外,袁杰还经常收到系统群发短信,提醒他将有招聘会召开。但这些短信所提供的信息大多对他的求职没有帮助。
袁杰在求职期间,他把自己的电子邮箱和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公布在网上。时间长了,每当看到这些用处不大的邮件和短信时,他心里难免会烦。
像袁杰一样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受到垃圾邮件或垃圾短信困扰的大学生并不少见。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社会阅历不足等原因,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后带来的种种烦恼。
“有几次,我在一些校外招聘会结束后的现场看到满地的求职者简历时,心里总会为那些简历的主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一大隐患啊。”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简历的处理较为随意,这可能会导致求职者个人信息被泄露。
即便是电子版的简历,也同样有被泄露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许多招聘、求职网站都需要求职者填写较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手机号和电子邮箱等信息都是必填条目,求职者如果不填写完整就无法进入下一步骤。一些网站也将公布“不完整、虚假或不准确的简历资料”列入用户协议中的“禁止条款”。
在58同城网上,用户只要注册一个账号成为会员后,就可以每天查看10份他人的简历,其中包括手机号、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
“电子版的简历因为其可复制性、易传递性等特点,一旦不留意保护,其泄露概率更大。”王丹提醒说。
王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诈骗的案例。
正在上自习的大四学生小余接到一连串的骚扰电话后,几近抓狂。对方打过来却不说话,反反复复几次,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小余关掉了手机。
没过多久,小余的父母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在电话中称小余因突然病倒住进了医院,急需8000元做手术,小余的父母必须一个小时内把钱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否则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小余将会有生命危险。
小余的父母打电话向小余核实,却发现小余的手机持续关机。好在小余家离学校较近,不放心的小余父母便亲自到学校核实。在询问了小余所在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和小余的室友后,仍不知消息是否可靠。正当小余的父母不知所措时,正碰上上完自习回来的小余。后经警方调查,原来小余在一些招聘网站上登记了家庭住址和家庭联系方式等资料,行骗者正是从网站上获得了小余的详细资料。
王丹告诉记者,目前,整个社会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尚不健全,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也有很多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须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否则,轻则受到会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骚扰,严重的可能像小余一样遭遇诈骗。
王丹表示,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受害者在寻求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为避免出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烦恼,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对提交个人信息可能带来的风险要做好自我评估,“填写身份证号、个人电话等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想清楚相对方或信息平台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她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不要为了获取工作机会大量盲目地投递简历。此外,在填写简历时,提供用人单位能及时联系到自己的联系方式即可,尽量不要填写家庭住址和家庭电话等个人信息。此外,可以尝试在投递的简历上注明“本简历上的内容属于个人信息,仅供求职使用”的字样,提醒用人单位慎重处理。
“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就业法律、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前、充分告知学生谨慎处置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并进行相关能力和技巧的训练。比如,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就在职业规划课堂上加入了就业法律制度的内容,每年还逐一进行院系宣讲,为毕业生介绍就业政策和求职注意事项,同时常年为同学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和就业政策解读服务。此外,作为学生的教育培养单位,高校也应当保护好学生的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提供,避免学生的个人信息泄露。”王丹说。
第四篇:演讲稿写作须抓住三个“点
演讲稿写作须抓住三个“点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本文已影响 485 人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文稿。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能使演讲者的演讲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演讲稿的写作无论从立意选材、结构格式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应该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必须抓住三个“点”,即切入点、动情点和升华点,只有找准这三个点,演讲稿的内容才能做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使听众产生心理共鸣。
一、找准切入点
演讲是向听众宣传某种观点或阐述某种道理,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述,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说教,那么,无论演讲者所讲的道理多么正确,都难以深入听众的内心世界,缺乏演讲应有的说服力、鼓动性和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构思演讲稿时,确立了鲜明正确的主题后,还应考虑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主题。这个“切入点”找得好,就能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驱动和调控听众的心理,使之更容易接纳演讲者的观点,也可以使演讲者所讲的道理更鲜明集中,避免了漫无边际、让听众不得要领的弊端。具体来说,找准切入点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名言、诗句、典故切入,创造浓厚氛围
名人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演讲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系的名言为切入点,可以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以具有优美深邃意境的诗句为切入点,可以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而典故则能唤起听众的类比联想,使演讲内容更具有象征性,例如:景克宁的演讲《“人啊,认识你自己!”》就用了名言式开头:
恩格斯曾经说过:“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问题,谁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幸福;谁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落入司芬克斯的魔爪,他所找到的,不是美貌的未婚妻,而是一只凶暴的牝狮。”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
这篇演讲稿的开头就是借用恩格斯的名言从哲学的高度切入,同时又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故事的深层意义,提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深刻主题。当然,这种切入可以或名言或诗句或典故,切入适宜,都能收到“一语惊人”的效果。
(二)悬念切入,调动听众情绪
设置悬念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调动听众的情绪。在演讲中以与主题相关的悬念切入,通过恰当的烘托渲染,使听众急欲了解谜底,然后再破悬念,顺势引入主题,使演讲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任士奎的演讲《让爱永驻人间》是这样切入的: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中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中领略温暖的春意;它能使你在雾海苍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能使你在荒凉凄冷的孤寂心里收获快乐的果实„„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这么伟大?这么神奇?我要说,它就是——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对自己同胞的真诚的爱心!
第五篇:演讲稿写作须抓住三个“点(定稿)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文稿。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能使演讲者的演讲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演讲稿的写作无论从立意选材、结构格式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应该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必须抓住三个“点”,即切入点、动情点和升华点,只有找准这三个点,演讲稿的内容才能做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使听众产生心理共鸣。
一、找准切入点
演讲是向听众宣传某种观点或阐述某种道理,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述,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说教,那么,无论演讲者所讲的道理多么正确,都难以深入听众的内心世界,缺乏演讲应有的说服力、鼓动性和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构思演讲稿时,确立了鲜明正确的主题后,还应考虑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主题。这个“切入点”找得好,就能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驱动和调控听众的心理,使之更容易接纳演讲者的观点,也可以使演讲者所讲的道理更鲜明集中,避免了漫无边际、让听众不得要领的弊端。具体来说,找准切入点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名言、诗句、典故切入,创造浓厚氛围
名人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演讲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系的名言为切入点,可以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以具有优美深邃意境的诗句为切入点,可以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而典故则能唤起听众的类比联想,使演讲内容更具有象征性,例如:景克宁的演讲《“人啊,认识你自己!”》就用了名言式开头:
恩格斯曾经说过:“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问题,谁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幸福;谁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落入司芬克斯的魔爪,他所找到的,不是美貌的未婚妻,而是一只凶暴的牝狮。”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
这篇演讲稿的开头就是借用恩格斯的名言从哲学的高度切入,同时又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故事的深层意义,提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深刻主题。当然,这种切入可以或名言或诗句或典故,切入适宜,都能收到“一语惊人”的效果。
(二)悬念切入,调动听众情绪
设置悬念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调动听众的情绪。在演讲中以与主题相关的悬念切入,通过恰当的烘托渲染,使听众急欲了解谜底,然后再破悬念,顺势引入主题,使演讲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任士奎的演讲《让爱永驻人间》是这样切入的: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中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中领略温暖的春意;它能使你在雾海苍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能使你在荒凉凄冷的孤寂心里收获快乐的果实……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这么伟大?这么神奇?我要说,它就是——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对自己同胞的真诚的爱心!
在这里,演讲者就较好地运用了悬念切入的方式,诱人着迷,引人深思。
(三)故事切入,引发听众联想
以讲故事作为演讲的切入点,使听众由此产生类比联想,阐述的道理就会更集中鲜明,也使演讲显得更富文化底蕴。白岩松的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就使用了这种故事切入的方法:
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在这里,听众自然就把卡萨尔斯的话同主题新闻界“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也就有兴趣去听作者是怎样阐述二者关系的,收到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四)反向切入,启发求异思维
正面切入演讲主题是顺理成章,而反向切入则是出奇制胜。反向切入就是脱离听众所熟知的视角和普遍共有的想法,出人意料地独树一帜,与听众的心理定势构成反差,让听众的思维和经验的惯性受到“挫折”,启发听众的求异思维,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演讲内容渐入佳境,例如张枢龙的演讲《我推崇敢于自我否定的女性》,是这样切入主题的:
有人推崇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女性;有人推崇生活中温柔、贤良的女性;还有人推崇不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且生活中温柔贤良的女性……可是,我却推崇敢于自我否定的女性。
发人所未发、反向切入、耐人寻味、启人深思,体现了演讲者对新时代妇女问题的真知灼见。
演讲稿写作的切入点远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演讲者不蹈袭前人,而是独辟蹊径地进行构思立意,创造性地进行探索,是不难找到最佳切入点的。
二、选好动情点
演讲是离不开事迹的,找准切入点也就是找准听众对故事的听取视角,而讲述故事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从演讲的实践活动看,演讲者只有针对听众的情感倾向,选好“动情点”,并运用有效的言语进行真挚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才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一旦受到客观事物的触发,就会产生某种相应的情感活动。这种能够促使人的情感心理产生强烈情感活动的信息刺激点,就是“动情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体现、人们心理体验普遍性的情感状态等,当受到客观事物触发的时候,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愿。比如蔡朝东的演讲《理解万岁》中有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