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纯碱工业协会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重点的汇报
王锡岭
2007年8月15日大连
各位常务理事:
现在,我代表协会秘书处,向常务理事会汇报协会上半年所做工作和下半年工作重点,请审议并批评指导。
第一部分上半年所做工作一、一、根据行业需要召开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
1、1、召开了2007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2007年1月,在北京召开
了第一次信息发布会,发布了2006年与市场有关的各类信息,如:全国纯碱生产信息、纯碱进出口信息、主要下游产品产量信息等,同时也发布了分析2007年发展趋势的各种信息,供各纯碱企业分析形势和决策时参考。为2007年平稳、理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召开了中国纯碱工业协会2007年会员大会:今年3月下旬,在湖北宜昌召开了2007年会员大会,底同立理事长向大会做了2006年纯碱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及2007年发展趋势的报告,王锡岭秘书长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谢杜雀副理事长向大会做了修改章程的说明的报告,邢学扑副理事长向大会做了调整会费的说明的报告,程霖主任向大会做了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以上报告,以无记名投票迭出了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副会长、会长,确定了协会办事机构的设置,聘任了副秘书长和各部室负责人,吸收了新会员等。会后,秘书处办公室向新会员颁发了证书,出版了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专辑,按程序,章程、会长、副会长向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核准备案,会费标准向民政部、财政部核准备案。
3、3、召开了技术咨询部全体会:今年,纯碱工业协会第六届技术咨
询部成立,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工作精神,找出当前纯碱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入点,于6月下旬在延吉召开了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六届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对纯碱行业
能耗问题和环保问题进行交流和分析;对《纯碱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办法》交换了意见;对氯化铵的前景问题进行了分析。
4、4、召开了出口企业座谈会:今年5月当了解到纯碱出口退税有可
能取消的信息后,协会立即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反映情况,要求把退税降到5%过渡一下,6月份,当了解过渡的可能性不大时,立即召开有出口业务的11个企业召开座谈会,分析退税取消后的影响,分析国际市场纯碱的供求关系,特别分析了半年之内,美国天然碱在国际市场有无增加投放量的可能,分析了提高售价的可能性和产生的付面影响。积极主动做好用户工作,果断决策,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5、5、召开了氯化钙专业会议:今年7月上旬,在青岛召开了氯化钙
专业会议,除隶属于纯碱行业的氯化钙企业外,邀请了行业外有一定规模的氯化钙企业参加,共同议论和分析目前氯化钙市场疲软的原因和应对策略,部署了创建中国名牌产品的准备工作。
6、6、召开了2007年第二次信息发布会:7月底,在西宁召开了第二次信息发布会,发布了上半年与市场有关的各类信息,发布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市场行情信息,发布了促进上半年高速发展的原因信息,发布了下半年发展趋势的分析信息,发布了应采取策略的原则信息。与会同志感觉心中有底了,对顺利渡过2007年信心更足了。
二、二、组团参加2007年世界纯碱大会:
2007年6月11至21日,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受欧州化工协会和格罗兹尼分离技术法国有限公司、德国有限公司的邀请,组织国内16个纯碱生产厂、1个设计研究院参加的一行22人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法国尼斯召开的2007年世界纯碱大会,会后考察了法国格罗兹尼分离技术公司。
参加世界纯碱大会的有:中国、欧州、印度纯碱协会的代表、全世界大型纯碱生产企业的代表;为纯碱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咨询和法律服务企业的代表;纯碱产品下游企业的代表共169人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团是大会最大的代表团。
大会有不同国家的21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中国代表团有4位在大会发言,是发言最多的代表团。会议发言重点从法律、服务、节能、环保等方面论述纯碱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主要收获有:从国外企业的大会论文中可以体会到,一是法律意识比我们强,处处讲法律,自觉的、主动的执行法律,既不逃避,也不去动脑筋钻法律空子。值得我们学习。二是服务意识比我们强。能够辩证的看待和处理合作关系,积极、主动的为用户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用战略思维处理经济利益,企业几十年、上百年活力不减。值得我们学习。三是环保意识比我们强。国外企业崇尚责任关怀,把保护环境当成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执行环保法律,解决环保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世界纯碱大会结束后,我们考察了世界著名的格罗兹尼分离技术公司,主要考察了离心机,原来的离心加对进料的固液比都有基本要求,固液比低会影响离心机的正常运行,一般都会在离心机前加一个稠厚器,欣喜的是这次看到了沉降式离心机,把稠厚和分离合二为一,如果我们的纯碱平均结晶粒度能达到100微米以上,就有可能用于一次分离,把碳化取出液直接进沉降式离心机而取代真空滤碱机,使重碱水份大幅度降低,进尔煅烧节约大量蒸汽。希
望国内设计、研究单位、纯碱生产企业,与格罗兹尼在中国的总代理香港碧华国际有限公司配合,作为一个课题认真研究、试验,争取有所突破。
三、三、按政府要求,做好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
1、纯碱行业产排污系数的核算工作: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是决定普查成果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所在。
受普查工作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了由22个单位组成的全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项目组,其中,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担当化工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委托,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等13个协会,承担了13个行业的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按全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项目组的要求,我们编制了“纯碱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课题的实施方案”并在6月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纯碱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课题启动会议,会上对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宣传;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课题的内容进行了培训;对工作内容进行了安排。
目前参与纯碱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课题的12家纯碱企业正陆续上报数据,纯碱协会对所报数据一一与企业工作人员沟通,以确保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能较好完成。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1月1日始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将工业源普查内容(下面的六条)提前通报你们,请提前作好安排和准备。
①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②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③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④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⑤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⑥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纯碱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编制说明工作: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写“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协会在征求部分企业意见后编写上报,2007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07年第41号公告予以公布,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编制“纯碱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原则是要能够体现生产全过程污染预防思想,并覆盖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依据适用范围确定各个指标的基准值分级;基准值设定时考虑国内外的现有技术水准和管理水平,考虑其相对性,并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指标分氨碱、联碱、天然碱,从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质量指标;装备要求;排放废水污柒物产生指标;综合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六个方面,分为三个级别考核:
一级指标:达到国际上同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此项指标主要作为清洁生产审核时的参考,以通过比较发现差距,从而寻找清洁生产机会。
二级要求: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三级要求:达到国内一般清洁生产水平,即基本要求。
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后,“纯碱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及编制说明
己全部完成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3、明确纯碱行业统计界定工作:由于各企业在执行统计方法时认识和理解不同,造成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数字的可比性较差,因此根据企业的反映和协会技术咨询部全体会议讨论,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正式发文,对统计中主要有争议和不明确的项目明确和界定,以增强统计数字的可比性。明确界定的项目有:
(1).企业自用碱计入纯碱产量。
(2).自备电站能耗不计入纯碱能耗计算范围。
(3).分别计算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的能耗。重质纯碱的能耗应包括轻质纯碱的能耗和由轻质纯碱生产重质纯碱增加的能耗。
(4).计算联碱双吨能耗时,要注明氯化铵是干铵还是湿铵。既生产干铵又生产湿铵的联碱企业,要分别计算生产干铵的双吨能耗和生产湿铵的双吨能耗。生产干铵的双吨能耗,应包括生产湿铵的能耗和由湿铵生产干铵增加的能耗;
(5).纯碱系统没有单独设立取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的,纯碱与其他产品按实际用水量合理分摊这部分能耗。
(6).采用浓气制碱的联碱企业,合成氨脱碳工序的能耗计入合成氨的能耗,不计入联碱能耗。往联碱输送二氧化碳的低压机的能耗计入联碱能耗。
(7).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企业,压缩机的能耗计入合成氨的能耗,不计入联碱能耗。设在联碱碳化塔前或塔后的升压机的能耗计入联碱能耗。
四、四、下半年协会的工作重点:
1、1、继续抓好以市场为中心的调研、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
2、2、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开好2007年技术年会。
3、3、召开氯化铵专题研讨会。
4、4、做好氯化铵中国名牌复评的准备工作。
5、5、做好氯化钙参加中国名牌评审的准备工作。
五、五、上半年市场的筒要回顾:
上半年纯碱国内市场可以用三句话筒单概括和总结。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稍感供应不足。市场发展平稳,价格稳中有升。效益好于往年。第一句话应该解读为今年上半年,纯碱产量增长平稳、正常,需求量略大于纯碱增量,全国范围内普遍感到供应偏紧,个别地区、个别时段缺口还不小。这主要得益于平板、日用玻璃、化工(特别是硝纳和亚纳)的拉动。2007年,己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玻璃生产线有20多条,产能约7000万重量箱,加上出口量的明显增加,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平板玻璃比去年同期产量增加所增加的纯碱消费量将超过40万吨。日用玻璃及制品产量猛增,增幅远远超过往年,主要是改专用瓶,改瓶型,及红酒瓶、啤酒瓶出口增加,按增产量初步测算,日用玻璃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产量增加所增加的纯碱消费量将超过30万吨。今年两纳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硝纳、亚纳的市场价都己突破3000元/吨,)拉动了产量的提高。这些因索共同拉动了纯碱市场。第二句话应解读为,从年初开始,纯碱市场的发展是平稳的、正常的、理智的,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在不打破平稳格局的情况下,价格逐步的,平稳的上升。第三句话应解读为,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主要是盐价低于往年,纯碱平均价格高于往年,所以效益也自然好于往年。同时,两个老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同一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二是地区间的价格差异。虽然上半年进口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千多吨,属正常现象。出口少了一万多吨,主要是一些出口不多的企业因国内市场紧张而出的更少,主要出口企业仍保持按计划正常进行。
六、六、下半年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下半年仍会继续保持供求基本平衡,供应偏紧,价格平稳发展,稳中有升,升幅小于上半年的态势。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间的价差会继续缩小。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
1、1、从纯碱产量方面分析:下半年的增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部分
企业的改、扩建项目会在大修期间并入系统,四季度纯碱产量会有所增加。二是宜化万州新建的60万吨/年联碱会在10月份试车,至少会有一个月的纯碱产量投入市场。下半年的减产因素有一个,即有超过三分之二企业的年度大检修都在下半年,产量会自然的、习惯性的减少。综合分析,下半年纯碱产量会略高于上半年,高出的数量有限,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2、从进出口方面分析:利好的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美国
虽有部分封存能力,但不经过充分论证,不敢贸然开起来,短时间内(今年下半年)无法大量增加国际市场的投放量。中国呢,国内也供不应求,也无法增加国际市场的投放量。不利的因素是,7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纯碱的出口退税,使出口纯碱每吨损失近20美元。同时,我们利用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美国都无法增加国际市场投放量的大好时机,提前向用户做工作,于7月份把出口纯碱的FOB价相应提高,用相当的代价(信誉)部分弥补了不利因素。因此,预计下半年的出口会略高于上半年。从进口方面分析,中国进口的纯碱,全部是美国重质碱,国际市场空间很大,美国都无法满足,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得罪中国的巨大风险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另外,美国是严格以销定产的,所以,下半年会按正常的合同执行,进口量会高于上半年,预计总量会相当或低于去年。综合分析,出口纯碱会与去年相当或略高,进口纯碱会与去年相当或略低。净出口会高于去年。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3、3、从国内消费的角度分析:上半年全国平均GDP增长达到11.2%,纯碱的主要下游产品及下下游产品和相关产品的增长都高出平均水平,特别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及制品、亚硝酸纳、硝酸纳的增长幅度更大,拉动了纯碱市场的长足发展。如:(1)、平板玻璃上半年形势不错,利好因素有两个,一是向俄罗斯出口的拉动,近年来,俄罗斯玻璃市场需求猛增,2006年比2005年需求增长36%,整个俄罗斯市场玻璃的20~50%依赖进口。为我国平板玻璃创造了出口机会。上半年山东玻璃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就增长42%。因此,己走上快车道的平板玻璃,按照一般规律及惯性,不会也不可能急刹车,二是上半年平
板玻璃价格稳中有升,上升幅度10~25%不等。三是油和其它原材料价格回落,生产成本降低。这是平板玻璃行业赚取效益的大好时机,相信下半年的增幅不会低于上半年。在乐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上半年仍有相当量的产品库存和出口屡遭印、澳、菲、韩等国的贸易壁垒打击。(2)、日用玻璃及制品的较高增幅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啤酒瓶改用企业的专用瓶,过去所有回收的啤酒瓶,不管是谁生产的都可以用,从去年开始,一些大企业开始改用企业自己的专用瓶,因此,啤酒瓶的产量猛增。二是啤酒改瓶型,大瓶改小瓶,大瓶淘汰了,重生产小瓶,产量猛增。三是出口,啤酒瓶、葡萄酒瓶出口量增加。综合分析,改专用瓶和改瓶型,至少还得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下半年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出口刚打开局面,只会增不会退。因此,下半年日用玻璃及制品也会以不低于上半年的增幅而正常发展。(3)、两纳的拉动,漂染、医药的需求增加拉动了亚硝酸纳的生产,玻璃制品、鞭炮、焰火、钢铁行业的需求增长拉动了硝酸纳的生产。大化集团硝纳、亚纳的出厂价都超过了3000元/吨。两纳多年没这么火了,这个利好因素正在上升期,下半年仍会持续发展。综合分析,下半年国内两纳纯碱消费水平也不会低于上半年。
综上分析,下半年产量增加数量不大,且都在11月甚至以后才会
显现,进出口保持与去年相当,国内纯碱消费水平的增加量足以抵消纯碱生产的增加量,市场仍会处在供求基本平衡,略感供应偏紧的格局中。如果用平稳的、理智的心态面对市场,2007年会顺利的、满意渡过。否则11月以后可能会发生微妙变化,并直接影响2008年一季度。
七、七、氯化铵有关情况:
上半年氯化铵市场平稳,供求基本平衡(基本没有库存,也不十
分紧张)价格稳中有升,好于去年,不如往年。6月份以后,复合肥普遍开足马力生产,为旺季备肥。另外含量45%的复合肥经过技术改造,有所突破,原来不能用氯化铵只能用尿素,改造后可以全部用氯化铵而完全不用尿素,(据了解己有1/3的大厂采用此技术,)氯化铵供应显得越来越紧,价格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七月份氯化铵的市场行情为:河南地区湿铵出厂价550~580元/吨,干铵出厂价650~680元/吨。河北地区湿铵出厂价620~650元/吨,运到山东620元/吨。华东地区湿铵出厂价580~600元/吨,干铵出厂价690元/吨。山东地区湿铵出厂周边600元/吨,运到临沂620元/吨。西南地区干铵出厂价625元/吨。湿铵出厂价550元/吨。中南地区干铵出厂价670元/吨,湿铵出厂价540~550元/吨。福建地区省内湿铵出厂价550元/吨,干铵出厂价700元/吨。形势不错也要居安思危,一要充分考虑氯化铵的季节性特点,保持好的心态,保持与尿素的价格优势。二要看到国家的政策是限制化肥出口,在对尿素取消退税加增临时关税外,今年又对磷铵、磷肥加增临时关税。三要看到氮肥中的老大一尿素以每年超过500万吨(实物量)的速度递增,今年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增长333万吨(实物量),据中国化工报8月初消息,到现在国内的尿素产能己过剩了近600万吨,下半年还有400万吨的产能投产,必然会对氯化铵产生重大影响。四要看到氯化铵后劲十足,(宜化万州60万吨/年10月试车;河南平顶山20万吨/年08年试车;无锡益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徐州锡丰工业园分两期建50万吨/年;大化、天津、龙山、四方、昆山搬迁;老厂新建、扩建等;)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第二篇:中国磷肥工业协会2018年工作总结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2018年工作总结
2014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秉承“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围绕行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反映行业的愿望和要求,传达贯彻政府的意图,在政府部门和行业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2014年磷肥生产情况
2014年我国磷肥工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截止11月底,累计生产磷肥972.66万吨p2o5,同比增长7.97%。其中磷酸二铵等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快速增长,1-11月份磷酸二铵产量440.13万吨,同比增长9.9%;磷酸一铵产量495.36万吨,同比增长25.61%;可
比口径统计npk复合肥产量1522.04万吨,同比增长33.8%。但从5月份开始,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较多,高浓度磷复肥已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磷酸二铵进口和出口进一步萎缩,国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1-11月份,进口磷酸二铵163.88万吨,同比下降16.1%,出口62.88万吨,同比下降20.99%;进口npk复合肥209.97万吨,同比增长18.07%,出口11.99万吨,同比下降14.09%。
预计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量将达到1100万吨p2o5,同比提高8.2%,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将达到60.4%。2014年磷肥生产将保持调整发展态势,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全年预计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左右。
二、2014年协会所做的主要工作
1、为政府服务
1)从2014年起,协会就承担了商务部委托的磷肥产业预警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保护磷肥产业安全,宏观调控
磷肥国内生产和进出口提供了依据。2014年协会继续对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三元复合肥等高浓度磷复肥及相关的磷矿、硫铁矿、硫磺、硫酸等12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进出口等有关数据进行监测,每月写出预警报告。今年11月,为加强产业预警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协会还组织企业信息统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学习。
2)为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订
“十一五”规划,协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数据,多次开会讨论并征询各地意见,委派专人负责,随时修改,最后拿出了各方比较满意的意见稿。
3)去年以来,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为扶持国内化肥企业生产、促进流通、保障供应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协会在每次政策出台前都积极配合,提供数据、资料,前后三次提交了书面意见,为磷肥行业争取了政策支持。
4)8月份,配合国家发改委制订磷肥产业政策,协会组织召开了磷肥发展
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参加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5)今年,为加强磷酸二铵等敏感产品的进口调控,商务部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对策,协会有关工作人员在会前积极准备,总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这些产品的进出口政策调整提出了书面意见。
2、为行业服务
1)筹备并组织召开了高浓度磷复肥大型化国产化会议、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
近几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发展很快,年均递增达到了21.7%,这与各方面协同努力对进口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为总结高浓度磷复肥、硫酸技术装备大型化、国产化的经验,为企业技改、扩能明确思路、提供方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行业技术装置水平上新台阶,协会在5月
份组织召开了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浓度磷复肥高速发展的今天,低浓度磷肥每年仍保持450万吨左右的产量,占整个磷肥产量近半壁江山,这不能不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低浓度磷肥含有多种对土壤有益的营养元素,同时平均养分价格低,不与高浓度磷复肥争原料,能够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和习惯的需求。协会组织的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肯定了这些肥料对我国农业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对今后我国低浓度磷肥的发展战略、原料和产品的定位,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结构的调整,市场营销的开拓,经济效益的提升,优惠政策的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生产坚定了信心。
从2014年以来,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的“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更是胜况空前,参展和参观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观众、媒体和有关方面都认为产销会对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起到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组织召开了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复合肥产品免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小型座谈会
8月份为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究当前行业运行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部分品种发展过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协会与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共同召开了磷肥发展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赴磷矿外运困难的湖北调研,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复合肥的免税条件要求70%的原料必须免税,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7月,协会邀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取得了理解和支持。
3)为呼吁解决磷矿供应紧张、保证国内生产问题,早在1月份就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限制磷矿出口,保障国内供应”的报告,提出“开源节流”四项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矿山勘探投入、整合
矿山资源、限制磷矿出口、研究节矿技术等措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10月份,又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反映缺磷省磷矿供应存在的问题,温总理批示请有关部门会同解决。
4)长期以来,重钙出口没有单独进出口税目,而是和过磷酸钙共用一个税号,经协会多次报告争取,今年已经得到了解决。
5)协调钾肥进口
去年,经过协会的努力,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五家磷复肥企业自营进口钾肥,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一直未能在国际市场采购到钾肥。今年9月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明年企业能实现自营进口。
6)搞好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协会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协会工作的亮点。除了每月的产销存调度、汇总工作外,协会还自办了网站,今年点击率直线上升。协会主办的、、得到了业内好评。
7)参加每月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主持召开的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反映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为企业服务
1)为企业积极争取申报“中国名牌”的机会,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为申报企业出据证明,使贵州宏福、湖北宜化、四川宏达、涪陵化工、江苏瑞和、河南济源的磷酸一铵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鲁西化工、鲁北化工、红日阿康、中阿化肥、西洋集团的复合肥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为部分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中国弛名商标”等出具证明,协调解决问题。
3)为部分企业申请享受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免交增值税等向有关部门作专门报告。
4)协调部分重点企业磷矿运输过程中的困难,保证企业连续生产。
4、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与美国硫研究所、国际化肥协会、俄罗斯国际钾肥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多次交流,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确定明年4月与tsi合作在北京召开国际硫肥会议。
承担了明年2月底ifa在**召开的世界农业大会的有关工作。
5、加强协会内部建设
为提高协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中央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参加了防火知识普及教育,增强了防火意识。
三、2014年要做的工作
1、积极为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2、充分利用协会的导向、服务功能,做好“十一五”计划的落实工作;
3、继续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与各方广泛接触,加强合作,引导企业向
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4、继续推动湿法磷酸净化的研究和工业化进程;
5、促进磷硫资源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的实施;
6、组织、促进磷酸二铵的价格协调机制,并争取推广到磷酸一铵和复合肥产品;
7、争取五家生产企业的氯化钾自营进口能够实施;
8、组织召开磷肥硫酸年会、第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暨2014国际磷肥展览会;
9、继续做好磷肥产业预警及月度调度工作;
10、办好网站及两本信息、一本杂志。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二oo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三篇:中国磷肥工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秉承“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围绕行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反映行业的愿望和要求,传达贯彻政府的意图,在政府部门和行业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2006年磷肥生产情况
2006年我国磷肥工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截止11月底,累计生产磷肥972.66万吨p2O5,同比增长7.97%。其中磷酸二铵等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快速增长,1-11月份磷酸二铵产量440.13万吨(实物,下同),同比增长9.9%;磷酸一铵产量495.36万吨,同比增长25.61%;可比口径统计NpK复合肥产量1522.04万吨,同比增长33.8%。但从5月份开始,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较多,高浓度磷复肥已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磷酸二铵进口和出口进一步萎缩,国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1-11月份,进口磷酸二铵163.88万吨,同比下降16.1%,出口62.88万吨,同比下降20.99%;进口NpK复合肥209.97万吨,同比增长18.07%,出口11.99万吨,同比下降14.09%。
预计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量将达到1100万吨p2O5,同比提高8.2%,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将达到60.4%。2007年磷肥生产将保持调整发展态势,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全年预计产量将达到1150万吨左右。
二、2006年协会所做的主要工作
1、为政府服务
1)从2002年起,协会就承担了商务部委托的磷肥产业预警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保护磷肥产业安全,宏观调控磷肥国内生产和进出口提供了依据。2006年协会继续对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三元复合(混)肥等高浓度磷复肥及相关的磷矿、硫铁矿、硫磺、硫酸等12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进出口等有关数据进行监测,每月写出预警报告。今年11月,为加强产业预警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协会还组织企业信息统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学习。
2)为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订
“十一五”规划,协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数据,多次开会讨论并征询各地意见,委派专人负责,随时修改,最后拿出了各方比较满意的意见稿。
3)去年以来,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为扶持国内化肥企业生产、促进流通、保障供应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协会在每次政策出台前都积极配合,提供数据、资料,前后三次提交了书面意见,为磷肥行业争取了政策支持。
4)8月份,配合国家发改委制订磷肥产业政策,协会组织召开了磷肥发展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参加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5)今年,为加强磷酸二铵等敏感产品的进口调控,商务部多次召集会议商讨对策,协会有关工作人员在会前积极准备,总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这些产品的进出口政策调整提出了书面意见。
2、为行业服务
1)筹备并组织召开了高浓度磷复肥大型化国产化会议、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
近几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发展很快,年均递增达到了21.7%,这与各方面协同努力对进口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为总结高浓度磷复肥、硫酸技术装备大型化、国产化的经验,为企业技改、扩能明确思路、提供方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行业技术装置水平上新台阶,协会在5月份组织召开了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浓度磷复肥高速发展的今天,低浓度磷肥每年仍保持450万吨左右的产量,占整个磷肥产量近半壁江山,这不能不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低浓度磷肥含有多种对土壤有益的营养元素,同时平均养分价格低,不与高浓度磷复肥争原料,能够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和习惯的需求。协会组织的低浓度磷肥发展研讨会肯定了这些肥料对我国农业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对今后我国低浓度磷肥的发展战略、原料和产品的定位,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结构的调整,市场营销的开拓,经济效益的提升,优惠政策的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生产坚定了信心。
从2000年以来,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的“第六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更是胜况空前,参展和参观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观众、媒体和有关方面都认为产销会对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组织召开了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讨会、复合(混)肥产品免税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小型座谈会
8月份为促进磷肥行业健康发展,研究当前行业运行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部分品种发展过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协会与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共同召开了磷肥发展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人员赴磷矿外运困难的湖北调研,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复合(混)肥的免税条件要求70%的原料必须免税,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7月,协会邀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取得了理解和支持。
3)为呼吁解决磷矿供应紧张、保证国内生产问题,早在1月份就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限制磷矿出口,保障国内供应”的报告,提出“开源节流”四项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矿山勘探投入、整合矿山资源、限制磷矿出口、研究节矿技术等措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10月份,又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反映缺磷省磷矿供应存在的问题,温总理批示请有关部门会同解决。
4)长期以来,重钙出口没有单独进出口税目,而是和过磷酸钙共用一个税号,经协会多次报告争取,今年已经得到了解决。
5)协调钾肥进口
去年,经过协会的努力,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五家磷复肥企业自营进口钾肥,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一直未能在国际市场采购到钾肥。今年9月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明年企业能实现自营进口。
6)搞好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协会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协会工作的亮点。除了每月的产销存调度、汇总工作外,协会还自办了网站,今年点击率直线上升。协会主办的<硫酸磷复肥技术经济信息>、<磷复肥与硫酸信息>、<磷肥与复肥>得到了业内好评。
7)参加每月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主持召开的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反映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为企业服务
1)为企业积极争取申报“中国名牌”的机会,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为申报企业出据证明,使贵州宏福、湖北宜化、四川宏达、涪陵化工、江苏瑞和、河南济源的磷酸一铵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鲁西化工、鲁北化工、红日阿康、中阿化肥、西洋集团的复合肥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为部分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中国弛名商标”等出具证明,协调解决问题。
3)为部分企业申请享受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免交增值税等向有关部门作专门报告。
4)协调部分重点企业磷矿运输过程中的困难,保证企业连续生产。
4、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与美国硫研究所(TSI)、国际化肥协会(IFA)、俄罗斯国际钾肥公司(IpC)等单位开展了多次交流,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确定明年4月与TSI合作在北京召开国际硫肥会议。
承担了明年2月底IFA在昆明召开的世界农业大会(磷肥企业部分)的有关工作。
5、加强协会内部建设
为提高协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中央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参加了防火知识普及教育,增强了防火意识。
三、2007年要做的工作
1、积极为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2、充分利用协会的导向、服务功能,做好“十一五”计划的落实工作;
3、继续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与各方广泛接触,加强合作,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4、继续推动湿法磷酸净化的研究和工业化进程;
5、促进磷硫资源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的实施;
6、组织、促进磷酸二铵的价格协调机制,并争取推广到磷酸一铵和复合肥产品;
7、争取五家生产企业的氯化钾自营进口能够实施;
8、组织召开磷肥硫酸年会、第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暨2007国际磷肥展览会;
9、继续做好磷肥产业预警及月度调度工作;
10、办好网站及两本信息、一本杂志。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二OO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2012年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工作总结
2012年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工作总结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 2013-1-26 13:32:26 文字:【大】【中】【小】
2012年,受外部经济疲软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需求萎缩,对复合材料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产品价格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复合材料行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复合材料行业整体平稳发展。在国资委、民政部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协会理事会的科学决策和协会秘书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复合材料协会始终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引导行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既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又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打开了良好局面,使各项工作创新推进。
一、2012年工作
(一)、以“三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为更好落实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协会2012年工作计划,协会以 “三新”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新产业政策方面。协会积极开展复合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能耗及排放标准的调查研究,22家全国重点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生产企业和3家上游原材料企业在5月召开的基体材料专业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业内部分企业采用的废气、废水处理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协会将协同工信部加快“复合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的准入条件”的制定;协会秘书处参与了工信部组织的碳纤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制定。
对碳纤维新建项目的准入条件设定、组建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建立碳纤维国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出了建议并被采纳;为更好地发挥外贸财税政策在复合材料进出口和对外贸易方面的导向作用,协会秘书处根据行业情况会同联合会向海关提出了复合材料产品的进、出口税则税率的调整建议;向工信部提出了风电叶片、碳纤维、CNG气瓶产业结构性减税建议;根据工信部要求为《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情况》等背景资料和建议;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2011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2011版),对国家统计局起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复合材料部分提出了修改意见;完成了国家《职业大典》中建材部分关于复合材料工种的制、修订工作。
根据目前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情况,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定义进行了修订,并对复合材料制品工的名称和定义进行了修订与增补,新增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复合材料检验员工种。
新技术与产品目录方面。多次赴中材叶片、中复连众等企业调研技术开发情况,组织协调开展大型叶片低成本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常州宏发、中复神鹰、恒神、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企业交流,积极推进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支持海源科技LFT-D生产线的研发,推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组织参与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多次深入北京、枣强、冀州、无锡、昆山等地,对国内目前
主要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推进北京首能兰天环境工程公司和北京玻璃钢研究院共同研发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废弃物高温热裂解回收利用技术的技术鉴定。
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协会组织了“中国复材展-JEC创新产品评奖活动”。向国内复合材料企业广泛征集项目,邀请国内外复合材料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对参评产品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最终来自30家企业的32件产品参选,10个项目获奖。达到了促进行业创新,推动行业内科技型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的效果。
新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方面。参与组织完成《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机舱罩》、《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导流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板》等10个国家标准的审查工作,其中有6个标准完成报批工作。完成《用于石油产品、乙醇和乙醇汽油混合物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地下贮罐》、《整体浴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等1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申报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协会开展了广泛的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通过走访、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发现企业共性问题,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切实促进行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协会秘书处分成复合材料缠绕制品、拉挤制品、模压制品、风电叶片、碳纤维五个工作组展开调研工作,走访了60多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高效而深入的交流,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把握,分析总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复合材料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能利用率低、设计研发能力相对偏弱、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产品的回收利用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汽车产量下滑影响,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量相应下降,今后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在经历了连续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超过100%的爆发式增长后,中国风电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虽然一、二季度叶片生产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开始有所回升。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市场份额,目前已出现上下游企业整合合作趋势,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清资产化现象。
2012年复合材料的管、罐等缠绕制品总产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利润略有下降,其原因一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由于工程开工偏少,区域性发展不平衡,西北地区工程优于内地。目前国内32家碳纤维生产企业中有19家具有自产碳纤维原丝的能力。同时,在建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呈现过猛态势,有潜在的产能过剩的苗头,未来碳纤维行业内的整合将是大势所趋。
协会通过调研认识到,为使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形成健康发展的运行模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环境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三)充分发挥协会服务职能,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协会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努力开拓各项服务,力求为复合材料行业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一,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参观3月“法国巴黎JEC复合材料展”、5月“新加坡复合材料亚洲展”和11月“JEC美洲复合材料展”,考察当地复合材料企
业,与JEC集团总裁就欧美及中国复合材料行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2013年复合材料展会有关合作及创新奖的评选等问题交换意见。9月,由协会与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玻璃钢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在上海市成功举办。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52家国内外单位参展,其中国际展商108家,国内(大陆)参展单位共344家。本届展览会展示了国内外复合材料科技和工业的最新发展及成果,扩大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经济交流、合作及贸易往来。第二,提高行业细分专业化服务水平,组织召开行业论坛、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协会利用“专业委员会”平台积极开展专业性活动:5月,协会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以“环境保护、交流协作、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2012年基体材料专业委员会会议,研讨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发展、产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自全国22家重点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生产企业、3家上游原材料企业及相关代表60余人参会。5月-7月,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专业委员会对东北、华北地区13家碳纤维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对各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有了更实际、深入的了解,并听取了企业对行业发展、相关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复合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协会在9月展览会期间举办了“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之路——复合材料回收利用技术”高层研讨会,集行业之力攻克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问题。同期还举办了42场技术讲座和两场专题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其研发的新成果,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创新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满足会员单位人才需求。作为国家建材职业鉴定36号站的副站长单位,2012年共同举办了11期复合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包括检验工、手糊工、拉挤工、模压工、真空灌注、缠绕工等六个工种,共310人取得资格证书。除在鉴定站中心开展培训外,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昊华中意有限公司、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福州拓威船务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培训。有关技能培训工作深受企业和职工欢迎,不但为企业培养了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还推动了整个复合材料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第四,建好网站办好会刊,更好为会员服务。网站、会刊是协会与行业同仁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协会服务会员单位的重要平台,也是各会员单位加强横向联系的纽带。协会一直致力于网站维护更新与会刊出版工作。会刊《通讯》围绕思维创新、杂志办新的要求,不仅及时在行业内传达最新政策信息,还加强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得到会员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协会管理水平
为适应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加强内部管理,制、修订了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自律管理奖惩办法、办公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会工作体系,保证了协会工作的公正透明,以提高行业协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协会的努力工作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2012年协会新增会员42家,会员数达到761家,会员单位产量占全国复合材料行业总产量的85%。协会秘书处建立了复合材料协会会员管理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为充分发挥协会纵向、横向交流沟通平台的作用,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平台,目前协会秘书处正在制作 “新版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会员名录”,预计2013年上半年出版。为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拓展产品应
用领域,协会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共同编制《复合材料应用手册》,将于2013年初完成。该《手册》将汇集国内外复合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专利信息,以及行业最新产品、技术、装备、原辅材料采购信息等,为企业全面了解我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市场推广提供准确信息。
二、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事项
2012年,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企业的配合下,协会本着认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上述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协会工作仍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与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间的联系需进一步加强,协会影响力有待提高。
进一步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更准确深入地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市场信息,提高行业发展预测能力,同时将企业的愿望和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行业发展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二)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
我国虽已成为复合材料大国,但与复合材料强国还存在差距,整体产业集成度低,原创技术和装备不多。协会需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三)协会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协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2013年工作重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中50多次提到“创新”,要求“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这也为今后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会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分析形势、认识不足、明确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在新的一年中把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复合材料行业阶段性中心任务的完成。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新”为抓手,充分发挥复合材料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努力拓展复合材料在电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海洋及环境工程等新领域的应用,开创复合材料新的增长点,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二)坚持行业科技创新,以创新的思想运用“三新”推动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产业发展的“观察者”,应以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中心任务为牵引,为企业的创新方向给出建议,通过技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企业推广新技术、普及专利、知识产权常识,提高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发挥协会的推手作用,推政府、推企业,求真务实地围绕新政策和新标准的出台开展工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推动复合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行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复合材料作为新能源、环境工程的主要材料,不仅要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贡献,同时要保证复合材料在生产和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友好建设。协会要加强复合材料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四)进一步提高细分专业化程度,提供专业化服务。
复合材料产品按工艺和应用领域分类多,有必要进一步细分,成立专业委员会,进而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协会要完成“建设工程用复合材料”和“电力复合材料制品”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报批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复合材料船艇”、“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企业“走出去”经营兴办实体,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协会与法国JEC集团及日本强化塑胶协会已保持多年合作交流关系。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开拓与海外相关行业组织联系交流,搭建中国与世界的复合材料行业交流平台,及时获取海外市场的最新信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给予建议性支持,扩大我国复合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寻找国际化发展战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积极配合联合会推进与玻纤协会的整合工作
为优化资源配置,联合会提出了玻纤协会与复合材料工业协会进行整合的方案。协会将积极配合联合会推动该项工作的展开,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队伍结构优化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努力推进企业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协会引领、协调、服务的作用。
第五篇:中国轴承工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五”规划取得基础性成果的最后一年,是轴承协会工作的承上启下年。在中机联的直接关怀下,2006年6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召开会员大会,在总结四届工作的基础上,实行换届,选举产生了中轴协第五届领导班子,为轴协工作继续开展建立了组织基础。协会经过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总结,中国轴承工业协会逐步形成了贯彻一个发展战略、坚持一个工作方针、实行一个根本转变的发展思路,并在全行业逐步形成共识。在这一共识的引导下,2006年全行业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轴承行业取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轴承行业“十五”规划经济规模总目标超额完成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央宏观调控的经济环境中,在机械工业主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轴承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轴承行业“十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轴承产品销售收入310亿元,产量30亿套,出口创汇9-10亿美元都已提前超额完成。2004年,全行业轴承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产量32亿套;2005年在产销继续增长的同时,出口创汇11.4亿美元。至此,“十五”明确规定的经济指标皆已超额完成。2006年以来,全行业整体运行稳健,经济效益继续上升。据统计分析,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2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6%,产量58亿套,较去年同比增长17.6%,出口轴承25.89亿套,较上年同比增长14%,出口创汇14.2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以此分析,我国的轴承工业销售收入跃居世界第三位,早已进入世界轴承大国行列。2002年至2006年全国轴承销售收入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6.15%,产量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7.21%,发展是快速而稳健的。
二、轴承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央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轴承行业各企业都把技术进步放在重要位置来抓。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的一号文件就是积极开展轴承产品质量跨标杆活动,继而推行名牌战略,召开质量会议,组织了两个非常设机构:轴承行业名牌推进委员会和轴承行业打假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大量的一系列工作。在全行业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充实企业的研发机构,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行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编印出版了《中国轴承产品目录》(伍本)据统计,我国轴承产品的品种规格已达66000多种,特别是汽车轴承、精密机床轴承、铁路轴承、家电轴承等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向高质量、高精度、高附加值轴承产品迈进的局面。如轿车用轮毂轴承带传感器的第三代轴承、研发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客车轴承、数控机床精密轴承等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军用轴承、航空航天轴承等完全立足于国内,并取得很好发展,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经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行业联合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洛阳轴承检测中心测试,参加攻关任务企业的轴承产品、无异音轴承达到75%以上,已接近和达到国外先进企业产品的水平。2006年,中轴协会同中机联报请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批准将工业轴承列入国家名牌目录,并有万向轴承、ZWZ瓦轴、C&U人本、TMB天马和HRB哈轴等五家企业产品被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由于我国轴承行业产能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轴承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提高。轴承自动生产线包括磨加工生产线、零件和成品清洗线、装配自动线等都已为广大企业所采用。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有10多家主要轴承企业,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在使用,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这些自动线90%都是国内自已开发制造的。这也说明机床行业这几年为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迈出了组织结构调整的有力步伐,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企业转型方面也做出多种选择,民营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短期内即产生了积极效果。例如:民营企业万向集团对国有企业的成功收购、人本集团对杭州轴承厂的兼并、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对濒临破产的国有大型企业成都轴承厂的兼并收购,使之起死回生,当年产生经济效益,据了解,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仅铁路轴承的销售收入即可达2亿元以上,不但占据了一定份额的轴承市场,而且大大提升了本企业实力。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与日本NTN公司的合资合作中,保留了自己的品牌,基本做到了以市场换技术。这几年跨行业的融资重组、控股轴承企业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如河南省永城煤电集团公司在河南省政府协调下,投资洛轴4亿多元,与洛轴有效资产合资合作,控股并组建洛阳LYC股份公司,已经初见成效,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的密切关注。国有、民营、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2.5:5.5:2,2006年初步分析为2.1:5.8:2.1,反映了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可以预测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加快转制,这一结构比例还将会有新的发展变化。随着大集团、“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有两个企业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以上(瓦轴、万向),有5个企业已达10-20亿元(哈、洛、人本、上海和天马),也就是说有7家企业已达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可能入围大集团企业;有20个企业已达3至10亿元,有可能入围行业“小巨人”企业;还有35个企业销售收入在1至3亿元。换句话说,全行业有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62个,其销售收入共计达271亿元,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轴承销售收入的52%,经济总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企业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2006年以来,在全行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结合各自特点,在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升。轴承行业企业管理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管理发展。协会和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通过行业管理工作年会、专家论坛、征集优秀论文、参观学习、评选管理进步成果、积极组织推荐轴承行业优秀企业等活动,广泛交流了各企业在转制改组、强化管理、科学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对行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企业进行了推荐和表彰。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企业管理1250工程中,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创新、评选工作,我们协会也积极给予配合。在改革中,多年来,行业涌现出一批改革管理成效显著的企业。瓦轴集团公司、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05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瓦轴王路顺、龙溪陈福胜获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称号,永安轴承被评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重庆长江、丹东、浙江八环、福建永安、南安、东莞TR轴承公司被评为管理基础工作达标企业。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及其企业管理委员会召开了全国轴承行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对行业中近三年来企业深化改革中,重视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基础管理工作扎实、重视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综合效益和主要经济指标取得迅速发展的企业,经过行业推荐和企业自荐、网上公示和广泛听取意见,经企管委评审和协会审定,给30家企业授予“第三届全国轴承行业先进管理企业”称号。这是轴承行业每隔三年对行业的先进管理企业的最高表彰。
五、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按照“一个推动、两个加强”的工作方针,2006年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工作,及时出版全国轴承行业主要企业统计月报和行业统计年报,加大统计资料的分析力度,扩大行业统计信息的覆盖面,及时提出行业动态,使统计信息更好地为会员(企业)、为行业、为政府服务。2004年协会组建成立的“中国轴承行业网”,开办两年来通过发展网员、不断开设新栏目,及时在行业发布信息,为企业咨询服务,现已开设“协会专栏”、“行业新闻”、“统计信息”、“规划预测”、“技术论坛”、“产品目录”、“行业标准”、“质量检测”、“网上展览”“企业通讯录”“热点话题”等二十多个栏目,受到国内外广大网员和客户的欢迎和好评。目前已有网员119家。为了推进中国轴承行业网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各方面办好中国轴承行业网的积极性,经过批准,2006年已正式注册为北京中轴协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逐步走向产业化。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正在积极编印产销企业和用户企盼的新版《中国轴承产品价格目录》,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轴承行业主要杂志、期刊和中国轴承行业网等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行业信息和动态,更好地发挥作用,使那些误导的消息不攻自破,大为减少。正气得宏扬,企业多受益,为推动行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搞越好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牵头举办的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从1990年起,已经办了九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好。2006年举办的第九届轴承国际展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得圆满成功。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人气旺盛,展期四天,观众达8万人次。海外参观和采购的有34个国家和地区。据参展商问卷调查统计,接待国外客户平均每家129人次,最多的达1000人次。展品品位高,布置形式新颖。国内外厂商,不仅有大量的先进轴承产品的实物以及相关设备,还有声相介绍,使人们大开眼界。有的企业租用专机运来大型参观团,学习先进技术,进行技术交流;有的利用展会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展战略发布会、代理商恳谈会,扩大宣传,洽谈贸易。已经了解到的成交额达1810万美元,2.6亿元人民币,意向额5600万美元,5.4亿元人民币。展会期间还举办了技术讲座,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客户的欢迎。中国国际轴承展已办成国内甚至国际唯一的、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知名度的轴承专业展览会。国际轴承展期间日本轴承工业会、美国轴承制造协会、欧洲轴承制造者协会联合会、俄罗斯轴承工业协会等外国同行,积极组团,除参加展会外,还与我们开展协会工作交流活动,互通行业信息,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使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了新局面。通过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办展和参展,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产品定位和需求方向,寻求到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为了推动和加强轴承专业展览的工作,并向产业化过渡,协会于2006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北京中轴协展览有限公司”,现正积极开展工作,为把轴承国际展办得更好奠定了组织基础。
七、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十一五”轴承行业发展规划
2006年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总结“十五”工作的基础上,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一部署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和报送了“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受到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领导的好评和赞扬。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轴承行业的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效益,实现中国轴承工业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建设轴承强国的步伐,2006年9月间召开了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中轴协规划发展咨询工作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承办的全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共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大计,明确了编制规划的目的要求,提出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组织攻关、措施意见和政策建议等等。并明确提出将轴承行业的人力资源职工教育和企业改革管理纳入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