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议——红岩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0: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写议——红岩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写议——红岩读后感》。

第一篇:读写议——红岩读后感

思修读写议之《红岩》读后感

一曲纯净的英雄赞歌

——读《红岩》有感

第一次翻开《红岩》,原以为会是严肃乏味的历史书,结果却看到了一种不同的世界。不同于以往看过的革命教育书籍,《红岩》朴实的语言如同淳朴的向导,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即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有许多令人痛心的牺牲,但跟随着那群革命烈士,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黑暗不是背叛,而是一曲纯净的灵魂赞歌!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然而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信念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凶残的表现也显得更加可笑。在伟大的革命精神之前,革命最终赢得了胜利。

不同于其他小说,《红岩》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公,而是围绕革命斗争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像勇敢的许云峰,坚强的江姐,传奇的双枪老太婆,可爱的小萝卜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它的主角是一群人,是所有为中国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作者善于运用细节刻画,通过细致的描写,又将这许许多多的人物特色描写出来,使角色鲜明而生动。其中,江姐是我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她稳重干练,有亲切细心,拥有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是成熟的共产党员的代表。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然而,在亲情与革命事业冲突时,她毅然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冷静克制,始终以大局为重。尤其在读到她在城墙边看见自己丈夫的头颅那段时,“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至亲离世,对一个女人来说该是多么深切的痛啊!然而坚强的她在瞬间的崩溃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收拾好所有的悲伤,毅然上路了。路途中的描写也很生动,作者以旁观者华为的角度描写江姐一路上的变化。从一开始急促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却浑然不知,极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变为渐渐地坚毅的目光。她把所有的痛深埋心里,化为对抗黑暗的不竭动力。江姐的伟大,还在于她的坚忍。在渣滓洞里,连日的严刑拷打没有使她屈服,竹签子钉进指尖的锥心之痛,她一声不哼,以宁死不屈的精神给予战友无穷的鼓励。即使是就义前,她依然从容面对死亡,平静的告别,那种风度让人读来,不禁声泪俱下。

尽管硝烟已经过去,安然享受着当年革命成果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我们,却不该忘记历史,忘记那些英雄。而红岩精神更应该被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想到即使身在囹圄,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小萝卜头依然刻苦的学习,而我们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师,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依然浑浑噩噩,不知珍惜,心中不免羞愧。而理想对于安逸的我们来讲,更是一个遥远的词。读罢《红岩》,体会到理想的重要,更明白了要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勇敢的追寻自己的梦想。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顽强、坚贞。安逸的生活,容易使人淡忘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现在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更要铭记着这背后无数革命烈士的付出。感谢《红岩》,它让我 1

思修读写议之《红岩》读后感

领略了人性的崇高,为我树立了生活学习上的榜样,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将先烈的事业继承广大!“红岩”精神将生生不息!

第二篇:毛概读写议——《邓小平传》读后感

忆邓小平

——读《邓小平传》有感动画1102朱妙诗邓小平也许是最能够被年轻一代人所认同的中国领导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创举,使中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发展方向。另外,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表层意识上,对于邓小平,他似乎并没有很多负面新闻,相比之下,毛泽东在历史上则因为文化大革命等一时期的激进活动给后人留下诟病。本书虽是邓小平的革命历程,却也是中国革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而我在看《邓小平传》这本书时,更多的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而非一位政治领袖人物的一生去看的。跌宕,曲折,大起大落,难以想象这位经历了中国革命大半个历史,经历过种种心酸与迫害,以及政治的腥风血雨,在文革后,一切百废待兴的时候,他尽自己的力量居然能重新把中国从低谷中拉起,走向新的历史。邓小平领导人们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以往闻所未闻的水平,而这是他们的父辈做梦也想不到的,也做不到的。

引用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德才兼备,军政皆优,非凡帅才。我犹记得书本刚开始介绍邓小平时提到的他的父亲——邓文明。尽管甚至连邓小平本人对于他的父亲都韦莫如深,但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他的父亲,也许也不会有在政治上叱姹风云的邓小平。在那个历史时期,那个小小的牌坊村里,邓文明送年仅14岁的邓小平去法国勤工俭学似乎对于当时所有人来说是个意外。至于邓小平他们父子间的关系,据牌坊村的老人们讲,两人犹如同辈朋友那般亲

近。因此邓文明送儿子去法国这一举动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做父亲的远大抱负、爱国心以及他对整个世界形势的了解。此外,邓文明送邓小平在进入广安中学是有一定用意的。当时,中学都普遍订阅报纸,领导组织激进的爱国主义的示威游行也是当时一些学生的时尚。根据邓小平的官方传记记载,1919年,邓小平参加了学生抵制日货活动。而这一切也许都让年少的邓小平开始对于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邓小平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来到法国四年后,也就是1924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后又在周恩来同志等人的影响下,他参加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在国外宣扬共产思想。又是四个年头,受冯玉祥影响,邓小平回到了内战纷纭的祖国。这以后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是在有生命危险之中度过的。其中相对安全的一段时间是他刚回国之后,在西安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作政治工作的四个月。那段时间,恰逢孙中山先生逝世,国民革命运动产生了动荡的局势,蒋介石乘乱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运动,共产党面临巨大危机,而邓小平参与了当时汉口紧急会议,亲历了共产党由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随后邓小平的部队在井冈山附近征战了几个月后,于1931年被收编进中央红军。

邓小平人生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三起三落”的第一落则是在他回到上海后两年发生,即1933年。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这是“第一起”。“第二落”则是到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称为走资派,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此为邓小平的“第三落”。等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等一幕幕降落后,在1976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了以前的所有党、政、军职务。这时邓才渐渐复职,这也是邓小平的“第三起”,而这时邓小平已经快七十三岁了。同毛发动“文化大革命”时的年龄一样。但他看起来并不比他五十多岁时老多少,而且身体比同龄人健康得多。

邓小平对于中国发展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改革开放。他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胆识、思想家的敏锐、战略家的气魄、实干家的智慧,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指引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有关发展的主张和论述随处可见,譬如“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等。再如,要加快发展,必须实行改革;加快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必须两手抓,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等问题。可以说,这一系列关于发展和加快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们一直所熟知的是,他总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确,他改革开放的理念,让百废待兴的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深圳广州汕头珠海相继建立经济特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发挥了重大的个人作用。他把“一国两制”的构想应用到香港,使香港前途得到保障,使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有了可能。他也是一位非常强硬的谈判对手。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港驻军问题,英国政府本来是反对的。邓小平1985年

8月就这个问题与英方进行谈判,令英方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妥协。由此可见,邓小平更是一位强硬的外交家,政治家。

书中所写,在1984年10月1日那天,伴随着隆隆的鼓乐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50年代,每年5月1日和10月1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从东到西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游行队伍。沿用这一惯例,邓小平和他的亲密同事们,这天也在天安门检阅了游行群众。游行共进行了三个小时。游行队伍前面是各个不同兵种组成的男女方阵,最后是载有弹道导弹的卡车,中间是工人、农民、学生和知识分子代表组成的队伍。队伍有大有小,人们大多都围绕在造型生动的彩车周围,徐徐地经过广场。由二百多人组成的军乐队奏响了国歌,紧接着是革命进行曲。广场上,一个由青年人组成的方阵里反复展示各种图案,由图案构造显示出当时的一些口号。游行结束时,成千上万只气球腾空而起。整个游行进程十分规范,有条不紊,远远超过50年代的情景。那天的北京,天空晴朗。整个队伍的秩序、色彩,与摄人心魄的声音相汇合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国外观光者们的心,给人以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正在蒸蒸日上的印象。想象那场景,也许每个中国人的爱国心都会被重新唤起吧。

人们对这位总设计师的热爱比毛泽东更胜一筹。因为人们知道,邓小平一直是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如果没有了邓小平,中国将会怎么样?确实,在新的领导层中,或者说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无论在声望、经验或能力方面,没有任何人能与邓小平相比。最后,愿后人能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

第三篇:毛概 读写议

民主为何物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内容提要:

总统可以提案,但是必须经由国会批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议案,但是参议院可以启动弹劾总统;国会可以立法,但法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法院可以独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总统虽然可以提名法官,但必须经由国会批准。电视节目天天在骂总统没有被FCC封杀;一群美国公民聚在一起为远在万里之外的达尔富尔聚会游行。

关键词:

民主、权力制衡、自由

在打开这本书阅读之前,我眼中的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几乎停留在中学的认知层面,是那时政治课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随着书中内容的一步步展开,我方才意识到想象之中与客观现实的偏差。这本书是以美国的当代政治为蓝本而写成的随笔,民主的精神洋溢字里行间。

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一句“权利就像水滴,一旦下渗,就会开始沿着平面蔓延。美国的先驱之处,就在于它是第一个让权利的水滴从皇宫贵族渗向平民百姓的现代国家。”权利水滴的下渗虽然缓慢,但这种平和的改变方式正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个国家的发展导向正确的方向。美国民主的建设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这里权且列举几个例子。

一、动谁的钱,就是不能动纳税人的

中国人对于公款吃喝并不陌生,它就发生在普通人的身边,发生在我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各类酒店、饭馆,有哪一天不在上演公款吃喝的煊赫场面呢?

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是多少?最新的数字是3700亿元。3700亿元意味着什么?

中国2011年的军费为6011亿元。公款吃喝吃掉了中国全年军费的一半。如今不是满清时代,日本人没有能力覆灭中国海军,但如果我说公款吃喝一年就“消灭”了中国的海军舰队,或者中国五支航母编队,是完全成立的。

中国2010年的教育经费是12550亿元。公款吃喝占了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一些山区的孩子还挤在简陋的教室里接受教育,每天吃简单的饭食,不少孩子营养不良;公款吃喝者却大腹便便,营养过剩,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们再来看美国。

纽约州审计长阿伦•赫维斯在2006年摊上事儿了。这个倒霉的州审计长,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也算是一个“厅级干部”,却因为让他的一个手下长期给生病太太开车而被人揪出来。在我们看来,这才多大点事儿啊,而且事出有因,但是美国人较真了。按照法律,公车是不能私用的,私用要付费,这位倒霉的州审计长默默地长期干这事儿那就不能忍了。虽然事发后赫维斯主动道歉,并给州政府赔偿8万多美元,但州政府委员会仍然认定他违法,他本人的民意支持率也因此掉了12个百分点,不久之后迫于压力辞职。随后法庭判他有罪,虽只判了罚款,但他的政治生涯由此终结,因为缺乏安全感的美国民众是不会允许这样一个中饱私囊的人获得选举。

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这档子事情上中国政府的“宽容”与美国政府的“零容忍”。或许有人会说,中国政府贪污腐败,美国政府清正廉洁,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古人云:食色性也,他们也和我们大陆的官员一样是凡体肉胎,一样好吃,一样喜欢吃喝玩乐,一样贪财好色。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公款吃喝问题呢?原因很简单:人家的公款(即纳税人的钱)由立法机关管着,他们当不了家,他们的胳膊不够长,想够也够不到。这是制度问题,跟个人的天性和喜好没有关系。如果有人拿一张空白支票给他们,让他们随便吃喝玩乐,他们也一样会给自己填个大单,有便宜不占别人会骂你傻。在中国,政府却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官员们可以随便掏出公款,名为监督机构的人大却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审查和监督,所以,不用白不用,要吃喝玩乐就大大咧咧地吃喝玩乐。

其实归结起来,这就是权力制衡的问题。在美国,总统可以提案,但是必须经由国会批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议案,但是参议院可以启动弹劾总统;国会可以立法,但法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法院可以独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总统虽然可以提名法官,但必须经由国会批准。

如果立法机构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审查监督所有各项开支,这样一来公款消费就没了来源;如果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违法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

因此在我看来,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没有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是我国现在所呈现的大问题,政府的权力集中,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权力起不到掣肘作用就仿若高度集中的皇权,只是如今的不同就是权力的运作由一个人变为一群人。

当然,想要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美国那种程度还有很多路要走,毕竟我们只是走了60多年,而美国已200年有余。中国正在努力以一种缓慢而温和的方式改变这种权力分配上的畸形。

二、就是这样笑话你

看完这本书我不无恶趣的想,美国的总统最恨的大抵就是新闻媒体了。各种电视节目里的脱口秀主持人,成天拿自己开涮。随便打开一个台,骂自己的。换一个台,骂自己的。再换一个台,还是骂自己的。泥人都有三分怒,更何况在被媒体口诛笔伐的情况下,可是作为总统又没有理由把他们怎么地,只能在一旁纠郁闷。这能忍了,可是,就算他不去看这些,别人也有可能跑他面前指着鼻子大加讽刺。而他自己会为了保持公众形象,则会努力表现出一副政治家该有的良好风度,略带微笑地谦虚回应,同时自己将讽刺的话反过来听。所以说,脸皮够厚是美国总统应具备的基本休养。按照我们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一个泱泱大国的首脑成天被媒体拎过来开涮,那就了不得了。要是哪个电视台今天发表这种不敬言论,对不起,明天广电总局就会登门查封,而且,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故。因此,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并不缺少说真话的人,而是缺少仿若美国那般言论自由的环境,虽然近年来网络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帝”批阅民意“奏章”,但这些皇帝的“旨意”终究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缺乏一定的穿透力。他们可能一分钟前在微博里发表忧国忧民的言论,引起一众的附和,他们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分钟转发某个冷笑话,当然,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的矛盾。

所以。之前所说的穿透力也可以说是将言语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力量。美国的民众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可能在市长发表演说时站在一旁静默以表示反对,同时也可能很默契的一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中国的公民或许更喜欢在网络里慷慨陈词而在现实生活沉默是金。

三、这不是自作多情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有一天你发现邻居家遇到困难,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施以援手;当你发现你的国家正在承受自然灾害,你也许会通过网络表达出沉重的心情,抑或捐钱给红字会;当你发现日本受到了地震的袭击,我想绝大多数会口上一阵惋惜的同时心里大呼叫好,更何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邦的一切关我们什么事?抱着这样的心理,下面美国人的一些做法常常会让我们的国民十分费解,新生代的90后或许会更直接的说“这些人该吃药了”。

关注美国的朋友都会知道“拯救达尔富尔联盟”,这个由160多个非政府组织联盟而成,旨在提高美国社会对达尔富尔危机的认识程度、敦促政府采取更多的干预活动的联盟于2006年发起了“为达尔富尔发出一百万个声音”的行动,号召100万个人给布什总统发明信片,以要求政府阻止屠杀、保护平民。该运动历时5个月,而且最后一个签名的人是希拉里·克林顿。之后事情还没完,相同的事情还在美国各地持续上演,明星大腕也时常参与其中。同时事件的影响还影射到文艺领域,社会方方面面给政府施压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苏丹实行经济制裁,这次自下而上的运动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政府对策的出台。这么多人为了别人的痛苦而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政治自由、政策导向、长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结果。同时他们没有选择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结果都是不能直面的,因此,别让沉默成为国民的本能。总而言之,美好的制度诞生美好的人性。

四、总结

一本书终了,只是阅读一遍便给了我莫大的感触,这本书是值得一遍遍研读的。与其说是总结,或许用“期盼”更贴切一点。我期望中国的自由能够更自由一些,人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以言论犯禁;中国的民主可以更民主一些,人民可以真正的当家做主,为自己的国家的命运做决定;权力监督机构成为真正的监督机构,不再是摆在一旁的花瓶,无法对政府的行为作出有效的监督。我不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美国式的民主,不过现在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正在走向真正的民主。

第四篇: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红岩》一书。它先讲了余新江、甫志高、许云峰等人的日常生活、对话,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又讲了甫志高让陈松林给在重庆大学上学的华为送上海、香港出版的刊物,使他们成了关系密切的朋友。

一天,他在给华为送书时,出现了一个特务学生,叫魏吉伯,有一个名叫黎纪纲的学生去追他。他不但没追上,还撞伤了自己的头。有人把他抬回了宿舍。

在这本书的第八章节,成岗被特务抓了,于是成岗的工人们骂抓他的特务狗特务,之后李敬原让他的妹妹化名为陈静。后来甫志高在家门口被抓了,他为了保命,于是当了叛徒。后来,他出卖了许云峰,使他被捕了。

许云峰被捕之后,徐鹏飞就审问他,许云峰一句话就把他搞糊涂了。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受到了叛徒的可恶,他们为了保全性命,出卖了党和人民,所以他们比敌人还可恶,比老虎还可怕,比敌人还可恨。他们十恶不赦,所以每个人都恨他们。书中的例子有:甫志高。还有一个可恶的职业,叫做间谍,他们是敌人派出来的,专门混入我方内部,伪装成我方人员,窃取情报,再找机会汇报给敌方,然后敌方就掌握了我方的一举一动。书中的例子有:郑克昌。

第五篇:《红岩》读后感

小时候,经常通过老人的讲述,或者在课本中,或通过电影、电视等听到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的故事,当时小小的心灵中,对那些英雄人物充满了向往和崇拜,我很早就知道在重庆的歌乐山上有一个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红岩,那是从《红岩》里知道的。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读完散发着墨香的《红岩》时,心绪早就飞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已经记不得心灵多少次被震撼,多少次在梦里踏上这个神圣的地方。当求学的脚步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当我第一次面对着掩埋烈士忠骨的巍巍青山,还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的牢房时,我的心灵仍不免再次被震撼。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

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在这里,我看到了经典的《绣红旗》场面,那些随时面对着死亡威胁的革命同志们,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狱中他们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她们悄悄缝制了一面鲜艳的红旗,并在上面绣上了闪闪发亮的五颗红星,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这面五星红旗绣着共产党人不屈的精神,绣着共产党人坚定革命信仰,绣着共产党人对胜利信心和对和平的向往。

我还看到了惹人怜爱的“小萝卜头”,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挨饿受冻而显得又瘦又高,他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他不惧怕敌人,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父母宠爱,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没有享受过正常生活的孩子,却在这敌人的魔窟中慢慢地长大,变成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正是无数象《红岩》中这样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的前仆后继,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丝毫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信仰,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正是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相比于他们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想起自己工作以后就很少花时间再去充实提高自己;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想到放弃;随着岁月的增长,对生活的热情已慢慢消失贻尽,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对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怨言。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给了我视觉上和心灵上的莫大冲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下载读写议——红岩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写议——红岩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岩读后感

    政 治 综 合 作 业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姓名:宣晓梅班级:创新实验班121 学号:201203170218> 读后感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他们的斗争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如岩石般的坚硬。......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六(2)班廖子杰 它,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诗篇,是一首用灵魂和生命谱写的伟大赞歌。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记忆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抹亮丽的中......

    《红岩》读后感(范文)

    《红岩》读后感 这个春天,我翻开《红岩》,走进了一个动荡而又热血沸腾的革命时光,感受了革命先烈们的红岩精神。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

    《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是由罗广斌与杨盛言写就的一部经典革命小说。这本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共产党员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

    红岩读后感范文合集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

    红岩读后感

    在党的阳光下 —— 读《红岩》有感 海安县海陵中学初一七班 陆韦辛从南湖上的一只小船到今天的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艰难的解放战争时期,无数的革......

    红岩读后感[大全]

    在那遥远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抹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刺眼的光芒。 小说发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

    《红岩》读后感精选范文合集

    《红岩》读后感精选 导语:在红岩里,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