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部分 易错辨析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Word版含答案
易错辨析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3.大量出汗后应喝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正常的渗透压。
()4.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5.水绵和颤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6.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7.神经细胞磷脂含量相对高与其具有突起有关。
()8.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
()9.用斐林试剂检测甘蔗中的还原糖,溶液为无色。
()10.酶、质粒、ATP中完全水解的产物都可能含有核糖。
()1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细胞为无色透明,可调节通光孔使视野暗一些。
()1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肯定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13.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物膜。
()15.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6.内质网可以合成磷脂,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参与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形成。
()17.甘油分子能优先通过细胞膜是由于甘油分子能溶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18.洋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中心体和大液泡。
()19.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0.蓝藻体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褐藻和衣藻都属于蓝藻。
()21.显微镜观察时,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即可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22.禽流感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
()23.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24.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5.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6.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27.休眠或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28.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相同。
()29.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30.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31.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32.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33.脂质的生物学功能有构成生物膜、储存能量、调节生理代谢等。
()34.DNA和RNA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含量基本相同。
()35.肌细胞的线粒体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36.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37.某种细胞器含有A、T、G、C、U五种碱基,该细胞器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8.动物细胞内的核酸仅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39.分泌蛋白从合成场所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通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
()40.蚕豆叶表皮在7% 的尿素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的原因是:尿素分子进入到细胞内的液泡中。
()41.无氧呼吸不需氧,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2.乳酸菌和酵母菌遗传物质都是DNA,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43.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44.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45.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同样,ATP的合成总是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相关联。
()46.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7.小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其体内最早出现的含18O的化合物是水。
()48.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真核细胞内都是同时存在的。
()49.小白鼠从20 ℃移到5 ℃环境中,耗氧量将减少。
()50.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51.将有机物中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52.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53.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54.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T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
()55.光合作用中CO2进入叶绿体以及CO2的固定都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
()56.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57.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
()58.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59.分裂期的细胞内mRNA的水平比分裂间期的要高。
()60.癌细胞中糖蛋白和RNA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61.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漂洗。
()63.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和数目,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4.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需控制解离、漂洗和染色的时间。
()65.细菌可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蛙成体的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有丝分裂。
()66.观察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67.分裂间期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68.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
()69.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70.显微镜观察恶性肿瘤的切片,可见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收缩。
()71.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阶段达到最大限度。
()72.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不能产生血红蛋白,但胰岛B细胞含血红蛋白基因。
()73.皮肤生发层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全能性升高,分裂能力增强。
()74.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代谢旺盛。
()75.“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白化病人头发白色是因为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7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均有积极意义。
()77.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78.某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时,该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79.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
()80.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第三部分 易错辨析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正确的有:7、8、13、17、19、26、27、32、33、39、40、43、47、58、61、64、67、68、71、72、74、76、78
第二篇: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部分 易错辨析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 易错辨析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
()2.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用分别添加S型菌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结果都会出现R型菌的菌落。
()4.格里菲思通过利用小鼠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6.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
()7.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8.含有n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用2n表示。
()9.有丝分裂间期,只有DNA的复制过程,没有转录过程。
()10.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
()1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12.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1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发现子代噬菌体DNA既有32P又有15N。
()1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15.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以T淋巴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
()16.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19.性别只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环境等无关。
()20.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DNA用31P标记,让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全部噬菌体都含有 P。
()21.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22.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上清液。
()23.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24.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与核苷酸的组成种类和数量多少无关。
()25.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16。
()26.一个正常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都能表达。
()27.一个22肽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tRNA最多有61种。
()28.确定核酸类型(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应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29.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30.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31.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32.一个mRNA上相继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3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34.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35.R型细菌与S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6.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37.生物体没有显示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38.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
()39.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40.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41.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差异。
()42.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具更大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43.细菌、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突变和基因重组。31
()44.人的神经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中都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蝗虫受精卵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46.RNA分子中与磷酸相连接的是核糖、含氮碱基。
()47.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48.“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
()49.F1(YyRr)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50.有丝分裂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5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基因重组。
()52.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53.两个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相同。
()54.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55.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56.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斗争实现的。
()57.东北虎和华南虎只有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58.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够遗传的。
()59.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60.基因突变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6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来诊断。
()62.一个染色体组中不能携带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63.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含有偶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64.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65.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66.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67.蓝藻细胞mRNA完成合成前可与核糖体结合。
()68.格里菲思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
()69.双链DNA含2 000个碱基对,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鸟嘌呤4 800个。
()70.诱变育种与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原理相同,且都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71.诱变育种加快了变异的频率,也加快了育种进程。
()72.由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不是有益的就是有害的。
()73.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长期相对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74.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75.某核基因增加了三个碱基对,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76.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运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77.卵细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78.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79.长期使用某种抗病毒药物会导致病毒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是因为药物诱发病毒产生了定向变异。
()80.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正确的有:1、3、6、7、13、14、18、20、28、29、33、38、41、50、57、60、61、66、67、69、71、80
第三篇:【复习题】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练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 B.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是可以运动的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在细胞膜的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ATP水解有关的酶 答案 D 解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A项错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项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参与,如植物的胞间连线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项错误.2.(2017山东潍坊期中,10)下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 B 解析 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属于化学物质的传递,A项不符合题意.题图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B项符合题意.甲状腺细胞释放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对垂体细胞分泌TSH产生抑制,是通过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的反馈调节实现的,C项不符合题意.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3.图中a.b.c.d为细胞器,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H-X.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X可能为小分子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图中a.b.d的膜面积会产生变化 B.DNA聚合酶可从d运输至细胞膜 C.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mRNA模板不同 答案 C 解析 图示过程为H-亮氨酸参与合成H-X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由图示信息可知,H-X为蛋白质,而小分子神经递质一般为单胺类或乙酰胆碱类物质,其本质不是蛋白质,且图中a(核糖体)没有膜,A项错误.DNA聚合酶不是分泌蛋白,不能分泌到细胞外,B项错误.H-X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项正确.c是线粒体,其中多种酶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项错误.4.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33
333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 C 解析 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说明其具有膜结构并且含有核酸,动物细胞器中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但其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如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项错误.细胞器丙无膜结构,含有核酸,说明其是核糖体,附着于
〚导学号50074027〛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项正确.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D项错误.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 B 解析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A项正确.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再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的,B项错误.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有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分泌蛋白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项正确.6.(2017江苏镇江一模,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D分别表示蛋白质.磷脂.糖类 B.过程a.d都可以表示细胞吸收葡萄糖 C.细胞缺氧时,b.c.d过程基本不受影响 D.图示过程b不能反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多糖,A项正确.过程a.d分别表示
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项正确.b.c.d过程均表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细胞缺氧时,b.c.d过程基本不受影响,C项正确.图示过程b表示自由扩散,磷脂分子只允许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能反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7.(2017江西南昌四联,2)在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a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A.B两项正确.Na进入细胞后,提高了液泡中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和维持液泡的渗透压,C项错误,D项正确.8.(2017四川彭州五校期中,12)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曲线a随着被转运物质浓度的增加转运速率不断增大,故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开始时随着被转运物质浓度的增加,转运速率增大,但转运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改变,说明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项正确.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限制因素为载体的数量,B项正确.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能体现细胞
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错误.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都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9.下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填标号).(2)图一细胞中大分子物质出入结构④的通道为
.(3)图二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生物膜结构是
(填名称).(4)图二细胞中的④是
,该结构与植物细胞的 的形成有关.若将图二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溶液和0.5 mol/L硝酸钾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5)曲线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
,表示在0.5 mol/L硝酸钾溶液中的是
.(6)EF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
.(7)试简要分析曲线b.c差异的原因.答案(1)③⑤⑦(2)核孔(3)叶绿体膜和液泡膜(4)高尔基体 细胞壁(5)a b(6)不变(7)曲线b:在0.5 mol∕L硝酸钾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硝酸钾分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曲线c: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解析(1)图一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粒体.(2)核孔是细胞中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3)图二高等植物细胞与图乙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生物膜结构是叶绿体膜和液泡膜.(4)高等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5)将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浸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大,对应图中的曲线a;浸于0.3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对应图中的曲线c;浸于0.5 mol∕L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随后细胞吸水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其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变小后恢复原体积.(6)图中EF段原生质体的体积保持相对不变,说明细胞吸水量与失水量持平,因此细胞液浓度不变.(7)曲线b.c差异的原因:b曲线,在0.5 mol∕L硝酸钾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硝酸钾分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曲线,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10.(2017河北邢台一中月考,41)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图甲表示某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③放大后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⑥表示结构名称,A.B.C表示物质名称,a.b.c表示物质运输方式.)
(1)图甲中
(填序号)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2)图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
(填字母).(3)图甲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是图乙中的 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则图乙所示的 运输方式将受阻.(4)mRNA合成后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将通过
层生物膜.(5)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
(填序号).3
(6)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结构是
(填序号).(7)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 性.答案(1)①③④⑤⑥(2)A(3)b b.c(4)0(5)②①⑥③(6)⑥(7)流动
解析(1)观察图甲可知,①~⑥表示的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和高尔基体.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2)图乙中A.B.C表示的分别是糖蛋白.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3)图乙中a.b.c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细胞外到细胞内)和主动运输(细胞内到细胞外),氨基酸.葡萄糖和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为b,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加入蛋白酶,则b.c运输方式会受阻.(4)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出来,所以通过0层生物膜.(5)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6)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7)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11.科学家把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各种离子的初始浓度设定为1个单位,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的相对浓度(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图示中的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
.(2)请解释在培养水稻的完全培养液中,实验结束时M
浓度为什么会升高?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①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②植物根吸水和吸收离子是
的过程,③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的 不同.(4)该实验
初
始
浓
度
设
定的巧
妙
之
处是
,如此
进行数据处理,便于得出结论.答案(1)离子的种类.植物种类 主动运输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大于吸收M的相对速度(3)选择性 两个相对独立 基因(遗传物质)(4)便于实验结束时的数据与初始值相比较,也便于不同离子间的浓度数据进行比较 解析(1)图中显示有两种植物.三种离子,所以自变量为离子的种类.植物种类.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载体.耗能,所以与核糖体.线粒体这两个细胞器密切相关.(2)植物在吸收离子的同时也在吸收水分,若吸水的相对速度大于吸收离子的相对速度,则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就会上升,反之就会降低.(3)离子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且随水分的运输而运输,所以二者有关,但吸水和吸收离子的原理不同,如图中有的离子被吸收的速度大于水被吸收的速度,有的却小于水被吸收的速度,即离子的吸收与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由于细胞膜上运载不同离子的载体种类.数量不同,故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由于不同种植物的基因或遗传物质不同,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4)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求量不同,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同离子的浓度是不同的,但为了便于研究(数据对比),把起始浓度都定为1个单位,实验结束时再用真实值与真实起始浓度相比,得出相对数值进行研究.
第四篇: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学案 新人教必修3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考点要求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知识综合
(一)知识体系构建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主干知识提取
1、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也表现在许多方面。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用心
爱心
专心
(2)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三)易混易错点例题剖析
1、(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因此选C。【答案】 C
2、(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答案】 B
(四)重点、热点研析
热点: 沟通互信交流 推动两岸良性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与共同繁荣,以“把握契机,开创新局”为主题的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5月6日在台北举行。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与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出席了开幕式。蔡武在致辞中表示,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连杆中国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是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血脉。他说,虽然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蔡武在致辞中最后表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句1:
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中国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是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血脉。
涉及主要知识点: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 问题设计:
利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两岸关系今天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的原因
关键词句2: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涉及主要知识点:
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题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解析:首先应该抓住中华文化的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将甲同学的材料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分析。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源远流长的特征,安徽馆的民间艺术展示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四、整合训练
训练1.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主要传播中华文化。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训练2.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当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五、模拟演练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高考资源网
9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是 ①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新华网2011年2月12日电.目前山东正经历着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据统计,旱情发生以来.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旱情,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中的 “脊梁”是指什么?(2)你觉得应该怎样继续挺直 “我们的脊梁”?
12在2010年“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13、2010年11月12日晚,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市海心沙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奥运会、亚运会历史上首次走出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全力打进水文化。整场开幕式文艺表演从“一滴水”开始,在充满童年记忆的广东民谣《落雨大》优美的歌声中,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清水到滔天巨浪。开幕式采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使得开幕式表演精彩纷呈。《大地之水》、《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四大部分或浪漫刺激、或气势磅礴、或如梦如幻,谱出了一曲和谐、友谊、欢乐的乐章,使人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水乡特色,领略深入骨髓的岭南文化。用“放鞭炮”这种中国人传统节日常见的形式点燃火炬,非常中国风。
以上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附:整合训练、模拟演练参考答案
1整合训练1答案.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内容上极为丰富;表现在地域上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表现在各民族的文化上异彩纷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2015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寒假作业(52) 生活与哲学(新人教必修四)(含答案及解析)
2015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寒假作业(52)生活与哲学(新人教必修四)(含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④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表明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全面的观点;③否定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①②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说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用片面代替全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3.(2012·潍坊模拟)“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来源:学科网]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解析:材料中的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A项体现了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项强调了美和恶、善和不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题干包含的哲理相同。
答案:D
4.下列选项与右侧油画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江碧岛逾白,山青花欲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漫画所蕴涵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③说明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
答案:D
5.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稳定说明了②,但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体现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①当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当选;材料并未体现事物发展的途径,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B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中国重申并强调,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上应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因为()A.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有着决定性作用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矛盾的统一性推动着事物和谐发展、解析:“共同”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有差别”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A项不是原因;B项说法错误,必须是关键部分;D项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发展。
答案:C
7.苏轼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所有东西都关乎时间,你要学会最大限度地使用它。”读书到底是应该“深阅读”,还是应该“浅阅读”?下列选项中,能从辩证法角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是()①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认识到矛盾双方既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认识到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经典作品是需要“深阅读”的,而许多信息则只需要浏览一下,故选C项;①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深阅读”与“浅阅读”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阅读对象,对一个人的学习而言,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
答案:C
8.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环顾世界,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水土不服,破而不立。经济停滞、民生弊端、社会动荡,不仅损耗国家实力,甚至扼杀民众对未来的憧憬。从辩证法角度,这告诫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材料告诫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选C项;A项属于唯物论的内容;B项是辩证法原理,不是方法论;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9.如今,互联网成为青少年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但也有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这说明()A.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任何事物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互联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有利的一面是主要方面,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矛盾双方的转化、矛盾的特殊性,C、D两项不选。
答案:A 10.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正确表述二者辩证关系的有()①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③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解决不好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次要矛盾及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错误,只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者的地位才会发生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相互作用对事物发展起作用,②错误。
答案:D
11.陕西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提出“一村一品”工程,反对“千村一面”的建设模式,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每个村子在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2.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对于猫的问题,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问题,对这
两方面要权衡利弊,这就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问题,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的主旨都无关系。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材料二:某大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靠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矛盾也多了。有人对此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2分)(2)请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答材料二中此人的困惑。(14分)
解析:本题第(1)问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观点。由材料中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阐述可知,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应该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第(2)问要注意区分财富本身和财富的使用问题。财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它来做什么。在分析问题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性。②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因此,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③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认识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每点4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村民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产生了新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5分)②财富本身只是一种客观事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财富到了不同人的手里,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合理合法地使用财富,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利益,使用不当就可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村里的种种矛盾表明,对于财富,某些村民没有做到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5分)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科学的消费观,让财富既能够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幸福,又能够造福社会。(4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闻宣传部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先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详实的资料;再进行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地区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材料二 新闻工作者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评价,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是“迷惘的”、“垮掉的”、“不按事实说话的”;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是“有爱心的”、“有担当的”、“认真负责的”;还有人认为,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1)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12分)(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1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新闻工作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材料一体现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材料二就是一个认识自身缺点和优点的过程。所以首先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同时对于人生的两个方面,必须把握主流和支流,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1)①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分)②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分)(2)①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5分)②认识自我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5分)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着重抓主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