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

时间:2019-05-14 20: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

第一篇: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2011级自机学院机制专业6班

组员:任翔201104100209郑逛福201104100238曹德坤201104100201黎云201104100209毛礼洋201104100216孙金平201104100222王朝飞201104100227丁玉斌201104100204

第二篇:关于滇池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昆明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滇池调研报告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0

目录

前言

一、滇池简介„„„„„„„„„„„„1

二、滇池生态环境„„„„„„„„„„2

三、滇池污染原因„„„„„„„„„„5

四、滇池治理措施„„„„„„„„„„7

五、实践总结„„„„„„„„„„„„8

前言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1970年代以来,因为昆明等四周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四周农田的开发,造成滇池水的污染,尤其优养化的情形严重,大量蓝藻生长,已造成用水上的问题。在围湖造田思想下,滇池由 19世纪初的 5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8年的338平方公里,直到现在的290余平方公里。滇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疯狂生长,夏天甚至能覆盖整个湖面。昆明市相关单位夏季也组织打捞,但人工打捞的速度始终没有水葫芦生长的速度快,经常出现前面的还没有打捞完成,后面又长满的情况。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时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致力与昆明市的绿化和滇池的治理,如今入滇河道大观河水质明显好转,滇池水质也有所上升,但仍然无法饮用。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 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滇池的水环境污染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当前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湖泊污染治理本身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国内几大湖泊的污染治理工作都相继开展了二十余年,取得一定成绩,但治理和保护形势仍然严峻。虽然说滇池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并积极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最近几个周里,我和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滇池环境作了简单的调查,并了解到国家、政府的一些对滇池治理的政策和一些阶段性成果。我希望由此能对滇池的生态恢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更有效地扩大关注母亲湖、保护滇池的队伍,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

一、滇池简介 1.基本信息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 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2.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3.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 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每年冬季,翠湖和滇池海埂公园总会聚集成千上万只来此过冬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翻飞的红嘴鸥成为滇池冬季的一大景观。

二、滇池的生态环境 1.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 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滇池现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滇池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

三、滇池污染原因

1.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2.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3.水资源匾乏和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7 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滇池治理具体措施:

1、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减少农村污染,实现农业生态长期良性循环。

滇池周边农村农业污染问题是滇池污染久治无效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生态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实施的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减少使用氮磷的化学肥料,多施用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可降解的农药,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只有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参与治理滇池的积极性,才有希望减少农业面污染负荷量。

3、外流域引水工程。

滇池是宽浅型湖泊,环境容量有限,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其水环境质量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进行跨流域的调水、引水,用相对较为清洁的水源注入滇池,加大其水环境容量,就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对于外流域引水有几种方案:一是引牛栏江入滇池,这一方案投资小、工期短,但引水量少。另一方案是在金沙江上游石鼓镇附近引水,经洱海一路自流向东南最后到达滇池,该方案距离远,施工难度大,但它来水丰富而稳定,且能解决云南中部和北部沿途缺水地区的用水困难。

4、湖岸截污工程。

滇池是富营养化污染而非灭生性的化学污染,湖岸截污工程的目的就是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首先是治理生活污水,在污染严重的湖岸北部和东部铺设截污管道,避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滇池,改造城市污水管道和排洪管道,使清水污水分开,污水集中起来处理,雨季清水直接进入滇池;其次是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农 药、化肥的淋失,恢复流域生态,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5、湖滨带水生植被和湿地的恢复

建立沿岸湖滨带,恢复自然湿地和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种群),利用水生植被具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抑制作用,逐步用湖滨带和自然湿地取缔防浪堤,促进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湖岸带是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场所,也是过滤入湖污水和净化滇池水质的重要场所。

6、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6、建设城市下水道清、污水分流工程,将排出的污水分干旱、雨期分别处理后,再排入滇池;打通西园隧道、北郊截污等工程,减轻草海污染;挖掘湖底淤泥,使草海增容扩容,增加水量,大大减轻其污染载荷。对滇池污水也可以进行脱氮脱磷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是生物转盘法。

五、实践总结

这次实践调查就这样结束了,曾经留下多少脚印的湿地、那污染严重的湖水、居民的抱怨声,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面对那污染严重的湖水,我又能做些什么?我无能为力,希望治理滇池的各项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让这昔日的五百里“高原明珠”恢复她的“明珠本色”。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 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滇池从你我做起,从你我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保护云南的“明珠”,让滇池永远清澈干净,让滇池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第三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滇池污染现状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在海埂公园,站在滇池边上,会有鱼腥味飘来。污染十分严重。

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进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滇池周围有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告表明,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图

3、图4,污染严重的是草海,即纵坐标刻度大的表示草海的浓度),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2种污染物入湖总量的89%和96%[4]。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滇池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自然因素

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人为因素

A、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B、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C、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D、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E、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五、滇池治污的原则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B、统筹兼顾, 长短结合, 通盘谋划(有机融入昆明和云南发展建设的战略全局), 突出重点, 科学易行;C、继承借鉴, 务实创新(继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真抓实干, 敢闯新路), 责任量化, 完成进度, 依法保障;D、加大投入, 加强力度, 优化整合, 全民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E、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学习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六、具体治污的战术

滇池治污的战术简要地讲, 可归纳为16 个字、8个关键词, 即: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1)截污

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入口。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2)搬迁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3)引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如无活水来, 则再治理也是死水一塘。滇池的活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科学规划和项目施工后, 实现了雨污分流, 整个滇池流域和昆明城乡汇水区收集的天然降水及山泉、河流来水;其二是实施“引金入滇”工程。只要从丽江虎跳峡或昭通乌东德电站大坝引来滚滚金沙江之活水, 滇池水体能得到常态的适时置换, 再加上其它治污措施, 滇池的春天就来临了。此外, 滇中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4,人口占2/5,GDP 占2/3, 工业总产值占4/5, 粮食占2/5, 但滇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 , 人均水资源量为1500 多立方米, 仅为全省水资源平均水平的30%、全国的70%, 远低于国际通行的用水紧张标准。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滇中和昆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而,“引金入滇”工程的实施, 既可解决滇池活水置换问题, 又可解决滇中和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4)掘底

滇池属于浅水性高原湖泊, 多年的污染, 造成湖底污染物淤积, 沉积十分严重。因此, 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分期分批分地域实施好滇池污染底泥清除工程———“水盆干净了, 盆里的水才会干净”。(5)禁“毒”

这个“毒”指的是污染滇池湖水的工业污水、工业废弃物, 城乡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因此, 在抓好“截污”的同时, 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工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科学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二是要大力提倡和采取有力措施推行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和无磷洗衣粉, 严格禁止在滇池流域和滇池汇水区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6)绿化

对滇池沿岸和流域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坡实行坚决的退耕还林和全面绿化, 保护和涵养水源。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7)“严管”

滇池是昆明人民的滇池, 滇池治理, 昆明市民人人有责。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滇池治理, 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和立法。滇池治理规划出来后, 要通过立法给予法制上的有力保障;二是扎扎实实实施这一规划———滇池治理实行严格的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 任务分解到各地各单位, 落实到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与奖惩———干得好的, 重奖、重用;完不成任务的, 就地免职;三是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 确保昆明城镇和农村的所有居民都能自觉依法尽义务、守职责;确保滇池治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治污项目上;确保滇池治理每一个工作目标都能够如期实现。做到滇池治污“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不因执政者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一届又一届班子抓下来, 一代又一代昆明人干下去, 一定能抓出滇池碧波荡漾、水清鱼跃的预想效果来。(8)“教育”

滇池治理事关春城荣辱兴衰, 因此,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所有宣传机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 使滇池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共同行动和共同利益所在, 自觉地投入到治理工作中, 尽职尽力, 完成任务;使全社会都能做到像爱护眼睛一样, 爱护和保护滇池, 自觉地从我做起, 从每一件保护滇池的小事做起。

第四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姓名:万家兵

班级:2011级2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115010217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基本概况

(一)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二)流域概况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三)旅游资源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过去的滇池与现状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 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三、污染原因

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三种污水加上垃圾(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一)自然因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 水体的恶化。

(二)人为因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农村生活垃圾、农田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河道沟渠流入滇池,滇池沿岸部分农田每亩化肥每年的平均施用量高达2000公斤,流域内每年农药施用量已超过100吨。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入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入湖河道两岸建有大量违反《滇池保护条例》的违章建 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流入滇池;另一方面,有的居民为了个人的利益,又大量在河堤两岸新建房屋,加重了河道污染负荷。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排入了滇池;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四、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因此从今年起,昆明计划在滇池污染较重的草海及外海北部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并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建设水藻分离资源化利用设备 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每年的夏秋季节,滇池蓝藻大量生长,形成水华,主要集中在滇池外海北岸,严重影响了滇池的水体景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进行机械除藻是减轻滇池蓝藻危害、降低生物污染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清除蓝藻的同时,也将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带出。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在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区域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规模为3万方,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3万吨,去除总氮300吨,总磷20吨。蓝藻通过藻水分离固化后还可用于制造有机肥,该实验已获得成功。

为了增强蓝藻收集处置能力,从今年起,昆明将采取固定式藻水分离设施与移动式采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滇池北岸蓝藻进行收集处置,计划使滇池北岸蓝藻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中山杉的生长速度是水杉的3倍,且对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近年来,通过在滇池湖滨种植中山杉等湿生乔木,将改善滇池湖滨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加快滇池湖滨带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性的恢复,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达到保护滇池水质、实现湖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昆明市已在滇池生态湿地等地种植中山杉2050亩,约15万株。从今年起将在滇池湖滨规划种植1万亩中 山杉。

滇池外海疏浚污染底泥五百万方。过去5年,昆明市实现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挖出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草海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化为中度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上升了58.6%,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草海水体整体景观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将从草海向外海北部区域及主要入湖口转移,疏挖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疏挖污染底泥将达500万立方米,预计清除污染物总氮约5330吨、总磷约3880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对滇池的治理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继续全面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五、五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

环湖截污工程包括分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四个层次推进截污工作。在全力抓好以滇池北岸工程为核心的片区截污和以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河道截污的同时,着力推进环湖干渠(管)截污以及环湖公路项目建设,以形成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构筑环湖截污线107公里,将最大限度地 截流片区点源、城市面源、农村面源污水,截留率分别达到90%、50%、30%,送至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环湖湿地进入滇池,从而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环湖截污干渠投资估算54.55亿元,目前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滇池属半封闭宽浅型高原湖泊,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长,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曲靖市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76.44亿元,施工工期为4年。目前,关键性工程—德泽水库已增加列入全国“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牛栏江为金沙江中游的一条支流,从昆明市嵩明县发源,流经曲靖、昭通进入金沙江,总长440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7亿立方米,水质年平均优于Ⅲ类。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一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缩短一半;二是增加昆明城市供水水源,有效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外流域调水补给,增强水动力。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开展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90条支流的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7条河道的全面整治,其余的正在开展综合 整治,河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在生活居住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滇池流域全面禁止和限制规模畜禽养殖,已关闭养殖户3.46万户,迁出禁养畜禽520余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

(四)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范围为界桩后延100米以内的区域,约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程。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还林”,规划建设湖滨生态总面积为5万亩。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完成“退塘、退田”3.1万亩,建设湖滨生态2.8万亩,其中湿地1.7万亩,生态林1.1万亩,滇池沿湖各县(区)“退人退房”工作共完成退人1250余人,退房7.8万平方米,滇池湿地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五)生态清淤工程

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十五”计划》确定的项目,结转到“十一五”期间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底泥疏浚、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1万平方米,底泥疏浚工程量343万立方米。在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清淤,削减内污染源,在一期疏浚的基础上,已开工实施二期疏浚工程,共疏浚底泥近1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工程,同时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第五篇: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目录

引言..................................................3

一、滇池的介绍........................................4

二、滇池的环境........................................5

(一)、过去的滇池..................................5

(二)、现在的滇池..................................6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7

四、污染因素..........................................8

(一)、自然演化....................................8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9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9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10

五、滇池治理措施.....................................10

六、保护滇池意见.....................................11(一).生活污水的治理...........................11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11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11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12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12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13

七、报告总结.........................................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周末,我们小组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小组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2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滇池水体的严重污染已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cc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滇池是“三河、三湖”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滇池的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八五”计划以来,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分阶段、按规划开展滇池污染综合治理。随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严格执行和工业环境管理的强化,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排污量所占的比重已低于农业、生活排污量,并且还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也将逐步降低,滇池水质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

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五类。2008年以来,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也只有三次同时显示为中度富营养(2011年6月份没有记录查询),分别为去年10月份和今年4月份、9月份。今年滇池水质两次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除了受季节、监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2008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m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m,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393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水流自北向南,而流域内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形成湖水“有似倒流”的特点,因此叫做滇池。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很难被输送出湖泊,相反,漂浮物往往被送至湖泊源头。海埂即由西南风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沙坝

因为滇池水质已经是富营养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的到来,昆明的温度也在上升这就使得微生物得以生存.而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就使得滇池的水变绿了.五、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一).生活污水的治理

1、要坚决彻底地对滇池四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拦截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让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要实行最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治理。

2、对滇池流域的城镇、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要逐步进行截污,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项工作,应该由政府监督并执行。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滇池流域的七个县,要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农业对滇池的污染占40%的份额,而且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滇池争水,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有鉴于此,将传统的农业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业更好,旅游业是无烟工厂,低碳环保,是绿色经济,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达到根治农业对滇池污染的目的。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面积仅有2920平方公里的滇池流域,是滇池的生态屏障,唇亡齿寒,滇池流域的生态日益恶化,必然会危及滇池的水质。若高原明珠滇池都保不住了,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城昆明如何面对世人,云南这个旅游大省强省的龙头地位如何保得住。要保住滇池,首先要守住滇池流域这道生态屏障。不能小打小闹,只搞一些湿地公园是不够的,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应该破釜沉舟,大手笔地干,争取把西山森林公园的范围扩大到滇池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严格保护。要退农还林,修复生态,要关闭滇池流域所有禽畜养殖场和矿场,为滇池补给源源不绝的活水。农业不再与滇池争水,同时生态修复了,土壤得到很好的涵养,清泉就会源源不绝,那时候,滇池就能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水质将有所改善,那样,昆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滇池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策。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滇池流域的县城、城镇、村庄、工厂要实行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可参考广东三旧改造的做法,这样做,可以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各城镇的品位,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借三旧改造之机,配套完善各项环保设施,使城镇和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都得到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河里,污染滇池。三旧改造要与旅游产业和高新产业结合来做。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对于滇池的内湖和外湖以及主要河流,都应进行清淤,把腐臭的底泥都清除。清理出来的数量庞大的底泥,可考虑在湖里或湖边适当的地方,就近堆成一座座小山丘,外表填上一层净土,植树绿化,形成湖光山色景观,然后在山上放养群猴,供游人观看,滇池治理与旅游结合来做,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淤泥则运往郊外合适的地方堆成小山,外表也填上一层净土,然后植树绿化。尽管滇池的内湖和外湖的底泥不计其数,而且有不少人对清淤意见不一,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经认真考虑,不彻底清理内湖和外湖的底泥,滇池是很难治好的,任何治理方法都会功亏一篑,滇池治理可归纳为六字口诀:截污、清淤、补水,缺一不可。滇池的清淤,要下定决心,矢志不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清淤不止,作为民生工程,真抓实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滇池的治理与管理宜分开两块,管理这一块仍按目前的组织架构和模式运作,只是要强化管理手段和加大管理力度,监管得力,富有成效,造福昆明人民。千秋功罪,历史自会评说,人民自会评价。

治理这一块,宜市场化运作更佳,滇池的治理主体,拟设“昆明水投集团”为好,可参考“广州水投集团”的治污运作模式。由市政府划拨一些经营性用地或注入一定数额的资本金给“水投集团”,再由“水投集团”向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建立投融资的市场机制,就可以上马运行。

排污费的征收,可与自来水用量挂钩,自来水的价格包含了排污费,按此征收,然后返还“水投集团”,这样,就有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水投集团”正常地运作,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就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实现良性循环。不然什么都要政府拿钱去做,那样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对于污染大户,要按实际污染程度征收排污费,要数倍征收或十倍罚款,用经济手段迫使污染企业整改或关停,可与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双管齐下,这样,治污效果会更佳,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如果管不住污染大户或出现大量的污染源,那么,就要启动问责制,这种不作为的官员应引咎辞职,不能占住茅坑不拉屎。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要编制长远的、科学的、系统的、详细的规划,由省人大立法通过,然后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凡执行不力的各级政府一把手及主管领导,都要实行问责制,严重不作为者,工作不得力者,先批评,还是不改,可就地免职。

建议昆明市设水务局,将全市的水利、自来水、排水等涉水的系统全部统一起来,全局统筹,一盘棋运作,这样不会内耗,效果更好。

七、报告总结

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载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滇池生态调研报告封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研报告封面格式(大全)

    餐 饮 空 间 设 计 调研报告书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设计课题完成日期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二0年月调研报告一 导 言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问......

    调研报告封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学号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经济管理系制 2011年08月20日目录 「摘要」……………………………………......

    调研报告封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对虚假广告的深入了解与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院系: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完成时间:调研报告 对虚假广告的深入了解与分析管......

    调研报告封面

    广西大学 调研(查)报告题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学生姓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学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年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专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向......

    滇池污染与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污染与环保调研报告姓名: 学号:201115020133 班级:2011级数学系 指导教师:马宁 时间:2013年4月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1班 一、 简介 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an C......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1

    滇池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姓名:沈园杰 年级:2012级 班级:文秘一班 学号:201205020181 摘要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现如今......

    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 调研报告 作 者:刘yunhong 单 位:lnkjdx 时 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 :......

    生态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总体分析 ● 调研位置: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实验楼广场 ● 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临高速出口500米处,坐落于骊山脚下 ●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