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总结
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关心支持下,电脑绘画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现就一学期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小本课程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电脑绘画。
一、学生们兴趣浓、积极性高,按时到课,无缺席、迟到现象发生,到课率100%。
二、对教师演示的作画训练内容感兴趣,教师演示完毕,学生就积极动手,课堂练习认真。
三、对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够积极跟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协助对学习认真的态度值得表扬。
四、通过接触电脑绘画,使学生对计算机及绘画软件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五、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既看到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这些令人欣慰的优点,同时也看到少儿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性格缺陷,如老师反复演示讲解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在绘画中耐心细致程度不够,始终画不出满意的效果,也就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少儿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兴趣产生浓烈,兴趣消失也快,绘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就需要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习惯,就需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才能取得成就。
针对此问题,我课后进行了反思:在下学期的选修课上除继续发扬学生本期的优点外,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学习习惯,适当调整和补充一些新的、实用性强、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课堂知识外更丰富、更有实用性的知识技能,使校本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的阵地,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校本总结
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县教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改革教研模式,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水平,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本学期初,我们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全体教师教研工作安排会议,明确学科带头人和备课组长的职责,按照学校的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1、坚持周一业务学习制度。业务学习由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一学期,集中学习达到3次,其中看光盘1次,理论学习2次;分散学习由备课组长负责在组内开展学习活动,学期末,教务处对各教师的业务学习进行检查,教师们的学习笔记均达到学期初规定的学习数量。
2、本学期内,我校教师扎实开展了各科教学活动。
3、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做课教师来说,只听不评达不到提高的效果。所以,指导教师确实,有效地,实事求事地进行评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导向性建议。并做好记录,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4、坚持期中、期末考试、检查制度。为了提高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我校组织了严格的期中考试,并组织教师进行统一
阅卷,进行卷面分析,写出书面材料,这样有效的促进了我教师们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我校加强了研训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加强了听课、评课的力度,有效提升听、评课的质量。研训一体化模式是我校根据教学实际,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备课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研训一体化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研究,逐步完善这一教研模式。
二:抓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后,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分组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级部的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
2、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第二步,围绕校本培训工作,每位教师根据三本书自定发展目标,并围绕所定目标,一学期上课两节,针对教师上的两节课,在语、数、非主体三个大组分别说、评课。第三步,加强师徒结对工作。
3、梳理教育思想,撰写教育论文。本学期,我们鼓励教师深层次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拘形式写下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新的教学设想等等,篇幅可长可短,一月上交一篇。
4、强调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实在的教研行为,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认真地反思了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都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三、注重团队建设,促进群体提高。
我校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产生思维碰撞、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实现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教师集体参与研究,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具备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建工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做到一个“活”字,让全校师生幸福地工作和学习。
1、让校园活动活起来。学校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读书、科技、普法、书画大赛、知识竞赛、体育竞技于一体,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的特点,广泛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
炼,成效显著。
2、让校园学习活起来。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设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在和谐、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奋发学习,争创优秀的班风、学风。
五、存在问题,是我校特色前进的动力。
总结一学年工作,在反思中谋求新的发展,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加压,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1、教研组长的考核细则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还不够完善。个别教研组的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2、教研活动与后安排的一些课程发生时间上的碰撞,致使有些教师无所适从。
3.个别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不爱学习先进理念。4.存在教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成课堂教学的问题。
六、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1、教研活动应轻“形式”重“质量”,确保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任务、有方向,尤其要把好“议课关”,把教研工作抓实、抓深,力求每次活动都要有点收获。要实现教研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最终目标。
2、要做好教研后续效益。特别是对一些不能上好课的老师,要落实跟踪听课、师徒结对、外出培训等各项措施,提高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今年, 教导处在这方面已有了些努力,但是做得远不够。主要是,没有落实跟踪听课工作。
第三篇:校本总结
六年级校本课程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六年级校本课程安排的内容是10首古诗和30句名言警句。古代诗词,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一学期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校本教育,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校本教学的艰难。现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古代文化,对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感受其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精心研读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我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研读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做到了在课堂上上什么、怎么上心中有数。
三、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古代诗词。
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诗词。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四、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古诗词背诵难度增大,数量增多。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篇目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五、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兼顾课程互补,增强实效。任何学科的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同样与国家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我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它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利用好这一点,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比如,经典诵读教学中可以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而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5年7月8日
第四篇:校本总结
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课程开发与实践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坚持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体现“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理念,即:以立德为根本,以美载德、寓美于德,追求美善相谐的教育境界。
我校选定“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我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生活不断富裕,但如何真正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让小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小公民”,需要教育探索;
2、我校的校情与学情:校学生中农村孩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动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让这些孩子文明礼仪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体谅、关心他人,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我校德育常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富于实效性的新探索。基于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下启动了这一课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旨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融入对联、书法、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打破单一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局限,通过新理念、新视角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践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通过夯实文明礼仪教育的文化底蕴,深化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及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促进了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升国旗习惯
2、校园文明习惯
3、行走礼仪习惯
4、尊老爱幼习惯
5、餐桌礼仪习惯
6、热情待客习惯
7、仪表穿戴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了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二)实施过程
根据课题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具体实施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具体实施课题方案: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开发、修订了南环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宣讲文明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课堂研讨,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围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深入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家庭、社区,有效拓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渠道。
——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
仪养成教育方案;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推广成功经验。
四、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围绕并着力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文明习惯校本课程的研究
我们所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外观精美,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体现了儿童化、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进行文明礼仪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课题领导小组坚持课堂实践研究,构建了礼仪课堂的基本范式。
开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讨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针对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带着过程性的材料、典型个案进行研讨、分享。在研讨沙龙上,还邀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使课题研究攻关破难,形成共识,得以不断完善、深化。
(二)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礼仪教育方式方法,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主要表现在:
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成功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举行“礼仪之星”
报告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启动“小学礼仪志愿者”行动,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
2、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如在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现代公民文明意识。
3、拓宽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调查走访、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等等。
(三)凸显校本德育特色
我们注重研究实际效果,凸显校本德育特色,主要凸显出如下校本德育特色:
正确处理礼仪教育课程与品德课的关系 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把礼仪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书画和剪纸艺术等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关注礼仪教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 一方面,注重传承传统礼仪、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体现时代性,注重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公民素养,尤其是把公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
抓好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 体现在学校整体方案之中,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礼仪教育课堂教学试验、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实施。
注重礼仪教育的立体化、全方位性 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
这一全校性活动序列方案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与立体化、全方位性,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凸显出了以“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课题理念。
综上所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我们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进而向家庭生活拓展延伸,并有效向社会生活拓展延伸,请看我校开展社区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数管齐下,促进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及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彰显出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美善相谐之独特教育魅力。
第五篇:校本总结
校 本 研 修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学科:数学 姓名:周丽英 时间:2012-12
校本研修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
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
通过研修学习,使自已的教育教学工作受益非浅,主要感受如下:
1、以师德建设为目标,通过学习和同组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结合校园文化,着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深化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更新的角度看师德,看课改,看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2、以所听的课为参照,结合自已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堂情境,置身于自我之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反思,不断形成自已的教学特色。
3、通过对研修活动的总结,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当代教育发展的着眼点,结合研修活动所得到的基本素材,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校本研修学习,确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起自己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逐渐掌握广泛浓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断丰富学习资源。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功能优势,为自己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主的、开放的智能化学习模式,培养迅速、有效地选择、储存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