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

时间:2019-05-14 21: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

第一篇: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

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了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要推向全国。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我这个当校长的当然应该来祝贺。大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经验与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间间教室,融合在一组组实验,融合在一个个专利,融合在一篇篇论文。经验与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学里融合,从而弥补这世界的缺憾,是因为大学校园里崇尚学术的自由和平等。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经验。经验是财富,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社会。这也就是人们尊敬师长的缘故。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熟的必要标志是尊重经验,善待学者。

逐年增长的经验,一不留心往往会掩埋激情,让暮气滋生。因此呢,在科学技术前沿冲锋陷阵的总是充满激情,开始积累经验的青年。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护激情,关怀青年。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是真才实学,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上个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会议,来稿560篇,录用357篇,这本来应该是很象样的会议,参会者应该大有收获,可惜注册参会人数只有147名,而最后到会宣读论文的仅仅剩下78人。

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还告诉我,他甚至接到两个电话,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要求更改第一作者名字,原因是自己已有职称,拟定的新作者为了提职称需要一篇论文。第二个是说不会来开会,要求会议出具证明,说明论文已被录用并在第几页刊载。

学术界的浮躁,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这样的浮躁学风蔓延,那么还谈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还谈什么建设科技强国。要说这学风浮躁根源,有历史的,官本位意识几千年;有社会的,按学历、身份支付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有管理的,把论文数目当作衡量人的标准;有文化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价值观。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想,一个大学真正的、非自我吹嘘的校风和学风,从她的学生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术会议的表现就可以一目了然。因为在这里,没有应付上级检查的事先布置,没有班主任点名,没有任课教师提醒的目光,也没有成绩、考试和学分,这里反映的是真实的校风和学风,是对于科学和技术发展真正起作用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第二篇: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与大学新学期开学演讲稿

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

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了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要推向全国。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我这个当校长的当然应该来祝贺。

大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经验与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间间教室,融合在一组组实验,融合在一个个专利,融合在一篇篇论文。经验与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学里融合,从而弥补这世界的缺憾,是因为大学校园里崇尚学术的自由和平等。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经验。经验是财富,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社会。这也就是人们尊敬师长的缘故。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熟的必要标志是尊重经验,善待学者。

逐年增长的经验,一不留心往往会掩埋激情,让暮气滋生。因此呢,在科学技术前沿冲锋陷阵的总是充满激情,开始积累经验的青年。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护激情,关怀青年。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是真才实学,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上个月召开的

大学新学期开学演讲稿

第一篇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紧张的另人窒息的高考,怀着一份热情相聚到这里。同样也带着父母新的希望,带着朋友新的祝愿,也带着自己新的理想,来到了新的地方。在这新的学期里我们以新的语言,新的行动,新的风貌,新的一切去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展示新的生活以掌握新的知识,增加新的技能,取得新的成绩。然后以新的姿态、新的风采站在父母、朋友、社会面前。虽然说是这样,真正经历大学生活后才知道:这都并非易事。

当大把大把的时间摆在面前时,生活的茫然、空虚、枯燥、乏味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所以我们要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能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我们正处于富裕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生活的挫折不可避免,但在某些情况下,失望和忧虑的磨练只会使生活变得快乐和振奋。

几年前,剧作家尼尔·西蒙曾说: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确切表达出他一生的主题。他的结论是:有一个词可以最恰当的描述,那就是“激情”。他说激情是主宰和激励他一切才能得力量,如果没有激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当然,他是搞艺术的。

大家都应该有照相的兴趣吧!相片可以记录瞬间的美丽。但有一位建筑师却这样说到:“如果给我一台照相机,我可以从不同角度,把世界上任何地方最优秀建筑师的最新房屋,拍成行将倒塌得样子。因为我可以在上面找出五六个或七八个瑕疵,然后把镜头对准他们,就可以使人们相信整个建筑已经摇摇欲坠了。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喜欢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的消极面,如果总是这样,我们将会沮丧、忧虑、和痛苦。

整个世界就是一张精彩的无穷尽的课表,我们需要从中吸收新鲜而营养丰富的生命之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大法官霍尔姆斯90寿辰时去看望他,发现老人正埋头于书本之中。罗斯福问他:“大法官先生,您干什么呢?”霍尔姆斯看了看他说:“我在训练我的大脑,总统先生。”其实他在自学希腊语。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用不断更新的热情对待我们的将来。我并不是劝在座各位去买一副望远镜,我想我们应该要有梦想的勇气。虽然梦想不一定能实现,但它能激励我们前进。大学的学习并不像我们中学阶段。它是完全靠自主的学习生活。

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1]都不会用。”

他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交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回答道;“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望的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去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我们所生活的21世纪是一个美好精彩的时代!不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事业、新的事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每天都在出现。罗宾·威廉推广的一句拉丁谚语是“把握今天”。的确把握今天也就是把握住了未来的日子。

生活不是一场彩排。生活中的成绩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愿命运的风风雨雨使我们的一生充满欢乐和希望!

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时节,我们大一新生为了心中的理想走进了xx学院的大门。xx学院是一所悠久历史的学校。现在全中国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大庆石油工人的“铁人”精神,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在大学的日子刚刚开头,但是我觉得长大了许多。在这里,学校领导和老师如亲人一般,对我们关爱备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学之间如同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切都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温馨融洽。此外,紧张地学习,激烈的竞争也让我感受很深。

在今年的高考中,同学们的成绩令人骄傲。XX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对我们大一新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唯有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学校和班级争得更高的荣誉!

作为大一新生,我们一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大庆人。古人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大庆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以“铁人”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做一个合格的大庆人。

第三篇: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与大学文明礼仪的演讲稿

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

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了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要推向全国。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我这个当校长的当然应该来祝贺。

大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经验与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间间教室,融合在一组组实验,融合在一个个专利,融合在一篇篇论文。经验与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学里融合,从而弥补这世界的缺憾,是因为大学校园里崇尚学术的自由和平等。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经验。经验是财富,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社会。这也就是人们尊敬师长的缘故。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熟的必要标志是尊重经验,善待学者。

逐年增长的经验,一不留心往往会掩埋激情,让暮气滋生。因此呢,在科学技术前沿冲锋陷阵的总是充满激情,开始积累经验的青年。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护激情,关怀青年。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是真才实学,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上个月召开的

大学文明礼仪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告别陋习,拥抱文明。

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礼仪之邦,这曾令无数炎黄子孙为之骄傲、自豪。但是,如今许许多多的事例,令我们感到难堪。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据报道,国外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

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第二个例子:前年十一,新疆乌鲁木齐一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很显然,不文明行为给我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人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甚至校道上,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甚至满地垃圾;有的人满口脏话,开口称老子,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个中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引来周围居民不少诧异的眼光;有的人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遇到矛盾总是讲狠,象街上的小混混、二流子;有人骑车横冲直撞,完全不遵守交通规则;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呢,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人头发上花里胡哨,染黄发,还有女生烫发。这些行为已经给我校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如果给我校的教学业绩打个分,我打100分,因为我校的任何一项指标都可以名列全省前茅;如果一定要给我们的文明程度打个分,能打多少分?我看只能打70分,及格了却还必须不断提高。

知耻而后勇。正因为优秀,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不仅要赢在学业上,而且要赢在文明程度上。我们该怎么做?

第四篇: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稿

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了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是真才实学,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上个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会议,来稿560篇,录用357篇,这本来应该是很象样的会议,参会者应该大有收获,可惜注册参会人数只有147名,而最后到会宣读论文的仅仅剩下78人。

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还告诉我,他甚至接到两个电话,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要求更改第一作者名字,原因是自己已有职称,拟定的新作者为了提职称需要一篇论文。第二个是说不会来开会,要求会议出具证明,说明论文已被录用并在第几页刊载。

学术界的浮躁,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这样的浮躁学风蔓延,那么还谈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还谈什么建设科技强国。要说这学风浮躁根源,有历史的,官本位意识几千年;有社会的,按学历、身份支付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有管理的,把论文数目当作衡量人的标准;有文化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价值观。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想,一个大学真正的、非自我吹嘘的校风和学风,从她的学生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术会议的表现就可以一目了然。因为在这里,没有应付上级检查的事先布置,没有班主任点名,没有任课教师提醒的目光,也没有成绩、考试和学分,这里反映的是真实的校风和学风,是对于科学和技术发展真正起作用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第五篇:武汉大学教授演讲

武汉大学国学博士点正式招生

武汉大学国学博士点将于2009年正式招生,由此,武汉大学的国学教学与研究将翻开新的一页。

为了培养国学人才,早在2001年武汉大学就在全国率先开设国学试验班,设立了国学本科专业。国学试验班的创办是我国大学培养国学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国学学科的特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有其特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可能在本科期间一蹴而就,因而硕士、博士点的设立势在必行。2007年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牵头,整合文、史、哲等各院系力量,经学校审核批准,自行增列了国学专业博士点,并于2008年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新增设的武汉大学国学博士点结合本校学术传统,表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多学科交叉。在设置研究方向和配备师资上努力打破原有的文、史、哲学科划分的条框限制,根据国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五个研究方向,横跨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艺术学五大学科,实现了诸学科的真正交叉融合。在师资方面,该校组织有实力的专家担任国学点博士生导师,并拟进一步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加盟该博士点,联合指导。对博士生也拟采取适当“走出去”的方式。再者,强调原著经典的创造诠释。国学博士点拟在突出小学训练和古文献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中西学术之方法学训练与国学典籍的创造性诠释,重视海外中国学成果的研讨,重视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诠释与研究的能力。

郭齐勇教授告诉记者,“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或网络文化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民族性的消解,也不意味着前现代文明已毫无作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数千年里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系统、信念信仰、终极关怀、思考与行为方式、伦理生活秩序、价值理念、审美情趣。这些东西固然随时更化,不断变迁,但是,仍然有其一以贯之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在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在“武汉大学设立国学博士点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指出,“国学教育与分科式教育不同。大学中的国学教育,以及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点的设立,就是要与分科式的西化教育体制相区别并且相补充,强调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的综合,强调原著经典的研读。其目的是要打下古代学术的基础,更好地培养立足当今、放眼世界而又真正能懂得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通才与专才。”

新增设的国学博士点将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代管。目前,武汉大学国学博士点下设有五个研究方向:

1、经学研究方向;

2、子学研究方向;

3、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

4、集部研究方向;

5、中国宗教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由郭齐勇、陈伟、陈文新、吴根友等教授担任。

郭齐勇

学术领域: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兼任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齐勇,男,汉族,湖北武汉市人,1947年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1981年提前毕业,考上硕士研究生,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教授。1984年12月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任教,一直到今天。1985年3月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萧萐父教授。1989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8月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3月晋升为教授,同年10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2000年该院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名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任副主任至今。2000年12月至2003年8月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间于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兼任哲学系主任。2003年8月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至今。现兼任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现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化省哲学史学会会长、湖北省社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江汉论坛》、《社会科学论坛》、韩国《儒教文化研究》等刊物的编委,《哲学评论》主编,《人文论丛》副主编。曾被邀请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德国特里尔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招聘研究员,曾到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特里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或学术机构讲学。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和提名奖、湖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次,均排名第一),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湖北省教学名师(2004年)和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4年)称号。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专长为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学概论》、《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钱穆评传》(合著)、《梁漱溟哲学思想》(合著)、《诸子学志》(合著)、《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郭齐勇自选集》、《儒学与儒学史新论》、《新编中国哲学史》(主编之一)、《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主编)、《儒家伦理争鸣集》(主编)、《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主编)、《熊十力全集》(副主编)等。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50年来出土简帛与中国哲学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元明时期长江中游的儒学研究”以及“十五”期间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的编写。主讲课程有:中国哲学史、《四书》导读、《老子》《庄子》导读、中国文化、先秦儒家哲学、哲学史方法论、《礼记》会读等。培养博士生20余人,其中一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另一人的博士论文出版后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哲学系 430072 E-mail:qyguo@whu.edu.cn 电话:027-87886613(H)027-87686919(O)传真:027-87686919 027-87882661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于亭 老师

哲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李懿 老师

陈文新教授

李维武 教授 田文军 教授 徐水生 教授 吴根友 教授 丁四新 教授 胡治洪 教授

下载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教授激情和经验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情演讲

    祖国在发展仙河在腾飞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我首先衷心地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发展,仙河在腾飞”。我,不......

    政法大学教授演讲疯传

    政法大学教授演讲疯传:抗争浊流,别被忽悠去做别人的梦!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丛日云教授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演讲在网络上走红,其全文......

    希特勒激情演讲[大全]

    希特勒激情演讲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希特勒激情演讲》的内容,具体内容: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类似古代的武士,......

    五四青年节激情演讲

    青春的火炬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三周年。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

    励志激情演讲

    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们坐在一起交流,看到你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样子,我才意识到,我是曾经年轻过。年轻真好!可以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终成千里。也可以规......

    大学生激情演讲

    年轻的我们需要一颗年轻的心 当公寓前的杂草丛变成平整的绿地,当杏林中的小湖荡起微波,你们看到了么?我们的校园每天都有一个新的模样。正如年轻校区需要一个全新的面貌,年轻的......

    演讲经验分享

    演讲经验分享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

    激情演讲 感恩前行

    激情演讲感恩前行 凝聚感恩之情,唱响奋进之歌。11月20日下午,三月花“感恩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主题演讲比赛在酒店十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期间,公司董事长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