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次创业我的回忆录》之五---机遇和抉择
《二次创业我的回忆录》之五
机遇和抉择
自1998年结识了经纬电磁线厂了以后几乎每周六日都来这工作,一旦发生设备故障LAO SHUN毫不客气会给我打电话所以平时也在晚上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很晚才回家。
说是在的要不是平日里养成的任劳任怨的性格、或者是有一点斤斤计较的想法是不会一直坚持了近两年,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我曾经算过这本帐,不算平日晚上来这工作,但就周六周日,一月下来就是八九天的工作日并且每天回家很晚,当时的月酬300元。每天才和30多元。更不能用简单的合算与否这个杠杆来横量在这的自身价值。因为我是辞去了几个第二职业才有时间来这里的。)
我的求职追求并没把经济放在第一位,只要发挥了作用又得到了大家的信任,经济上少点就少点,在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别人信任是高于一切的。干着被别人信任的工作,越干越有劲。这就是我的人性。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可能也验证了这一点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要工资,没有工资我一家老小吃什么?不计较多与少是不等于不要工资的。用一句简评的话讲就是“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吧,实际上我这样并没有吃亏,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验证了我与斤斤计较的人们相比、与见合适就来经纬混一段,不合适就走的人相比我得了一个大便宜——我的入股及经理的增股使我成了经纬电才有限公司内为数不多的第一批股东成员。
1999年11月1日,这一天是我自16岁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抉择,放弃了工作了近30年的第一冶金机械厂正式加入了经纬电磁线厂。
经理对我的认可也是来源于我的平日表现,在与“经纬”接触的一年光景里,尽自己的所能在工作中有过多次的闪亮的光点。就不一一的表白了。
同时我对“经纬电材”的认可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工作紧张、关系融洽、精神愉快”就是我当初对在“经纬”工作氛围的评价。
再加上经理用人敢于放手,敢于给你一个空间。更增添了我跟定经纬的决心。
一天下班,和LAOSUN一起洗澡,zhao师傅;公司准备扩大,迁厂到津南开发区。经理让我征求一下您的意见是否加入进来?
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的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被别人认可的兴奋,不知所措的茫然。还有前途未卜的彷徨,当时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的心理不知什么味道。兴奋、茫然、彷徨、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LAO SUN见我没有吱声,又重复了一句,并加重了语气讲到。“董头对你印象不错”。一句话我的心里酸了一阵,又热乎了一阵。
“我……我……现在厂里任务很忙”、“而且负责了一大摊子”咋一离开会对厂里有影响的。我怔怔的讲了一句。
(当时任务确实很重我单位正为广东一家公司赶制四台450冷轧机,所有的图纸和前期交流的数据都在我这里。至少要完成了这批任务才能离开。30年的工作,30年的工龄、对老厂我是有感情的。正所谓“别时难,离也难”)
大约需要多少时间?LAOSUN随后跟上一句问道;
这批任务的工期是两个半月,我才刚接手图纸,至少要三个月才行。我答道;
好吧;我和经理讲一声。
从此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快离开“第一冶金机械厂”的准备。并且不间断一周两天来经纬的打短工。在此期间我和LAOSUN交流着两个单位的工作进度。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在老厂工作紧张,心里同样紧张。
二天、三周、一个月过去了,周六日在经纬工作同样紧张,心里紧张又惶惶。不知过了多少天,这一天LAOSUN又问我,怎么样什么时候过来?。
厂里的设备基本制造安装完了,就要试车了。我答到。
就争取定在十一月一日吧。我补充了一句。
尊敬的网友们;读者们;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定了日期的事情一天一天过得飞快。此时我这倒计时的心情你们能体谅到嘛?
第二篇:二次创业我的回忆录--这里的厂房这里的人们
《二次创业我的回忆录》最初的印象二
《这里的厂房和这里的人们》
进了这个院子,右边一排平房。第一间房子是传达室兼宿舍,依次是业务和生产办公室、厂长办公室、会计办公室、经理办公室、会议室。最后两间是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其中一间屋子里安放了一台电压测试仪,另一间安放着一台天平。后来我在天平对面的办公桌上架上一张绘图板,实际上这那里是什么绘图板,是一个职工们打扑克的旧折叠桌子,桌子的正面已破旧不堪,我和老SUN只好把破铁腿拆掉后,再用泥子把钉子孔堵好磨平。就这样利用旧桌反面自制了经委电磁线场第一块测绘工具。在这张旧桌面上绘制了第二次创业的首批图纸。所有设备的安装平面图,以及第一套漆包扁线机、圆线机的操作平台。
在这排办公室的前面有一间临建房是膜包车间,两台膜包机。一台是后来到了津南开发区被称为老2号的气动牵引绕包机。另一台是小车收线牵引绕包机。在临建房前有一台变压器在线杆上架着,四根高压线由临建房顶上放穿过,高压线的另一端就是广播电台的机房。
在一进门的左边是一间大约50米长、14米宽的厂房,三台卧式纸包机一台绞龙压方机、两台立式(六头)纸包机和一台玻包机在这间虽不大的厂房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台自制的卷纸机和切纸机在车间角落的小耳房里,墙上挂着一个手动喷雾器,还有一串串的小铜套。
为什么这么多铜套?足有好几十个。当我好奇地向老Sun打听时,他向我不停的介绍着立式纸包机的性能、工作原理,当说到由上层箱体向下传动的一根轴连接到收线时、一组不合理的机械结构引起了我的置疑。于是引发了后来的第一次设备改造。
再往前走、进了左面的小跨院门口,小跨院左手就是一间8平米的并丝房。并丝机线轴不停的转动着,另一个往复运动的杆子“噔达”“噔达”固定的节拍把玻璃丝线推来推去。右手是制模组,一个三层货架存放着拉丝模具,那台从水坑里捞出、大修后的电火花机在窗前,在那里发挥着作用。
跨院里一座罩棚下便是当时唯一的退火炉及一架2吨电葫芦。罩棚对面一间紧挨着制模组的平房,大门畅开着,一台五联拉丝机、一台压扁机和一台双联拉丝机。里面的空间很窄小有时不得不把压扁机的放线架子放到大门外面。
罩棚的两头各有一间不大的平房,这里边住着十多位女工。
出了跨院顺着院子再往深处走,一个2吨的电葫芦横在你的面前上方,葫芦的大梁通向的另一端就是材料库。库房的面积并不大,四件铝杆放进去就挤得满满的并且摞了两层。这还不算,还要在门口留出两三米作为五联拉丝机的放线架。
与材料库相邻的就是一间仅容一个小小的酸洗池子的平房,两个汽油桶作为蓄水罐,一把水枪和一台水泵,再加上简单的几件工具就构成了铜杆的表面清理车间。工人们把黑皮的铜杆拉来在池子里浸泡后再经过水枪的冲洗就可以送往下一道工序了。运送工具只是一辆改装的小拉车。
再往前便是锅炉房和小食堂了。在锅炉的旁边小门内,两个喷壶一把长椅便是简陋得浴室。
白天管理员们兼管照顾着锅炉,晚上住厂的职工顺便看一眼锅炉的火是否封住了,不然转天早上可又要劈柴点火了。
那年冬天;天可冷了。一位大爷为大家照顾了一冬天锅炉,不然熟睡的工人再起来看火添煤非冻坏不可。后来才听说那位大爷就是可敬的董老爷子。
和锅炉房隔墙的小食堂里,里屋两个并排砖垒砌的灶台设在窗前,窗外摆放着一筐煤块和一筐煤灰、一个铸铁的八角炉就放在里外两屋的过门边。外屋一张圆桌供客人们吃饭。
职工们一般都把饭菜打出来端回宿舍或车间。
一位张姐料理着这两间屋的一切,一早买菜购物回来,有一通紧忙活过后一顿可口的饭菜做好了。我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白菜小虾米汤”。为了常吃到这美味,特意请教过多次然后回家模仿了几回。你们猜怎样?有一句歇后语叫作“痰桶刷羊肉”不是味儿。原来真的绝活她没告诉清楚。
到了天气暖和;中午时候部分职工则在小食堂门前端着饭盒站在墙根下,边吃边享受着不到一小时的乐趣。
一到吃饭时散养的两只大鹅、十几只鸡还有那几只大小不一的山羊都会来到这里。有时为了几粒食物两拨不同的鸡种会大打出手,一拨是乌鸡、一拨是大菜鸡。各自的领头是两只大公鸡。每到打得难分难解时那两只大鹅便伸着长长的脖子“哦”“哦”地叫着赶过来,把长脖子往两只大公鸡之间一插。然后再向上一挑。嘿;还真灵、两只大公鸡乖乖得散伙了。
只有那边的一个人和一只羊还没挣斗完。他(它)们就是小李子(一位司机兼供应采购的爱称)和那领头的老山羊。你看;小李子拍了一下老山羊的屁股,激怒了的老山羊毫不示弱抬起两支前腿蜷缩着,站起来有一人高、歪着头把犄角指向小李子,然后向他奋力顶去。
大家不必担心,小李子训练有素是不会挨顶的。一阵阵的哄笑结速了短暂的午间时光。说起小李子还要先多讲几句,他除了忙完自己的那一摊子工作外。还要每周当一天做饭的大厨。不然周日张姐休息谁来给大家做饭呢?大家可愿意小李子做饭呢,因为他一天的伙食就全把张姐一周的结余花得精光。净捡着好吃的给大家做,什么调料好他先用什么,毫不吝啬。好在经理也提倡让大家吃好,不会说什么。只是张姐周一申请款,继续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往复。
尽头则是男生宿舍,还有电台所属废弃的花窖,以及一片自种的菜园子……我常常在空闲时到菜园里挖一些洋姜给食堂腌咸菜大家吃。有时还能捡几个鸡蛋回来,散养鸡有一部分成了拉蛋鸡。……..待续
第三篇:《回忆录连载二次创业》之一、前言
回忆录连载<二次创业>之一
前言:
据初创经纬的先辈们讲,经纬电材有限公司(天津市经纬电磁线厂)刚起步时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创业的。且不说开发市场的辛苦,单就生产条件讲与现在就是天壤之别。那是一个废弃的就库房,几盏昏黄的照明灯。
我没有像经纬的前辈们那样参加过第一次创业,但是我有幸参加了经纬的第二次创业、并在这其中逐步锻炼、成长。这过程中有我的酸甜苦辣、也有我的付出,更有我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在于我找到了一个团队,溶于了这个团队。并随着这个团队一起发展。
现将我的体会和所有的经历告诉大家,告诉后人,也告诉经纬的新一代员工。
让大家知道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前辈们的艰辛,以此为榜样,弘扬这么一种精神,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来到经纬工作并成为这儿的一员,经历了十年的曲曲折折,由初次接触经纬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加入了经纬成为现实。到终于有了归属感。
同时亲身体会、并经历了创业初期由一个不足四十人的经纬电磁线厂,发展到一个小有名气的上市公司——天津市经纬电材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
今天就把我经历的一些故事讲给大家,让大家也为我找到一个归属庆幸、让咱们共同为经纬的成长喝彩。
世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路来,路就在你的脚下。咱们就以这句话作为本文的开头吧。
第四篇:《我的回忆录》之九------二次创业在津南(推荐)
《我的回忆录》之九------二次创业在津南
一:初到工地
这还是经纬电材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的事,大约是在1999年初冬季节。发展的需要、公司在津南开发区购置了40亩土地,(就是现在的公司地址上)第二次创业的战斗便开始了。
初期的工作是填土垫地,施工进行了几个星期。一天与经理一起,我们一行四人驱车赶往施工工地。当时在此落户的企业还不太多,到了津南开发区,几处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着,一排简易的活动房便是开发区的办公室。
清晨刚刚下起一场小雪,大道上稀稀拉拉的工程废土到处可见。不时有拉着满满废土的载重车辆疾驶而过,车后扬起了长长的一串雪雾。.雪雾就像一条条长长的银龙,上下翻滚着、随着车辆相互追逐着渐渐远去。
刚挖过的的厂房基础被雪埋没了,只有一周又一周 蜿蜒的土堆能显现出厂房基础轮廓。我们几个人踉跄地爬上一个高台,放眼望去;这里是一片片废弃的稻田和纵横交错的沟沟坎坎、以及被风沙扬土快要覆盖平了的灌溉渠。高高的已有些泛黄的芦苇充满了沟沟坎坎和被覆盖平的渠道,沟坎的被风面低矮处铺满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菜杂草。一阵大风吹过,一道道芦苇先后齐刷刷地前仰后合。被惊动了的鸟儿们扑楞着翅膀惊叫着飞向远处,给旷野更增加了几分荒凉。
随着经理的着指点和现场人员的介绍,一个生产区和生活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雏形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经理不断补充着他的设想,几个人聆听着、憧憬着未来。
不觉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车行驶在返回的路上,灰蒙蒙的天空,只有电杆上的路灯闪着柔和的光亮。在车大灯强光柱下清楚地看到风卷着铜钱大的雪花朝我们迎面扑来。此时仿佛身处当年大庆会战的现场,汽车拉着钻井机械颠簸在荒原上........天空一片星星亮,荒原到处篝火红;
石油工人心向党,站在草原望北京。………
《创业》电影的主题歌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响起,…可能几人当时不是在望北京,这里也没有篝火、但每人的心里想着各自肩负的任务、二次创业的使命、心情肯定激动的……。
汽车颠簸了一阵,转过一个弯道,上了外环线,驶进市区。虽然雪越下越大,但商店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脚下的柏油大道宽敞笔直、把我们的眼光拉向前方,顺着两排明亮的路灯望去,远处立交桥上的灯火围着中心一座高大的灯塔盘旋着。在塔顶的一周排列着两层探照灯。强光射向四面八方,把方圆数百米内照的如同白昼。过往的车辆,源源不断的向灯塔汇聚、盘旋,又眼沿着灯塔的指引,匆匆地驶向远方。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完成他们的任务和使命。
同样经纬电材有限公司的二次创业在领头人指挥下从此紧锣密鼓开始了。
身后远方颠簸的夹杂着风雪的工地大道,预示我们在创业的路上中会有困难、坎坷。同时前面的光明给了我们更加无穷的遐想和力量。
第五篇:我的二次创业
关于二次创业我的认识
谈到创业这个词,我想我们并不陌生,“创业”顾名思义、就是要开创一番事业。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劈荆斩棘的魄力。在展开二次创业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话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二次创业?为什么要二次创业?我查了一下互联网,上面给出了一段话:说创业过程有两大阶段,生存创业与生态创业。第一次创业是生存创业,第二次创业是生态创业。开发区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要想让开发区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只有进行改革,让其在一个新的台阶上重新发展。我认为开发区进行二次创业,就是开发区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实质是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进一步的发展。下面我借二次创业表达我的实际行动。首先要敬业。敬业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念。只有敬爱自己的行业,立足于本职,才会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勤业。事业兴旺勤为先,面对创业的大好形势,我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少一点闲聊、多一点思考,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浮夸,多一点实干。
最后要精业。精是精益求精,“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会让我们的思想变懒惰,会让我们的工作变乏味,会让我们的事业变平庸。对工作对事业我们要不知足、不满足,要有“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才能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
二次创业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请记住萤火虫给我们的启迪吧: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们要做萤火虫,行动起来,齐聚我们的智慧之光,用我们青春的温度,点燃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燎原之火。我相信在大家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拼搏下,开发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