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度扬州市学校网上结对工作计划
2014年度扬州市学校网上结对工作计划
(江都区二中、丁沟镇中、高徐中学、吴堡中学)近几年来,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和“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逐步深入,师生信息化素养明显提升。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质态和水平,根据扬府办发[2010]86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的通知》精神,江都区二中、丁沟镇中、高徐中学、吴堡中学四所学校建立了网上结对关系。
为保障四校结对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四校在教育教学及特色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特制定此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合作,特别是在数字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共建共享。积极进行包括人员互访等在内的各种网上或网下的教研及教学交流活动,努力发挥各校的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四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体化的均衡发展。
二、结对内容
1.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2.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3.共建网上名师工作室,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
4.围绕各校办学特色,开展特色教育交流活动。
三、具体工作
围绕着结对的内容,结合四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结对工作:
1.建设网上结对项目的专题网站。四校共同建设扬州市结对专题网站,及时发布和更新与结对工作相关的内容。专题网站作为四校合作交流的网络平台,为四校长期的活动设立保障。
2.以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切入点,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研讨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共同性的学科话题在网上进行互动学习和研究。
3.成立网上名师工作室,四校骨干教师展示博客。
4.有条件四校之间,每学年开展定期的互访活动,例如在假期期间,组织教师和学生互访,当面交流学习和教学经验,促使四校的结对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5.建立四校结对工作的QQ群,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加入QQ群,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共性问题、分享科研成果。
四、本学年工作计划
1.第一阶段(2014.2—2014.3)
(1)学校举行结对学校会议。完善结对活动方案,制订合作计划,完善合作机制。
(2)完成结对工作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四校实现网络互通互联,按要求完成相关网络的项目资源上传。
(3)组织教师围绕“生本课堂”为主题,开展一次四校的网上交流展示活动。
(4)四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次语数英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具体方案待定)。
(5)四校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并积极参加相关竞赛。
2.第二阶段(2014.04—2014.12)
(1)四校开展一次班级博客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四校的优秀班级博客,进行互动性交流和学习。
(2)组织一次实地访问活动,四校进行一次实地互访,促进相互的学习和交流。
(3)组织四校教师上传各自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四校教育教学质量共享优质的数字化资源。
(4)组织四校教师在班级博客上进行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活动。
(5)通过网络进行区域间的帮扶和资源共享,切实推进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均衡。
(6)在2014年结对小组间要完成10篇以上的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及教研的经验总结文章,通过总结反思制定出下阶段的活动方案。
第二篇: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百校扶百校
xx小学与xx小学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深圳市教育局2010年深教第48号文件《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响应龙岗区教育局的号召,加强我区小学相对薄弱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统筹配置师资力量,实现全区义务教育人力资源全区共享和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康小学作为相对薄弱的受帮学校,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师资配置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结对帮扶学校 帮 扶 学校:xx小学 受帮扶学校:xx小学
三、目标任务 1.管理目标:
(1)拟定长期、中期和近期发展规划,并分实施计划,使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2)通过交流学习使我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能有提高,并使其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
(3)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4)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使我校教育教学规范化,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使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工作重点:
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络,统筹安排学校工作,定期进行互访互查,观摩学习。2.师资队伍:
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理论培训,缩短我校教师与民治二小教师理论水平的差距,把最新的教改精神、教学理念学过来,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加以贯彻,并引导帮扶教师加以应用和提高其应用的水平与能力。3.办学条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功能教室的建设,构建网络体系,提升硬件建设标准,提高管理使用效益,实现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工作目标。4.教育质量:
百校扶百校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教育全体教师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工作重点:
a.积极开展管理层的指导与学习活动,提高管理水平,更新管理理念。b.加强两校教师师间的的交流学习,促进两校教师教研水平。c.加强两校校园文化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工作安排
2010年——2011工作安排:
1.研究确定下派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学习,确定帮扶工作重点。2.开展调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到民治二小门交流学习。
3.邀请xx小学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建立科组结对和师徒结对机制,参与xx小学的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
4.定期组织我校班主任赴xx小学挂职学习。
4.组织我校师生到xx小学听课、参观和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5.邀请xx小学教师赴我校开展专题讲座。6.听课评课,深化与xx小学的教学上的交流学习。7.组织我校教师赴xx小学展篮球比赛活动。8.组织我校学生到xx小学参观访问。9.完成各项工作总结。
五、奖惩机制
(一)评聘与评优:凡积极参加“结对帮扶”活动并在活动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教师评优、考核上给予优先考虑。
(二)福利与待遇:教师到xx小学参加挂职期间,原有待遇、职务保留不变。
xx结对帮扶领导小组
2010年5月15日
第三篇: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我校文件精神,我校自2014年9月开始,结成结对帮扶计划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新招教师教学能力,制定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特制订教师结对互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新校长任组长,徐国庆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裘雪莉、办公室主任孙风雷、总务主任杨同春为组员,制订帮扶结对计划,落实帮扶结对措施。校际间联络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由徐国庆具体负责。
每学期一至两次定期召开四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及时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结队帮扶活动。
2.校际资源共享
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题活动方案、各类评估试卷等材料四校及时学习交流。每学期定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且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在慈溪市实验小学网站“教师频道”专栏中增设“结对互助”板块,为四校教师之间互动创建一个快捷平台。
3.师徒结对帮扶
我校现有名特教师、学科骨干、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等20余人,根据结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与3所学校的教师一一对应结成对子,采取上示范课、做讲座、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外,崇寿邮电、横河龙南、坎墩太阳等3所学校定为实验小学中、高级教师支教基地,学校每年派出1-2名教师全职支教一年。3所学校也可派教师来实验小学上挂锻炼
4.灵活开展活动
原则上每月一次开展活动,主要进行集中教研活动、头脑风暴、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学术沙龙、业务竞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
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结对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等形式,开阔师生视野,提高素质。
(具体活动内容见工作安排)5.目标考核总结
为保障结对帮扶计划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将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总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位师傅写好书面总结,查验听课笔记、讲座资料、示范课教案、评课反思等材料,展示带徒成果,对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市教育局。
三.工作安排
第四篇: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与两岭九年制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山政教体发„2013‟494号文件精神,我校自2013年10月开始,与两岭九年制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为进一步提高两校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特制订本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杰校长任组长,虞博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阮荣全、教研员王鸿海、教研组长孙莹、王柏林、寇越有、封修元为成员,制订帮扶结对计划,落实帮扶结对措施。校际间联络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由虞博具体负责。
每学期一至两次定期召开两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及时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结队帮扶活动。
2.校际资源共享
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题活动方案、各类评估试卷等材料两校及时学习交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且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3.师徒结对帮扶
我校现有市县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高级教师20余人,根据结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与两岭学校的教师一一对应结成对子,采取上示范课、做讲座、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灵活开展活动
原则上每月一次开展活动,主要进行集中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学术沙龙、业务竞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
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结对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等形式,开阔师生视野,提高素质。
5.目标考核总结
为保障结对帮扶计划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将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总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位师傅写好书面总结,查验听课笔记、讲座资料、示范课教案、评课反思等材料,展示带徒成果,对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县教体局。
三.工作安排 2013年第一学期 10月份:
1.制订结对帮扶计划 2.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 11月份: 1.师徒结对座谈会
2.派部分教师去两岭九年制学校送教下乡 12月份:
名师讲座(主题:课堂教学)1月份:
期末评价方式改革研讨交流 3月份:
1.两校领导联席会议 2.学校工作计划交流 4月份:
1.开展教学交流、研讨。2.师傅点评徒弟教学设计 5月份:
名师讲座(主题:教育科研)6月份:
1.结对学校就加强师资队伍、班子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工作开展交流;
2.集体备课教案共享。3.小结上半年结对帮扶工作;
第五篇: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为充分发挥学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校在办事处教委安排下与XX三小结对成兄弟学校。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与XX三小制定结对帮扶计划。
一、帮扶工作目标
1、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XX三小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两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通过听课研讨、专题讲座等,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更多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帮扶工作内容
主要从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
三、具体的工作安排
(一)学校管理水平帮扶
.每学期开学初和结束时,两校校长相互参与学校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办学水平。
2.两校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每学期到对方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共同探究有效的教研模式。
3.两校每学期互派1名中层人员到学校实地考察,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促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二)教育教学工作帮扶、教研组交流:两校相应教研组以组长牵头了解两校优劣状况,一方面提出专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两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双方学校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的公开课,采用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效应。具体如下:
每学期每学科开展1次以备课、讲课和教学反思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工作,解决教学上的问题。
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开放日活动,邀请对方教师进行听课,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业务指导。
(3)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2、骨干交流:两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制定三年成长计划。积极互动,完成两次飞跃:一般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互访学习;深层次的跟班学习,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或论文撰写)。
(1)由我校各科镇骨干教师与对方学校的青年教师结对子,每学期都为对方学校送示范课。
由我校骨干班主任每学期开展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班务工作能力。
(3)邀请对方学校的教师或行政参与我校开展的课题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三)教师专业素养帮扶
我校将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与建设,教师基本功培训,跟岗学习等活动,到时邀请对方学校教师一起参与,共同学习。
(四)以少先队为阵地,开展“手拉手”活动。
学校将充分利用“学雷锋月”、“六一”等节日,组织部分少先队员到对方学校进行参观交流,为家庭有困难的同学结成帮扶对象,为他们损赠学习用具和课外书籍。并且组织学生与对方学校学生开展书信活动,增进学生彼此的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