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

时间:2019-05-14 21: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

第一篇: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

论谈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作者

吴旭萍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院肩负着行使审判权的神圣使命。

独立审判,又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孙子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

我国法院系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

因此,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而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各类案件剧增,法院的审判业务日趋繁重,现有的经

1费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在当前强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经费保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改变这种法院经费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做法,应当实行全国法院系统的经费由国家计划单列,财政统一拨款,并立法保障司法经费,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其历史渊源和借鉴。

1985年8月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下称“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七条规定“向司法机关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合之得以适当地履行职责,是每一会员国的义务”,在基本原则的有效执行程序解释中,“向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根据承办案件数量任免足够人数的法官,为法院配备必要的支助人员和设备,以及向法官提供适当的人身安全、报酬和津贴。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法院经费独立出来,单独列入国家预算。

日本早在1947年的《裁判所法》中规定“裁判所的经费是独立的,应计入国家预算内”;美国于1939年设立了联邦法院行政管理局,专门担任联邦司法系统的行政管理职责,由它制定并向国会提出联邦法院预算,审核并分配各联邦法院的经费,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的司法经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改革这种体制,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体制。

二、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地方政府干涉支配。

我国宪法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不受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现行体制下,司法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同级政府手中,司法机关往往只有与当地党政机关合作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司法权处处受制于行政权,导致司法不公,当遇到跨在区的纠纷时,只能维护本地区利益,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只能是一纸空谈!只有在经费保障制度上能保证法院工作的需要,不存在物质利益的干扰,法院才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正地实现其司法职能。

三、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院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职能的实

现,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维护司法公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案件不断增长,但地方政府安排给法院的经费增长率却不能与案件增长率成正比。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有些法院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干警的住房、福利、办公用房紧张等问题,千方百计搞“创收”,或是向当事人、律师、企业单位拉赞助,或是私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等等。司法腐败,成为妨碍司法公正的最直接敌人,成为最危险的社会公害。在九届二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司法腐败。

因此,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特别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再实行人、财、物保障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体制,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才能保证司法机关拥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四、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官们享有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法官们的社会地位,纠正少数干警的不正之风。

在西方国家,法官的社会地位比一般公务员高,待遇与福利也比普通公务员优厚,一些国家甚至将法官的工资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而在我国,法官的工资结构与普通公务员相同,虽然《法官法》规定了“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另行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地区津贴、其它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

可见我国对于提高法官的待遇福利是重视的,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掌握着对别人财产的裁判权,甚至是对个别人的生杀大权,但同时法官也是一个人,他(她)们在人群中,一样需要生活,一样有种种需求,如果法官能享受较高的待遇,所谓的“人情案”、“金钱案”、“权力案”等司法腐败现象都将大幅度减少直至消失,法官也必将会更珍惜自己所在的位置。只是,要执行这一条法律,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还是无法落实。因此,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保障法官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抵制司法腐败,将是一

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五、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拨给的经费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当前,许多法院都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现代化建设等更新换代的问题,而进行一切活动,都需要庞大的经费,前文中已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单纯依赖于地方政府拨款的种种不妥,如果能够实行国家单列拨款,由最高法院统一计划。

那样,在资金的利用率方面必定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具体应当如何实行?纵观我国至今为止,对于法院经费最主要来源之一的诉讼费的收支管理,其管理办法几经变更,大体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完全自收自支,法院收缴的诉讼费一概不上缴给其他部门,留作办案经费,在这种制度下,地方财政对于法院需负担的经费较少,但因此失去了宏观调控,有的法院因此而擅自用诉讼费滥发奖金,提高福利标准,造成了不平衡现象,犯了错误;

一种是按比例上缴,即基层法院留下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办案经费,余下的再按一定的比例分别上缴地方财政和上级法院,在这种制度下,法院能够及时地得到办案经费,但是有的法院为了多留经费,隐瞒诉讼费的真实收入,或是多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目前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统筹后,再以“业务补助经费”拨给法院。

财政在统筹时,将法院上缴的诉讼费按比例分成,大部分回拨给基层法院,再将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统筹基金,分配给较不发达的基层法院,这样,在办案经费分配上,满足了发达地区法院的需求,又兼顾了不发达地区的法院。

实行“收支两条线”,使监督部门能够发挥监督的作用,根除了法院在收费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但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经费的主动权完全地交到财政部门手中,财政拨款是否及时,

第二篇: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谈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作者

吴旭萍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院肩负着行使审判权的神圣使命。

独立审判,又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孙子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

我国法院系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

因此,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而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各类案件剧增,法院的审判业务日趋繁重,现有的经费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在当前强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经费保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改变这种法院经费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做法,应当实行全国法院系统的经费由国家计划单列,财政统一拨款,并立法保障司法经费,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其历史渊源和借鉴。

1985年8月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下称“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七条规定“向司法机关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合之得以适当地履行职责,是每一会员国的义务”,在基本原则的有效执行程序解释中,“向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根据承办案件数量任免足够人数的法官,为法院配备必要的支助人员和设备,以及向法官提供适当的人身安全、报酬和津贴。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法院经费独立出来,单独列入国家预算。

日本早在1947年的《裁判所法》中规定“裁判所的经费是独立的,应计入国家预算内”;美国于1939年设立了联邦法院行政管理局,专门担任联邦司法系统的行政管理职责,由它制定并向国会提出联邦法院预算,审核并分配各联邦法院的经费,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的司法经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改革这种体制,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体制。

二、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地方政府干涉支配。

我国宪法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不受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现行体制下,司法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同级政府手中,司法机关往往只有与当地党政机关合作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司法权处处受制于行政权,导致司法不公,当遇到跨在区的纠纷时,只能维护本地区利益,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只能是一纸空谈!只有在经费保障制度上能保证法院工作的需要,不存在物质利益的干扰,法院才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正地实现其司法职能。

三、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院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职能的实现,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维护司法公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案件不断增长,但地方政府安排给法院的经费增长率却不能与案件增长率成正比。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有些法院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干警的住房、福利、办公用房紧张等问题,千方百计搞“创收”,或是向当事人、律师、企业单位拉赞助,或是私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等等。司法腐败,成为妨碍司法公正的最直接敌人,成为最危险的社会公害。在九届二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司法腐败。

因此,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特别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再实行人、财、物保障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体制,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才能保证司法机关拥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四、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官们享有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法官们的社会地位,纠正少数干警的不正之风。

在西方国家,法官的社会地位比一般公务员高,待遇与福利也比普通公务员优厚,一些国家甚至将法官的工资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而在我国,法官的工资结构与普通公务员相同,虽然《法官法》规定了“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另行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地区津贴、其它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

可见我国对于提高法官的待遇福利是重视的,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掌握着对别人财产的裁判权,甚至是对个别人的生杀大权,但同时法官也是一个人,他(她)们在人群中,一样需要生活,一样有种种需求,如果法官能享受较高的待遇,所谓的“人情案”、“金钱案”、“权力案”等司法腐败现象都将大幅度减少直至消失,法官也必将会更珍惜自己所在的位置。只是,要执行这一条法律,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还是无法落实。因此,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保障法官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抵制司法腐败,将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五、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拨给的经费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当前,许多法院都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现代化建设等更新换代的问题,而进行一切活动,都需要庞大的经费,前文中已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单纯依赖于地方政府拨款的种种不妥,如果能够实行国家单列拨款,由最高法院统一计划。

那样,在资金的利用率方面必定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具体应当如何实行?纵观我国至今为止,对于法院经费最主要来源之一的诉讼费的收支管理,其管理办法几经变更,大体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完全自收自支,法院收缴的诉讼费一概不上缴给其他部门,留作办案经费,在这种制度下,地方财政对于法院需负担的经费较少,但因此失去了宏观调控,有的法院因此而擅自用诉讼费滥发奖金,提高福利标准,造成了不平衡现象,犯了错误;

一种是按比例上缴,即基层法院留下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办案经费,余下的再按一定的比例分别上缴地方财政和上级法院,在这种制度下,法院能够及时地得到办案经费,但是有的法院为了多留经费,隐瞒诉讼费的真实收入,或是多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目前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统筹后,再以“业务补助经费”拨给法院。

财政在统筹时,将法院上缴的诉讼费按比例分成,大部分回拨给基层法院,再将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统筹基金,分配给较不发达的基层法院,这样,在办案经费分配上,满足了发达地区法院的需求,又兼顾了不发达地区的法院。

实行“收支两条线”,使监督部门能够发挥监督的作用,根除了法院在收费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但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经费的主动权完全地交到财政部门手中,财政拨款是否及时,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着法院的审判工作,使地方政府有条件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干预、干扰,影响了法院司

法独立。

因此,实行“收支两条线”,虽然在目前经济变革日新月异的时期对于把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改善法院的基础建设和硬、软件建设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不久后的将来,会成为司法改革进程的一种阻碍。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对“收支两条线”进一步进行完善,在“收支”的“支”上,建立起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并立法给予保障,即将经费预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最高法院编制全国法院系统(包括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全年的开支预算,而这个收支预算,则建立在各个法院年初预算的基础上,由各个法院每年所需的建设资金、人员经费组成。

这部分的开支预算,在年初由最高法院交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核,单列入国家预算,报经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主管部门保证按预算拨款。

另一部分由办案经费构成,由于办案经费是随案件的多少而增减变动,属于不可预计因素,因此这部分经费由各级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月按需向同级财政提出,同级财政用法院上缴的诉讼费形成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限时拨给法院使用。专款的年终结余用于统筹,保证下一的经费。

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法院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经费得以充足的保障,又能体现其灵活性,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独立的司法预算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法院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真正实现“法治”。

参考书目: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 中国法制出版社 信春鹰、李林

《司法公正的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 严军兴

《论司法公正的实现》 刘作翔、雷贵章

《人大法律评论》 2000年卷第一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收费考》 方流芳

《独立审判问题研究》 最高法院研究室 人民法院出版社

第三篇:经费保障制度

磨盘乡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磨盘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人居环境,根据《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西昌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磨盘乡在环境整治活动中,必须由乡、村、组及学校和各单位出经费保障治理活动顺利进行。

第三条具体的日常工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经费开支,保障环境治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第四条节假日和特殊的大型的环境治理活动的经费支出由乡财政统一支付。

第五条 特殊地段如街道等的治理经费由乡政府支出。特别是街道卫

生一定要聘请专门的清洁工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工资由乡政

府发放。

第六条 各村组在日常工作的经费开支上有困难时,要提前报告乡政

府,作好准备工作,不能因为经费的原因而使环境治理工作

中断,否则将给予严惩。

第七条 本制度自2012年4月1日起执行。

磨盘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一日

第四篇:经费保障制度

小学经费保障制度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指导精神,合理的安排每一项经费的使用。为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教学经费是指在管理重心下移后,学校集中掌握和管理使用的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教学经费,同时划分财权。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足额的经费用于教学。

第三条教学经费的执行

1、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公开、公示。

2、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教师的外出培训。

3、办公用品的采购要由教代会全体成员商议表决。

4、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每年不低于1000元;增加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保证生均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1册;

第四条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学校的教学经费,根据上级的精神,按照上级规定的下拨经费的依据和比例编制。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监督。学校管教学经费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学院汇报本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教代会监督。学校将制定教学经费投入检查制度。校教代会每年应定期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五篇:论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论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加强对行政收费的规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执法财政保障体制”为改革和完善现行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规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经费主要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大类,它是人民法院用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专用经费,是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其形成保障体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是,随着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办公、办案经费不足,现有的经费保障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为此,笔者认为,从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利用两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司法体制改革;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来源;利用。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承担着惩罚犯罪,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顺利进行的艰巨任务,而没有充分的物质作保障,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实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可见,物质保障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维护法院审判活动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十分重要,只有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工作,确保经费到位,才能促使审判工作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现行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与人民法院面临的日益繁重复杂的司法任务还不相适应,不能充分保障人民法院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亟待改革完善。

一、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概述

(一)法院经费的概念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经费是指(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1可以说,这里的“经费”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的,它只指机关和学校两个部门的经常费用支出。后《新编现代汉语词典》扩大了该词的定义:“国家的经常费用;也指(机关、厂矿)等经常支出的费用。”2包括了两层含义,既指国家,又指机关、厂矿的经常性费用支出。由此,我们可以给法院经费界定一个概念:法院经费是指法院经常支出的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历史沿革

自1949年建国始至1984年之前,我国曾经历了一个长达30余年的诉讼无偿时代。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了第一个《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1985年9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印发《关于法院业务费开支范围的规定的通知》(法(司)发[1985]23号),用以规范法院内部的财务管理。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代替了《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为了配合《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联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法(司)发[1989]25号),应当说法院诉讼费用管理是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内容。1996年1月16日,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文)字[1996]4号),自1996年1月1日起实行。《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法院经费保障体制进入新的阶段,它开始在诉讼费用领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的诉讼费用扣除该案必要的办案经费支出后,应按期将结余及时上交同级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按核定的数额拨付,并与预算内资金结合使用。1999年7月22日,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公)字[1999]406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暂行管理办法》(财(文)字[1996]4号)和《关于最高人民法院集中部分诉讼费用的实施办法》(法字[1996]81号)同时废止,标志着我国法院经费管理体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办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收取的诉讼费用,属于国家财政性资金,诉讼收费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在诉讼费用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监督和检查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落实。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1月28日发布《人民法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行)字[2001]276号),该办法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它规定我国法院的支出主要由三大块构成:第一,基本支出,包括机关经费支出、外事经费支出和业务经费支出,其中机关经费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第二,项目支出,其范围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计划予以确认,其中申报、审核、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按财政部门的有关项目管理办法执行。第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包括法院业务用房、人民法庭建设支出。法院的支出是由收入来支付的,人民法院的收入也由三块构成,即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至此,人民法院的收入主要由诉讼费收入和财政拨款构成。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12月9日公布,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新的诉讼费收费办法,对法院诉讼费用的范围和标准进一步细化,大幅减少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该办法规定,诉讼费用的交纳和收取应当公示。同时取消了法院对诉讼费的管理权,改由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诉讼费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明确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性

1、物质决定意识。

法院经费作为法院各个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制定各项计划决定等意识举措。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各项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独立审判,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独立的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障作为经济基础,法院的各项工作怎么开展?干警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将接踵而来。

3、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管理在现代社会各机关和企事业组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经费管理是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经费管理得好,才便于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便于系统的正常、有序地运转。一个缺乏经费管理机关或企事业组织,就好比是失去指挥和控制的一台机器,与其他物品没有多大的不同。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现状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权与事权相配套的原则,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主要是由同级财政予以拨款,中央、省级财政予以专款补助。各级财政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安排法院预算,一般是在保障人员经费的基础上,对日常公用经费按人员核定数额,法院自身收取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作为行政性收入全额上缴国库,财政再根据财力状况与法院部门预算核定的标准,以行政事业性补助的方式拨给法院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但在全国范围内,由于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存在失无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缺乏保障机制,多年来难以真正落实,收支挂钩、以收定支、明脱暗挂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司空见惯。长此以往,难免导致一些法院机关受利益驱使,为钱办案、越权办案,滋生腐败,有损公正。

(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

1、经费短缺

当前,由于各级地方人民法院的经费保障水平取决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地区差异很大,经费保障无法落实,对法院工作产生严重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对干警利益和法院队伍建设的直接影响。法院干警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给,有的长期拖欠国家规定发给法院干警的政策性津贴和补贴,有的长期拖欠干警的差旅费,严重影响了干警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进入法院系统,影响到法院干警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法院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2)对司法权威的影响。法院的人员经费、办公、办案经费得不到保障,干警不能安心法院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办案装备落后,不能保障法院工作的廉洁和高效,影响法院“公正与效益”的工作主题落到实处,进而影响到司法权威。

(3)对社会的影响。法院经费无法保障让法院的正常运转受到严峻的考验,许多基层人民法院由于长期拖欠水电费、邮电费,曾出现被停水、停电和停电话等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办案的现象。法院的“两庭”建设欠债,长期得不到清偿,债权人上门追讨债务,债权人到处上访,甚至起诉法院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这既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又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审判权受制于地方行政权。

审判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就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性质看,无论哪一级的法院都是国家的法院,而不是某某地方的法院。它捍卫和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法律。但是在现行经费保障体制下,关系到法院的审判工作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物质装备条件以及法院干警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其调控权都掌握在同级地方政府手中。在这种权力格局下,国家审判权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地方行政权。因此,法院往往更多地从发展和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去执行法律,而不是着眼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司法公正,其结果必然是司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司法地方化的现象最终导致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没能通过案件对社会起到法律指引作用,而“沦落”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纠纷解决机关。在当地政府眼里,这种纠纷解决机关与其他机关相比,只是程序性比较强而已。

3、法官不独立。

“司法独立原则,即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3这里的司法独立,不仅仅是指司法权的独立,作为行使司法权的法官的独立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下,法院的经费受地方财政的牵制,法官的工资、福利等事关基本需要的问题均受地方利益的左右。汉密乐顿曾经说过:“最有助于维护法官独立者,除使法官职务固定外,莫过于使其薪俸固定。”问题是我们如何设计司法体制,确保法官的独立。当然,需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法官独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法官独立,我国的司法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体制。笔者认为,确保法官独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经济独立。法官的工资、福利、各项补贴和津贴由国家财政单列预算,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再在国务院下设直属机构——司法经费保障总局负责管理,地方设司法经费保障局负责管理,其行为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的监察部门予以监督。(2)政治独立。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其次要确保法官政治独立的关键在于减少行政权的干预,法官的定级、晋升、调动由党委和政法委统一行使。

4、法院基本建设欠帐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前,法院基本建设及其偿还欠帐的经费来源除了依靠上级财政和法院拨付的专项补助经费以外,大部门是依靠法院收取的诉讼费来解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后,各地财政只能保障法院最基本的支出,根本没有余钱解决法院基本建设及偿还欠帐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一方面,必须尽快实行法院独立预算体制,使法院经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各级财政部门应按制定的标准安排各级人民法院公用费用预算,不得以收定支,也不得根据支出预算向各级人民法院下达收费收入指标。遇有重大案件等特殊情况,原制定的标准内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预算。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收取诉讼费用和其他罚没收入,不得超项目和标准,也不得违规随意减免,做到应收尽收。最后,将人民法院基本建设所欠债务纳入政府投资项目清欠范围之内,对债务经过审计后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安排予以解决。

5、管理制度不严,监督机制不力。

人民法院在过去诉讼费的管理上曾出现个别法院挪用诉讼费搞“两庭”建设,动用诉讼费借贷给私人搞创收等等,造成了经费紧张的情况。在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截留诉讼费,不按规定上缴财政,这些都是我们在管理制度上把关不严,抓得不牢造成的。与此同时,监督机制没有及时跟上。法院的监督工作是自己监督为主,监督人员是本单位的,在行使监督权时,存在着包庇纵容、怕得罪人的现象。另外,在经费管理上,法院作为党政机关的一个工作部门,没有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费管理以当地财政供给为主,法院自身想管理好诉讼费都很难。除此之外,法院工作部门在使用本来就吃紧的经费问题上存在着浪费现象,动辄就下馆子、住豪华宾馆,拿着钱到处挥霍。久而久之,只能坐吃山空。

6、干警工资待遇低、福利差,腐败丛生。

从整个法院系统来看,由于经费来源于地方,受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院,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和相关津贴补贴,一些基层法院机关甚至拖欠干警工资。个别县法院一年多发不出工资,只得派人到外地打工发工资。有些干警对于收入低感到心理不平衡,不惜以身试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收受贿赂、挪用钱财,有的甚至在办案中施以“钓鱼”行为,从中捞取好处。在不少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法院机关,每个月连几百元都难以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是经不起诱惑的,从而铤而走险。

三、改革和完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利用两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一)从经费的来源方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我国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最高人民法院的经费由财政部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由同级地方财政来保障。然而,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为此,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出发,理论界对改革和完善经费保障体制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最高人民法院编制本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由财政部按预算拨款;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将诉讼费用全额交纳中央国库,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经费由省级人大确定预算,省级财政执行预算、统一拨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统筹、分配;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将诉讼费用、办案中追缴的赃款等收入统一由省级财政管理,集中于省级国库,省级财政部门按省级人大通过的全省法院预算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由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本省各级人民法院的收支计划统筹、核拨,用于补助全省各级法院的办案经费。

[方案二]全国法院经费由最高人民法院报全国人大确定预算,财政部统一预算、统一拨付,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司法机关经费的垂直管理体制是司法性质和特色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必要保证,也是理顺司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各发达国家司法机关经费管理体制大都采取垂直管理方式。美国于1939年设立联邦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向国会提出联邦法院预算,审核并分配各联邦法院的经费。美国联邦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都由联邦政府拨给,由联邦最高法院统一分配使用。日本早在1947年的《裁判所法》中就规定:“裁判所的经费是独立的,应计国家预算。”德国联邦司法部负责管理联邦法院、检察院的经费。联邦各法院和检察院提出经费预算送司法部,由司法部审查,商财政部综合平衡后,报请联邦议会批准。俄罗斯宪法第124条规定:法院的经费只能来自联邦预算,应能保障按照联邦法律充分而独立地进行审判。荷兰于2002年正式成立司法委员会,负责提出法院预算并将经费分配至各级法院,各级法院向司法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向司法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

可见,为了使法院摆脱地方的束缚,就必须切断在司法资源的供给上资源提供者对法院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司法经费应当单列,由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全国各级法院的具体预算统筹、分配。同时,各级法院将诉讼费、办案中追缴的赃款等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由国家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全国法院经费预算划拨,由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各级人民法院的收支计划统筹、核拨和监督使用,用于补助各级法院的办案经费,防止法院在经费上受制于地方。

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二]充分体现了单一制国家司法统一的原则,更彻底地避免了地方法院对地方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由此造成的难以杜绝的地方保护。但在中央财力暂时无法保障所有法院经费支出的情况下,[方案一]则更符合实际情况,[方案二]改革变了上下级法院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鉴于前两套方案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笔者提出不成熟的第三套方案:即最高人民法院编制本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由财政部按预算拨款;同时,在最高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将诉讼费用全额上缴中央国库,财政部按全国人大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的经费预算案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经费由省级人大确定预算,省级财政执行预算,统一拨付。同时,将诉讼费用和罚没的赃款上缴省级国库,省级财政部门按省级人大通过的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预算并结合预算内资金全额划拨。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来弥补基层人民法院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法院的经费不足。这样做,既保证了法院经费的充足,又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依赖。

(二)从经费的利用方面,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1、由国务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人民法院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利用好法院经费

当前,在利用法院经费的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擅自挪用诉讼费搞“两庭”建设,动用诉讼费借贷给私人搞创收。在过去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前,当事人交纳的诉讼费归入法院的收入当中,由法院自行支配。为了提高全体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某些法院想方设法给本单位创造收入。更有甚者,将诉讼费用来进行各项硬件设施建设,造成入不敷出;有的将诉讼费借贷给私人,待期限到连本带息一起收回。殊不知,竹篮打水一场空。

(2)大肆挥霍经费,吃喝玩乐。

饱暖思淫欲。有了钱,我们的一些干警便经不起外界的绣惑,开始追求享乐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以致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无法自拨。

(3)虚假报销现象比较严重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各级法院中某些干警出差回单位后报销相关的费用时,总是多报销或者谎报销,以捞取更多的“收入”。这样,本来就吃紧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为此,由国务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的《人民法院经费管理办法》,规范法院经费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住浪费经费、违法使用经费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施以法律上的惩戒。

2、在国务院内部增设直属机构——国家司法经费保障总局,各地方设置相应的司法经费保障局,实行垂直管理。同时,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的监察机关对其行为予以监督。这样一来,可以:(1)实现法院经费的规范管理,保障了经费的充足。只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专门的经费,并辅之以相关的监督,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有的放矢。

(2)摆脱地方行政权的干预,保障了经费的独立。专设一个机构来管理相关的经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方财政的依赖,避免了人民法院成为“地方的法院”。

(3)有利于建立法院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当前和长远来看,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套以相关的监督来管理好法院经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实行经费保障的长久之策。

四、结束语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深入研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问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需要。孙子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一个强大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作后盾,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才有了开展的可能,才能最终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98页。

2、中国版本图书馆著:《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页。

3、张文显著:《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下载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探讨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 黄振超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一书是由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教师、民建重庆市九龙坡区会员陈亚东历时3年完成的......

    学校经费保障制度

    学校经费保障制度为有效管理学校教育经费和正确使用经费,避免盲目浪费教育经费,做到合理合法。经学校教代会全体成员一致讨论通过,特制定以下经费管理制度。一、学校的预算内外......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拾万镇中心小学校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后勤在年终做好下年安全......

    教科研经费保障制度

    长丰小学教科研经费保障制度 为保障校本培训及教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制定《教科研经费保障制度》,拿出专项资金,实行校本培训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

    课题经费保障制度

    朝阳地小学 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了《朝阳地小学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 1、学校对于各级立项课题给予经费保障。 2、课题所用经费......

    党建经费保障制度

    党建经费保障制度 1、按照转移支付的数额,保证每村每年10000元的村级活动经费,不得截留、挪用,足额支付。 2、确保村干部工资报酬每半年发放一次,村干部工资每年有适当增长。 3......

    课题经费保障制度

    朝阳地小学 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了《双河小学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 1、学校对于各级立项课题给予经费保障。 2、课题所用经费开......

    经费保障制度5则范文

    经费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