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21: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6日)

贺国强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心情,齐聚美丽鹭岛,隆重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厦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向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厦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在3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始终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并亲自提议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范围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131平方公里,实行自由港等特殊政策。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厦门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厦门优势、特色应该体现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这个作用别的经济特区不能代替,这个作用随着历史前进会越来越显示出来”。2006年和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福建考察工作,都专门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慰问厦门广大干部群众和在厦的台湾同胞,对厦门的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厦门完全有条件在对外开放中取得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做好厦门经济特区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着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团结奋斗,厦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经济 1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30年间,厦门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7.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60亿元,年均增长17.4%;财政总收入从1.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26亿元,年均增长21.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近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同时,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连续3届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30年间,厦门广大干部群众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30年间,厦门始终把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经济特区服务大局的重大使命,在引进台资、两岸直航、民间交流、基层政党交流和对口参访等方面屡创“破冰”之举,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和活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都给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巨大成就,对新时期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经济特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又给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发来贺信,对厦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市的重要历史机遇,切实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希望厦门坚持围绕主题、紧扣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厦门经济特区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更大作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信息、资源、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厦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希望厦门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其他地区推进改革探索新路、积累经验。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希望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经济特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和谐企业、家庭、社区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各项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希望厦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夺取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实现经济建设水平和党的建设水平双提高。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导文化工作者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适应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为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希望厦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多作贡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台湾同胞进出大陆的主要门户、观察大陆的重要窗口、投资大陆的重点区域。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深入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金融、物流等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努力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密集区域;进一步加强通道建设,推进空中直航、口岸通关和港口建设,努力成为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努力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活跃平台;进一步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满腔热情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实事,努力成为两岸同胞融合相处的温馨家园。

同志们、朋友们!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特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创造厦门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 新华网)

第二篇: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转录自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1992年刊,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

(1991年12月18日)

朋友们、同志们:

这次我们到厦门、汕头,庆贺两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人民,向为建设经济特区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列,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越来越发挥着窗口和基地的作用。经济特区建设卓有成效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举办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厦门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十年来,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前,我们到厦门来,这里城区很小,工厂很少,经济还很落后。今天,我们看到这座古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和港台客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上千家新企业办起来了,成群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发展,汕头的发展,各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都进一步显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来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在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九十年代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常关键的十年,我们一定要在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并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保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下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我们已经制定并正在执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分别就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决策和决定,这些都是我们向着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大步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是我们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措施。我们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巩固和发展已经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有效地吸收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增强国际交换和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各方面的工作推向前进。经济特区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合理确定开发和建设规划,保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健康地发展。要把特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轨道上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吸收外商投资同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特区也要坚持把国营企业搞得更好,不断增强它们的活力。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金融、贸易等产业,促进特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在这方面,视野要更开阔些,步伐要更大些,成效要更显著些。要继续加强同内地的横向联系和协作,促进内地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外引内联、双向辐射的作用,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区要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积极稳妥和协调配套地推进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多创造一些好的经验。同时特区要十分注意和大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一切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努力消除一切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相容的社会现象,使经济特区的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并培育出讲奉献、讲团结、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社会风尚,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厦门特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热忱欢迎台湾同胞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我们也殷切期望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

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相信,今后经济特区将会以更迅速更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到2000年,经济特区将会取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面貌。

第三篇:贺国强在30周年上的讲话

北戴河培训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参考资料之二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贺国强同志在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暨

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5日)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这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维护党纪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从党的五大起就设有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在保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实现、维护党的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建设遭到全面破坏,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被撤销,党纪国法遭到严重践踏,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出现了大量冤假错案。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外纷纷要求恢复党内正常生活,清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党的十一大在党章中恢复了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条款,为纪律检查机关的全面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之后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逐步设立了纪律检查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以史为镜,昭示未来。我们要通过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明确前进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保证。

一、认真回顾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的光辉历程,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成就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同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反对消极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自己的重要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复杂残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我们党把防止消极腐败现象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红军必须遵守的铁的纪律。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针对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内在作风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毛泽东同志严肃地指出,一切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必须毫不迟疑地开除一批贪污蜕化分子,撤销一批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和居功自傲、不求进取、消极疲沓、毫不称职分子的领导职务;一定要警惕官僚主义作风,不能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无论任何人,都要接受党的监督,接受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监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倡廉方面的重要论述,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及时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坚决清除贪污腐败现象,严厉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化堕落分子,严肃了党纪国法;建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给党的肌体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使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被腐蚀,党内不正之风滋生,消极腐败现象来势很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腐败现象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重要思想。比如,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失去警觉,不坚决刹住这股风,党和国家确实有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反腐败要靠制度、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败不搞群众运动,但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首先必须搞好党风,要从党内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从具体事件抓起;要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党要接受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要严格维护党的纪律,对违纪违法案件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我们党恢复重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重新设立了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审查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件,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认真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开展以打击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推动全党动手抓党风;努力建立和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度,探索在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开展反腐倡廉的新办法新途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国内严重政治**的影响,面对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滋生蔓延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成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思想。比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之一;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把握,更好地为推进改革发展服务;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体党员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牢固建立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要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监督的关口要前移,变被动的事后监督为积极的事前防范;把防治腐败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抓紧当前的工作,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在全国农村集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与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派驻纪检机构陆续恢复建立,党政监督整体合力进一步形成;确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格局;作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体制机制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影响深远的反腐倡廉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比如,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

腐防变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坚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发展和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或修订了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2008—2012年工作规划,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巡视机构,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明确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进一步把握了党的建设规律,丰富了党的建设内涵,拓展了党的建设领域。

3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惩治腐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反腐倡廉实践,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项基本工作,从整体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探索和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动手反腐败的局面;不断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涵盖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惩戒违纪违法行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制约、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内容的法规制度体

系,初步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些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新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3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反腐倡廉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领域,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领域,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文化领域,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抵御腐朽落后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在社会领域,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了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30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查处各种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其中包括严肃查处了陈希同、陈良宇、成克杰等一批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注意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是非,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有力维护了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实践证明,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赢得了党心民心,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30年来,我们党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近些年来,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国际社会对我国反腐败工作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和各种严峻考验中始终巍然屹立、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我们党执政有了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今天,回顾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切感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纪检监察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央纪委和

监察部,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纪检监察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30年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与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认真总结30年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0年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自觉运用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新措施新办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更好地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正确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不同历史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党员队伍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党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30年来,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危险性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反腐败作为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来抓,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不论是谁,不论职务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都依纪依法予以惩处。实践证明,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第三,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开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服务。30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下推进,坚持和实践了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增强工作实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30年来,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有力地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党规党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准确恰当地处理违纪行为,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第五,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历史经验、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30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不断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把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始终贯穿于反腐倡廉全过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我们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逐步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贯彻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才能明晰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

第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指引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不同时期经济

社会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理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的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经历了从拨乱反正、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到刹风整纪、解决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注重开展专项工作到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样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30年来,我们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党动手反腐败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以上这几方面的概括,既是3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本内涵,也是今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党和国家事业在不断发展,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深入。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

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和深刻变革的国内形势下展开的。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同时还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总的来看,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正面临着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

杂性、艰巨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当前,全党正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要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发挥重要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第一,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方面。

要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来谋划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着眼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注意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注意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从而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来谋划反腐倡廉工作、制定反腐倡廉政策、出台反腐倡廉举措,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

要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必须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了解和查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存在的腐败行为和干部作风问题;必须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维护党纪政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必须注意保障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必须把处理人与教育人、挽救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严相济、区别对待,认真处理申诉案件,努力取得

良好的法纪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要按照全面协调的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方法。要善于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观察和审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通过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2008—2012年工作规划,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坚持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特别要注意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基本具备治理条件、经过努力在短时期内能够取得成果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使反腐倡廉工作稳步向前推进。要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充分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优势,进一步形成党政监督整体合力。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把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与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支持参与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党的纪律作保障。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切实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当前,全党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总的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同志头脑中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的意识淡化了,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

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置若罔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阳奉阴违;有的泄露党和国家秘密,给党和国家工作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听信小道消息,甚至传播政治谣言,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并切实加以纠正和解决。

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我们要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认真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要严格党的纪律,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要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加大执行纪律的力度,对违反党 的政治纪律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要作出组织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党纪国法予以惩处。要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使全党同志提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坚定政治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保全党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不断探索和拓宽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这些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但是,在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和纠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难以落到实处。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要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增强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坚决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增长的现象,坚决纠正只顾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的现象,坚决纠正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象,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同有关部门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征用,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等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思想教育、监督检查、执行纪律等方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明显转变。要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群众观点,牢记根本宗旨,心系人民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纠正急功近利、作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等问题,坚决纠正作风飘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陷入文山会

海、忙于迎来送往等行为;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当前,要把加大纠风工作力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有关部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以解决社会关注程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强化监督检查,着力解决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济等专项资金的监管。要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以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查处侵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利益问题,坚决纠正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强化和完善行政问责,对发生严重责任事故特别是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方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问责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起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新问题需要解决、新领域需要探索,我们要积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制度为保证,以建设性思路、建设性举措、建设性方法推进各项工作。

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创新,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思想教育是基础。要不断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实效性,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通过举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培训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廉政党课等形式,使反腐倡廉教育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要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通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大力表彰宣传廉洁勤政的优秀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对腐败分子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活生生的现实进行警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自觉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

要推进查办案件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作用。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也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要在保持查办案件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的同时,进一步改进查办案件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对

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正确把握政策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增加办案科技手段,提高办案特别是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查办案件,严格执行使用查办案件措施的规定,保障被审查对象合法权利;通过所查案件总结教训,分析案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发现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加强建章立制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严格管理监督,减少问题的发生;加大查处案件的组织协调力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加强纪检、审判、检察、公安、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协作配合,完善跨区域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进一步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

要推进监督工作创新,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增强实效。强化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特别是要对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全过程监督,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提高监督有效性;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绩效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好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有效监督的合力。

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民主是监督的有力武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坚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防治腐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行使各项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使广大党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制度;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当前,尤其要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和层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改革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要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最大限度地堵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努力解决导致腐败的深层次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

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机制。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尤其要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把那些通过查处和解剖案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法规制度建设,使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有实效。

要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对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的认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比如,如何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查处腐败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各种公开办事制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入手,查找腐败现象滋生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如何有效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如何有效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如何借鉴国际反腐败有益经验,推动反腐败国际合作,等等。要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党政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全面介入、系统研究的工作格局,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整体合力。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力量来推动,伟大力量需要优良作风来凝聚。回首过去,纪检监察工作走过了光辉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展望未来,反腐倡廉建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上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戴河培训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参考资料之二十一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008年12月18日)

同志们: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遭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0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竭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

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裁减军队员额任务顺利完成,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队、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我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今年以来,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

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一切亲身经历了这30年伟大变革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中华儿女,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都有理由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把这一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功绩!

同志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一)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我们党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

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30年来,我们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通过改革发展为人民群众造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

人民的主心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30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我们党带领人民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又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党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正确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六)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0年来,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我们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我们要始终坚

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0年来,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实行正确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全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要始终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八)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30年来,我们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全面分析判断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我们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30年来,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前进,必须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我们既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相协调,使改革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及时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研究解决。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

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稳定大局,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30年来,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全党思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同志们!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己,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更深化、把握上更深刻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要切实实施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各种风险,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抓好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切实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一定要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我们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我们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新知识,坚持求真务实,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省人事,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我们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切实改进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们要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进一步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

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同志们!

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县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最终版]

在****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2012年2月16日)

中共****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尊敬的魏国雄主任,晓凯副省长,陈坚书记及国家、省、市各位领导,尊敬的袁立本先生,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鲤跃龙腾迎县庆,山欢水笑接嘉宾。在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之际,我们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36万人民,向应邀光临的国家民委和全国人大民委领导,省、市祝贺团领导,省、市各部门领导,兄弟县(区)同仁,曾在****工作和****籍在外工作的领导,企业家以及省、市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1949年12月20日,****和平解放。1982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三十年来,勤劳、智慧的****人民发扬“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和“战天斗地”板贵精神。在困难曲折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科学发展中前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01亿元,比1982年增长62倍;财政总收入3.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比1982年增长100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7亿元,比1982年增长46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比1982年增长65倍;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2年199元增加到2011年的4022元,增长20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大岩城区全面开发,银城馨园、水韵佳缘破土而出,灞陵大道、顶云新城区、沪昆高速铁路顶云火车站开工建设;旅游

业快速发展,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坝陵河大桥旅游节点和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沪昆高速公路、关兴公路、水黄公路相继建成通车,13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公路通达率99.12%。水利资源得到不断开发,装机容量104万千瓦的光照电站和88万千瓦的董菁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装机容量48万千瓦的马马崖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会和谐,一派生机的良好局面。

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籍在外人士和各界友人心系****、建功****的深情厚谊,展示了****儿女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承载了各级领导支持****、造福****的博大情怀。各级部门、各位领导像中航集团及袁立本先生一样,多年来心系****,帮扶产业发展,帮助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社会事业,传授管理经验。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为****发展建设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管理者,向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向中航集团及袁立本先生,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建设与发展的“接力棒”交给我们,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即将召开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旅游兴县“三大战略”,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天也不耽误”地抓紧工作,全力打造生态****、实力****、活力****、开放****、和谐****。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明天更加灿烂辉煌!祝全县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6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实现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帮助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经济特区是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两个30周年 总书记总理同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2010年8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前夕来到深圳考察时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论改革开放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精神

中央三代领导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

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此时,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4个年头,特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但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围绕特区的非议同样云谲波诡。

改革开放:从关键抉择到必由之路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2年。32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改革开放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

短短32年,中国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改革开放一次次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特区,承载中国的梦想

30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南中国深圳河畔“画了一个圈”,并在停泊在蛇口海湾的明华号游乐轮上,挥毫写下“海上世界”四个大字;30年后,明华轮还在原地,但海水变成了陆地,四周已然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沧海巨变。在30年的岁月里,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承载着中国民众的集体梦想,引领中国迈入工业化时代。

中国人民稳步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放眼世界,瞩目东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是面临各类挑战,还是遭遇种种灾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推动发展,始终是中国不变的主题。

先进生产力是牵引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引擎

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的发明。计划经济是前苏联的发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在全球化环境中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绝无仅有的壮举。改革开放初期,四个经济特区很快在广东和福建建立起来,使命就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圳网络风云 凝聚变革力量

在激辩中汇集民意,在交锋中凝结民智,在协商中动员民力,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无数个“第一”的深圳,来自民间的舆论力量通过互联网不断迸发激荡,绵延不绝,成为深圳改革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经济特区综述:深圳30年铸就辉煌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料,一个边陲小镇能用30年的时间,成长为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比较发达的城市。然而,深圳做到了。

“改革开放的天,是人民的天”

改革开放32年,不仅是国家生命力迸发的32年,更是个人生存空间得以扩展、个体权利观念得以舒张、个人改造社会能力崛起的32年,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从社会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民族的幸福,也真实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幸福。

改革开放:国家与公民一同成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所走的路,公民和国家是以“双赢”的方式在前进的,我们的国家与公民在一同成长。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1978年时,要不要改革开放,关系到占世界1/5人口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还是贫困没落之大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什么在32年毅然决然地选择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事业,将其坚持了三十年之久,并且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中国建立了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从1995年起,中国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有关妇女发展的政府规划。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全面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人权。中国的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取得了不断发展。

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带来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一系列重大发展理论突破带来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

胡锦涛: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温家宝: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温家宝强调,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必须永远牢记,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不变的时代呼声: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写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让春天的故事更加精彩

如果说改革开放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史诗,那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篇章。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下载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