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全面学习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心得体会
贯彻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全面学习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心得 体会
2020 年 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正是这种特区精神,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奋勇向前,砥砺前行。正是这种特区精神,推动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国经济社会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永葆“闯”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精神的核心就是敢闯敢试、敢于冒险。40 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 40 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经济奇迹。奇迹的创造不是凭空实现的,那是经济特区干部群众始终坚守特区“改革的尖兵、破冰的勇士”定位,始终秉承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拓荒精神,始终保持“杀出一条血路”的超常勇气的结果。目前,西部大开发正当时,对于西部地区干部来说,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永葆“闯”的精神尤为可贵,我们要将这种精神根植于不同的主体人群、根植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矛盾利益交错出现、新兴问题层出不穷、思维办法过时等问题时,需要我们用新思维、新理念,平衡矛盾利益,妥善处理解决,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永葆“创”的劲头,追求卓越、注重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经济特区一直秉承“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特区创新精神,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追求卓越、崇尚成功”“一天等于一年”等新理念;率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举世震惊的“第一”。这些经验现在看来也不算新鲜,甚至已经贯穿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所以,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崇敬。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引进创新性企业是当前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一招,我们要把引招商引资工作重心由原来引进粗放式的企业转向精致性前沿性企业转变,主动适应新经济常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来加快发展产业和经济。
永葆“干”的作风,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而特区人不是蛮干和乱干,而是实干加巧干,用实际成果告诉世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催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他们是特区实干精神最好的见证。目前的西部地区发展蒸蒸日上,广大西部干部要发扬特区“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不要徘徊、不要质疑,坚持“干”当头,善抓机遇、敢于担当,用铁的肩膀扛起应尽的责任,以务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奋力推进西部大发展。
年埋头苦干,40 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经济特
区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西部干部们,请全面学习经济特区建设经验,站在特区肩膀上推进改革开放,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第二篇:bfo%jqra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广东深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广东深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实现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帮助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经济特区是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6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奋力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运用国外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全国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特区回馈全国,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多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毅然踏上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才胜利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国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未来几十年,是我们实现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风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探索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帮助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加强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经济特区是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力度。要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两个30周年 总书记总理同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2010年8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前夕来到深圳考察时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论改革开放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精神
中央三代领导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
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此时,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4个年头,特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但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围绕特区的非议同样云谲波诡。
改革开放:从关键抉择到必由之路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2年。32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改革开放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
短短32年,中国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改革开放一次次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特区,承载中国的梦想
30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南中国深圳河畔“画了一个圈”,并在停泊在蛇口海湾的明华号游乐轮上,挥毫写下“海上世界”四个大字;30年后,明华轮还在原地,但海水变成了陆地,四周已然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沧海巨变。在30年的岁月里,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承载着中国民众的集体梦想,引领中国迈入工业化时代。
中国人民稳步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放眼世界,瞩目东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是面临各类挑战,还是遭遇种种灾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推动发展,始终是中国不变的主题。
先进生产力是牵引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引擎
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的发明。计划经济是前苏联的发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在全球化环境中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绝无仅有的壮举。改革开放初期,四个经济特区很快在广东和福建建立起来,使命就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圳网络风云 凝聚变革力量
在激辩中汇集民意,在交锋中凝结民智,在协商中动员民力,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无数个“第一”的深圳,来自民间的舆论力量通过互联网不断迸发激荡,绵延不绝,成为深圳改革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经济特区综述:深圳30年铸就辉煌
或许,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料,一个边陲小镇能用30年的时间,成长为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比较发达的城市。然而,深圳做到了。
“改革开放的天,是人民的天”
改革开放32年,不仅是国家生命力迸发的32年,更是个人生存空间得以扩展、个体权利观念得以舒张、个人改造社会能力崛起的32年,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从社会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民族的幸福,也真实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幸福。
改革开放:国家与公民一同成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所走的路,公民和国家是以“双赢”的方式在前进的,我们的国家与公民在一同成长。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1978年时,要不要改革开放,关系到占世界1/5人口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还是贫困没落之大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什么在32年毅然决然地选择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事业,将其坚持了三十年之久,并且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中国建立了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从1995年起,中国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有关妇女发展的政府规划。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全面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人权。中国的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取得了不断发展。
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带来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一系列重大发展理论突破带来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
胡锦涛: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温家宝: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温家宝强调,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必须永远牢记,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不变的时代呼声: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写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让春天的故事更加精彩
如果说改革开放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壮丽的史诗,那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篇章。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第四篇: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转录自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1992年刊,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
(1991年12月18日)
朋友们、同志们:
这次我们到厦门、汕头,庆贺两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人民,向为建设经济特区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列,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越来越发挥着窗口和基地的作用。经济特区建设卓有成效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举办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厦门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十年来,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前,我们到厦门来,这里城区很小,工厂很少,经济还很落后。今天,我们看到这座古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和港台客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上千家新企业办起来了,成群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发展,汕头的发展,各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都进一步显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来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在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九十年代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常关键的十年,我们一定要在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并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保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下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我们已经制定并正在执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分别就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决策和决定,这些都是我们向着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大步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是我们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措施。我们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巩固和发展已经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有效地吸收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增强国际交换和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各方面的工作推向前进。经济特区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合理确定开发和建设规划,保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健康地发展。要把特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轨道上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吸收外商投资同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特区也要坚持把国营企业搞得更好,不断增强它们的活力。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金融、贸易等产业,促进特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在这方面,视野要更开阔些,步伐要更大些,成效要更显著些。要继续加强同内地的横向联系和协作,促进内地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外引内联、双向辐射的作用,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区要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积极稳妥和协调配套地推进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多创造一些好的经验。同时特区要十分注意和大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一切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努力消除一切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相容的社会现象,使经济特区的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并培育出讲奉献、讲团结、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社会风尚,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厦门特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热忱欢迎台湾同胞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我们也殷切期望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
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相信,今后经济特区将会以更迅速更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到2000年,经济特区将会取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面貌。
第五篇:2000年11月14日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00年11月14日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兴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经济特区的广大建设者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在座的各位来宾,向关心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观察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经过认真的考察和权衡,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沿边沿江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步伐,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逐步在全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践证明,兴办经济特区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丰富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全国的支持下,经济特区在全国的改革和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经济特区率先进行改革,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积累了新鲜经验。经济特区,在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试验场作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基地作用,在我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九八0年,我来深圳就筹建经济特区进行考察时,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的深圳已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浦东新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也是对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有力印证。
经济特区创立发展的二十年,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的二十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的二十年,是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二十年。经济特区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须紧紧抓住的难得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面前,不进则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居安思危,增强发展的紧迫感,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抓紧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创造新的业绩,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历史赋予经济特区的光荣使命。
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和努力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经济特区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下,继续积极研究、探索、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把各项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
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体制创新,率先为全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和实践。进行体制创新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和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行政,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深入研究当代经济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一整套制度和机制。要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努力形成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和占据有利地位。全国各地都应努力这样做,经济特区更应走在前面。
经济特区要带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创造新鲜经验。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密切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大力增强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努力开拓科技创新的新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要继续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够优化配置国内外科技资源的技术开发体制,强化知识、信息、资源、人才的聚集效应。抓紧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经济、产业、技术优势,抢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制高点,努力把经济特区建设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
经济特区要带头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兴办经济特区一样,都是为推进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特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支持企业到西部投资,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继续加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扶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经济特区要带头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要做到既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又善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要坚持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要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下大力气创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经济特区要带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搞好党的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新路子。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培养和锻炼一支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开拓前进、特别能尽职尽责的党员和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尤其要模范地遵循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美色的诱惑,努力在实践“三个代表”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在二十世纪的百年间,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展望新的世纪,中国人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国经济特区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