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时间:2019-05-14 21: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篇: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既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也可以从狭义上界定。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本书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介绍。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而产生的。1986年9月,为适应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该条例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据此,审计署于同年12月下发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署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对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审计。经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沈阳市于1994年11月颁布了《沈阳市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条例》。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该市对300多户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查清了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情况,分清了前后任经营者的经济责任,特别是为企业主管部门考核任用企业领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5年初,外经贸部制定颁发了《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又提出了“一年一小审,届中一中审,离任一大审”的三步审计方法,把经理任职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时的一次性审计评价改为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把任期终结的事后审计,变为预防性、控制性和总结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审计,从而在加强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厂长(经理)离任时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从1995年开始,山东省菏泽地区在全地区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实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兑现奖惩、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纳入干部监督管理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此外,近年来浙江、云南等省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1998年6月12日,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审计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将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署的一项新增职能,明确规定下来。1999年5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至此,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审计门类,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家审计从一开始,就对掌管国库以及国家其他财物的各级官

吏负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监督职责。在历代政治制度的沿革和演进过程中,审计监督制度同御史监察制度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审计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审计机关在整顿党政干部作风、促进廉政建设工作中负有法定的责任。虽然《审计法》的审计机关职责、权限、法律责任等有关章节对于这项工作没有以单独条款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但是,有关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审计法》第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审计实质上就是对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这些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否,经济效益如何,就是这些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政绩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这种评价,实质上就是要求审计机关对被审计的上述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作出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各有关法定代表人作出的经济责任评价。另外,《审计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还分别赋予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有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权和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除了《审计法》的上述规定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规定之外,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对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规定。比如《企业破产法(试行)》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由政府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者被辞退,离职前应当办理公务交接手续,必要时接受财务审计。”再比如,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由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委托的其他审计组织对合同双方及企业经营者进行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专门的机构或专职人员。同其他审计一样,经济责任审计也必须由专门的机构或专职人员来实施,以保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工作和经费上的独立性。从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具体承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单位主要有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而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则争取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相结合的方法。审计机关可以直接进行审计,也可以由社会审计组织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成果,并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

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是经济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审计的对象是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的本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是审计监督区别于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直接对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进行监督的根本区别。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不是经济责任人,而是其所在的部门、单位。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

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领导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向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战。过去的干部考察工作,一般都是通过领导干部自我评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作些调查了解,很少涉及单位经济行为,对干部本人廉政情况也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种考察方法很难从深层次的经济活动中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以致一些干部在任职期间表面上表现不错,但离开岗位后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经济上负债较多,单位效益低下,出借资金难以收回,使国家、集体受到损失,这类事例屡见不鲜。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联系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二)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三)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了前后任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帐,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

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助于从各种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特点出发,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以便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分清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按照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时间、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成如下几类:

(一)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政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破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的原因;确定对企业破产应当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人;监督破产企业的财产物资,包括破产清算时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资产价值的评估,破产资财的变卖和分配等。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整个破产过程进行审计,确认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保证破产清算的顺利进行。

(二)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事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关系确立之前,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经济责任关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确地确定有关方案和合同,以保证经济责任的合理性、有效性,维护有关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其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检查机关的财务收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行为,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领导干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如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时,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脱责任人所负的经济责任。

(三)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政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充分考虑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审计的范围是审计客体的外延,就是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监督活动,它是通过审计被审计单位,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作出评价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是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从目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如下:

(一)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从目前正式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主要有:省、地级市、县三级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务院部门,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一般为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规定,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乡、民族乡、镇的党委、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有国有资产的其他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则必须是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据此,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从地方开展起来的,每个地方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又大都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以致种类较多,做法不一,在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情况下,只能以经济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为依据,从与经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行为、与经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结果、与经济责任人有关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出发,简单、笼统地归并。

(一)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因此,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主要围绕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重点查明以下内容:

1.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其中主要查明:财政、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有无挤占、挪用、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

3.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其中主要查明:管理和使用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有偿使用资金情况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有无违反规定设置帐外帐、小金库,将预算内资金列入预算外管理、使用的行为;有无违反国家规定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乱收费等问题。

4.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其中主要查明:帐实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坐支、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公共财产有无因被侵占、损毁造成的浪费或者流失现象;有无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导致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和流失的现象;有无党政机关侵占企业经营性资金、财产,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是否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党政机关固定资产,有无擅自购置、报废、转让、变卖公有资产,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现象;有无违反规定挪用公共财产或者私自借贷资金,对外投资经商,牟取私利的行为;所在部门、单位的债权、债务情况。

5.领导干部个人借用公款、使用公共财产的情况。

6.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

7.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是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因此,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主要围绕领导人员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重点查明以下内容:

1.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帐实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搞两本帐和私设小金库行为,有无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存货是否定期清查盘点,有无因被侵占、损毁造成的资产盘亏现象;流动资产管理是否恰当,特别是应收帐款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有无经营性固定资产闲置、被侵占的现象,企业净资产增值部分是否按规定入帐;投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无因投资决策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外汇收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逃、套外汇等行为;有无虚盈实亏、虚亏实盈或者潜亏挂帐问题。

2.企业负债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工资总额的计提是否超过主管部门下达的工资计划,有无超提工资问题,新增效益工资的计算是否正确;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收益、分配状况和借用、使用企业财产的情况;有无将已实现的销售、劳务收入、收取其他单位的回扣等隐匿在应付款或者预收款帐户;负债项目是否予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和揭示;企业是否及时申报纳税,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收及附加,有无少交、长期拖欠等现象,有无偷逃各种国家税款的行为;各项长期和本期应付款的计提、支付是否正确,有无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

3.企业损益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有无乱计、乱摊成本费用,随意调节利润行为;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及在建工程的净损益的核算是否正确,有无随意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行为;出口退税是否真实、合法,退税计算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各种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计入利润总额;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分配利润,有无隐瞒和转移各种收入,利润解缴的帐务处理是否合规,有无截留利润的行为;有无因领导责任造成企业虚盈实亏、虚亏实盈或者潜亏挂帐的问题;有无因领导违反规定擅自决定担保,造成企业亏损的问题。

4.在企业产权变动过程中,有无因企业领导人员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5.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经济指标实现情况。

6.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7.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8.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纪律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六、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向本级政府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同时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

组织人事部门接到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应当将其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内容,在十八大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国应当不断改善党政主要领导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我国财政资金方面的投入,使国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可见,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为此,本文主要包括对国有企业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对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以及对完善国有企业经济审计工作的工作给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使我国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注:论文摘要部分可能还要重新修改一下。剩下的部分可以拿去自行查重定稿。降重修改过程中请注意不要动结构,自己把握内容部分。

目录

摘要.....................................................2 1.引言...................................................3 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4 2.1 有利于提高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4 2.2 有利于客观评价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5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6 3.1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6 3.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6 3.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素质较低..........7 3.4 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8 3.5 国有企业领导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9 4.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措施.............9 4.1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10 4.2 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0 4.3 提高企业审计相关员工的专业素养...................11 4.4 高度重视审计结果.................................11 4.5 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12 5.全文总结..............................................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重视程度和要求与日俱增,我国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评价力度逐渐增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和预防职务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措施、健全政府问责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对领导干部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情况的一种现实考量,是对企业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监督,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体现,是预防和惩治国有企业经济犯罪的一种强有力举措,对促进党政“一把手”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以及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从机制上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健全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非常有必要,是满足我国“十八大五中全会”与“十三五”的要求,还能够促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真正提升国民经济的生活水平。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对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行政相关部门具体的行政作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一种有效约束自身行为的监管方式,相对于其他的形式的监督管理来说具更高的强制性、层次性等优点[1]。将国有企业领导的权利暴露在公众的视线当中是国家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合理考究的主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在公众的视线与监督下显得更加公平、公正,使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现象大大减少,让企业的经济发展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更好的前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让企业领导人受到监督,督促其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相反,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失的话就会使领导人在决策时更多的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极有可能做出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决策,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2.2 有利于客观评价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享受经营自主权,主要领导干部与企业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都相应在增大。但有些领导干部只注重权力的行使,却忽视了责任的履行,甚至为达到个人经济利益和官职的欲望,无视法纪,挥霍国有资产、公款公物,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利用权力和非法手段编制财务报表,虚报政绩。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有效监督干部、抑制腐败和违纪违规行为,更重要的是使“能者上,劣者下”[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种监督手段和协调管理机制通过监督、客观评价的形式在一方面为广大领导干部创造了良好的平等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又促使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竞争意识,以严格自律、勤政廉洁的精神面貌创造任期业绩,逐步形成比实绩、比廉政、求真务实的平等竞争机制[4]。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工作能

力与工作成果,通过审计的结果将领导干部的工作效果体现出来,从而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的评价。

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审计缺乏时效性、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结果与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这几个问题了,下面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

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情况而言,有些国有企业在审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所以,在这些企业遇到经济责任问题的时候很难区分这是前任的过错还是后任的问题,也难以划分是个人错误还是集体犯错。随着现代经济化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对企业的重大决定起着直接性决定,在一定层面上看来企业的重大决定是由企业集体人员所作出的共同决定,但是其实不然,在某些国有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在真正的决定方面掌握着绝对掌控权,在企业领导干部干部出现错误的时候会使企业出现决策错误,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产生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5]。在企业的决策出现错误的时候会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难以区分这究竟是企业领导人的过错还是企业集体的错误。当国有企业存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的时候,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使审计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

一些地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领导干部已经升迁或退休才开展审计,丧失了审计的时效性。这样,先离任,后审计,不仅会增加审

计工作的难度,而且容易造成审计风险。虽然我国有规定党政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特殊情况应通过报批进行先离任后审计,但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大部分仍然采用的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导致审计成了“马后炮”,忽视了审计结果的作用,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6]。而且现实中的许多企业存在着先离任后审计的现实状况,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即使查出问题,再追究责任,国家财产已经遭受的损失,为时已晚。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比较长,在领导干部任职间会计人员经常发生变动,这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后任的会计人员对前任的工作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一方面没有办法很好的衔接上,另一方面没有办法很好的配合审计人员,在种种原因的分析下,后任很少愿意介入前任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在前任工作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由此来看,这必然会影响到审计的工作质量[7]。

3.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够专业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大、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既要熟悉国家的宏观政策,法律知识,又要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力。目前,国有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形成审计风险。我国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标准比较模糊,经济责任无法以因果联系作为标准与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划定联系起来[8]。国有企业执行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其大多为会计和审计的专业人员,对计算机、金融、相关以及其他专业知识认识不多,无法准确划定领导人的承担程度,经常会出现将个人过错误

认为集体过错的现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包含企业财务状况、发展状况、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等多方面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从而使得经济责任的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标准难以准确把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目前评价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尚未统一、可操作性较差,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对同一事项的审计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审计评价,这就很难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任期责任与非任期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9]。3.4 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

国有企业对于审计结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对审计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容易看出企业的领导人有没有真正履行企业的相关责任。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既是国有企业审计方面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企业相关人员考量与企业聘用领导的基本依据[10]。在国有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存在领导离职后在对其进行审计的现象,与审计有关的领导人员也没有充分关注其审计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审计出现差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对相关领导人进行调整,没有合理对待审计的结果,使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实际意义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需要应付很多的审计项目,人事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也不进行公开披露,对审计结果的运用缺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再加上领导干部对于审计结论不重视,导致审计结果利用率低,客观上造成了“审”与“用”的分离。在国有企业中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有的先提拔重用后再进行审计。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追究经济责任、降职、免职也没有具体的行为标准,难以整改到位,给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5 国有企业领导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缺陷,由于领导审计没有建立完整的审计制度与相关的操作过程,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虽然建立了相关审计指标(如工程招标审计、公共建设项目招标审计、施工建筑合同审计等)各个指标间所占的百分比,但是这些指标都是参照优秀的外国企业审计指标所指定的,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所以使得这些指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审计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审计过程变得过于随性,国有企业对于审计的结果也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1]。4.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措施

在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仍旧有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审计的实际意义没有得到体现,为此下文提出对领导经济责任进行的划分、制定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高度重视审计结果、提升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这些措施,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4.1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国有企业在面对领导人责任划分界限不清的问题上需要严格划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对领导人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使企业经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根据直接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相关的处分,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以保障。对有关领导干部责任划分主要指的是将前任领导干部与后任领导干部的职责、与业绩进行划分,不能够将前任领导干部的业绩或者是过失强加在现任领导干部的身上。与此同时,还要

将集体的共同决策与高层领导干部的个人决策进行严格的划分,集体共同决定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承担,在公司由于个人的过失造成的错误则应当由个人承担其的职责,不能够让集体承担从而将个人错误减低[12]。在现代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情况是变幻莫测的,所以,企业的决策应当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轻率做出决定,不能够将由于人为与难以捉摸的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决定错误混为一体,企业审计要严格区分主观与客观所造成的错误决策。

4.2 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中能够发现,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尚且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指标不完善、审计工作滞后等。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完整、可行的审计制度与指标是相当重要的,相关制度的建立直接决定审计相关部门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决定这审计结果的可靠程度。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当满足企业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审计方面的好坏程度,并且还可以是审计人员在制度的指导下迅速做出正确、客观的决定[13]。国有企业在建立企业审计制度的时候可以将目前我国已有的国家性法律制度与地方政府性法律相关的制度为参考对象,在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审计制度。4.3 提高企业审计相关员工的专业素养

企业审计过程是由审计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的,所以,企业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障企业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国有企业为了使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完成任务,需要提升企业领导干部经济审计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专业素质较高、文化水平较高、业务够强的专业审计人员。国有企业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实时的工作抽查、教育使审计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让审计人员知道认真完成时审计相关工作是一件光荣的、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如果在工作中造假、徇私舞弊的话不但会对企业的经济状况有损,自身还有可能会背上违法乱纪的罪名[14]。随着现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在审计工作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计算机,所以,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多掌握一门技术,又能够大大提升审计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与领导人的选取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意见。4.4 高度重视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态度来说,国有企业只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而进行的,并没有对审计的结果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析,使审计局限在形式上,而没有将其价值体现出来。所以中国有企业的各个运作部门与相关的领导都应当充分高度重视、运用审计结果,使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起到监管的作用,还能使审计的结果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5]。企业还应当创立审计问责的审计模式,使审计的结果能够真实、客观的展示在企业工作人员的面前,实现审计透明化的目标。加强审计监管的基本职责,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对审计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改正,对出现审计完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使审计的结果得到企业的重视,并且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5 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

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来说,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都是三年

或四年的时间,当出现连任的情况时,连任时间责任呢长达六年至八年,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领导离职之后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样不但使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还会使审计的结果失去意义,而且还会由于审计年份过长,使审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审计过程变得务必繁琐,容易使审计人员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审计内容,或者是资料欠缺不全。所以,国有企业应加大力度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后才准许相关的领导离开公司,对相关人员在职期间的变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企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过程进行实时的审计评价,对相关领导实行在职内审计与离职前审计有效结合在一起实施,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量的时候提供实际、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审计结果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效利用,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审计工作的意义得到实现。与此同时,还要对审计结果中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深入的了解、调查,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领导干部的身上,使审计的威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对于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使用上级高管给与的权利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导致的不良后果,及那些在审计结果中发现在任职期间没有作为的领导干部,都应当接受相关的责任,企业可以按照审计的结果参照其对企业带来的严重程度给与不同程度的惩戒,严重的可以直接罢免其职责。只有将企业的领导干部审计追究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够使审计制度在众多企业员工的心中树立威严的形象,让领导对其高度重视,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认真执行自己的职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5.全文总结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审计方面仍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时效性、审计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国有企业没有正确对待审计的结果与审计的相关指标存在缺陷这五个方面;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制定完整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升企业审计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高度重视审计结果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职责任免的执行力度的措施。致谢

在这毕业之际回想起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感触甚多,在这个即将迈出校园生活、跨入社会的特殊时期,本人在这里向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表示最真诚的致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是他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教会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并且在我论文选题与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每当我选定一个新的论文题目的时候,导师都会耐心的跟我分析题目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让我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思考,最终选定该题目也是我和导师共同的决定,在我写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建议和帮助,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其次,我还要感谢我大学生涯中所有教过我专业知识和人生道理的老师,是他们用他们为人师表的责任心与人格魅力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在大学生涯中不但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了解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最后,我要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鼓励我、鞭策我,使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的话,我就不可能按时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参考文献

[1]常大俊.有效控制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2]熊梅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D].山东大学,2013.[3]史媛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D].湘潭大学,2012.[4]常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2.[5]黄英.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D].黑龙江大学,2013.[6]邹修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7]刘清雪.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 [J].榆林学院学报,2012,121(13):132-133.[8]李美芬.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以沈阳市DL区为例[J].医学与法学,2013,10(16):2446-2447.[9]唐晓燕.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2.[10]罗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3.[11]余磊.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长三角地区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J].科学大众,2012(11):12-14.[12]刘清雪.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 [J].福建师范大学,2012.[13]张艳奇.石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1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3,10(16):2446-2447.[14]张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评价指标的研究 [D].贵州民族大学,2012.[15]张玉凤.我国企业领导干部在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与解决对策分析[D].烟台大学,2013.[16]王明亮.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科学大众,2013,10(16):2446-2447.

第三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离任审计从探寻、摸索阶段,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但在离任审计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加强和规范这一项新的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离任审计;廉政建设;经济责任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概述

1.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经费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1.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

(1)任职期间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是领导人任期内各项成果的最终体现。审计时,主要审查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订的经营目标是否完成,重点检查成本、利润等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用以评价企业领导的工作业绩。

(2)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依法经营是企事业单位和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审计时,主要审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挥霍钱财、偷税漏税等损害国家、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3)单位负责人在任期间廉洁自律情况。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推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它对于推进以法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审计的主要审查负责人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

(4)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有助于评价离任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现状。审计重点是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结算、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各项费用审批制度等执行情况。有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5)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管理要求,因此它作为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一项指标。以所有者权益价值为依据,运用资产收益率、总成本费用率等指标,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6)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审查离任负责人在职期间所作重大经营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有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决策失误。通过审计评价离任负责人的领导水平、分析预见能力。

(7)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确认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是评价领导人任期经营业绩的前提和基础。审计时,主要审查确认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务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任职期间新增债权、债务是否正常。

(8)负责人离任时工作移交问题。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以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避免因工作间断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有利于分清前后任的责任。

1.3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的方法

(1)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它能够直接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评价其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可以直接查访有关的人和事,较易发现问题,找出隐患,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查出的错误和弊端,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但现场审计在时间上是滞后的,在形式上是不连续的,在对象上是单一的、独立的。同时受审计人数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也有很大局限性。而开展非现场审计能够弥补现场审计在监督范围和频度上的不足,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先通过非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资料,对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事先的了解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它不能对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监督,不能有效防止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只能做事后评价。任中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查找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并提出改进意见,减少损失;增强领导干部审计的工作量,缩短离任审计时间,提高离任审计的时效性。因此,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应结合进行。

(3)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在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盈亏、财务管理状况进行鉴证。

(4)帐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审计前首先听取离任者述职报告,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对离任者在职期间工作介绍。了解离任者在职期间单位取得的经营业绩,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要做到账内账外一起查。并以外调、函调、询问等形式,将查账与调查结合起来。对重大问题和疑点较多的问题,要仔细查证,并取得确凿的证据。同时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清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当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专门的国家立法,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各地还属于各自为政状态。依据的只是地方规章制度。严格来说,并不具法律效力。因此,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仍处于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的状况,执法力度显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2)审计主体不明确,审计客体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在各地开展离任经济审计时,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有不同的规定。

(3)审计方法不科学的现象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把审计范围定得过宽,面面俱到,这样不仅没有突出离任审计的重点,而且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因为领导干部任期一般都在数年以上,审计部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对几年来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及基建项目等各项内容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审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审计工作程序紊乱。很难保证审计效果。由于是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客体大多数由组织人事部门确定。审计部门处于被动局面,对审计时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能按正常审计项目进行,很容易在审计程序上出现差错。这样往往造成离任审计时间拖得过长,审计结果滞后,达不到离任审计应有的效果。3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加大离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选配好离任审计人员,作到专人、专门组织和临时组织相结合,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每年除安排重点集中的审计业务培训外,还要尽可能的多组织实地审计,使理论和实际更好更快地结合在一起。离任审计是对一个单位最重要的几个要素——人、财、物等运用过程及结果的综合评价,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慧心,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对政治高度敏感的责任心,要有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恒心,更要有相信组织,相信领导,坚持正义必胜的信心。

(2)处理好先离后审与先审后离的关系,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坚持任前审计,先审后离或一审计二离任三使用,这是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离任审计评价活动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

(3)处理好日常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关系,是做好离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由于离任审计区间长,难度大,工作量也大,为了更好的完成离任审计任务,有必要把离任审计和日常的审计活动结合起来,作到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任职时间很长的离任领导,更是要充分利用日常审计过程中积累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这样,在离任审计时就可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平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审计。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离任审计的权威性,使离任审计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干部监督的重要依据,这是搞好离任审计工作的最终日的。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力度。首先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赋予审计人员更大的权限;其次审计部门要将干部离任审计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同级党组、行政领导,把处理结果记入干部的廉政档案,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归人干部实绩考核记录;第三、对于违法违纪资金和各种不合理开支等问题,除限期整改外,计财部门应根据监察部门的意见从其月拨经费中直接扣除;第四、开展离任审计的后续审计工作。对于在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监察部门应通过后续审计检验审计结果,监督部门领导认真整改,切实执行审计处理意见。

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财政部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行使财政职能和财政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行为,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正确履行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发生晋升、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离任情况时,对其任期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管理的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和使用,以及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分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内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领导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是指部机关、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司处级领导干部,部属事业单位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和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审计部属事业单位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和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主要领导干部。

第四条 离任审计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特殊情况可先离任后审计。

领导干部离任前一年内,已由监督检查局进行过内部监督检查,其后未发生实名举报情况的,可以免于离任审计。

第五条 离任审计工作由人事教育司负责,监督检查局、机关纪委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实施离任审计时,抽调有关业务人员,组成离任审计小组,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加。

第六条 离任审计主要是对如下内容进行审计:

领导干部在本职位任职期间单位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有无个人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情况;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相关的内容。

第七条 离任审计程序

(一)立项及组织。对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由人事教育司提出离任审计工作任务,报部党组批准后实施,并成立离任审计小组。离任审计小组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计划,报人事教育司批准后实施。

(二)审计通知。离任审计小组应在实施审计工作3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驻部监察局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审计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审计纪律要求。

(三)现场审计。离任审计小组查阅有关文件、会计记录、账表、凭证等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取证,核实有关情况。

(四)确认事实。离任审计小组实施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征求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接到审计报告后,应于5日内将本人的书面意见随同审计报告送交离任审计小组。逾期不反馈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审计报告。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提出异议的,离任审计小组应当进一步核审、取证。对其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五)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离任审计小组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意见后,应形成正式的审计报告,同被审计领导干部反馈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会同监督检查局、机关纪委共同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作出评价及审计结论。审计结论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规定的行为,要依法提出处理建议。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抄送驻部监察局。

第八条 离任审计要求

(一)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离任审计小组的要求,积极配合离任审计小组的工作,及时如实地提供有关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执行廉政规定情况的报告送交离任审计小组。

(二)离任审计小组和审计人员按照规定实施审计时,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提供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有权检查与被审计人员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效证明材料。

(三)离任审计小组组长对审计工作质量负责,对离任审计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离任审计小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人事教育司请示汇报。

(四)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审计回避制度有关规定,并负有保密的义务。

(五)离任审计小组通过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应查清其相关问题,并分清其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九条 人事教育司应当将离任审计结论,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晋升、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及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并归入干部考核档案。离任审计结束后,人事教育司应根据审计结论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谈话,通报审计情况。

第十条 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要按照干部监督管理权限分别移送驻部监察局、机关纪委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2007年1月17日

第四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高校的法定代表人或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7〕13号)》的规定,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都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部、处的主要领导人,其主要目的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控制度建设、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的审计,分清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并为组织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干部往往先接受任免,然后再接受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和干部考核两张皮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核实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上任或退休,新任领导又因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是前任的事情,对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即所谓的新官不理旧账;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在任职,整改或处理存在很大困难。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造成审计的时效性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也起不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没有完全实行公开制,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后,除了报委托部门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这样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很少有高校的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和计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如果是离任审计,新上任的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求整改的内容重视度不够,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使得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充分,降低了审计的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职责履行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和责任追究等相应的制度,致使这个部门领导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门领导间也同样会出现,再加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平级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是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违法违纪、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离校审计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少,专业索质不高,审计经验缺乏,很难胜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先审后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组织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内容,在调整干部时事先和审计部门沟通,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后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好审计作用

组织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重视审计结论,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依归进行查处;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共同研究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联动,形成审计合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考察和任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整改,巩固和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高校应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纪检部门对负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被审计领导干部要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被审单位和责任人要重视审计意见与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做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管理监督部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高校要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廉洁意思,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湖南省**市**区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创新机制,突出成果运用,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审计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立了区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集纪检、监察、人事、财政、审计等单位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

(二)规范具体操作。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区管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审计的暂行规定》,制定了《审计要情报告制度》、《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制度》、《审计复核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案件线索移交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密切关注审计人员的廉政勤政情况,由纪检、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检查,严格实行审计组长、经济责任审计办、审计局法制股三级复核制,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研究出台《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暂行办法》,就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决策责任、发展责任、管理责任、法律责任、廉政责任,是负直接责任还是负领导责任均作了明确界定和划分,规定了审计、组织、人事、纪检、财政等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程序、职责和纪律责任,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及结果运用提供了依据。

(三)加强部门协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部门联动效应,组织部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下达审计委托书,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考核和使用干部;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审计,按要求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区执纪执法机关及时受理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线索,严惩经济违法乱纪行为。尤其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督促、协调作用,凡审计工作遇到阻力,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主动出击,排除干扰。2003年以来,针对少数单位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决定不力的现象,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协同审计机关组成联合督查组,多次深入被审计单位召开专门会议,督促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决定,共收缴违纪金额2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180万元,经济责任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区财政每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作经费4万元,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工作手段,加大审计力度

(一)拓宽领域,全面推进。在审计时限上,全面实行逢离必审,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实行监督关口前移。2003年以来,先后对21个区直单位和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共计75人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9个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查出违纪资金230万元,决定收缴上交区财政7.7万元,为单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2万元。在审计内容上,根据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审计项目。如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审计,突出了财源建设、招待费、重大经济决策、消赤减债及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审计。对区直单位的审计则把招待费、小车燃修费、公费出国(境)费用、基建预决算作为审计特别关注事项。在审计重点上,突出三种对象:一是干部考察发现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二是任职时间超过5年、计划调整交流的领导干部;三是掌管人、财、物部门的领导干部。

(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突出开好“两会”,严格“四查四看”。开好“两会”,就是开好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座谈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的情况介绍。“四查四看”,即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责任履行好坏;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看领导干部遵守财纪纪律和廉洁状况;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看内部管理监控是否到位;查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看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三)适度公示,扩大影响。推行审前公示制度。在被审计单位张榜公告被审计对象的姓名、职务、审计内容以及审计组人员名单及举报电话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搜集审计线索,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经济运行和个人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寻找审计突破口,力求审深审透;坚持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对象见面制度,充分征求意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坚持审计结果适度公示制度,除涉密及其它不宜披露的内容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充分运用成果,强化审计效力

一是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凡是区委、区政府拟表彰奖励、考核评优评先,都事先征求审计部门的意见,或提请审计部门审计。如2003,评选市、区“艰苦奋斗、勤廉为民”优秀领导干部时,就对候选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1名候选人因经济上不过硬而被取消评选资格。近年来,有2名领导干部因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评为先进个人,5名领导干部考核评优资格被取消。如2004,

下载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 第五章 国有企业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

    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关于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通知 中办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解读 2011-7-6 14:42:00 阅读179 次 第一章 总则 【条文】第一条规定:“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下简称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