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时间:2019-05-13 17: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第一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摘要: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是消防部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一,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经济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深入推进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随着消防业务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部队各类经费标准的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所掌管的经费越来越多,对领导干部审计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广大官兵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公安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仅关系到被审计部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消防部队财务管理秩序,更关系到消防部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消防部队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全面分析审计各个环节与审计相关的各种因素等,准确把握审计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路径,进而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做到准备充分、过程严密、结果可靠、质量提高、运用有效。文章结合当前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内容,分析了影响经济审计质量指标体系构成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等因素。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评价;影响因素

《军队审计条例》、《公安边防、消防部队和警卫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多项审计法律法规条文中明确指出了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方向,但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审计对象的不断延伸,消防部队所面临的审计形势的日益复杂,审计工作应对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尤其是当前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的最终目标要求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其质量结果高低直接体现了消防部队公信力及影响力,在深入推进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多年的运行,是否有效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了监督?有哪些因素和过程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实效,稳步推进公安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一、当前影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问题之一:审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消防部队审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未形成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二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问题之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换效果不好。主要表现是未充分应用审计结论,没有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形成“两张皮”,大部分都是先提拔、后审计,有的地方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问题之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力度不大。只注重前期和中期阶段的工作,而忽视了后续的审计工作,即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审计意见书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采取了改正措施。被审计单位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置之不理,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鉴于以上问题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设计、引入和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逐步实现审计质量与审计结果的结合统一,使审计成果真正转化为组织干部部门评定领导干部的参考值,为正确选拔任用和准确考核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并进一步依法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力度,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影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1.消防部队审计独立性及其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分析。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人们认为影响审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愿意且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充分揭示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公安消防部队施行审计是内部审计,虽然各级审计机构已脱离后勤部门划归政治部门,但在开展工作时依然存在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发挥其职能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目前情况下,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个人发展、审计事业的规划推进等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与之相关的“实权”部门或上级党委。这就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潜在风险和损失,恪守独立性也必然受到影响。此外,从法律上来看,各级党委首长对审计的领导权应该服从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权。但法律作为一种“合约”得到有效履行的前提是对合约主体的理性约束。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并非部队各种资源的所有者,并没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内在动力,要实现“合约”的有效履行,需要依法对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予以有效的约束。部队各级党委首长与各级审计部门之间体制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却是“直接”的、“刚性”的。这样,当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与党委首长的领导权出现矛盾时,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能往往会弱化,审计质量及成果运用自然会出现偏差。2.消防部队审计权限及其影响审计效果的原因分析。公安消防部队的审计权限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审计确定审计经济责任对象、实施审计行为,以及依据审计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的权限。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的权限可以大致归纳为确定审计对象权、审计行为权和审计建议纠正权、给予纪律处分建议、通报和公布权四个方面,上述权限从不同的路径影响着审计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在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人少、任务重、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果审计任务过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审计的时间间距就会无形中被拉长,因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各种不可测因素,最终审计质量就会偏低,进而影响审计效果的运用。首先,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中行使检查权、调查权、制止权、建议纠正权、信息披露权等审计行为权的力度越大,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就会越好,审计质量就越好。审计的建议纠正权主要是通过审计信息披露来表达的,其中包括审计情况的通报和公布。如果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披露的力度越大,那么,审计成果受到党委首长和广大官兵关注的程度也会加深,这些都将促使审计成果得到很好地运用。此外,建议纪律处分权是消防部队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违规行为甚至构成犯罪的,可移送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还包括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内部公布审计结果的权利。因此,给予纪律处分的建议权所涉及到的审计控制也必将影响审计成果的运用。3.消防部队审计力量及其影响审计质量的路径。审计力量包括审计力量的质量和审计力量的数量两个基本问题。消防部队审计力量的质量,主要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大小,其中包括审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纪律作风等。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力量的质量影响审计运行效果的路径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对审计权限的运用更为深刻,则相应地对违规行为进行的审查更为严格和深刻,控制效果也就越好。同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也很频繁。对于审计查出的应纠正违规行为,专业胜任能力越强的审计人员行使所拥有的建议纠正权、处理处罚权和审计信息披露权更有力和得当,会使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因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不得不做出力度更大的纠正。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必将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消防部队审计力量的数量,主要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的数量。审计力量的数量主要是通过影响每个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来达到影响审计质量的。如果投入的公安消防部队审计人员数量越多,则每个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就会越轻,那么其审计工作效率就会相应地提高,效果也会越好。

三、构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以上问题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设计、引入和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逐步实现审计质量与审计结果的结合统一,使审计成果真正转化为组织干部部门评定领导干部的参考值,为正确选拔任用和准确考核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并进一步依法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力度,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构建公安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两方面进行设计,这两个方面是:审计第一过程为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这是构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支持和依托;审计第二过程为审计成果的运用过程,包括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审计结果是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负有重大经济责任问题的人员是否做出相应处理等。其中具体指标有三个:(1)反映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检查的质量指标。这个质量指标应当是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收支的审计,因此,这一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审计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审查力度和效果的指标,也属于第一过程的指标。(2)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指标。这一指标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纠正力度的质量指标,也就是被审计单位对整改意见的执行力度;二是审计结果是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依据的指标,即,第一过程的利用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纠正力度的质量指标(整改执行力度)包括纠正类型、纠正金额和纠正率。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决定中的应纠正违规行为可能会进行以下三种类型的纠正(没纠正、定性纠正和定量纠正)的选择。其中纠正金额是一个绝对指标,纠正率是一个相对指标。针对审计部门所提出的纠正建议,被审计单位在整改回复中存在三种选择:没纠正、定性纠正和定量纠正,也反映着由低到高不同程度的三种审计质量。没纠正表示审计质量最差,定性纠正在其次,定量纠正的效果最好。在定量纠正类型中,如果纠正的比率越大,则说明审计质量就越高。(3)审计的结果是否作为提拔任用更高一级领导干部依据的指标。这一指标是指要将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将审计评价结果同干部、纪检工作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和更广范围得到充分运用,让审计真正进入消防部队管理、进入各级党委决策,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于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最大效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基础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这部分应视作审计第一过程的主要内容,但审计审核只是手段,抓整改和规范,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即审计第一过程成果的实施和落实,才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公安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进行评价的应该是能够反映这样一个双向过程的指标体系。第一个过程,审计部门应重点对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决策、经费资产管理、事业建设成效、个人廉洁自律以及落实财经法规制度方面进行审计。但要真正实现它的效应还必须进行审计工作的第二个过程,即审计成果的运用。所以,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还要反映在被审计单位是否针对审计部门审查出来的违规行为进行了纠正或整改,是否将审计结果真正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审计的第二个过程。第二个过程是建立在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审计部门完成第一个过程后,紧跟并牢牢抓住第二过程的完成,审计最终才能真正达到“审计一个人、教育一班人、影响一片人”的目的。当然,消防部队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领导干部履行经济情况、各项审计规定以及部队实情,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内容及影响因素,应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正与调整,通过不断完善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延安.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分析———基于我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视角.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

[2]黄文娟(导师:蔡春).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3]许百军,审计绩效、审计治理结构与对政府审计制度效率的比较因素分析.审计研究,2008(3)[4]郭志英.公共权力监督视角下国家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生产力研究,2012(10)作者:杨凯 单位:武警陕西省消防总队政治部审计处

第二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离任审计从探寻、摸索阶段,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但在离任审计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加强和规范这一项新的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离任审计;廉政建设;经济责任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概述

1.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经费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1.2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

(1)任职期间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是领导人任期内各项成果的最终体现。审计时,主要审查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订的经营目标是否完成,重点检查成本、利润等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用以评价企业领导的工作业绩。

(2)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依法经营是企事业单位和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审计时,主要审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挥霍钱财、偷税漏税等损害国家、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3)单位负责人在任期间廉洁自律情况。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推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它对于推进以法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审计的主要审查负责人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

(4)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调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有助于评价离任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现状。审计重点是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结算、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各项费用审批制度等执行情况。有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5)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管理要求,因此它作为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一项指标。以所有者权益价值为依据,运用资产收益率、总成本费用率等指标,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审计,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6)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审查离任负责人在职期间所作重大经营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有经济效益,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决策失误。通过审计评价离任负责人的领导水平、分析预见能力。

(7)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确认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是评价领导人任期经营业绩的前提和基础。审计时,主要审查确认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务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任职期间新增债权、债务是否正常。

(8)负责人离任时工作移交问题。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以利于单位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避免因工作间断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有利于分清前后任的责任。

1.3 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的方法

(1)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它能够直接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评价其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可以直接查访有关的人和事,较易发现问题,找出隐患,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查出的错误和弊端,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但现场审计在时间上是滞后的,在形式上是不连续的,在对象上是单一的、独立的。同时受审计人数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也有很大局限性。而开展非现场审计能够弥补现场审计在监督范围和频度上的不足,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先通过非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资料,对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事先的了解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结合,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它不能对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监督,不能有效防止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只能做事后评价。任中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查找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并提出改进意见,减少损失;增强领导干部审计的工作量,缩短离任审计时间,提高离任审计的时效性。因此,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应结合进行。

(3)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在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盈亏、财务管理状况进行鉴证。

(4)帐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审计前首先听取离任者述职报告,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对离任者在职期间工作介绍。了解离任者在职期间单位取得的经营业绩,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要做到账内账外一起查。并以外调、函调、询问等形式,将查账与调查结合起来。对重大问题和疑点较多的问题,要仔细查证,并取得确凿的证据。同时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清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当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专门的国家立法,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各地还属于各自为政状态。依据的只是地方规章制度。严格来说,并不具法律效力。因此,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仍处于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的状况,执法力度显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2)审计主体不明确,审计客体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在各地开展离任经济审计时,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有不同的规定。

(3)审计方法不科学的现象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把审计范围定得过宽,面面俱到,这样不仅没有突出离任审计的重点,而且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因为领导干部任期一般都在数年以上,审计部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对几年来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及基建项目等各项内容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审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审计工作程序紊乱。很难保证审计效果。由于是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客体大多数由组织人事部门确定。审计部门处于被动局面,对审计时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能按正常审计项目进行,很容易在审计程序上出现差错。这样往往造成离任审计时间拖得过长,审计结果滞后,达不到离任审计应有的效果。3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加大离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选配好离任审计人员,作到专人、专门组织和临时组织相结合,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每年除安排重点集中的审计业务培训外,还要尽可能的多组织实地审计,使理论和实际更好更快地结合在一起。离任审计是对一个单位最重要的几个要素——人、财、物等运用过程及结果的综合评价,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慧心,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对政治高度敏感的责任心,要有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恒心,更要有相信组织,相信领导,坚持正义必胜的信心。

(2)处理好先离后审与先审后离的关系,是作好离任审计工作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坚持任前审计,先审后离或一审计二离任三使用,这是干部考核及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离任审计评价活动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

(3)处理好日常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关系,是做好离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由于离任审计区间长,难度大,工作量也大,为了更好的完成离任审计任务,有必要把离任审计和日常的审计活动结合起来,作到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任职时间很长的离任领导,更是要充分利用日常审计过程中积累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这样,在离任审计时就可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平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审计。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离任审计的权威性,使离任审计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干部监督的重要依据,这是搞好离任审计工作的最终日的。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力度。首先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赋予审计人员更大的权限;其次审计部门要将干部离任审计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同级党组、行政领导,把处理结果记入干部的廉政档案,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归人干部实绩考核记录;第三、对于违法违纪资金和各种不合理开支等问题,除限期整改外,计财部门应根据监察部门的意见从其月拨经费中直接扣除;第四、开展离任审计的后续审计工作。对于在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监察部门应通过后续审计检验审计结果,监督部门领导认真整改,切实执行审计处理意见。

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财政部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其行使财政职能和财政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行为,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正确履行职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发生晋升、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离任情况时,对其任期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管理的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和使用,以及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分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内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的行为;

(四)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领导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是指部机关、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司处级领导干部,部属事业单位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和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审计部属事业单位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和负有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责任的主要领导干部。

第四条 离任审计实行先审计后离任,特殊情况可先离任后审计。

领导干部离任前一年内,已由监督检查局进行过内部监督检查,其后未发生实名举报情况的,可以免于离任审计。

第五条 离任审计工作由人事教育司负责,监督检查局、机关纪委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实施离任审计时,抽调有关业务人员,组成离任审计小组,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加。

第六条 离任审计主要是对如下内容进行审计:

领导干部在本职位任职期间单位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有无个人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情况;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相关的内容。

第七条 离任审计程序

(一)立项及组织。对需要进行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由人事教育司提出离任审计工作任务,报部党组批准后实施,并成立离任审计小组。离任审计小组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计划,报人事教育司批准后实施。

(二)审计通知。离任审计小组应在实施审计工作3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驻部监察局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审计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审计纪律要求。

(三)现场审计。离任审计小组查阅有关文件、会计记录、账表、凭证等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取证,核实有关情况。

(四)确认事实。离任审计小组实施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形成书面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征求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接到审计报告后,应于5日内将本人的书面意见随同审计报告送交离任审计小组。逾期不反馈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审计报告。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提出异议的,离任审计小组应当进一步核审、取证。对其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五)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离任审计小组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意见后,应形成正式的审计报告,同被审计领导干部反馈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会同监督检查局、机关纪委共同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作出评价及审计结论。审计结论中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规定的行为,要依法提出处理建议。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抄送驻部监察局。

第八条 离任审计要求

(一)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离任审计小组的要求,积极配合离任审计小组的工作,及时如实地提供有关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执行廉政规定情况的报告送交离任审计小组。

(二)离任审计小组和审计人员按照规定实施审计时,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提供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有权检查与被审计人员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效证明材料。

(三)离任审计小组组长对审计工作质量负责,对离任审计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离任审计小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人事教育司请示汇报。

(四)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审计回避制度有关规定,并负有保密的义务。

(五)离任审计小组通过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应查清其相关问题,并分清其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九条 人事教育司应当将离任审计结论,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晋升、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及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并归入干部考核档案。离任审计结束后,人事教育司应根据审计结论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谈话,通报审计情况。

第十条 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要按照干部监督管理权限分别移送驻部监察局、机关纪委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财政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2007年1月17日

第三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高校的法定代表人或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7〕13号)》的规定,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都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部、处的主要领导人,其主要目的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控制度建设、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的审计,分清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并为组织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干部往往先接受任免,然后再接受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和干部考核两张皮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核实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上任或退休,新任领导又因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是前任的事情,对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即所谓的新官不理旧账;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在任职,整改或处理存在很大困难。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造成审计的时效性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也起不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没有完全实行公开制,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后,除了报委托部门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这样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很少有高校的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和计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如果是离任审计,新上任的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求整改的内容重视度不够,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使得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充分,降低了审计的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职责履行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和责任追究等相应的制度,致使这个部门领导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门领导间也同样会出现,再加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平级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是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违法违纪、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离校审计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少,专业索质不高,审计经验缺乏,很难胜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先审后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组织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内容,在调整干部时事先和审计部门沟通,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后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好审计作用

组织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重视审计结论,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依归进行查处;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共同研究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联动,形成审计合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考察和任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整改,巩固和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高校应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纪检部门对负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被审计领导干部要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被审单位和责任人要重视审计意见与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做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管理监督部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高校要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廉洁意思,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湖南省**市**区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创新机制,突出成果运用,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审计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立了区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集纪检、监察、人事、财政、审计等单位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

(二)规范具体操作。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区管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审计的暂行规定》,制定了《审计要情报告制度》、《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制度》、《审计复核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案件线索移交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密切关注审计人员的廉政勤政情况,由纪检、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检查,严格实行审计组长、经济责任审计办、审计局法制股三级复核制,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研究出台《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暂行办法》,就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决策责任、发展责任、管理责任、法律责任、廉政责任,是负直接责任还是负领导责任均作了明确界定和划分,规定了审计、组织、人事、纪检、财政等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程序、职责和纪律责任,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及结果运用提供了依据。

(三)加强部门协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部门联动效应,组织部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下达审计委托书,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考核和使用干部;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审计,按要求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区执纪执法机关及时受理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线索,严惩经济违法乱纪行为。尤其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督促、协调作用,凡审计工作遇到阻力,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主动出击,排除干扰。2003年以来,针对少数单位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决定不力的现象,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协同审计机关组成联合督查组,多次深入被审计单位召开专门会议,督促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决定,共收缴违纪金额2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180万元,经济责任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区财政每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作经费4万元,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工作手段,加大审计力度

(一)拓宽领域,全面推进。在审计时限上,全面实行逢离必审,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实行监督关口前移。2003年以来,先后对21个区直单位和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共计75人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9个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查出违纪资金230万元,决定收缴上交区财政7.7万元,为单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2万元。在审计内容上,根据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审计项目。如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审计,突出了财源建设、招待费、重大经济决策、消赤减债及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审计。对区直单位的审计则把招待费、小车燃修费、公费出国(境)费用、基建预决算作为审计特别关注事项。在审计重点上,突出三种对象:一是干部考察发现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二是任职时间超过5年、计划调整交流的领导干部;三是掌管人、财、物部门的领导干部。

(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突出开好“两会”,严格“四查四看”。开好“两会”,就是开好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座谈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的情况介绍。“四查四看”,即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责任履行好坏;查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看领导干部遵守财纪纪律和廉洁状况;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看内部管理监控是否到位;查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看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三)适度公示,扩大影响。推行审前公示制度。在被审计单位张榜公告被审计对象的姓名、职务、审计内容以及审计组人员名单及举报电话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搜集审计线索,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经济运行和个人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寻找审计突破口,力求审深审透;坚持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对象见面制度,充分征求意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坚持审计结果适度公示制度,除涉密及其它不宜披露的内容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充分运用成果,强化审计效力

一是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凡是区委、区政府拟表彰奖励、考核评优评先,都事先征求审计部门的意见,或提请审计部门审计。如2003,评选市、区“艰苦奋斗、勤廉为民”优秀领导干部时,就对候选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1名候选人因经济上不过硬而被取消评选资格。近年来,有2名领导干部因经济责任存在一定问题没有评为先进个人,5名领导干部考核评优资格被取消。如2004,

第五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的重要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对离任者本人,因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生命,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还不仅仅对离任者是一种监督机制,对于在任者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审计机关承担的责任很重,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一、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前提

无论离任者,还是继任者。都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关心,特别是离任者对离任审计相当重视,有的要求过于苛刻,有的频繁接触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重视(包括升迁的企业领导人),都希望审计部门对其评价得好一点,希望责任最小限度地落在自己的头上。对于继任者来说,同样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重视,他希望对其接手的企业能够摸清楚家底,希望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后能划一道线,有一个新的起点。并希望把包袱、困难说得充分一些。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离任者和继任者来说是一对矛盾。

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应该采取被动防范与主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被动防范措施主要是指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细化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扩大审计机关权力范围、明确经济责任界定、选用正确审计方法、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等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主动管理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评估,运用评估模型界定风险程度,调整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在于突出审计重点

在对许多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对企业存在的最基本问题还没有审深查透,却在漫天撒网,大海捞针,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离任者和接任者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将审计风险作为前提外,还应正确界定审计范围,将审计事项控制在:离任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期间,与离任者的经济责任有关,离任者应当面且能够负有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的有关经济事项。在这样一个大的原则下,就可以确定哪些单位、哪些事项应该重点审计,哪些事项可以从总体上摸清家底,哪些审计事项可以不用审。突出审计重点的关键是能否将企业的真实情况摸透。鉴于审计组审计的人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审计,设计的审计表格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表格基本涵盖了审计内容,每一个单位(包括二级单位)都要填写,这种方法可以称为自我暴露问题法。如果审计组能够将这些问题核实确认,并延伸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既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又能确保审计的覆盖面,同时可以确保通过审计后,重大的经济事项、重大的投资决策、重大的管理问题、上级有关部门及职工关注的事项基本能够审深查透,从而达到最基本的、也是最应该达到的要求。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评价指标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标体系都是次优的。二是国企规模大层次多,太复杂,影响了评价指标的运用。三是权数的确认比较主观。权数的确认主观性较强,多采用专家方法,比较单一。四是过于关注财务指标,忽略其他指标。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其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存在着预算软约束,制约了指标的运用。所以审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其次,指标属性本身存在问题,比如,随着某一计量指标成为重要考核指标,被审计单位都会重视起来,相互学习与共同选择,导致这一指标的敏感性减弱,无法有效区分出被测对象。特别是如果计量指标要求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就可能会延长测量时间。社会共识也会导致计量指标的失效,已有研究发现,企业成立时间越长,其首发的价格波动性越小,因为社会对其的公共知识也越多,因而也就越小。

针对于上述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首先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国外没有开展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但有相关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可以参考,比如美国审计部门确立指标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考虑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状况来确定,英国审计署在绩效审计方面,主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在确定指标时,要同内部审计、其他检查机关及学术界的研究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可见,他们确立指标体系中,也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以确立指标的不同数值。

四、应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任免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领导干部的一个任期通常为3年或者4年,如果连任,则任期可能达到6年至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人员离任时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造成审计评价的时间滞后,影响审计结果的发挥和运用,同时由于评价期间过长、审计内容繁多、评价指标复杂,会进一步影响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而且先离后审会造成以下问题:

第一,容易给人造成走过场、马后炮的感觉,影响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降低了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度;第二,先离后审会造成干部的责任心降低,认为审与不审反正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调动与升迁。审计发现问题时,前任己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审计结论无法执行,而继任者又将问题推给前任,认为不是自己任期内的问题拒不执行审计决定,从而造成新官不理旧帐,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审计发现的同一问题会在同一单位屡次出现,得不到整改;第三,审计结果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达不到审计预期效果,让组织部门陷入被动。由于被审计干部调动或者升迁的决定已经下达,如果审出一般性问题,也不好因此擅自改动任职决定,只好权当没有问题。而一旦审出了重大问题,从而会使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工作陷入被动,造成干部任用的失误,影响组织部门的威信。

所以,坚持先审后离,适时推行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出阶段性的审计评价,在任期内择期审计与离任时先审后离相结合,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提供具时效性的评价参考,促进管理部门对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实现其目的和意义,同时还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审计的威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运用上级授予的权力开展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如发现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滥用权力以及决策或管理失误造成的消极性后果,或者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无所作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根据其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关责任。只有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才能真正树立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威慑力,促使领导干部重视该项工作,进而使得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环境得到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下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5篇范文]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五篇范例]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界定某行政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经济责任,我们采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1、首先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实际情况。2。了解财务状况及......

    2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察右前旗公安局领导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内容及方法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经费收支管理、业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专题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解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时指出,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

    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一窝挖出七个“小金库” 2005年,审计机关对某局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了解到该局本部下属5个单位中,除2个单位配备了合格的专职财务......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的探讨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高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4-19 10:04:00 ]作者:肖小飞编辑:studa090420-【论文摘要】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对......

    广州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广州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文件 穗办〔2009〕2号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领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