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本溪湖”图片展信息.
溪湖区隆重举行“百年本溪湖”图片展
9月26日,在建国63周年华诞到来之前,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溪湖区在彩屯治沉广场隆重举行了“百年本溪湖”大型图片展启动仪式。本次图片展由溪湖区委、区政府主办,溪湖区党史地方志和溪湖区档案馆承办,筹备期间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市史志办、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展览共分为4个板块、30张展板,共展出327张新老图片。这些图片记载了溪湖百年的前进历程,见证了溪湖人民奋斗不止的历史足迹,讲述了数代溪湖人坚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光辉历程,展现了溪湖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
此次图片展,不仅展示了溪湖积淀百年的历史文化,让溪湖人民了解了过去,熟悉了现在,也更加激励了溪湖人民创造未来的信心。现场参观的人们边看图片边感慨溪湖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 ;很多老同志更是在图片前回忆讲述着自己或儿时或青年时代的经历;还有的老人说我一定让我的孙子也来看看展览,让年轻人了解一下自己家乡的历史。
第二篇:百年工程,质量为本
百年工程,质量为本
——二期工程建设之质量篇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机场公司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目前,机场二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实现建设“精品工程、和谐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二期指挥部在2008年明确提出 “秀美精致、安全舒适、高效现代、开放创新”的绿色机场建设理念的基础上,培育出了新时期的“二期精神”:“精品定位、团队合作、穷尽智慧、务求实效、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在工程建设管理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精品”定位,统筹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投资控制和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二期一阶段T2国际航站楼工程已于去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二期二阶段工程建设树立了标杆;同时,也对二阶段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二阶段,指挥部面临的现状是: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从质量方面来讲,二期二阶段工程建设首先要解决T3航站楼与T1航站楼的无缝对接,要保证近17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与T1航站楼标高分毫不差,必须在技术上严格论证,在施工过程中慎之又慎;同时,二阶段T3航站楼工程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以建设三星级绿色建筑为标准,力争达到“以 人为本、流程顺畅、造型新颖、投资节省、环境舒适、节能环保”,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建设比T2国际航站楼更出色、更有助于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知名度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建筑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抓好工程质量,指挥部全方位入手,从人员班子、工程科研、工程设计、工程招标、工程选材、现场管理、投运准备等方面入手,确保工程质量,力争“鲁班奖”。
一、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二期指挥部首先从思想上确立了质量的重要地位,要求全体人员视质量为生命,以百年大计的要求,建设精品工程。为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指挥部建立了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人员管理、工程本身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责任,做到“全员、全面”抓质量,在航站楼工程、飞行区工程以及综建工程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切合实际的质量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出了杭州机场工程质量管理特色。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指挥部在二阶段工程初期就进行了机构调整,本着“将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发挥每一位员工最大潜能”的原则,在报公司同意的前提下,严格遵照相关程序,在指挥部内部破格提拔了一批能干事、干实事的年轻人,并起用了一批做事认真,能够担当重任的老员工,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体制,形成 组织合力,体现了“1+1>2”的组织结构效果,全面推进了指挥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根据工作分工,指挥部成立了航站楼、飞行区、设计等11个项目组,并指定专人担任项目组组长,实行项目组组长负责制,全面统筹整个项目进展,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在一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二阶段初期,指挥部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全部调派到现场,实行现场办公制度,在工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实时检查工程质量,严把质量关。
二、工程设计为龙头,技术审查为手段。工程设计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证,指挥部不断加强工程设计管理,以设计为龙头,技术审查为手段,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各项规划设计。指挥部首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设计院设计人员到全国先进机场进行学习、借鉴经验,确定设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如顺丰项目……;在此基础上,制定两个以上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邀请公司领导、相关使用单位一起,确定最佳方案;指挥部还制定了技术审查办法,建立专家库,从项目提出到建设方案、初步设计、招标文件、施工图及功能流程等重要环节和重大问题,组织指挥部和民航专家进行内部审查和技术咨询及方案论证,做深、做透、做细前期工作,将工程设计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为整个工程进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T3航站楼室内装饰工程在华东设计院原有概念化方案的基础上邀请了香港机管局及国际知名设计 咨询公司对室内装饰设计进行咨询,如标识设计委托设计过首都机场T3航站楼、虹桥机场T2航站楼的设计咨询单位进行咨询,CIP/VIP、Meeting Point、值机岛等委托国内一流的施工单位协助出设计方案,并在重点方案上进行多方案比较,以实现精品工程的目标。在香港机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指挥部与知名设计咨询公司(Benoy、Aedas、IDA、HOK)进行了对接,并针对设计咨询的范围、内容、时间等逐家进行了商谈,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效果。为确保工程质量,指挥部按终端法来检验实际的效果,让使用保障单位参与整个设计过程的对接,在专业团队设计、多方案比选、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的重点设计效果实施“样板先行”的策略,邀请潜在材料供应商进行样板本厂化制作,使方案的选择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香港机场管理局专家组对T3航站楼室内装饰方案及指挥部所作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赞赏指挥部“样板先行”的工作模式。
三、把前期工作作为重点,完善招投标流程。指挥部收集并分析上海虹桥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机场、昆明机场等国内大型机场招标文件特点,总结出了一套潜在投标人调查摸底、发征询函、邀请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出意见、专家论证、走投标程序为主的招标工作程序,并严格按照流程实施,到目前为止,实现了重大招投标零投诉。按照此程序,二期二阶段工程遴选出了国内一流的设计、施工、监理 单位,总包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建设单位,上海建科监理公司是上海世博园、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的监理单位,另外还有国内知名的中国建筑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浙江精工钢结构公司、中南幕墙公司等单位,他们的雄厚实力及良好信誉为二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为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将质量管理体系在招投标过程中予以明确体现,要求各参建单位在中标后必须做出承诺,对工程质量进行保证,如果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由参建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另外,在合同中详细列明各项奖惩条例,由指挥部牵头严格落实。
四、严格工程选材。保证工程需从一点一滴做起,尤其是重大设备、主要材料,必须严格挑选、严格把关。按照“五步走”方法,指挥部首先征求厂商、使用单位及其它机场的意见,对重大设备、材料的品牌进行推荐,然后,指挥部成立专门考察组,对推荐品牌的厂家及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再经过厂商上门评选、专家讨论、指挥部审批的流程,最终确定推荐品牌,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各项技术参数条款详细列明,保证设备材料供应的公开、透明。T3航站楼登机桥经过数轮的设计深化优化,由最初设计的结构桥改为成品桥,直接节省工程投资1000多万,而且大大节省了日后运营成本;二期二阶段飞行区工程所需道面专用 水泥市场供应极为紧张,指挥部通过实地考察、厂家沟通、产品比选、与施工单位协调等大量工作,最终招标确定水泥供应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解决了当前市场水泥供不应求的难题;T3航站楼石材需求量巨大,指挥部先后三次派考察组赴上海、广州、青岛等地考察各大机场石材使用情况,并专门到全国各主要石材基地了解主要厂家生产能力、存货量、是否拥有矿山等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邀请了五家实力雄厚的厂商到指挥部现场介绍,并携带样板进行展示,为下阶段招投标做足工作。
五、强化过程控制,严格现场管理。工程现场管理是把好质量关的重要环节,指挥部始终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项目组组长控质量、内部巡查抓质量、借助社会力量保质量、全员参与提升质量的完整体系。指挥部首先在工程初期建立了多个工程项目组,由副总指挥分抓不同工作,从前期可研一直到投运维保,由项目组组长全权负责,而严抓质量的责任也由项目组组长统筹抓好,避免了职责不明导致的各种问题出现;通过不断加强与T3航站楼工程总包单位北京建工的沟通与协调,指挥部对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严格监督管理,并通过每天召开的工程例会、监理例会及月度工程生产调度会等方式,加强现场质量监管,及时协调解决现场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二期工程力争打造“和谐工程”,指挥部始终坚 持与各参建单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努力为各参建单位创造良好的配套及外部条件,而各参建单位也努力做好自身工作,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寻找质量控制措施,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最终把机场二期工程做好、做优;同时,指挥部每月组织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巡查,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绝不姑息,一经查实,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勒令即时整改。T3航站楼结构工程中,高碳钢手工焊接中可能发生母材开裂,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指挥部统一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二氧化碳气保焊,以保护母材,确保质量稳定。
六、对接投运,各使用单位团结协作。指挥部始终坚持“终端法”,把使用单位的要求作为工程建设的前进方向,提前与使用单位对接,并提前到先进机场、优秀单位学习,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把他们的今天作为我们的明天,在二阶段工程设计上,围绕机场各使用、保障单位的需求,指挥部组织了多次设计对接交流会,听取并尽最大努力满足了各单位要求,在设计阶段就把航站楼功能设施、商业业态、流程等落实到位,机场公司还成立了由公司分管领导牵头的11个投运项目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工程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的对接,为二阶段工程建设和投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指挥部经常组织公司相关使用单位到国内外先进机场考察机场建设和运行的各项工作,学习其他机场建设与运行的 成功经验,并从运行的角度出发研究二阶段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优化完善二阶段工程的各项功能;同时,积极做好工程建设与运行保障的沟通协调,针对二期工程边运行、边建设、边投运的特点,努力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开展公司下达的二阶段工程投运工作计划中近期需完成的33项任务。
七、质量控制阶段性成果显现,但仍存在“短板”。按照指挥部已经实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日前,指挥部已编制完成《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制度保证。但不可否认,二期各项已建在建工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瑕疵,例如2#、3#宿舍楼
百年工程,质量为本。目前,机场二期二阶段工程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指挥部将一如既往严把质量关,始终坚持“精品”定位,在工程质量上下大力气,向着“鲁班奖”的目标大步前进,打造“精品工程、和谐工程、廉洁工程”,努力将萧山机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绿色新机场。
第三篇:百年人寿简介,招聘信息
百年人寿简介
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公司于2009年6月3日正式开业,总部选址大连。公司注册资本11.1亿元人民币,由14家股东构成,其中,东方资产、国电电力、融达投资、华信信托、大连港集团、大商集团、时代万恒、新光集团、一方地产等9家股东同时以9.01%的持股比例并列第一大股东。强大的股东背景、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为百年人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年伟业,始于当下。百年人寿将通过自身的积极行动达成“悦客户以服务、亲员工以眷顾、馈股东以价值、报社会以和睦”的企业使命。积极创新、锐意进取、稳健经营,倡导企业高度的市场灵活性与适应性,不断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善尽社会责任,百年人寿努力发展成为中国金融服务业最值得尊重、客户首选的保险业服务标杆,最终实现百年人寿“打造百年老店,创中国保险市场杰出品牌”的企业愿景!
招聘信息
见习专员五十名,专科学历,提供三险保障,七项关爱金,具有社会竞争力的月薪收入
见习主任十名,专科学历,提供五险保障,七项关爱金,终身责任底薪,具有社会竞争力的月薪收入。经理助理五名,专科学历,提供三险保障,七项关爱金,月薪加提成。
讲师两名,统招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具有保险销售经验,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提供五险两金,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月薪收入。
客服人员一名,要求:统招专科学历,具有保险销售经验,形象气质良好,身高160以上,女性。提供五险两金,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月薪收入。
第四篇: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本朝年百无事札子》 教案
【学习要求】
1.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2.掌握艺术特色,了解王安石政论文风格和特点。
【学习要点】
1了解王安石。
2部分词语及句式用法。词语如“所以”、“尝”等;句式如判断句等
3体会论证层次。
4了解时代背景,体会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作者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
【作者生平】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改革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先生文集》,散文以识见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少好读书,随父宦游,关心民生疾苦。王安石变法(两度出任宰相,两次被迫辞职)
【作者作品】
政论文《答司马谏议书》
小品文《伤仲永》
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
诗歌《泊船瓜州》《梅花》
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创作背景】
1神宗召见,想有为之君;
2“择术为先” ;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剖析了宋仁宗统治的四十多年中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面现象揭示出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指出因循守旧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3历代奏议之佳作。
【课文讲解】
1、文章分析
第一段(共两句):交代呈上此文的缘起;言辞委婉恳切。
第二段(共八句):概述宋朝百年无事的原因。
① 宋太祖(第一、二、三、四句)
② 太宗、真宗、英宗(第五句)
③ 总说天下太平原因(第六句)
④ 承上启下,引出对仁宗的论述(第七、八句)
第三段(共二十一句): 对仁宗时期政事较为详尽地论述分析。
1论证思路:
1.引出论述(第一句);
2.总述仁宗政治美德(第二句);
3.指出仁宗几种善政(第三至七句);
4.举例说明以上善政的成效。
2仁宗的善政
① 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忘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第三、四句)
② 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第五句)
③ 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第六句)
④ 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第七句)
3举例说明仁宗善政的成效
① 第八、九句,对应“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之效也”;
② 第十、十一句,对应“刑平而公之效也”;
③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句,对应“赏重而信之效也”;
④ 第十六、十七、十八句,对应“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 ⑤ 第十九、二十句,对应“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 ⑥ 第二
十一、句,对应“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之效也”。
第四段(共二十句):指出因循末俗带来的弊端,表忧患之情。
1.指出累朝因循弊政的局面(第一句)。
2.对该局面深刻论证分析,揭示隐藏的矛盾和危机(第二至十七句):
3.指出得保百年很大程度上出于侥幸。触及问题的一些实质(第十八至二十句)
第五段(共四句):
指出不能永远依赖天助。“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文章主题】
揭示无事背后隐藏的矛盾与危机。
期望神宗政治上大有作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
【课文难点讨论】
试分析本文的论证层次与说理艺术。
【对本文的相关评论】
文章写得相当婉曲,句式整饬,虽然提示很是深刻但却不疾不徐,一唱三叹,以至梁启超赞它“可永为世模范者也”。——引自谈凤梁, 王欲祥编著《王安石散文精品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研习与思考】
1.总结王安石所列仁宗治国的主要政治措施。
2.总结王安石指出的宋朝政治积弊。
3.收集有关王安变法的史料,分析这篇文章与王安石变法思想之间的关系。
【延伸阅读】
(一)邓广铭:《王安石》后记(选)
(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
(三)陈子展:《古文运动之复兴——论宋代古文》
第五篇:《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教案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艺术特色,进而了解王安石政论文的风格和特点。
二、学习要点
1.掌握关于作者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所以”、“尝”等;句式如判断句等。3.体会作者的论证层次。
4.了解本文时代背景,并体会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作者的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
三、作者介绍
1、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改革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王益,字损之,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是一个有正义感且颇为能干的下层官吏。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和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他少年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22岁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不久签书淮南判官,开始了仕途生涯。几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他留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兴利除弊,以舒民困。1059年从常州知州调为提点江东刑狱,上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五年入朝为三司度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荆国公,积极推以新法。他被屡次罢免,屡次起用,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元丰八年司马光为相,全部废新法,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66岁,谥号文。
2、王安石思想:
(1)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老子的传统的朴素的变辩法思想。主要见于其著作《洪范传》和《老子注》中,后者已经散佚。
(2)政治思想:维新变法,富国强兵。
他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耳发馈的政治思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文学思想:重道崇经,重视世用,兼顾华彩。
其文学观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虽不排斥文学的艺术性,但更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他认为 “文贯乎道”(《上邵学士书》),“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与祖择之书》)。所以文章应当”详评政体,缘饰治道,以古今参之,以经术断之”(《张刑部诗序》)。“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反对“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僻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强调文学的实用价值,“要之以适用为本。”“巧且华不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3、艺术风格:诗文政治色彩浓厚,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结合
(1)散文:以政论为主,风格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立意新颖, 简洁峻切,气势不凡。A、内容方面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一文,深刻分析了宋王朝的现实,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疑是“熙宁新法”的纲领性文章。他的短论常直陈己见,简洁峻切。如《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文笔犀利。《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词气凌厉,势如破竹。其短文直截了当,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如《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B、艺术特色:纲目清晰,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简洁峻切,说服力强。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2)诗歌:政治倾向性强,关心民生疾苦。A、政治诗:反映现实,同情人民。
如《河北民》,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阴山画虎图》表达了对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面前麻痹苟安,深感不满。其他还有《同昌叔赋雁奴》、《白沟行》等。
B、咏史怀古诗: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如《商鞅》、《范增》、《张良》等篇,往往以“尺幅千里”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在《杜甫画像》中,不仅高度评价了杜诗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更表明了对杜甫同情广大人民的精神的继承:“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最著名的是《明妃曲二首》。
C、咏怀写景诗(荆公体或半山体):闲适遣兴,新颖别致,含蓄隽永,雅丽精绝,炼字炼句,妥贴自然。如:《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集评:
“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文兼似荀扬。荀,好为其矫;扬,好为其难。”(同上)“介甫文得于昌黎,在陈言务去。其讥韩有‘力求陈言夸未俗’之句,实乃心向往之,”(同上)“半山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同上)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
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见《石林诗话》卷上)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材‟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石林诗话》)
曾季狸《艇斋诗话》认为“荆公绝句妙天下”,并说:“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说:“七言绝句,唐人之作往往皆妙,顷时王荆公多喜为之,极为清婉,无以加焉。”
清人吴之振曾针对评王安石晚期作品“有工致,无悲壮”(吴之振《宋诗钞·临川诗钞序》)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余以为不然,安石遣情之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吴之振《宋诗钞·临川诗钞序》)。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评论说:“王荆公好将前人诗窜点字句为己诗,亦有竟胜前人原作者,在荆公则可,吾辈则不可。”
四、课文赏析
1、解题与背景
本文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四十八岁,年初任翰林学士,四月,神宗召见王安石,王安石得以与神宗直接对答。
宋神宗二十一岁继承皇位,和宋仁宗、宋英宗相比,他是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因而继位不久,便将王安石从江宁召回。
据《宋史·王安石传》:熙宁元年四月„„帝问所治为先,对曰:“择术为先。”王安石“择术为先”这一回答实际上否定了现行的治术,要提出新的治理方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载:宋神宗询问王安石“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的问题。这问话的意思是当前的“治术”也导致了百年的太平无事。
针对这个问题,王安石上了《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这篇说理文章,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剖析了宋仁宗统治的四十多年中的种种弊病,透过“百年无事”的表面现象揭示出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指出因循守旧的危害,并就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方面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主张,文章纲目清晰,说理透彻;措辞委婉,情感直白坦诚。既指出了问题,又使神宗容易接受,是历代奏议中的佳作。札子,是一种文体,是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的一种公文。
2、串讲:
[课文]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冒昧而粗而所陈。
[注释] 悉:详尽,周全。
[译文]我前些天承蒙陛下问到我朝之所以统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无事的原因。我因为浅薄无知,错蒙皇上询问,由于时间紧迫,不敢长时间留在宫中,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告辞退朝。私下想到皇上问到这个问题,是天下的福气,而我却没有一句中肯的话奉献,不是身边官员效忠君主的态度,所以敢于不揣冒昧粗略地说说我的看法。
[分析] 交代呈上此文的缘起(可参见前述“
五、本文写作背景”),言辞委婉恳切。
[课文]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以本末,臣所亲见。
[注释] 伏惟:下对上的敬称,如《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躬:自身,引申为秉持。齐:整治,如治国,齐家,平天下。躬:自身。为天下先:给天下人作出榜样。一:全部。安利:使动,使安定,使获利。元元:黎元百姓。逸德:享乐之德性,一解:失德。施以本末:所作所为的始末。
[译文]我想太祖具有极高的智慧独到的见解,详尽地了解各种人物的真伪,指挥任命,一定做到人尽其才,设置变革措施,一定能够符合现实情况。所以能够驾驭将帅,练好士卒,对外抵抗外族入侵,对内靠他们平定**。于是废除苛捐杂赋,禁止酷刑,废除强横的藩镇势力,诛杀贪婪残暴的官吏,自身俭朴,为天下作出了榜样。太祖在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的时候,一切以百姓能平安、得利为准则。太宗继承了太祖的聪慧勇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谦恭仁爱,到了仁宗、英宗,没有丧失道德的地方。这就是所以能够统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缘故。仁宗作皇上,时间最久。我当时担任侍从官员,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是我所亲眼看到的。
[分析] 概述宋朝百年来太平无事的原因。
既是百年之事,本段自神宗之前的几任皇帝便都有所提及。① 宋太祖为开国之君,且功绩较多,所以着墨较多。(第一、二、三、四句: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一以安利元元以为事。)
② 太宗、真宗、英宗都是一句带过。(第五句:太宗承之„„无有逸德。)③ 总说以上为大宋王朝能够统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原因。(第六句:此所以„„无事也。)
④ 呈上启下,引出对仁宗的论述。(第七、八句:仁宗在位„„臣所亲见。)
[课文]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注释] 天:天命。人:百姓。自然:自然而然之性,指天性。忠恕诚悫:忠心宽厚诚实谨慎。妄:胡乱,随便。役:劳役,役事,指大范围征用人力。残扰:残暴骚扰,指祸害。加兵:发动战争。刑平而公:刑罚轻缓而公正。赏重而信:奖赏重而守信用。纳用谏官御史:指采纳他们的建议。公听并观:多方听取和观察,尤言兼听。拔举疏远:选拔疏远的人才。一解,选拔人才,疏远小人。调发:调用发动,指动用钱财,征用物力。蛮夷:外族。得免于兵死:避免在战争中死亡。大臣贵戚: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近习:亲过的人,习:接近。或:有的。骁雄横猾:勇健有力而又蛮横奸诈之人。御:统率。谋变:阴谋叛乱。文籍:帐本。委:把„„交给。能吏:有才能的官吏。钩考:考查。发:发现。流者:流亡的人,逃荒者。寇攘:偷窃抢夺。大擅:肆意据用。广私货赂:大量私受财物。随辄:马上,很快。贪邪横猾:贪婪奸邪强横狡猾之人。升擢:升迁提拔。(虽不得)人:胜任之人。蔽塞:埋没。收举:收用推举。号恸:哀号悲恸。考妣:父母。宽仁恭俭:宽厚仁爱谦恭俭朴。
[译文]我试为陛下陈说其中的几条,陛下详加考虑,选择可取之处,也足以用作今天的借鉴。我想仁宗作为一位君主,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天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钱财给辽、夏,却始终不忍心对他们开战。刑罚轻缓而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多方面地听取和观察,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的蒙蔽;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举荐关系疏远的人才,且伴随着连坐的法律。从监察官吏到州、县的官员,没有人敢暴虐残酷,擅自增加赋税徭役,来损害老百姓。自从西夏人顺服以后,蛮横的外族就没有大的变化,边境人民的父子夫妇,能够不在战争中死亡,而内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荣兴旺,一直到今天,这是因为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错杀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而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财物给辽、夏外族,而不忍心对他们开战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近臣,没有人敢强横犯法,他们自重谨慎,有的甚至超过平民百姓,这是刑罚轻缓而公正的结果。招募天下骁雄强横奸诈之徒作为士兵,几乎达到百万,没有良将来统帅他们,而阴谋叛乱的人很快就败露;聚集天下的财物,虽然有帐册,把这些交给府史管理,没有贤能的官吏来检查考核,而贪污偷盗的人马上就被揭发出来;水旱灾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尸横遍野,而抢夺财物的强盗立刻就被捕获,这是赏赐很重而守信用的结果。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侍从官吏,没有能大肆作威作福,到处钻营受贿,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随即就报告到上面;贪婪奸邪强横狡猾之徒,即使偶尔被任用,不能够长久的。这是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广泛地听取观看,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所蒙蔽的结果。从县令、京官,到监司、台阁,提拔任用,虽然不能全部称职,然而,闻名一时的所谓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埋没不被任用的。这是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推荐关系疏远的人才而伴随着连坐之法的结果。驾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声痛哭,如同死去父母,这是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本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的结果。
[分析] 对仁宗时期的政事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
王安石之所以对宋仁宗进行详论,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时间长,暴露出的问题最多,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亦最大。王安石在此用了约一半的篇幅对仁宗一朝作了描述。
对于本段中对宋仁宗宽仁恭检的政治美德的称颂,现在一般学者认为只是王安石的外交辞令,是不得不如此写。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是对王安石的个性估计不足。尽管王安石对宋仁宗的评价有些言不由衷(这从后面对仁宗的批评和指责可以看出),但总的说,仁宗不是大有为之君,但也不是昏君或暴君,而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守成之君。宋朝的积贫积弱,在他当政时较为突出,但这并不是一朝一代一朝一夕所造成的。
就本段的论证思路而言,王安石在这里首先引出论述(第一句),而后总述仁宗政治美德(第二句)。接下来提纲挈领地指出了仁宗的几种善政,即:
① 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忘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第三、四句)
② 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第五句)
③ 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第六句)④ 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第七句)再接下来,举例说明以上善政的成效:
① 第八、九句,对应“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之效也”;
② 第十、十一句,对应“刑平而公之效也”;
③ 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句,对应“赏重而信之效也”;
④ 第十六、十七、十八句,对应“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
⑤ 第十九、二十句,对应“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 ⑥ 第二
十一、句,对应“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之效也”。
[课文]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不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注释] 累世:数代。末俗:衰风颓俗。女子:宫女。视事:处理朝政。有司之细故:部门的琐事。措之:实施它。理势:纹理趋势。名实:表面和实际。察:考察。贵:尊重。厕:置身于。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监察部门无履行检察职责的人,守边大将不是通过选拔而获用。交私养望者:结党营私,猎取名望之人。排沮:排斥阻止。偷惰:偷懒懈怠。取容:包容,谅解。坏于徭役:受徭役牵累。救恤:救助抚恤。水土之利:农田水利。申敕:告知训诫,引伸为管束整顿。久其疆埸之权:让他们长期守卫边疆。宿卫:宫廷卫兵。姑息羁縻:纵容笼络。羁:马缰。縻:牛缰。俭约:俭朴节约。忧勤:操劳勤勉。累圣:很多贤明之君。
[译文]但是,本朝几代墨守衰风颓俗的弊病,却没有亲友和诸位臣子议论它。和皇上朝夕相处的,不过是宦官宫女,出来处理政事,又不过是有关部门的琐事,没有像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那样,和学士、大夫们讨论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把它实施到天下。一切听任自然趋势,而主观努力却有所不够,名义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加以考察。君子并不是不被重视,然而小人却混杂其间,正确的言论并不是不被采纳,然而不正确的怪论也有时候被采用。凭着写诗作赋博闻强记选拔天下的士人,而没有学校培养造就的方法;以科名贵贱资历深浅排列在朝中的官位,而没有官吏考核实绩的制度。监司部门没有设置检查的人,守将不是选拔上来的贤臣,频繁地调动迁官,既难于考核实绩,而夸夸其谈的人,因而能够乱真。结党营私,猎取名望的人,大多数得到了显要的职务,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职的人,有的被排挤打击。所以上面和下面偷懒懈怠,互相博取信任谅解,虽然有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也无法显示出和庸人的不同。农民受到了徭役的牵累,没有看到特别的救济抚恤,又不为他们设置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士兵中混杂着老弱病员,没有加以告诫整顿,又不替他们选拔将领,让他们长久地掌握守边任务。保卫都城收罗的是些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的纵容、笼络的坏习惯;皇室中没有教导训练、选拔推荐之实,因而不能符合先王亲近疏远、升官、降职的原则。至于管理财政,基本上没有法度,所以虽然皇上俭朴节约而人民却不富足,虽然操心勤勉而国家却不强大。幸赖不是夷狄昌盛的时候,又没有尧、汤时代水涝旱灾的特殊情况,所以天下无事,超过百年。虽然是人努力的结果,也靠了天的帮助。原因是几代圣君相传,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忠恕诚恳,这是他们之所以获得上天帮助的缘故。
[分析] 本段在第三段称颂宋仁宗宽仁恭俭的政治美德,分析其不妄兴作、刑平赏重、公听并观、拔举疏远等政治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国家政治由于长期因循末俗带来的滞散堕坏的局面,特别是兵、农、财政等方面存在的重重积弊,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的忧患之情。
①指出了累朝君主因循弊政的局面。(第一句)
②对此局面进行了深刻论证和分析,以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和危机: A.君主脱离政事,不与智能之士议政(第二句);
B.主观努力不够;朝中制度、官职名实不符(第三句): C.任官不分清浊,正确的识见不被看重(第四、五句); D.学校缺乏培养有为人才之法(第六句); E.科举不能取经世济时之才(第七句); F.各路监司不通察检之道(第八句);
G.吏部无考勤之法,裙带关系位列显职,真才实学反受斥(第九至十二句); H.农田水利失修、赋役苛重而不知救济(第十三句);
I.守边御敌无有为将士,边兵垂老而不知更新训练(第十四句); J.宫卫尽市井二流之徒,宗室升迁唯亲(第十五、十六句); K.财政治理无方(第十七句)。③ 指出宋朝如此积弱而得保百年,实在是“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是出于“天助”。也即这种“百年无事”很大程度上出于侥幸。这样其实也推翻了前面对仁宗的歌功颂德,真正触及到了问题的一些实质。(第十八至二十句)
[课文]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
[注释] 质:资质。(无穷之)绪:端绪。终:结束。苟:苟且。幸赦而留神:有幸能赦免我而注意我的话。
[译文]我想陛下身具最为圣明的资质,继承无穷无尽的帝业,知道不能长久地依靠上天的帮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终懈怠下去,那么大有作为的时候,正在今天。我不敢随便放弃臣子应尽的职责,而只顾躲避独犯忌讳所遭到的惩罚。恳请陛下宽恕我并留神我的话,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气了。恰当与否,请陛下裁决。
[分析] 指出现在应当认识到不能永远依赖天助。那么,“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3、文章主题
应该说,王安石对宋仁宗时的政局是不满意的。在他看来,宋朝积弱不振,仁宗要负很大责任,但只是不便明言而已。纵观王安石的一些政治主张,从他的诗文集中可看出他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对于西夏和辽国,他的策略是从虚与委蛇到有效抵抗再到战而胜之,这是他的三步曲。可见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一句,是包含这王安石沉痛心情的。
总之,《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指出当时积弊已久的社会矛盾,期望神宗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逐条分析百年无事的原因,而在于揭示表面无事的背后隐藏着的矛盾与危机。这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的总论纲和设计蓝图。
4、艺术特色:
(1)语言婉曲,文字质朴,思想严密,情感真诚。(2)句式整饬,议论峻切,不疾不徐,一唱三叹。
梁启超赞它“可永为世模范者也”。
五、思考与练习:
1.总结王安石所列仁宗治国的主要政治措施。
答:在第三段中,王安石提纲挈领指地也仁宗的几种善政:即“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忘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如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接着便举例说明“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之效也”、“刑平而公之效也”、“赏重而信之效也”、“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之效也”。
2.总结王安石指出的宋朝政治积弊。
答:在第四段文字中,重点找出(1)“因循末俗”、“一切任自然之理势”;(2)“名实之间有所不察”两个要点。而文中重点批评的是“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如取士、课试、检察、成绩、官职、将守、财政等方面,一一剖析其积久之弊,指出了这些名实不察的原因正在于“因循末俗”,这正是宋朝政治的积弊所在。
3.收集有关王安变法的史料,分析这篇文章与王安石变法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可通过阅读《王安石传》,重点考察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是如何针对这些积弊而进行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