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3: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第一篇: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上海维罗纳幼儿园胡筱彦

角色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对幼儿来说,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摆弄与操作,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刺激,其语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频繁发生,有力地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提供适当的角色游戏材料是一种间接的指导方式,教师对幼儿使用材料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为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游戏材料,促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怎样的角色游戏材料对孩子来说才是“适当的角色游戏材料”?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问题,我对同一所幼儿园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角色游戏进行了片段观察,有了一些思考:

(一)小班幼儿

实录地点:小班娃娃家

实录内容:◆三个弟弟朋友先后来到了宝宝家。

◆甲弟弟朋友拿起了桌子上的锅子就放在煤气灶上,只见他把一块玩具“饭”放进了锅子不停地翻炒着,接着把“饭”倒出来又把一条鱼放进了锅子还是不停

地翻炒着,甲弟弟朋友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灶。

◆乙弟弟朋友顺手拿起架子上的电话机在喂喂喂地打电话,自言自语之后放下电话机又拿起奶瓶给旁边的娃娃喂奶,不多一会儿看见一只小挎包,就放下奶瓶

背起小挎包对身边的同伴说:“我去上班了”。

◆丙弟弟朋友两只手握着三四样娃娃家里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甲弟弟与乙弟弟为一只小挎包发生了争抢,都要背着小挎包去上班。分析思考:

★小班幼儿的思维多为直觉行动思维,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容易受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活动缺乏明显的目的性。这样的年龄特点使得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时要受具体形象的材料和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才能开展特定的想象进行游戏。

对策:教师投放的材料要以形象逼真的高结构实物材料为主,刺激幼儿将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产生游戏的欲望。

★小班幼儿好模仿,思维的灵活性较差,使用物品进行“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得他们在模仿同伴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材料。同时,小班幼儿缺少与同伴协商、合作等的能力,常常会因追求相同材料而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

对策:教师提供的材料在种类上可以少些,但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该多一些,使幼儿在想要模仿时有足够的材料可以使用。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没有完全摆脱婴儿游戏的特征,他们只是对游戏用具感兴趣,喜欢独自操作摆弄不同的玩具,享受反复动作带来的快乐,游戏的主题更多是受玩具的诱导而产生,如看到碗,他们就想到要吃饭;看到娃娃,就想到要做妈妈。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因此,角色游戏内容比较单一,独自游戏为主。

对策:允许幼儿反复摆弄材料,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将有关联的实物材料或者同一主题内的实物材料相对放置一起,从而引发游戏主题或丰富游戏内容。

(二)中班幼儿

实录地点:中班娃娃家201室和301室

实录内容:◆甲妹妹(201娃娃家的妈妈)在家抱娃娃吃饭,看见乙弟弟(301娃娃家的爸爸)

在使用拖把、扫帚等清洁用具打扫房间,就跑来问老师:“还有拖把和扫帚吗?”

老师摇摇头。甲妹妹跑到超市转了一圈,去材料角拿了一张纸和一只大毛笔,回

到家里她把纸头折了几下,一手拿着折成三面高一面低的纸,一手大毛笔在房间

里做了几下扫地和扫垃圾进簸箕的动作,说:“很干净了!”就去洗衣服了。

◆丙妹妹(301娃娃家的妈妈)买菜回来对乙弟弟说:“你去烧饭,我要带娃娃去

理发店。”乙弟弟放好拖把、扫帚,就去烧菜,他把鱼洗了发现没有酱油,朝楼下

看了看,就站在楼梯口喊甲妹妹:“把你们家的酱油借我用一下好吗?” 甲妹妹

说:“好的。”就拿着酱油走到楼梯口递给乙弟弟。

◆甲妹妹没有立刻走,张望了一下说:“那把你的拖把和扫帚借给我,好吗?我们

换!“乙弟弟点点头,就把拖把和扫帚拿给了甲妹妹。

分析思考:

★中班幼儿认知范围逐渐扩大,处于联合游戏的阶段,在角色游戏中虽然选择的角色有限,但已经能利用一系列相关材料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不同活动或动作贯穿起来。对策:

1、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的初步体验,幼儿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一般来说,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印象来源于日常接触的环境、电影、电视节目、木偶戏、读过或听过的图书、故事等等,因此,教师可利用参观、亲子游戏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日常活动中及时提供相应的图片、画册等物,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衣服放在脸盆里洗,洗好后用衣架把衣服挂起来,这样促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将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中班幼儿的兴趣和游戏能力进一步发展,对玩具材料种类的要求增加。

对策:教师应提供内容丰富的材料,但高结构材料的数量要所控制,且同一主题不同区域的高结构游戏材料要略有所不同,使材料具有流动性(如:201和301虽然都是娃娃家,但所投放的高结构材料不同,有打扫经验的甲妹妹为达目的,就会出现“借”或者“以物替代”、“折叠剪贴制作”“去超市买”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的游戏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中班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孩子们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依据材料的象征性进行着“以物代物”“ 一物多用”“一物多变”的活动,如:甲妹妹把纸变成簸箕,用大毛笔代替扫帚,打破了材料功能上的固定性,在反复的变通与转换中开拓新的途径,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

对策:在活动室增加一些与实物相似的替代品和一些橡皮泥、彩纸、盒子、瓶罐等易于变化的低结构材料供孩子游戏时取用,促使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

(三)大班幼儿

实录地点:大班美食小铺

实录内容:◆三个弟弟朋友在美食小铺的厨房里忙碌着,甲弟弟朋友用剪刀把一张纸剪成一

根根长细条放在篮子里,对身旁的同伴丙弟弟说:“给你,去煮面条吧!”

◆一位顾客进来点了一份蛋饼,乙弟弟朋友找出彩泥在桌子上又是搓又是压,不

一会就把蛋饼打包好交给了顾客。接着又进来几位顾客点了蛋饼,乙弟弟朋友不

停地搓压着彩泥,做着一个个蛋饼。

◆丙弟弟朋友收好钱,对甲弟弟说:“水饺没有了,我们赶快做一点吧!”甲弟弟

朋友拿出浆糊、圆纸片和彩泥包起了水饺。

分析思考:

★大班幼儿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直接经验更为丰富,想象变得十分活跃,象征性水平提高,正处于联合游戏向合作游戏发展阶段。其角色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和连贯,能够充分地通过游戏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其角色游戏的主题相对较多,也不再受玩具的诱导,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有计划地游戏,并在游戏中逐渐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

1、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逐步取走一些高结构材料,较多地投放低结构游戏材料(彩纸、彩带、木棍、海绵等等废旧物品),特别是一些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帮助孩子解决游戏进程中对材料的需要,使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使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彩泥捏一下代表,而是模仿真实过程的细节,用园纸片作皮,彩泥做馅,浆糊粘边。因此,教师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品种要丰富,诸如剪刀、浆糊等工具类物品也要充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不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

料,增设游戏。

综合三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对现实生活认识的范围不同,感受和体验的深刻性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投放角色游戏材料时必须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基本发展水平。

2009年2月

第二篇:大班年龄段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时机该如何把握

大班年龄段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时机该如何把握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已经很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识和任务。那究竟该如何把握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时机呢?于是,我们本学期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尝试,得到了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

一、游戏材料投放和调整的时机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

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如: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时,孩子们讨论出要在我们的游戏中增添一辆公交车,这样会使大家出行更方便一些;春天到了,可以开放辰山植物园让大家参观。在孩子们认识一些简单汉字的基础上,菜场里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既认了字还对物品进行了简单分类。总之,每个角落提供的材料要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水平,使角落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天地。实录:新开的理发店

一天早晨,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给娃娃理发做发型,几个小朋友都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洗发,一会儿吹风„„。于是我们便竖起大拇指鼓励孩子说:“哎哟,真了不起,你们娃娃家还理发啊!”“不是的啦,谁说是娃娃家,我们是理发店。”“那理发店怎么到处都是碗、锅子、调羹什么的啊?”辰辰皱皱眉头说:“没有办法,来理发的人太多了,我们不能回家吃饭,得自己做饭啊!不过,你说得对,我们应该把理发店布置得更漂亮一些哦。”于是在几位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的号召下,孩子们一起动手,对原来的娃娃家进行了“改造”,将锅碗调盆都送去了新的娃娃家,取而代之的是材料架里弄来的许多的洗发香波和老师为他们及时提供的一些玩具理发用品。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家漂漂亮亮的临时理发店就诞生了。

活动延伸:在此基础上经过孩子们的不断操作与讨论,也逐渐形成了后来开展的角色主题内容“方塔影楼”。

二、游戏材料投放和调整的时机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爱美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这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因此,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喜好和感觉,使他们创设角色游戏的内容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会先组织孩子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利用空间的角落,挖掘空间的潜力。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温馨可爱的“娃娃家”,五彩缤纷的“方塔影楼”,丰富热闹的“菜场”,琳琅满目的“菜场”、“甜品店”,在教室外的阳台上,还摆放了符合时尚潮流的“足浴店”和反应季节特色的“辰山植物园”,这些形成了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和谐、童趣味浓且便于孩子开展活动的“小社会”。在这些角色主题中,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审美喜好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变化和完善,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去,让游戏开展地更精彩。案例:娃娃点心店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游戏的主题应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我们通过投放材料——观察反思——及时调整,慢慢形成了符合幼儿需求的,深受幼儿喜爱的“娃娃点心店”,以下是“娃娃点心店”这个案例分析活动的形成过程。实录一:

教室里添置了三个新的玩具橱,孩子们看到了都兴奋地讨论着:“这个是什么呀?怎么像红宝石蛋糕房呀?”“是呀!好像点心店呀!”于是“娃娃蛋糕房”新鲜出炉了,我们投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逼真和美味的蛋糕,蛋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会儿蛋糕就卖完了。分析:

几天的游戏下来,我们就发现游戏一开始,蛋糕店的生意非常好,蛋糕卖完之后,厨师和服务员无所事事,我们发现了材料的单一性,缺乏情趣性,因为蛋糕不用厨师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蛋糕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第一次调整: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增加店中的食品种类,这样“娃娃点心店”新鲜出炉了,取代了“娃娃蛋糕房”,我们在点心店中投放了皱纸、橡皮泥、调羹等等,这样厨师就可以在厨房中研究新点心了。实录二:

厨师和服务员在点心店中展开讨论:“我想做面条,昨天妈妈带我去吃味千拉面了,可好吃了”“你知道面条怎么做吗?”“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对孩子们说:“看看厨房里面有什么?可以做面条吗?”厨师和服务员看看皱纸、橡皮泥等等,厨师说到:“我知道了,面条是一根根的,把皱纸剪开来就变成一根根的了。”服务员们也纷纷说到:“对对,我去找剪刀,我去拿皱纸,我去拿碗吧,我们把面条剪好后放在碗里„„”面条做好之后,娃娃家爸爸到点心店买蛋糕,服务员说到:“我们刚做了面条,你买面条吧!”娃娃家爸爸看了看面条说:“不要,面条一点也不好吃。我想吃小笼包”厨师对他说:“我们没有小笼包。”娃娃家爸爸失望的走了,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点心店厨师将这个困惑提出来,请其他幼儿帮他想办法。班宇涛小朋友说:“这个面条什么都没有,不好吃。”我接过孩子的话题:“你们吃过面条吗?面条里面有些什么?”“面条里面有肉、鸡蛋、青菜、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我接着说到:“那点心店里除了面条,还有什么呀?”“点心店有馄饨、饺子、小笼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第二天,点心店的生意火热得不得了,许多客人坐下之后,纷纷在点心店中大声喊叫服务员。分析:

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可以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在交流分享时帮助幼儿交流经验。第二次调整: 第二次调整是从点心店的统一服装和环境上着手,针对顾客找不到服务员的情况,我们提供了统一红色小格子的头巾、围裙、桌布,让点心店有温馨、愉快的氛围。点心店有了统一的服装后,生意又好了许多,有许多客人已经在门口等位子了,在点心店里增添了可爱的围裙、头巾,用橡皮纸做的小笼包、饺子、馄饨,放置点心的蒸笼。形象逼真的点心,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新增加了厨师的手套、夹子等方便厨师在厨房制作点心。实录三:

有一天的点心店开张了,生意很红火,许多顾客在门口等着:“哎呀,怎么没有位子了!”“是呀是呀,我还想来吃小笼包呢。”“是呀,我们娃娃家今天不烧饭到点心店来吃中饭,这么多人,怎么吃呀。”点心店的服务员看到之后说到:“我们也没有办法,人太多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游戏:“怎么这么多人呀,要等多久呢?”服务员说:“没有位子了,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接着孩子的话说到:“我看到其他点心店客人多的时候会在门口放许多椅子,用来干什么呀。”服务员想了想说:“哦,我知道了,我放几个椅子,你们在门口坐一会儿吧。”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樊奕小朋友说到:“我早就坐在点心店了,我要吃馄饨,服务员一直没有给我。”杨心怡小朋友说到:“是呀是呀,等了好久,我说要吃面条,服务员还一直过来问我吃什么?”我针对这个问题说到:“那怎么办呢,顾客那么多,服务员不知道客人吃什么,问了之后又忘了。”孩子们纷纷想出了好办法,黄泽宇说到:“我爸爸带我到饭店吃饭时,手上有单子的,服务员看看单子就知道我们吃什么了。”我接着讲到:“哦,原来,我们的点心店没有单子,有了单子服务员不用问也知道你们吃什么了。” 分析:

孩子到了大班,角色意识非常明显,他们不再像中班孩子那样,主题的产生完全要依赖于逼真的材料诱导,能够在游戏中反映一些成人的劳动和生活的内容。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在为他们提供一些开放的半成品及材料的同时,部分较逼真的材料提供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三次调整:

我们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单子,当顾客拿着有图片和文字的单子时,服务员就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给予顾客想要的点心,再也不发生客人长久等待的情况,并且多提供了一些筷子、叉子等等,以供顾客吃点心时自由取用。反思:

不断递进或拓展的游戏材料,提高了游戏的延展性,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操作技能、认知经验,提高了幼儿想象、创造、不断探索的能力。这个小小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主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随手摆放一些材料让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戏中有观察,游戏后有讨论,反思后有调整,如此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个孩子喜爱的,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

总之,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情节的推进则需要教师随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断地调整,提升孩子们的游戏经验,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丰富语言和情感的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听取孩子们的心声。

第三篇:3月中班角色游戏之材料投放

中班角色游戏之材料投放

中班幼儿正处在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比小班更明确,角色言语、行为比小班更丰富,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又比大班浓厚。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对游戏的进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若是我们能够掌握好一些原则,那么角色游戏的道路必然是越走越开阔。

(一)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经验。若是我们选择的游戏的主题脱离孩子的生活圈,或者是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就失去了进行角色游戏的实际意义。因此游戏主题的确立将直接影响游戏的开展,在确立主题时要把握2个原则:

师生共建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教师在确定主题前可以先和幼儿讨论他们喜欢开设什么游戏,了解孩子最熟悉的经验点与有价值的点来开设。

及时更换

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都是很短暂的,当孩子们对这个区域的内容不敢兴趣甚至是“无人问津”时教师就要考虑这样的游戏是否有开展下去的必要。

(二)认清幼儿的游戏规律,材料提供要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在角色游戏的初期我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颜色鲜艳、外形逼真的材料,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确实,在刚进入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环境制作精良的材料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可是当孩子已经熟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教师要多提供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来促进游戏的进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成的游戏材料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相反,隐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贝塔斯曼”书店里投放了教师精心制作的收银电脑,打折海报,购书优惠券等等。这些现成品刚开始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营业员在里面没事可做,除了理书还是理书,游戏进入了停滞状态。于是我们撤走原有的部分现成材料,而是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如彩纸,各种蜡笔,胶水,剪刀,橡皮泥等。幼儿开始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宣传海报,制作赠卷,后来大家还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礼物来招揽生意,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游戏了,同时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技能与交往能力有了很好的融合,多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关注幼儿游戏进程,随时调整游戏材料

材料投放要注意比例问题,新材料投入太多幼儿不知道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应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去“上岛咖啡”享受,喝喝饮料。但是,咖啡店里地方太小,只有两个位子,不能满足很多孩子的需要。我就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怎么让那些逛街的顾客和电影院的顾客们也能喝上饮料。于是,孩子的话题马上打开了“可以像‘避风塘’一样开个小窗口,那样就可以不用去里面就能买到饮料,逛街的时候也能喝了。”“对的,我们还可以买了饮料去看表演呢,一边喝饮料一边看表演很开心的。”“还有,我们米奇鲜花店的人累得时候也可以打电话叫外卖,让他们送饮料过来喝。”于是,和孩子们讨论后我们马上在上岛咖啡的旁边制作了一个外卖窗口,这样孩子们就能通过这个外卖窗口买饮料了。同时,我们还在游戏中投入了电子券,可以让幼儿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孩子的游戏兴致更高了。虽然只是对材料进行了微调但是游戏的效果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

魏慧玲2010、3

第四篇:对学校角色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角色的几点思考

中心组学习了,须完成一篇关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论文,作为我个人的知识层面,如果说要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实属很难。下面所谈,最多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也是对我所讲最大的鼓励。

对学校行政、教师角色等方面的思考

对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老板。中层干部,学校教师的老板是校长,校长的老板是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的老板是教委主任。老板最希望的是什么?效益的最大化!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人!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就有了一个角色定位的问题。

一、关于中层干部的角色

什么是学校的中层干部?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思考力+执行力,引领者+服务者的一个综合体。这里面也有了关于学校行政的素质和角色问题了。

1、思考力+执行力

作为学校行政,最必须的是什么?忠诚!此忠诚非彼忠诚,此忠诚是对事的忠诚而不是对人的忠诚。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对教育文件的忠诚,是对决议的忠诚!如果说中层干部这点做不到,谈何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具体事务、考核的执行?正因为有了忠诚所以才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力和执行力的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教育文件或者说一个决定,作为中层干部,首先得思考,思考如何去做而不是说这个文件或者决定的是与否。然后才去执行,是贯彻执行,而不是“偷工减料”地执行。个人认为,对于事的落实的第一个层次是照要求去做--原本性执行,第二个层次是思考后做--创造性执行。这对学校行政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2、引领者+服务者

经常说观念决定出路,我认为观念的改变才能通往胜利的彼岸,观念改变的根本是教师观念的改变,中层干部应该说是改变教师观念的人,是解开束缚教师缆绳的人。准确的说是教师通向成功彼岸的引领者和服务者,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已经提高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很受启发,相信对每一个中层干部会有启发的。

话说有三个渔民一直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渔村,一天,他们听说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叫成功岛的地方,那里的人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只要到了那里,他们的生活从此得到改变。于是三人约定在晚上划船偷渡过海。晚上,三人一齐上船奋力地向前划,一小时过去了,他们汗流浃背,他们不放弃,二小时过去了,他们气喘吁吁,他们不放弃,奋力向前划……到了黎明的时候,他们看看周围的环境,怎么这么熟悉呢?原来他们还在上船的地方,缆绳没有解开!作为中层干部,你想到了什么?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通往成功的条件,有永不放弃的信念,然而没有获得成功。所以,中层领导首先自己应该解开缆绳,还要帮教师解开缆绳,做教师通向成功的引路者和服务者。

关于学校行政角色的个人看法就谈到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关于教师的角色

作为教师同样有一个忠诚的问题,教师应该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忠诚于“老板”的“员工”,心中时时有老板,<莲山~课件 >为学校带来最大的效益。这不是我谈的重点,我想说一个关于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成长问题。

1、教师的自我认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简单地说一下,有一袋米,在农民看来,他可能只值几元钱,在厨师看来,做成可口的米饭,可能值10元,在酿酒师看来,做成米酒,可能值50元。教师最初人人都是一袋米,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就有一个差异,这是为什么呢?不是教师不行,而是缺少发现你价值的眼睛,缺少你成长的引导者而已。还好,教师不是“米”,要别人来发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以自我发现。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是“米酒”而不是一袋米。作为教师本身,今天你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今天你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天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要认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

2、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学会教书生涯的规划,使自己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人因为成长而幸福,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成长的环境。不要被迫学习,被迫发展,不要奢望学校能把你很好地培养,一是学校的人力财力有限,二是学校培训内容少也不成体系,三是组织者考虑的是面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点上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地培养。最了解自己的人其实是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而有目的的学习,所以我说的是一个自助式自主培训(这是一个自我需要--自主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不简单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当然这个应该是主要的),而应该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学习培养,教师也是人,是一个社会人,社会的需要决定了教育需要,教育的要求决定了教师自我学习要多元化。简单一句话,知识要全面。教师自我发展了,学校还能不发展吗?我曾经看过一本成功心理学方面的书,里面关于珍惜时间和生涯规划方面的论述很让人值得思考,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去看看。

3、老师们,你们才是学校团队的主体

教师是学校的主角,是主体,是核心力量。教师个人不要将自己放在学校集体之外。教师群体应该是一个大的团队,不要简单地认为学校团队就是学校行政。我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有共同的责任,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应该团结协作,我们应该富有激情,我们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骨干力量。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好的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儿园小班的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的投放目标不够明确,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制约了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小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在我带教小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游戏实践案例观察与记录,剖析反思了材料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得到一些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角色游戏材料投放成为活动的颈瓶,根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追踪观察记录和分析,我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困难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

1来自幼儿的“争抢玩具”现象、无人问津”现象、“游离游戏”现象、“喜新厌旧”现象、“无序活动”现象。

2.来自教师的“适时调整”问题、“取舍材料”问题、“盲区指导”问题、“无从下手”问题。

二、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角色游戏活动的质量。我认为,上述问题产生的跟角色游戏的材料投放不够合理、不够科学有必然的联系。

1.从幼儿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投放不够形象生动、情景性不够,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材料投放数量不够,无法开展平行游戏;材料投放简单划一,没有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材料投放混乱,各种材料混合摆放,造成幼儿活动中的混乱。

2.从教师问题分析出的原因。表现为材料投放没有及时更新,致使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活动或是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材料投放从教师考虑的角度出发,缺乏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材料投放源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教师要从游戏的角度出发投放材料,但也要考虑高于生活;材料投放缺乏隐性指导作用,不能较好的促进幼儿游戏中的发展;材料投放没有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角色意识,确立角色行为责任。

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园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现状,后续我们教研组通过实践与反思,就如何科学投放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有了较多的思考,使我们的角色游戏材料做到有效投放。以下就通过实践剖析的方法从中思考与解析,继而得到一些科学的策略。

对策一:投放足够多数量的游戏材料,避免游戏中“争抢玩具”的现象。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如:游戏中娃娃家里,王语彤和高梓涵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两人争着要抱抱娃娃,王语彤说:“我带了妈妈的牌子,娃娃是妈妈抱的。”高梓涵也说:“奶奶也可以抱娃娃的,妈妈要上班的。”两个孩子因只有一个娃娃而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我们后续及时在娃娃家中又添置了一个娃娃,游戏又可以顺利开展了。

对策二: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的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如: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寥寥无几,小“医生”被动地在老师“病人”的角色支持下游戏,没有自己游戏的主动观念。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怕的地方是哪里?就是医院。所以,在孩子们的主观情绪中,他们还不太愿意作为“医生”的角色出现,所以在游戏之初投放这样的区域是不适宜的,应该予以舍去。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应先组织孩子讨论,了解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什么?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所以,材料投放之始,并不一定要有医院,可以等待幼儿的经验成熟,对医院有正面信息的了解然后再开设此活动区似乎更加合理。

对策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如:有一次我班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假的照相机,角色区的孩子们都邀请他过去给他们拍照,大家开心极了。于是,我就及时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张罗布置了“照相馆”,由于游戏内容来自的幼儿的兴趣,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玩得不亦乐乎。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

对策四:投放材料应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避免“喜新厌旧”的现象。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师也需及时地调整更新材料,为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提供支持。如:在公共汽车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根据幼儿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对材料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使游戏得到了较好开展。第一次投放材料:孩子们非常喜欢新投放的公共汽车,都愿意上去坐一坐,但没过几天,孩子们就没有了游戏的热情。孩子们的兴趣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呢?为什么没有孩子愿意做驾驶员呢?得到的原因:车体很逼真,但是车内除了方向盘就没有其他的材料。孩子们除了上车就是下车,没有其他的情节导入。而且上车后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没有限制性,也没有站点的概念。驾驶员在空空的车箱内要坚持游戏很辛苦,他们不能自由走动。于是作了及时地调整:在公共汽车上增投了刷卡器和录音片段,在录音片段中介绍站点及各个站点下去后可参加的游戏有哪些。第二次投放材料:来的孩子稍微多了些,但是留下的时间不长,而且还是得不到大部分孩子的共鸣。于是又反思:后期增投材料是否有即时的效果?得到的原因:录音比较成人化和社会化,符合社会中公共汽车的概念,但是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似乎还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孩子们在车子上能做还是上车和下车,材料增投后在本质上没有促进游戏的发展。再次地调整:丰富了录音内容,将一些语言游戏(如猜谜)、故事、歌曲等加在了每个站点的后面,这样孩子们在汽车上可以一边坐一边唱唱说说,游戏更有趣了。孩子们在车上一路看“风景”,一路唱歌,好不开心!他们的声音和录音机的声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来参加这个游戏了。

对策五:投放材料重视材料角色的标示作用,避免“无序活动”的现象。小班幼儿的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要使材料体现间接指导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如:他们没有整理的规则意识,教师要在材料投放中应及时地添置相应的物品标示。在刚开始的游戏中,娃娃家里的玩具乱糟糟,孩子们还不清楚哪样玩具应该放到什么地方,所以玩起来也是没有头绪,只能看到什么玩什么。后来我及时地根据投放的材料提供相应的图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他们的角色意识不明显,“娃娃家”里只有“妈妈、爸爸”自顾自的玩,没有人照顾“孩子”。“点心店”里只有伙计在做点心、炒菜,没有“前台服务”等等。他们只满足于操作材料的乐趣,而没有更多角色行为的深入。为了进一步确立幼儿角色职责,促进其游戏行为,我在各个活动区为孩子们准备了相应的角色标示挂牌。孩子进区前先挂上他(她)今天想做的角色的标示牌,然后再进行游戏。这样一来,不但使幼儿有了一定的角色概念,教师在指导时也能有的放矢,根据角色丰富幼儿相应的游戏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中出现的问题,也使我们看到,有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迎刃而解的,甚至有些问题还是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老师。怎样培养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需待以后继续研究。

下载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活动主题:《医院》 教师:邓佳珍 活动由来: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行为,同时,大班幼儿在......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

    角色游戏

    大班角色游戏:我的家 教师:陈世双 一、游戏总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使之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第一周 角色游戏:幼儿园 目的: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体验游戏的乐趣。 过程:1、准备幼儿园常用的设施和用具。 2、向幼儿介绍各部门的工作人......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公共汽车 总目标: 1、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司机、售票员与乘客的角色,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 2、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学会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中......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串串烧 预定游戏主题:串串烧,肯德基,儿童剧场,幼儿园,公共汽车,娃娃家等 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游戏的常规有所加强。。从上个月开展角游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能......

    角色游戏

    【游戏主题由来】 洗发、理发是每个幼儿都经历的事,它有生活经验作支持,贴近幼儿。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孩子们喜欢在娃娃家里用头梳在娃娃头发上梳呀梳,女孩子还喜欢给娃娃扎鞭......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邮电局 游戏由来: 我班幼儿对角色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游戏他们反映成人的社会生活,在游戏中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