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大厅》读后感
浅谈中国音乐的“走出去”
近年来,我国国内众多演出团体或个人蜂拥至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但这些演出却遭遇尴尬:它们已经让当地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没有在维也纳掀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音乐热”。而且遭遇尴尬的中国音乐演出更多是以表演中国民间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团体,他们的演出场次繁多,多为非商演,效果并不理想。显然,维也纳的听众对这些来自中国的音乐演出并不十分买账。到底该如何使中国音乐打开欧美市场的大门,做到成功地“走出去”?
首先,要承认国内的艺术团体或个人有着“走出去”的想法还是很好的。一些已经取得国际声誉的中国的艺术家或团体中国音乐自然不用说,可以向世界展示实力。而对于中国的音乐而言,“走出去”的意义非凡。中国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是一笔具有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财富,它的民族性也决定着它具有世界性。无论是民歌舞蹈,或是戏曲说唱,还是乐器演奏,都具有独特的中国色彩,而且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与西方音乐全然不同的体系。同时,当今的中华民族音乐具有更加高的专业性,而且有专业的音乐学院、音乐团体学习、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艺术价值绝不逊色于外国的古典音乐。因此可以说,中国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有着足够的实力打开欧美的音乐市场,如果得以实现,必然是一大契机,使中国音乐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关注。
然而,如此优秀的中华民族音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却遭遇如此尴尬的情况。究其原因,也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演出过于繁
多,“扎堆”现象严重,这往往会降低听众的兴趣,令他们感到乏味。第二,水平参差不齐,容易造成听众的印象混乱。不少音乐团体中华民族音乐,但实际并没有演奏出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能力。水平较低的乐团往往会给当地听众留下对中华民族音乐的不良印象。第三,部分演出团体实际只为给自己“镀金”,多采用赠票形式以组织足够的观众,不求上座率的同时使中国民乐掉价不少。第四,曲目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可言,直接导致了听众的审美疲劳。
要打开中国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在欧美的市场,可以以金色大厅的遭遇为例来谈。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保证演出的水平。国内的演出团体无论在国内的位置如何,到国外演出就是中国音乐的象征,有些还打着“宣扬国乐”这等明晃晃的牌子,但是真正的演奏能力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正如上文所说的,由于乐团的水平不一,会直接造成听众的混乱: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正宗的中国风味?甚至有些水平较低的演出会让人怀疑中国音乐的价值。对于演出场次而言,宁缺毋滥是最好的方针。“多而杂”不如“少而精”,拼数量不如保质量。保证“走出去”的每场都是精品,每场都能表现音乐中最纯粹的中国风格,即使场次少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保证演奏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音乐曲目的创新。这一点对于民族音乐尤为重要。许多传统的曲目都已经为外国听众耳熟能详了,需要创作更多的中国风味的好作品,将它们带到欧美的舞台上,才有更大的吸引力,让欧美国家的观众真正有意愿接触、了解中国的音乐。
而对于某些只为在国外“镀金”的团体或个人而言,则要及时更正观念。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内听众了解到金色大厅也是“金钱大厅”,有资金即可开音乐会,因此他们的演出经历不会为其本人或团体增色,费尽心思的非商演也就失去了价值。毕竟不是每个水平都适合“走出去”,倒不如将浪费在这上面的财力物力放到提高演奏演唱水平上来,先打好国内市场的基础,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之后再考虑进军国外。
其次,中国音乐要拓宽视野。国内的听众将金色大厅“神化”,将其作为一个艺术评判的标准。但实际金色大厅只是作为一个较为著名的演出场地罢了,一年的多数时间都是出钱即可租用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将它当成一个演出圣地。国内的乐团到西方国家演出,其意义还是重在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的交流。因此,何不将眼界放宽,不再蜂拥金色大厅,而选择其它的音乐厅进行演出?同样是“走出去”,也许可以取得相同或更好的效果。
自成体系的中国音乐是博大精深的,完全可以与西方的古典音乐媲美。而在这个西方古典音乐纵横世界的年代,中国音乐也应该制定自己的市场战略,勇敢而智慧地“走出去”,在欧美大陆上绽放耀眼光芒,真正在外国听众心中“热”起来。
第二篇:金色大厅
国人认识金色大厅,只是知道它被刷成了金色,但在内行眼中,金色大厅作为一个音乐厅,其实是有非常考究的设计——1869年,冯·汉森在修建金色大厅时对共鸣与传声进行了潜心研究,不仅在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还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并在天花板和墙壁上采用了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虽然金色大厅长得像个鞋盒,但是在声学以及建筑学上的设计十分精心,令听众不论坐在厅内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同样音质的演奏。
第三篇:《金色记忆》读后感
《金色记忆》读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我看到影片一开始,在教室的墙上有一则标语:拼搏一百天,给学校一个奇迹。随后不久一次考试发卷子的时候,谢耕的一句“整天烤烤烤,就不能改蒸啊”尽管是一句玩笑话却反映出了他们的心声。而教师的一句“你愿意苦两年呢?还是愿意苦一辈子?”彻底让孩子们鸦雀无声了。电影中还有不少诸如?谢耕的爸爸每天跑两班的出租车再累也要坚持接送他、梁晨的妈妈担心孩子早恋与然然的父母打电话表现出来的担忧、校门口模仿签名的小摊儿以及网吧内老板保证没有未成年人上网的信誓旦旦„„这些作为铺垫的小插曲不都是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么?尽管在电影的最后,在宾馆服务的细心下家长们找到了梁晨,球队比赛赢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都理解了,是个很完美的结局。但是在现实中呢?又有多少这样的完美„„
在我脑海中久久徘徊,挥之不去的还有一段情节,就是梁晨众叛亲离与江依然一起离家出走的事。后被父母知晓,又在逃跑的过程中头部受伤。由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主角身上出现了小小的叛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学生内心世界!
看了《金色记忆》,我懂得了:生活不能随心所欲,“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把我当宝物一样捧着,他们是多么爱我们呀。我们有什么想法要跟他们好好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不忘学习,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理解。这时,我觉得释然了,这一刻我原谅了父母亲。
童年的记忆是短暂而宝贵的。如果我们在美好的童年时光中不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那么我们长大后如何能回报老师、父母对我们的辛勤培育呢?成长过程中要有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这样才能成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初二:王梓行
第四篇:《金色的脚印》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脚印》一课,学完之后我受益非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正太郎家的佣人从树林里捡回了一只小狐狸,几天之后,他看到老狐狸冒着危险来给小狐狸喂奶,后来又在正太郎家做了窝。正太郎发现了这些,不但没有告诉大人,而是细心地照顾狐狸一家,后来就和狐狸一家有了深深的感情。有一次他为了救小狐狸而栽进了悬崖,后来还是老狐狸为它暖身子救了他。
我读了之后想起以前妈妈在我小时侯给我讲过关于狐狸的故事,在我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又是骗乌鸦嘴里的肉,又是偷农民家的鸡。
可学了这篇文章之后,让我知道狐狸也是有感情的,还知恩图报呢!文中的小狐狸和正太郎非常友好,一看见他就舔他的手!在正太郎精心照顾下,老狐狸也和他有了感情!每当正太郎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老狐狸就进正太郎的屋子里,在正太郎的屋子里踱来踱去。那次,安田先生把小狐狸带走了,正太郎马上就去安田先生那要把小狐狸要回来还给老狐狸的时候,在半路上,不小心栽进了悬崖,老狐狸把他救上来。
其实,并不是每个动物都是凶残、狡猾的,也不是每个动物都吃人的,这都是让人们给逼的。如果人们不把枪口对着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到人,它们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威胁!如果我们人类不去破坏动物生活的家园,不用猎枪对准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到我们人类。有这么一句话: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不止是人类自己的地盘,还是动物、植物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真心的希望人和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第五篇:金色夜叉读后感
《金色夜叉》读后感
尾崎红叶:日本小说家,徘人。(1867~1903)
本名德太郎。父亲是著名象牙雕刻师。1885年,在大学预科学习时,和山田美妙等人成立“砚友社”,推崇写实主义。他们出版的机关刊物《我乐多文库》,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同人杂志。1888至1890年在帝国大学法科、文科学习,辍学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9年,以发表短篇小说《两个比丘尼的色情忏悔》成名。同年,任《读卖新闻》文艺栏编辑。早期创作受古典作家井原西鹤的影响,其后风格不断变化。创作有中篇小说《香枕》(1890)、《三个妻子》(1892),长篇小说《多情多恨》(1896)。
尾崎红叶还翻译、改编了欧洲一些文学作品。他喜爱俳句,为俳坛留下一些情趣隽永的佳句。他对泉镜花等作家的培养,传为日本文坛佳话。
长篇小说《金色夜叉》(1897~1903)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因患胃癌去世没有完成。这部作品以恋爱与金钱问题为中心,广泛地描绘了上层和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及其生活,是明治时代小说中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被改编成戏剧、电影。他的创作采用白话文体和现实主义方正如《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依据马尔克斯父母的婚恋故事和一对美国老人私下幽会的新闻报道糅合改编而成的,《金色夜叉》也有两条重要的创作来源,一是受某部美国小说的启发,另一件搅动尾崎红叶内心波澜的事情则是他好朋友的失恋。于是在那场通宵达旦的纸牌游戏之后,小说的第三章即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阿宫的父亲鸭泽隆三为了报恩,收养了孑然一身的间贯一,并把女儿也许配给了贯一。后来,惟利是图的阿宫父母又决定悔婚,让虚荣心很盛的女儿嫁给银行家的儿子富山。贯一不愿相信阿宫会因为金钱地位而背叛自己,于是一直追到了热海的岸边。在一月十七日的晚上,月色朦胧,贯一哭着对阿宫说:“来年的今日此时,我一定用我的眼泪蒙住这个月亮给你看,”从此,他们再也没能好好地相聚。做了富山家贵妇人的阿宫只是透过望远镜,偶然看到过贯一,“四年来漫长的岁月,那是比落花流水更加虚幻的梦境。”阿宫请求恋人宽恕的的一封封素笺都被贯一给烧毁了,贯一竟变成了“金钱的魔鬼”——放高利贷者,这一点倒是跟《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位曾因失恋而自暴自弃的男主人公如出一辙,肉身的堕落并不能使他们的灵魂获得些须解脱。到最后,贯一和阿宫终于明白:“最诚笃的爱情是不会被金钱所惑,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换取的。”在这一点上,贯一要比美国小说中“了不起的盖茨比”更幸运,他毕竟还是得到了阿宫的芳心。
阅读《金色夜叉》,你很难不被作品中浓烈的感情氛围所打动。披头士有过一首流行歌曲《金钱不能收买我的爱》,我觉得非常适合尾崎红叶的这本挚情小说。爱情在贯一和阿宫樱花般凋零的心扉中虽然只是一座“美丽的海市蜃楼”,但是既然在千百人中选中了某一人,既然深爱着这个人,“那就不能不有为他而死的决心”。最后,我想借小说中另一对恋人狭山和爱子所发出的铿锵明誓,送给普天下的有情人:一旦相爱,那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在当今这个社会,不现实的人还剩多少?不少,但至少我们还得保持一颗相信爱情的心,其中的坎坎坷坷外人未必看得懂,但至少总会迷茫过后更珍惜拥有,毕竟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一颗感恩的心才会遇到那个你命中注定的人,不要强求,是你的就是你的,像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样,最后遇到那么多还是在一起了,我不提倡要像他们那样,只是希望我们能有前车之鉴,避开走更多的错路,我个人虽然不想有小说里面那么迂回百转的爱情,但却一直在渴望我的爱情,不是无病呻吟,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会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作者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开始下笔的呢,虽然没看完全部文章,只看了一些片段和网上自己找的一些简介,还是会忍不住的想作者有那么一瞬间把自己放入角色吗?因为它是那么的让人入迷!
可能生在21世纪的我和那么远的作者的时代相差甚远,但可歌可泣的爱情至今是扔被人所赞扬的,评价我不敢,但感触还是有的,其中我还是相信,不管是爱情,还是什么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在怎么去争取他也不可能属于你。当然,其中的过程已经就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一切事物不是都有两面性吗?在此,我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完美爱情,曲折也没关系,越纠结反而越会珍惜,不要等到错过才后悔,最后,说句比较灰主流的一句话:若爱,请深爱。
《金色夜叉》读后感
姓名:王婷婷
年级:09日语
学号:0920110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