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

时间:2019-05-14 03: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

第一篇: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

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

(2011-12-26,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下午好。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今天,各位尊贵的嘉宾与我市工商企业界的精英们欢聚一堂,把脉温州经济,共享智慧盛宴,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首先,我受副省长、市委陈德荣书记的委托,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赢在转折、畅想春天”,非常切合当前温州的经济形势,切合广大中小企业家的思想脉搏。区域经济运行犹如四季更替,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起伏。当前,温州经济正遭遇着一股寒流,进入了冬季,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局面,我想无非有两个原因:

1、外部原因。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形势,民间借贷行为的失管,所累计起来的风险波及到了实体经济。

2、企业的自身问题。温州产业粗放发展的方式,时至今日碰到了“天花板”,资源、环境和成本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使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当前,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能就此妄下悲观失望的论断。今年1至11月,温州新设立的私营企业1.5万家,而注销的仅仅只有3300多家,企业数量仍然保持持续增长。前11个月,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工业产销率为97.44%,温州企业发展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当然,寒潮来袭,企业着凉、受冻在所难免,不同的体制会有不同的症状:抵抗力比较强的一类就安然过冬,像电器、泵阀、汽配摩、服装等等领域当中的优秀企业增长率仍然保持20%;抵抗力比较弱的一类就有伤风感冒,出现了资金、订单等各种困难,对这一类实业的守望者,政府、银行、行业团体都“开方”相救,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其中包括政府开展的服务企业百日行动,设立应急周转资金,推动企业整合重组。还有几乎没有抵抗力的企业,不治而终。这一类大部分是粗放型、低小散和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寒流一来,这些企业就无法抵御,就会出现倒闭、跑路,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寒冬来临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我们的企业抱以何种的态度去应对,是选择冬眠、停工停产休息?是选择冬伏,积蓄力量伺机而动;还是选择“冬泳”,锻炼意志、强身健体?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当然是“冬泳”。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寒冬时期,往往也是企业转型升级、整合重组的好时机。如果抓住机遇,就可以改变命运,提升地位。所以面对严寒,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以更加理性、积极、果敢、智慧的心理,进行一场“冬泳”。要在“冬泳”中坚定信心,看到宏观环境的悄然改变和各级政府的扶持举措。要在“冬泳”中调整战略,谁都不可能以一个姿态一路狂奔,到了某一个关键点,就应当对于未来的发展作一次深度的思考。生命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我坚信经过“冬泳”的历练,企业就会柳暗花明过一个“暖冬”,至少不会感到这个冬天太冷。经历了这次借贷**的考验,我们也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企业要理性回归实体经济。企业家不能一味地想着做短平快的“暴利追逐者”,要始终有一颗做实业的“恒心”。当然,壮大实体经济也不能走老路、吃老本,一定要和调结构、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做精科技、做优品牌、做深文化。同时,我们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并不是弱化虚拟经济,而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第二,政府要竭力创造“暖冬”环境。计划经济时代温州政府无为而治,激发了民间的活力,我认为这恰恰是最大的有为。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政府再无为而治这是缺位,尤其是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各级政府要旗帜鲜明地伸出手来,承担起公共服务的责任。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政策措施,在基本稳控局面外,更重要的是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就引导民间资本来讲,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国家金融改革实验区的申报和实施。

第三,工商联、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服务。前阶段,在各级工商联的组织引导下,全市企业积极开展自救互助、抱团过冬,各大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纷纷牵头组建互保联盟、互助基金,我认为都做得非常好。

今天,市工商联又联合中国企业家论坛,邀请国内著名的经济专家和企业家,为大家“论道送经”,相信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必定会进一步鼓舞企业家的士气,提振全社会的信心,加快推动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我们政府和有关部门同志也来了,聆听各位的高见,分享大家的经验,在这里希望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能够在温州扎根,我们也会提供各项服务,创造最好的服务环境。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二篇:陈德荣同志在世界温商大会上的讲话

陈德荣同志在世界温商大会上的讲话

2012-02-06 16:37:32 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浏览次数:

377字号:【 大 中 小 】

(2012年2月1日)

刚刚经历局部金融**洗礼之后,在龙年伊始召开世界温商大会,意义特别重大。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围绕“天下温商同根同心、幸福温州共建共享”这个主题,展示温州形象,凝聚温商力量,弘扬温州人精神,合力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

温州是温润温暖温馨之州。美丽的瓯越山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哺育了勤劳智慧勇敢的温州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大力发扬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奠定了我市在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等方面的相对领先地位,使温州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地。

在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实践中,广大温商始终站在时代进步前列,商行天下、智行天下、善行天下,谱写了新时期中国一代商人成长成功的光辉篇章,集中代表了勤劳进取和富而爱仁的温州人形象。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说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商人群体,但现在在全国真正以省份冠名的商人群体只有浙商,而浙商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是温商。温商的崛起,为温州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的99.5%、工业产值占95.5%、上交税收占80%、外贸出口占95%、从业人员占93%,使温州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温商的崛起,为全国各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有60多万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在全国204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2006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投资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创办工业企业3万多家,年工业产值达到3000多亿元;创办各类市场2000多个,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年商品交易额达6650亿元,为所在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温商群体向全国各地输出了温州文化,输出了温州人精神,输出了温州人率先进行的市场化探索成果,从而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制度创新的榜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提供了先行经验。温商的崛起,使世界重新认识了温州和温州人,温州和温州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现在的温州不仅是浙江的温州,是中国的温州,也是有世界影响力的温州,温州和温州人成为了改革、创新、创业的代名词。

温州是温商的家园,温州模式是温商孕育的土壤,温州文化是温商的根脉;温商是温州的骄傲,是温州模式最宝贵的财富,是温州文化之花。温州的市树是榕树,树大根深叶茂,是温州和温州文化的最形象代表。温商就像榕树一样扎根温州,枝叶伸展向全国全世界。如果大榕树没有深厚的根基,就不可能枝繁叶茂。温州是温商的根,温商闯荡天下,千难万险挣得一份家业,靠的是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温州的养料支撑。没有根系的发达,你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温商在走出去发展中不断壮大,品牌更加响亮。但是随着环境形势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温州本土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了。现在温州有名主要是温商有名,温州模式却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挑战。2010年温州人均GDP仅列全省第9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指数和水平指数分别列全省倒数第1位和第2位,已是相对欠发达地区。过去说温州经济是老板经济、创业经济,虽然企业档次不高、规模不大,但在国民财富分配中,温州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全省最高的。然而按照新的统计办法,去年温州的人均收入水平仅列全省第5位,在这方面已经不再领先。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过不了多久温州就有可能成为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所铸就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是不相称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温商基地的温州发展滞后了,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温商的发展。因此,今天我们召开世界温商大会,大家一起来探讨温州、温商和温州模式的创新发展问题,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意义尤为重大。

深入分析这些年来温州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效益。一个地方如果长时间缺乏投入,整个发展后劲就会丧失,即期发展也难以保证。2001-2010年温州全社会平均投资率为3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10年温州投资率是31.8%,同期全省达到50%,全国高达70%。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温州是一座全民创业热情很高的城市,现在全市有6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又有一大批创业有成、愿意回馈故乡的企业家群体,照理说投入在温州不是问题。但为什么进入新世纪后温州会出现投入不足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转型发展阶段,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好。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人才是跟着资本走的,哪里投资环境好,资本和人才就会流到哪里。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充分发挥民间活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温州人发扬吃苦耐劳的“四千四万”精神,发挥创业创新优势,使温州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仅靠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星火燎原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因为很多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块状经济、低水平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后,需要有更好的发展环境条件,但温州没有提供好的土地空间和人才发展环境,没有推进产业集聚整合,同时工业用地价格和房价太高,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也不具备比较优势。这样的环境严重制约了温州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温州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半城市化问题突出。现在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是67%,但户籍城市化率只有21%,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还是半城市化的农民工,由此带来了城市规模、档次、品位不高,导致发展空间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容环境卫生差,再加上全国各地为温商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招商引资环境和条件,使大量温商外流。温州在环境竞争中不占优势,现在是“没来温州很向往,来过温州很失望”。这样的环境,不仅难以集聚外来的高端要素,而且连本地的资金和人才也留不住。2006年以来全市温商在外实业投资达到3000多亿元,而本地工业投资只有1300多亿元。

同时,城市低小散与产业低小散问题相互强化,本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慢。温州现在每19个人就有一个企业法人单位,这在全国全世界都比较少,但企业规模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温州经济总量列全省第3位,但规上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5位。温州现有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99家,剩下的99.5%都是小微企业。这并不是温州企业没有扩张意识和能力,而是温州没有为这些企业提供扩张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很多企业在温州本地只有二三十亩地,但在外面都发展到几百上千亩,所以稍微长大一点就被招商引资招走了,从而使温州成了中小企业的孵化器。这种状况在这些年工业系统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中得到充分反映。从去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11项指标看,温州的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倒数第1位。其中,温州的劳动生产率是10万元/人,全省是14万元/人,温州比全省平均低了40%,说明温州主要是靠劳力苦力赚钱,出去的200多万是老板,进来的340多万是农民工,呈现的是人口素质的逆向淘汰;温州的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0%,而全省平均超过20%,不到全省平均的一半,说明老面孔多、新产品少;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经济发展的消耗高、污染重。这种状况表明,无论是在创新方面,还是在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温州在全省都已经大大落后了。

经济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长出什么样的经济体。计划经济只能产生国有企业,而温州模式就能产生大量民营企业,这就是由经济环境条件所决定的。反过来讲,温州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也说明是温州的环境出了问题。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公共环境不可能靠市场或企业来提供,提供主体只能是政府。在温州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政府在市场经济制度供给方面领先于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温商群体,推动温州经济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高级阶段,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发展平台,我们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平台打造、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以及降低商务成本等方面积极有为,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环境条件支撑和有力保障。

新阶段新起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把温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幸福城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富足感、认同感、公平感、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了以公共服务为取向推进政府转型,以城乡统筹为抓手推进社会转型,以优化环境为载体推进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深化改革、强化投入、优化环境、做强实体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为温州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广大温商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营造环境、加快发展方面,我们将着重抓好三件事。

第一,我们将全力推进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为温州转型发展搭建新的平台,为广大温商创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现代经济主要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主要是城市社会,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城市平台是决定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为城市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效应就越强,也就越能满足各类小众化的需求,而且这种小众需求在大城市也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温州建设大都市有几方面的比较优势和良好条件:温州常住人口达到912万,居全省第1位,全国城市第16位,具备了建设大都市的人口规模;温州是长三角与海西区之间的核心城市,具有建设大都市的区位条件;温州的中西部地区多为崇山峻岭,只有东部沿海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比较适合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心城市具有比较高的集聚度,又具有绵延的城镇群,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雏形;温州四季温润,气候好,境内山海江河岛平原兼备,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温州对外开放程度高,形成了覆盖全国联接世界的经济网、人际网、信息网,具有国内其他同类城市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另外还有市场经济先发、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和陆海空间广阔等优势。所以,我们把温州城市发展定位为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城市体系布局。根据建设长三角与海西区之间核心城市的战略要求、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定位,运用航空大都市的先进理念,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的城市发展布局体系。1个主中心,就是把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最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6个副中心,就是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个大城市,在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建设2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心。50个区域性中心镇,就是在全市建设50个左右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1650”是一个层级分明、功能互补、互相支撑的大都市,而不是过去各县(市、区)相互阻隔的状况。温州未来的发展就是沿瓯江到洞头的水平横线和从乐清到苍南的沿海纵线,未来的城市中心区域就是龙湾和瓯江口。同时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还要把周边的丽水、宁德、台州作为拓展联系圈来推进大都市建设。根据这样的整体规划布局,去年我们对温州的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建立了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管理体制,并基本完成村级组织“转并联”,大力推进农房改造集聚,积极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分三改”,“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新框架基本形成。

(2)拓展城市空间。发展空间不足是温州最大的制约,但这方面我们的潜力也是全省最大的。温州有90多万亩可围垦海涂资源,过去围垦的速度比较慢,项目比较小,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两年来,我们加快筹划推进大项目建设,40多万亩的瓯飞工程前期进展顺利,去年一期18万亩高滩围垦已经如期开工;9万亩浅滩二期围垦工程也已列入“十二五”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下步还将研究推进飞鳌滩和鳌舥滩围垦。现在国家已允许温州进行海洋用地“直通车”试点,这些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完全解决温州的发展空间和建设用地问题,为未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巨大的空间支撑,而且还可以为全省作出贡献。温州特别是文成、泰顺和沿海县(市、区)的西部山区山坡地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可发展利用的就有5万多亩。同时,去年我们还推出了农房改造集聚,一方面是以此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条件提高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如果我们每年推进5%约7万户农房改造集聚,每年就可以增加1万亩建设用地用于农民进城以后的公共服务和生产配套。现在温州每年的建设用地需求4万多亩,通过海涂围垦、低丘缓坡开发和农房改造集聚,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空间。

(3)拉开城市框架。过去由于城市框架没有拉开,人口集中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带来了生活品质不高、公共配套不足、房价过高等诸多问题。下步发展的最大突破口就是拉开城市框架,从而实现整个温州市域的均好性,也为温州的“三生融合”提供基础性条件。我们要坚持以现代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拓展城市腹地。加快推进温州国际机场建设,努力按照航空大都市的理念,构建中心城市形态。去年开工建设的国际航站楼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其设计和功能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我们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集聚了海陆空水各种交通方式,功能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我们的市域轨道交通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试点,去年S1线已如期开工,今年S2线、S3线也将开工,将逐步形成一环带多个辐射的市域轨道交通网,同时国铁制式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行效率、扩大覆盖范围,从而提升温州大都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我们的高速公路联网工程有望在3年内闭合,去年甬台温复线、绕城高速西线和北延伸线都已如期开工,今年瑞文泰线也要抓紧开工,下步还将进一步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到景宁、玉环、缙云等对外高速以及内部连接线。加快推进市区范围内主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包括环大罗山的环线、到瓯北的过江通道,以及到洞头的77省道复线等,通过这些工程拉开城市框架,使“1650”形成为一个整体,提升温州的区域竞争力。

(4)提升城市功能。按照“中心集聚、层级分明,总体协调、功能互补”的原则,坚持以城市新区、大都市功能区和城市综合体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和新高地。这两年,我们在沿海6个县(市、区)规划了350多平方公里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在加快推进25平方公里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0多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建设,并着力推进瓯江口新区、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等城市新区建设,着力推进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温州生态园、空港经济区、总部经济园等特色功能区建设,着力推进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创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广大温商提供高起点、高档次的发展平台。同时,将全面推进能源网、信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业发展,为广大温商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服务和投资领域。

(5)优化城市环境。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来抓,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活动,扎实推进洁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绿道系统、城市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和亮丽工程、景观带建设,确保用3年时间全面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切实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去年开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拆除实体围墙176.8公里,市区清理转而未供土地4万亩、供出率达92%,拔钉清障300多个,市区新增绿地408公顷,市区共拆除违法建筑1000万平方米。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拆违。去年推出拆违大行动,引发了各个方面不同的反响,但是违章必须拆除。违章本质上就是违法,少部分人为一己之利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公共环境,是少部分人得利、大部分人受损,其负外部性不是私人赚取这点钱所能弥补的。违章不除,城市环境不提,公平正义不彰。当然,拆违也不是搞一刀切,因为考虑到在温州违章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一是对企业供地不足,企业发展了就需要有新的空间容量,而政府难以满足企业用地需求,造成企业搞违章加层;二是一直以来对老百姓宅基地审批管制很严,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老百姓生活的需求,导致老百姓搞违章加层;三是一些人仿效看样,隔壁违章搭建得益,他不搭就感觉受损失了。所以,违章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方方面面的制度来解决。从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违必拆”是原则,“六先拆”是阶段性目标要求。所谓“六先拆”,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拆,影响公共安全的先拆,存在安全隐患的先拆、沿路沿河的违章、顶风新建的违章、影响工程建设的先拆,就是面积大、影响大的先拆。过去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对违章进行认定,还进行赔偿,这大大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成本,也是对其他老百姓利益的损害。政府的钱不是自己印的,而是纳税人的钱,把众多纳税人的钱拿来补偿违章,那就是违法。去年我们还提出了“三个结合”:一是拆改结合,鼓励企业提高容积率,按照正规建筑设计要求来改造,对城中村和农民的加层违章,接下去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一并解决;二是拆建结合,把拆违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拆绿结合,把拆违与绿化结合起来。总起来讲,就是通过“违必拆、六先拆、三结合”来全面推进拆违工作,提升城市形象环境。今年市里正在谋划部署推进城中村改造、拆违攻坚、山体公园建设等破难攻坚新的七大行动,加快实现城市环境破茧化蝶。同时还提出把杭甬青厦四个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相关指标作为温州推进现代化的标杆来对照,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温州的发展建设水平基本达到四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再创温州新的辉煌。

第二,我们将全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为温州转型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广大温商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的商机。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但根子还是在实体经济。去年局部金融**在温州表现得比其他地方更为突出,实际也反映了这些年来温商外流、实业外迁、产业空心化等埋下了整个问题的祸根。但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温州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实业体系,奠定了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当前,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深度调整和温州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实体经济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但更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把经济转型作为三大转型的核心环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优化发展环境抓起,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1)切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形成新的增量。我们将以各类产业发展平台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温企引民资,招外企引外资,招央企引国资,确保每年有一批大项目落地,以大项目推进大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特别要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抓住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航物流和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温州作为国家海西区战略城市,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深入推进给温州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在台湾的产业结构当中,三分之一是制造业,三分之二是服务业,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更多的是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温州与台湾地域相邻、文化相通、人缘相亲,而且温州是海西区当中最集聚的一个都市,对接台海、推动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性条件。我们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口岸开放,开通对台客货直航,建设各类对台专属产业园区,着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全面对接台海的海洋经济强市。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温州大有发展前途,温州人号称中国的犹太人,实际上犹太人在银行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要抓住温州创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发挥我市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努力培育温州的金融家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和民间资本市场,着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全国的民间资本之都。

(2)切实抓好传统产业重组提升。对温州的传统产业,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过去人们有一段时间曾经认为温州的传统产业没有大的竞争力,发展这么久还是“眼镜打火机、正泰德力西”。实际上,温州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必然规律,温州在轻工时尚产业上有传统的基础,更是因为温州的区位地理条件不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比较优势。传统发展经济学认为,轻工业发展以后就要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但现代新经济发展表明,产业提升的路径并不一定就是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关键是从规模扩张到创新集成。在重化工业当中有创新,而在轻工业当中同样也有创新的要求。笔记本电脑当然是高新产品,但生产高新产品的企业并不一定是高新企业,因为在大量的外商投资的产业里,实际上布局的是工厂而不是企业,企业和工厂不是同一个概念。在生产高新产品工厂流水线上,一个工人装配一台电脑,跟温州服装企业流水线上工人装配服装,没有实质的差别。不能说装配一件衣服就比装配一台电脑低一个层次,因为这都是手工劳动。差别关键取决于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传统的轻工时尚产品不亚于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衡量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不是看产品,关键在创新。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创新型企业、是不是现代企业,一个直观的标准就是看办公室的白领多还是车间的工人多。所以,对温州的产业发展要有再认识。像欧洲有的轻工时尚产品,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成为有钱人追逐的奢侈品,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温州传统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我们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对温州传统轻工时尚产业特别是具有多年累积优势的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3)切实加大产业的环境倒逼力度。政府和企业有非常明确的边界,企业围墙内的事情由企业自己来做,围墙外的事情由政府来做好。接下去,政府要通过倒逼机制,推进企业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品牌、研发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这次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以“亩产论英雄”。温州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缺乏,另一方面是土地的低效利用,现在温州企业的的土地产出率在全省是比较低的,2011年上半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平均工业密度每亩只有117.6万元,比全省平均低11.8万元,仅为杭州、宁波的六七成,体现的问题就是产业和企业低小散,没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所以,我们要把企业整合重组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举措,制订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整合重组政策,实施企业综合评价办法,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保”倒逼机制,促使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特别要强调“以亩产论英雄”,划出几条线,对不同效益水平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区别对待。对单位土地产出高、效益好的企业,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予以保障,在优惠政策上优先予以考虑;对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加强指导帮扶,落实转型升级措施;对效益差、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强化监管倒逼,坚决予以淘汰。通过“提优汰劣”,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4)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温州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城市,我们要抓住我国社会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康复养老、文化创意和现代商贸等产业。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温州传统文化优势,鼓励广大温商回乡,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强化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健康疗养等产业的深度结合,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等“六次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我们将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温州转型发展重建体制机制优势,为广大温商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社会、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三个基本维度。现在在整个社会管理中,政府越位、缺位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管得太多、太死,另一方面是在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领域无为,导致公共品供给不足、发展环境不佳。所以,要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这两年来,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府服务为取向,实施“十大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在贯彻国务院新“36条”方面,我们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地方金融体制综合改革,启动全国民办教育改革试点,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拓宽了民资进入的渠道。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全面推进权力下放,压缩审批程序和时限,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原来107天缩短为30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原来150天缩短为37天。在规范建设市场方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中介机构改革,开展招投标市场清理规范工作,并连续几年开展“清障除污”行动,净化建设市场。在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方面,推进“五型机关”创建,全面实施即办制,建立推行“六督联查”机制,机关作风明显改善,现在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齐心协力干大事创大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推进部门内部职能整合,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公务人员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优化部门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工作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网上“7+24”全天候服务模式。完善干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强化各级干部服务企业是本职、不服务和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办法,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没有温商的崛起,就没有温州的今天;没有温州的发展,也没有温商群体的明天。温商与温州荣辱与共、兴衰相依。温州要再创新的辉煌,离不开广大温商。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广大温商义不容辞的使命。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温商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1)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表率。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破解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的必然选择。温商一直引领市场经济发展潮流,走在市场经济前列。现在世界宏观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广大温商同样要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在经济转型中继续走在前列。要放眼世界、把握大势,以全国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主动迎合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强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企业制度和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管理机制,弘扬企业先进文化,提升现代管理能力,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温州企业的品牌。

(2)做振兴温州、反哺家乡的表率。走遍天下、情系故里,是广大温商一以贯之的好品质和好传统。温州的发展,既需要在温州的温州人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温商积极参与,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温商回乡创业发展,本身也是充分显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过去没有平台和项目,现在温州正面临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有很多好的平台和项目,这次将推出8大类40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800亿元。希望广大温商抢抓当前温州发展新的机遇,富而思源、心系故里,以促进温州繁荣昌盛为已任,积极投身到回乡创业、回归发展的热潮中来,把更多更新的理念、资本、技术和人才带回温州,在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推进内外温州互动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幸福温州。

(3)做勇担责任、促进和谐的表率。义利并重是温州传统重商文化的核心理念。财富的集聚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积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也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常青树。要坚持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大力弘扬新时期温州人精神,勤劳致富,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关爱员工,提升诚信,强化环保,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温州、温商和温州人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相信,凭着温州人的聪明智慧,凭着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聚集的巨大能量,凭着温州独特的比较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创先争优,就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发展的大飞跃,再创温州新的辉煌!

第三篇:在“起航2016—电商经验分享论坛”上的致辞

在“起航2016—电商经验分享论坛”上的致辞

××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

尊敬的×××局长,各位会员单位代表、各行业的企业家、各界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出席“起航2016——电商经验分享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市电子商务协会向出席论坛的全体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把互联网+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前景无限。××市电子商务协会是我市电子商务企业的行业协会,承担着企业与政府沟通、开展电商的技术、学术交流,加强区域间交流、考察、合作,推动我市电商事业发展的行业协会责任。

××市电子商务协会努力担当、牢记使命。在这里举办论坛,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云浮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次“起航2016——电商经验分享论坛”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对云浮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各位嘉宾借助 1 电子商务推动云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望。

我们有幸邀请到××市电商协会秘书长、资深电商专家×××先生,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先生为我们演讲,期望他们的电商经验能够在所有出席的嘉宾中入脑入心,在企业运营中悟道、“触电”,借助电商手段推进事业发展,为××经济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个论坛,也得了众多会员企业在踊跃支持,他们赞助了经费、支持了礼品。在此,我代表××市电子商务协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全体嘉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意兴隆!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一带一路(首届)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在温举行

一带一路(首届)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在温举行

全球商协会共享平台 “商企帮”启动

12月5日至6日,一带一路(首届)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将在温州隆重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新平台”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协会会长、商界精英及社会知名人士到场参会。

本次大会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CIFAL上海、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主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突出贡献专家协会指导;欧洲商会会长联盟、世界温商发展服务中心、温州市四川商会、温州市德国华侨联合会、浙江氢创投资、天坤国际控股集团承办;中国商业联合会、欧洲商会会长联盟、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全球川商总会、北京温州商会、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温州市中非商会联合发起。

在大会开幕仪式上,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作荣到场向大会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说,温州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他建议,建立国际视野,深度融合世界经济形势,以“切实、可行、持续”发展为理念,共同推进温州经济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CIFAL上海主任王根祥、法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委员蔡垂彪、“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王丽、蓬萘意中高新项目协会会长亚历山大分别上台发言。

王根祥说,他们正在构建四大平台,即全球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智力资源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和金融支撑平台,以此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发展。蔡垂彪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不少法国企业已经同中企开展合作。“一带一路”是国际多边主义的一部分,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平衡。王丽说,“一带一路”建设已获得丝路沿线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治层面,“一带一路”已达成了广泛共识。本次大会作为一个促进国际间经贸合作、金融投资、服务共享的多元平台,将链接全球,建立交互体系,是时代的需求。亚历山大上台,一开口就用普通话“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我爱中国文化”与在座嘉宾打招呼,他说:“我的使命就是把意大利最好的技术、项目、产品带到中国,架起意大利和中国高新项目之间的桥梁。”

当天,全球商协会共享平台“商企帮”也在大会上正式启动并发布,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商企帮联合创始人、温州市四川商会终身名誉会长唐博介绍了“商企帮”。“商企帮”是为全球商协会量身专属打造的互联网OA系统,通过为各个商协会提供互联网底层技术保障的方式,商企帮彻底打破传统单个商协会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不同商协会之间会员在线互联、资讯共享、服务共建、共创共赢。据了解,目前全国商协会有近8万个,涉及会员企业至少3000万家,“商企帮”平台的运行将为全球商协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商业社交类应用和资源共享平台。

会上,全球商协会共享平台 “商企帮”正式启动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原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前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周一平、世界温商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蔡国庆、浙江氢创投资董事长夏美帖等9位嘉宾分别上台围绕“中欧经贸合作的发展与新方向”、“商协会国际化合作战略”、“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平台的实践和探索”、“科技新型消费与投资机遇”等主题发表主题演讲。在嘉宾对话环节,众精英围绕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温州市科学技术局共建温州创新基地签约、一带一路服务机制温州办公室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温州调解室签约暨授牌、欧洲商会会长联盟与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组委会共建中欧品牌交易中心等项目签约仪式。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助力全球的人才、技术、品牌、市场合作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与商业项目的融合协同发展,驱动全球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及经贸发展。

在随后的项目对接会上,来自希腊、意大利、法国、波兰、马耳他、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企业代表与商协会会长面对面交流洽谈合作项目。当天,天坤国际与波兰雅盖隆大学签约教育培训项目、与马耳他学校签约互联网人才培训项目、与欧洲商会会长联盟签约国际化拓展项目,氢创投资与欧洲商会会长联盟签约国际联合投资项目。

第五篇: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3月13日在第六届世界水论坛涉水灾害高层圆桌会议上的致辞

在第六届世界水论坛涉水灾害高

层圆桌会议上的致辞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

(2012年3月13日)

各位部长,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日本国土交通省共同协调举办的涉水灾害高层圆桌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向出席圆桌会议的各位部长、各位官员、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世界水论坛组委会表示衷心感谢!

涉水灾害是人类社会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全球高度关注和全力应对的重大挑战。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问题十分突出,治水任务非常繁重。中国政府始终把兴修水利、防治水害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了水旱灾害。一是防灾思路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既控制洪水又给洪水以出路,既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又保障生产、生态用水。二是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江河堤防近30万公里,水库8.7万座,重点蓄滞洪区94处,形成较完善的水旱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建立了中央、流域、省、市、县五级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实行地方政府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四是法规 1

制度日趋完备。制定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防汛条例、抗旱条例、水文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建立了国家和地方防治水害的应急预案体系。五是保障能力不断加强。组建了专群结合、军民联动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队伍,储备了大量防汛抗旱抢险物资,建立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机制。六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了覆盖全国的雨情、水情、旱情监测站网以及水旱灾害预警预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依靠这些措施,我们有效应对了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水害、兴修水利,201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一是继续实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城市排涝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二是加快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城乡应急备用水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水资源高效配置利用体系,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能力。三是加快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四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加快节水防污型社

会建设。五是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规范经济社会活动,强化防灾减灾管理。六是健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洪水风险图,确定干旱风险区划,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完善灾害保险制度和灾后补偿机制,全面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有效防范和应对水旱灾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中国政府真诚希望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携手共进,应对挑战,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下载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金彪代市长在温商论坛第六讲上的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