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塑造品牌 创新发展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创新发展塑造品牌 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利川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是一家以漂流运动为核心,兼有瀑布群落观赏、峡谷观漂穿越、休闲避暑度假、民族风情体验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佛宝山生态开发区境内,距利川火车站28公里,距G50沪渝高速公路佛宝山出口仅7公里,距重庆市万州区120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区内资源独特、水源丰沛、气候凉爽,旅游资源品位高。自2009年开发建设以来,景区紧紧围绕打造“清凉胜境、漂流宝地”的发展战略,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景区管理、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大力塑造漂流品牌,取得较好的效果,2011年12月,景区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一家以漂流为主的景区,如何在传统漂流单纯追求刺激、粗放型经营管理的格局中突破发展,创新模式,如何在全省45家漂流景区中脱颖而出,这始终是我们在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中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在湖北宜昌、黄冈、浙江等地开发漂流的经验,结合漂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开发理念创新。
近年来,湖北漂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冬泡温泉夏漂流”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两大支柱产业。随着漂流景区的不断增多,竞争也异常激烈。但大多漂流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存在着主题特色不鲜明、缺乏规划设计、开发形式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为此,佛宝山漂流在开发之前,就请来漂流行业的专家,并结合我们的实际经验,创新理念,系统规划。在主题上形成“观瀑、探谷、漂流、度假”的综合性特色;在河道建设上不片面追求惊险刺激和大的接待容量,而是以安全建设、品质提升为重点;在配套设施上按规范的接待流程全面完善,一次建成;在管理上实行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打造游客休闲、放松的完美享受环境;在安全管理上全面启动第三方安全评价体系,实行安全认证。经过近3年的开发和经营实践,景区已逐渐形成鲜明的主题特色,赢得市场的认可,景区管理和市场营销已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2011年5月,景区参加重庆时报组织的“重庆第一漂暨重庆周边市民最喜欢的漂流胜地”评选活动,荣获第4名;2011年7月,参加2011荆楚漂流总评榜,荣获“最清凉漂流奖”,2011年底景区正式荣获国家4A级景区。
二、河道建设创新。
河道是漂流的生命线,河道建设是漂流产品打造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此,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到广东清远、河南南阳、湖北黄冈等市县考察了20多家漂流河道的建设情况,并根据以往漂流河道的建设经验,认真归纳总结,制定了科学新颖的河道建设方案。一是精心选择河道的长度。河道的长短是产品的主体,河道太长,则漂流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游客无法保留最佳的漂流印象,一般漂流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比较合适,2小时以后,心情逐步由兴奋转变为麻木,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游客的漂流感受能够达到最大化,漂流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佛宝山大峡谷河道全长7公里,但我们只选择了其中的5公里精华段河道。二是突出河道的驰张性。根据河道的落差、水流的缓急、水潭的分布,设计出紧张刺激与休闲放松相互交替的整体河道特点,符合人体生理和心里需求。三是突出峡谷景观的观赏性。佛宝山大峡谷里奇石密布、峰峦叠翠、瀑飞泉涌,景色秀丽。为使游客在漂流的同时观赏到河谷风景,在景点较为集中的河段,河道设计的较为宽阔,落差小、水流缓,利于游客观赏景观。四是突出河道“观漂”的通畅性。佛宝山漂流在全国漂流行业率先提出了“观漂”的全新概念,景区沿河道修建了5公里的“观漂”通道,进入峡谷的游客可全线“观漂”,充分感受“河里漂、岸上看、漂者欢、观者乐”的独特体验。同时,通道兼有安全应急通道的功能。
三、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管理是漂流景区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一是健立各项安全制度。景区成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详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而降低景区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尽可能减小因事故
发生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创新漂流装备。景区在全国率先引进专用漂流防护服,引进与厂家一起专门定制的漂流鞋和安全帽,采用现代自动排水式漂流艇。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示范、操作训练、经验分享等培训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加强对游客安全知识的讲解,景区在全省率先设立漂流讲解专区,对游客进行漂流姿势和要领、救生用具的正确使用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四是强化不同时段的安全控制。漂流前做好登船口的安全控制,进行上船前的安全检查,并根据游客量控制好下水漂流的游客数量和放艇的速度,拉开漂流艇之间的距离,确保河道不拥挤;漂流过程中固定救生员须就地待岗,流动安全员须在漂流沿途进行安全巡防,以防游客在漂流过程中发生意外;漂流完后密切留意游客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救治,景区配备有医务室,有执业医师为游客服务。
四、服务体系创新。
景区在全省漂流行业率先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涵盖质量管理目标、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等9大内容,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景区现已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特殊岗位及针对当地农民工的服务技能培训。现今,人们外出漂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感官刺激,配套服务和细节管理更是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如为游客提供驱寒的姜汤、配置吹风等衣物烘干设备等这些细节更能打动游客的心,更能使游客享受到完美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五、市场营销创新。
漂流景区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营销力上做好文章,整合资源、营造氛围、精心策划、创造需求,建立新型的景区营销模式。一是整合资源,联合营销,形成营销合力。与相关景区和旅行社等中介机构联合开展策划、包装、推广等系列活动,建立广泛长期的合作关系;二是努力塑造区域化旅游品牌形象,此次成功申报4A景区,佛宝山漂流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单独以漂流景区申报的,“佛
宝山漂流”品牌形象初步确立。下一步,在市场上将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形成品牌影响力。三是与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旅游同行、旅游博览会等紧密合作,采取包括户外广告、主题促销、网络宣传、摄影比赛等在内的多种营销手段,进行立体式营销。
六是与周边村民关系建立的创新。
任何一个景区的开发,都离不开周边村民的支持。如何处理好与周边村民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发展关系,是值得开发者深思的问题。佛宝山漂流景区一直致力于建立新型的景民关系。一是建立系统的季节性用工管理体系。在旅游旺季时,90%以上的景区员工为当地农民工,为此,景区开发了系统的农民工培训课程,在旅游知识、服务意识、接待礼仪、安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在旅游淡季时,周边80%以上的男性农民工都参与到景区的工程建设中来。二是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景区从区域旅游发展的高度入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周边村落纳入到整个漂流旅游开发的整体构架中来,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引导地方群众积极参与到景区的漂流艇维护、旅游区建设、特色餐饮接待、地方特产及乡土工艺品销售、民俗体验表演及相关服务中来,突破单一用工模式,积极引导农民致富。
佛宝山大峡谷漂流开发建设的几年来,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倾力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挖掘一条河道的潜力,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才能长久不衰、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一漂再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的食、宿、购、休闲度假等设施场所,满足游客需求;立足景区丰富的山水风光、瀑布群落、峡谷奇峰、风物特产等资源,增加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一个“可观瀑、可漂流、可探险、可度假、可购物”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利川市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
第二篇:诚信塑造品牌,创新促进发展
诚信塑造品牌,创新促进发展
——浅谈寿险公司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寿险业的营销业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发展到现在,历时十余年的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也在伴随着发展显现出来,并日益突出。目前,有些问题已成为阻碍寿险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羁绊。说到内部因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诚信;二是创新。
一、诚信是寿险业的立身之本,是塑造公司品牌的基石。有一位营销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未来营销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的多,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其市场优势的品牌。‛品牌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长期优良绩效的保证;它是企业强劲核心竞争力的法码。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消费者心中对企业的综合看法。而在消费者的所有看法中,较为看重的是企业的信誉。
现在所有行业都在呼唤着诚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诚信的严重缺失,而诚信问题是制约保险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成为寿险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寿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签订的保险单,从法律的角度讲,它是一份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而依据人寿保险的特点,这份合同的期限一般是长期的,大多数合同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寿险作为大众投资理财工具之一,它比储蓄、投资、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投资期限长。既然寿险合同的期限这么长,其实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自己后半生的或者多半生的、乃至身后家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托付给寿险公司了,保险公司没有信誉能行吗?我认为保险公司的诚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寿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要讲诚信。
现在,很多保险条款在设计的时候,用语让客户不太容易看懂,使得消费者认为其中有陷阱。保险公司可能认为条款是公平的、没有陷阱,很多争议就是这样产生的。对此,个别消费者的感受可能还不大说明问题,但如果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都认为不公平、有陷阱的话,我们就应该认定其中确有陷阱。一些保险公司会说‚这是专业,是‘国际惯例’,你们不懂。‛这种托词其实是毫无道理的。保险就是卖给不懂保险的人的。要懂保险、学了保险专业才能买,这不可能。大众消费者中有95%的人都不懂保险。当然,将来保险知识普及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懂得些保险的一般知识,但要深入‚懂‛保险,对大多数人来说永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个简单的类比:我们去银行存款、取款,或是交水电费,需要我们懂银行吗?需要我们理解金融规律或是专业术语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不了解自己专业以外的东 西是很正常的事。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理解这个产品、知道并认可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足够了。因此,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就应该充分标准化、规范化,避免模棱两可,体现诚信。
(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推销产品时要讲诚信。
代理人要向客户如实介绍产品。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有误导消费者、夸大保险责任或隐瞒保险责任的现象。比如说把保险产品说成是投资储蓄,弱化它的保障功能,并且许诺比较高的回报。实际上这些高回报的许诺根本实现不了。保险公司的资金是从资本市场上取得回报的,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年回报率在3%到4%之间。小公司资金少,搞一两笔交易,成功了,回报率可能高一些,但大公司动辄拥有上千亿、几千亿的资金,如中国人寿有三、四千亿资金,平安也有一千多亿。
三、四千亿的资金怎么可能拿来投机呢?保险公司肯定要分散风险的,各类投资工具、风险组别都要有些,比如投资国债风险低,回报也低;投资股票,预期回报高,但风险也大。作为保险公司,可能有一两笔投资回报高的,但总体来说,不可能取得超出资本市场平均回报率太高的回报。这样保险公司又怎么可能给被保险人很高回报呢?再比如说什么‚三重免税‛,也就是保险给付(保单分红)免税,本金返还免税等。但寿险保单分红是否免税,国家并无明文规定,因而有些地区税务局要征税,这样保险公司就不好办了:客户找到保险公司要求,原来说要免税,现在不免,对不起,这个税你得给我出。保险公司应该切记,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不能 承诺。还有,在宣传产品时使用‚本金‛、‚利息‛这些概念,这些都属于银行和证券产品的概念,保险公司从客户收取的不是‚本金‛,是‚保费‛。将储蓄和保险作简单类比实际上是在误导消费者:储蓄可以随时取回本金,保险则不然。退保比较复杂,如果提前退保,保险公司不会全额退还已缴纳保费。这不是说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不能比较,它们是可以比较的,但是要全面比较。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功能不同,将二者混淆起来就是误导消费者。人们买保险本来是为了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结果出现纠纷,弄的很不愉快。所以,保险公司在经营的各个环节,从产品开发、推销,到理赔——尤其是理赔——最关键的就是树立诚信的理念。营销员在展业的时候不能误导,公司在理赔时要公平合理、不刁难客户。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责任不在营销员,而在于公司是否有具备诚信经营的理念。
总之,诚信是金融业的立身之本。现在国家在提供和谐、环保,那么,保险也应创造和谐和环保的营销环境,公司也好、业务人员也好,一定要将社会、行业和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企业和个人行为中让‚诚信‛由道德领域转到经济领域,让‚诚信‛产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片面追求业绩,甚至不惜牺牲诚信,以至一说到保险公司,公众的认同感恐怕都不是很强,因为没有哪一家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是,从目前金融行业在民众心目中的信誉而言,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中,保险几乎是最差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寿 险公司尤其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如果没有品牌,在市场上只能是一分钱一分钱地赚,很艰难;有了品牌,在市场上就能一角钱一角钱地赚,再加上资本运作,就能一块钱一块钱地赚。而公司的品牌也是靠在长期的诚信服务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就需要寿险公司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下大力气提高诚信水平。在2006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提出的八字方针‚速度、效益、诚信、规范‛中也着重提到了行业诚信建设问题,并且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所以寿险公司要外塑品牌的同时,在内部建立客户服务满意检查系统,完善客户服务检查制度以及执行制度,做到以服务占领市场、用诚信塑造品牌,使公司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创新是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是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较多的词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许多嘉宾说的最多的也是‚创新‛二字。创新不仅是眼下一个非常时髦的字眼,而且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各个行业都在创新中谋求各自的发展,对于寿险行业来说,当然也不例外。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产品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行业得以壮大的途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将2006年定为‚创新年‛。对于同属于金融服务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寿险公司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要不断地创新。
寿险产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其产品创新既要遵循产品创新的一般规律,又要有其独特规律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的寿险产品‚千单一面‛‚一张保单卖全国‛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公司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国外产品,从语言、用词的生硬翻译到责任规定的简单照搬,使得一些产品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所以,在产品开发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符合市场,创造效益。
在产品创新中可以考虑运用如下策略:
(一)产品设计实行差异化策略。
只有开发和销售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开发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必须保证量体裁衣,说白了就是保险产品的差异化。只有差异化才能使保险公司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也只有差异化才能使得保险公司找到自身的优势。差异化不同于市场化,更不同于自由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并不能代替差异化,打价格战不如打差异战。
差异化如何实现?应当是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区别、精细化的条款设计与费率厘定,及时开发出具有存在价值的产品。这当然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费一番功夫。
首先,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库。一个科学 的数据库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环境、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后根据这些差异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最后根据分类汇总的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库。与此同时,各保险公司信息共享,共建信息平台的工作也应当及时跟上。
其次,对于数据的分析以及之后的产品开发,还需要在精算方面下功夫。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而后开发出切合实际的产品,离不开精算人员的悉心工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保险公司领导层中找到‚伯乐‛,让他们能够在将开发的好产品推向市场的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掌握精算知识的领导人数过少,就可能会使得本应推向市场的产品‚难产‛。同时,精算人员也应当摆脱纸上谈兵的作风,要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地区风险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等内容,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产品研发同细分目标市场的需求相吻合。
目前,国内寿险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在竞争的压力下,许多寿险公司纷纷推出新产品,抢占先机,比如,平安人寿为适应老年市场推出的‚钟爱一生‛;中国人寿推出的终身医疗险‚关爱一生‛;新华人寿进一步细分市场,从重大疾病圈里跳出来,推出了一款让人们多怀期待的专业险‚防癌保险‛;太平人寿迎合小众需求推出了适合高收入人群的‚富人险‛等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在不同程度上迎合一定范围的市场需求,这与以前相比,虽然在市场细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一些产品还是摆脱不了照 搬照抄的痕迹。一些寿险产品标明对所有人都适用,其实这就象‚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可能的确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功效,但不可能有效地治疗任何疾病。
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中仍然存在一些空白点,现实是‚开发的产品有的卖不出去‛,大众感觉‚想买的产品买不着‛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还有,现在许多产品,保险风险责任有十几种或几十种,例如大病医疗保险,所列明的十几种或几十种大病病种,这种捆绑风险责任的产品也许是不少人的希望和需求,但现在寿险公司一般都执行‚趸买‛的方式,即不管需不需要,只要购买此险种就得将所有的风险责任全部买下来。一次性‚趸买‛这么多的风险责任,并非是所有人的愿望,有的客户实际上希望选择保险责任中的一种或几种风险责任投保,从而达到节省自己由于购买了不必要风险责任而多付出的保费。其实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疾病分开来卖,即‚零售‛。当然,这对于产品开发和精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要求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经验资料,而且保险公司也担心,如果允许选择风险,其中的道德风险会增多。但既然保险公司口口声声说提升服务质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想客户之所想,那么客户所想的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提供呢?精算问题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不应该成为‚捆绑销售‛的理由。现在发达国家保险业的一个趋势就是推出一些技术含量高、繁复的、可以全面解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并带来高附加值的寿险产品,比如健康险,它可以把医疗和保险服务结合起来,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健康护理,不仅包括治疗,还包括定期体检、体育锻炼等。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职业、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安排健身教练、定期体检、就诊等,还包括旅行,甚至在国外旅行期间的健康和医疗救助等。当然,国内寿险公司在借鉴国外公司的产品开发时,一定要本土化,唯有这样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克敌制胜的法宝,也只有如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做到抢占先机,从而真正赢得市场。
(三)传统产品的推陈出新。
新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在现在没有的产品和没有特性的产品上做文章,还可以在现有的产品中进行‚裂变‛,推新出新。
在2005年上半年,国内寿险增长速度大减,有的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寿险产品中规定的预定利率对我国众多的利率偏好型客户缺乏吸引力;而新型寿险产品(例如投资连结型、分红型产品)因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环境不理想,保险投资回报率走低,又使这些客户失去兴趣。所以在当前条件下,必须着力开发既有吸引力又对保险公司长远发展有利的新产品。
目前,国内寿险市场的竞争正在逐渐升级,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状态下,规范诚信经营是寿险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如果市场秩序混乱,违规经营,就会造成寿险企业的利润大量消耗;只有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才能获得 消费者的认可,培养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从而保证公司的目标,即速度、规模和效益都有依托。
人身保险产品不仅是寿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更是公司以此为载体对消费者做出的服务承诺,只有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使社会各个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寿险企业才可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逐渐升温的多家公司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总之,如果把寿险公司比作一个人,那么诚信和创新就像是他的两条腿,如果想要稳健发展、健康前行,就必须同时要靠诚信和创新这两条腿走路,也只有如此,寿险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天宝教改品牌
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天宝教改品牌
——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根据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以学习、消化、实践、吸收、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确定了“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新教学模式。
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突出的特点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按预期计划逐步深入地推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现实,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诞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是一种新模式的推广运用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要转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对新模式的认识。
一是多次召开新模式推广动员大会,分析形势,介绍新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实验效果,使全体教师从心里认可并接受了该模式。
二是收集整理课改前沿信息,通过印制培训手册,组织学习,了解教改信息,促进教师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
三是抓好集中培训,学习“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基本思想、内容和操作步骤,为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奠定基石。
二、建章立制,保障实施
1、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课改伊始我校就成立以校长万国斌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教学副校为组长的业务指导小组,强化对课改的的组织与管理。一是统一研究、协调、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二 是不定期地召开教学改革试点专题会议商讨、制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细则等;三是探讨、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四是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策划、组织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等。
2、健全制度,保障实施
为确保我校新教学模式改革顺利有效实施,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课堂考核标准》、《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奖惩方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文件、制度、方案,建立健全了课改的执行机制、监管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方案制度的健全为教学改革的强力推进和深入实施提供了强有的制度保障,也使得课改得以顺利推进。
三、选准试点,积极实验
经校委会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于2011年3月开始在七、八年级试行新教学模式,由教科室组织,确定教改试行小组——数学组、语文组同步进行,数学组由组长田玲玲老师带头研究课改,语文组由黄文鼎老师牵头。通过研究学习、集体研讨、讲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模式教学试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随后便大力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印发了“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专项培训学习材料,包括“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方法指导、具体的教学案例,以及我校教改推进工作方案,各项评价方案与标准等等,帮助和指导教师们进行新模式下的教学。
2、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每学期我们根据推进和研究的需要组织讲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开蔚县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会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推广实验。教导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全面抓好对七八年级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切实保证每节课都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教法的研讨和学法的指导,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4、以教研组为中心,带领教师研究教材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匠心独运,群策群力,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5、及时总结推广“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召开推进会、研讨会、阶段总结表彰会等组织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6、深入提高。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我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成绩。
7、奖励先进,人人达标。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阶段性测评,将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引向深入。
四、科学规划,全面推广。
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如2011春确立了该学期的课改实施方案中,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3月1日—3月15日);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3月16日—2011年4月30日);第三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7月10日)。2011秋季入学时制定的该学期的课改方案中,第一阶段,通过示范课进一步学习新教学模式操作方法,深化理解;第二阶段,学科组内通过讲示范课、轮流讲公开课进行磨课学习(时间: 9月12日——10月15);第三阶段,全面展开“课内比教学”工作(时间:10月17日——12月20日);第四阶段,学期工作反思与总结。2012春季开学又制定了本学期的课改推进方案,第一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第二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随着课改工作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新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也日渐凸显,课改的良好效果日益显著,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出空前高涨,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五、加强督导,铸造品牌。
1、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摩“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展示课,召开教师研讨会,探讨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2、重视宣传,营造良好的教改环境。为提高教育宣传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环境,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宣传工作长效机制、通讯员联系和培训机制。为全面提升教育宣传的质量和水平,①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抓好宣传主阵地、建好学校网站、办好校报校刊、并加强网络监督和引导;②另外抓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加强教育改革成果的宣传;③抓好教育重要活动的宣传,加强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④抓好加强教育热点的宣传,加强教育中心工作的宣传。
3、我校把所有实验教师和所有教职工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每学期组织一次课改的评估验收,评出优质课、合格课和不合格课,成绩通报全乡,对优质课和合格课教师,由中心学校颁发证书并通报表彰;对不合格的教师,明确帮扶对象,限期达标。对推广工作效果显著的学科组、教师,中心学校每年都进行总结表彰。这些督导措施采取,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学模式的推进,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与证实,在竹溪县课内比教学暨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天宝赛区总结会上,县教研室主任王海波对我校的教学模式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天宝乡中心学校参赛选手在竞赛都充分运用了本校的“先学后教,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实行了以改促教,以赛促研,实现了以赛代研,以改促教,教研结合,凸显到本校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说明天宝乡中心学校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这一活动,有力的推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
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是集全校教师力量开展并深入推进的,是天宝中心学校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天中人正在不断总结、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将天宝乡中心学校打造成成绩显著、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窗口示范学校。
第四篇: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4年,隶属广东省农垦总局,2004年4月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20亩,专任教师286人,是一所以工科和财经类专业为主,农、艺、教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职学校。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规范治校和合作办校”办学理念,科学合理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荣获了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称号,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格。这为我校品牌建设添上新的一笔,打响在职教征途上的新战斗,开拓品牌办学新思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超万人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品牌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学校硬件建设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品牌形象具有无限的影响力,它越来越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大教育”需要塑造“大品牌”,“大品牌”能够促进“大发展”。因此,学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
一、我校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学校品牌建设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取各项有效办学措施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优化规范,形成先进稳定的教育培养模式,进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从而铸就学校的教育品牌。
(一)创新管理模式。
1、推行系部建制,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起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的重心下移。
2、完善“大德育”育人机制。构建 1
“一部二移三化”的大德育工作体系。设立德育部;教育中心前移、管理重心下移;德育工作的网格化、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考核评价的数量化。
(二)创新培养模式。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校企学习模式”,做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市场需要“变”,突显了我校人才培养品牌。
2、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模块式课程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活模块”整合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开发推广具有定向性、组合化、模块化的技能品牌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一专多能”人才规格模式。
(三)打造品牌专业。我们打造了最具特色、最有品牌的现代设计专业群和音乐舞蹈专业群。
1、现代设计专业群:商业摄影为国家级地方特色专业,与湛江摄影家协会合作办学,效果显著;与湛江市建设政研会、湛江市装饰设计行业协会合作办学,实践和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打工仔”向培养“老板”转变。特别是雕刻专业建设融入了校企模式,是一种“先产业后专业”的新思路,争取把雕刻专业打造成省级甚至国家级品牌专业。
2、音乐舞蹈专业群:为了打响音乐舞蹈专业品牌,我校艺术团曾代表湛江市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荣获金奖,参加了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星光大道》剧组在广西组织的大型歌舞晚会演出以及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博会《蓝色的梦》海洋文化主题表演。
(四)改革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强调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教、学、做”的合一,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品牌。经管类专业在教学上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为重点;工科类专业则主要针对设备或产品实际操作和模拟项目相结合,主要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评价方面,探索构建“两结合、三共建、四参与”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五)强化师资队伍。
1、确定重点骨干专业十个,以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定、考核和培
养制度,对其给予特殊津贴、待遇留人。
2、出台相关政策,对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高级技师和技师考证的教职工,给予报销学费;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发表论文。
3、制定培养名师工程计划,打造品牌教师,每年选送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
(六)深化校企合作。我校逐步构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集政、行、校、企“四元一体”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共”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独具品牌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农垦模式、电信模式、丛洋模式。
二、对品牌建设的思考及我校未来设想
学校品牌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是学校在教育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学校品牌定位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为了全面实现品牌建设,我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品牌建设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加快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品牌建设发展思路。以《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为依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办学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优势,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推进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中职学校排头兵的辐射示范作用。
(三)强化专业精品意识,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品牌建设可持续的发展靠专业,它是学校的品牌和灵魂。未来,我校将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品牌专业,使学校在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只有自始至终树立起品牌意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具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群,才能以品牌取胜。
(四)加强骨干专业建设,不断开发新型专业。按照省级或国家级骨干专业的标准,对六大系确定的十大骨干专业进行全面性规划。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发展思路,结合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目前基本空白的钢铁、石化、造纸和农业专业群进行合理设置,逐步开发一批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型专业。
(五)以先进的校园文化作品牌支撑。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文化定位大大提高学校品牌的品位,使学校品牌形象更具特色。创建品牌学校的灵魂就是文化,品牌建设实际是一次文化之旅。根据我校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首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其次,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在建设校园文化中注意提炼学校精神文化;第四,注重将校园文化各种要素进行整合,通过实践提升,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效应。
(六)推动学校品牌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灵魂,创新是致胜的关键,创新是智慧的象征。未来,我校将围绕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宣传推广和维护创新,采用创意点子,将其转化到学校的服务、产品或工作方法过程中,以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效能和达成教育目标,活化教育理念和内涵,并不断地修正、总结、提炼和升华,进而提升为办学特色,最终形成学校品牌。
(七)注重打造教师品牌。教师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培养出一批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作用的名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学校品牌永远留存于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未来,我校将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思路,采取内培外引等措施,不断提升现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师品牌,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八)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品牌。湛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创意园。我校目前正在谋划建设由政府指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占地500亩的会展旅游实训中心,把会议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湛江特色美食中心、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心、大中专学生创业基地等融为一体。之前已有省旅游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及台商企业前来洽谈。当条件成熟时,我校再向上级部门正式提交申请。
三、结 语
品牌是一种远见,是一种信仰。品牌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体现,是学校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因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人力优势等,认真实施品牌战略,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精心打造学校品牌,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添光增彩。
第五篇:创新公司发展思路 打造我市公交品牌
近年来,市公交公司紧紧围绕管理、经营和服务三个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公交品牌战略,有力地推进了公司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方便市民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更新发展思路,确立品牌服务目标 公交作为城市的对外窗口,文明程度和服务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对外形象。多年来,**市公交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乘客至上,信誉第一”服务的宗旨,倡导公交新风,大力发展文明公交,优化乘车环境,努力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特别受到**供电公司实施“电力彩虹”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做法的启发,市公交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公交与文明同行”公交品牌,走出一条以品牌促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转变服务理念,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于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市民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人们对交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公司想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就必须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靠优质、经济、快捷、便利的服务赢得乘客、赢得市场。公司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没有不对的乘客,只有不周到的服务”的服务理念,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放弃那种公交是城市客运市场老大,向政府要市场的旧思想、旧观念,与乘客换位思考,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向服务要市场,树立以乘客为中心,以提供“安全、准点、方便、舒适、经济”乘车条件为最高的服务目标,让**公交永远“与文明同行”,不断追求服务的新境界。全公司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新公交,走出了一条以行风建设促优质服务的新发展之路。
(二)扭住服务品牌,巩固行风建设成果。2004年8月,我们率先在全市公交车中开展“与文明同行”主题教育,加强对了对驾乘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公共交通驾乘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司乘人员统一着装,使用文明用语,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乘客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动为特殊群体服务。积极开展了争创“星级员工”、“文明公交车”、“文明公交线路”和“文明公交驾驶员”活动,规范运营服务,做到到站必停,逢站必报。充分发挥车载电视的宣传作用,增加文明知识宣传内容,充实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服务的语音提示。定期搞好车辆维修保养,保持了车容、车貌整洁。定时对站棚站牌上的小广告及时清理,保持站棚站牌清洁。公交服务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交服务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公交客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公交公司取得的先进经验,在全市交通系统各个行业进行推广,在创城验收中,公交各项指标全部达到A类标准。创城结束后,市公交公司将“公交与文明同行”作为公司的一项服务品牌,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二、不断丰富企业品牌内涵,实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强化品牌意识,规范服务标准。品牌是旗帜,品牌是形象。公司坚持把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规范作为实施品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品牌服务的要求,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将各项规范服务制度进行整理和修订,出台并规范了《营运服务考核办法》、《星级员工暂行管理办法》、《营调场所和车辆卫生标准》、《无人售票驾驶员服务规范》、《社会服务承诺及违诺规定》、《稽查管理规定》、《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运营服务的管理制度共56项,编印后人手一册,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使文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公司本着从实际出发,换位思考,从乘客角度出发,规范了服务标准。一是要求出车正班正点率达95%以上,正点发车不超过3分钟,早晚班正点率达100%,驾驶车辆做到四稳(起步稳、停车稳、转弯稳、行车稳)、一声(乘客询问有回声)、一用(正确使用50句文明用语)、四报(报车次、报车走向、预报下站、报到站);车辆做到三净一亮(地板净、座席净、车厢净、玻璃亮);保证车辆出现故障时,及时引导乘客换乘车;挂牌服务、亮明身份,便于乘客监督;二是严格落实安全行车出门叮嘱制度和车辆入库检查制度,每天由专人负责对每辆出行车辆进行安全提示,对每辆入库车辆进行车况检查。三是各车队根据公司出台的服务标准评选出各单位的“文明驾驶员”、“文明车”、“文明线路”,现在公司内部文明线路有101、102、103、106、112、113等6条线路,文明车、文明驾驶员若干。做到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2005年6月份,公司组织一线35名职工到全国公交先进单位---太原公交学习规范化“微笑服务”。在公交车上新增了爱心伞、爱心座、意见簿、石英钟等人性化设施,在101、102、103、106、112、113文明线路,上车时就会听到驾驶人员亲口说出“您好,欢迎乘车”等温馨话语。在全公司开展了“远学太原,近学隋岗”活动,公交车上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汽车一队101路驾驶员杜灿军一次拾到现金壹万多元,连同票据、银行卡一并交还失主。近年来,好人好事的表扬电话、锦旗接到近百个,全年乘客投诉明显减少,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二)找准着力点,坚持主要力量向一线倾斜。对中层干部和相关科室进行了优化。合并了部分职能单一的科室,充实了生产经营一线的力量。解决了后勤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节约了办公经费开支。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起用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中层干部,把他们调整到重要岗位上来。特别是把一批服
务意识强、富有敬业精神年轻干部充实到公司车队一线,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力量得到了加强。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公司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公司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搭乘公交车,了解、掌握乘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纳和反馈乘客的意见,不断改进公交服务质量。
(三)加强约束和监督,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和管理服务上的薄弱环节,按照合理性、完整性和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确定需要修改完善的制度名录,重新整理和修订了规章制度。二是加强了监督检查。公司加强了对服务、运营各个环节的监督,采取明察、暗访等各种方式进行检查,较好地防止了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服务行为。三是严格落实各项规定。狠抓了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的被责令待岗,有的被按规定罚款。由于事实调查清楚,执行制度标准统一,顶住了说情,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受到处理的人员不但没有出现上访等不良行为,恰恰相反,通过处理违规人员,广大干部职工的遵章守纪意识和自觉性得到了增强,对公司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动真格的,不徇私情的做法表示赞同。在严格处罚的同时,对在规范服务中表现突出的职工,按规定予以表扬或奖励,带动全公司的品牌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以品牌服务为载体,打造**公交企业文化。城市公交作为公用事业,要想持久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各项工作才有动力。一是开展了各种职工活动。为活跃职工业余生活,丰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公司先后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劳动技能竞赛”、“庆五一,迎五四”文艺汇演等活动。职工的热情都很高,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经过组织者精心准备,都取得圆满成功。积极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组织职工业余时间娱乐健身,改变原来职工“三饱一个倒”的习惯,增加了团结,交流了感情,增加了干好工作的后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提高了工作的热情,同时锻炼了队伍,提高基础业务水平,为公司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公司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公司从内强素质上下功夫,增强职工各项素质和服务意识,开展了“尽职尽责争一流,我为公交添光彩”大讨论。公司大张旗鼓的表彰好人好事、先进个人,使他们精神得到鼓励,物质得到实惠。对拾金不昧的,公司给予物质奖励;将服务、卫生表现突出的四队驾驶员隋岗作为全公司学习的榜样;在全公司开展“文明线路、文明车、文明驾驶员”评选活动,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典型,真正在全公司形成一种人人争当先进,事事都做服务标兵的良性竞争机制,职工真正找到了“以厂为家”的感觉,树立了“公司发展我发展,公司亏损我耻辱”的主人翁思想,节约公司每升油、每度电、每滴水,为公司多出力、多奉献已成为公司职工的自觉行为。
(五)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标准,没有检查,标准也会无法落实。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包车队、车队长包线路制度。车队长向公司交一定的风险抵押金,根据车队各项任务完成好坏,年底统一兑现,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有责任;二是公司成立了专门稽查组织和业务检查部门,根据公司的各项规定,每月不定期的对服务规范、车辆卫生、正班正点等方面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章处罚,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月底汇总,评出车队名次。综合考评成绩达到80分车队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按名次不同分等级,每辆车25—80元不等,低于80分不发奖,并将月底检查情况年底统一汇总,将汇总结果作为依据年底统一对车队长进行奖惩。对检查的驾驶员个人成绩作为星级员工考评和综合奖励的依据,同时作为文明车、文明线路、文明驾驶员的评选依据;三是开展社会评公交活动,通过向市民发放公交服务评议表,让市民评议公交服务的好坏,并将评议意见作为车队和驾驶员各项考核的一项内容;四是结合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充实、优化、修改检查标准,检查人员换队跟车检查,确保检查公正、公平,对出现的营私舞弊现象严肃处理。激励各单位优中更优,不断为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
三、加大服务设施投入力度,为服务品牌提供硬件支持 公交提升服务水平,单纯靠服务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要从硬件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公交车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乘车环境。一是在公司463部标准无人售票车上,全部安装电脑语音报站器,并在报站器上新增“前方到站,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车辆起步,请站稳扶好”、“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请爱护公共卫生,做文明市民”等温馨提示语以及宣传语。近期公司又在150辆车上安装了彩色显示屏,与报站器串接在一起,通过系统画面增加宣传文明内容。二是加大了更新站棚、站牌力度。公司与各部门协调,建立了20处港湾式停车站,投资近300万元更新了100对站棚、300多个站点。特别是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之际,又投资近60万元,对站棚内容进行更新修复,增加了宣传内容,设立了盲人触摸式站点等人性化设施。三是为方便乘客购卡充值,在全市各大商场及人流密集处设立了8处公交IC卡服务中心,方便乘客办理公交IC卡,同时接受公交业务咨询,发布公交动态信息等。四是公交从社会各界聘请了30名社会监督员,监督和督查公交服务,随时随地的检查公交的工作。五是建立服务投诉咨询中心,设立了8309111服务监督电话,并建立了全市12319电话二级平台,24小时接听,24小时内给予投诉回复,回复满意率达到100%。六是在每个车队发车区安装了收发车监控器,监督车辆正班、正点发车情况,确保正班正点发车。七是对部分年限已久、技术状况差的车辆进行逐步更新,并根据财力购买部分空调车投入线路运营。通过上述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市民乘车环境日益改善,为公交文明规范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公交人的不断努力,101、102、103、106、112路被市文明办评为“文明示范窗口”,103路被评为省级文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