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第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第一季度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一、“三个百场”文化演出活动
1、乡村文化演出100场。组织农村文艺团队、文化大户在本村适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年演出45场;全年开展以“五送两带”为主要内容的送文艺下乡演出55场;
2、广场文化演出100场。4月20日起每周三晚上8点灵州广场“灵州秦韵”戏曲票友演唱会20场;4月15日起第八届“湖城之夏.幸福灵武”广场演出25场;4月16日起“我运动.我快乐”青少年滑轮风采展示活动35场;4月16日起,每个周日在灵州广场举办“快乐星期天.红歌大家唱”活动20场以上。
3、“活力灵武.枣香之夏.踏歌起舞”百姓大舞台文娱活动100场。从4月15日到10月15日起,每天晚上7点30分在政府广场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红歌演唱、小型文艺节目表演、家庭个人才艺展示、健身舞、交谊舞、青春劲舞展示等。
以上演出活动中“五送两带”活动已经结合市委政府工作,在第一季度开展演出活动35场次,涉及全市8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其他演出活动将于4月中旬陆续开展。
二、农村文化建设
今年我们计划建设农家书屋37个,民间文艺团队2个,农民文化大户8个,文化示范村2个,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2个。此项工作已经在年初进行了项目申报,等待上级部门的项目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二篇: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05年总结
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05年工作总结2005年,我旗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旗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开创了全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
(一)、通过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全旗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提高。
1、文化馆围绕文化教育年这个主题,联合学校、社区以广场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少儿书画现场大赛、草原文化成就展、石化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自上而下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年累计举办、协办各类文化活动近40场,参与观众达20多万人(次)。对全旗文化户重新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分等分类,明确职责。充分利用蒙古族传统敖包祭祀文化在我旗留存的优势以及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歌舞文化,着手申报我旗为草原敖包文化之乡、和 “民族歌舞之乡”。
2、电影管理站以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为契机,以2131工程、科普之春电影汇映活动和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活动为重点,深入农牧区、深入基层、学校,全年完成电影放映任务1750多场,其中科教片1360多场,学校放映60场(科教电影16场),苏里格广场放映60场(科教电影50场),观众达23万人次。
3、图书馆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呼吉尔图乡的农牧民赠送科技图书600多册,科技信息报200多份。新购图书1000多册,争取到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000多册。8月16日至9月16日,和文化馆联合举办了乌审旗首届萨拉乌苏文化节民族地方文献和民族用品、工艺品展览。展出了由我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210多部体裁不同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和160件乐器、根雕、民族用品及工艺品。展览期间,自治区及市、旗各级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专程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4、文化市场办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网吧等娱乐场所专项治理为重点,结合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7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5台(次),警告、处罚违规经营场所6家(次),依法收缴非法出版音像制品3120张、图书200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网吧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月份,在全旗各家网吧安装了由北京喜安科公司研发的净网先锋网吧管理平台,和区、市网络文化市场对接联网,实现了网吧的集中管理和全程监控,丰富了监督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5、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新建成一级文化站1个,二是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建筑面积达84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即将投入使用。
(二)、通过萨日纳艺术工程的实施,推动乌兰牧骑的创作和演出一是确立精品意识。我旗乌兰牧骑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按照萨日纳艺术创作5年规划,坚持面向群众、贴进基层,多出精品的思路,全年共创作出舞蹈6个,歌曲25首,小品、相声4个,器乐节目4个。其中民族风情组舞《敖包乃日》在2005年举行的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荣获集体演出金奖,团队一专多能一等奖。二是为了提高乌兰牧骑整体演出水平,今年我们从内蒙古歌舞剧院、鄂尔多斯歌舞团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导高台、国家一级作曲家乌力吉、国家一级剧作家齐·毕力格等多位专家来我旗对演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现场指导排练。三是乌兰牧骑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己任,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累计演出124场,其中在农村牧区演出84场(包括对外交流26场),城镇演出40场,接待演出68次(不包括在总演出场次内),观众人数达10.5万人(次),行程2.5万公里,演出收入10万多元,圆满完成全年下乡演出任务。
(三)、通过实施文物保护发展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文物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完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建设。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讲座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今年共散发宣传材料14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50多条,出动宣传车16台(次)。成立了文物稽查队,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6次安全检查。二是积极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嘎拉图庙革命遗址2005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审召庙等6处申报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5处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的《萨拉乌苏遗址保护规划》已经通过自治区级专家论证,现已进入国家级论证阶段。四是在萨拉乌苏遗址新发掘出鄂尔多斯河套人化石、古犀牛化石70多件,全年回收文物180件
(四)、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乌审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乌审旗委、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步伐,将文化产业放到建设绿色乌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并依托优势资源展开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引入多家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目前有多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并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2005年4月份,乌审旗又和鄂尔多斯私立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开发九游白纛游牧生态旅游区协议书,计划投资3400万元,在达布察克镇五马路建设全旗第一个三星级九游白纛宾馆,以挖掘和展示蒙古大汗国徽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乌审文化旅游业的整体服务
第三篇: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18年总结
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18年总结
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06年总结2007-02-01 11:05:
522006年,我旗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旗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开创了全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
(一)、通过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全旗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提高。
1、文化馆围绕文化教育年这个主题,联合学校、社区以广场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少儿书
画现场大赛、草原文化成就展、石化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自上而下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年累计举办、协办各类文化活动近40场,参与观众达20多万人(次)。对全旗文化户重新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分等分类,明确职责。充分利用蒙古族传统敖包祭祀文化在我旗留存的优势以及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歌舞文化,着手申报我旗为草原敖包文化之乡、和“民族歌舞之乡”。
2、电影管理站以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为契机,以2131工程、科普之春电影汇映活动和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活动为重点,深入农牧区、深入基层、学校,全年完成电影放映任务1750多场,其中科教片1360多场,学校放映60场(科教电影16场),苏里格广场放映60场(科教电影50场),观众达23万人次。
3、图书馆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呼吉尔图乡的农牧民赠送科(技图书600多册,科技信息报200
多份。新购图书1000多册,争取到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000多册。8月16日至9月16日,和文化馆联合举办了乌审旗首届萨拉乌苏文化节民族地方文献和民族用品、工艺品展览。展出了由我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210多部体裁不同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和160件乐器、根雕、民族用品及工艺品。展览期间,自治区及市、旗各级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专程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4、文化市场办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网吧等娱乐场所专项治理为重点,结合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7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5台(次),警告、处罚违规经营场所6家(次),依法收缴非法出版音像制品3120张、图书200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网吧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月份,在全旗各家网吧安装了由北京喜安科公司研发的净网先锋网吧管理平台,和区、市网络文化市场对接联网,实现了网吧的集中管理和全程监控,丰富了监督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5、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新建成一级文化站1个,二是投资2006万元新建的建筑面积达84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即将投入使用。
(二)、通过萨日纳艺术工程的实施,推动乌兰牧骑的创作和演出一是确立精品意识。我旗乌兰牧骑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按照萨日纳艺术创作5年规划,坚持面向群众、贴进基层,多出精品的思路,全年共创作出舞蹈6个,歌曲25首,小品、相声4个,器乐节目4个。其中民族风情组舞《敖包乃日》在2006年举行的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荣获集体演出金奖,团队一专多能一等奖。二是为了提高乌兰牧骑整体演出水平,今年我们从内蒙古歌舞剧院、鄂尔多斯歌舞团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导高台、国家一级作曲家乌力吉、国家一级剧作家齐?毕力格等多位专家来我旗对演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现场指导排练。三是乌兰
牧骑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己任,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累计演出124场,其中在农村牧区演出84场(包括对外交流26场),城镇演出40场,接待演出68次(不包括在总演出场次内),观众人数达万人(次),行程万公里,演出收入10万多元,圆满完成全年下乡演出任务。
(三)、通过实施文物保护发展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文物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完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建设。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讲座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今年共散发宣传材料14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50多条,出动宣传车16台(次)。成立了文物稽查队,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6次安全检查。二是积极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嘎拉图庙革命遗址2006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乌审召庙等6处申报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5处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的《萨拉乌苏遗址保护规划》已经通过自治区级专家论证,现已进入国家级论证阶段。四是在萨拉乌苏遗址新发掘出鄂尔多斯河套人化石、古犀牛化石70多件,全年回收文物180件
(四)、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乌审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乌审旗委、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步伐,将文化产业放到建设绿色乌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并依托优势资源展开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引入多家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目前有多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并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2006年4月份,乌审旗又和鄂尔多斯私立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开发九游白纛游牧生态旅游区协议书,计划投资3400万元,在达布察克镇五马路建设全旗第一个三星级九游白纛宾馆,以挖掘和展示蒙古大汗国徽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乌审文化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乌审召庙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乌审召庙是乌审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佛教活动场所,是鄂尔多斯市佛教协会的办公地点。为了实现乌审召品牌的商业化运作,把乌审召建成集草原文化、生态观光与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新牧区大寨,乌审旗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于2006年3月初开始对乌审召庙进行全面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程在2007年完成。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促进会适时成立。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促进会的成立正值深入研究草原文化、深挖其独特内涵的学风悄然兴起之时,它的成立对准确把握乌审地方文化特色、弘扬草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它强大的辐射力,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开发的无形财富和精神动力。2006年12月巴图湾旅游区成功申报为
国家aaa级景区后,2006年3月份,乌审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阿尔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大连择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开发萨拉乌苏、巴图湾旅游区的协议,投资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景区开发。目前,萨拉乌苏、巴图湾旅游景区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娱乐设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开发效益初步显现,预计全年产业收入将突破3000万元。
二、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旗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从8月份起,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体党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按要求(本)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做成群众满意工程,我局将帮扶浩勒报
吉村搞好养殖小区建设纳入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统一了把帮扶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学习期间,我局几次派人深入到浩勒报吉村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帮助浩勒报吉村开展养殖小区建设。9月初,文化局主要领导带领部分党员和乌兰牧骑、电影管理站深入到浩勒报吉村看望了贫困户,为它们送去了价值2006多元的生活用品和精彩的文艺节目。各二级单位积极配合旗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播电视中心对各行业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动态做了大量的报道,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传达,树立典型,报道热点,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影管理站举办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电影放映活动,精心组织了《郑培民》等反映我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影片,累计40多场,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三、其他工作有序开展在认真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建、消防安全生产、拥军优属、四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将各项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定期进行督查,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8月份,我局代表乌审旗接受了市委、市政府四五普法验收,验收组通过实地查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我局还被旗综治办评为旗级安全示范单位。总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旗整体文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幅强劲的良好局面。但随着我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应该说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旗这个奋斗目标,以四项文化工程统揽文化工作,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力争使乌审旗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第四篇: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2012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2012年第一
季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旗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明确分工,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覆盖城乡、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按计划落实。
一、进展情况
一季度,我局结合全旗文化工作实际,依据2012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和与旗人民政府签订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任务责任书内容,编制了本部门的运行表,建立工作台账。并按照上级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系列文件要求,及时量化指标,分解任务,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了苏木镇和二级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抓,为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新建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广电办公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马头琴文博苑、嘎鲁图镇文化站和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建成流动图书服务点2个;制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手册3本,将文化部门所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及免费开放项目亮化,并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监督热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3月中旬,我旗作为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试点单位,接受了文化部督查组检查,在基础建设、制度设计、管理方式、特色文化等诸多方面受到了肯定。镇及文体活动中心、席尼喇嘛纪念馆工作无进展。
围绕“文化铸魂和万千百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成功举办了2012春节联欢晚会、马头琴音乐会、元宵节等大型系类文化活动,观众达6万多人次;举办民族器乐培训班2期,培训达240余人次;蒙古剧《草原〃不落的歌》完成第一阶段3个部分(共5部分)编排工作,旗乌兰牧骑被自治区宣传部确定为小戏小品试点单位。3月1日,启动2012年校园马头琴培训工作,向全旗11所学校派遣了马头琴教员。
围绕“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全力提升我旗地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荐申报了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第五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确定了第二批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今年我局中心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文化园区、马头琴文博园、6个镇级文体活动中心项目的落实,确保年内破土动工。积极探索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整合全旗优秀文化资源,建立全旗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文化优秀资源“户户通”。制定《文化名镇、文化名嘎查村考核管理办法》,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加快25个嘎查村标准文化室、1个文化名镇、8个名嘎查打造,名镇、名嘎查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做好城镇“十分钟文化圈”、农村“两公里文化圈”、牧区“十公里文化圈”建设工作和“三送五进”文化惠民工程。
二是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以建党91周年和萨拉乌苏艺术节活动为主线,抓好活动方案的落实,组织好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活动。适时举办全旗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马头琴文化节。加大文体特派员派遣,借鉴“政府配菜、农牧民点菜”先进文化管理模式,由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特派员,掌握“点菜权”,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问题特派员作用。
三是推进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通过举办“萨冈彻辰文学艺术奖”研讨会、“敖伦呼日胡文艺集会”等活动。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制定《乌审旗“萨拉乌苏”文化奖实施办法》,促进乌审旗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本土作家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创办《马头琴文化》杂志,编辑出版 “乌审百事通”、“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等系列丛书70部以上。加快蒙古族音乐剧编排工作,力争该剧获“五个一工程奖”,编排精品文艺晚会2台,新创音乐、舞蹈、曲艺、小品等作品不少于17件,马头琴曲目20首,出版发行马头琴作品集 9本。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和公共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业务培训、双向交流、随岗锻炼等多种途径,为现有农牧区文化工作者的能力提高提供良好条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鼓励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型和知识型人才投身于基层文化建设,为基层文化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
五是创新“三馆一站一室”的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馆室功能,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各馆室使用率。
第五篇: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05年工作总结
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我旗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旗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开创了全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四项文化工程建设
(一)、通过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全旗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提高。
1、文化馆围绕文化教育年这个主题,联合学校、社区以广场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少儿书画现场大赛、草原文化成就展、石化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自上而下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全年累计举办、协办各类文化活动近40场,参与观众达20多万人(次)。对全旗文化户重新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分等分类,明确职责。充分利用蒙古族传统敖包祭祀文化在我旗留存的优势以及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歌舞文化,着手申报我旗为草原敖包文化之乡、和“民族歌舞之乡”。
2、电影管理站以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为契机,以2131工程、科普之春电影汇映活动和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活动为重点,深入农牧区、深入基层、学校,全年完成电影放映任务1750多场,其中科教片1360多场,学校放映60场(科教电影16场),苏里格广场放映60场(科教电影50场),观众达23万人次。
3、图书馆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呼吉尔图乡的农牧民赠送科技图书600多册,科技信息报200多份。新购图书1000多册,争取到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000多册。8月16日至9月16日,和文化馆联合举办了乌审旗首届萨拉乌苏文化节民族地方文献和民族用品、工艺品展览。展出了由我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210多部体裁不同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和160件乐器、根雕、民族用品及工艺品。展览期间,自治区及市、旗各级领导和多位专家学者专程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4、文化市场办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网吧等娱乐场所专项治理为重点,结合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7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5台(次),警告、处罚违规经营场所6家(次),依法收缴非法出版音像制品3120张、图书200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网吧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月份,在全旗各家网吧安装了由北京喜安科公司研发的净网先锋网吧管理平台,和区、市网络文化市场对接联网,实现了网吧的集中管理和全程监控,丰富了监督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5、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新建成一级文化站1个,二是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建筑面积达84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即将投入使用。
(二)、通过萨日纳艺术工程的实施,推动乌兰牧骑的创作和演出一是确立精品意识。我旗乌兰牧骑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按照萨日纳艺术创作5年规划,坚持面向群众、贴进基层,多出精品的思路,全年共创作出舞蹈6个,歌曲25首,小品、相声4个,器乐节目4个。其中民族风情组舞《敖包乃日》在2005年举行的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荣获集体演出金奖,团队一专多能一等奖。二是为了提高乌兰牧骑整体演出水平,今年我们从内蒙古歌
舞剧院、鄂尔多斯歌舞团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导高台、国家一级作曲家乌力吉、国家一级剧作家齐·毕力格等多位专家来我旗对演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现场指导排练。三是乌兰牧骑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己任,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累计演出124场,其中在农村牧区演出84场(包括对外交流26场),城镇演出40场,接待演出68次(不包括在总演出场次内),观众人数达10.5万人(次),行程2.5万公里,演出收入10万多元,圆满完成全年下乡演出任务。(三)、通过实施文物保护发展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文物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完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建设。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讲座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今年共散发宣传材料14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50多条,出动宣传车16台(次)。成立了文物稽查队,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6次安全检查。二是积极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嘎拉图庙革命遗址2005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审召庙等6处申报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5处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的《萨拉乌苏遗址保护规划》已经通过自治区级专家论证,现已进入国家级论证阶段。四是在萨拉乌苏遗址新发掘出鄂尔多斯河套人化石、古犀牛化石70多件,全年回收文物180件
(四)、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乌审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乌审旗委、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民族文化大旗建设步伐,将文化产业放到建设绿色乌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并依托优势资源展开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引入多家企业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目前有多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并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2005年4月份,乌审旗又和鄂尔多斯私立学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开发九游白纛游牧生态旅游区协议书,计划投资3400万元,在达布察克镇五马路建设全旗第一个三星级九游白纛宾馆,以挖掘和展示蒙古大汗国徽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乌审文化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乌审召庙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乌审召庙是乌审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佛教活动场所,是鄂尔多斯市佛教协会的办公地点。为了实现乌审召品牌的商业化运作,把乌审召建成集草原文化、生态观光与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新牧区大寨,乌审旗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于2005年3月初开始对乌审召庙进行全面修复,预计整个修复工程在2007年完成。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促进会适时成立。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促进会的成立正值深入研究草原文化、深挖其独特内涵的学风悄然兴起之时,它的成立对准确把握乌审地方文化特色、弘扬草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它强大的辐射力,必将成为文化产业开发的无形财富和精神动力。2004年12月巴图湾旅游区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景区后,2005年3月份,乌审旗人民政府和内蒙古阿尔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大连择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开发萨拉乌苏、巴图湾旅游区的协议,投资1.5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景区开发。目前,萨拉乌苏、巴图湾旅游景区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娱乐设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开发效益初步显现,预计全年产业收入将突破3000万元。
二、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