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第一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经厅领导批准,广西农业考察团一行16人,于2005年2月24日至3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市场等考察。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农业管理机构、维多利亚州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

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

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经验

1、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澳大利亚的农业投入水平稳步提高,以2000/2001年澳联邦政府预算开支为例,除正常的农业开支以外,联邦政府新增农业支出3.5亿澳元,主要用于对农民的扶持。其中,约3.1亿澳元增补“促进澳大利亚农业发展”一揽子方案,2230万用于保护动植物健康状况;850万澳元用于加强澳大利亚动植物检疫部门;915万澳元用于促进澳与东帝汶边境地区的卫生检疫;365万澳元作为国家生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原产地识别体系。(1)政府通过制定“复兴计划”、“调整计划”等为农场发展提供优惠贷款或赠款。联邦开发银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许多大的商业银行都为农场提供贷款;在农用资金来源中,政府及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信贷显著增加。(2)通过各种补贴(如肥料补贴、石油补贴)减轻农场负担;(3)农场购买新设备、建储粮仓库、建围栏、理盐碱地、修渠筑坝等,政府给18%的补助;(4)税收优惠。农民在交纳个人所得税时,如当年收入高于前5年的平均数,则按平均数纳税;如低于前5年平均数,则按当年收人的一定比例纳税;政府对于农场设施和科研、推广部门给予免税。此外,对农业的援助还包括在市场不景气时给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高效率和有潜力的农场扩大规模,帮助竞争中失利的农民转业等。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5、建立代表农民自己利益的组织——全国农民联盟(NFF)。全国农民联盟(NFF)是澳大利亚农民的一个团体,成立于1979年,其目的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乃至农业部门的利益。全国农民联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机构、农产品理事会和各州农民组织。联盟代表农民同政府、其他产业部门、其他产业组织、新闻媒介、社区组织和国外农民联组织打交道。对于联邦和州政府,它是一个“院外活动集团”,游说议员支持农民的利益。联盟调解农民与其他系统的纠纷,保护农民的利益。它还建立了数额为1000万澳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保护农民利益的活动,进行经济情况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等。它有一份发行量13万份的报纸《农民之声》,有全天24小时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综合学校教育项目,向许多中小学校提供有关资料。

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

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

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

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

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

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

曾凡林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

陈国禄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黄镇良梧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谢文浩梧州市财政局科长

覃柱材梧州市农业局局长

魏德功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副主任

黄世康岑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立坚岑溪市农业局局长

陈金乾苍梧县农业局局长

胡振钊中共藤县会员会副书记

黄保绪藤县农业局局长

刘东庆贵港市农业局局长

李水恒贵港市港北委员会区委副书记

卢绍全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余伟红桂平市农业局局长

陈蓓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翻译

第二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经厅领导批准,广西农业考察团一行16人,于2016年2月24日至3月13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市场等考察。先后考察了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农业管理机构、维多利亚州农业生产系统研究中心、农场,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家等进行座谈和交流,考察活动收获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

(2)农牧业生产机械化。两国的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每户分别养殖牛、羊大约在200头和2500头左右。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2至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3茬左右。从两个国家的情况看,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经验

1、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澳大利亚的农业投入水平稳步提高,以2000/2001年澳联邦政府预算开支为例,除正常的农业开支以外,联邦政府新增农业支出3.5亿澳元,主要用于对农民的扶持。其中,约3.1亿澳元增补“促进澳大利亚农业发展”一揽子方案,2230万用于保护动植物健康状况;850万澳元用于加强澳大利亚动植物检疫部门;915万澳元用于促进澳与东帝汶边境地区的卫生检疫;365万澳元作为国家生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原产地识别体系。(1)政府通过制定“复兴计划”、“调整计划”等为农场发展提供优惠贷款或赠款。联邦开发银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许多大的商业银行都为农场提供贷款;在农用资金来源中,政府及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信贷显著增加。(2)通过各种补贴(如肥料补贴、石油补贴)减轻农场负担;(3)农场购买新设备、建储粮仓库、建围栏、理盐碱地、修渠筑坝等,政府给18%的补助;(4)税收优惠。农民在交纳个人所得税时,如当年收入高于前5年的平均数,则按平均数纳税;如低于前5年平均数,则按当年收人的一定比例纳税;政府对于农场设施和科研、推广部门给予免税。此外,对农业的援助还包括在市场不景气时给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高效率和有潜力的农场扩大规模,帮助竞争中失利的农民转业等。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5、建立代表农民自己利益的组织——全国农民联盟(nff)。全国农民联盟(nff)是澳大利亚农民的一个团体,成立于1979年,其目的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乃至农业部门的利益。全国农民联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机构、农产品理事会和各州农民组织。联盟代表农民同政府、其他产业部门、其他产业组织、新闻媒介、社区组织和国外农民联组织打交道。对于联邦和州政府,它是一个“院外活动集团”,游说议员支持农民的利益。联盟调解农民与其他系统的纠纷,保护农民的利益。它还建立了数额为1000万澳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保护农民利益的活动,进行经济情况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等。它有一份发行量13万份的报纸《农民之声》,有全天24小时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综合学校教育项目,向许多中小学校提供有关资料。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曾凡林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书记、副主任陈国禄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镇良梧州市财政局副局长谢文浩梧州市财政局科长覃柱材梧州市农业局局长魏德功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副主任黄世康岑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立坚岑溪市农业局局长陈金乾苍梧县农业局局长胡振钊中共藤县会员会副书记黄保绪藤县农业局局长刘东庆贵港市农业局局长李水恒贵港市港北委员会区委副书记卢绍全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余伟红桂平市农业局局长陈蓓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翻译

第三篇: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

一、澳洲、新西兰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一是地域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多。全国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万人,每平方公里平均2.3人;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二是适宜耕种的土地条件较好。澳大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三分之一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土地条件均较好,土地平坦、肥沃,有一定的降雨量,适宜生产小麦、水稻、大麦、甘蔗、棉花等。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四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为了加强农业,澳大利亚政府于近年专门成立了农林渔业部,管理全国的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由于有这些优势和条件,加上政府不断地调整政策,澳大利亚农牧业近几年来稳步发展。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89%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耕地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共有4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面积为天然草场的一倍多。全国有羊场2.44万个,奶牛场1.67万个。

新西兰人口360万,其中86%是英国移民的后裔,9%是毛利人。北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最主要的大城市也集中在北岛。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

新西兰经济发达,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值将近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

二、两国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牧业发展产业化。近年来,两国注重组织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改善品种,改进品质,优胜劣汰,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牧草的种植、牛羊鹿的养殖、畜产品的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产业链越拉越长,农产品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据了解,目前两国70%以上的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新西兰畜产品的出口比重更是高达90%,畜产品出口值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4%。(3)草场管理科学化。绿色农牧业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大特色。两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国家在发展政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发挥本国优势,将发展的重点锁定在畜牧业,而国内所需的粮食等则基本上依赖进口,不存在毁草种田的状况。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场管理的科学化,减少了对土地的耕作,几乎所有的国土面积都被绿色植被覆盖,保护了生态环境。由于两国的农牧场完全实行私有化,农场主既种草又放牧,时刻注意牛羊的饲养量与草产量的平衡,避免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退化。实际运行中,农场主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定期测算出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牧草的产量,再根据牛羊的食草量,计算出草场宜放牧头数和放牧时间,进行科学轮流放牧,保持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值得借鉴学习的几点

经验

2、多渠道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澳洲政府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行农业各产业部门联合资助研究和推广的计划,产业部门和政府按1:1的原则出资(即只要生产者拿出1澳元,政府也拿出l澳元),用于本产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每种农产品销售后都有一定比例提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农技研究与推广。例如,每售一头牛提0.35澳元,每出售一头猪提0.2澳元;羊毛生产者要交纳其羊毛收入的3%作为科研推广税,由各产业的法定机构在价格中扣除。此外,政府时常采取拨专款的方式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80年代后期,全澳每年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经费约4亿澳元,其中州级政府机构分配得50%,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得35%,大学得10%,私人企业得5%。农业推广部门的经费的70-80%由政府按1:1的规定供给,其余来源于非政府渠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联邦政府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csiro共有22个科研部门,其中的农业研究部门承担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各项农业研究,这些部门均有政府财政拨款,也是农业领域获得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1999年仅在农业研究方面,csiro就获得政府80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占同年政府对农业额外支持总额的80%。联邦和州政府另外的一种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中心(crc),由国营和私营部门组成从事合作研究,典型的crc包括大学、csiro、州政府有关部门、公司及相关产业协会等,政府提供较少比例的资金扶持。

3、国家对小麦实行专营。对一种农产品实行垄断性经营,这在市场经济的国家是比较独特的。1939年澳大利亚以法定的形式建立了小麦局这个垄断性机构,统管小麦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作为澳全体小麦种植业的代理,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垄断机构。近年来,其垄断地位已经下降。它的宗旨是:保护、发展和维持小麦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者收益;为粮食尤其是小麦生产者提供市场选择的机会;进行与粮食有关的加工及增值活动。小麦局的职能是:控制小麦的出口及其在海外的销售;从事其他粮食品种的购销和出口业务;安排用于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小麦生产;促进、资助和从事与小麦经营和加工等业务有关的研究。小麦局可以从海外购买小麦,从事与其目标相符的其他商业活动,从事小麦的储存、加工和运输业务,并购买、经营相应的设施,从事与其商业活动相一致的财务与金融活动,提供与小麦营销有关的服务,在国内外指定代理商,并建立分支机构和合营企业。1989年,澳政府改变了小麦国内市场完全由小麦局控制的局面,放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者能按实际市场价格做出生产决策,同时让生产者承担部分市场风险。小麦局为生产者提供所谓“集中池”(pooling),作为统一销售和结算方式,同时以一个平等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国内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

4、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服务的一大特点是任何服务都以合同制来实现。例如,各农场的剪羊毛工作多由专业的剪毛服务队承担,许多农场的大型农机作业如耕翻土地等也由专门的服务组织完成。合同服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田基建、农产品运输等。全澳洲都有以官方与私人兽医服务结合的兽医服务队伍,有兽医3000人,其中私人兽医占55%。所有兽医均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资格考试,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官方兽医服务组织通常把执行法规、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和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澳大利亚约有种子公司100个,原种羊繁育场1700多个。农作物和牧草种子有专门的良种繁育场,由科研部门负责;良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已形成整体,实现了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

6.重视资源利用与保护。澳大利亚从农业布局到具体技术措施都围绕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进行。首先,建立了一套土地的信息系统和法律体系,通过土地管理机构来保证私人的土地使用符合国家的政策。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约占87%,大部分牧场和森林用地都是公有土地,租给牧场主和林业公司使用。其次,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主要措施有:(1)大力采用喷灌、地下渗灌和滴灌技术,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其中牧草灌溉面积占43%,其余为水稻和其他谷物;(2)推行适宜的耕作方法。许多农场在麦茬地放羊,以羊粪肥田,并利用豆科植物,实行麦豆轮作;(3)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本世纪初,澳科学家就发现澳洲的土壤需增施磷肥。在60年代,他们发现土壤缺乏活性的硼、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羊毛的产量与质量,他们推广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显著。

四、考察后的几点启示

1.加大农产品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澳大利亚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除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优势以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达,带动能力强,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科学,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主体,各种协会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行为规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市场控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操作主体。我区农业现代化虽已出现端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区农业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必须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上要走一条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路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批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名牌优势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组织,充当我区农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主体。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

2.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农产品品牌。

这次考察澳洲、新西兰比较深受启发的就是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国际市场的安全卫生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成品标准。达到了标准就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安全食品生产体系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出口创汇农业企业

在考察中我们体会到,要发展创汇农业,让我区农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当前农业企业还不强大的情况下,靠农民或企业单枪匹马,没有政府扶持帮助,显然还要有较长的过程。企业需要政府在农产品的整体宣传上,信息服务上、进关标准建设上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4.值得学习借鉴澳洲农业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与经验

澳大利亚城市污水处理后农业再利用的政策与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铺设主管线、建蓄水池、电力增容,每30公顷补贴400澳元,支管线和提灌设备由农场主自负,15年不收水费,维修费各自负责,而且主管道施工期间影响农场种植政府还给予补偿。政府与农场实行合同管理,在农场申请建设前要交保证金,完工使用后如数退还。我区城镇化建设发展很快,城市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如果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够象澳大利亚那样做得好,那可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收获多,考察团成员表示,回国后要积极消化学习和考察的成果,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赴澳洲考察代表团成员名单

曾凡林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

书记、副主

陈国禄

梧州市人民政府

副秘书长

黄镇良

梧州市财政局

谢文浩

梧州市财政局

覃柱材

梧州市农业局

局长

魏德功

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

副主任

黄世康

岑溪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杨立坚

岑溪市农业局

陈金乾

苍梧县农业局

胡振钊

中共藤县会员会

副书记

黄保绪

藤县农业局

刘东庆

贵港市农业局

李水恒

贵港市港北委员会

区委副书记

卢绍全

贵港市港北区农业局

局长、党组书记

余伟红

桂平市农业局

广西经济对外交流中心

第四篇:海勃湾区农业考察团赴外考察报告

农业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外地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加快海勃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近日由区农牧业局负责组织考察团赴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对蔬菜、葡萄、花卉生产基地以及蔬菜、果品市场、农副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的目的

考察山东、河北、北京等地的蔬菜、葡萄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目的是开阔视野、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加快发展我区的保护地蔬菜产业和葡萄产业。

二、考察团的组团情况考察路线

考察团是在市政协副主席、区政府副区长康文胜同志带领下,由区农牧业局局长、副局长、产业办主任,两乡书记分管乡长,村支书、村主任、种植能手的29人组成,从4月23日上午出发,主要参加山东寿光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途经河北、北京、山东平度市考察葡萄、保护地、花卉基地及葡萄酒厂。

4月24日下午,考察河北怀来县的桑园镇万亩葡萄基地,长城葡萄酒有公司的酿酒厂、中法示范庄园的葡萄生产基地及贮酒车间。

4月25日下午考察了大兴区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老宋瓜园,参观了中国西瓜博物馆。

4月27日上午考察了山东寿光市的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及市场蔬菜水果拍卖大户,文家街道办事处的2万亩露地韭菜生产基地。下午考察了平度市南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大泽葡萄生产基地。

考察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热情接待,并由主管农业林业的局长 陪同亲自考察,考察工作较为顺利。

二、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河北省怀来县

怀来县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5度,北纬40度。其地理位臵、气候条件与我区相似。

怀来县种植葡萄有800年历史,现已基本形成了以葡萄为龙头的农业经济,截至2004年末,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0.3万亩,产量206000吨,葡萄品种达150多个。以中粮集团长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葡萄酒、葡萄原酒加工企业发展到10多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达12.5万吨。2004年怀来被国家林业总局和国家经济协会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葡萄之乡”,怀来的葡萄、葡萄酒被国家实行原产地强制保护,其产品“长城”干白、干红葡萄酒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和天津的“王朝”、烟台的“张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1、桑国镇万亩葡萄基地

基地建在山坡地带,其土壤为沙质土。葡萄架式以棚架和立架为主,密度0.5-1×4-7米,亩植160株左右,葡萄架走向因地制宜,东西向、南北向均有,土地利用率高。

2、中法葡萄种植示范庄园

中法葡萄种植示范庄园是我国生产高档葡萄酒的 基地,庄园占地1100亩,种植酿酒葡萄480亩。两国自 2000年开始进行合作,从葡萄苗木的选育、管理到栽培技术、酿酒技术、酿造设备全部引自法国,怀来提供土地和管理人员。2003年开始酿酒,现已能生产顶级的葡萄酒。种植园内葡萄限产,每亩750公斤,种植密度1×2.5米,所产葡萄酒每瓶定值在200--300元人民币。

3、长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长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是我国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1983年建厂,现有在册职工650人,年可压榨葡萄89600吨,年利税3.1亿元。产品有干性酒、半干性酒、加香起泡酒和蒸馏酒,每年外销300吨。

(二)北京市

1、丰台区盛芳园花卉示范基地

基地位于花乡,现有连栋大棚3万平方米,除育有火鹤、凤梨、天鹅绒、紫背双绒等高档花卉,还育有菊花、月季、凤仙、万寿菊等草本花卉。种植花卉的基质全部选用进口材料,大棚内温、湿度实行电脑控制,是为2008年奥运会供应草本花卉的主要基地。

2、北京大兴区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老宋瓜园

大兴种瓜有520年的历史,曾举办过16届西瓜节。大兴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全国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西瓜都到大兴庞各庄镇销售。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老宋瓜王科技服务中心以老宋瓜园为依托,形成集科研开发、试验示范、生产销售、观光采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多年来,公司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不断融合,打造出老宋瓜王知名的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

(三)山东寿光

寿光农业标准化水平高,是全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了60万亩,先后注册了乐义、欧亚特、圣思源等23种农产品商标,有73种瓜果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生产示范基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与深圳布吉市场实现了南北两大农产品市场的强强联合,建成了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

1、第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此次博览会由农业部、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等12家单位主办,展览共分A、B、C、D、E、F、G七个展厅。

A厅面积5000平方米,由序厅区和国际标准展位区组成。序厅区内新颖的菜果造型、盆果组合、特型展位与声、光、电结合,呈现给人们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寿光和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

B厅面积10000平方米,由展位区和景点区组成。景点区精心制作有“圣乡遗韵”、“绿色畅想”等若干景点,厅内有园,园中有景,匠心独运,异彩分呈,是名付其实的“蔬菜大观园”。

C厅面积3000平方米,名、优、稀、特蔬菜瓜果荟萃,各类菜树形体巨大,造型美观,国内仅有,世界罕见。

D厅面积3000平方米,展现了现代工厂化育苗新技术、新成果。

E区区面积10000平方米,收田园风格为其基调,汇集国内外当今最优良奇特果蔬近1000多种,内有亭台廊榭,悬泉瀑布,堪称“长青 苑”。

F区面积10000平方米,设展区位和充满田园风格的生态餐厅。

G区为室外展区,展览、交易各类农机、农资、苗木、花卉、科技图书及文化艺术品。

有机蔬菜大棚示范种植区,以国家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100个冬暖式温室为现场,让人们直观了解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过程和最新技术。

本次所有展厅和景点区全部由蔬菜妆点,有盆栽南瓜、瓠瓜、黄瓜、蕃茄、樱桃蕃茄、油菜、苋菜、紫背天葵、乌蹋菜、西葫芦、羽叶甘蓝、辣椒、茄子等品种。菜博会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内30个省市区的70多万人到会参观,其中,农民占80%。参展品种1000多个,各类贸易额30多亿元。展会最吸引考察团的一是温室卷帘机,二是温室农机具,三是国内外优良蔬菜种子和盆栽蔬菜种子,温室桃一边倒技术。

2、文家街道办事处2万亩蔬菜基地

此基地已成为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以耐寒、茎粗、叶宽、叶色浓绿著称的“独根红”为主导品种,“雪韭”、“苔韭”、“汉中韭”搭配种植,冬春产韭黄、韭青,夏秋产韭苔、韭花,一年四季供应上市,年产韭菜1.2亿斤,收入过亿元。文家韭菜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2002年4月正式获准使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四)山东平度市

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面积3116平方公里,耕地216万公顷,农业人口110万,是全国粮食示范县,有360万亩耕地复种指数140%左右。水果和蔬菜是平度市两大优势产业,全市果园面积34万亩,果品产量3.8亿公斤。其中,葡萄11.7万亩,产量0.6亿公斤,蔬菜面积97万亩,设施栽培蔬菜面积14.1万亩,大蒜、大姜、圆葱常年种植面积24万多亩,是平度市蔬菜出口的主要品种。

1、南街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园

示范园始建于2000年,占地1000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有高标准温室490个,采用“三三制”的投资方式,即镇、村、农户各投资三分之一,整个园区由镇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建设标准,所有温室全部采用砖墙和钢骨架结构,覆盖遮阴网和防虫网,全部实行滴灌新技术,推广无公害农药和肥料,推进标准

化生产。示范园内栽培技术高新尖,品种上名特优,品质上无公害,引进了荷兰、以色列彩椒、樱桃、番茄、美国西芹、黄瓜、西葫芦等优良蔬菜品种。番茄亩产1.5--1.6万斤,亩收入1.5万元。

2、大泽山镇葡萄之乡

此镇 的葡萄均在山坡地带种植,架形有棚架和立架,也是因地制宜设臵葡萄架形,修剪方式双干自由扇形。种植的鲜食品种有玫瑰香、龙眼、巨峰、泽香、泽玉,亩产5000--7000斤;加工品种有雷司令、赤霞珠等,亩产6000斤;保护地有红提、蓝宝石等品种。

三、考察感触

2005年5月2日,考察团全体成员在区人民政府召开座谈会,就此次外出考察所见、所思、所感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会人员结合我区地域资源优势畅所欲言,特别是参加考察的村干部,他们一致认为,作为兴村富民带头人,理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理清发展新思路,拿出发展的新办法,强化发展的新举措。

五一乡新园村委员韩振云说:“我们村从92年开始种植温室蔬菜,已有十几年了,但这次考察对我们触动很大。山东寿光种植技术水平和土地利用率都高,温室间空地全部种植蔬菜,温室结构合理,放风口设在温室顶部,温室蔬菜全部覆膜种植,我决心在我们村推广这几项技术”。五一乡中河源村种植能手杨子珍说,“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看到寿光市温室墙体厚度1.5米,山东地区比乌海温度高,温室墙体却比我们的厚,近几年我们温室果菜接连遭受冻害,看来还是温室结构不合理,这次回去,我们也要搞小棚。今年我们村拟建100亩温室,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对全村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占领本地市场,同时要借学习张耀国同志先进事迹,创立品牌农产品。五一乡团结新村姚爱民主任说,“市区两级政府让我们外

出考察,给我们换脑子,我们非常感谢,回去后,我要在全村树立几个示范户,争取创出我们村的品牌,同时,要引进温室旋耕机,提高劳动效率。”新地乡伊克村尚存世认为,通过这次外出考察,首先要解决头脑中存在的误区问题,要让全体村民树立起农业也能挣大钱的观念,关键是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结合伊克村实际,他决心回去后要把购回的学习资料通过各种形式向村民宣传学习,要种植好村葡萄示范基地,种出精品,为明年发展葡萄专业村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全村人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田野农科公司董事长田野认为:我区农业和农区经济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发展葡萄产业。要以获得国家金奖的无核白为龙头,大力发展鲜食葡萄。二是要加快保护地建设。保护地要全区或全乡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规模发展,走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道路,同时保护地蔬菜生产品种要不断更新,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三是发展生态高效、休闲观光农业。四是在各村树立几个能起带动作用的示范户,促进广大农区居民改变思想观念,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区农牧业局也就外出考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先进地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一是抓农业科技推广,注重对无公害生产、生态果园、设施栽培、农村沼气等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如寿光市每年安排新技术的试验示范50多项次,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利用网络教学,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年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以上。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农业知识。组织讲师团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录像带、影碟等,每年培训农民6万人次。二是抓科技项目带动。如平度市2004年争取农业部和青岛市等上级科技农业项目19个,上级扶持资金3465万元。

三是抓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制订了“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意见”,选派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业专家,对基地建设实行全面技术指导。四是抓农产品市场信息,加强信息覆盖面,快速将周边地区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渠道指导组织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考察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由区农牧业局负责组织的此次外出考察在我区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市、区党委政府对加快农业和农区经济发展的关心。全体考察人员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每到一处,大家白天虚心向人家学习、请教,做好笔记,晚上利用休息时间,交流各自的感受,谋划区、乡、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区农牧业局结合农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宣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农区居民的生产观念,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农区居民收入。

(二)发展农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的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优势,我区两乡拥有耕地面积22000亩,加上驻区各厂(矿)农林场及待开发农业用地大体有4万亩左右。有限的土地资源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生产的精品道路。一是要大面积发展鲜食葡萄种植业,用2~3年的时间发展3~5个葡萄种植专业村,选择无核白、无核紫、玫瑰香等口感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为主;二是要加快发展日光温室,尽快选择4~5个村或地域专门发展保护地,走园区化道路,由建委

负责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建设。日光温室结构要充分考虑保温性,借鉴寿光、银川市温室特点,加厚后墙、山墙,选择好的填充材料,保证日光温室一年四季均能生产果菜类蔬菜。此项工作应立即付诸实施,力争今年底投入生产。

(三)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农业投入,着力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消新地乡三级扬水,降低农业生产费用。

(四)改革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我区现设臵有区、乡两级科技服务站,拥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科技人员有15 人(农业院校毕业生)。现有科技人员中有7 名多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胜任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工作,其余人员大多只是从学校毕业后从未参与农业实践,无法承担科技兴农任务。建议区里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让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要出台科技人员的科技 服务与其工资效益挂钩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区、乡、村科技服务网络,把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吸纳到科技人员队伍中,让他们在园区内搞示范,带头到富,做巡回演讲,现身说教。此外,要加快对两级农科站改革步伐,建议区农科站改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财政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承担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检测、检疫及农区居民技能培训等职能,依靠科技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乡科技站改为区农技术推广中心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区农技推广中心统一领导。改制后的区农技推广中心全部人员考核上岗,统一聘用,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即每名科技人员均要

深入园区或拟发展的葡萄专业村,实行科技承包(每人承包5~10栋以上温室或30亩葡萄),凡产量、效益达不到要求的,工资按50%发放,连续两年达不到要求的予以解聘。

(五)尽快解决农业生产融资渠道不畅、农民贷款难等问题。目前我区发展1亩葡萄地需投入资金3000元~3500元,发展1亩高效日光温室需投入资金4万元左右,靠农区居民自身无法解决,使农业产业化推广受阻,造成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出面协调出台支农贷款政策予以解决。

(六)针对农区居民组织结构松散,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缺乏,企业—基地—农户三者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满足供应本地果蔬市场的同时,开拓周边市场,使产品走出乌海并逐步创立自己的品牌。

海勃湾区农牧业局 二OO五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

开拓新思路 谋求新跨越

以现代农业大发展助推农业做大做强

——****县农业考察团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学习考察报告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县第十三届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用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指导工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农业

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带领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有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农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企业的经理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带着问题,虚心请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议一路,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发展规模之大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每一位成员为之震撼。通过考察,洗脑清脑,明确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主要经验

(一)农业园区谋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2008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类产业。园区建设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的原则,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万亩5460多座,塑料大棚1.2万多亩,精品苗木和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2.7万余亩,规模化、标准化奶肉牛、生猪养殖场分别达到3处和15处,全区奶肉牛存栏1.8万头,生猪存栏4.9万头。

(二)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一是完善技术服务和培训机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专家团队,选聘69名农民技术员,组成园区技术服务队。开展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生产等专题培训47场次,受训群众5000多人次。建立生猪实训基地、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农民创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实训基地。二是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杨凌12316语音查询服务系统,建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106个,实施了“三电合一”、“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物流储运体系。在园区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16处,建设大型农资和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举办“杨凌瓜果蔬菜节”,在杨凌农业信息网站设置“网上展厅”,促进了农产品供需双方对接。四是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园区水、电、路及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新修水泥主干路 40公里,沙石生产路38公里,新打、修复机井112眼,埋设输水暗管171公里,建成2处雨水收集示范点,架设变压器81台,配套高压输变电线路20公里,新建产地市场12处。成立了园区水电维修队,建立了水电维修网点,及时解决园区生产建设中的水电问题,确保园区生产顺利开展;成立了园区环卫队,负责园区道路、绿化苗木的管护及园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保持园区环境整洁。

(三)体制机制新、运行效果好。建设好园区农民的组织管理和土地的集中管理是前提,如果不能把单个的农户集中管理,把分散的土地连片使用,园区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们成立了2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2000多户,仅园区设施农业基地就有121个合作社;另外还成立了区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和大寨、五泉、揉谷三个镇土地流转办公室,组建土地银行36家,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入园企业1.5万亩,核心园区2300亩),涉及大寨乡、五泉镇、揉谷乡3个乡镇、33个行政村、8000余农户。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协调银行、保险等机构在全区开展银保富,实施蔬菜大棚农业保险,全区大棚参保率达到62.6%以上。

(四)生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严。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灾害天气预警、设施农业现代化监测、测报、信息处理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及病虫监测等体系。二是确定天和园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锦田合作社作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及检测设备。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检测站为依托的检测、溯源、专家咨询公共服务点,为园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三是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发放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本,并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开展了产品溯源和农残检验工作,进一步推广了“三型五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是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推广多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亩,推广秸秆反

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综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术近4000亩,推广名优新特品种20多个。

(五)农业产业链条健全,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轴、一心、八园”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场对接的现代农

业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示范,先后引进入园企业60家,其中:标准化示范园35家,孵化园23家,国际合作园2家,合同引资12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约8亿元。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繁育、苗木及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都是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运行和发展。

二、主要启示

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把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是他们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推进、大胆创新实践,敢于自我突破的结果。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创新,是农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只有观念更新,工作才能创新。杨凌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杨凌把现代农业发展始终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去定位,目标是全国现代农业看杨凌,以大气魄来确立目标,引领农业的超常发展。他们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搭建起平台。为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组建了“土地银行”。面对目标任务,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样能干成;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这样不行,这样会出问题。当前,我们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更不能只争论、不行动,必须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出大举措,跨步向前,实现突围,在不可为处谱写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有实无名的状况,必须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凸显农业亮点。杨凌坚持将资本驱动、资源驱动、技术驱动有机结合,不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低水平建设,而是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棚菜、果品规模种植带,集中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中了解到,杨凌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有120余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中棚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供应等产中、产后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涉及绿色果蔬培植、林业、畜牧业;农业科技推广企业2家;农业生产资料企业13家,涉及种苗培育、农产品营销、农资。实现了规模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效益农业的相互融合。

3、“三化”互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三化”即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原则,杨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截至目前,八类产业累计建成5万余亩。其中,建成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建成苹果、猕猴桃、核桃以及抗干旱观赏植物等种苗繁育基地2000多亩,带动农户繁育种苗2000亩。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150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占地1661亩,已存栏母猪2600头。引进了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占地1019亩,计划投资1.2亿元)、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示范园(占地1122亩,计划投资1.6亿元)和杨凌澳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养殖(占地691亩,计划投资8700万元)等3个基地。发展小麦良种3000亩,辐射带动区外发展7000亩。引进今日花卉公司占地328亩,已建成并开始育苗。建成年产1000吨杏鲍菇鲜品的工厂化生产线和年产8000吨的食用菌阴阳棚20座,带动农户发展阴阳棚60座;建成年产2000吨的杏鲍菇栽培工厂一座,带动农户建设120座食用菌中棚。企业带动,农户实施促进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一方面,我县还处于以农户为主导的发展状态,成方连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带动能力不强。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也制约了农业特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滋养和滋生,以做足规模基础、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区域特色。

4、创新体制活机制,是农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体制机制决定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推进园区建设上,杨凌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建设。

在促进规模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上,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方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15万亩。园区规划涉及四乡一镇70多个村的土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2009年以来,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组建“土地银行”,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对土地银行的定性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储、出租、转包等中介服务。主要职责:一是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二是将土地银行的“存地”对外租赁,即“贷地”;三是收取和兑现地租;四是协调流转中的相关问题,调解纠纷等。在管理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了区有中心、乡镇有办公室、村有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区上成立了土地服务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区土地银行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以及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工作。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土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集中保管土地银行的档案资料,监督管理土地银行的土地租金,调解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同时,区财政给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1万元,支持土地银行正常运转,开展工作。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我县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反思,我们认为,农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思想上、体制机制和工作魄力上。

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发展环境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我县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产业扶贫政策持续深入开展。省市明确了“一产抓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加快,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品过的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我县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为蔬菜生产优势区,被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县,林果生产优势区,棉花生产优势区。“十二五”期间,粮食核心区、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新一轮扶贫攻坚、农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借鉴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努力克服和解决农业资源供应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部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谋求跨越发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考察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怎样使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让解放思想的行动真正转化为现实成果。一是走出去解放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察学习,用生动鲜活的发展事实教育广大干部开拓眼界、开阔思维。二是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分析****农业发展实际,找准农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解放思想,把各项决策、方针、政策更加科学的执行好,落实到农业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实践创新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催生发展新活力。

2、大力推进农业转型。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现农业由大作强,规模、品牌和市场是瓶颈制约,为此要以这三个方面为突破口,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坚韧的干劲扫除障碍,放宽思路、放开手脚打好农业转型攻坚战,真正使****农业出亮点、出品位。

一是抓规模扩张,促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产业,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发展特色,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确保发展战略科学、清晰,前景明朗。围绕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一条思路抓到底,落实不断档。要选准县域发展的突破口,确保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实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做足规模优势,我县许多农产品比如西瓜、樱桃西红柿、梨等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和品质优势,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典型示范,全面带动”的措施,选择种植养殖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以规模筑市场,向规模要效益,形成规模效应,做到每个主导产业、规模种养项目都有示范试验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生产。

二是抓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能否顺利走向市场,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低。要继续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能人带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一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培强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带动“一村一业”发展。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二要建立一批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现有各类特色产业加工作坊进行整合兼并升级,培育和延伸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依托益彰食品等企业,逐步扩大基地辐射面,做大蔬菜等特色加工业,延伸果菜加工产业链,整合现有杂粮、食品加工品牌和生产企业,培育开发系列品牌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延伸杂粮、食品加工产业链。三要发育一批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一村一业、一屯一品”的发展机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通过试种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强同农林研究所等科研场所的合作,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抓产品提品质,促品牌创建。品牌不仅是广大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种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附加值的综合体现。发展“一村一一品”,目的就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产品的畅销带动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全面实施创品牌工程。一要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注重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和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指导,筑牢品牌理念。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我县在市场有较大知名度的品牌农产品“漫河西瓜”,要继续通过举办如西瓜节等大型活动,打响牌子,不断扩大影响面。二要积极培植载体,奠定品牌基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单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企业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其业务范畴,这就为农业产品打响品牌战略提供了便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在立足做强现有企业,扶持壮大益彰食品等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创办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三要实施有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品牌不名、有牌无品;同品异名、一卵多生;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品牌管理体系问题。就我县而言,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如漫河西瓜、伊强牌西红柿等就要分别以一个品牌出去,集中全力打造一个品牌。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做大农业品牌,挖掘品牌潜能,搞好产品整合。同时,漫河西瓜、中捷果品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在深加工产业方面挖掘潜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开发果汁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益。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农业发展区域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用大气魄、大视野、大力度,推动农业大发展。一是要大气魄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环京津区域为先导,紧紧围绕蔬菜、果品等特色产业,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一批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发挥扶贫资金、农业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要在项目引进上要有大视野,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为在家创业农民提供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持。同时,瞄准国内外市场、拥有资本、拥有名牌的名企、大商、大型超市、市场,积极对接,引进项目,逐步形成“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三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大规模、集中连片、沿路成方连片流转,加大流转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入驻。加速培育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开展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4、大力推进农业各项工作落实。先进地区好的做法,我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做到。一是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拼搏奉献,创新实干,闯出新天地,打开新局面。二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农业各项工作中,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机遇面前不迟疑。三是进一步浓厚“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加强农业工作调度和督导,加强观摩拉练,促进各项工作在比中干,在干中学,确保圆满完成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农业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下载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农业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农业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经贸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5篇材料)

    农业经贸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一、台湾农业经贸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全岛有三分之二地区属于高山林地,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土地总面积......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 作者:信息中心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10月29日下午代表团到达全罗南道后,考察访问了光州农协园艺花卉批发市场、新世界农产品超市;拜访了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双方就下一步农业技术......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应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邀请,2003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战树毅厅长带领省农业厅代表团一行6人,对韩国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这次考察访......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考察报告6月1日至6月8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赴澳大利亚考察农业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由于行前作了认......

    澳大利亚低碳农业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低碳农业考察报告 根据2012-2013年度中澳农业交流团组计划,去年11月,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农业部国际交流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