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3: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第一篇: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

41学 号:

2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air-source heat pump)ashp

水源热泵系统(water-source heat pump)wshp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空气热泵系统

水---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2.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中国,地下水热泵系统已开始广泛使用,而土壤源热泵系统尚处于研究机构工程摸索和研究阶段。

从有关调查来看,地下水热泵工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在于要实现100%的回灌,并回灌到同1含水层,不污染地下水,且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不容易做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不进行回灌的热泵工程,更有甚者,出现了直接利用地下水通入风机盘管内进行空调。这样做,1则污染水体,2则浪费水资源。

对于土壤源热泵的发展主要是从1998年开始。国内数家大学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实验台,且大多数进行了地下换热器与地面热泵设备的长期联合运行。其中1998年重庆建筑大学建设了包括浅埋竖埋管换热器和水平埋管换热器在内的热泵系统;1998年青岛建工学院建成了聚乙烯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湖南大学1998年建设了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1999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些系统为中国推广土壤源热泵奠定了基础。从XX年开始,在国内长春、济南、温州、重庆、米泉建立了1系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房地产商所关注和采用。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4、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 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1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1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

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 管材选择

1般来讲,1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⑴ 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 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⑶ 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 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 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埋管总长,m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

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第二篇:2021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开题报告

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业:机械工程

别:机自041

号:103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

空气热泵系统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2、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中国,地下水热泵系统已开始广泛使用,而土壤源热泵系统尚处于研究机构工程摸索和研究阶段。

从有关调查来看,地下水热泵工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在于要实现100%的回灌,并回灌到同1含水层,不污染地下水,且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不容易做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不进行回灌的热泵工程,更有甚者,出现了直接利用地下水通入风机盘管内进行空调。这样做,1则污染水体,2则浪费水资源。

对于土壤源热泵的发展主要是从1998年开始。国内数家大学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实验台,且大多数进行了地下换热器与地面热泵设备的长期联合运行。其中1998年重庆建筑大学建设了包括浅埋竖埋管换热器和水平埋管换热器在内的热泵系统;1998年青岛建工学院建成了聚乙烯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湖南大学1998年建设了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1999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些系统为中国推广土壤源热泵奠定了基础。从XX年开始,在国内长春、济南、温州、重庆、米泉建立了1系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房地产商所关注和采用。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

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1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1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

管材选择

1般来讲,1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

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

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埋管总长,m

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第三篇: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腰形孔电器罩成形工艺分析及冲压模具设计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机械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103030004 万秀娟 熊禾根 2015年3月20日

1、毕业设计目的及意义

1.1 毕业设计意义

高等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对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毕业设计研究的课题,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受到初步的工程技术训练。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意义。

1.2 毕业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等手册、图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4)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5)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6)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毕业设计任务

2.1 设计题目

腰形孔电器罩如图所示材料为20钢,料厚2.0mm,小批量生产。试设计该产品的冲压模具。2.2 设计内容

(1)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2)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与确定;(3)冲裁模设计计算

1)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2)冲裁工艺设计计算; 3)冲裁工序设备选型; 4)冲裁模主要结构设计及计算; 5)冲裁模零部件详细设计;

6)冲裁模主要工作零件制造工艺设计。

(4)弯曲模设计 2.2设计内容

(1)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2)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与确定(3)冲裁模设计计算

1)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2)冲裁工艺设计计算; 3)冲裁工序设备选型; 4)冲裁模主要结构设计及计算; 5)冲裁模零部件详细设计;

6)冲裁模主要工作零件制造工艺设计。(4)拉深模设计计算

1)拉深工艺设计计算; 2)拉深工序设备选型; 3)拉深模主要结构设计及计算; 4)拉深模工作零件详细设计。(5)绘图任务

1)模具总装配图; 2)模具零件图;

3)模具总成三维图(可选); 4)模具主要零件三维图(可选)。(6)任务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内容完整,不应少于40页(电子版和手写均可); 2)绘制A1手工图一张(上模板、下模板或凹模固定板等尺寸相对较大零件); 3)除手工图外,所有绘图均需同时绘制草图和电子图;

4)草图绘制可不严格成比例,但需用绘图仪器绘制,主要结构须清晰明了,主要尺寸须标注;

5)电子图和手工图的图纸量总和不少于折合6张A1。

3、文献综述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

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4、设计进度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11周 第12周

内容

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方案分析与确定

冲裁模设计计算 拉深模设计计算 绘图任务

答辩

参考文献

[1] 李奇涵主编.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03 [2] 郑可锽主编.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0,05 [3] 洪慎章主编.冲模设计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4 [4]徐政坤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8 [5] 王再生主编.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07 [6]周开华编译.冲压零件展开尺寸计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04 [7]薛啟翔主编.冲压模具设计结构图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5

[8]Liu C et al.Analsis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slab rollling using an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8,25(2):55-62.[9] Yazheng Liu, Jinghong Sun, et al.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of deep-drawing sheet texture evolu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3,140(4):259-272 [10]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06 [11] Yingbin Bao.Acomparative study on various ductile crack formation criteria.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2004,7(3):145-152 [12] 冯开平,左宗义主编.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001.09 [13]郑家贤编著.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1 [14]薛啓翔等编著.冲压模具设计制造难点与窍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7

第四篇:1.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教发 [2004]32号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一定的查阅、应用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拟定方案、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分析、设计运算能力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4、培养学生工程制图及编制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的能力,清晰表达设计(论文)思想、过程步骤的能力。

5、对于撰写论文的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其试验设备制作、安装、调试等实验条件建立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研究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工作量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图纸、说明书或论文字数由各系参照本学科类《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规定及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确定,外文翻译应在3000字以上。

(三)格式要求:见《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四)时间安排: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时间不少于12周;具体工作日程安排参照附表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一般应安排以下主要环节的训练(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一)毕业设计

1、选题

2、查阅中、外文资料,翻译外文资料

3、调查研究

4、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5、工程设计或工艺设计,计算分析或试验研究

6、技术经济分析

7、绘制图纸

8、编写设计说明书

9、编写中、英文设计摘要

10、答辩

(二)毕业论文

1、选题

2、查阅中、外文资料,翻译外文资料或撰写阅读外文笔记

3、调查研究

4、试验方案选择或拟定写作提纲(根据专业需要定)

5、实验研究、数据整理或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评价资料(根据专业需要而定)

6、理论分析、论证

7、技术经济分析(根据专业需要而定)

8、撰写论文

9、编写论文中、英文摘要

10、答辩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各系负责组织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1、制定和修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政策、办法及规章制度。

2、组织协调学院各职能部门解决场地、设备器材和经费等问题,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支持。

3、负责组织对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各环节的抽查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评估,将检查结果、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各系和相关部门。

4、组织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指导教师的评审,并给予表彰。

5、做好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

(二)各系职责

1、贯彻执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章制度,根据本系的专业特点,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与时间安排,实施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2、成立系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各项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安排,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

3、组织审定全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各课题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资格和学生名单。

4、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安排使用。

5、组织检查全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6、组织“申优答辩”、“争议答辩”的工作,审核成绩,确定本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7、组织评选,推荐本系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指导教师。

8、负责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汇总、上报。

9、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对所发现的问题组织制定整改措施或向学院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10、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关材料的归档保存及上交。

“申优答辩”:指毕业设计(论文)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所参加的系答辩委员会组织的集体答辩。

“争议答辩”:指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提出异议的学生,经系答辩委员会审核后认为有必要重新举行的答辩。

(三)专业教研室职责

1、贯彻执行学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参照《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相关卷的要求,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责。

2、组织审报、审查并向系里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上报院内外指导教师名单。

3、考核指导教师工作,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

4、组织并实施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答辩和成绩评定。要控制成绩的合理分布。对指导教师的评分与评阅人或答辩小组评分差异大于一个等级的毕业设计(论文)要组织复查与分析,将结果上报系里。

5、向系里推荐本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总结及改进意见。

7、按规定的方式汇总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送系里归档。

8、根据学院、系要求按时报送有关资料、数据、报表等。

(四)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应由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也可以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初级职称人员可以担任辅助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资格需经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并经系主任批准。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原则上少于或等于6人,最多不超过8人。

3、指导教师在课题审批后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见附表四),经专 业教研室主任签字,报主管教学系主任批准后生效。指导教师及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应为任务书下达时间。任务书最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两周发给学生。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变动,如确需变动,需经系主任批准,在任务书上注明,并报教务处备案。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明确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工作量、工作顺序和时间分配等,对学生完成课题起指导作用。

5、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两周内完成“开题报告”,并填入广西工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学院统一印制)。

6、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定期答疑、质疑,每周不少于二次。并及时填写广西工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7、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说明书(论文),认真审查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定稿,评出分数,写出评语(见附表五)。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提纲。

8、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必须坚守岗位,确因工作需要出差时,必须经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批准。时间在一周至一个月,需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出差一个月以上,则需另定指导教师,并报教务处备案。

9、在外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时,要求所去单位确定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所在系要指定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负责联系,经常检查,掌握进度,协调有关工作。

(五)评阅人职责

1、评阅人应具有指导教师资格,具体由各系安排。

2、评阅人应认真、公正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给出成绩,写出评语填写“评阅表”(参照附表六-

1、或附表六-

2、或附表六-3)。评阅人一般应为评阅学生答辩小组成员。不能作为答辩小组成员的评阅人应提出2~3个问题交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不得泄露。

四 选题要求

(一)课题应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本专业全面综合训练。

(二)课题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真题真做。

(三)课题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四)申报课题应于第七学期十六周前完成并由申报人填写课题申报表(见附表二)。

(五)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

(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多名学生共同参加一个题目,必须明确每个学生

独立完成且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其受到全面综合训练的工作任务。

(七)鼓励工科毕业生参加设计单位的工程项目设计,但应有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明确课题;

(八)课题的分配实行双向选择,学生自愿选题选教师,指导教师依条件选择学生,最终由系领导小组协调落实学生选定的课题与指导教师。于毕业设计开始前二周(不含寒假)以“毕业设计(论文)情况一览表”(见附表三)报教务处备案。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教学阶段开始前,各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查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学生必须取得第六学期为止所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90%以上的总学分,才有资格做毕业设计(论文)。特殊情况需由学生写出书面申请报经所在系批准后方可做毕业设计(论文)。该项工作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七周前(不含寒假)完成。

(二)确定课题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两周前(不含寒假)向指导教师领取“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三)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交调查研究提纲,在调研基础上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两周内写出“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调研资料准备情况、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工作任务分解,各段完成的内容及时间分配、存在问题等。交指导老师审查,批准后正式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四)学生应对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负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各项任务。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书写格式遵照“广西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撰写。

(五)学生应经常(定期)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遇到的疑难问题,争取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六)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严禁抄袭他人的成果或请他人代替完成某项任务,一经发现,毕业设计(论文)按作弊处理。

(七)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二者,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八)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始一周前,学生需交出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成果,文档部分按规定装订成册,并向指导教师提出答辩申请,填写学生答辩申请表(见附表四),未填写申请答辩表或指导老师不同意参加答辩的学生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九)学生答辩前应进行充分准备:如写出论文提要或汇报提纲(提倡用POWERPOINT等电子形式)(3~5份交答辩教师)、必要的图表、试讲等,锻炼自己的表达表述能力。

(十)答辩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对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对外发表或转让。

六 答辩及成绩评定

(一)各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5人)和若干答辩小组(每组至少3人)。

(二)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各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评阅,评阅人的评审应于答辩前完成。

(三)各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于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二周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成员及各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名单与答辩时间、地点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答辩小组组织、实施本组学生答辩工作。答辩时,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回避。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其中10~15分钟由学生本人介绍毕业设计(论文),10~15分钟用于回答问题),给出成绩,写出评语(见附表七)。

(五)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申优”、“争议”答辩。“申优”答辩的方式与具体办法由各系答辩委员会规定,各系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不得超过15%,申报院级优秀数量不得超过5%。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有异议的,在成绩公布二日内有权向所在系答辩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所在系应予受理并组织从复核到“争议答辩”的复审程序。

(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五级制记分(优秀(100-90)、良好(89-80)、中等(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0)),采取“结构分”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组成,三部分的比例为4:3:3。各系应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总体成绩的合理分布,并按规定时间把最终成绩报教务处。

七 质量控制与检查

(一)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课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质量,教师到位及指导作用,学生满意程度,学 生出勤情况,答辩、成绩评定情况,论文水平与质量,存在问题等。检查结果写成书面报告。

(二)各系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初期、中期和后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检查重点,其它检查内容与重点由各系决定,并将检查结果与存在问题写成书面材料,报教务处。

(三)专业教研室进行阶段检查。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质疑,并检查进度和存在问题。检查情况要记录在册,并报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

(四)指导教师日常检查。

(五)学生自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对存在的问题应报告指导教师研究解决。

八 实施与解释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规定作废。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九 附录

附表一: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附表二: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表 附表三:毕业设计(论文)情况一览表 附表四: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附表五:广西工学院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附表六: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评阅人用)附表七: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附表八: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汇总表 附表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表

附表一: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七学期十六周前: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资格与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结束;

十八周前:审批课题结束并向学生公布课题与介绍内容;

十九周前: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课题结束;

二十周前:指导教师发给学生“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表四)各系交教务处 “毕业设计(论文)情况一览表”(附表三);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

第八学期第五周前: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经指导教师审批结束;

答辩两周前:各系将系答辩委员会主任、成员及各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名单与答辩日期、时间、地点报教务处;

放假前:交教务处 “系毕业设计(论文)情况一览表”(附表三,含成绩);

暑 假

开学两周内:各系交教务处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汇总表”(附表八)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附表九)。

第五篇: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Xx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 :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

开题日期:年月日

一、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

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2010年4月10日——4月16日

开题准备:4月17日——4月20日

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

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王昆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任金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 许镇宁机械零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 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委会机械设计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 Tragfahigkeitsberechnung Von Stirn-und Kegelradern,1970

五、指导老师意见:

下载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我型我速”单身公寓创意设计 专业: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 学院: 师范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课题任务: 随着城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 随着上网人数的剧增,越来越多的商业客户开始重视网络这个宣传、展示的平台,网络广告近些年也呈快速发展之势。在网络广告的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PLC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类别毕业设计专业班姓名评分指导教师年月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系别机电与自动化学院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北京奥运会,上海2010世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都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姓名 :乐有梅 学号 :07831232 班级 :07级高招英语班 专业 : 英语教育指 导 教 师:李xx2010年 3 月24日1文献资料摘要:1) 心......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例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例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充足的能源有力的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更......

    机械工程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规范化要求

    机械工程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 告规范化要求各教研室: 为了更好地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现学院制订毕 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规范化要求,具体要求见模......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