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演讲稿及录像评价参考标准
学生演讲稿及录像评价参考标准
一、演讲稿
1.紧扣“立德立志,成长成才,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主题,以德育课教材内容为参考,联系社会生活,结合自身思想认识、心路历程及行为实践。
2.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见解独到,能体现时代精神。
3.内容充实具体,材料真实典型,论述理性感人。
4.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5.文字简练生动,文面规范;字数符合要求。
二、演讲录像
1.运用普通话演讲,语音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2.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速、语气、语调、节奏等处理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感染力强。
3.能较好地运用姿势、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辅助表达。
4.精神饱满,着装得体,有良好的仪表风度。
5.脱稿演讲,演讲时间符合要求。
6.摄像效果好。
第二篇:会议摄影、录像标准
会议摄影标准
1、主要人物的拍摄
◆拍摄之前需要熟悉主要人物的长相等重要环节,可以进行重复拍摄,以便备选 ◆每位参会人员个人不同角度(正侧面,近远景)
◆演讲嘉宾拍摄(分别拍摄每位发言人的远景、近景、正侧面不同角度拍摄)◆参会重要来宾听会场景个人特写(各方重要代表)◆参会人员近远景的拍摄
2、能够表现人物最好的形象 ◆体现人物特色瞬间抓拍 ◆与会人员自由交流场景
3、情景设计
◆拍摄中根据人物的肢体动作进行抓怕找出最好的情景画面 ◆拍摄时注意整体的细节,拍摄人物自然的一面
4、整体构图
◆结合会场整体,照片突出主体 ◆注意照片的精要度要吸引视线 ◆注意简化杂乱 ◆注意均衡和谐画面
会议现场录像标准
1、画面要求:
固定机位,录制演讲嘉宾的全程授课实况;
画面以全景或中景为主,勿过多推拉,如需推拉,须匀速;
画面无偏斜、偏色、过暗、过曝、大幅震动、闪烁、雪花点等不合格现象; 保证演讲者的肢体动作完整出现在画面内;
因成片后期制作不加遮幅,录制时天地留边不要过大;
如嘉宾演讲时走动频繁,请及时匀速跟摇,确保其在画框内; 演讲嘉宾身后背板主题文字清楚明了; 请全程监看画面; 不必上字幕。
2、声音要求:
调音台输出演讲嘉宾声音信号入摄像机2声道,机头麦收录现场声入1声道; 保证演讲嘉宾声音质量; 有问题随时调整;
全程音量大小一致,无过弱、失真、声反馈(啸叫)、观众机旁说话入带等为不合格现象。
3、录制设备:
请使用Sony DVCAM或以上水平的设备录制并使用184分钟磁带; 请使用电源适配器转换供电; 备注:
请相关摄录人员提前到会场查看场地,保证录制完整安全;
第三篇:学生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标准
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要促进学业上的进步,而且要推动人的潜能的开发;评价的功能不仅是甄别和选拔,而是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改进和提高,增强自信;评价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师,还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在立足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主要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根本目的,即“选拔适合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最高宗旨。为此,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则违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只教升学考试必考科目,加班加点,死记硬背,非考试科目不教不学;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尺度是升学率,对人才评价以学历为标准。这种“应试教育”评价目的观,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用于选拔与培养英才,日益造成学生分化与人格分裂,日益使得教育无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起到了“反教育、反发展、反公平、反效益”的破坏作用。新课程发展性学生评价思想,它是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它依据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系统分析,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从而实现评价对象“增值”的目的。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更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目前,学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教育外部对内部的评价,主要是发挥评价的鉴定甄别、选拔淘汰的功能。所谓鉴定甄别,是指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 认定。其实质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或绝对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会考等。
首先,这种评价回避了教育的价值问题,即评价目标确立的依据没有回答。其次,这种评价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教育活动是复杂的,有预期结果的出现,也有非预期结果的出现,甚至出现事 与愿违的负效应,这些非预期结果并没有评价。
第四,现代社会重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而这种评价用统一的标准去判定教育效果,这从根本上是不能为现代教育所接受的。
所谓选拔淘汰,是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地位与他人所处地位相比较,从而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其实质是常模参照评价或相对评价。历史上,评价的这种选拔性功能确实使一些人改变了社会地位。时至今日,学生评价仍保留着选拔性功能,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这种评价仅仅提供一个等第参数,难以提供学生实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对于诊断、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几乎无能为力。另外,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必将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使其部分差者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容易滋生出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从而降低评价工作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因此,学生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是非,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作出选择,对教育实践活动予以指 导,加以控制和调整,寻找改善教学行为的途径,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具体表现为:
第一,反馈调节。
即倡导教师和学生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沟通方式,将评价结果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促进其改进提高。
第二,展示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优劣、效果的好坏,始终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一般说来,得到正评价(奖赏、肯定的评价)时,积极性比较高,得到负评价(惩罚、否定的评价)时,积极性比较低落,因此,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如何重视这一心理反应,调动他们的内部动机,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要求把评价活动当 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第三,记录成长。
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灵活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尤其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所以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 时也是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过程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第四,积极导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并且重视评价过程本身等新思想,将随着评价具体的实施过程渗透到新的课程改革的其他各个环节,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自身成长等方方面面,从而有助于建构出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发展 的课程发展模式与框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学生评价标准,要改变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从学业内容和非学业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
学业内容的评价
学业内容应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实行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测评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 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新课程标准》已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其中的维度之一,可见它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愿望、兴趣、主动性、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 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评价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
一、固定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目标、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为 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
“谈心式”评价方法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和忧虑;当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和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和感激。教师评语历来被视为学生最具权威、最有价值的评价方式,家长和社会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学生对此却一直持漠然的态度,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以为其一是学生不满意自己被置于完全被动的被评价的客体地位,主体意识得不到尊重;其二是教师以明显的评价主体出现,给予学生以评判性诊断,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 用。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探索中,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中所写评语风格的改变。
这种方法是采用测试、观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形式,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评价内容,通过作业本、测试卷、书信、学生跟踪观察记录卡等多种评价途径,以“谈心”的呈现方式,重在体现师生心灵间情感的沟通,适时给学生以鼓、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延时式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或考查中没有得到满意的成绩,教师可暂不评价,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或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以后,经个人申请老师可以给予重新评价,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从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进一步学习的 信心,同时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弥补式”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是指学生的某一次作业或考试有缺陷,教师已给予了一定的评价,经学生弥补后,教师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给予补充性评价,可进行二次评价、三次评价。随堂评价方法
建立“随堂评价机制”,对学生随堂表现予以评价。在这种方法的使用上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像低年级学生可以这样去评价:认为自己读熟了课文就在课题旁画一颗红星;背过了一首诗就画上一张笑脸;自己对课堂表现满意就在班级设置的评价墙的苹果树上涂上1个红苹果,不太满意涂一个黄苹果,不满意就不涂,到一定阶段进行累计,找出不足,制定前进的目标。中、高年级可以设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提问题、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合作交流等。每天拿出五分钟的时间采取自评与小组评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 “星”的形式呈现,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累计一次,由教师给出描述性评语,反馈给家长,使学生的闪光点都得到正面强化,将外部鼓励转化为内在动力,形成自 信。
单项评价方法
改变过去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年”等综合性评价方式,采取单项评价的形式,实行“单星少年”评比方法,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归纳为“德育
星、智慧星、安全星、爱物星、体美星”等项评比,由学生自己申报,然后经过老师、同伴、家长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给每个学生以准确的评价。
特长展示评价方法
学校每年都举办文艺活动,让学生的美术和书法作品、文艺特长等均在全体师生展示,通过命名一批“特长星”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短信评价方法
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随时对每个学生进行的即时评价,现在我校开通了移动“校讯通”业务,老师们通过信息的形式就可以将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反馈给家长。家长就会随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能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良倾向给 予纠正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评价主体
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主体,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这一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劳动等方面设计成表格,展开阶段性评价,尽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种评价除了能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续特征,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的评价职能,不但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肯定,也指出了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使评价落实 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1、教师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写出评 价等级。
2、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情感和对所学知识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自己 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3、家长参评。学生请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家长科学地辅导孩子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课程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家长、孩子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目的。
4、学生互评。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使他们无法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一学期中间引导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 同学这段时间里有哪些优点?”“他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 做?”通过这样的互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提高。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会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多主体评价寻找一个载体,给家长、学生、教师几方面的评价搭建一个能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平台,创造主体之间交流与协商的氛围,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诊断,使学生多方面获得信息反馈,能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改进自己。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结果由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己和同伴)记录在《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上,再由学生把手册带给家长,由家长在相应的栏目内填写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结果,然后由学生把评价手册交回学校,最后由班主任教师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在操行评语上用谈心式的语言写出描述性评语,做到准确得体,注重正面引导,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快乐,并以此激励、鞭策学生,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
总结与展望
赏识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个成绩不好、心理自卑的学生而言,赏识犹如冬日的暖阳,给他带来了温暖的安慰!当赞美了学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被寄于厚望 的感觉,努力的欲望就高。学生在不断的赏识之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一块田,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用知识去浇灌,用爱心去呵护。让我们用像春风一样的赏识拂过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吧!
总之,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是一个高度开放并不断发展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
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我们探索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评价的引导下,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
第四篇:学生读书评价标准
学生读书评价标准
1、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深厚的阅读兴趣,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能在班级或学校发挥“课外阅读”的模范带头作用。2、家庭藏书至少10本以上,而且书籍的质量较高。3、积极参加学校及各级组织的阅读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认真及时地填写好读书卡,能写较为具体生动的读后感,也可以是摘录、剪贴、书签、读书小报,可以进行展示。4、坚持诵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读书量。5、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两篇);积极在各级各类小学生刊物及作文比赛中发表文章或获奖。6、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在学校举办的读书好活动评比中荣获较好名次。
(二)具体措施:
(一)、营造读书氛围,形成书香班级。1、丰富源泉,让学生有图书读。(1)图书角建设:积极发动学生将家中的藏书有选择性地带到班级里来,老师自己也带头捐上一些适合孩子们读的书,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2)学校阅览室:要求学生人人办好借书证,每逢单周一都要坚持去借阅图书;定时或不定时查阅学生借阅情况,表扬借阅率高的同学,并授予“阅读之星”称号。2、保证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读。每天晨读30分钟;午间阅读;晚上20分钟读等,养成读书习惯。3、适时引领,让学生有兴趣读。(1)设计推荐书目: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推荐给学生,打开他们阅读的大门。(2)及时推荐新书。(师生有新书好书大家分享)(3)课内带动课外:教一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拓展,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看看,也可以再找一些作者的其他作品来品读。例
(二)、举办读书活动,激发读书热情。1、班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名著发布会、读书征文比赛、阅读之星、我与书中人物对话、给作家写一封信、写读后感、故事表演等。2、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能与读书笔记结合将那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三)、提供展示机会,体验成功喜悦。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能开阔视野,发展语言和思维,通过阅读,孩子们也能学到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1)、参加各种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比赛活动;(2)、优秀习作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3)、向学校校报投稿,争取选用;(4)、每周星期四作文课优秀习作赏读;(5)、优秀习作在班级展示栏展出。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1)、讨论认识好书;(2)、推荐阅读好书;(3)、教给阅读方法。
第五篇:学生课堂评价标准
课堂学生评价标准
一、评价类别: 个人评价、集体评价
二、评价主体:
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共评。
三、评价范围:
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卫生、纪律、礼仪等方面。
四、评价标准:
为了避免组内优秀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分标准,1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分,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分,3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分,4号学生回答对问题奖励组内4分。从而起到鼓励后进生在课堂内多发言、多参与的作用。当然,教师课堂运用评分系统时,要因题而定,简单的题可以分值少些,难的题可以分值多些。
五、赋分细则
1、课堂表现
(1)预习检测环节中,错一个词减1分,全对加1分,搜集到相关资料的加1分。
(2)合作探究环节中,组织有力,讨论积极,然后到报到站报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3分,第四名加2分,第五名加1分,第六名不加分。没讨论出结果的不加分。
(3)交流展示环节中,主动积极回答问题,1号回答一次加1分,2号回答一次加2分,依此类推,回答的好、对加分,错不加分。
(4)当堂检测环节中,组内全对加1分,1人有错减一分,2人有错减2分,依此类推。
2、课后表现
(1)课内作业:写字、大楷、练习、练习册,连得五次甲加1分,每次作文80分以上加1分,90分以上加2分,70分以下减1分。
(2)家庭作业:一次未完成减1分。
3、卫生:得到值周老师表扬加分,值周扣分减1分;平时检查保持,发现一次减1分;周一检查个人卫生,都干净组内加1分,1人不干净减1分。
4、纪律:包括三操、课间、中午、课外活动、放学等方面,根据值周老师的反馈,班干部反馈,平时检查,依据情况加减分。
5、礼仪:见到老师不问好减1分,不戴红领巾减1分,说脏话减1分。
六、统计办法:
每组一个小本子,组长统计每节课的表现;每组一张评价表,每天组长小结一天的表现,周五汇总一周的表现,呈现在个人评价框里。班会课班主任汇总每组的表现,评出本周优秀组,呈现在集体评价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