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

时间:2019-05-14 03: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

第一篇: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逸都分园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学前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策略的研究

教 师:颜 蕾

时 间:2009-9-20

问题的提出:

学前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我将在本学期进行学前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策略的研究。

研究对象:五岁半幼儿(学前二班全体幼儿)

现状分析:

通过打扮数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已经能熟练地唱数1到20,并能准确地完成1到10之间数物对应关系。初步掌握了1到10的数的分解合成,但掌握尚不熟练,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图形雨空间的认识中,对平面图形掌握较好,并对立体图形产生了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本期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用游戏化地方式有效地开展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预期目标:通过本期微型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增加数学活动的游戏性,达到本期数学活动教育目标。

关键字:数学 游戏

概念:

 关于数学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

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 关于游戏的定义: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

(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

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胡氏的游戏定义

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辞海定义

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四川省直属机关实验婴儿园逸都分园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活动周期;4个月

实施步骤:

1.九月:开展摩的现场,制定课题计划,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游戏方案;

2.十月: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列设计数学游戏;

3.十一月: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4.十二月:在运动中学数学:根据需要床边体育游戏或改编现有体育游戏;

5.一月:提供教研总结现场,结题。

学前班上期数学教育目标

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的数理感性经验,体会其与生活的关系,喜欢数学活动,有探究和关注生活中数理现象的兴趣,喜欢运用所获的数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的认识:

初步感知数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及数字活动的乐趣,会认、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数字表示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能从日常生活中抽取10以内数量,并能正确点数、顺数、倒数。有初步的数量守恒经验。在具体情景中了解10以内数的分合,了解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探究多维度数的分合的兴趣,获得有序、快速便捷进行数的分合活动的策略和经验;

能在实际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估数和10以内的实物加减运算,获得加减运算的感性经验。有用数的分合经验进行并探究10以内加减运算的意识和兴趣,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认识常见的量:

能结合一日活动,感知时间特征,顺序和生活意义,有爱惜时间的意识,能按时作息。认识时钟,认识年、月、周、日。

在现实情景中认识面值为10以内的钱币;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大小、长短、宽窄、粗细、高低、轻重等常见量;

图形与空间:

在生活情境中,能从不同空间角度观察物体和场景;

能正确分辨上下、里外、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通过实物分辨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常见的形体。分辨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对完形、拼合、堆砌形等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统计与测量:

能进行物体量的比较,并按量的差异关系排列物体;

能感知简单序列的特征,根据时间、数量、事物发展的顺序关系排序;呢过探索和描述事物的特征的异同,能按给定标准或自选标准进行匹配和分类,能同事注意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进行层级式、组合式和多特征分类;

有用自然物或常见测量工具对面积、体积、重量、长度、速度、容量进行测量的兴趣和经验; 能收集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第二篇:微型课题

《培养小班幼儿午睡习惯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时期是形成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是父母 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老师的职责。良好午睡习惯是调节幼儿情绪、保证饮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之一。

午睡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身体保健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午睡,能使幼儿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减少疾病,促进全面发展。就在园幼儿而言,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又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足够午睡,可以使神经组织在睡觉时将消耗的力量得到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午睡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常用的信息。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提高午睡质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幼儿的午睡常规培养、睡姿培养以及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本课题的重点:午睡常规培养

本课题的难点: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训练法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针对本班幼儿的午睡存在的现状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负责人:郭军萍)

2、实施阶段:2009年10月—12月开展研究;(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1)、分析影响小班幼儿午睡质量的因素。

(2)、创设积极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3)、在午睡时利用讲故事、形象的儿歌,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以及睡姿和午睡技能,通过培养和训练转化为幼儿的积极领会,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4)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表扬午睡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良好睡眠习惯养成。

(5)利用家园联系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根据研究情况写出总结、反思、撰写各案分析报告,结题论文。(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落实研究方案,并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3.收集小班阶段午睡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第三篇:微型课题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

(二)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

2、认识4个偏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王”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认识“王”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1、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2、在生活中,你平时还会和小伙伴们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

3、大家回忆一下,课前我们在学校操场参加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4、小组竞赛,检查识字效果。

三、我会写字

1、选择最感兴趣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3、练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

出示各种游戏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找朋友,卡片与黑板上相应的词卡贴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三、练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四、将生字拓展到生活中

1、你还会玩什么游戏?请把它的名称写在小卡片上,明天带来贴在教室里,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2、大家分组玩游戏,准备开一次游戏展示会。比比哪个小组的游戏最多最好。板书设计 识字二

图:猜手影 丢手绢 掷沙包 捉迷藏 比手劲

打弹珠 跳皮筋 滚铁环 抓棋子 跳房子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教学反思

《识字二》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三字词”的语言形式,具有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融为一体。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是,作为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识字写字依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三.我会读词

1.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及三字歌的认识和理解。在朗读中,我又适时指导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孩子们理解三字歌的内容。

2.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我安排了小组比赛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后段时间里,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这篇识字教学中也有几处没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读字音和让学生质疑三字歌内容花了不少时间,致使后面时间不够,所以虽然安排了课后练习的环节,但最终因时间关系大大缩水,还没来得及完成练习就下课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保证读写真正落实到位,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这个问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是低段学生难闯的但又必须要闯的一个关。每位低段语文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引领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第一程,为学生搭建识字平台,让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采取各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片及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学第二册识字课《识字二》时,我抓住学校新建的操场,创设了一个去参观新学校的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⑴看图说话识字:来到美丽的大操场,你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干什么?(认识十项运动名称:采手影,丢手绢,掷沙包,捉迷藏,比手劲,打弹珠,跳皮筋,滚铁环,跳皮筋,抓棋子,跳房子。)⑵动作帮助识记:让我们也在新操场上做做这些运动吧。(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从而帮助识记。)⑶游戏加强识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你想摘吗?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生字宝宝念出来,红苹果就送你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中途插个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与生字的再次见面加深印象。)⑷念儿歌巩固识字。(把这六个词语编成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⑸说话拓展识字:来到这美丽的大操场,你最想做什么运动?(允许学生运用刚学的词语说话,更鼓励运用自己在课外学来的词语说话,通过交流,拓展识字,认识更多的运动名称。)

2、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保持住最佳学习状态,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猜想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识字兴趣。如在学习“口”后,可以让小朋友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口”再加一笔是什么字?学生的探索兴趣马上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连平时对识字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在积极想办法,动手摆一摆。不一会儿,“日,中”两个生字宝宝就诞生了。此时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拿两根小棒摆一摆。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又认识了“目、白、甲、田、由、申”等生字宝宝。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的劲儿更足了。

3、开展识字竞赛,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表扬,受奖赏,小小的成就感将会成为他们识字的最大内驱力。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办“识字大王”、“故事大王”、“成语大王”等识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舞台。实践证明,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每个同学都渴望成为“识字大王”、“识字明星”,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充满了生机,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二、利用生活资源,拓展识字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耳濡目染呢?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还有一种老师,这就是学生所处的那个生活环境,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活水源头,教师要做好这活水源头的引路人。

1、校园生活 识字的乐园

开学第一天,我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了“惠康里小学 一(1)班 班主任 邓老师”这几个字,教学生认读。在发新书时教学生认读每一本书的名字。在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发下班级名单,让每位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名字,再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认读自己和别人的姓名。放学时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爸爸妈妈帮助自己认识并记住全班同学的姓名,谁最早能正确读出每个同学的名字就能当组长,帮助老师发本子。没几天工夫(有的只用了两天时间)很多同学就全会念了,要知道这里有45个同学的姓名,有一百多个生字啊。刚入学的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在这里,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苦涩的“咖啡”了。

2、家庭生活 识字的温床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个家长格外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调动起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家庭中识字。如家长可以把家里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让字与实物结合,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字,毫不增加负担。家长可以把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教孩子认读,如“中华牙膏”、“康师傅方便面”、“东北大米”„„教师配合家长可在教室创设一个“识字园地”,让学生把这些剪下来的字贴上去,并教其他学生认读。这极大提高了孩子们课外识字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先认家里人的姓名,单位名字,然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等等,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社会生活 识字的天地

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受到小学生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商场公园,穿过大街小巷要认一认路牌、广告牌、商店名等等。然后给学生一个交流识字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认识的牌名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认识汉字的快乐。

三、教给多种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了自主识字的兴趣,有了自主识字的途径,等于给他们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如果教师能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如虎添翼,将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⑴利用构字规律记字形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妈”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左边是“马”。让学生分别读“马”和“妈”字,知道“马”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妈”字为什么是“女”(因为妈妈是女人)。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⑵编首口诀儿歌记字形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编首口诀儿歌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如: “金”:一个人,本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面是个工。学生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生字,对编口诀儿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⑶说个故事记字形

在教学中构字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让学生感到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如:

游:一个小孩子,戴者一顶小帽子,在方方的水池里游泳。呆:教师边讲故事边写:一个人张者大嘴巴,象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⑷猜个字谜记字形

猜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思维,更让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如: 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⑸经常复现记字形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的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小火车”、“摘星星”、“你做我猜”等多种方法让生字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记忆。此外,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便基本上掌握了汉语拼音,并能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可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铺路搭桥,那么识字将不再枯燥,不再会是一种负担,孩子们一定乐于识字,并学会识字。

【教学内容】

本课识字安排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要求学会的8个生字,其中5个形声字巧妙的包含在儿歌中。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青蛙吃害虫保卫庄稼的美好画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儿歌识字,2、通过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识字乐园

(三)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点击课件,出现《识字三》)

师:请大家瞪大眼睛,仔细看大屏幕,待会儿会出现很多字,在每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咱们认识的字,看谁眼睛亮,最先发现它。

(课件屏幕闪现带有“青”的字,最后所有字全部呈现在屏幕上)

2、师:(点击课件出现所有闪过的字)哪个字呀?(青)

3、对,就是这个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字,正音)

4、“青”字可有趣了,可以和很多偏旁组成新字,这些字都是“青”字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学习的儿歌里就有好多他的好朋友呢!来,听听这首儿歌吧!(配乐儿歌)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以文中“清、晴、请、情、睛”字的声旁“青”字为切入点,引出儿歌,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儿歌,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一)读准字音,读好词语,体会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1、儿歌有意思吧!快,翻开书90页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多读几遍哟!

2、谁的眼睛亮?发现了“青”字的好朋友?快拿出小铅笔把他们圈出来,圈一个读三遍。(生边圈边读,师巡视)

3、看,“青”字的好朋友都高兴的跳到了大屏幕上,有几个字是咱们以前认识的,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认读“清”、“睛”、“情”、“请”,正音)

4、咱们开起小火车读一读。

5、(出示晴)这个字也是青的好朋友,看看它读什么?(指名读晴字)

6、瞧,田字格和双横线里还有几个字咱们没认识呢!赶快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7、都读准了吗?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记得夸夸小伙伴或者帮帮他哟!

8、咱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师出示字卡读,读中正音)

9、谁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他读一遍大家跟着读一遍。

10、字音读准了,词儿能读好吗?瞧,这儿有好多词语,你们可要看得清,读得准哟!自己先试试。

11、来,小组长们拿出词卡,和你的小组员一起读一读。读得时候可要注意词儿连读哟!

12、(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小朋友们快听,是谁在叫啊!(课件播放小青蛙的话: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能帮助我读好荷叶上的词语,让我踩着荷叶跳回家吗?)

师:大家愿意帮助小青蛙吗?(指名读荷叶上的词语,正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指导读好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读通句子,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形旁特点。

1、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听,小青蛙在夸奖你们呢!(课件)长长的句子能读通就更了不起了!捧起书,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呀!

3、(生回答预设:有两句话)那就请你把第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吧!(第一句话点红)

4、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说出读了第一句话后的想象。)

5、真的象你们说的那样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语言描述并点击课件):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看,河里的水荡起了绿波,多清啊!(闪‘清’字三点水旁)太阳也笑嘻嘻地挂在了天上,送给我们一个大晴天(闪‘晴’字日字旁)看呀,小青蛙跳呀跳呀,跳到了荷叶上,它正睁着一双大眼睛呢!(闪‘睛’字的目字旁)咦,它睁大眼睛在干嘛呢?

(生想象回答)

6、是吗?去看看!(播放课件青蛙捉害虫)

青蛙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闪‘情’字的竖心旁)它是害虫的天敌,有了青蛙的保护,禾苗长得可壮了。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儿歌中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的描述语言中闪现出每个形声字的偏旁,帮助学生将图、文义和形声字的字形相结合,体会形声字偏旁表示字义的特点。】

7、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就把你们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吧!(点出第一句话)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两三人读)

2)女孩子一起来读读。

8、读得真好,大家真的很喜欢小青蛙!(师戴起头饰)瞧,我就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师边做动作边说)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我可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你们谁来夸夸我呀?

【设计意图:通过夸奖小青蛙理解“卫兵”一词的意思,同时帮助学生读好儿歌。】

(生夸奖师回应:别看我的个子小,可是我的肚子大,我一年可以吃掉10000多只害虫呢!谁还想夸夸我?对,我就是禾苗的小卫兵。听了你的夸奖我可真高兴!小青蛙愿意和你交朋友)

9、(点击课件)大家这么喜欢我,那(闪‘请’字的言字旁)你们一定要记住保护我哟!(出示第二句话)

10、谁来读读这句话?男孩子们一起读读。

11、那小朋友们,你们准备怎样保护我呢!

(预设:不吃青蛙;不捉青蛙;还要提醒别人不要伤害青蛙)

12、啊,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到。来,捧起书,和着美妙的音乐,咱们一起把这首儿歌美美地读一读。(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三、自主发现,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儿歌读得真好!(出示小黑板)看,就是有了这几个字才有了这么一首有趣的儿歌呢!再小声读一读这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音和形,通过直观比较,初步体会形声字在音和形上的特点.再次让学生将图、文和形声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师总结出形声字。】(预设:每个字里都含有“青”,师引导观察读音,学生发现他们都是后鼻韵母)

2、再仔细看看每个字的偏旁,想想刚才咱们读的儿歌,你又知道些什么?

(预设:河里是有水所以清字是三点水旁;天上有太阳才是晴天所以晴字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所以睛字是目字旁;学生存在困难的是“请”和“情”字,师可做引导)

3、生说到哪个字师就评价总结:你从三点水知道了清字与水有关;看到这个“日”你想到晴天里有太阳;你从言字旁知道了请别人帮忙可是要好好的说哟 “目”字你想的和我一样;那听了大家这么说,我也明白了,心情很好,“情”字就是个竖心旁。

4、瞧,这类汉字多有意思呀,(点课件)刚才从他们的一部分(指“青”字)咱们大致知道了读音,现在又从偏旁(指偏旁)知道了字的意思,像这样的字,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形声字。

5、谁有好办法最快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识记生字,也可运用刚学习的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体现自主识字的教学理念】

(预设:学生自己随意说识记方法,如果用上形声字的方法,老师肯定:你用上了今天学习的形声字的知识,看到三点水,想到了和水有关,河里的水真清啊!老师奖励你两只小青蛙。谁能用她这种看偏旁想意思方法来记其他几个字)

6、那这几个字怎样在田字格中摆得好看呢?(学生自主观察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说到关键笔画,课件点红,强调这几个字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7、师范写“睛”,先认识新偏旁“目”,边写边再强调关键笔画以及“月”字的撇要改成竖。

8、生练写“睛”,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9、欣赏一下你同桌小伙伴写的字。

10、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中再次指导书写要点。

11、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先看看,再说说,最后写写剩下的几个字“请、情、清、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结束语:汉字可有趣了,只要大家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下节咱们还要继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呢!

第四篇:学前班数学活动

学前班数学活动:《小小建筑师》

选自《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学前班春季P145--147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正方形的各种分割方法,尝试用各种图形组合图案。

(二)能表现出灵活的思维,积极地参与活动。

(三)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教具:自制纸路一条(一张掏空有各种图形的长纸。)

(二)学具:

1.正方形的纸若干;剪刀、彩笔、小塑料筐人手各一份。

2.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3.在活动室一墙上准备一张可以容全班幼儿在上面作画的白纸。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交待角色。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小小建筑师,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更美丽。我们先来铺路,铺路需要什么材料?(石头)

2."捡石头"。师:这里刚好有许多的石头,我们一起来捡,看谁捡得又快又多。

(二)幼儿操作——铺石头路。

1.出示自制纸路(一张掏空有各种图形的长纸)

师:这里有一条路,你们看这条路是怎样的?(坑坑洼洼的)我们要用什么办法使它变平?(按被掏空的形状填上相应的图形)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开动脑筋——变石头

1.师:我们把所有的“石头”都填进路里了,但石头还是不够,怎么办呢?(制作石头)我这里有许多正方形的纸,你们能用剪刀使它变成各种各样的石头吗?

2.请一位幼儿上来示范。

3.教师小结:1个正方形可以变成2个三角形;还可以变成1个三角形和1个梯形;也可以变成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等等。

4.请小朋友想想,1个正方形还可以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回答)5.幼儿操作。(运用剪刀、彩笔、尺子等辅助材料把1个正方形变成不同的图形)

6.幼儿把自己变出来的图形把没有铺完的路铺好。

(四)把多于出来的图形在白纸上拼各种建筑物。

1.师:我们的路终于完成了,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还有许多“石头”,小小建筑师们,你们还可以用它们来造些什么呢?(做各种建筑)

2.幼儿在白纸上操作。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教育幼儿从小爱劳动,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第五篇: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2

微型课题研究——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进而获得数学结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决定的。

2、实践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一旦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就不能成为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开放性

数学课堂生活化,就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的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和用好开放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必须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课题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最后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降低了教学难度。

4、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5、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一年来,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

2、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3、探讨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4、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5、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也是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八、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我觉得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下载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学前班数学活动微型课题(上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型写作课题

    微型写作行动课题研究 慈溪市凤湖初级中学 丁梦洁 【问题】 学生写作缺乏感情怎么办? 【诊断】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苦差事,是被逼无奈,写作文就更是无奈之举......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方案 清油河镇初级中学宁伟 一、基本情况: 课题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 名称 政史地生 学科组 教研组 姓名 时间 职称 任教......

    微型课题讲座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思想源自于思考,思考......

    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项城一高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综合类课题题目 一、 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构建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3.普通高中新课......

    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

    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微型课题学习心得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乡宁县职业中学公共课组——沈彩云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已有一段时间,11月份的国考已经结束,虽然成绩揭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过程可......

    四年级上期数学小课题计划(精选合集)

    太和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源于丰富的想象力。......

    数学课题阶段总结(2007年上期)

    《校本教研条件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 课 题 研 究 阶 段 总 结 (2007年上期) (岩头小学数学课题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