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控政策的说辞
关于调控政策的说辞——湘潭
1、国家颁布的政策主要是针对一线城市及过万以上的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确实引发了民生问题,从一些围绕房价而拍的电视剧剧情中可以体会到房价是目前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但是,湘潭这样的三线小城市,经济尚不发达,房价也不存在泡沫,可调控的空间很少。
2、价格往往是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房屋购买都是刚性 需求,不买房就会面临没有房子住的状况,而在政策的打压下房价一直未下跌,购买群众也就会自动放弃降价的幻想,再者所有的限购都是针对的投资型和投机倒把型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在湘潭只是占小部分的。
3、房地产的成本主要是由地价、税收、建安成本等等构成,像湘潭这样的城市,地价被政府越抬越高,也就意味着开发成本越来越大,而销售的价格都是在合理利润里面,在地价、税收成本不降的情况下降价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4、湘潭在整个湖南的房价排名仅为第七名,与周边城市进行房价对比,株洲比湘潭贵2000元/㎡,衡阳比湘潭贵1800元/㎡,常德比湘潭贵1000元/㎡,湘潭房价仅是长沙的一半,而从湘潭所处地理位置来看,湘潭处于长株潭融城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房价上涨空间还是大大存在的。
5、在如今大环境大政策的影响下,虽然房价下降希望渺茫,但湘潭的房价也被误伤了,但是等元月份一到,各银行的额度重新活跃,开发商更不可能有资金压力,那目前恰恰是入市良机,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房价没有上涨,个开发商的优惠力度都在加强,反而更能定到实惠理想的房源。
7、近几年长株潭融成的发展,带动了湘潭的发展。比起周边城市长沙和株洲,湘潭的房价远远不及。但随着3+2城市生活圈的提升,渐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重工业的引进,也拉动了湘潭房地产的内需。刚性需求依旧旺盛。棚户改造、拆迁、城市老化更新等等,都存在巨大潜力和前景。
8、中国人都喜欢跟风,媒体也喜欢小题大做。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缺少自己的主动思维意识。一个地方跌,都说跌,还有些地方涨了就被忽略了。回到理性分析阶段,从房地产构成的成本来看,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用工成本以及各个有关部门的审批申报等,都是需要投入的。其中土地成本就占到了房价价格将近40%的比例。开发商也是商人,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9、从楼盘地段分析,东方名苑属于新市政级政务区域的核心地段,是城市的坐标,也是政府重点发展项目,不会存在置业风险。
从这些方面也不难看出,湘潭的房价并不存在泡沫成分。国家本次的调控虽然是行政干预在执行,但也是想使房价恢复理性价位。但这对于湘潭这个还在发展中的连三线城市都达不到标准的地方来说,只是过客而已。经济要发展,房价肯定更会发展的。
第二篇: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政策
然而,调控部门知道开发商这般心思,于是不断释放楼市调控不会放松的信号,让房地产市场预期由幻想变为悲观,一些人甚至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绝望。
实际上,这种大喜大悲的感情大可不必。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所透露内容,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定调基本廓清,如不发生经济衰退等意外情况,房地产调控在2012年不会大幅度放松,但是也不会更严厉,整体来说,2012年房地产市场预期状况应好于2011年底。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12月17日在路劲基建[简介 最新动态]上市15周年的一个活动上明确表示,2012年的调控政策仍然坚持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但是也会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的需求市场进行支持。
日前召开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也透出对房地产调控的三个基本定调:一是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调控效果;二是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三是支持和帮助自住性、刚性购房需求。
总结上述代表两个参与房地产调控主要部门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由于2012年定调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投放量不会低于2011年严厉控制货币投放的时期,虽然对于房地产贷款仍会控制,但是房地产行业紧张的资金链在2012年初开始会得到缓解。
其二,中央各个部门均提出了支持自主性、刚性购房需求的调子。这说明,在2011年最后2个月时间内,银行对首套房贷限制或者提高门槛的做法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对此进行调研和反映以后,从2011年12月份开始,银行对于首套购房贷款已经进行了下调利率、放宽贷款条件等改善性做法。这将在2012年初引起自住性购房需求的反弹,进而带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市场的放量。
其三,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政策被重申。秦虹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未来调控仍将着力于使房价与大众的可承受购买力接近。无论是限购政策,还是房产税政策,都将为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所设计。
综上所述,2012年房价绝对不会反弹,中央以及调控部门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会对刚性购房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植,并且着重推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在此情况下,目前各种政策安排被视为最有效的,尤其是房屋限购政策,被看做短期内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定海神针。因此限购政策不会轻易退出,但是随着
2012年货币总量的放松,以及地方政府执行限购政策的力度问题,2012年会不会再出现房价上涨、限购形同虚设等意外情况呢?
这恐怕是当前房产税等政策加紧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楼市出现意外情况,恐怕只能用严厉的房产税政策去顶了。
在上述情况下,还有一个变数因素,那就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2012年告急。
第三篇:货币调控政策
货币调控应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换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已经有半年时间。现在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0.5%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更多考虑。因为,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而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已经有半年时间。半年来,央行收缩流动性的举措频繁推出。已经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的高位。自去年12月26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由降转升、出现拐点后至今已有三次加息。这些货币调控举措的推出,都与经济运行态势密切相关。
当前突出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行、通胀预期增强、实际负利率扩大。政府强调,控通胀仍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仍需保持必要的力度。可以预见,央行仍然有进一步从紧的举措推出,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决心不会动摇。
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用起来轻松,但不能无限使用
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其工具大体分为数量型与价格型两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有共同点,也有诸多的差别。一般来说,两者都能通过收敛货币乘数效应达到减少流动性、进而防止通胀和抑制经济过热。但作为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针对的是货币供给方,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控制货币供给的方法。而加息则是主要作用于货币需求方,通过提高信贷资金成本的方法,减少市场对货币信贷的需求。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商业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加息针对的是企业财务和居民资产配置。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并引导资金流向。在当前金融体制和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出于多种考虑,往往会将信贷资金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具有政府背景的项目。由此,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约束的是银行可贷资金规模,而受影响的多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由价格机制来引导和配置资源。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提高利率,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经济上缺乏效率或者盈利水平低下的项目会被淘汰,总体而言资金会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从而优化了投资结构。同时,提高利率也可以起到紧缩货币信贷的作用。
然而,实践中,央行更倾向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谨慎使用利率工具。其原因还在于流动性总量的形成因素,外汇占款是第一来源。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态势不会根本改变,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投放大量流动性,而央票余额大幅增加难以为继,不断提高准备金率来对冲外部流动性就成为央行必然的选择。
当然,也不排除央行还有其他间接的考虑,认为低利率可以更好保增长,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避免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据测算,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上的总债务规模有4万亿以上,这就意味着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地方债务就会增加400亿元以上的负担。这无疑会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也使银行的债务风险较快显现。而且,地方政府的这些项目本身的可能低效率对政府、对银行乃至对社会都是一个风险隐患。
再从当前融资体系看,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系下,央行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放弃货币信贷目标制,为了调控货币信贷量,准备金率是不可或缺的见效快的调控工具。在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利率等传统政策工具中,准备金率无疑是对货币信贷影响最大以及效果最为明显的工具。而且,准备金工具具有强制性、惩罚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央行在运用该工具的时候面临的阻力较小,对冲成本相对低廉,央行可以通过降低甚至取消准备金存款利率的方式进一步削减对冲成本。因而准备金工具便日益成为央行的常规性对冲工具。
但是,任何一种对冲工具都是有使用空间的,准备金率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上调。首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收缩流动性的有效手段,可是它也不是有针对性地对付形成过剩流动性的源头即外汇占款。本质上说是错位的,是治标而非治本。国际收支一直双顺差,外汇占款就一直新增,准备金就一直要被动提高。如何改善国际收支结构进而改善经济结构才是根本之策。
其次,提高准备金率是通过收缩货币信贷的方式对冲过剩流动性,但是无论经济增长在什么速度上定位,信贷规模的调整也只是在增量上做文章,不可能真正压下去。在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之下,信贷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副作用增大,烂尾工程增多,会制约经济发展。
第三,由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很低的利息甚至可能不予付息,因此当准备金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无法覆盖存款利率,会使商业银行出现经营困难,这是央行所不希望看到的。
还应该看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尽管是起到对冲外汇占款的作用,本质上是针对流动性过剩的一种调节手段。但如果流动性不过剩,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即使外汇占款规模不小,也不需要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0.5%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因此,央行货币政策应该改变过于倚重准备金率工具的倾向。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更多考虑。
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
实际上信贷需求旺盛和通胀预期,既来自于过剩的流动性,也来自于较低的实际利率。负利率人为降低了投资的资金成本,加剧了对信贷的需求。对于资金剩余方而言,负利率无法覆盖当前金融风险敞口,从而逼迫过剩流动性通过囤货炒作商品市场和通过资产价格泡沫运作等手段规避负利率下的风险敞口。所以,低利率的弊端很往往被低估。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必然会鼓励投资冲动,加剧通货膨胀。低利率政策总是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连。货币超发和低利率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低利率意味着资本的低成本,大量超发货币进入资本品领域,导致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城镇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随之提高,引致通胀的自我循环。
低利率政策使投机性交易盛行,助长资产泡沫。低利率是一种保投资从而保增长的扩张思维。低利率政策助长信贷需求,客观而言总有部分流入资产部门。低利率促使经济中流动性过多,资产价格不断攀升。
低利率加剧产能过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当价格信号被人为扭曲,就会扭曲资源配置。一方面造成低效投资形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挤压了有效投资的生存空间。低利率刺激一些原本不该投资的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工业、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些项目对利率的反应非常敏感。低利率导致投资过度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所谓产能过剩。
低利率情况下的投资有时又是事与愿违。越来越大的投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也相应上涨,投资成本上升,最后证明原来的投资是无利可图的。即使对一个项目本身的开工过程而言,所需资金难以在现有利率下一次筹备完成。那些完全因利率降低而执行的项目,一旦利率上升,将变成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人为低利率政策是目前国内许多错误投资及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诱因。
低利率政策导致出口产品要素成本低,不利于产业升级。多年来,中国外贸出口态势强劲,原因在于出口产品要素成本低,产品价格竞争力强。这里的要素有土地、劳动力及资金等,资金的低成本即为低利率。对中国而言,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要素价格同样被极大压低。企业在享受到本国高额储蓄和低廉资本的同时,把这种好处廉价折进出口产品中,创造巨额贸易顺差。要素价格的低估,使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成为其他国家企业利润和居民福利贡献中心。
低利率还形成了不合理的财富转移效应。人为压低的利率是把社会财富进行了再分配。资金使用者生产成本降低,资金提供者利息收入减少。对于目前国内1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如果以市场化民间信贷市场利率计算,一年财富转移达1.5万亿元之巨。如果不以这种市场化利率来计算,储蓄存款利率上升3个百分点,一年的转移财富就达4500亿元。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使用这些资金的资金密集产业转移(如房地产),也使居民财富迅速减少,消费能力下降。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资本替代劳动效应,不利于就业问题解决。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高,在资金价格严重低于均衡水平时,企业倾向于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即低利率时,国内大量资金涌入资金密集型行业,产生资本替代劳动现象。我国资本本来比较昂贵,土地也比较昂贵,但这些年的经济增长把资本变得很便宜,有些地方为吸引外资,人为压低土地价格,使资本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资本替代劳动使我国的人力资源被极大地闲置与浪费。
可见,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弊端明显,既损害经济发展也影响社会稳定。
以低利率来阻挡热钱进入是不切实际的,紧缩政策如需强化,下一步应当考虑使用价格型调控工具
几乎所有不合理的经济政策背后都可能存在某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低利率同样如此。有
些人士认为,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看升的情况下,如果利率水平高于国外会导致热钱的进入。这个逻辑的内在假定是热钱进来是为了在我国银行账户上吃利息。其实,银行利率只是投资的机会成本,资本流向考虑的是投资报酬率而不是单纯的银行利息,无论是房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只要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资本就会趋之若鹜,如果我们的政策目标是阻挡外资热钱的进入,或者进行资本管制或者设法降低投资报酬率,这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取的。实际上,低利率阻挡不了热钱,热钱主要不是吃利息,相当大一部分是用于股票投资和实物投资,其中也包括炒房。而房价与股市都与利率是反向波动的,利率越低,房价和股价越高。可见,低利率反而是热钱进入的有利机会。
紧缩政策实施的半年时间,央行根据“相机抉择”的方法,更频繁地使用了货币数量工具而非价格工具,更多的是从维护金融安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考虑。但货币政策的使用,既要有调控目标的权衡,也要有在工具使用上的利弊权衡。通货膨胀是综合因素形成的,但主要还是需求因素。考虑到最近美联储决定维持量化宽松政策,而今年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实际增长有所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速处在可控状态。
经过半年多的高频率的货币紧缩政策将陆续开始显现,因此在通货膨胀不出现明显继续上升态势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张弛有度,可以短期维持稳定观察,也让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进一步消化。如果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仍然显示进一步紧缩的必要,则可以在价格型工具即利率调控上采取措施。由于负利率的缺口不小,也是给货币政策留下了较多的运作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第四篇:楼市调控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楼市调控政策
2008.9.15、10月8日和10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宣布下调金融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房地产业终于迎来久违的降息周期。
2011年美债危机前楼市调控政策
2011.01.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
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各档次存贷款基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
2011.01.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
2008.10.22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日 财政部宣布暂免征收购房印花税,并将契税下调至1%。
2008.11.5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具体措施。其中,两条政策对房地产业形成重要影响,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2008.11.26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7日,A股地产板块集体暴涨。
2008.12.17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对业内最关心的二套房贷松绑问题,新政未做松动。
2008.12.22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等政策。
2011.01.2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2011.02.09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06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2011.07.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规定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第五篇:房地产调控政策评析
房地产调控政策评析
(针对2011年1月27号颁布的调控政策——新国八条)
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刘一兵08120688
摘要
众所周知,从1998—2003年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到近几年保障房政策的密集出台,在短短的不到十年间,房地产产业就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印发后,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过快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今年的1月26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八条政策措施,简称“新国八条”。从“新国八条”的内容上看,其是对之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不管是“限贷”、“限购”、税收制度改革还是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限购,限贷,税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
1.关于“限贷”
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所谓“差别信贷政策”,就是说拉开信贷政策的档次。“新政”对词的要求在二套房上有所加强,将其首付比例由之前的50%提升到60%,表明信贷政策的差别化程度。而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对之前四月份楼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强调。对于此,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楼市调控以来,二套房的信贷业务一直占比不大,在10%左右。再者,就真正想买二套房的人来讲,首付多个10%,怎么着也能凑齐这个钱。可见,“限贷”政策对这部分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大。
但我个人认为,房贷的“差别化”对买房人的心理上还是有影响的。对于买二套房,有两种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机性住房需求。有投机心理的购房者,看到“差别信贷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后,其心理预期会发生变化。他可能认为,中央此次是下了狠心,再加上上海、重庆房产税的试点实施,房价应该不会涨了,也许就会不急着买,市场上出现持币待购的现象。还有,二套房各项政策的实施不会对首套房的政策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首套房的首付和利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为购买首套房是国家政策所支持的,与民生息息相关。提高二套房的贷款门槛,已经损伤了一些具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的利益,若再在首套房上做文章,那么,政策矛头所指的方向就不对了。2.关于限购
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首先我们明确了限购的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在限购之列。不明确的地方是,哪些城市属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限购令”自去年四月份的楼市调控提出后,除上海等几个房价泡沫比较大的城市有具体措施外,很多城市仅形式上有所追随,但并没有落到实处。从网上了解到,南京市在去年的下半年出台了限购措施,但紧随其后的具体操作细则和执行时间并没有公布,市场上三套房以上的过户照常进行。但今年,虽然“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划在限购之列,可见此次调控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烈。换句话说,这三类城市必须限购。从各地方的网站可以看出,地方的限购细则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相关人员也表示,严格执行国务院大精神。
就山东而言,与限购有关的城市就济南和青岛两个。到目前,济南市的限购细则已经出台,其采用了类似于上海“以家庭为单位,限制新购一套房”的较宽松的政策;青岛市的限购细则还在制定中。我个人认为,较宽松的限购政策对房价泡沫并不太大的济南和青岛的房地产市场都是有很强的约束力。而这两个城市的炒房投机者或许会涌向其它的二三线城市,对其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带去压力。所以,地方政府在出台限购细则的时候,也应该给持有货币的投资者带去一些投资的机会,将一部分货币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其它市场,促使整个经济市场的和谐运行。
3.关于税制改革
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
关键词“不足5年”。
众所周知,税收是调节经济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看出,此次调控对税收的改革只针对不满五年的普通住宅。,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全额征收营业税与原营业税政策是区别。假定某人新购入一套普通商品住房,价值100万,5年内,其房主准备转手出售,出售价格150万。按照原有的税收政策,房主只需缴纳两时点差价的营业税,即 150w−100w ×5.56%=27800元。若按照新政的税收政策,则需缴纳150w×5.56%=84000元。理性的看,这笔钱还是比较客观的。从各地区房价的走势上看,相对于原有税收政策,新政对税收政策的增幅一般在2—4倍之间。另外,按照“新国八条”文件的表述,此次调整只是调整了5年内转手交易的营业税,对于满5年的交易,仍按普通住宅免征,非普通住宅差额征收的办法执行。我个人认为,此次税收制度的改革是对二手房市场的一个冲击。很多未满5年的不动产拥有者,并不畏惧全额营业税带来的压力,他们会故意抬高出售房的房价,将将要缴纳的税收转移到购买者的身上,给购买者施压。于此,很多想购买二手房的持币代购者会将目光转移到期房上面,毕竟3倍左右的税收增幅,在短时间内也可以租一套不错的房子。这样一来,税收新政无疑让越来越不景气的二手房市场雪上加霜。我的建议是,对于二手房的评估机制适当健全,确定实际操作价格上下浮动的区间,对于房价差异较大的交易行为,当地政府应明令禁止,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4.关于保障性住房
1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2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
以上两条均是新政在有关保障房上面所做的措施。
继2010年12月住建部提出在2011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措施后,一月份出台的“新国八条”再次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无疑,2011年国家将重点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增加低端市场供应量,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在2011年1月19日,山东省召开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数量,济南市准备出台政策,对于在房地产建设中不配建保障房的,一律不供地、不立项、不审批。个人认为,济南若出台这一政策,将能够大大增加保障房的供应量,楼市的供给增加,促使房价下降就有了基础。尤其是保障房的供应量大量增加后,才能够有力阻止房价快速上涨。如果上述政策再加上限购政策,两者结合,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议上还提到了,省财政计划支出5亿元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山东将把公租房建设作为重点,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租房。对于未完成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任务,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类用地”供应总量未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市、县,近期不得出让大户型高档商品住宅用地。就东营地区而言,随着近期胜利油田职工住房建设的陆续交付使用和后续的不断开工建设、市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房的建设等,将会给房地产商品住房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将会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供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比重的增加,能够保障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同时也会使得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的加剧,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在开发项目的软环境上做文章,有利于提升楼盘项目的品质,也会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品质的提升。此外,随着近几年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发展,保障房的管理愈来愈重要。比如,廉租房、棚户改造区的住房不稳定的情况;原来的廉租房住户在收入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后,仍长期占据着住房,缺乏更严格的退出机制的问题;因管理水平跟不上,物业形象不佳的诟病和加剧社会隔离及治安等问题仍难消除的情况;一些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廉租房建设至今还未达标等等。我个人认为,为寻求解决这些相关问题,在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地行政机构严格按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办事,将这项为民造福的工程进一步做实做好。我个人对使保障房体系持续下去的几点建议
1将住房保障纳入社保体系。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法定的○资金来源,因此投入难以稳定。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考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形成专收专支的专项建设基金。公积金贷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2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必须加强监管和审计监察。通过法制建设完善程序管理和过程监管,杜绝低效率、豆腐渣工程、贪腐等现象的发生,避免“民心工程”出现“伤心事件”。
3因地制宜。○各地应结合本地住房需求结构,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完善住房保障的形式和供应结构,避免供应结构不合理造成新的“浪费”现象。
5.关于政府公示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新国八条”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确定房价控制目标,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以东营市为例,由于2010的数据还没有公布,2009东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3元(东营市统计局),较上年增长9.4%,假设城乡居民收入稳定,预计201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08元,按每个家庭中有两名成员有收入计算,东营市每个家庭在2011年的可支配收入为51016元,按照房地产市场无泡沫或者泡沫不大的情况下计算(6年或者7年的时间可供给一套生活住房,按100㎡计算),每家庭6年或者7年总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6097和35.7113万元(按预计数据,不计利息),由此预计2011年东营市的房价应控制在3060.97——3571.13元/㎡左右。据调查,位于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城东2011年1月6日新开盘的华骜小区(多层、小高层)均价为3200元/㎡(实地调查);东营市东城地区房价多介于5000——6500元/㎡(东营房产网一月份数据)。而以2010年网上盛传的《2010年7月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为标准,东营市房价为4370元/㎡,位列76位。由此可见,作为二三线城市的东营来说,由于房价泡沫较少,其房价水平较为真实的反应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据东营房产网不完全统计,预计2011年将有32个纯新盘上市,按区域划分:东城12个、西城14个、县区6个;按物业类别划分:多层7个、高层或小高层18个、别墅10个、写字楼11个、商业8个(有的项目有多种物业类型,以涉及到为划分标准)。这些数字就意味着,随着开发项目数量的增加,房源的增多,房地产市场竞争会不可避免的变得更加的激烈,东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这对于广大刚性购房者而言肯定是有益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竞争日趋积累的房地产市场对房价的影响都会对政府控制房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对于处于二三线、房地产泡沫不大的东营市来讲,在2011年第一季度确定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并非难事。
6.关于民主监督
1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控制目标或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2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总的来讲,房地产市场上的第三轮调控力度空前。不管是“限贷”、“限购”、税收制度改革还是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等,都从根本上控制了住房的需求,增加了住房的供给。
我想,伴随着各地相应政策细则的出台,政策叠加效应的愈发明显,各地房地产市场必会向一个更加稳妥的方向发展。作为个人,很高兴看到中央新政的出台。因为之前的调控并未使房价出现松动,抑制房价的政策大多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一项好的政策,需要长期坚持,“虎头蛇尾”是政策大忌。希望中央也借此机会,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