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山的呼唤
大山的呼唤
—记张家界之行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我所工会继去年韶山游、东江游后今年再接再厉又组织全所同事前往张家界游玩。此次活动目的是让大家放松心情,释放压力,重要的是在体现出工会对全体成员关怀的基础上,如何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中,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构建和谐律师事务所。
2010年4月16日上午9点,我所旅游成员在办公室集合乘坐大巴赶赴张家界。本次旅游行程3日,成员30余人。主要旅游路线是第一天在慈利县泡万福温泉,第二天游览金鞭溪、天子山、十里画廊等主要景点,第三天参观土家风情园以及黄龙洞。18日下午安全返回长沙,旅游圆满结束。旅途中我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充分显示了律师旅游团的激情与活力。导游感慨万分;随队家属心悦诚服;带给年轻人是一片欢乐;带给大家的是团结、互助、和智慧。体现了君见所良好的团队精神。曾现出笑声无限:
笑声一:拉歌对唱、玩游戏
4月16日,旅行队伍便浩浩荡荡出发了。10:30分,导游的笑话撩拨起了大家的兴致,于是,按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便争先恐后的拉歌对唱起来。我所主任高向荣提议:以大巴中间走廊为分界,分
左队与右队两组进行对歌、玩游戏,于是紧张的游戏和激烈的对歌比赛便开始了,“左队,来一个;来一个,左队。右队,来一个;来一个,右队。。。”;一时间,耳的欢呼声、悠扬的歌声以及热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事们都放下了往日的矜持和冷静,放下了肩上的负担和心中的烦恼,纵情的投入此刻欢乐之中。整个车厢成了欢乐的海洋。
笑声之二:温泉之旅
第一站到达慈利县的万福温泉,该温泉依山而建,在林中星罗棋布着大小各异的温泉池。人们置身于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大山中,观赏着美景,泡着温泉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让人感到置身于仙境而忘我。我们抵达万福温泉时太阳也难得的露出了笑脸,一路旅途劳累的大家见到温泉一下就兴奋起来,纷纷各自换上靓丽的泳装,喜欢动的年轻人奔向远处山顶人工海浪池和温泉滑道,随着浪花的翻滚和滑道的速度,只听见一片笑语和尖叫。喜欢静的同事则在竹林间找到感兴趣的温泉池子泡了起来,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泡累了睡在石板泉上别有一番风味。
笑声之三:大山行
第二天一早起来,赶往金鞭溪、天子山、十里画廊等主要景点,因为这一天景点多行程紧,所以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路上有说有笑,在苍松翠柏的山林中,古木奇石、碧水深潭、绝壁如鞘,构成了一幅幅极富创意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如仙境。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互相拍照留影,时而交流心得,时而流连其中,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一口气游览了平时需要两天才能游完的景点,连导游都坦言,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晚上部分同事还意犹未尽,赶往天门山观看谭盾大师的音乐剧《天门狐仙》。这是紧张而快乐的一天,在游乐的同时也高度的体现出我所律师的团队精神。笑声之四:走寨探幽
第三天行程比较轻松,我们先来到土家风情园,了解我们土家族的历史,尤其是近距离体验毕兹卡的日常生活。在园中大家愉快的观看土家姑娘和小伙的表演,尤其是我们团队的陈长青律师还与土家新娘对起歌来,陈律师字正腔圆唱腔的哭嫁歌引起在场观众一阵阵的掌声与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不仅在场的游客就连“新娘”的家人都叹为观止。而后我们一行前往享有“世界溶洞奇观”称号的黄龙洞,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由石灰质溶液凝结而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遍布其中,无所不奇,无奇不有,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宫”。大家一边欣赏景色,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8日下午18:50旅游团全体成员从张家界安全返回长沙,旅游圆满结束,但在旅游途中感触颇多,想象联翩而至,收获颇丰。
第二篇:大山的呼唤
<<大山的呼唤>>观后观
昨晚,以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杨岳为原型的大型现代曲剧《大山的呼唤》在我县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在场观众们的强鸣。该剧以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同志的先进事迹为素材,精心创作而成的一部现代戏。全剧通过杨新岳同志勤政廉洁、无私奉献、敢于创新,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新时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做到六个落实,推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扎实开展。深化“三项学习”即,一是深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深化学习党章,使全体党员对八项权力、八项义务更加清楚,做到人人心中有把尺。三是深化学习先进典型,对照先进找差距,真正提高党性觉悟。“六项落实”即,一是落实好分析评议阶段的理论学习,确定每周二周四晚上为集中学习时间;二是落实分析评议的8个环节,按照日程安排一环扣一环严格落实;三是落实分析评议标准,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寻找差距,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四是落实指导督导责任制,做到措施到位,指导、督查到位;五是落实公开制度,在政务公开栏公示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制定的整改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六是
落实宣传制度,注重信息上报的质量和数量,善据了解,《大山的呼唤》由栾川县曲剧团排演,于发现好做法、好
典型并加以宣传,使先进性教育深入人心。
第三篇:大山深处的呼唤
大山深处的呼唤
家虽不富,但也还是过得下去。那孩子瘦瘦高高的,常穿着他那件格子布衣,衣袖卷的很高,可能是常挑水的原因吧,他的手又黑又粗糙。山里比不得平原上,凡是都得靠走。他成天为了他家的几亩田,赶上赶下的,常常翻山翻几个来回。回家时,常常是汗如雨下。可惜他父亲留给他的也只有一栋房子和山另一边的几亩田地了。
他的母亲呢?因丈夫逝去而重病在床,所以在他干活的同时总不能放下母亲不管。母亲也曾好几次因为自己帮不上忙而流泪,放弃生的希望,他也曾多次留住了母亲奄奄一息的生命。与普通人相比,他承担的是整个可悲的家庭,整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冬日的时候,我抵老家的大树下取暖的时候,我又看见了那个孩子,与我年龄相比,大我2岁多吧!我发现他右肩,那根缩股向下弯曲得与左肩不相对称,也是,挑了十几年的东西了。但对我来说,那可是多大的毅力啊!我呆呆地目瞪这他,他朝我笑了笑,从我身前走过。我只会认为那笑是灵魂深处所迸发出来的,却是如此美丽地映在他瘦瘦的脸上。
夜深了,别希望大山中会有多少宁静,虫鸣蛙叫,到处都是,是因为什么?我伏在窗口睡着了。那是什么样的地方?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世人听不到他的声音。深更半夜,不知是什么,引我出门散散步,可能是不习惯大山中的夜晚吧。
前面有一处人家,还有一点灯火。他可正在读着一本旧书。啊,原来一点冰凉落在脸上融化了,许多的,一片一片的。他寒窗苦读的脸映在一个人不知的深处。我走了,走出了存有一个苦孩子的地方。
不知多少年后,我听说那人的母亲走了,他放下了一切,纵身一个人带着那本书走了,走出了大山深处。消失?不。也许就在某一个角落中。那时有一片雪,雪中印出我的脚印,远处亮起的灯火,还有我11岁的眼泪。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初一:肖磊
第四篇:专访《大山的呼唤》编剧、导演邹亚林
一部比《红棉袄》更想拍的戏
专访《大山的呼唤》编剧、导演邹亚林
本报记者向微
5年前就想拍
《边城报》:邹导,请问您拍摄《大山的呼唤》的起因是什么?
邹亚林:提起这部戏,跟《边城报》很有些源缘。《边城报》现任社长岳四岳是我的好友,据我所知,田金珍的事迹最先是由他采写和刊发在《边城报》上的。2007年我在凤凰拍摄《红棉袄》的时候,岳社长将田金珍的故事告诉我,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心里就想着要将其拍成一部影片。因此,这部作品的创作起源与岳社长的推荐,他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策划人。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戏剧冲突以及少数民族特点都更胜《红棉袄》,为此,当时我甚至想过暂时放下《红棉袄》的拍摄工作,先拍《大山的呼唤》。
《大山的呼唤》剧本在2008年底时就写好了,因各种原因,几经周折到现在才得以拍摄。
全部选用本土演员
《边城报》:邹导,据我所知,这部影片全部选用土生土长的湘西非职业演员出演,您是怎么考虑的?这些角色是怎样诞生的?
邹亚林:本来也想考虑启用专业演员来加盟这部电影,因为专业演员在刻画人物性格上一般会做得更好,但缺点是她们缺乏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体验,在生活习气上会有和环境有距离,同时,她们片酬太高会给投资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且,到了中年年龄段的女演员如果还继续活跃在影坛上,基本都是大腕了,其她的就被大浪淘沙淘掉了,可选择的范围有限;其次,也考虑到这部影片的纪实风格定位需要,也一直想沿袭当年《红棉袄》完全启用非职业演员的做法,这些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往场景中一站,就让人感到天然的和谐,其本色表演,是专业演员很难做到的。所以,在选择演员上一开始我们就作了两手准备,在北京、长沙、广州我们接触过一些女演员,也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女演员非常喜欢这个剧本,并表示是考虑到该片的公益性质可降低演出费用,不过再低也„„(笑)因专业演员要么费用太高,要么不是很适合,所以最后就还是更倾向于在湘西本土挑选演员出演,因为他们熟悉这里的一切,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背景,都能更真实。
《大山的呼唤》的男一号吴茶山确定得比较早,大概是今年年初第一次来湘西选演员时就基本确定了,他那朴实并带有野性的形象气质具有典型的湘西苗家汉子的特征。
女二号隆玲是腊尔山小学的学生,形象非常好,很漂亮、高高的颧骨和鼻梁,深凹明亮的眼睛很像新疆美女,他父亲介绍这孩子舞蹈曾在县里得过奖,有一定的表演基础。第一次见面时只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她的肺活量较小,说话声音较小,后来录音师建议让她通过提高音量来阅读进行一些训练,没想到在拍摄时她表现的非常好,并且能做到只要剧情需要,她随时都能自然地哭出来,非常聪明灵气。
女一号就比较头疼,是离开机前一个星期左右才定下来的。此前,在半年的时间里,我来了湘西不下四次,每一次都没找到合适的,心里一直非常着急。后来我找到凤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珍,是她推荐了现在启用的“沱江织女”龙玉门,这个苗家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一看到她时,感觉她长得端庄大方,但作为一个湘西人,她1.65的身高个子偏高,生活上某些方面和角色的经历不一样,当时还是有些担心不完全合适。但眼看里开机时间就要到了,我们没有退路,就有些冒险地决定用她。
演员们的表演不亚于明星
《边城报》:邹导,选用非专业演员之前是否会担心在拍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演员们在拍摄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邹亚林:用非职业演员我到是在拍《红棉袄》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来在大湘西怀化拍《暑假》时,大部分也用的是非专业演员。不过,没想到这次《大山的呼唤》选的几个角色在戏中表现不俗,可以说不亚于明星的表演。他们几乎没有过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了,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比如男女一号演员在表现剧中的夫妻俩因妻子为筹集拍一部关爱留守儿童的“DV”电影费用,而把家里的钱和贵重东西都背着丈夫挪用和卖掉,因此产生激励矛盾冲突时的爱恨交加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女二号的小演员隆琳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感情戏非常出采,能达到要哭就哭。最后一场戏按剧本和导演的要求要她一遍遍地饱含深情、含着泪水呼唤留守儿童的爸妈回来,喊得越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就回来的越多,在表演时,她做到了我的要求-在那里喊得都停不下来了。当时,这个情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纷纷都眼泪盈眶起来。
正因为有了他们出色的表现,所以这部戏只拍了19天便提前完成。之前《红棉袄》拍了25天。
拍摄地选在凤凰有原因
《边城报》:邹导,您一直强调要与故事原型有类似的经历,而《大山的呼唤》女主角的原型生活在花垣县,那您为什么要将拍摄地点选在凤凰县腊尔山呢?
邹亚林:其实早在拍《红棉袄》时,我便看中了凤凰县腊尔山镇骆驼山村五、六组的风景,那时就想着一定要在那里拍一部戏。这个地方实在是太漂亮了。在我看到那么多的湘西山村里,这里是最精典的:依山傍水、非常非常美丽——骆驼形的山峰下,依山而建的古村落,黄泥巴土建筑高低错落,非常和谐,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美学境界,而以黄泥巴土坯堆建起来的民居,是湘西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村落受到了破坏,在湘西,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保护得比较好的原生态的村庄了。
呼吁大家关注留守儿童、宣传湘西精神
《边城报》:邹导,据我所知,您不仅是美术系出生,还经常自己当编剧,您觉得这对您当导演会有哪些帮助?您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向观众表达些什么?这部影片的特色和看点在哪里?
邹亚林:电影是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在用画面讲故事,这对搞美术出生的人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我所了解,国际上有一半以上大师级的导演便是搞美术出生。能写剧本的本事大概是因为在家乡时便有几个爱写东西的友人的缘故。这样一来,我占了太多的优势了。比如,我写的时候,便会考虑到画面所需,写出来便能拍。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作品投资不高,却能拍出许多非常漂亮的画面的原因所在。
这部影片主要想通过影片呼吁大家关注、帮助留守儿童。我国现在已经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缺乏亲情的关爱,这必须引起极大的关注,否则将成为社会的大问题。另外,我想通过田金珍的善良和朴实,展示湘西人的精神。因为田金珍的精神,就是湘西人、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当然这种“霸蛮”是积极的。
这部影片的画面一定非常好看,展示的全是原生态的湘西苗族文化,影片全部使用苗语,这是最大的特色和看点。
下一部影片可能在张家界拍摄
《边城报》:邹导,作为一部比《红棉袄》更想拍的影片,您对其有着怎样的期待?《大山的呼唤》完成后,近期有没有新的拍片计划?您是否会考虑拍摄更多有关湘西的影片?
邹亚林:《大山的呼唤》是我的“湘西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为《红棉袄》《暑假》),相对前两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当然对它充满了期待。
目前暂时没有具体的计划。今后还会拍更多有关湘西的影片,因为自己是湘西人,对湘西有着深厚的感情。
其实在我心里有酝酿要在大湘西张家界拍摄一部跨国爱情片的想法。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边城报》:邹导,《大山的呼唤》其实就是对家乡湘西的宣传。那么,您这次回到家乡,对家乡有何评价?您对家乡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邹亚林:家乡的变化的确很大,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矮寨大桥的建成,极大提升了湘西在外界的形象。我在家乡期间,曾听当地政府领导说起,如今湘西投资增长很快,一百亿以上的项目就有好几个。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家,我还是希望家乡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拿出一些措施,保护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特色建筑。这次回到家乡,在我拍摄地的河对面,便有近70%的水泥房已经取代了古老的黄泥巴建筑。
说到对家乡未来的期待,我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家乡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另一方面,我希望湘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留
自己的特色,这也是湘西目前提倡的文化旅游产业上的一大特色,比如山歌、赶边边场等等,如果丢失了,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便没有了意义,也就失去了在外界的竞争力。我很希望有机会能与家乡政府领导进行对话,一起研讨如何保护、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邹亚林简介
邹亚林,男,1961年,湖南人。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美术师出身的编导。
主要作品有《红棉袄》、《暑假》。此外,他分别在电影《至高无上》,电视剧及电视连续剧《红舞鞋》、《百姓记者》、(获中国国家电视金鹰奖)电视连续剧《往事如烟》、《都市无梦》、《中关村风云》任美术。
第五篇:大山精神
大
山
精
神
普定县补郎中心小学教师:方维伦
联系电话:***
2011年7月
大山精神
普定县补郎中心小学教师:方维伦
每当我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时候,要从“星宿坡”大山脚下路过,常常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这里发生过战争的故事——解放补郎的时候,解放军与国民党残余部队在这座大山上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也是解放战争尾声的时候了,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其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那是在1949年8月下旬的一天,蓝蓝的天空中还有几片乌云时聚时散,就像一场暴风雨过后残留的几片乌云想兴风作浪。可是,小溪里的水是不可能泛滥成灾的。李明山是住在织金八甲四方洞,也是当地的土匪霸王。拉有百余人的土匪帮派,在当地对老百姓吃、杀、抢,无所不干。他的大儿子李成学是帮中之首,其妻杨氏练就一身射击本领,骑着一匹黑马,双手都能射击,号称“黑马双枪手”。李明山的一个侄子叫李成举,是国民党保安团团长,他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就带领自己残存的部下与其他一些残兵败将,与李成学联手,以李明山为头,想“东山再起”,带领100余人,从织金八甲一路打、杀、抢来到了补郎 区,并设立一个司令部在下本根,想以这里作为根据地,拉拢当地的一些小土匪组织,扩大自己的势力。
当时补郎已经基本解放了,虽然还有一些小土匪霸王想兴风作浪,但他们只不过是几片残留的乌云。调到补郎的解放军是146团武工队,大部队已调到普定,146团武工队只留下一个班20余人在补郎作为后备军。队长贺兰高和指导员秦德明带领这个班,与游击队队长袁国祥同志(当时他才有二十多岁,后任老补郎区区委副书记)带领补郎游击队员,一起镇守补郎。他们主要是维持补郎人民的治安,镇压当地的一些土匪小帮派,以免他们兴风作浪,抢劫人民的财产。当解放军听到李明山带领部下杀到补郎的消息时,队长贺兰高和指导员秦德明立即带领146团武工队留下的这个班从猛戞寨子背后绕道,在星宿坡大山顶上埋伏,待李明山的部队到达时,一网打尽,避免补郎人民遭受灾难。袁国祥带领的游击队员分散到羊地、木浪、大田、等堆、猛戛等各地,制止当地一些蠢蠢欲动的小土匪,以免内讧,以防他们与敌人勾结,对解放军形成夹攻。当时织金谌家庄刘成才也是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连长,他与李成举一样,也是丧家之犬,但不甘心自己的败落,他带领自己残存的部下从谌家庄一路杀来,想与李成举联合攻占补郎,刚来到等堆,就被水井寨的游击队队长杨兴栽(三十岁左右,后任普定县副县长)带领30多个游击队员截住,刘成才不敢冒险前进,只好带兵打道回府。
第二天凌晨,当李明山的部队从本根出发,刚到达星宿坡山脚下时,与解放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解放军兵分三路,由队长贺兰高(湖北人,三十岁左右)带领10余人与敌对战,其余的10人分成两路,由指导员秦德明(湖南人,二十多岁)和战士焦海权(山东人,三十岁左右)带领,分别占领星宿坡对面的两座山,形成三面夹攻,以防敌人的包围。解放军一个个斗志昂扬,威武勇猛,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从凌晨八点左右到下午六点左右,解放军经过将近十个小时的浴血奋战,由于敌众我寡,解放军才有20几人,而李明山的部队有100多人,加上武器装备有很大的悬殊,李成举带领的部下大多数是在国民党的部队里经过严格训练过的,终于寡不敌众。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死伤十几人,只有四个“轻伤”,已是满身伤痕,血迹斑斑。虽然他们已筋疲力尽,几乎无还手之力,但是他们有顽强的毅力,有大山一样的精神,不畏敌人的穷追不舍,更不会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缴枪投降。他们四人被敌人包围在星宿坡大山顶上,一人严守一方,敌人在半山腰无法攻上山顶,他们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的抗战,解放军的支援部队有三船人才赶到补郎。就在这个时候,李明山家的探子有些口吃,说话不明,回报说:“解放军来了三‘团’援兵”。敌人闻信丧胆,不敢恋战,李成举也吓出一身冷汗,下令赶紧撤兵,四位伤兵终于得救,随从救援部队凯旋而归。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壮烈牺牲的解放军安葬在补郎烈士墓(大田包包上),有两位伤员早已被当地的老百姓救走。一位叫龚启兵的伤员被当地的一个老百姓救走,此人号名岳麻子,开始是好心救走这位伤员,并给他治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好心人”居心叵测。一个星期以后,岳麻子勾结木桥的一个土匪张学明,为了抢这位伤兵的枪,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强行要求龚学兵讲出自己藏枪的地方。但是龚学兵时刻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宁死也不肯说出藏枪的地方,最后被岳张二人用麻袋装起,骗说背他去找解放军,到了一处悬崖峭壁的地方,把他推下了山崖,这位伤兵就这样壮烈牺牲了。另一位就是焦海权同志,因为伤势严重,昏迷不醒,被猛戞的杨廷茂(当时,他才有二十六岁)救走,并为他治伤养病一个多月的时间,焦海权基本康复的时候,也曾几次被当地的一些“小土匪”想谋枪害命,由于当时杨廷茂年轻力壮,随时保住他,焦海权为了保守秘密,假装“哑巴”,完全康复以后,在杨廷茂的帮助下,才得以安全回到自己的部队。
“星宿坡之战”虽然不是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同样演绎着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体现着解放军为了解放补郎而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生命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就像大山一样,永远矗立在补郎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