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标准圆锥、圆柱系列铁路车辆滚动轴承
非标准圆锥、圆柱系列铁路车辆滚动轴承
此文章来自于腾麒
铁路车辆滚动轴承,在运用过程中承受着变化的静、动载荷的联合作用。因此,要求轴承耐振、耐冲击、寿命高而且要有较小的尺寸与重量。所以一般铁路车辆轴承均设计为非标准系列的型式,并采用滚子为滚动体的向心滚子轴承。
每一个滚子轴承是由内圈、外圈、滚子及保持架四种零件组成。密封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两内圈之间有隔圈,在外圈两端配合有密封覃与密封圈。内圈的外圆面和外圈的内圆面为滚子沿其滚动的“滚道”。轴承内圈以一定的紧余最紧配合于车轴轴颈上,而外圈则是滑动配合于轴箱圆筒内。
当车辆运行时,内圈与轴颈一同回转,并引导滚子一面绕其轴心自转,一面沿内外圈滚道滚转。滚子的自由转动由轴承的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所保证。
1.圆柱滚子轴承。
我国客车和部分货车用的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的特点是:外圈带有双挡边,内圈带有单挡边或挡圈。滚子、保持架和外圈组合成一个组件,同内圈可以互相分离,因此这种结构通常称为分离式轴承。圆柱轴承的结构简单,套圈和滚子均为圆柱体,轴承的额定动负荷大,制造简便,装卸方便,内圈可以互换。这种轴承的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是相互独立的,组装时不用调整游隙,轴承的摩擦系数较小,最适宜于高速运转,运行中较为安全可靠。因此,国内外客车与部分货车轴箱采用回柱轴承的较多。
圆柱轴承的缺点是:滚道面壁薄,对轴颈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为防止滚子歪斜而造成边缘承载,对轴承加工精度也要求较高。此外,它承受的轴向负荷不宜过大。
圆柱轴承的滚子与套圈滚道之间一般为线接触或修正线接触.。径向负荷完全由套圈滚道与演予衷动表面所承受,滚子与内外圈滚道接触变形而形成的接浊面积近似为长方形(图
10)。滚子沿着母线与滚道接触,在它们的两侧由于边缘效应而产生边缘应力过大,容易引起滚子或滚道两侧剥离。为了防止这科边缘应力过大现象的出现,使接触应力沿滚子母线均匀分布,以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套圈滚道或滚子的滚动表面应带有凸度,一般是在滚子的表面做成凸度,或在滚子母线两端做成弧坡以代替凸度。图12为两端带弧坡的滚子形状。目前国产轴承中的大部分是滚子两端制成弧坡,俗称半凸度,凸度里为0.02-x-0.03毫米。它能有效地降低边缘应力,但当轴承受到偏心负荷作用,滚子稍有歪斜时,接触应力分布还不太好(图13a)。如滚子整个滚动表面稍呈圆弧形凸度(全凸度),则在轴承受到倾斜力矩时,滚子表面仍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图13 b)。
圆柱轴承的轴向负荷通过套圈挡边和滚子端面来承受,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取决于滚子端面与套圈挡边之间滑动面上的摩擦发热程度,它与下列五个因素有关:
1)滚子端面和挡边之间的接触面尺寸、平行程度、接触面的光洁度、磨合程度等。
2)润滑剂的性能、数且和润滑方式。
3)冷却散热的程度。
4)轴向负荷的作用方式(是连续负荷还是间歇负荷)和作用时间。
5)滑动速度或轴承转速。
第二篇: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
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
www.xiexiebang.com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
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
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巩固特征的认识。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27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家庭作业:练习一第3题。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一个圆柱图,小鼓、卫生纸、小木头段、圆台形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件物品,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什么?多让几个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我带的是一个茶叶桶,它的形状是圆柱。
●我带的是一个饮料筒,它的形状也是圆柱。
2、师:很好。同学们看着这些物品,都能说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那大家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
指名发言,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予鼓励,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
二、认识圆柱
1、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体,先进行观察,再闭着眼睛摸一摸它的面。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圆柱摸起来像一个柱子。圆柱有上下两个圆,中间的面是弯曲的)
学生说不到,教师可参与交流。
3、师:刚才大家初步感受了圆柱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分观察、讨论的时间)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体。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两圆的大小相等,还有一个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参与交流。
4、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体物品,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同桌合作学习,可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全班指一指)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呢?
5、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如果方法(3)学生说不到,教师介绍。
6、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课前老师也准备了几件东西,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的形状是不是圆柱体?
●先拿出圆柱体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可用直尺测量一下横截面直径。
●再拿卫生纸卷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卫生纸卷是一个圆柱体,中间的空心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圆柱体。
●拿出瓶子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瓶身是一个圆柱体。
●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三、圆柱侧面积
1、师:通过刚才的判断,相信同学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罐头盒,它的侧面贴着包装纸,想象一下,如果把包装纸沿着圆柱的一个高剪开,再展开。这张包装纸的形状会是什么形状?
(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吧!现在我们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把展开的商标纸拿在手上)
3、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师: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
师:真聪明。请同学们再观察,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预设;长方形纸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罐头盒的高。
师:有不同意见吗?(征求意见,形成共识)
师:对,长方形的宽就是罐头盒的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
边说边在长方形上标出“高”和“底面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罐头盒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那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罐头盒的侧面积呢?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四、尝试应用
1、师生共同测量出罐头盒的周长和高。
师:现在,咱们就一起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并计算一下它的侧面面积。
找两名学生合作,测量出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教师把测量出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罐头盒的底面周长和高,现在自己试着算一算罐头盒的侧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先观察饮料桶和三张商标纸,饮料桶的高是12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因为商标纸的长就是饮料桶的底面周长,商标纸的宽就是饮料桶的高。所以先计算出饮料桶的底面周长,再选择。
3.14×8=25.12(厘米)
也就是说商标纸的长应等于25.12厘米,宽应为12厘米,所以选择第3张纸比较合适。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学生算完后,请学习稍差的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14×12×10=376.8(平方厘米)
3、第3题,用字母给出圆柱的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答案1:d等于8cm,表示圆柱的直径是8cm,h等于6cm,表示圆柱的高是6cm,根据公式计算。3.14×8×6=150.72(平方厘米)
2:第(2)题,r=3m,表示圆柱的半径是3米,h=1.5m,表示圆柱的高是1.5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3.14×3×2×1.5=28.26(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纸盒,剪刀,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茶叶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谁来说一说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关注更多的学生)
二、认识表面积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体的表面积。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什么?(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纸盒剪开。看一看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边说边动手操作,照教材上的样子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圆柱体展开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1)圆柱的表面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的。
(2)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3)圆柱的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2、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三、计算表面积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大家实际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第25页的示意图)师: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4厘米)
师:你们能计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2、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说的话,鼓励学生尝试,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分步解答。先求侧面积,再求一个底面积,最后求圆柱的表面积,列式:
5×2×3.14×14=439.6(平方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439.6+78.5×2=596.6(平方厘米)
(2)先求两个底面面积,再求侧面积,最后求表面积。算式:
3.14×52×2=157(平方厘米)
5×2×3.14×14=39.6(平方厘米)
157+439.6=596.6(平方厘米)
(3)列综合算式:
5×2×3.14×14+3.14×52×2
=439.6+157
=596.6(平方厘米)
四、尝试应用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计算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茶叶桶,同桌合作,测量出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师:谁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测量方法。如:
(1)测量直径和高。
(2)测量底面周长和高。
如果学生出现了综合算式,教师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我们在做题时,不做统一要求,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师:大家读一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解答。
学生读题、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20÷2=10(厘米)
3.14×102=314(平方厘米)
3.14×20×15=942(平方厘米)
942+314×2=1570(平方厘米)
2、“练一练”第2题。
(1)师:请大家看练一练的第2题,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呢?与前面的练习有什么区别?(求的是做这个容器至少需要多少铁皮;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半圆柱形铁皮容器)
师:求这个半圆柱形容器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什么?(表面积)
师:这个容器的表面积包括什么?(圆柱体表面积的一半和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个别指导。
(2)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先求出圆柱表面积的一半。
10÷2=5(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3.14×10×15÷2=235.5(平方厘米)
(2)再求长方形的面积。
10×15=150(平方厘米)
(3)求容器的表面积。
78.5+235.5+150=464(平方厘米)
学生如果出现了其他方法,只要正确,就给予肯定。
3、师:下面请看“练一练”的第3题,自己读一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求剩下铅板的面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预设:先计算制作这样一个圆柱需要多少铁皮,再求长方形铝板的面积,最后求剩下铝板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学生算完后全班交流。答案:
(1)圆柱的表面积:
3.14×82=200.96(平方厘米)
3.14×16×16=803.84(平方厘米)
803.84+200.96×2=1205.76(平方厘米)
(2)铅板的面积:
16×2×52=1664(平方厘米)
(3)剩下铅板的面积:
1664-1205.76=458.24(平方厘米)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出示幻灯片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的?
[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
二、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礼物,还有生日蛋糕。
师: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你们观察一下书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的一家在一起过生日,亮亮和爷爷都有一个生日蛋糕,而且爷爷的生日蛋糕大,亮亮的生日蛋糕小。
生: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说说,爷爷的生日蛋糕,意味着什么?联系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说。
生:生日蛋糕大,就意味着它的体积大,生日蛋糕小,就是它的体积小。
师:你们真棒!那么想不想知道两个生日蛋糕的具体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三、推导、论证:
1、拿出两个不易分辨体积大小的茶叶筒。
师:你们能说出哪个茶叶筒体积大吗?怎样比较两个茶叶筒体积的大小呢?
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4、师生合作。用教具把圆柱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把圆柱等分32份同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观察两次等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不同点: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起接近一个长方体。
5、同学们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
生: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7、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四、实际应用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底面积和高)
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出示书中的例题:一根圆柱形的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学生读题,特别提示统一单位。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P31页练一练1。
练一练2:理解题意,使学生理解方钢的体积与锻造后的圆柱形体积相等,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测量你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
圆柱体体积 = 底面积 × 高
第四篇:圆柱与圆锥(推荐)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宁市实验小学
五年级数学组
杨安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2、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3、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第五篇:圆柱和圆锥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样物品,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你所认识的哪些立体图形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对于圆柱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那圆柱到底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呢?想知道吗?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你想知道圆柱哪方面的特征?(面、高)
2.认识圆柱的面的特征。
(1)借助学具同桌探讨,教师出示研究方法提醒。
a.观察:观察你所准备的圆柱,看一看、还得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甚至放在桌子上滚一滚,来感受圆柱的面所具有的特点。
b.比较:将圆柱与以前所学的长方体面的特征进行比较,来感受圆柱的面所具有的特征。
(2)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的时候,重点抓这几个问题:
a.如何证明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b.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3)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圆柱向大家介绍哪是圆柱的底面,哪是圆柱的侧面。
(4)判断一次性杯子是不是圆柱形的,为什么?
3.认识圆柱高的特征。
师:老师手里有两个圆柱体,你能发现什么?(一个高一个矮),没错,圆柱是有高度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圆柱的高。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这两个问题,结合手中的圆柱,同桌两人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a.什么是圆柱的高?
b.圆柱的高会有多少条?
(2)生汇报交流。(重点辨别高的条数)
4.总结圆柱体的特征。
5.其实圆柱的高在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名称,比如一支圆柱形的铅笔,我们不会说铅笔有多高,而是说多(长),如果我们打了一口圆柱形的井,我们会说这口井有多(深)。
6.举出生活中是圆柱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锥的特征。
(1)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从与圆柱的对比中总结出圆锥的特征呢?
①有一个圆形的底面 ②有一个侧面为曲面 ③只有一条高
(2)如果我们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扇形)
(3)在和圆柱的比较中我们很快的找到了圆锥的特征,看来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哪位同学能完整的说出圆锥的特征。
(4)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圆锥形的物体?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课本自主练习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