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作业
伪满皇宫观后感
3月23日,在我校董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馆。早上八点半,我们在校北门集合,有秩序地坐上了去伪皇宫校车。四十分钟后,校车到达伪满皇宫博物馆正门。在老师和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此时我心中很不平静,这里曾经居住的是离我们时代最近的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他在这里生活了13年之久。
从正门进入伪皇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赛马场,接着看到的是溥仪的五个停车位,目前还有一个可以使用。然后我们参观了溥仪使用过的一辆派克老爷车,和一些当时的日本瓷器。随后,我们开始参观溥仪生活过的主要场所。
一、幼年登基,命运多舛
爱新觉罗·溥仪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后来又接受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造,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1908年,只有三岁的溥仪登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一个尚未脱离母乳的孩子便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他成了紫禁城中的“幸运儿”,拥有了他还不能理解的地位与身份,然而却从此与寂寞为伍,失去了自我。1912年初,辛亥革命爆发,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宣布退位了。此时的溥仪怎么也不会知道,他的退位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封建军阀张勋率辫子军入京,拥立溥仪复辟。溥仪又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然而这场闹剧却仅持续了12天,真让人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溥仪当上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大同”。1934年 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于是溥仪第三次当上了皇帝,也从此开始了出卖祖国与日本人狼狈为奸的生活。
二、静中不静的“马桶皇帝”
溥仪终于再次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他又开始幻想大清朝的康乾盛世了。然而,此时的他却还不明白日本根本不想他复国,只是想借此操控中国,后来甚至还断绝他与外界的联系。
溥仪居住的行宫是由原盐务局改造的,与紫禁城相比,自然是有天壤之别,但他的生活似乎很平静。他习惯独居,且不论寒冬酷暑,只盖毛巾被。溥仪有痔疮,因而他上厕所的时间很长,被人嬉笑为“马桶皇帝”。
这位“马桶皇帝”的生活看似很规律,每天接待来客,这些人对他“毕恭毕敬”,却不与他谈公事,每每他问起,便搪塞说次长(日本人)在处理了。渐渐的,“马桶皇帝”明白了日本人的居心,他很生气,更恨日本人,傀儡生涯何时才能划上个句号?他不禁反问自己。然而,他也不敢与日本人翻脸,更不知道自己离开这儿的生活后能去干些什么。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在沈阳准备逃走时被苏军俘虏。至此,溥仪的皇帝生涯彻底结束了。
三、从皇帝到公民
1959年,是溥仪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张特赦通知书带来了他生命中的春天:
遵照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本院对在押的伪满洲
国战争犯爱新觉罗、溥仪进行了审查。
罪犯爱新觉罗溥仪,男性,五十四岁,满族,北京市人。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溥仪激动地将它紧紧贴在心窝——这是取得了重新做人的资格证明啊!
出狱后,溥仪回到了祖籍——北京,并在北京落户,成为真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诚心诚意的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帮助下,彻底丢掉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思想,以热爱劳动为荣,学会关心他人,争做社会主义的主人翁。先后在北京植物园,北京博物院,中国政协工作,并写了自传《我的前半生》。
1967年,末代皇帝溥仪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终年62岁,火葬。后移葬华龙皇家陵园,也算是落叶归根吧!
四、我眼中的溥仪
溥仪出卖了中国,这是事实。然而,纵观他的一生,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可讨论的地方。
首先对于他的卖国行为,从某个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大清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满汉一家,只是清朝历代皇帝抚民的一项政策。对溥仪而言,汉人是“外人”,日本人也是“外人”,那么与日本人联手,重树自己的祖宗基业,他或许不认为是卖国吧!并且从他个人角度看,当皇帝是个人偏好,选择与日本人合作,效用会较高一些。
其次,从溥仪供奉的佛堂(关羽、孔子、吕洞宾)可以看出,他能屈能伸,心胸宽广,善取众人之长。但这种“博纳”也导致了他做事没有本质原则、凡事遇到阻碍总是绕道而行。我想联手日本人卖国求荣也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关吧。再次,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能够接受社会主义的教育,积极改造,并服务于国家,这也更能看出,他心胸开阔,确实有成王者的胸怀。否则,他早就抑郁而终,或是自杀了,根本不会给自己洗脑,去做一名改朝换代的守法公民。
纵观溥仪的一生,只能用一个叹号感慨啊!他是一个生错时代的皇帝,有此命,却无此运,或许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参观完溥仪生活的地方,我们来到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走进了那段令我们愤怒、屈辱、心碎的日本侵华史。
走进馆内,一张中**亲的脸映入眼帘,那是怎样一张历经沧桑、受尽凌辱却依然坚强不息的伟大母亲的脸?悲愤、痛恨、坚定、刚毅、怜爱集于一起,令人久不能忘!听随着《松花江》那首低沉、有力的歌曲,我仿佛回到了“九·一八”,回到了那段让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占领东北。从此,日军开始了在东三省长达14年之久的惨无人道德恶行,东北人民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拉开了序幕。他们被迫接受奴化教育,被迫种植鸦片、吸食鸦片,并且日本人还打着开医疗研究所的幌子在这片黑土地上搞毒气、细菌、活人实验„„
随着解说员对当时历史的讲述以及馆内的图片、历史证据、实际模块等现场逼真的场景再现,我们深深的痛斥着这段历史。日本军在这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杀人、强奸、烧屋、毒气战等这些惨无人道的罪行都永远凝固在历史上。这段屈
辱史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明白,只有祖国强盛,人民团结,才能彻底抵御外国的侵略。
在抗战英雄杨镇宇和赵一曼人像前,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毅力,伟大的人格令我们崇敬,他们为那段历史书写了伟大的一页,更让我们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参观“我国对日本遗孤的方式”那一景馆中,我心中感慨万分,那得需要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包容并养育那些曾经残害他们孩子的日本人的孩子呀!
走出陈列馆,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心声。战争在任何时候不论对失败者还是胜利者都是血的记忆。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这次参观,对我们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作为80后的一代,我们肩负着振兴祖国的使命,对历史的回顾,更能唤起我们的爱国心,提醒我们时时刻刻不忘今天的和平稳定来之不宜。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自强不息,我们要做东方觉醒的巨狮,做真正的龙的传人!
这是一座建立在伪满皇宫旧址上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这里曾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曾经“执政”和生活的地方。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浏览了整个建筑,包括缉熙楼、勤民楼、怀远楼、植秀轩、畅春轩、宫内府、同德殿、嘉乐殿、书画楼等部分。走进缉熙楼,这里是溥仪及其后妃生活的寝宫。这里面有中药铺,有卫生间,有理发室,仿佛那段屈辱的历史就在眼前。溥仪以缉熙命名,希望继承和效仿他的祖先康熙皇帝,幻想复辟大清王朝。然而,却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控制,在这里度过了14年的傀儡生涯。傀儡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在他的书房里,我看到了两具形象逼真的蜡像:一个是溥仪,坐在对面的是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长,实际上,他是日本关东军派到宫中负责监视溥仪的高级特务。溥仪的一言一行,甚至举杯祝酒、点头微笑都要受到他的监视和控制。
勤民楼,溥仪处理政务和举行典礼的场所。就是在这栋“勤政爱民”的楼里,伪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卖国活动,1932年9月15日,签订了经溥仪认可的“日满议定书”,将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全部委托给日本人,并由日本人管理伪满的铁路、港湾、水路、空路,日本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由伪满政府负责供应。完全出卖了东北主权,把东北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场景、图片资料,都如实地记载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罪恶,以及以溥仪为首的伪满傀儡政权卖国求荣、效忠日本、奴役残害东北人民的罪行。
走在昏暗、狭小的各个房间,你能感受到一种压抑,这种压抑穿越时空,久久不散,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文化价值上看,它作为城市的历史沉淀,增强了城市的历史厚重感。这些物证,时刻警示我们后人勿忘历史,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世界和平。
走出伪满皇宫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感觉到那青青的砖,朱红的门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进行实地、实物的参观,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意义非常深远。伪皇宫的每个细微的场景都融汇了当年的一些历史故事,参观者直观地接触当年的场景,与真实的历史对话,切实地感受到了当年的历史氛围,切记亡国的屈辱,记住历史。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深爱自己的祖国,珍惜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
第二篇:毛概作业
1.“在拨乱反正进程中,我们又遇到‘左’和右两股思潮的干扰”,请指出这两股思潮是什么,有何危害? 左 是极端;右 是放纵。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和负面后果。在毛泽东的功过之间,功绩 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现实中曾经出过的两种错误 态度:一种态度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完全错误的;另一种态度是 教条主义地对待毛泽东的言论,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 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也是完全错误的。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怎样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来想问题、办事情,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的内涵如何理解?用事实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第二章)
答: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来想问题、办事情,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篇:毛概作业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阶级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列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成为现实的实践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是回答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
①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③在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注:《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1901年)列宁)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必须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国家所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第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有计划,不过,那“是一种臆测的计划,想当然的计划,这种计划谁也不必执行,根据这种计划是不能领导全国经济的”,而社会主义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注:《斯大林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280.)。第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
品的分配原则。必须取消平均主义,必须打破旧的工资等级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式”、“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公式”。第四,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惟一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第五,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形式。它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职能,前者即镇压国内被推翻了的阶级,保卫国家以防外来侵犯,后者即经济组织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第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工作也就愈有成效(”注:《斯大林文选》(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46.)。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由整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拥有、共同生产、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好坏标准是:有益于人民的是好,有害于人民的是坏。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注:匿名网友,百度知道,2011-01-0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前两者的最终目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注: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哈耶克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以个人主义出发,认为社会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总和,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而社会主义贬低人的个人目标,而遵从于社会的目标,限制了利己的动力,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没有市场经济中的分散决策灵活,所以社会主义不可能有高效率 ;而且社会主义违背人性,计划经济导致政府极权,是“通向奴役的道路”。(注:百度百科————哈耶克)
爱德华·伯恩斯坦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实现(工人会逐渐争取到权利,因此他们痛苦的根源就会消失,同样革命的基础也会消失)。(注:《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Die Vorraussetzungen des Sozialismus(1899)爱德华·伯恩斯)
对比上述7人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
在本人眼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简直就是空想、乌托邦,而斯大林和毛泽东真的懂社会主义吗?我不觉得,他们只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帜忽悠大家以实现其个人在政治思想上的领导野心。后来无产阶级实现了掌握政权,开始发展经济,像所谓的共产主义发展,但遇到发展与思想相矛盾时,有的人是以思想为准,比如毛泽东,造成的结果就是使生产力减慢甚至倒退。有的人以发展为准,比如邓小平,编出一套貌似不违背共产主义,其实是已经充分肯定私有,但是经济发展了,大家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谁还会在乎一个说法呢。列宁嘛我觉得他没什么想法,沿袭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点,政治受挫了以后又修正了一番。耶克嘛倒是道出了些实质,我觉得他挺果敢的,他这么打击社会主义,也不怕被查水表,有勇有谋啊!我最欣赏的是爱德华·伯恩斯坦,他的理论是如此圆滑。他说“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实现”,工人会逐渐争取到权利,因此他们痛苦的根源就会消失,同样革命的基础也会消失。我觉得未尝不可啊,试想一下,如果放任我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实现物质极端丰富,最后基本上大家各取所需,达到社会主义。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阶级性还是存在的,富人超级富了,过无比奢侈的生活,穷人也不算很穷,能过上不错的生活,若果
穷人还忿忿不平的话那也没办法了,人的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现在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最低的社会保障对于我们一般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比较向往的生活了,但他们国家的人民之间肯定也存在着穷人嫉妒富人的情况。假设美国实现了共同富裕,是不是就可以说资本主义好呢?那也不一定,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上看,美国不过是资本主义下得胜的富人们的聚居地,他们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剥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民来实现他们的共同富裕,总的来说也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而是狭隘的民族部落富裕。况且我们现在眼瞅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好,可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就花了三百多年,我们着什么急不是,史需要时间,让时间证明一切。
不过社会主义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下定论,这需要实践的检验与时间的积淀。对于社会主义我还是相当向往的,如果能实现那真真是极好的。中国人都是有梦想的人,大家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各自默默奋斗着,生活在这样一个想象共同体里,也不错,筑梦路上至少不会太孤单,大家活着也起码有信仰有动力。
最后,望在有生之年有幸一睹社会主义光芒下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第四篇:毛概作业
百年中国
——-关于胡锦涛同志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的读后感
读了胡锦涛主席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演讲稿后我深有感触。每一段历史都会以一种无比激烈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后人的评说总是会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然而,若是真正深处其中,四周硝烟迷乱、异说纷起,要想做到拨开云雾,发现通往光明的道路又是何其之难。
每一场革命都会在社会上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并且从某种程度上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而孕育了更为深远变革,辛亥革命也不例外。封建势力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相互勾结,在革命之前已经在中国存在了六十多年,当维新变法还寄希望于清廷的改良时,远在檀香山的孙中山便组建了他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孙中山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赢得了全国的响应,让革命的火种迅速波及了各个省市,尽管阶级的局限性让这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从一开始的就深藏隐患,但无可厚非的是,这场暴风雨孕育了一次民族的觉醒,它带来的民主共和的思想,让迷茫困苦的中国人眼前一亮,激发了他们内心革命的力量,让之后的复辟帝制的荒谬行为都草草了事,推动了更深刻的反帝反封运动的发展,这些在我看来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塑造人文情怀,培育宽广胸襟,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贡献力量,参加实践活动,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840年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战乱不停,导致人民饥寒交迫。1911年,因为一次核辐射的爆炸,帝国主义将大批的革命党人和革命文件交给了地方政府,吴广总督立即开始逮捕行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发出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各方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多的胜利。孙中山先生在大家选举临时大总统之际回来了,虽然他没有参加武昌起义,却是大家公认的革命党领袖。最后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大批的革命党人和无数的爱国志士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爆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责任感让我敬佩,敬佩他们在那样的情况下,抛弃了个人利益,为了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敬佩他们的执着,坚定一心的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这种坚持和勇气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如今的社会,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存在?大家都为了一己的私利,昧着良心做着各种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毕竟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有些思想也就会不同。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应当而且必须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直到现在都有它的意义。先辈们已经为它付出了那么多,台湾的和平统一的事业,就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去承担。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首先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并积极鼓励开展两岸之间的文化、贸易的交流合作。我们要更加认真履行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更加积极的开展交流合作,让台湾同胞看到我们的诚意,相信一定能找到打开两岸政治关系症结的钥匙,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直到今天为止,台湾还是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回想当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给了北洋军阀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坚信只有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谋求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
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而且有义务为祖国的统一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动力。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要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
第五篇:毛概作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十七大报告》 要求:
1、概述所有指定文献的主要内容
2、选择其中的一篇谈学习体会(手写、十五周交)
《新民主主义论》
(1)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2)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A、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
主共和国。
B、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
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C、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阅读题目:《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阅读内容:《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席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强调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特殊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认为 “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这是一段多么激动人心的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热血沸腾。主席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结合中国当时社会实际,广泛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主席又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阐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根据中国国情,全面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阐明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一部分主要谈的是: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分析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思想不够解放的原因,以及思想僵化的种种危害,然后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必要性。总体来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第二部分,确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之后,讲话强调,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
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具体来说: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重申“三不主义”,保障党员和人民的权利不容侵犯;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要进行分析,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在经济上也要发扬民主,将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有计划地大胆下放,特别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加强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
第三部分主要谈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处理遗留问题原则是“有错必纠”。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党内应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和改正错误,并更加严格地选拔干部。之后,讲话提到了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提出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文化大革命。
最后一部分,讲话提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首先,着重谈了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具体措施包括:采取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在经济政策上,要先富带后富,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
之后,讲话提出,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教育党员和群众以大局为重,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为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抓紧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和学管理。
贡献:
使中国共产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使党坚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将改革开放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使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