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静宁县域南北长81km,东西宽68.75Km,平均海拔1742m,总土地面积2191.78km²,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川水地16.3万亩,山坡地18.5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占有耕地4.7亩,人均占有川水地0.31亩),黄绵土类占全县总耕地的91%,其余为黑垆土新积土等土种,亩均占有水资源169m³,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谷类为主,近年来以苹果、早酥梨为主的经济林,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川水地以冬小麦为主约占川水地面积的60%,其次是地膜玉米占川水地面积的25%左右,经济林、蔬菜等约占15%但由于对水资源的管理还没有纳入统一规划,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的管理体制,随着天然降水的减少,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地下水无序开采,原来修建的大部分工程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下,供不应需的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的制约着规划区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分析:作为全县‘十五’计划五个重点之首的农业综合开发已把节水农业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农业是主业,其次的为工业,城乡建设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十五’计划,粮食人均占有量要在现在317kg的基础上达到418kg,解决7.19万人的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人口控制在47.82万人以内的目标,按照总体计划要求,充分考虑全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指标,根据我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计划要求,从现状看,目前有5万多亩农田无水灌溉,8万多人饮水困难,在规划年内采取从调整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上着手,充分利用现有地表水资源,限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把水的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提高到0.7以上,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用水高峰疏散,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压缩到61%,果蔬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39%,粮作面积8.88万亩,需水量2300m³,果蔬面积5.92万亩,滴、喷灌需水1300万m³,工业及城镇农村生活用水430万m³,总需水量为4030万m³。
3、灌溉用水定额分析:(1)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东峡鞍子山等灌溉实测资料得,自流灌区目前毛灌溉定额430m³/亩,渠系水利用系数0.5-0.6,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75,毛灌溉定额350 m³/亩,据甘肃省农科院、平凉地区农科所,静宁县东峡灌溉试验站提供的试验成果,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静宁县农作物灌溉制度。冬小麦全生育灌溉水4次,净灌溉定额为250 m³/亩(分别为越冬80 m³/亩,返青50 m³/亩,拔节70 m³/亩,抽穗扬花50 m³/亩)玉米全生育期净灌溉定额210 m³/亩,(分别是苗期45 m³/亩,拔节水60 m³/亩,抽雄水50 m³/亩,灌浆水55 m³/亩)。果树滴灌全生育期8次,除越冬水34m³外,每次按21 m³/亩计,净灌溉定额202 m³/亩,大田喷灌每亩每次按30mm计,全生育期喷灌7次,净灌溉定额220 m³/亩,经济作物喷灌15m³,全生育期灌水10次,以此来获取最佳水分生产率。
4、全县水资源平衡分析:全县共发展水浇地16.3万亩,八十年代实灌溉面积14.8万亩,近十年来由于水资源贫乏,实灌溉面积仅11万亩,水资源利用量为3100万m³,其中地下2550万m³。农业用水2500万m³,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200m³,地表水占30%,地下水占70%,地下水利用量占地下水总量的80%以上,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但由于水资源自然减少,大部分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低,加之田间工程部配套,水的利用率低,灌溉技术落后,耗水量大,产出率低,水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大部分灌溉面积得不到充足水量,产量徘徊不增。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保持水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在水量平衡计算中我们坚持充分利用地表水,限制保护地下水的总体思路,采取一下节水措施达到供需平衡。(1)推广技术节水,在库灌区、井灌区、窖灌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强工程节水,在自流灌区,大力推行渠道衬砌和低压管道输水以减少水资源传递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缩粮食面积增加果蔬面积,使粮田面积有原来的75%,调整到61%,果园比例增加到28%,经济作物增加到12%,以分散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的用水高峰,解决灌溉水供应不需的矛盾。
(3)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增加地表水利用量,在水源工程建设上,我们将准备在境内干流葫芦河上游建造一座年调蓄1100万m³拦河闸工程,使地表水利用总量有目前的1200万m³增加到2300万m³,以缓解东峡、西干两个方面灌区无水可灌和县城3.8万人,五十五家厂企业用水的紧迫局面。(4)通过开辟水源工程,对地下水的开发采取保护措施,把地下水年开采量限制在1500万m³以内,保持地下水良性开发,合理开发,达到持续稳定的利用。(5)科学灌水,合理用水,进一步完善灌溉制度,并配合政策引路、行政督导,利用水价杠杆作用促进科学用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水源利用现状分析和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可使供需水矛盾大大缓解,8.88万亩粮作总用水量2330万m³,以渠灌和管灌为主,5.92万亩果蔬面积总蓄水量1500万m³,以滴喷灌为主,微灌次之。工业和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量保持426万m³,总用水量3256万m³,首先,在保证城乡人蓄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建设,其次在保灌面积11万亩扩大到15万亩的最高水平。
5、项目区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通过对全县水资源平衡计算,项目区供需水量计算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现在水源,通过水源分析,优化水源配置节灌形式,通过项目实施、采取常规节水技术与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结合,使粮作灌溉定额由原430m³/亩下降到270 m³/亩,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定额由原450 m³/亩下降到210 m³,提高企业城乡生活用水标准,在总用水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可解决县城4万人的吃水困难和55家厂企生产用水,还看可恢复灌溉面积3.3万亩,使灌溉效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6、发展节水灌溉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我县人口多,土地面积广,水资源又及其贫乏的现状,对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效果不但对农业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县14.8万亩保灌面积,近几年受水资源的限制,处于“饥饿灌溉”的境地,灌区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300-400公斤/亩的水平,各种农科技术,高产措施推广的都推广了,现在主要受水因素的影响,生产水平上不去,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所以谁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抑制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因而,我们要走出困境,生活实践已告诉我们,节水农业是静宁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全县水量平衡分析看,通过挖潜水源,渠系工程改造和田间配套,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把水的利用率提高到20%,一年可节水450万m³,可供全县工业城乡生产、生活一年的用水量,再通过滴灌、喷灌、高新技术措施:3.1万亩果园蔬菜年可节水740万m³,可扩大灌溉面积3.5万多亩,而且滴灌、喷灌的灌溉效果比大田灌溉有很多优点,这样不但节约了水量,还扩大了灌溉面积,还能有效的缓解现阶段的水资源紧张局面,而且有效的促使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对全县城乡经济科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节水措施。
近年来,我县已在城川乡的吴庙、七里乡的李堡、灵芝乡的尹岔等节水灌溉示范点上作了极有成效的探索恶化尝试,而且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术界的肯定,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示范点的工作起到了知道作用,节水效果是显著的,示范市成功的,我们以具备了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和工作模式,目前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缺少资金,由于我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县,还需要国家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因为节水农业是发展的必需,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所以在静宁发展节水灌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关于节水灌溉发展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用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对世界都是一个巨大贡献。但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
2007年,我国农业用水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1.9%,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7.5%,但同时每年约有1亿多亩有效灌溉面积主要由于缺水而未能灌溉,现状农业缺水约每年300亿立方米。尽管中国农业缺水与用水效率不高并存,但是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的经验分析,农业节水仍然具有较大潜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截止2007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52亿亩,其中,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约3.2亿亩左右,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36.9%。在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工程控制面积15087万亩,占42.8%,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控制面积8361万亩,占23.7%,喷灌、微灌面积5780万亩,占16.4%,其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6006万亩,占17.1%。总体上看,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灌溉面积所占的比重仅16.4%,且全国发展极不平衡。各种节水灌溉技术都节约了灌溉用水,用水效率有较大提高,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部分地区扩大了灌溉面积;适应经济作物种植的灌溉要求,提高了品质和产量,增加了效益;减少了工程占用土地,节省了劳力、化肥等投入;南方地区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并且解决了季节性干旱的水资源配置问题。目前,我国农业正在加速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精准度要求更高,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微灌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先进灌水技术,投入产出都较高,但对设备制造、运行操作都有一定要求。如何让广大农民能愿意采用、真正运用以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正确处理节水灌溉相关利益主体的事权与财权的关系
发展节水灌溉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各地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民以及节水灌溉设备、材料生产企业等。节水灌溉工程既有增产、增效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有拉动内需、带动产业发展的间接经济效益,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必须针对不同的主体面临不同的动力与利益冲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保这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业对gdp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52年的约52%下降到2008年的约11%,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重降到约3%-5%;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只有5%-6%,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投入为农业服务的节水灌溉的积极性。面对农民增收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增加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受财力的影响,增加包括节水灌溉在内的农田水利地方投入,在大多数市县很难放在重要位置。但在一些水资源严重紧缺或者现代农业发展快速的地区,如新疆、山东等地,近年来地方政府投入节水灌溉发展的资金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近年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公益性支出得到了财政支持,绝大部分单位从事公益性工作的人员基本支出经费由财政支持,但工程维修养护费的财政补贴落实程度相对滞后。对于从事准公益性服务的灌区管理单位而言,按照改革意见,其“两费”的支持主体大多为粮食主产区的市县财政。粮食主产区水利工程相对也多,但市县财政又困难,落实“两费”困难较大。灌区公益性得不到补偿、工程维修跟不上,水费的缺口无法弥补,服务能力难以提高,其内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尽管农业水费就像购置化肥、农药、良种一样,是农业生产的必需成本,但农业水费仍被列为面向农民唯一合法的经营性收费。现状每年实收水费约50亿元,不到应收的60%,但农民始终认为别的都在补钱,水费是收钱,心理上有些“别扭”。另外,由于目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一些地方,诸如民兵训练费、优抚对象补助、村组织日常开支等费用在水费中搭车收费,造成社会上把水费的正常收取误解为增加农民负担。农民要求政府补贴水费的要求强烈,社会上要求完善水价、水费管理的声音也不小。加上由于多种原因,过去很多灌区管理单位都被迫超编接受人员安排,而待遇低使高素质人才又不断外流,社会上误解灌区管理单位是“收费为了养人,养人为了收费”,抵触情绪较大。灌区管理单位“夹缝”式的生存空间,对农业水费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但发展节水灌溉,在灌溉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实际
上减少了水费收入;提高灌溉保证率,水管单位得不到来自土地的直接收入,因此至今依然没有实现良性发展。若不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仅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和能力上看,灌区管理单位对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性不会很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已经从1985年的约85%下降到2008年的约
51%,来自种植业的收入所占的比例也进一步下降,而来自工资性的收入已经占全部收入的40%。由于我国农民人均拥有的耕地和灌溉面积仅2.47亩和1.14亩,即使灌溉面积全部实行节水灌溉,亩均耕地纯收入和灌溉面积节水增收按350元/年和300元/年计算,平均每个农民来自种植业的年收入不会超过1200元,约为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而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的直接联系并不紧密,并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民尚需投劳,购买节水灌溉器具大部分未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目前,全国主要有两类地区农民具有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一是是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农民生存艰难的地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经济作物需要较高灌溉保证率和适宜灌水方式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农民对发展节水灌溉兴趣不大。
因此要充分调动节水灌溉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需处理好其事权和财权的关系:
1、进一步明确政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供给的责任和目标。强化和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包括节水灌溉在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农业增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2、以规划为引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水利和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县为单元,编制以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依据规划,综合运用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国土整治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逐步实现权责利相统一。同时为农民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中长期贴息贷款,全面推进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主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教育与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民的水情宣传,使之明白发展节水灌溉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农业节水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使农民明白这是对节水灌溉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补偿;水利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使其掌握工程运行管理技术,并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通过财政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培育一批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能人。
4、加快水管单位、乡镇水利站等基层单位的改革和能力建设。实质性地推动灌区管理单位改革,加快全额落实“两费”,承担其必需的改革成本;按区域或乡镇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机构,切实按国家有关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确保基层水利机构履行职责;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政策特别是财政补助政策。
二、正确处理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关系
在过去制订的节水规划行业政策、规划以及技术推广行动中,始终坚持了一点就是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凡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的工程,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也是具有较好生命力的工程。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依然面临很多制约,主要包括种植结构(包括作物对灌水形式的要求)、经营规模、投入大小(财政扶持政策、投入与产出比较)、运行管理的方便程度、受灌溉水制约程度或者节约的水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益、基层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是否完备(技术指导、维修服务)、水土资源条件及能源状况等。
节水灌溉技术本身就有一定的适应性、经济性。通过生产实践,采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种植大田粮食作物,亩投入400-500元,年增收约100元;采取喷微灌种植大田经济作物,如西红柿、土豆、棉花、露地蔬菜等,亩投入在800-1200元,年增收约300-1200元;发展日光温室滴灌,投入1200-1800元,年增收2000元以上,但受市场、产业化影响较大。由于增加1立方米节水能力的成本在5元左右,但目前平均的灌溉水价仅0.05元/立方米,新增1亩节水灌溉面积新增的节水能力约80-200立方米,节约的灌溉水费仅4—10元,只有从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即增产增效上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维持较大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并保证稳定增产是重要内容。但是,一方面,即使在国家不断提高粮食作物最低收购价的情况下,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有限;另一方面,从发展的实践和对作物的适应性上看,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依然是主要的节水灌溉形式,并且在很多地区相同流量下,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管材的技术进步,管道输水灌溉不论在建设成本还是在运行管理方便程度上都比渠道防渗更受欢迎。当前,一些地区发展膜下滴灌玉米也取得了成功,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倒茬轮作和让农民接受来年地上毛管更换费用等主要问题的话,将有不错的推广前景。
喷微灌技术对地形有很好的适应性,也是灌溉水利用率较高的节水灌溉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喷灌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经历了三起三落,各方面对其应用持有不同的见解,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农民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种植结构多样化等造成喷灌技术的适应性较差。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应用大型喷灌机组喷灌牧草、马铃薯及小麦,浙江余姚应用改进的经济型喷灌技术喷灌蔬菜、竹笋、果树等,喷灌有了新一轮的发展。微灌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胶东半岛的蔬菜、果树灌溉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近年来,新疆棉花、西红柿膜下滴灌达到了1000多万亩,黑河、石羊河流域大规模的日光温室滴灌、大田滴灌等,以及大城市周边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中的微灌技术推广,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可比传统灌溉节水33%~50%,产量提高30%-40%,节地8%,节省化肥、农药50%以上,显著的工程效益进一步推动了微灌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又进一步明确了政策,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在依法自愿有偿公平的基础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正适度向种田大户集中;乡镇政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和协调农民规模化种植、统一技术标准、分户种植、统一管理,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化得到了加快发展,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的作用正逐步加大,应该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喷微灌技术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既考虑技术的适应性、节水效率,也要考虑当前农村生产实际、农民的节水意识与接受程度及工程管理水平,更要关注工程给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工程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对大田粮食作物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为主;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城市郊区蔬菜种植区、各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应种植作物的灌水要求,大力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规模化牧草种植区、地形稍有起伏的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种植区以发展喷灌为主。对于部分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在加大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加大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三、正确处理资金扶持和政策激励与规范的关系
在加大财政对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投入的同时,针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灌区运转艰难的现实,财政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运行成本较高灌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其工程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并通过财政补助、电价优惠、水土资源补偿等方式探索对工程运行的补助,间接实现对粮食生产的补贴。考虑到地方财力的实际情况,中央财政对西部和粮食主产区的灌区工程运行适当给予补助。从目前看,这也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从多年节水灌溉发展的实践看,仅仅依靠增加投入,并不就能保证节水灌溉事业健康发展。除了进一步强调“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把节水灌溉工程的建后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外,要把水资源管理、灌溉水价改革和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激励与规范措施。
1、在保护农民用水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目前,全国的年灌溉用水总量约3200亿立方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配置成果,未来将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确保农业灌溉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核心地要靠发展节水灌溉。除了工程措施外,强化水资源管理,强化计划用水与用水计量,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将是其中重要的措施,并且这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民采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山东、甘肃等一些地区,前些年在政府大量投入下,微灌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在仍在使用的并不多,除设备和设计把关不严外,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粗放、农民灌溉用水定额管理难以落实是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要对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新增的节水能力有合理的安排,才能促进基层灌区管理单位和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对转为生态用水的由政府埋单,黑河、塔里木河和石羊河是很好的例子;转为工业用水的由新的用水主体埋单,浙江东阳、义乌水权转让,内蒙古、宁夏等灌区与电厂用水水权转换是示范;可以由灌区直接增加工业和城市供水的,直接增加灌区收入,弥补农业供水成本;其他的主要用于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扩大灌溉面积的,给农民的补偿在于改善了灌溉条件,而灌区管理单位只能是增加了部分水费收入,财政可以给予灌区管理单位适当补贴。
2、加大灌溉水价改革力度,完善水费计收。灌溉水费是农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即使在对农业生产的相关环节进行补贴的现实环境下,也要坚持推进水价改革的方向,继续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事实上,这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真正落实灌区管理单位“两费”、加快现有灌溉工程实施节水改造,可以视为对现行灌溉水价严重低于灌溉成本的一种补偿。在这种大背景下进一步测算骨干工程水价,并且把斗渠以下的灌溉工程维护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终端水价,既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又让农民明白缴费,杜绝搭车收费。要探索超定额加价、两部制水价等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水价制度。完善量水设施,加强地下水开发计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方便群众缴费的水费计收形式,定期对水费计收与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提高农民的合作程度和节水意识。
3、完善基层节水灌溉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农民对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不足、技能掌握较差,加上维修服务跟不上,是当前造成部分工程运行状况差、技术推广缓慢和农民参与程度不够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加大对农民宣传培训的基础上,建立生产企业、科研院校、行业部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强化和重视工程建设后的应用技术指导和管理与服务,加强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的结合,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水平和效益。
第三篇: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1.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中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中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2.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中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1]
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3.喷灌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⑴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⑵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⑶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⑷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⑸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⑹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头可拆装搬移、周转使用,因而降低了投资。北京市顺义县全县数万亩粮田均采用这种灌溉形式。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减轻农民负担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优点,是目前较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亩投资为200元一250元。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管道、喷头安装在田间固定不动,其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适用于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灌溉。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只能在预定范围内行走,行走区域内不能有高大障碍物,土地要求较平整。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使用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为300元-400元。
卷盘式喷灌机,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与中心支轴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目前进口设备每亩投资为50元左右,设备国产化后可进一步降低投资,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卷盘式喷灌机有喷枪式和折架式两种,后者具有雾化好、耗能低的优点。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1]
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元-200元。
4.微喷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微喷又分为吊挂微喷、地插微喷。特别适合农业温室大棚内投入使用,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更均匀的喷洒于作物上.它是通过PE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更可以扩充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一个标准大棚微喷系统设备投资一般在800元左右。
5.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接管道的固定程度,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灌水效果好。国产设备亩投资约为700元(果树)-1400元(大棚蔬菜)。半固定式滴灌,其干、支管固定,毛管由人工移动。亩投资为500元-700元。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亩投资为2元一500元。
结合中国劳动力多、资金缺乏的具体情况而研究开发的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水窖滴灌,是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它微型蓄水工程)内,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家家户户都能采用的特点。对于旱贫困山区实现每人有半亩到一亩旱涝保收农田,解决温饱问题和发展庭院经济有重要作用,应在干旱和缺水山区大力推广。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
地下滴灌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果树、棉花、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其缺点是2,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亩投资为400元-1000元。其效益为:节水50%-60%;省电40%-50%;增产30%左右。
6.膜上灌、膜下灌 [1]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7.控制灌溉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在水稻区大力推广。
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铺设暗管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田间排水,有利于节水、节肥和作物生长,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8.坐水种
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
5m³-10m³;,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9.平整土地、改造沟畦
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1]
农业节水措施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应用的领域: 温室,无土栽培,大棚,绿化,园林,废水再利用等等作物和绿地植被从种子萌发以及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水参与光合作用。但植株消耗的水分99%以上是用于叶面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以调节作物体温、改善小气候和向植物体内输送养分。没有适量的水分供应,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和损害。持续缺水,作物就会干旱致死。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华维认为,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由于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要能源,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
浇灌一般是用皮管或洒水车浇水,是中国目前园林养护、蔬菜苗木种植等领域使用最多的灌溉方式。相对漫灌而言比较容易控制,但仍然具有费水、费人工、低效率等缺点。
节水灌溉方式
科学灌溉是包括华维公司在内的专业灌溉企业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该类方式可以做到局部精确灌溉,除了用于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外,还可将肥料、农药溶解在水中,结合注肥泵等现代化的施肥装置进行施肥打药作业。还可避免土壤盐碱化,对已经出现盐碱化的土壤,可利用灌溉冲洗土壤中的可溶盐分,以改良土壤。此外科学灌溉方式还可起到预防果树蔬菜霜冻和预防干热风危害,以及防止土壤风蚀等作用。
节水灌溉优点
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使用,但由于资金和认识上的欠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业内同行努力去做。
近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经济日益发达,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样反应到了世界范围的灌溉事业上。此外,还存在着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灌溉效益,防止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就出现了土壤严重盐碱化额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节水灌溉项目存在只管建不管用的严重问题,许多国家已把灌溉发展的重点从开发新灌区向改建旧灌区和加强灌溉管理等方面转移。
在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灌溉技术将向着节水节能、优化调度、现代化的管理与监测预报等方向发展。在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华东、华南等区域日益兴旺的现代设施农业、园艺及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发展科学灌溉方式。
郑州科瑞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吸取国内外先进灌溉技术,专业生产内镶式滴灌管、PE喷微灌输水管,微滴灌配件等材料。本公司愿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期待与您真诚的合作!欢迎联系咨询:0371-65932661,网址:。[1]
第四篇: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
中国大陆从青藏高原呈阶梯状向太平洋倾斜的地貌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和降水的不均匀性。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从1600毫米到200毫米不到。东部地区不仅将水多,而且多集中在6-9月这4个月里。所以东部常发暴雨洪水,而旱灾则遍及全国。
第五篇:节水灌溉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节水灌溉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名称:山东泗水节源水利科技有限公
年产2500台套节水灌溉研发组装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山东泗水节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拟建地点:
山东省泗水县华村镇小崇义创业园区
四、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泗水节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金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目前国内领先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高科技企业,主要致力于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在精准农业节水设备,水肥一体化,农业灌溉智能化控制,水资源管理,水利水文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领域辛勤耕耘为节水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为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持续不断努力。
公司是国内首创将高频智能卡推广应用于农业节水灌溉领域,是国内第一有研发“无机房射频卡灌溉控制器”,管理系统的企业,为我省井灌区、“射频卡控制器无井房灌溉模式”之 一国内先进的灌溉管理模 式做出了贡献。第六代最新产品,“手机远控智能灌溉控制管理”技术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农田灌溉领域应用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产品推广应用至河北、河南、湖北、江苏、东三省、内蒙古、陕西、宁夏、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在山东省60多个县区推广应用、全国现有4000多个村庄70多万用户在使用公司产品,有8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为农业、水利灌溉服务。智能水价处理器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设项目提供智能化的配套控水设备。
由山东省技术监督局提出,山东省水利厅归口的《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B37/T2733-2015)—山东省地方标准(DB3T)我公司获邀为标准起草单位为山东省标准化推进工作贡献力量。
公司产品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利系统优秀产品招标重点推荐目录入选证书》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水利部及山东省水利厅《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指导目录》山东省质检部门颁发的《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莱芜国家级高新区《科技企业创新单位》《优秀创新企业》《莱芜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等荣誉称号。我们以“诚信经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坚持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为农业节水灌溉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山东金田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泗水节源分公司,注册资金100万,系独资企业,公司座落 于泗水县华村镇小崇义创业园区,公司现有员工10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工程 技术人员20人,(大专以上学历20人)生产工人50人,主营软件 产品。
(一)、软件:
1、智慧水务物联网云平台
2、农业水价水权管理
3、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一体设备
4、金田宝、手机控制系统
5、水资源信息管理物联,土壤墒情检测于分析。
(二)、硬件产品
1、智能水价处理器
2、GPRS远程传输模块、流量横块、数据采集模块
3、机井灌溉射频信息处理
六、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年均受旱面积达4亿亩,在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水的消费,特别是农业用水的浪费极为严重,传统的灌溉方式成之农业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用水量会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对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尽管国土面积 辽阔,而真正能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并不多,能够抗旱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就更少。民以食为天,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2、发展节水灌溉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之一,通过管道系统及安全装在未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有压水以小流量,均匀准确地补充给作物根部土壤,而切可以随水施肥,使作物根系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水份和营养,具有节水、增产和节省劳动力等优点,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 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要大力节约用水。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却排世界83位,而且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年际间分布不平衡,干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节约用水灌溉技术 势在必行。
3、发展节水灌溉是降低农业投入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做到灌水均匀,土壤不结板,保持土保肥,避免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化肥、农药的用量,有利于改善状况生态环境,达到既节约水资源,又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益,还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普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水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实施,节水设施将会得到相应的配套和完善,从而为水资源商品化提供条件,为水管理现代化打下基础。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必将使农业灌溉用水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彻底摆脱目前用水管理落后、经营混乱、收费困难,维护不良的被动局面。
八、建设规模与目标
项目达产后年产高效节水灌溉设备(首部控制枢纽,滴灌带
亿米,PVC大型管材
米,年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实现利润
万元,实现增值税
万元,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2、技术条件
山东金田水利科技公司泗水节源分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团队,技术力量雄厚,几年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人才引进来,公司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培养造就了一支有强烈技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队伍。
3、公司研发中心工作的主 导方向是通过研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我公司长远发展和自身产品结构调整的需 求。
4、资金条件
企业经营信用等级为AA、自有资金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自有资金的需求。建设内容
建设研发组装车间,成品库、动力车间、原料库、办公楼、职工食堂及生活宿舍等,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研发车间
平方米,生活食堂
平方米。
九、项目建设进度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项目的建设期为1年,可根据资金计划安排分段逐步实施到位,较早地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后续阶段的实施创造条件,工程拟于2018年
月预计2019年
月竣工。
十、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入总资金2000万,其中建设资金1500万,铺底资金500万。
2、建设投资1500万,其中设备780万,土建420万,安装91万,其它费用209万。
3、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建设自筹解决
十一、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总收入:达产期20375万
总成本费用:达产期为
万
十二、市场分析
1、产品市场滴水灌溉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适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在全国各地都有滴灌设备应用,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推广应用。
2、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容量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
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发展节水灌溉,不仅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农村劳动力,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容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