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别了

时间:2019-05-14 03: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别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别了》。

第一篇:高一语文别了

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田媛媛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凝重(níng)紫荆(jīng)停泊(bï)掩映(yǎn)

世人瞩目(zhǔ)旗帜(zhì)接载(zǎi)降落(luî)

二、掌握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易帜:变换旗帜,指降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

接载:接待、装载。

序幕:指重大事件的开端。

子夜:半夜。

退役:军人役期满后停止服役,这里指“不列颠尼亚”号战舰不再执行任务。

陈迹:过去的事情。

五、写作背景

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六、文章主旨

标题的理解:这篇通讯很有特点。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与写作上,要了解消息及特写性消息的特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七、结构分析

(一)导语

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

(二)主体

通讯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时序结构与文学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时序结构的特点是按时间顺序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文学手法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字表现力,增强可读性。

1.时序结构

主体部分共九个自然段,可分四层。

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分,降旗。4∶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

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7~8段),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9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文章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作新闻速写、新闻素描。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使某些精彩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结构,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2.文学手法

文学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

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

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3)气氛烘托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不愧为最有绅士风度的国家,他们把告别仪式搞得绅士味道十足。港督府的旗帜是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的,这一特定乐曲的选择,英国人煞费苦心。“日落仪式”的命名以及“日落”时间的选定,都可见到英国皇家的气派与风范——完美的结束与始终如一的矜持、高贵。“不列颠尼亚”号,这艘以大英帝国国号命名的游轮,在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的末代使命后也即将退役。通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题。

八、重点语句分析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提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

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提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提示:“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客观地写出英殖民统治结束了,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

九、写作特色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相关的报道中,本文是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记载了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作者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再现这一历史时刻;语言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由于牵扯政治因素,因此,文章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但是,作者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如“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又比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行文中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像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等等,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

深厚的历史内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二、简介文题与体裁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三、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3〉快:时效性4〉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5〉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四、生字词

旗帜(qí zhì)掩映(yǎn yìng)瞩目(zhǔ mù)展拓(zhǎn tuî)

冉冉升起(rǎn rǎn)凝重(níng)

五、分析课文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5、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6、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7、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8、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六、结束语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七、板书设计

(特写)一傍晚降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交接仪式

三子夜告别感悟→情感

四零点40分

第二篇:别了 教案

《别了,不列巅尼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鲜而奇特的变化。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登陆网站,新闻给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风云、观察社会变化的窗口。报纸、广播等媒体是传播信息、反映世界的窗口,而新闻、通讯是传播信息反映社会变化的常用形式。索取信息,了解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以及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把握新闻和通讯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报刊的能力,使我们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了解世界。本单元四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闻、通迅特点的平台,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去索取信息,了解世界。同时,新闻的语言准确鲜明简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好素材。《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新颖的立意,详细的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交接仪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注意细节的交代与气氛的烘托,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二、学情分析:

本文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比较多,学生了解不多,这使他们不易体会出文中所蕴涵的强烈民族自豪感,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出发,去揣摩体会重点词句,进而体会作者为祖国逐步的完整、统一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本篇通讯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闻时代背景,阅读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仔细体会中英双方的交接仪式及作者的所用的语言,教育学生莫忘国耻,积极进取。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六、课时:一课时

七、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听《东方之珠》

2、播放香港回归经典时刻的视频并提问:

(1)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你们的心情如何?

(2)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作为记者,你该怎样去报道这样的事实呢?

(二)知识积累

回顾有关“新闻”这种文学体裁的知识

1、新闻的定义

2、新闻的分类

3、新闻的特征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构成部分

(三)速度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原文内容解释题目的含义

明确:“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别了”,用拟人手法,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吻,另外还是主谓倒装,起了如初强调的作用,表明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加以概括: 明确: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附板书设计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四)局部探讨,品味语言

1、齐读导语,掌握语言的精确性、体会情感

2、品味主题部分蕴含深厚感情,非常耐人寻味的句子。(合作学习)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特成为历史的陈迹。

明确: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明确: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明确]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下,代表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4)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明确]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五)对比手法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

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背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4、7、11地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七)结束

1、结束语

2、看幻灯片,听歌曲,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八)作业布置

写一则校园消息,要求简明报道事实

(九)教学后记

第三篇: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6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百般不情愿也只能如此

想起这6年的小学生活,有自己喜欢的、有自己不情愿的、有完美的,也有完美里的瑕疵总而言之,小学的每件事每个人都让我怀恋。即使母校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她再我的眼里永远是最完美的。如果你问我哪个学校最好,我回毫不犹豫的回答城关一小,情人眼里出西施,怎么看、怎么比都是城关一小最好。

其它学校的同学、老师都说我们学校不配用一小着称号,也许我们学校学习并不好,但我们已为学校尽力,我们没哟亏对一小这称号。

我只是城关一小中的一份子,但我还是想发自内心的说:我爱城关一小!。

别了,母校!

第四篇:别了,母校!

张湾乡中,我的母校。尽管我只被你养育了两年,但我喜欢你,我爱上了你,所以我想叫你母校。

我不想说你的外貌,那太庸俗了。你很美,有一种纯朴的美,不管你养育了多少辛辛学子,不管你还是否还记得我,母校,我会永远记住你,我会记住张湾乡中这个名字,在我心里,这四个字庄严而不可侵犯,可敬而又可亲,重比千斤!我的成绩不算拔尖,却也优异,有外校老师曾来找过我,但我不想去,那个环境我不熟悉,那个学校更不是我的家,不是我的家啊!母校,在你这里,有母亲留下的醇香,有家的温馨!我在着不大的操场上,曾像雄鹰飞速在跑道上,曾经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曾有多少次一个人静静地冥想

曾经有一次,我和老师闹了矛盾,吵着要离开你,当我周日回到家,正准备给外校那个老师打电话时,我发现,我无法抬起手,我在犹豫。这时我才知道,我有多么依恋你,你对我有多么重要!母校,为了留在你的怀抱里,我放下了尊严,向老师道歉,我学会了冷静处事。母校,我好舍不得你,我好依恋你,我好不想离开你。我不能自已,大滴大滴的泪珠滴落下来,湿透了纸,也湿透了我的心。我不想走,不想走

母校,你很快要离开我了,我想留住你,但我无能为力,很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我爱你,母校。

第五篇: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A 学生絮语

6年2班 张庭嘉

别了,母校!再回首,十校依旧那么美,那么平凡,那么朴素。

秋菊开放时节,我走进了这个充满欢乐的校园,被这校园里的人文气息深深吸引了。和所有怀有梦想的人一样,在这里,我们放飞了自己的梦想,同老师一起编织希望。

美,总当你要离开的时候,她才悄然而出。我在十校六年都没有发现周边如此美丽,直到将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她内在的美:小花坛中开满了鲜花,花虽然不名贵,但却教会我们用平凡,用责任装点这个世界;树,还是那样挺拔,叶子在微风中向我们摆手告别,仿佛告诉我们:“孩子们,你们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磨难等着你们去克服,记住一定要像我一样坚强,勇敢面对。”

在初夏的校园里漫步,浅浅的足迹仿佛是我们在小学六年的见证。回想,运动场上的汗水是十校人的超越精神;艺术节上的歌声是十校人的热情;间操上的队形是十校人的意志。

一阵清风吹来,使我从沉思中醒来,望着周围的一切,想起自己不得不告别这片美好纯洁和这白衣飘飘的时代时,自己心里盛满的则是对校园和童年不可割舍的恋情。

走遍整个校园,我惊呆了,呆了六年,竟没有发现我的校园如此美丽端庄平凡。校园虽平凡,但却时刻提醒我们平凡的人就要做出不平凡的事。让我们将自己的知识与热情在另一片热土上散发吧。

别了,母校!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将我们的心儿吹在一起,紧密相连。今天我以您为骄傲,明天您将为我而自豪。别了,我那可爱的母校!别了!

下载高一语文别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别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六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再过十几天,我就要从你的怀抱中飞出,飞向更广阔的初中知识的蓝天。在这六年中,你用知识的甘泉哺育着我,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禅家岩镇中心小学 郑雪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快乐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我马上就要离开母校温暖的怀抱,迈入中学的门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可是,我......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岁月,流星般穿过我梦幻的心灵,如诗如梦的小学生活挥手与我告别。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如品一杯清茶,如吟一首小诗,如嚼一枚青果。 啊,母校......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母校啊,我将与你分离了; 舍不得,还是舍不得! 为什么要分离?要分离? 从我踏入一年级的教室起, 就是你在帮助我, 安慰我幼小的心灵, 给予我最大的帮助。 别了,敬爱的老师! 是您,......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作者:张冠颖 安徽省含山县姚庙中心校大陈小学(238183 ) 六年级 辅导教师:方培深 家庭电话:0555-4211337 电子信箱:fpshjiaoxue@163.com 母校,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也是记忆......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六年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与母校告别了。 曾经,我像一只想在天空中翱翔的小鸟,一心向往着中学的生活,可现在,我却舍不得这温暖的巢。忘不了敬爱......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九(4) 解晨 一树一菩提,一寸一光阴。光阴如同树杈,看似繁盛浓烈,一一细数,便只在一枝一杈中悄悄溜过;时光如同阳光,普洒人间,丰富多彩,悠悠享受,却在一朝一夕中轻轻消逝。 时......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感觉是那么陌生;当我第一眼看到即将和自己共同生活六年的同班同学,感觉是那么兴奋;当我第一次举起手发言时,感觉是那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