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光雕刻机技术应用在皮革行业的现状
激光雕刻机技术应用在皮革行业的现状 激光雕刻机加工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工方法,以其加工精确、快捷、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皮革、纺织服装行业内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成衣激光雕刻机绣花
超过三分之二的纺织服装面料可利用激光雕刻机来制作各种数码图案。传统的纺织面料制作工艺需要后期的磨花、烫花、压花等加工处理,而激光雕刻机烧花在此方面具有制作方便、快捷、图案变换灵活、图像清晰、立体感强、能够充分表现各种面料的本色质感,以及历久常新等优势。
http://.cn/如果结合镂空工艺更是画龙点睛,相得益彰。服装面料及成衣激光绣花适合:纺织面料后整理加工厂、面料深加工厂、成衣服装厂、面辅料及来料加工企业。
牛仔影像激光喷花
通过激光雕刻机数控的激光照射,汽化牛仔布料表面的染料,从而在各种牛仔面料上制作出不会退色的影像图案、渐变花形、猫须磨砂等效果,为牛仔时尚又增添了新的靓点。激光雕刻机牛仔喷花加工是一项新兴的、有丰厚加工利润和市场空间的加工项目,极适合牛仔服装厂、水洗厂、加工型等企业和个人进行牛仔系列产品的增值深加工。
皮革面料激光雕刻机标花
激光雕刻机技术目前在制鞋及皮革行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激光雕刻机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各种皮革面料上快速雕刻和镂空出各式图案,而且操作方面灵活,同时不会使皮革表面产生任何形变,以体现出皮革本身的颜色与质感。它更具有雕刻精度高、镂空无毛边、任意选形等多种优势,适合鞋面、鞋材、皮具、手袋、箱包、皮服等加工生产厂家的需要。
激光雕刻机是指将激光设备连接激光雕刻软件,图稿输入自动雕刻的作业方式。目前,激光雕刻机是激光加工领域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任何复杂图形都能雕刻。可以进行镂空雕刻和不穿透的盲槽雕刻,从而雕刻出深浅不
一、质感不同、具有层次感和过渡颜色效果的各种神奇图案。凭借这些优势,激光雕刻迎合了国际服装加工的新潮流。
激光雕刻机加工虽然也属于热加工方式,但由于激光高度的聚焦性,照射光斑纤细,热扩散区小,因此极适合对纺织纤维面料的切割。具体表现在加工面料范围广泛、切口平滑无飞边、自动收口、无变形、图形可通过计算机随意设计和输出、无需刀模等等。这使得激光加工成为业内公认的替代方式
第二篇:皮革行业分析
2011皮革行业分析:技术创新是关键
近来,国内皮革工业整体市场好转,对设备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出现了近十年以来少有的现象。具体原因主要是国际市场回暖,国内市场复苏。前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生产能力扩大处于保守观望状态,尽量缩减设备购置,使得现在对设备采购出现的集聚和爆发。另外由于国家对皮革工业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对制革设备在环保、减排方面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希望企业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时间的挑战。要着眼于高科技含量,按照制革行业脏、累、污染等状态,开发综合满足多项制革工艺,形成流水线的制革设备,最大限度减轻劳动强度,控制系统尽量引进PLC电脑操作,尽可能减轻污水排量及集中排污,同时从节约化料、节约水的角度来研制新设备,让制革商家赢得最好的利润空间。
而沿海地区皮革企业的产业升级并非只有转型做高新技术一条路可走。有专家就指出这些企业可以从过去的低端制造业上升到拥有自主品牌、营销渠道的高端层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就要求那些以工为主的企业设立营销和品牌建设等部门,同时应积极的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改变以订单为主的生存状况。
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
皮革行业与机械行业紧密合作,皮革工业不断提出新工艺及新要求;机械行业在提供设备的同时,做好各项服务,共同促进皮革行业发展。皮革机械行业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行业发展的基础后备工作。在整个皮革产业链中,制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科技依赖程度也较高。
“十二五”时期,制革行业的技术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这不是某个环节的技术问题,而要体现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其中皮革化工和皮革机械的进步对制革清洁技术进步、新产品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污染治理技术,特别是氨氮、总氮的处理技术是重点;三是充分利用原料皮资源,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薄层皮、水洗皮、装饰皮等。此外,制鞋、皮衣、皮件、裘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更加注重使用环保绿色化料、高效节能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开始探索产品舒适、功能研究及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皮革机械和皮革化工作为皮革行业发展的“两翼”,在“十二五”期间,将更加注重环保、科技、效率和质量,努力实现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其自身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皮革产品向高档化的发展,所需设备也必须同步跟上。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是使皮革机械稳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产品的开发及升级换,必须滚动式推进,做到生产
一、试制
一、开发
一、调研一,即“四世同堂”。要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皮革机械经验,同时自己敢于创新,在实践中生产满足制革工艺的好设备。
难题:劳动力成本飞涨
2010年,企业的招工难以富士康事件为引线,各大城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皮革行业的企业,不得不承受劳动力成本飞涨带来的巨大打击。劳动力成本上涨必然蚕食企业的利润。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皮革业企业家们也日益成熟,能够正确的对待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多企业家示,这轮工资上涨潮虽然来得有点过于凶猛,但都能够客观对待,大家认为通过工资上涨,员工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合理的劳工价值得到体现,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好事。
在2010年内,有87%的中国皮革企业调高其产品出口价格。这几年,中国进口皮革的原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涨,再加之人民币升值,运输费用不断提高等因素,出口企业上调皮具出口价格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具体价格是否上涨以及上涨幅度则是企业的个别行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有好事者诙谐的编了这么句顺口溜:猪肉涨了,猪皮吃了,企业苦了,利润没了。皮革制品即使能够有一定的涨价幅度,但是,由于成本步步攀升很快,经营利润降到了最低点。
大品牌企业长期以来重视品牌建设,建有庞大的营销网络,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而这应该是更多转型升级中的皮革企业学习超越的目标。在新一轮的较量中,中国本土企业必须现出更加有魄力和创新力的胆识,前瞻的视角,才不至于在此轮竞争中仅仅分得对方留下的残羹冷炙。尤其是皮革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必须要突破固有思维,积极应用互联网科技,勇于尝试,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强占先机。
我国皮革行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对于传统皮革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性取向即产业发展趋势方向。据慧聪皮革网了解,2010上半年皮革行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品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皮革行业发展较为平稳较快的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更快的发展皮革行业的新局面,大致有几大趋势?
皮革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我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皮革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制革是基础,科技是灵魂,皮革机械、皮革化工是双翼,制鞋、皮衣、皮件、毛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是拉动力),才能形成完整的皮革产业链。要实现皮革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不仅要做到各各主体全方位坚定不移的转化,更需要从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不断展开,并走出一条属于皮革行业的一条新型工业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皮革制品不论是鞋、皮衣还是箱包等都是流行的产品。它的消费群多为年轻人,其消费群的总体特征是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推崇时尚。创新是时尚之源,创新才能带来飞跃。一个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充当时尚的创造者,才能引领时尚,创造市场。
向多元化皮革行业目标转变
加快转变发展的步伐,当然不能单独靠产值的增长而说,更要用多元化体系来运行考量。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可以说,过去的30年,我国皮革产业是凭借低成本、出口数量增长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优势也逐渐丧失。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行业发展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下降、生产增速下滑,许多企业关门歇业,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的许多省市积极设立产业园区,有效接纳沿海地区的皮革企业,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奥康集团在重庆璧山投资建立的中国西部鞋都已经有1300多家企业和商户入驻,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阜新也在加快建设力度,积极吸纳制革企业入驻,四川、江西等地也都承载了大量转移企业。
建设低碳皮革经济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总量的扩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已进入高成本和短缺时代。因此,皮革行业要广泛采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技术,迅速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福建省为例。10月10日从福建省环保厅获悉,福建省将出重拳整治对水源造成严重威胁的皮革行业。福建省政府日前已向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市政府下达《皮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责任书》,将限期关停淘汰落后小皮革企业。对违法排污企业将严肃查处,并被金融机构列入企业征信系统“黑名单”,遭到限贷、停贷等措施惩罚。自2011年起,省政府将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自去年12月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以来,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对于皮革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唯有抓住了此次机遇、以创新迎接挑战,才能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这里,我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举办本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第二,谈一谈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举办“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的背景及意义
为什么举办本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我认为这是中国皮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皮革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在皮革产业链条上,从原料皮的开剥到皮革制品的加工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这个产业永远遵循着从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在不同时期扮演着被转移或承接转移的角色。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和逆转。
目前,中国是世界皮革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据国内外各届人士分析:本世纪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仍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与发展的平台,共享世界皮革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繁荣成为中外皮革业同仁的共同愿望。
“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由中国皮革协会发起并主办,每年举办一届,不同主题,围绕世界皮革业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今年首届论坛分为三场进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共同探索实现中外皮革业的相互了解、合作共赢之路。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
(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
(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
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3.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3.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
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11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6%。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
(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
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
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27.6%,进口增长18.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
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27.6%,进口增长18.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
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
(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
(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
(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
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
(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
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中国皮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皮具生产大国。我国皮具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同经济成分共存。从我国皮具生产企业的性质来看,包括了三资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四类,其中,三资企业占49%,其次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占40%,集体企业占10%,而国有企业仅占1%。
2、皮具是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的主力商品。皮具行业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我国的皮具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70%。2003年我国皮具产品出口额达71.7亿美元,2004年达81.2亿美元。
3、我国皮具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近年来,我国皮具产业形成了花都狮岭镇、河北白沟镇、深圳皮具产业集群、上海虹口区箱包中心等重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形成了特有的区域品牌,为我国皮具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皮具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产品档次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款式比较单
一、缺乏国际品牌等方面。
皮革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皮革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向生态皮革方向发展。生态皮革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生态皮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给环境带来污染;第二、将其加工成革制品的过程中无害;第三、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第四、可以被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皮革产业将更加注重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要开发绿色化学品和无污染工艺,并注重工艺内的再用与循环。
2、特殊效应革和特种皮革不断被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特殊效应革主要有有皱纹(龟裂)革、摔纹革、擦色效应革、消光革、珠光革、荧光效应革、珠光擦色效应革、仿旧效应革、水晶革(仿打光)、磨砂效应革、蜥蜴革、变色革、绒面革等等。纺织工业及其他行业中的技术如抓花、扎花、蜡染、扎染、镂空、电子雕花等移植到皮革行业中生产特殊效应革也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当然特殊效应革不仅仅局限于外观的表面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功能性皮革,如防水革、防油革、防污革、阻燃革、水洗革、芳香性皮革等。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特种皮革主要有鱼皮革、蛇皮革和鸵鸟皮革,这些需要顶尖和高档的原料。
3、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到皮革行业领域。
高新技术运用到制革工艺中,超声波技术、电子技术、微波和高压技术都应用到了皮革领域,未来的纳米技术也会运用到皮革,对皮革的设计和制造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声波技术可以使皮革更加的均匀一致,而且可以使酶具有可转移性,也可以使皮革的废物有所降低。超波技术会更加容易的渗透到皮革中,四川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纳米技术在皮革的应用,也会逐渐的展开,这方面四川大学和陕西大学已经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例如开发了纳米鞣剂,可以解决材料污染的问题。纳米涂剂可以抗菌污染等特性。
皮革发展趋势对皮具发展的影响:
1、提升产品档次。特殊效应革和特种皮革不断在皮具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功能性皮革面料——提升产品的实用性;芳香性皮革面料——提升产品的吸引力;稀有皮革面料——产品个性化、时尚化;利用高新技术生产出的皮革面料——产品既美观又实用。
2、促进了产品的多样化、绿色化。皮革面料的多样化发展是皮具产品向着多品种、多风格方向发展的基石。随着稀有皮革、特殊效应革的层出不穷和不断发展,皮具产品将不再局限于以猪皮、牛皮、羊皮等为基本原料,品种也将不再因原材料的限制而呆板、单一。不同特殊效应革及稀有皮革的使用或搭配使用会使皮具产品呈现出迥异的风格。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实施,皮革面料将不再含有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六价铬、甲醛、偶氮染料等物质,逐渐实现绿色化、生态化。那么皮具作为皮革的终端产品,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将指日可待。
3、推动国际品牌的创立。长期以来,我国皮具行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立了一些诸如“箱包十二强”等知名品牌,但是与意大利工商业中心米兰、欧洲皮革皮具中心佛罗伦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等地的皮具品牌相比还显得比较逊色。
皮革面料的功能化、绿色化、时尚化、高档化发展促进着皮具产品的高档化、多样化、绿色化发展,皮具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打响市场,从而推动国际品牌的创立。
第三篇:皮革贸易现状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出口34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中国皮革行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富民优势行业,主体行业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全行业连同配套行业就业人员达1100万人。每年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达40-50万个,为促进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中国皮革全行业年产鞋近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上世纪末,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为世界皮革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2、运行情况(1)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增幅情况(2)2007上半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皮革行业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皮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商品生产继续增长,速度减缓。2007年1-6月,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轻革产量3.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皮鞋 16亿双,同比增长16%,增幅与上年相同;皮包、袋3.1亿多只,同比增长7%;皮革服装2378万件,同比下降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毛皮服装92万件,同比增长1%。第二,出口值仍为增长,但增速回落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金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鞋类出口43亿双,11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
16%。第三,进口仍大幅度增长,制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增幅 2007年1-6月,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金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出口增幅3个百分点;鞋类进口821万双,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和43%,分别高于出口增幅23和27个百分点。(二)中国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皮革产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产品成本不断提高;②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③国际贸易摩擦频发;④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⑥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执行力度。前四点是所有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是后两条却主要是针对制革行业提出的具体政策及要求。社会发展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制革行业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式及措施。
1、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两高一资”,减少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平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制革业的有十几项。其中,以取消进口生皮、半成品革出口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取消成品革出口退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最大。这两项政策的出台,使制革行业内销和外销企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制品企业的发展。在7月19日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出口增长27.6%,进口增长18.2%,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可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以确保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行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形势,认真应对。
2、关于节约能源、降低污水排放问题 节能减排对制革业不仅是硬指标,而且是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两项约束性指标。在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做了同样的要求。这两项约束性指标用一个形象的描述来表达就是,如果GDP按年均10%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需要完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需要减排二氧化碳624万吨,化学需氧量COD571万吨。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两项约束性指标未完成。因此,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后四年必须达到约束性指标的全部要求。目前,中国制革业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即将实施。国务院下决心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部门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对制革、毛皮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对制革、毛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此外,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布,拟出台制革企业准入标准。总之,关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既具体又紧迫,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实施。(三)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1、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皮革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2)发展目标: ??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不超过10%; ??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2、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措施 依据皮革行业“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目标分解为两个关键点,一是节能
减排,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中国皮革行业跨入强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关键点是皮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1)强化节能减排,保证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训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参与有关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节能技术,促进国际间节能减排技术、人才、设备的交流与合作。(2)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 “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这是皮革行业的行动纲领。“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并在国际上进行了注册。它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①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②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③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2007年初,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英文版标识和证书,在企业出口时使用。证明商标“真皮标志”是中国皮鞋、皮衣、皮具等优秀产品的群体代表,是培育行业品牌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皮革协会还注册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适用于符合特殊环保要求的皮革、毛皮原材料,强调了环境友好和对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承诺,它是中国皮革和毛皮行业的优秀品牌代表。今后,要进一步做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成为节能减排的先导,成为树立品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同仁合作,为共同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做出努力。(3)培育和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探索与世界皮革产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增强我国中档以上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培育欧美市场以外的国际潜在市场,在国内要注重对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等潜在市场的拉动及拓展。我们特别欢迎国外的优质原料皮、成品革、皮鞋、皮衣、皮具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共同拓展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为中国人民提供不同档次、丰富多彩的皮革产品。(4)引导行业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积极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科技、标准、环保、知识产权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作为皮革大国只有主动参与,积极推进,才能分享国际化的成果。我们要通过各种平台来促进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进世界皮革产业的发展和提升。(5)努力搭建世界皮革产业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平台 从今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每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相互呼应和配合,为中外皮革产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洽商和贸易的机会。2007年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和国际时装及时尚配饰展9月5日-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面积达57,500平方米,展览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鞋、皮革服装、毛皮、毛皮服装、皮革五金及配饰等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规模的皮革产业盛会,同时也将成为国内外皮革及皮革制品最重要的采购平台
第四篇:皮革行业发展规划
皮革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皮革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发达地区,该区域制造业、消费等产业旺盛。其中,华东地区占比 42.5%,华南地区占比 30.7%。
当前时期是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结束 WTO 过渡期,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产业发展既要符合国家总体规划,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要适应全球化过程中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对我国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发展路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二、原则
1、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和关联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4、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产业背景分析
中国皮革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发达地区,该区域制造业、消费等产业旺盛。其中,华东地区占比 42.5%,华南地区占比 30.7%。
从皮革行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仍将是中国皮革产品的重点需求区域,但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三四线区域对皮革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对总的市场需求格局影响有限,不会对中国目前皮革产品的需求区域发生本质的改变。
四、区域发展环境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剔除新增减税降费因素,同口径增长 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xx%和 xx%。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认清发展形势,把准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把互联网数字经济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xx%;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别增长 xx%和 xx%。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完成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地区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
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积极争创开放创新转型新格局,加快建立起双向互动与深层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完善物流新通道,创新贸易合作方式,扩大贸易合作领域。坚持面向全球、互利共赢、优进优出,实施国际国内双向开放战略,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
(二)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谋求创新转型新格局。
五、目标规划
xx 年,区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
六、任务重心
(一)大力发展产业联盟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形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步伐,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建设各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尤其要加强新兴产业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相关应用领域的合作、联动,形成既有产品研发优势又有产业链优势的产业联盟,通过提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大力推进创新,完善创新体系
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必须明确自己作为创新主体的定位,加大创新投入的比例,引进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风险担当的主体、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区域行业发展方式提供必要支撑。
(三)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产业的投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五)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市场、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承载能力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式发展,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七、保障方案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创造力与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强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依托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展从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区域重点高等学校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
定期召开的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区域产业发展应用,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应用、标准、评价等环节,加强信息沟通、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组织实施相关行动,督促落实重点任务,协调完善推进措施。积极开展产业标识评价工作。
(三)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促进银企合作,以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积极协助对具有发展前景、具备的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利
用企业上市、股权融资、金融租赁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通过技术项目转让或部分股权转让等多种融资形式,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四)强化规划指导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衔接,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依据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组织实施相关建设项目,推进重点工程落实。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的完成情况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动态监督,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五)加强协调和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政策支持,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发展的投资合作。
(六)加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以本规划的重点产品为方向,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 500 强和国内行业 10 强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七)开展宣传引导
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产业招商服务宣传,汇编产业相关文件,强化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贯,运用各种媒介,扩大区域产业知名度。
(八)搭建科技研发平台
鼓励各大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九)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十)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十一)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附:产业示范项目
—— 产业示范项目:x xx 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 有限公司
(二)项 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二、项目背景
(一)面临的机遇
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日渐成熟,当前产业化曙光将更多显现;新国际经贸规则密集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际合作重要内容,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二)存在的挑战
一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仍待释放。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在一段时间内压缩总需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终端补贴,市场内生需求仍待培育。
二是研究开发风险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和终端产品成熟度较低,核心产业技术储备不足,导致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均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基本依赖进口。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没有形成。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技术实力仍然有限,研究开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三是要素约束趋于多重化。经过多年高强度开发,在土地空间、劳动力、管理水平、生产技术、环境等关键资源方面的约束不断加大。
四是配套改革难度加大。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法制建设、社会治理等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协同推进任务艰巨。
总体来看,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强省内投资品的供给能力,着力解决我省投资率高、但综合投资拉动效应不够的问题,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利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功能,组建旅游、扶贫等若干专业化投融资平台,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探索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证券化,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鼓励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
各类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落实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投资的有效合作。研究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对接机制。
(二)着力扩大消费规模
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着力抓好本地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引导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绿色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农畜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出口产品的科
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能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国际合作。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有限公司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 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36486.79 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78821.5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5557.39万元,流动资金 23264.15 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 136486.79 万元,净利润 33604.52 万元,综合纳税 19108.4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8.40%,全部投资回收期6.19 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8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52022.22 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13333.22平方米(折合约 170.00 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60266.61平方米。
—— 产业示范项目:x xx 投资管理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 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 投资管理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 产业园
5、项目联系人: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园,占地面积约 180.00 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二、项目建设环境
未来五年,地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十三五”地区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为地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开放性机遇;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性机遇。同时,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既要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推动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
综合判断,当前时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期,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四化”同步的加速推进期,是抢抓机遇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总体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
地区上下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及机遇意识,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认清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担当历史责任,走出一条超常规、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价值链为纽带,形成专业化分工相对明确、错位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格局。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 90099.8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66241.49 万元,流动资金23858.31 万元。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66241.49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3056.97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23184.52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317530.55 万元(含税)。
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3356.79 万元。
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18%。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8 年(含建设期 25 个月)。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5 个月的时间。
—— 产业示范项目:
xxx(集团)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3D 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将对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围绕市场、资源、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国内传统要素优势减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减弱,风险挑战增多。
从省内看,新一轮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发展动能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设施条件完备,为促进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为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基础。
同时,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支撑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
三、项目 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产业园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53333.28平方米(折合约 8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60266.61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34664.1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6613.18万元,流动资金 8051.01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15794.20 万元,税后净利润 14108.2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8508.7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4.90%,全部投资回收期 5.49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0 个月。
第五篇: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一、技术概述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门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技术,它的研究范围一般可分为:
1.激光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导光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
2.激光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划线、微调等各种加工工艺。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作为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和现代信息社会光电子技术的支柱之一,激光技术和激光产业的发展受到世界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
激光加工是国外激光应用中最大的项目,也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手段,主要是kW级到10kW级CO2激光器和百瓦到千瓦级YAG激光器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切割、焊接、打孔、刻划和热处理等。据1997~1998年的最新激光市场评述和预测,1997年全世界总激光器市场销售额达32.2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4%,其中材料加工为8.29亿美元,医疗应用3亿美元,研究领域1.5亿美元。1998年总收入预计增长19%,可达到38.2亿美元。其中占第一位的材料加工预计超过10亿美元,医用激光器是国外第二大应用。
激光加工应用领域中,CO2激光器以切割和焊接应用最广,分别占到70%和20%,表面处理则不到10%。而YAG激光器的应用是以焊接、标记(50%)和切割(15%)为主。在美国和欧洲CO2激光器占到了70~80%。我国激光加工中以切割为主的占10%,其中98%以上的CO2激光器,功率在1.5kW~2kW范围内,而以热处理为主的约占15%,大多数是进行激光处理汽车发动机的汽缸套。这项技术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都很高,故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在汽车工业中,激光加工技术充分发挥了其先进、快速、灵活地加工特点。如在汽车样机和小批量生产中大量使用三维激光切割机,不仅节省了样板及工装设备,还大大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激光束在高硬度材料和复杂而弯曲的表面打小孔,速度快而不产生破损;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中已成为标准工艺,日本Toyota已将激光用于车身面板的焊接,将不同厚度和不同表面涂敷的金属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虽然激光热处理在国外不如焊接和切割普遍,但在汽车工业中仍应用广泛,如缸套、曲轴、活塞环、换向器、齿轮等零部件的热处理。在工业发达国家,激光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技术相结合,派生出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该项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制造模型,而且还可以直接由金属粉末熔融,制造出金属模具。
到了80年代,YAG激光器在焊接、切割、打孔和标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作用。通常认为YAG激光器切割可以得到好的切割质量和高的切割精度,但在切割速度上受到限制。随着YAG激光器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的提高而被突破。YAG激光器已开始挤进kw级CO2激光器切割市场。YAG激光器特别适合焊接不允许热变形和焊接污染的微型器件,如锂电池、心脏起搏器、密封继电器等。YAG激光器打孔已发展成为最大的激光加工应用。
目前,国外激光打孔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仪表、化工等行业。激光打孔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打孔用YAG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由5年前的400w提高到了800w至1000w。打孔峰值功率高达30~50kw,打孔用的脉冲宽度越来越窄,重复频率越来越高,激光器输出参数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打孔质量,提高了打孔速度,也扩大了打孔的应用范围。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激光打孔的应用是在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拉丝模的生产及手表宝石轴承的生产中。
目前激光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可归纳为:
--新一代工业激光器研究,目前处在技术上的更新时期,其标志是二极管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发展及应用;
--精细激光加工,在激光加工应用统计中微细加工1996年只占6%,1997年翻了一倍达12%,1998年已增加到19%;
--加工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不仅是加工本身,而是带有实时检测、反馈处理,随着专家系统的建立,加工系统智能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激光技术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上千项科技成果,许多已用于生产实践,激光加工设备产量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激光毛化纤技术正在宝钢、本钢等大型钢厂推广,将改变我国汽车覆盖件的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状态,激光标记机与激光焊接机的质量、功能、价格符合国内目前市场的需求,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差,许多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的样机阶段;
--激光加工系统的核心部件激光器的品种少、技术落后、可靠性差。国外不仅二级管泵浦的全固态激光器已用于生产过程中,而且二级管激光器也被应用,而我国二极管泵浦的全固态激光器还处在刚开始研究开发阶段。
--对加工技术的研究少,尤其对精细加工技术的研究更为薄弱,对紫外波激光进行加工的研究进行的极少。
--激光加工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配套性较差,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三、“十五”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目标
“十五”的主要工作是促进激光加工产业的发展,保持激光器年产值20%的平均增长率,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普及和推广加工技术,重点完成电子、汽车、钢铁、石油、造船、航空等传统工业应用激光技术进行改造的示范工程;为信息、材料、生物、能源、空间、海洋等六大高科技领域提供崭新的激光设备和仪器。
2.主要研究内容
(1)激光加工用大功率CO2和固体激光器及准分子激光器的引进机型研究,提高国产机水平;同时开发和研制专用配套的激光加工机床,提高激光器产品在生产线上稳定运行的周期,力争在国内建立较全面的加工用激光器的生产基地。
(2)建立激光加工设备参数的检测手段,并进行方法研究。
(3)激光切割技术研究。对现有的激光切割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性能好、价格便宜的2-3轴数控CO2切割机,并开展相应的切割工艺的研究,使该工艺广泛用于材料加工、汽车、航天及造船等领域。为此应着重在激光器外围装置,如:导光系统、过程监测和控制、喷咀、浮动装置的设计和研制以及CAD/CAM等方面开展工作。
(4)激光焊接技术研究。开展激光焊接工艺及材料、焊接工艺对设备要求及焊接过程参数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从而掌握普通钢材、有色金属及特殊钢材的焊接工艺。
(5)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研究。开展维CAD/CAM技术、激光表面处理工艺、材料性能及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参数监测和控制研究,使激光表面处理工艺能较大幅度的应用于生产。
(6)激光加工光束质量及加工外围装置研究。研究各种激光加工工艺对激光光束的质量要求、激光光束和加工质量监控技术,光学系统及加工头设计和研制。
(7)择优支持2~3个国家级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激光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重点是材料表面改性和热处理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研究,拓宽激光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