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优7

时间:2019-05-14 03:1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培优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培优7》。

第一篇:化学培优7

2010级高二上学期化学培优教学案(7)

探究性问题专题探讨二

——有关氮及化合物的探究练习

1.农作物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

②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

现象。

初步结论:“氢铵”是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

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

(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方案

(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

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

附着溶液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

(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方案

(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

图装置(A管可以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

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进行计算,可得

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

(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只需要说明结论;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并指出修改方案(若要添加仪器、药品,请说明添加的位置、名称)

方案

(一):方案

(二):

2.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假设:

甲:NH3与水蒸气的结合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附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察的程度。

丙: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所以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如图所示-取—根长50cm直径约2cm的玻

璃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分别同时塞入蘸有浓

盐酸与浓氨水的棉球,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

1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现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的事实.说明瓶口看不到白雾的原因的假设是正确的。

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密切相关。试同答下列问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4)在加热条什下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原因: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3.以下素材是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内容:铜与硝酸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验器材:电线细铜丝,1mol•L-1HNO3,14mol•L-1HNO3,碱石灰,Cu(NO3)2晶体,玻璃丝,酒精灯,试管,夹持器械,火柴。

实验记录如下:

+++已知:Cu2可以和NH3形成类似[Ag(NH3)2]的复杂离子[Cu(NH3)4]2,NH3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分子或

离子。请回答:

⑴稀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写化学式)。

⑵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⑶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

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

你的解释:

方案①;

方案②。

4.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图示实验,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如下: A中为一定浓度的硝酸与Mg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B后,在B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其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从C进入D中的气体有两种,且体积比为1∶1。将D加热一段时间后,E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恋蓝。(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且水蒸气的体积忽

略不计,实验中的液体药品均过量。请回答:

⑴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⑵硝酸在装置A的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向反应后的A中加入足量的NaOH固体,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其体积为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的1/4(同温同压),写出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硝酸与Mg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

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Ⅱ.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

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Fe3+。

7.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改进后的装置: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先关闭弹簧夹,再打开弹簧夹,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标况)。

探究性问题专题探讨二参考答案

1.①滴加NaOH浓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部,加热试管,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含NH4+。

②碳酸;足量BaCl2溶液振荡充分反应,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HCO3;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适量的Ba(OH)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NH4)2CO3。

导管a的作用:保持烧瓶与分液漏斗的压强相同,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滴入锥形瓶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方案

(一):不合理;装置中没有干燥装置,稀硫酸吸收了较多水蒸汽,误差太大;在烧杯前加一个装由碱石灰的干燥管。

方案

(二):合理

2.(1).NH3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HCl不能。(2)NH3扩散速度比HCl快,丙

(3)略(4)氯化铵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和HCl由于NH3扩散速度比HCl 强,在NH3扩散的同时,HCl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的氯化物,这样就除去了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由于加热时会发生MgCl2+2H2OMg(OH)2+2HCl

和Mg(OH)2 MgO+H2O,所以

3.⑴ [Cu(H2O)4]2+(2分)

⑵ [Cu(H2O)4—x(NO3)x](2—x)(1

⑶ 可能是还原产物NO2溶入其中引起的(2分)。

方案①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大量的NO2气体;

方案②将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的溶液加热

方案③用水稀释。

4.⑴NONO2N2H2⑵酸性氧化性

⑶Fe2O3+3H22Fe+3H2ON2+3H22NH

3⑷12Mg+30H++5NO3=12Mg2++NH4++NO2↑+NO↑+N2↑+H2↑+12H2O -最终得到的可能不是无水MgCl2而是氧化镁

5.(1)4HNO3(浓)

II.(1)2Cu(NO3)24NO2↑+O2↑+2H2O 2CuO+4NO2↑+O2↑(2)不正确(1分),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水蒸气时产生大量水蒸气。

(2)正确,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III.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6.⑴如果是亚铁离子干扰,不可能变红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变成蓝色⑵SC

N 22SCN20H22NO2SO2CO2N222NO210H2O 34⑶

(4)比较硫氰根离子与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5)加入氧化剂如氯气等必须少量

7.(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关闭c;打开a、b。

(4)先关闭b,再关闭a, 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②试管。(合理答案均给分)

(5)1/22.4mol·L-1或0.045mol·L1-

第二篇:化学“培优”工作总结

化学“培优”工作总结

一学年的初三毕业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具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的培优工作做简单的小结:

“培优补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优等生”和“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尽量采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宠”或“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在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落到了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我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确定培优对象:

阿亲古丽、纪磊、张慧超、叶得力、祁星格、李彤、腾道园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3、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4、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5、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优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10.采用激励机制,对优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充分了解优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优生平稳上升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1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1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但是,我也有许多地方作得不好,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有待加强:

1、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多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2、复习阶段多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努力,进行模拟中考,本班优等生成绩学习成绩平均提高了10.5分。同时,“差生”成绩也提高了5.5分。

第三篇:化学分层培优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教育平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基础,狠抓培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获取大面积丰收做出新的贡献,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

1、通过培优补差,使全组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人争当素质教育领头雁,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

2、把培优补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优补差制度和激励措施,解决培优补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展开对培养尖子生、指导学困生研究和实验。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

3、要求全盘考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学生的实际,“培”文化课成绩相对好的群体、学生个体的优势方面;“补”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群体、学生个体的劣势方面,力争在高一年级化学差生人数不能超过年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使学校高一化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方法措施:

1、确立分层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根据每个班学生学习基础,确定每个班最多能达到的优秀数、及格数,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每节课用很短的时间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这个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层次性,即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这个目标必须有可测性,针对目标要考虑到对应的检测题,便于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反馈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目标,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2、实施分层教学,力争各得其所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为一组,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及组织其它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如学过某一概念或规律后,对于差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了,练习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变化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较高层次上体验成功的愉悦。力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习成绩在及格、优秀边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他们,使他们能确保达到及格、优秀。

3、设计分层练习,争取全面丰收

(1)分层训练,分步提高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体现层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作业尽量当堂独立完成,避免抄袭。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2)训练变式,提高技巧

我们每天都和习题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把有关典型习题的已知和未知改变一下,就可构成许多新的习题。对A、B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迁移。C类学生仅训练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对的习题,下次练习时,适当改变数据后再加训练,保证他们考试时能得到基本分。通过变式训练,既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能力。

四、内容及对象

总原则:根据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象:

(1)培优对象(A):(以期中考试为基准)90分以上的学生,以学生自愿为主结合理化活动月选拨考试成绩确定。

内容:高中化学第五章及以后的内容。

(2)补差对象(B、C):(以期中考试为基准)60分以下的学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确定。其中B类学生为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好但基础较差的学生。C类学生为基础较差、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的学生。

内容:人教社初中化学教材及高中化学一、二、三章

教师安排:待集体备课后定

五、补差要求

1、补差为今后教学工作之重点,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做表面文章,一心一意为学生好。

2、将补差名单记录在补差备课本上。

3、做到“四有”:有计划、有备课、有作业、有记录。

4、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成绩变化,取得家长支持。

5、既要关注整体,又要兼顾局部。两者兼收并蓄。所谓整体,即要做好平时整个班的教学工作,不放松,不要因为补差工作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所谓局部,即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

六、考查办法

1、补差计划、备课、作业、成绩纳入常规管理,每周必查。

2、考试(对差生进行检测)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教学计划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下达中考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同时还要加大课外培优措施,特制定培优补差计划,用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在2012年中招取得好成绩,让学校放心。

第一步、制订中考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先核定学生层次,再加强培优补差的力度,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第二步、教学基本思路。

1.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要研究教材,做到驾驭教材。

2、要仔细备课。各课题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如备系统知识复习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复习概念,采用“比较”法,比较概念的“形”,复习名称相近,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域”,复习应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同类概念;比较概念的“同”,复习“内涵”或“外延”存在一定关系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异”,复习不同类的概念。第二,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善于抓住核心。即: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制法、检验和用途。认真抓住对比,如:H2、C、CO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注意抓住规律,知识分散、零碎,但却包含着许多规律,只要注意分析,挖掘和总结,就能掌握这些潜在的规律,如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反应规律。第三,化学计算的过程要规范,在方法的选择、格式的规范,运算的准确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严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四,实验教学要做到在理解掌握中关注运用,并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基本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培养上来。第五,对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要适当记忆。

3、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起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进行习题教学时,选择题以概念,理论为主,适当充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方面题;填空

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适当增加概念理论方面的题;实验题以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鉴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综合实验(组合装量图)为主,化学计算以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为主。

4、要讲究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5、要注意课程标准的一些新提法和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改革的新特点。例如: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的设计要在“注意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大功夫;在突出学科特点、加大化学实验考查的力度的同时,改革化学实验笔试的考核方法。

第三步、采取有效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心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具体做法如下:

走进学生的生活,到学生宿舍里与学生生活、交谈、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作风、言谈举止。让学生能与老师谈心、说真心话。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文化方面的培优。利用课余时间,以及班上的自习课,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从而使每个“苗子”都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最终实现“一高”,即提高优秀率、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中考指标的教学目标。具体方法如下:

1.每周日第二节晚自习课进行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心态调整、学科协调等几方面的辅导。

2.每周三第二节晚自习课到教室里接受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3.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1、订出教学计划,订出奋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分三层,因材施教。第一层(学习优秀层)的同学,要求其按照订出的目标,力争在每此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层(中层)的同学,以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目标,激励他们一心一意投入到学习中来。第三层(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则提出各方面具体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短时期转变。

2、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在培优补差中注意三点:

(1)、个别突破。针对个别偏科情况严重的学生,采取“强科”让“弱科”的办法—把“强科”稍微缓下来,改上较差的“弱科”,通过对其进行培优补差,单兵训练,提高总分。这需要各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协调,共同提高本班学生总体成绩。

(2)、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有针对性地找一两个培优学生,解决他们一两个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再利用课余时间,如每天晚餐后一段时间、自习课,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分类分批培优(按照班上所订培优补差计划)。

(3)、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从本学期就开始编辑、整理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基本每周三晚自习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底进行一次“月考”,重视检测:单元测验、月底测试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起到检查所学知识的作用,并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每次考试都要认真批改评阅,建立学生错题档案,以此作为培优补差的依据。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化学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根据考试情况进行个体分析:哪些知识丢分,哪些知识得分,以及丢分的原因,需要怎样解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辅导,来全面的提高个体的综合能力。

3、针对学生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以下培优内容:⑴.身边的化学物质;⑵.物质构成的奥秘;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⑷.化学与社会发展;⑸.科学探究(实验操作);⑹.检验题;⑺.推断题;⑻.鉴别题;⑼.计算技能;⑽.物质制备;⑾.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⑿.“STS”典型例题解析;⒀.探究、开放性各类题型: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④实验题;⑤计算题。选编各类典型习题,都制作好电子课件,便于学生调阅。

第四步、选好第一手资料。

选用试题:收集近几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进行精编。

在今后教学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学生,认真落实化学知识点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基本概念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意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技巧的点拨),加强和落实实验教学及“促优补差”,争取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

第五篇:高三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玛嘎

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化学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物理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化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2011.2.26

下载化学培优7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培优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下达中招指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模版]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一 针对我校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

    2012学年下学期化学培优辅差

    2012学年下学期化学培优辅差 工 作 计划 石鼓中学潘新菊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质量,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化学培优补差计划[五篇]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计划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2012-2013学年盐镇乡中上学期 “培优补差”计划 九年级化学徐进进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在今后......

    九年级化学培优辅导(7)

    九年级化学培优辅导(7)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下列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A.硝铵 [NH4NO3]B.碳铵[NH4HCO3] C.硫铵[(NH4)2SO4]D.尿素[CO(NH2)2] 2.若使CO2和CO两种气体中含有相同质......

    九年级化学培优辅导(9)

    九年级化学培优辅导(9)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使炭粉和一氧化碳分别跟足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还原剂被氧化的产物都是CO2,若要使生成铜的质量相同,则消耗炭粉和一氧化碳的......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大全5篇)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1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对学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结合上个学期化学工作的得失,就培优补差方面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安排:一、指导计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