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化学 13结晶水合物及胶体培优教案
结晶水合物及胶体
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 1.结晶水合物的概念、性质 2.关于结晶水合物的计算
3.有关胶体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学习指导及例题] 一.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及性质: 1.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2.结晶水以三种形式存在。(1)配位水,水分子与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相结合,如AlCl3·6H2O可以写成[Al(H2O)6]Cl3(2)阴离子水,水分子通过氢键与阴离子结合,如绿矾FeSO4·7H2O,2-有6个水分子形成配位水,1个水分子与SO4形成氢键,可写成[Fe(H2O)6SO4(H2O)];(3)晶格
3+水,如明矾晶体KAl(SO4)2·12H2O,12个水分子有6个通过配位键同Al结合,另外6个水分子在晶格中占有确定的位置,它们是晶格水。
3.为什么有的晶体里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晶水?
物质溶于水,一是扩散过程,另一是水合过程,水合过程中某些溶质分子(或离子)跟
+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如无水硫酸铜可水合成CuSO4·5H2O,H水合+2+2+成H3O,Mg水合成[Mg(H2O)6]等等。这些有的只能在溶液中存在,有的在结晶过程中析出成为含结晶水的晶体。不是所有的晶体里都含结晶水,也不能改为凡是含水物都是结晶水合物。
4.结晶水合物受热可否失去结晶水?
结晶水合物具有受热失去结晶水的特性,但因结合力不完全相同,加热脱水的方式也不同,分成三类。
(1)加热水解,如某些含结晶水的卤化物,硝酸盐,水合阳离子有较强的水合能力,加热时不完全脱水,而是水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如:2AlCl3·6H2OAl2O3+6HCl↑+9H2O↑,2FeCl3·6H2OFe2O3+6HCl↑+9H2O↑,Mg(NO3)2·6H2OMgO+2HNO3↑+5H2O↑
(2)加热简单脱水,这是水合作用很弱的结晶水合物脱水形式,加热得到无水盐。如:CaCl2·6H2OCaCl2+6H2O↑
(3)有些结晶水合物很不稳定,常温下在干燥空气里就逐渐失去结晶水,这种现象叫风化。如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5.影响结晶水数目的因素: 结晶水的多少除与该晶体的阳离子、阴离子、晶体构型有关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在不同温度下,同一种物质能形成不同数目结晶水的晶体。如: CuSO4·3H2OCuSO4·H2OCuSO4 CuSO4·5H2O二.关于结晶水合物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CuSO4·5H2O=160+90=250 2.计算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如CuSO4·5H2O N(Cu):N(S):N(O):N(H)=1:1:9:10 102C113C258C3.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如Na2SO3·7H2O m(Na):m(S):m(O):m(H)=(23×2):32:(16×10):14=23:16:80:7 4.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例1: 求Na2CO3·10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解:ω(H2O)=1018100%63%
106180例2:求CuSO4·5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36%略)5.计算1mol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例:准确称取CuSO4·xH2O晶体2.5g,置于蒸发皿中加热,直至失去全部结晶水,称得白色粉末质量为1.6g,求该晶体中,每摩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解:m(结晶水)=2.5g-1.6g=0.9g 因为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CuSO4·xH2O所以
m(CuSO4)1.6g1M(CuSO4)160gmol10.11
0.9gxm(结晶水)0.5518gmol1M(H2O)6.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结晶水变成溶剂的一部分,溶质是无水物。例:求5g胆矾溶解在8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ω(CuSO4)m(CuSO4)100%
m[CuSO4(aq)]5g160250100% 5g80g =3.8% 7.计算溶解度:(溶解度符号用S表示)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温度一定,在饱和溶液中
m(溶质)S m(溶剂)100g例: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式量为M。在t℃时ag该结晶水合物溶于b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求此温度下溶质R的溶解度是多少?
M18nSM解: 18n100gbaMa(M18n)100g 解得:SbM18ana8.结晶水合物的析出计算: 这类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溶质的总质量不变,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结晶水合物中无水物质量和剩余用液中溶质质量之和;二是一定温度下,析出溶质前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三是一定温度下,析出溶质前后,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之比不变。
例:在10℃时,将220g硝酸铝的饱和溶液,蒸发掉60g水后,再冷却到10℃,计算此时有多少克Al(NO3)3·9H2O晶体析出(10℃时,Al(NO3)3的溶解度是67g)?
解法一:按溶质的总质量不变解题: 设析出Al(NO3)3·9H2O的质量为x 220g6721367x(220g60gx)
10067213918167 x=144.3g 解法二:按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比例不变解题: 21367375 x=144.3g 918x10060375x解法三: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解题: 67167x213213918 x=144.3g x60三.有关胶体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1.对于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为什么有时称其为溶液,有时又称其为胶体。
教材上以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给分散系分类的,但是判断一种分散系是否属于胶体,还是溶液,单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这一方面来考虑,结论是不全面的。正确判断胶体和溶液,要从分散质的结构认识,如果分散质微粒的结构简单,比如是单分子或较小聚合度的分子或离子,那么这样的分散系称为溶液。由于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后都是以单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因此,尽管这些高分子很大,这些分散系仍称为溶液。只是因为高分子的分子大小与胶粒相仿,高分子溶液才具有胶体的一些性质,如扩散慢,不通过半透膜,有丁达尔现象等。化学上把Fe(OH)
3、AgI等难溶于水的物质形成的胶体称为憎液胶体,简称溶胶。而把淀粉蛋白质等易溶于水的物质形成的分散系称为亲液胶体,更多地称为高分子溶液。
2.胶体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憎液溶胶的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中含有多个极性基因(如-COOH,-OH,-NH2),可以与水高度溶剂化(高分子表面形成水膜),并且胶体粒子不停的作布朗运动,因此胶体可以长时间稳定存在。3.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也作布朗运动吗?
胶体粒子在各方面上都受到分散剂分子的撞击,由于这些作用力的不同,所以胶体粒子作布朗运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与分散剂(水)大小相仿,所以溶质微粒运动状况与胶粒是有差别的。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用超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胶粒的布朗运动。溶液无丁达尔现象,因此用超显微镜观察不到溶质微粒的运动状况。
4.聚沉和盐析有什么区别?
聚沉是憎液(水)胶体的性质。胶体的聚沉过程就是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过程。由于憎液胶体的分散质都难溶于水,因此聚沉后,再用一般的溶解方法用水来溶解胶体的聚沉物是不可能的。
盐析是加入电解质使分散质的溶解度减小,而使其析出过程。盐析不是憎液胶体的性质,能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溶的,如蛋白质溶液,肥皂,甘油和水的溶液,由于分散质易溶、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456 解法三:按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060g20%5g64% 10060gx5g x=11g 15.解:设一价金属为R,其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为R2SO4·10H2O,式量为M+180 解法一:按溶质质量不变解题
maq×36.3%+2.6g=(maq+2.6g-21.3g)×36.3%+21.3g× M=142 R的相对原子质量=
M
M18014296=23 2解法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温度不变)
36.310021.3gM2.6gM180 21.3g2.6g M=142 R的相对原子质量=23 解法三:饱和溶液中溶质跟溶剂的比值不变(温度没变)
M2.6g36.3M180 63.763.7(21.3g2.6g)10021.3g M=142 R的相对原子质量=23 16.解:无水盐M的式量用M表示。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跟溶剂的量比值不变解题。设加入M·7H2O的质量为x MaSM126则有 126100xM126100a(M126)x=
100M126Sx
[研究性习题参考答案] 17.点拨:
+-1在9.6gA中:n(NH4)=2(0.5mol/L×0.12)-2mol·L×0.0255L=0.049mol 设A的相对式量为M
9.60.049 M=392m M2m(1m)9649 m=1 M=392 n=6 392m100答案:m=1 n=6 18.点拨:在40.20g复盐中含0.6mol结晶水
2-在40.20g复盐中有SO4离子0.2mol
2+ 在40.20g复盐中含0.1molMg
复盐的摩尔质量是402g/mol 答案:(1)A是钾元素K B是镁元素Mg(2)x=2(3)K2Mg(SO4)2·6H2O
第二篇:高三化学胶体教案
第二单元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第一节
胶体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 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 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 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制某些胶体。渗析是一种分离操作,通过多次渗析或把半透膜袋放在流动的水中,可以使胶体得到更好的精制。
2.为什么有的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就成为高分子溶液,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散质颗粒太小与溶胶粒子相近,表现出溶胶的某些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高分子溶液可纳入胶体研究范畴。另一方面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又具有某些真溶液的特点,与胶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例如:高分子溶液一般不带电荷,溶胶粒子则带电荷。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是它的高度溶剂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粒子不带电也能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当蒸发溶剂后,再加入溶剂仍然自动溶解。胶体溶液则不能由自动分散来获得,胶粒一旦凝聚出来,一般很难简单地用加人溶剂的方法使之复原。
3.胶体较稳定的原因:①胶体中胶粒体积小,被介质分子碰撞而不易上浮或下沉,凝析;②胶体中胶粒带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不易凝析出来。
4.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习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例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在1 nm-100nm之间 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 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 D.胶粒是运动的
[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A)CaCO3和Na2CO(B)NaCl和KNO3
(C)CCl和水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答案]D [例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溴水和汽油
(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C)乙二醇和甘油
(D)鸡蛋清和甘油
[解析l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I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例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
[解析]从分散系角度来分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的分散质微粒是Fe3+和Cl-离子。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其中的分散质氢氧化铁构成的胶粒,分散质的直径要大一些。但两者加热蒸干、灼烧后,都会得到氧化铁。
[答案]C。
第三篇:湖南省高二化学《分散系和胶体》教案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化学《分散系和胶体(1)》教案
教学目标:
1.混合物分类 2.分散系,胶体 教学重点: 胶体
教学过程:
一、混合物分类溶液混合物分散质粒子大小<10-9m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稳定胶体浊液>10-9m(分散系)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二、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AgI胶体的制备蛋白质胶体
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的最简方法2.聚沉:各种胶粒的电性3.电泳:
四、胶体原理应用
第四篇:高三化学 15离子反应方程式培优教案
离子反应方程式
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 1.离子反应的实质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指导] 1.离子反应的实质:
是反应物中某种离子浓度的减小。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比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其离
+-子方程式可写成:2Na+2H2O=2Na+2OH+H2↑,表面上看不出哪种离子浓度变小,实质上是水电+离出的H离子浓度变小了。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能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否则必须写化学式。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除了要注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集聚状态外,还要符合两个“守恒”,一是原子守恒,二是电荷守恒。
[例题精析]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氢氟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
--HF+OH=F+H2O B.过氧化钠投入重水中
+-2Na2O2+2D2O=4Na+O2↑+4ODC.氯化亚铁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变质
2+3+ 12Fe+3O2+6H2O=4Fe(OH)3↓+8FeD.硫酸铵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2+2-Ba+SO4=BaSO4↓
解:当我们不能准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时,可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A项化学方程式为:2HF+Ca(OH)2=CaF2↓+2H2O,CaF2为难溶物,要写化学式。所以A项不正确。
+-B项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D2O=4NaOD+O2↑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D2O=4Na+4OD+O2↑,B正确。
C项的化学方程式为:12FeCl2+3O2+6H2O=8FeCl3+4Fe(OH)3↓其离子方程式为:2+3+12Fe+3O2+6H2O=8Fe+4Fe(OH)3↓,C正确
D项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OH)2=BaSO4↓+2NH3·H2O,D不正确。本题选AD。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Ca(ClO)2溶液中
2+-SO2+H2O+Ca+2ClO=CaSO3↓+2HClO B.将少量的Ba(OH)2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
2+-+2-Ba+2OH+2H+SO4=BaSO4↓+2H2O C.Na2S水解
234一.选择题: 1.D
+--+A错,应写成2Na+2H2O=2Na+2OH+H2↑,B错,应写成HCO3+H=CO2↑+H2O,C错,应写成+2+Cu(OH)2+2H=Cu+2H2O 2.BC
+2+2+-B应该写成:Cu+2Ag=Cu+2Ag,C应该写成:CaCO3+2CH3COOH=Ca+2CH3COO+H2O+CO2↑
3.A
+-+-B应该写成:Cl2+H2O=H+Cl+HClO,C写成:2Na+2H2O=2Na+2OH+H2↑,D写成2+2-2+-Cu+SO4+Ba+2OH=BaSO4↓+Cu(OH)2↓ 4.A
+2+2+3+-2---B应该写成Fe+2H=Fe+H2↑,C应该写成:2Fe+Cl2=2Fe+2Cl,D应该写成:S+H2O⇌HS+OH
5.C +2+A改成:Fe+2H=Fe+H2↑,B的化学方程式是:Ca(H2PO4)2+2Ca(OH)2=Ca3(PO4)2↓+4H2O,其
2+--离子方程式为:3Ca+2H2PO4+4OH=Ca3(PO4)2↓+4H2O,D的离子方程式为:-+2+3Cu+2NO3+8H=3Cu+2NO↑+4H2O 6.AC
-+A改成正确的是:HCO3+H=H2O+CO2↑,+-C改成正确的是:2Na+2H2O=2Na+2OH+H2↑
7.D
+-D的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8.D
---D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9.BD
+-A错,改成正确的是CH3COOH+NH3=NH4+CH3COO,2+-C错,改成正确的是:BaCO3+2CH3COOH=Ba+2CH3COO+H2O+CO2↑
+2-2+--2+-2-10.2H+SO4+Ba+2OH=BaSO4↓+2H2O(或者写成2HSO4+Ba+2OH=BaSO4↓+SO4+2H2O),2+2-Ba+SO4=BaSO4↓ 11.D A错,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O3+HClO。
B错,其化学方程式为: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2++3+2Fe+H2O2+2H=2Fe+2H2O。
C错,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SO2=(NH4)2SO3+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2-2NH3·H2O+SO2=2NH4+SO3+H2O 12.AC
-+B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2+-D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CH3COO+H2O+CO2↑
13.B
A溶液最终变成Ca(HCO3)2溶液,Ca(HCO3)2是溶于水的,得到澄清溶液。B发生的离子反--应是:C6H5O+H2O+CO2—→C6H5OH+HCO3,C6H5OH在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形成乳浊液,使溶液浑浊。C、D两溶液不与CO2反应,保持溶液澄清。
[提高性训练题答案] 二.
14.(1)H--2S+OH=HS+H2O(2)H-2-2S+2OH=S+2H2O(3)2H-=S2-+HS-2S+3OH+3H2O 15.
(1)2H++CO2-3=H2O+CO2↑(2)CO2-+H+=HCO-33(3)AlO-+2+H+H2O=Al(OH)3↓
(4)4H++AlO-3+2=Al+2H2O 16.
(1)2HCO-+Ba2++2OH-=BaCO2-33↓+CO3+2H2O(2)HCO-+Ba2++OH-3=BaCO3↓+H2O(3)Mg2++2HCO-+2Ca2++4OH-3=Mg(OH)2↓+2CaCO3↓+2H2O 17.
(1)Al3++3OH-=Al(OH)3↓(2)Al3++4OH-=AlO-2+2H2O(3)2Al3++7OH-=Al(OH)+AlO-3↓2+2H2O(4)AlO-+3+2+4H=Al+2H2O
[研究性习题答案] 18.
(1)2I-+Cl-2=I2+2Cl(2)2I-+Cl-2=I2+2Cl(3)2Fe2++Cl3+-2=2Fe+2Cl(4)2Br-+Cl-2=Br2+2Cl注意,还原剂的还原能力是I->Fe2+>Br-19.
(1)SCN-+Fe3+=[Fe(SCN)]
2+(2)Cu2++4NHH2+3·2O=[Cu(NH3)4]+4H2O(3)Ag++NH+ 3·H2O==AgOH↓+NH4 AgOH+2NHH]++OH-3·2O=[Ag(NH3)2+2H2O 20.
(1)NH+--
2-4+HCO3+2OHNH3↑+CO3+2H2O(2)①Fe+3+2O3+6H=2Fe+3H2O ②Fe+2H+=Fe2++H2↑
③2Fe3++Fe=3Fe2+
第五篇:高三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玛嘎
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化学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物理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化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20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