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漯河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决定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漯河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决定
(漯政[2007]30号 二00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2006年,全市各种类型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和谐漯河,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推动企业遵章守法,崇尚诚信,尊重劳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和谐漯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表彰先进,推动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深入开展,经过单位申报、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市政府研究决定,命名中央储备粮漯河直属库等15家单位为“漯河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希望被命名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和谐漯河建设再立新功。全市企业要以先进为榜样,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漯河更好更快地发展及和谐漯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河南省漯河市:走和谐共生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贯彻中央有关“三农”决策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在漯河,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担负起全面的领导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对重大问题一抓到底;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切实负起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加大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力度。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落实分配的任务,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寓于部门业务工作之中,抓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漯河市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探索总结了“双述双评”等一系列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好做法、好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走进漯河市新农村,感悟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我们会更深层次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涵义,体会新时期加强基层执政水平凝结出的智慧与崭新的策略。
“双述双评”:群众评官没商量
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洁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这一党内监督机制延伸到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定期开展“双述双评”活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双述双评”大会上听取“两委”班子及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现场提出质询,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分别作出答复,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村“两委”班子的履行职责、财务管理、民主监督、廉洁自律、热点问题的解决等事项进行打分,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这是临颍县石桥乡驼铺村正在召开的2009年上半年双述双评大会,村干部在大会上对上半年的工作向村民进行汇报,并对自己的廉洁自律情况做出总结,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面对面的提出,村干部要当场作出答复。
有村民提出,驼铺村因为地理原因,井水含氟量很高,是出名的黑牙根村,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村干部当即把村民的提议记录下来,并承诺尽早解决。随后,村里从县里请来了水利局专家进行勘察,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自来水供应站,使村里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面对面的评议,为农民搭建了干群交流对话的桥梁,有效地破解了群众监督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渠道不畅通、双方沟通机制不健全的难题,拉近了群众和干部的距离,群众有了畅通的诉求渠道,老百姓面对面的打分评议,激活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双述双评”是保证村干部廉洁办事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建设的制度选择。
村务监督:架起干群之间连心桥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勤政意识,漯河市在全市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据介绍,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提候选人后,经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党员会议共同推举,产生群众信任、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委员,报所在乡(镇、街道)党委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产生后在村务公开栏或村里显著位置公示。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般由村党组织中的纪检委员担任,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会议负责,接受乡(镇、街道)纪委的业务指导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主要对村干部和在职党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及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带领群众致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村“两委”任期内的目标执行,党务、村务的决策、公开、管理、民主议事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村集体资金流向、费用开支、分配资金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属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或公共筹资建设的村级工程项目及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就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和要求。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各村的常设监督机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对村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事前列席重要村务会议,启动监督程序;事中检查询问,提出查询意见;事后向村民大会报告监督结果,确保取得监督实效。召陵区姬石乡桂王村,原有窑场还耕土地36亩,当时村干部未经村民同意以低价承包给了一位村民,而且合同一签就是十年。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干群矛盾比较突出。新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介入此事,经与村“两委”协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按当时行情公开对外承包,既化解了干群矛盾,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推行,将所有村务管理活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让村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形成了干群协商调节机制,架起了干群之间沟通理解的连心桥,促进了村级和谐稳定。
“三资”管理:村财运行规范化
现如今,农村的集体财产成为了村民关注的热点,如何让群众充分参与到集体资产的管理中,去年以来,漯河市临颍县针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导致信访案件多发的状况,按照依法规范运作、优质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临颍县成立乡镇一级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确立责任制和清查原则,镇干部包干到村,村干部包干到组,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底登记造册,并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村委与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合同,将集体财产统一交付乡镇代理中心管理,统一上报,集中存放,统一支出。
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让群众参与集体财产的管理监督,遏制暗箱操作,消除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激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为严把集体资产的入账关、变动关、公开关和动态监管关,县纪委确立了三资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度,对乡镇代理中心的运营实施监督,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一月公布一次,资源资产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重大情况随时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石庄村有处老厂房常年闲置,群众为此对村干部有误会,觉得让集体资产白白浪费很可惜,镇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经过核查,把这个老厂房代管了起来,镇里征求村民的意见后,很快老厂房就承包了出去。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把承包款的资金用途和分项按时公布在村里的政务公开栏,村民们这下心里都敞亮了。
“三资”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村组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大局,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漯河市的“三资”管理工作按照省纪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加强领导、出台文件、强化宣传、严格督查的基础上,本着边清理边规范的原则,从工作程序、制度建设和建立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入手,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漯河市纪委制订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避免和控制集体白条支出管理办法》和《集体资产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编制了《资金管理流程图》、《资产管理流程图》、《资源管理流程图》和《工程招投标流程图》,从事项的确定到办理过程的公开以及办结后的立卷归档,对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作了严格规定。
漯河市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统一清理规范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三资”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农村经济事务,有效地铲除了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土壤,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也给新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新的探索。
四议两公开:村民当家说了算
从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拓宽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渠道入手,在全市农村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对涉及村里发展、群众利益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六个步骤实施,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告、实施结果公示。同时通过强化培训、典型引路、督查指导等措施,保证了“四议两公开”在全市普遍实施。
舞阳县北午渡镇鹿庄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全村计划硬化15条街道,需要资金150万元,消息一出来,群众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门面工程”,要加以抵制。村“两委”经过研究,决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道路修不修、资金如何筹,一切让群众说了算。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反复讨论,最终结果出乎村干部的意料:绝大多数村民不但拥护修路,而且主动为集体分忧解难,决定每户出资金500元。仅5天时间,就将修路资金全部交到村里。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庚华高兴地说:村里的事情真是“村民参与管理,难事往往不难”。
“四议两公开”自实施以来,大多数群众反映,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发挥了群众智慧,群众明白了村务“内情”,避免了误会,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全部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三务公开”面达100%。
服务代理:干部围着群众转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如何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方法、健全新机制?河南漯河市多举措、全方位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服务职能,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做实事,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这天一大早,舞阳县孟寨乡宋桥村的杨春桃就骑着自行车赶到村里,前两天有几个村民委托她办理了身份证,杨春桃趁着雨刚停,早早的就来到了村里。
生孩子要落户口,盖房子要办许可证,看完病要报销……由于不了解办事程序,不少农民为盖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戳”,为办一些必不可少的“证”,经常要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如今,村里成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村民们办事不用再东奔西跑,只要找到村妇女主任兼代理员杨春桃,足不出户,就能把事情顺利办好。
像杨春桃这样的为民服务代理员,活跃在舞阳县的每一个乡村,这也是舞阳县大力推行的一项全新的办事制度——全程为民服务代理制。为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舞阳县整合行政部门资源,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办事找代理”的为民服务新机制。
舞阳县经过试点,在县里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窗口,乡镇设立为民服务大厅,村里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由村干部或党员兼“代理员”,农民有事,只要把相关材料备齐,交给代理员,代理员能办的,马上就办,需要上级部门去办的,由代理员到县、乡办事大厅去办,办完后把结果送到农民手中。这种无偿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把“多次办”变成“一次办”,基层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悄然转变,让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漯河市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轨,由松散服务向规范化服务转型;二是推动了依法行政,实现了公共权力的“阳光运行”;三是增强了发展活力,给农民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党群干群关系日益融洽;五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找准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为民服务的有机结合点,为各级干部服务群众、展示工作成效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全市人民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办事绿色通道”,深受全市百姓的欢迎。
廉政文化:春风化雨润心田
近年来,漯河市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相结合,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手段加强廉政教育,打造充满人性化的廉政文化氛围。
走进舞阳县牛市口居委会的大街小巷,到处能感受到浓重的廉政文化氛围,精彩丰富的漫画和警示故事,吸引着来往的居民时常观看。廉政文化进社区,是舞阳县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居委会以“创清风家园,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明确了以加强社区建设、吸引居民群众参与、营造廉洁氛围、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发挥社区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鼓励社区居民群众人人参与,逐步营造了以“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廉政文化新风尚。
漯河市还以“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把廉政文化建设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构筑立体监督体系。如今,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文化氛围已在全市各社区逐渐形成,社区廉政文化覆盖面达到90%以上。
漯河市还着眼廉政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的作用,创新廉政文化载体,拓展廉政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增加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实现了由过去的简单说教、生硬灌输转变为人性化的教育关怀、情理交融的宣传引导,筑牢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漯河市这片处处彰显科学发展观的热土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宛如一束迎春怒放的花朵,点缀这里生机勃勃的气息,留给人无穷的思考空间。
第三篇: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辛安镇等35个乡镇为“无毒乡镇”的决定
【发布单位】漯河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12-21 【生效日期】2007-1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辛安镇等35个乡镇为“无毒乡镇”的决定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禁毒委员会关于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乡镇”的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禁毒措施,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扎实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和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市禁毒委员会考评验收,辛安镇等35个乡镇达到了国家“无毒乡镇”的标准。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促进我市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命名辛安镇等35个乡镇为“无毒乡镇”。
希望受命名的乡镇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全市的禁毒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禁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禁毒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乡镇”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漯河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漯河市“无毒乡镇”名单
附件
漯河市“无毒乡镇”名单
舞阳县:辛安镇、吴城镇、孟寨镇、北舞渡镇、马村乡、文峰乡、九街乡、姜店乡、保和乡。
临颍县:皇帝庙乡、台陈镇、瓦店镇、固厢乡、巨陵镇、杜曲镇、繁城镇、王孟乡、窝城镇。
郾城区:黑龙潭乡、商桥镇、李集乡、龙城镇、裴城乡、新店镇。
召陵区:召陵镇、邓襄镇、老窝镇、万金镇、姬石乡、青年村乡。
源汇区:大刘镇、问十乡、空冢郭乡、阴阳赵乡、干河陈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材料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材料
各位尊敬的领导
我们XXXX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23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职工15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名,具有一支整体素质良好的职工队伍。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理念,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了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把员工当成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人来认识对待,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成立党支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创办职工法制学校 公司在近几年内了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及职工法制学校,并逐步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综治法治工作小组、安全工作小组等企业内部组织。在确定党支部、工会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完善和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由党员和工会干部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自觉性,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联系思想和实际,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自觉地接受职工的监督,保障职工的利益。
二、完善合同制度、强化民主管理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严格遵守《劳动法》的各项规定,尤其是对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方面的管理,实现了与每一位员工都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员工利益得以充分保障。
另外公司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企务公开,让职工能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规划,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决策中去。实现了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司对职工养老保险,工资福利,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布,让员工能及时的了解到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其他信息,增加职工对企业的信心、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在职工薪水方面公司采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员工在工资制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决定权,提高了员工在企业中的权利和地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为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企业投入了一定资金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组织旅游多次,足迹遍布福建、千岛湖、扬州、南京、以及韩国等多地。在三楼职工法制学校公司还为职工增设了阅览室、购置了图书、杂志、报纸等多种刊物,让职工在工作间隙得以休息和充实文化技术知识。另外公司还组织了青年职工篮球队、健美操队及合唱团,参加了市、区、乡政府组织的多次比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2011年年底公司又在职工宿舍旁新修建了职工健身广场,安装了多种健身器材,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能更好锻炼和放松。
四、以人为本,关爱职工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企业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关心职工、善待职工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11年公司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送上救助金,帮助解决困难。先后有三位困难职工享受到特困户补助,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功能,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探望困难职工家庭,对于生病住院的职工,都有工会代表陪同,并对看病有经济困难的职工给予一定补助。在有职工亲属辞世时,公司领导都会前往悼念并送上慰问金。
按国家相关规定公司每年都及时发放高温补贴,另外还特别为职工煮清凉饮品、提供冰镇矿泉水,解暑降温。从2012年开始公司开始安排食堂为生日当天的职工免费提供生日面,对节假日生日的职工给予生日补贴。同时针对企业的生产、生活实际,及时投入资金增加设施设备,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公司的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的开展工作,争取打开新局面,作出更大的成绩,更多的为职工谋福利,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新突破。
XXXX有限公司
第五篇:漯河市沙澧河“和谐拆迁”调查
漯河市沙澧河“和谐拆迁”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9日 22:11
来源:《求是》期号:2008.6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建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3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部分完成,2个月全部结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一位曾是“钉子户”的市民深情地对我们说:“党和政府这样体贴俺,要是再闹,就没良心了!”
主要做法
制定政策,惠民利民。该市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制定了公正合理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一是合理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针对沿河房屋密集的实际,适当提高容积率,对违法建筑按1∶1.6的容积率认定,对没有非法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1000—10000元的奖励,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均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或安置,不结算差价,充分照顾困难群众利益。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充分尊重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每平方米补偿均价760元,是该市历年来拆迁补偿最高的,体现了最大宽容性。住宅底层作为商用并正在合法经营的按被拆迁房屋评估价的200%补偿,被认定的违法建筑按期拆迁的按每平方260元补偿,同时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等也给予了合理补偿,每户还发放搬迁补助费、水电费800元。三是合理进行搬迁安置。按照“拆一还一”的政策,就近安置新建房。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选定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并减免安置房建设的有关税费,最大限度地
降低成本,新安置房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四是合理补偿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过渡期限内给予每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租房补助费,比市场房租价格高出几十元。五是合理安排被拆迁群众生活。安置房设计建筑面积为60、90、120、150平方米,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套,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开展技能培训,对被拆迁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物业岗位优先安排。开发改造市场,安排被拆迁户进驻经营。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也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拆迁群众参与拆迁全过程,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群众参与制定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3次,反复征求意见,使政策充分体现民意。二是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沙澧河综合开发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工作程序等;市领导还在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交流,解疑释惑;200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估价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数额及资金兑付、安置地点、安置后生活保障等情况,都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被拆迁群众民主投票,从34家合乎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中选定3家参加评估,充分行使了民主权利。严肃工作纪律,对开发建设人员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已结算和安置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总户数的10%,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组织被拆迁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小组,参与安置房建筑质量的监管。健全机制,严密组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市长任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抽调76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拆迁征地、规划设计、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各区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健全与市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拆迁行政许可听证、公示制度,多次召开由被拆迁户参加的行政许可听证会,行政许可的各项要件在听证现场进
行公示;建立信访接待服务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指挥机构和拆迁现场都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举报事项都认真办理并给予明确答复;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台账工作法,每天21时前上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棘手问题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从丈量、认定到补偿资金的结算和兑付,都在拆迁现场进行。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五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法、信访等单位全力做好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人大、政协和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了拆迁工作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真情服务,亲情拆迁。各级拆迁工作队员充分理解被拆迁群众为城市发展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做到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确保每户群众自愿拆迁,不搞一户强制拆迁。一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拆迁开始后,全市拆迁工作队员登门入户做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不少被拆迁群众由最初的抵触,变为积极主动支持搬迁、参与建设。二是实行文明拆迁。工作队员通过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一线工作法等,有效地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疑虑,营造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都为被拆迁群众全方位提供拆迁服务。设立房源咨询中心,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拆迁集中地发布房源信息,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被拆迁户寻找房源做贡献”活动,千方百计提供待租待售房源,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有的党政机关腾出办公房临时安置被拆迁群众。针对孤老、残疾、弱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周转房、组织义务搬家、代办拆迁安置手续等。整个拆迁中,市里累计提供住房信息8700多条,帮助租房3500多间,安排再就业1700多人,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人。被拆迁群众安置后,还广泛开展亲情回访活动,市、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看望慰问,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就医就学、水电交通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几点启示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拆迁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拆迁规模大、人数多,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舆论,用科学发展观造福群众,因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推进,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难题。漯河的宝贵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根本。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事情。为了把好事办好,该市在开发建设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反映全市人民的意愿。城市建设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为人民谋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
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漯河市在拆迁安置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惠民的原则,从政策措施的制定、具体拆迁的实施,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处处为群众考虑、让群众满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拆迁不仅没有使群众受到损失,而且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合理补偿他们因拆迁而受到的损失,认真解决他们在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复杂的矛盾也能解决,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漯河市在拆迁中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漯河市在拆迁中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拆迁工作队员与被拆迁群众交朋友,把拆迁群众当成亲人,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热情关爱、热心帮助、热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诸如城市建设拆迁、土地征用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
依法行政、规范运作,是实现和谐拆迁的保证。漯河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被拆迁群众权益。从拆迁决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实,从拆迁全过程到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依法依规、阳光透明、合理规范,确保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构建和谐中原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向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