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教师简介
心理学教师简介
教育科学系从事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教师主要有8位,分别是张道祥、张月喜、武建华、丁俊兰、魏青云、王玉美、颜廷凤、程巍。他们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1人,40-50岁之间的教师3位,30-40岁之间的教师3位,30岁以下的1位,拥有硕士学位6人,分别毕业于国内不同的大学。高级职称的有4人,占50%。
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方向,有的以研究教师心理、学生心理为主,有的以研究学生心理咨询为主,有的研究实验心理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认真钻研,工作扎实,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一方面,让教师的讲授法与学生自己分析心理教育教学案例、撰写心理学小论文和进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学生的真实案例等来引导学生将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颇得学生好评,效果显著。在历次学生评教活动中,普通心理学的教师多数都名列前茅。
在教学特色上,有的老师擅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有的老师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心理进行了一定研究,有的老师则善于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心理学的教学中去,效果都非常显著!
从事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中,有三位曾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的好名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如张道祥、魏青云、程巍等教师的科研论文多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个人或教研室集体的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各种表彰,在同龄教师中成绩显著(详细内容见申报材料)!
主要教师介绍:
(一)丁俊兰
1.基本简历:女,199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200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
2.职称:讲师
3.研究方向:教师、学生心理
4.研究特色:近年来,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心理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发表相关文章: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滨州学院学报,2007(6):83-87页,独立。
《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职业时空(核心期刊),2008
(5):7-8,第一位。
《对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山东省农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9卷第4期140页,独立;
《中华人文精神简论》,滨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94-96页,第二;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归因研究》,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38-39页,独立。
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高师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第二位。
5.教学成果:
主讲的课程:心理学公共课周学时37届学生 教育学公共课周学时37届学生
心理卫生与咨询专业课周学时42届学生
实践性教学:教育实习2届20人
毕业论文2届16人
学术成果:《当代普通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参编。
6.教学特色:多年从事心理学课程方面的教学,精通教材内容,能较好的理论联系,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制的教学课件进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
(二)魏青云
魏青云,女,讲师,硕士,1968年10月出生。
2001年10月由滨州市二中调入滨州师专工作,一直以来担任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概论、教育学等师范专业公共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
风格,提高教学效果。由于认真钻研,工作扎实,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教师的讲授法与学生自己分析教育教学案例、撰写教育教学小论文和进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介绍教育教学名家,教育教学案例等来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教育教学思想。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颇得学生好评,效果显著。
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本人也努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尝试,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压力:现状、成因与疏解,《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6月。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支撑,《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1月9。
试析制约研究型学习深入有效开展的原因,《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1月。课程能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月。
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教育导刊》),2006年1月。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学术表彰:2005年12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12月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滨州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滨州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三)张月喜
张月喜,1956年8月生,中共党员。1978年8月毕业于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分配于山东省惠民师范学校工作,于1993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3至1998年当选为惠民县第十三届人代会代表。1997年被评为滨州市心理学科带头人,2000年、2002年经滨州市教委复评合格。任两届民师班(93级1班和96级1班)的班主任工作,1997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1989年至2004年,任教研组长,所带教研组多次获得学校和市级表彰,1994年获“山东省先进教研组” 称号。参加工作几十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自1994至2003年,在历次教学考评中均获一等工作奖,1999年11月讲授的公开课被评为优质课。所任98级心理学在省级四校统考中成绩第一名,2001年辅导高考生的心理学成绩优秀,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及奖励。2002年7月至2003年9月,参加了《教育学》、《 心理学》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成绩合格。2003年并入滨州学院后,2004年6
月所教2001级专科班教育学参加省统考成绩显著,被抽调的一个班试卷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已超过75分,本人受到了学校的奖励及学生的称赞。2004年至2007年,任初等教育学院、化学系等心理学公共课教学任务,周课时为10节,做到了认真备课和精心上课,期末考试成绩良好,圆满完成了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
(四)武建华
武建华,男,1967年12月3日出生,汉族。
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本科学历、讲师。毕业后分配到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滨州学院成立后在教
育科学系继续担任心理学专职教师,讲授《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两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受学生好评
荣获我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五)张道祥
1965年8月出生,教育系主任,教授,本科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8年毕业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
近年来主持课题多项:
1、《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2003年9月,主持;
2、《学习策略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山东省规划办,2006年12月,学术指导
3、《中小学教师生命价值教育研究》,滨州学院,2007年6月,主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1、《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研究》,《滨州师专学报》,独立,2003年12月;
2、《当前探究性学习中的几个误区》,《教育探索》,独立,2004年6月;
3、《涉世之处的平视心态》,《心理世界》,独立,2003年1月;
4、《城乡教师领导行为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2,2005年12月;
5、《心理的成长更为重要》,《滨州学院报》,独立,2005年3月20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滨州师范专科学校,独立,2003年9月;
2、《当前探究性学习中的几个误区》,滨州学院,独立,2005年9月。
程巍,女,1970年出生,副教授。
1992年毕业与曲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学士
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
担任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五门课程(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教育概论、心理咨询、消费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概论)的教学工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治学严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每学期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且教学效果突出,年终考核优秀,学生评教位居第一。
积极改进教学手段,精心研制完成所有课程的教学课件,受到校内同行专家认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且教学效果好。
主要成果如下:
论文:
1、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第一作者,教师教育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第5期
2、教师职业认同与其职业人格倾向行的相关研究,独立,当代教育科学(核心期刊),2008第17期
3、建构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筛选量表的思考,独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年(3)
4、中学教师的学生人才标准观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独立,滨州师专学报,2004
(1)
5、初中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与其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第一作者,滨州学院学报,2007(1)
6、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综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8
年(4)
教材:
1、当代普通心理学,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心理学导论,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大学学习学,副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9月
著作: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理论与策略,第三著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对策研究成果
课题:
1、2005年滨州学院教务处课题(项目编号:BZXYJY200507):高师心理学课程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的尝试,进行中(主持),第一位2、2006年山东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倾向性研究,正在申请结项(主持),第一位3、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对策研究》,第二位3、2003年关于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的研究,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第三位,已结项
获奖情况:
1、滨州学院首届教学优秀奖
2、滨州学院第一届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
3、论文《建构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筛选量表的思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3期,获得第14次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2005年12月
4、《滨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现状调查报告》,山东省教育厅2006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获二等奖,第一位
5、滨州师专先进工作者
6、滨州学院优秀教师
第二篇:北京大学心理学简介
最近,会发表一些关于院校介绍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做到心里有数,起码每个学校什么情况大致了解,然后报考的时候就可以针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来选择院校,最近期末考了,要辛苦同学们了,祝你们取得好成绩,在考试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下专业课,不忙的时候也拿出来看一下,我是勤思丹丹老师,我的Q2455344731.在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中,心理学属于一级学科,其本科教育属于理学类,研究生教育则属于教育类,分三个大的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在国内众多开设心理学硕士点的高校中,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以基础心理学见长;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见长,浙江大学则以应用心理学见长,它们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力有目共睹;另外,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在杨中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其两大方向;中科院心理所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理论界的前沿。
一、专业特色
生理心理学国内领先。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心理学的学府,在中国心理学界声名赫赫,其生理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下设的多个研究方向中,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机构,而临床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则是国内最早建立并最具特色的。自从合并了原北京医科大学心理学系以后,北大心理学系的科研地位和科研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在生理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实验生理学方面建树颇多。
二、师资科研
师资力量雄厚,注重学术交流。
北大心理学系下设有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中心、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人力资源评价与开发中心、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硬件设施良好,有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各种音像设备、实验动物中心,并设有专用于生物心理学研究教学的实验楼。
该系近20年来发表的SCI论文数居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之首,师资力量雄厚:苏彦捷老师长期从事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沈政、周晓林和刚刚从加拿大归国的李量教授在认知神经心理方面有专攻;韩世辉老师在视神经、注意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方面研究较多;谢小非老师主要研究风险认知与决策、组织行为;朱滢老师在记忆和意识方面很有研究;王登峰老师在人格心理学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提出了著名的大七人格理论;另外钱铭怡老师在心理治疗、羞耻感、社交焦虑、进食障碍等应用领域颇有建树;王垒老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该系与许多著名大学的心理系都有长期合作交流关系,与一批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学者保持着各种形式的学术往来。
三、综合评价
国内同行实力派元老。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无愧为国内同行中的实力派元老,无论从科研水平、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上讲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在笔者看来,北大心理系的科研作风是国内高校中比较严谨踏实的,注重实验方法的运用,在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独树一帜。从北大毕业的学子素质普遍较高,这除了得益于心理系良好的学术环境外,也有赖于北大整体的人文气氛,身在其中自然会从诸多方面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心理系近几年开始发展应用心理学,并在经济氛围浓厚的深圳设立研究生院,将一部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送往培养,显示了北大对应用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定位。
第三篇:心理学课程简介
基础心理学课程简介
基础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必修的教育类基础课程,对培养未来合格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科的划分来说,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基础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的一门最基本、最普通然而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人们心理学知识的入门,又是众多分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教育类各专业的最重要的奠基学科。所以心理学、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无不把基础心理学的教学突出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它还是学习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以及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
第四篇:教师考试心理学
教师考试《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人名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2.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3.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
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7.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据美国的吉尔福德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惟一正确解答。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9.布鲁纳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
10.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5.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6.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经验类化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倍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
1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9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20.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于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1.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22.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等人l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
构造主义:冯特 铁钦纳
机能主义:詹姆斯 安吉尔 杜威 行为主义:华生 新行为主义:赫尔 托尔曼 斯金纳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
格式塔:魏特海默 苛勒 考夫卡 认知心理学:奈瑟(开端)皮亚杰
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 衰减理论:特瑞斯曼 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 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卡尔曼 双加工理论:谢夫林
差别感受性:韦伯 费希纳 斯蒂文森
记忆的脑学说: 整合说:拉什利 定位说:布洛卡
SPI理论:图尔文和Squire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惊醒系统的解释
布鲁纳:对人工概念的形成,提出了假设检验说,提出了四种策略 塞里:应激的适应变化综合症
情绪理论:
1.早期情绪理论:
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 情绪丘脑说:坎农—巴德 2.情绪认知理论:
评定—兴奋说:阿诺德 二因素说:沙赫特—辛格 认知评定说:拉扎勒斯
动机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詹姆斯 麦独孤 弗洛伊德 马斯洛 2.驱力理论:
驱力消除理论:伍德沃斯 驱力降低理论:赫尔 唤醒理论:赫布 柏林 诱因理论:斯彭斯 3.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 动机归因理论:海德 韦纳 自我功效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能力理论:
1.智力因素理论: 独立因素说:桑代克 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群因素理论:瑟斯顿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2.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 层次网络模型:阜南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 PASS:(鲁利亚为基础)纳格利尔里 戴斯
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 现代特质理论:
(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2)五因素模型:卡特尔(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 2.人格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法利 对立类型理论:
(1)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2)内外向人格:荣格 性格类型说:斯普兰格 气质类型说:希波克拉底 现代气质理论:巴甫洛夫
发展心理学
裴斯泰洛奇:儿童心理学先声
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1882),著《儿童心理学》(第一部系统著作)霍尔:把儿童发展的年龄延至青春期,正式研究老年心理(《衰老:人的后半生》),但未明确提出全程研究
荣格:首次提出全程发展,注重对成年期的发展进行研究
艾里克森:在荣格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年龄划分扩至老年期
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古德伊洛夫:《发展心理学》,比何林渥斯的著作更加系统 基本理论:
发生认知论:皮亚杰(核心是认知发生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艾里克森
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孟德尔:最早发现显、隐性遗传规律
婴儿的语言发展:
强化说:巴甫洛夫 斯金纳 模仿说:奥尔波特 转化生成说:乔姆斯基 认知学说:皮亚杰
婴儿的气质类型学说: 传统四重:希波克拉底
高级神经活动理论:巴甫洛夫 三类型说:托马斯—切斯 三类型说:布雷泽尔顿 活动特性说:巴斯 抑制—非抑制说:卡根
伊扎德:人的原始情绪(五种)鲍尔比:依恋发展阶段
艾斯沃斯:用陌生情景法研究儿童依恋的三种类型
游戏理论: 1.早期传统理论 复演说:霍尔
精力过剩说:斯宾塞 机能快乐说:彪勒 生活准备说:格罗斯
娱乐放松说:拉扎勒斯—帕特瑞克 成熟说:博伊千介克 2.当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补偿、修复):弗洛伊德、艾里克森 认知动力学说:皮亚杰(三种游戏)学习理论:桑代克
弗拉韦尔:记忆策略的发展 心理理论:普雷马克 伍德拉夫
幼儿的道德发展:皮亚杰(三阶段)塞尔曼:观点采择能力(五阶段)
柯尔伯格:用《海因偷药》研究道德发展 斯普兰格:在青年晚期时“第二次诞生” 巴尔特斯:智力分为智力只能和实用智力 成年自我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拉文格,荣格 库布勒—罗斯:临终心理(五阶段)
教育心理学
卡普捷列夫: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为名的教育心理学捉做著作 詹姆斯和卡特尔:对美国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最大人物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1903)
主要派别:
联结派:华生 赫尔 格思里 斯金纳 认知派:源起格式塔,代表为布鲁纳 联结—认知派:托尔曼 加涅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 罗杰斯
学习风格:
威特金:场依存—场独立型 卡根:冲动—沉思型 达斯:同时—继时性 主要理论: 1.联结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 联结试误说:桑代克 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2.认知理论:
完型—顿悟说:格式塔 认知目的说:托尔曼 认知发现说:布鲁纳
有意义接受说: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3.建构主义:
激进: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社会:维果斯基(影响)鲍尔斯费尔德 社会文化:维果斯基(影响)信息加工:斯皮罗 4.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自由学习
奥苏伯尔:分内驱力为 认知、自我提高、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联结主义
2.人本主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社会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韦纳
成就目标理论:韦德克 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1.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相同元素说:桑代克 概括化理论:贾德 格式塔关系理论
逆向曲面模型:奥斯古德 分析—概括说:鲁宾斯坦 布鲁纳的迁移观 奥苏伯尔的迁移观 认知迁移理论:罗耶 2.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 符号图式理论:霍利约克 产生式理论:安德森 结构匹配理论:金特纳 情景性理论:格林诺
实验心理学 费西纳:《心理物理学纲要》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实验基础 冯特:著有《心理学大纲》,发起1879年的某事件,他是现代心理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铁钦纳:著有《实验心理学》在他之后实验心理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 唐德斯:提出了反应时的相减法 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的相加法 霍基:首次进行开窗实验
无察觉知觉实验:Stroop于1935进行的实验
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实验:
斯柏林:使用部分报告法 2.短时记忆实验:
彼得森: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容量进行研究 波斯纳:短时记忆先是视觉形式,后改听觉形式
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的提取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米勒:发现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沃和诺尔曼:发现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干扰 3.长时记忆实验
卡密尔克:长时记忆的容量随时间变化,不同成分变化不同 巴拉德:记忆恢复现象 4.工作记忆实验:
Baddeley和Hitch:工作记忆包括语音环,视空图像处理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三部分 5.错误记忆试验:巴特列特
第五篇:教师心理学感想
教师心理学学习感想
教育学院09级应用心理2班黄廷余学号:10020912
5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人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具有自控性特征。绝大多数个体,其心理处于不断变化中,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够不断完善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知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在于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形成一定的心理结构。教师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古代把教师的职能归结为六字“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各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对学生心理的把握,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效果必然倍增。可以说,了解学生心理是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教师与学生在没有良好沟通的情况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斯德蒙•莫里斯在1977年《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非言语活动是先天的,许多信息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获悉。
学习教师心理学是为了更好的从事教育事业帮助自己和他人,而教师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获得对教师来说最有实践价值的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因而,教师心理学不仅涉及到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它也处理有关于儿童的校外背景以及他们自己的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问题。人类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对其测量和评价的工作也具有很大困难。事实上正是这种复杂性才使心理学的研究更让人感受到魅力无穷。心理学家帮助教师认识那些影响儿童行为和学习的因素,并帮助他们发展一些应付教学中所发生的问题上的策略。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学使我们认识到若想充分了解学生,就必须了解与学生有关的各种因素。
心理学也帮助我们回答了有关个体差异来源的问题。我们认为个体差异不仅是在智力上,也包括人格、创造性和运动技能上的差异。这些答案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证明了教育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有限度的。如果差异主要是环境的结果,则在矫正和改变这种早期发展的不足,并帮助所有儿童达到一个较高的成就标准上,教育将有巨大的潜能。因而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教学。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也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学后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差异性帮助教师更好的教育。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要生动具体地提出每堂课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任务,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阐明教材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引起学生的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学习的意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
理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应采用生动具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并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的教学方式,要富有极强的感染号召力,从而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动力。兴趣产生动力,引起注意,促使感知清晰和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学习教室心理学后教师更应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不断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教学方法要生动而有变化,不再照本宣科、死搬教条,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适当采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个体心理结构的形成和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群体心态趋同的现象不可避免,社会的多极影响,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其特定的职业特点,特别需要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积极抵御社会的消极影响。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同时,采取更个性化的柔性手段应对,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现状,加强心理诊断,让他们掌握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和技巧,善于利用心理学中的某些方法,如自我暗示、心理换位等方式来调适个体心态,能使教师对当下的生存现状持一种宽容和期待的心理,并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来优化教育行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手段实现教育的价值。这种前瞻性的行为,必然带来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