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不断提高交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贯彻执行“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的福建交通精神,为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当好先行。“十一五”交通规划目标是:
一、交通发展目标:
公路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调整公路等级结构,提高公路网密度,基本建成以“五纵三横”主干线公路网为主骨架,以县域干线公路网为补充,以农村道路网为基础的三个层次的公路网络。“十一五”期间,建设高速公路88公里,新增通车里程50公里,建设与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40公里,新增二级公路7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使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 35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3000公里。
第一层次。形成“五纵三横”的主骨架(第四纵为沈海高速公路莆田段,已于1999年建成通车),贯通各县区、连通沿海重要港口、沟通莆田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和人员往来,为快速集散客货流服务。其中:第一纵为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八纵九横”规划中的第一纵,即省道S201线莆田段,线路长170公里(其中连接线长35公里),以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第二纵为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八纵九横”规划中的第二纵,即省道S202线莆田段,线路长100公里,经涵江、荔城、秀屿至湄洲岛共13个乡镇,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连接山区与沿海、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主要通道;第三纵为福建省“两纵两横”国道网福州至昆明国道G324莆田段,线路长58公里,其中穿越城区26公里规划建设为绕城过境、兼具城市快速路功能的一级公路,其余32公里建设为二级公路;第五纵为福建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三纵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莆田段,线路长59公里,规划建设为高速公路;第一横为福清东张经莆田大洋、庄边、游洋、象溪至惠格岭(永春交界)公路,为环山区的重要通道,沿线经过2个区13个乡镇,受益人口达50万人。线路长146公里,规划建设为二级和三级公路;第二横为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八纵九横”规划中的第六横,即省道S306线莆田段,线路长75公里,其中20公里规划建设为二级公路;第三横为湄洲岛至永春高速公路莆田境内长88公里,规划建设为高速公路。
第二层次。以乡镇、街道、较大行政村、国防基地和旅游景点等为结点,以莆田市现有25条县道和104条乡道为主要线路,构成莆田市县区干线网络。
第三层次。加快农村公路网路面硬化改造步伐,“十一五”期建设农村公路网路面硬化里程达1500公里,形成以行政村、集贸市场、学校、自然村、居民聚居点和生产基地等为结点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全市能通公路的行政村路面全部硬化,根本解决广大农民交通难问题。
港口发展目标: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关键是港口开发建设。“十一五”期间,要举市兴港,通过提升规划水平、加快深水泊位建设、强化运营管理、推动辐射带动,大力推进莆田港口的开发建设,全面加快港口经济发展,推动湄洲湾尽快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新的出海口,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港口航道建设深水泊位16个,新增港口泊位9个,航道疏浚项目4个,年设计吞吐能力5458万吨。
(一)明确港口功能定位。本着突出莆田特色,保证港口合理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根据莆田港的岸线资源条件及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莆田港功能定位:以大宗散货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中转运输,完善装卸储运、中转换装和临港工业等功能,大力拓展现代物流、信息和综合服务等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功能,积极促进临港产业基地的形成,把湄洲湾莆田港口建设成为以大型散货运输为主的物流中心和以沿海工业为依托的重要工业港,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2010年湄洲湾港口吞吐量争取达到5000万吨。
(二)优化港口组合。秀屿港区、东吴港区作为综合运输及临港工业两大各具特色的港区,三江口港区、枫亭作业区、湄洲岛作业区分别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客运旅游为主的中小港区(港点)的总体发展格局。其中:
湄洲湾秀屿港区建成以集装箱、粮食、木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临港工业等为主的综合性通用港区,力争融入福建省港口群和闽东南物流圈。
湄洲湾东吴港区逐步建设成为以煤炭、矿石、石油化工、原材料、修造船基地、海洋重工制造为主的莆田港又一重要的综合性港区,成为推进莆田市临港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兴化湾三江口港区立足于现有基础上的适当发展,改善装卸设备等港口作业条件,改善港区环境。
枫亭作业区以扩大港口规模,提高吞吐能力为基础,建成以建筑材料、生活物资运输为主的小港口。
(三)加快港口开发
1、建设大型深水泊位。重点主攻东吴港区的罗屿作业区和秀屿港区的莆头作业区,规划建设罗屿作业区1#~3#泊位、莆头作业区2#、3#泊位。完善秀屿港区的秀屿作业区,续建秀屿作业区0#和8#泊位,规划建设秀屿作业区2#、3#泊位。突破东吴港区的东吴作业区和秀屿港区的石门澳作业区,规划建设东吴作业区11#~12#泊位、石门澳1#泊位,投资36亿元,新增吞吐能力2800万吨,合理建设三江口、枫亭等中小港点,积极改善湄洲岛交通码头条件。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远近结合、逐步发展的发展格局。
2、整治疏浚通航航道。建设湄洲湾公用航道一期工程,满足福建LNG船舶不乘潮安全通航;继续做好湄洲湾公用航道莆头5万吨级航道和石门澳5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使之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的航行要求;适时推进湄洲湾公用航道
东吴15万吨级航道建设,以适应东吴作业区开发建设和进港散货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三江口3000吨级船舶航行需要,对原千吨级航道进行必要的扩宽疏浚,通航里程达73公里。
3、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轴,构筑港口集疏运网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加快港区疏港公路的新建或改造,完善港区外部配套的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到湄洲湾北岸港口铁路支线与向莆铁路同步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船舶交管系统,提升海事部门的监管和救助能力,完善与港口功能相适应的口岸监管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港口信息化程度,建立起符合莆田市自身特点的港口和口岸监管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港口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规划建设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数字港口”综合应用平台,通过信息化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以发展大港口、大交通为先导,带动临海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和物流、仓储、保税区等港口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的繁荣。
运输枢纽发展目标:构筑以湄洲湾港口为中心的城乡陆海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紧密连接不同方向、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以现代化设施和管理手段实现旅客“零换乘”和货物“无缝转运”。重点加强客运枢纽中心和货运中心建设,初步建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能适应运输市场需要的公路站场体系。“十一五”期间,建设一级客运站4个,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5个,四级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23个,货运配载中心5个。
场路建设。公路客运方面,莆田主城区要建成汽车客运中心枢纽站,莆田铁路客运站附近建成1个一级客运站,重要枢纽县(区)拥有一个一级公路客运站和一个二级公路客运站;所有县级公路旅客集结中心地带拥有一个二级公路客运站;重要乡镇拥有一个二级或三级公路客运站;一般乡镇都拥有一个五级公路客运站,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联网售票。公路货运方面,湄洲湾港口、火车站至少拥有一个大型物流园区,重要枢纽县(区)至少拥有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所有县级公路货物集散中心地带都拥有一个具有集散和转运功能的物流中心或货运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对社会开放的货运交易平台,实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站之间资源共享、合理分工、相互协作。
水路运输业。客运方面,以发展市内、省内运输为主,湄洲岛对台客运在突破单向直航基础上,争取两岸双向直航。带动湄洲岛旅游船舶运输业发展,形成以湄洲岛为中心,航线辐射沿海主要港口地区,集旅游、观光、商业为一体的海上客运产业。南日岛等7个岛屿的水上客运,全都建成100吨级以上的陆岛交通码头,更新渡船,从根本上解决海岛群众出行安全问题。货运方面,构筑以民营企业为龙头,整合全市小型水路运输企业,组建股份制水路运输企业,发展5-10万吨级大型运输船舶,开辟至日、美、欧等航线,以集装箱和大型散杂物运输为主,以我市所需求和出口的散杂产品运输为辅,带动水路运输企业管理向高层次发展,促进水运附属业和全市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一是落实推进全省“年万里公路网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使全市80%的乡镇通上三级路,所有具备条件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二是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所有乡镇通客运班车率达100%,凡是通等级公路的建制村,村村通班车,全市通客运班车的乡镇,基本建成五级
以上客运站,通客运班车的建制村建有一个以上候车亭,力争实现“每乡一站、每村一亭”。建设乡镇客运站29个、候车亭个,三是渡改桥工程。对二个渡口进行撤渡建桥,建设荔港大道木兰溪大桥、木兰溪樟林大桥共长870延米。四是陆岛交通码头建设。继续完善岛屿村的交通码头和接线公路建设,两个海岛镇实施岛屿滚装码头。继建“十五”期的11个陆岛交通码头,泊位11个;新建“十一五”期7个陆岛交通码头9个泊位,陆岛交通接线公路24.5公里。让农民群众走上水泥路、乘上平安渡、走上平安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交通预期投资:
“十一五”全市交通 建设投资82.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25亿元,普通公路21.9亿元,港口22亿元,交通枢纽3.3亿元。新农村交通工程10.2亿元。
第二篇:交通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县交通局
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
**县交通运输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十五”期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县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是县委和全
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这就必然会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交通运输业的运输能力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总结经验,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政策措施,指导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一)、主要成就
1、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十五”期间,是我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充分抓住国家的政策优势,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显著增长,技术等级逐年提高。近三年来,共修建农村公路**公里,是“十五”计划前的3.1倍。截止2004年底,**县共有公路1230.9公里,其中省道2条,**线,36.8公里,S**线,39.3公里,共计76.1公里,县道8条共220.2公里,乡道43条340.8公里,村道228条549.7公里,专用公路44.1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105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05年末,我县将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我们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为今后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运输能力快速增长
2004年全县营运车辆达到***余辆,比2000年增长了30。分别完成客运量241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3万万人公里,货运量180万吨,货运周转量实现11000万吨公里。共有长途营运线路**条,其中跨省线路**条,跨地市线路**条,地市内营运线路1条。营运客车40部,701个座位。城乡公交营运线路14条,车辆87部,1326个座位。城区公交**辆,**个座位。城乡公交车辆每半小时发车,覆盖全县**个乡镇**个行政村,有力促进了全县的经济社会进步和城乡文化交流。
3、站场建设得到完善
“十五”期间,为解决县***站场建设滞后的局面,我局对县长途客运站停车场进行全面整修和改造,使其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旅客运输站场,达到了二级车站标准。为推进城乡公交事业发展,我们根据线路和客运节点布局,合理设置城乡公交候车亭和公交停车点361个,提高了城乡公交的服务功能。
4、运力结构和服务功能不断优化
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我县道路运输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逐渐发展为主流,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从无到有,其中,大型、专用车辆占货运车辆总数的35.4,大型厢式车从无到有,达到20辆,旅游客运、小件快送、汽车救援等新型服务方式快速发展,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运输需求。
(二)、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县交通行业树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交通行业内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主要是: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道路运输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市场行为不够规范,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县乡公路超期服役,技术标准低、宽路窄桥现象严重,在***公里县道中,二级公路只有**公里,其余均为四级路,乡道***公里中,全部为四级路,综合好路率一直比较低,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宽路窄桥12座,其中危桥24座;三是道路客货场站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目前我县除县长途运输公司和县公交客运中心外,还没有一家乡镇规模车站,全县货运车辆无集中停放场所,出租车辆也只能沿街停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区交通拥挤。四是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公路建设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五是科学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信息化建设和科技设备应用不够广泛。五是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保持公路建设和运输能力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和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
第三篇: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模版]
为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外国语中学的办学水平。服务于洪泽的经济建设,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校重点任务是逐步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校园面积达到158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实现了校园环境的美化、亮化、绿化要求。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初步完成了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教师的电脑应用技术培训率100%。95%以上教师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现代化程度较高,具有初中42个教学班、高中22个教学班办学能力的完全中学。“十一五”期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要通过工作创新,科研创新,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和我省实施教育发展优先的机遇,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快速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德才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探索创新机制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名师、名校、名牌战略,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筹资,快进度发展的目标,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初中14轨制,高中10轨,达到72个教学班,在校生数3600人左右。确保2008年完成三星级高中的创建,2009年创建四星级高中。把我校建设成江苏省名校。
四、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五”期间,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室、实验室等辅助配套用房已具规模,基本满足目前教育的需求。在“十一五”期间,有计划地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立足现实升级提高。五年内争取建成室内体育馆一座,校科技大楼一栋,添置多媒体教学和电子备课等系列装置。添置运动器材。增添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完善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辅助教室。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的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2、全面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践课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新课程的校本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考和高考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3、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篇: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2-17 14:40: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文章标题: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办事处位于登封市西城区,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709人。耕地面积15026亩。共有15个党支部,247名党员,我处地处市区、景区,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郑少、许少、洛少高速公路、国道207、省豫03线从我处通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有闻名世界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有中国第一尼僧寺院——永秦寺;有幽静深远、风景秀丽的三皇寨、待仙沟、太子沟、玉皇沟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的矿产有麦饭石2亿吨、花岗石150万平方米、石灰石6400万立方米等。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少林、马庄等两座中小型水库。耿庄、王庄、马庄一带土厚、水肥,水利条件好,发展高效农业潜力巨大。
一、“十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五”期间主要社会经济目
标完成情况
预计到05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236万元,实际年均增长10,占计划期的;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1032万元,实际年均增长,占计划期限的11;财政收入完成230万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3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
(二)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配合市委、市政府基本完成了少林景区拆迁整治及安置等中心工作。一是在02年第一期拆迁中,完成牌坊以里80余户拆迁工作,建设王子沟居民小区。二是在03年二期拆迁中,共拆迁武校40余家,居民户380余户,在西城区建设**安置小区,03年底被拆迁户基本全部搬入新居。四是04年完成少林景区入寺口建设、停车场及电瓶车路征地绿化工作。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塔沟武校南院拆迁。五是积极配合05年牌坊以里商户的拆迁整治工作,入寺口商业房开业迎宾。
2、积极推进西城区城市化建设。一是02年完成塔沟武校800亩新校址在西城区的征地工作。塔沟武校老校逐步搬迁,新校逐步建设。二是03年配合有关部门修建禅武路、少林路、北环路等三条道路并进行硬化绿化;三是04年成立了西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小区居民水、电、卫生等工作;四是为扩大就业,活跃市场,配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在小区设立了星期
六、星期日两个商贸市场,给西城区经济发展和小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3、集中精力,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登少公路扩宽改建和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在01至02年,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登少公路征地拆迁扩宽改建工作。二是03年在少林景区拆迁建设中对登少公路两侧200米以内影响景观的民房、厂房进行了统一整治。三是03年对登少公路两侧50米进行绿化。四是04年按时按要求完成景观路大环景卫生集中整治,以优秀成绩迎接了首届世界传
统武术节迎宾式在我市的胜利举办。
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两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一是重点围绕旅游,较好服务。二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利用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砂石、麦饭石加工等非公有制经济,筹备成立少林办矿产品协会。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
5、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02年分两批在全处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04年认真开展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活动。04年10至12月份,利用近三个月时间在全处干部中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对后进村党支部,派出工作组进行整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二是03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办事处全体动员,全力以赴,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处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切实加强计生工作,圆满完成人口计划;四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04年开始,在全处免缴农业税,认真做好农业税“一降一补”,完成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四是认真落实劳动保障社会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做好农村、城镇低保工作;六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从04年8月开展移风移俗殡葬制度改革,在全处推行亡故人员火化。七是02年、05年上半年,完成第四届、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五篇: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企业目前基本情况
本企业于2004年底迁入XX工业园区生产。
第一期新建标准厂房(包括供电设施)26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增生产设备投入200万元左右(包括大功率立式空调100余台),改善了生产条件,树立了企业形象。
企业现有职工600多
名,2005年年产值近5000万元,利税456余万元,出口交货值近500万美元。全年实发工资870余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400余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国家利益、企业效益的多赢发展。
二、成长回顾
本公司在2003年4月15日由XX市XXXX有限公司与德国XX公司和韩国XX公司三方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当年10月份投产。
追根朔源,其成长过程离不开XX市XXXX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积累期:改革开放后,企业创办人把握了“经营起家,实业安家”的宗旨,经过1981~1996年的从商活动,掏到第一桶金后于1996年3月创建了“XX市XXXX限公司”。
2、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发展期:本着“摸着石头过河”和“借鸡生蛋”的原理,逐步摸索,克服困难,不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无闻到小有名气,开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站稳了脚跟,在XX市家纺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企业创新意识有了增强,2000年注册了“蚕宝宝”牌真丝棉被商标;并根据国家产业指导方针,积极探索外向型企业的转轨路子,着手开始接外单,搞出口,跨出了对外贸易的一步,2001年获得了自行出口权。
3、转型发展期:2000年后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奋力创新,从实际出发,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增投入。在XX工业园区购置工业用地30余亩,用于建厂房,走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二是夯基础。重点是抓管理、抓质量、抓队伍。重视了以法治厂、安全生产、职工培训、引进人才,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目标责任制,创建文明企业和平安企业活动,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多年来先后得到了不少荣誉称号,主要有:嘉兴市委市府的“外贸出口重点企业”、XX市委市府的“十强私营企业”、XX市人民政府的“中小企业综合优胜奖”、XX市个私企业领导小组的“个体私营经济大户”、工商部门的“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先进私营企业”、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AAA企业资信等级”、XX市科技局的“XX市民营科技企业”及中国丝贯协会的“中国·XX蚕丝被、直丝毯生产基地骨干企业”等。三是重拓展。企业加大了与外商合作力度,每年二次广交会,一年一次的华交会及浙洽会都派出人员参加交易活动;企业领导每年出境与客商沟通洽谈,不时邀请外商来厂考察参观。同时,建立了网上交易的平台,实现了外贸定单签约电脑化。四是强信誉。公司十分重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重信誉、守合同、抓质量、树形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实践,坚持质量第一,获得了外商的交口称赞,客商纷纷前来洽谈业务,建立合作关系,定单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期。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企业发展大局,促进企业平衡较快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定单挂牌外贸产品保质保量按时交货,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大研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推动传统产品改造升级,逐步建立企业发展长效机制。
2、发展目标:立足“以人为本、以诚取胜、确立质量第一、提升企业品位”的发展思路,着力发挥企业竞争力的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外贸出口交货值年平均递增20,具体指标:到“十一五“期末产值和销售双达到1.25亿元,利税达到1100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1200万美元。
3、主要措施:
(1)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发挥企业产品质量优势,大力拓展外贸渠道,扩大国外市场,增加客商容量,提高对外客商签约成功率,积极稳妥建立高效的外贸生产运行机制。
(2)整合产品结构,实施战略性开拓,注重科技创新,把握“三个结合”,即“外贸产品与内贸产品相结合、传统产品与创新产品相结合、定单挂牌产品与打造自主品牌产品相结合”,服务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提高企业效益。
(3)坚持依法治厂,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打造和谐环境和平安企业。
a、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提高企业文明程度。
b、进一步完善企业、车间、班组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科室、单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企业和谐氛围,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c、着力做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