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刘枫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翻了六番多;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翻了六番多。其中,民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5%,在工商业中占98%,在上交税收中占80%。今天的温州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回顾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之处,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几点启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本本主义,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旧框框,根据各地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变革生产关系,决定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温州发展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但温州人聪慧勤劳,商品意识浓,经营能力强,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正是从这一实情出发,温州人选择了走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子,赢得了改革的先发性优势。温州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而多层性,决定了生产关系和经济成分的多种形式,而民营经济作为一种以“民资、民智、民力”为主的经济成分,其产权清晰、权职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灵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完全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要根据各地实际,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走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坚持执政为民,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民富才能国强,民富是执政的基础。温州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民本”经济、“草根”经济,植根于人民群众,受益于人民群众。尽管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反复、有争论、有质疑、有反对,但温州的老百姓就是在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富裕起来的。可以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温州百姓个人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可见,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坚持执政为民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只要是群众拥护的、群众支持的、群众得益的,都要坚定不移地去做,聚精会神地去干,千方百计地去谋,真正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坚持群众观点,调动、激发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党的一切政策和主张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温州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创造的诸多全国第一,都来源于群众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群众观点,都要充分尊重、鼓励、保护群众和基层的创造精神,努力营造让一切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潜能充分释放,让一切聪明智慧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要正确对待群众创造的新生事物,坚持做到不争论、不张扬、不阻止,看准的要大胆地支持,一时看不准的要允许试,允许看。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群众和基层创造的新生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正确引导,逐步规范。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呼唤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行政职能从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从政府配置社会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温州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既在宏观上把握了发展方向,着重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土壤,又在微观上放手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自主畅游,做到了“无为”与“有为”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当前各级政府“越位”、“错位”、“失位”现象颇为严重,该管的没有管好,却管了许多不该管又管不好的事情。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科学规范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使各级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的高效政府。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温州经验,不断促进发展。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其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符合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值得借鉴。温州的经验又是在温州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形成,具有特殊性,又不能照搬照套。同时,时代不停向前,形势不时变化,实践丰富多彩,温州经验自身也要随着实践而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充实,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永久的生命力。借鉴温州经验,不能套搬温州的一些具体做法,而要着重借鉴其精神实质,并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温州经验融于自己实践,才能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28日 第十六版
第二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感想》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感想
中国的巨变,世人瞩目;温州的发展,受人关注。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从温州这个窗口,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独特风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天的温州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民营经济从起步到发展壮大,其历程并非平川跃马,顺流行舟,而是崎岖坎坷,波回浪折,在无奈中起步,在曲折中前进,在争论中发展,在探索中壮大。
温州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温州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温州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富民,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表现形式是民营经济,推动力量是全民创业。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温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一个缩影、一个印证。温州的发展路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伟大的、无比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29年来温州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加到18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翻了5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5元增加到7543元,年均递增16.2%。另一组数据是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目前全市民营企业13万多家,民营企业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税收、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的99.5%、95.5%、80%、95%、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大优势,并且,在发展态势上呈现新的亮点。一是“民外合璧”渐入佳境。现在,“民外合璧”已成为优化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最近四年,温州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1.5亿美元,相当于之前近20年总和的两倍,外商投资项目中属于“民外合璧”的占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强强联合迈出新步伐。过去温州的企业普遍存在“三千万现象”,现在许多企业家破除“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陈旧观念,开始走向联合或接受兼并。三是企业上市开始破冰。民营企业家逐步走出过去那种“不必上市”、“不愿上市”、“不敢上市”等思想误区,涌现民企“上市热”。
突出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服务创新,把民营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转变发展理念,克服“思维定势”,坚定地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的路子;要优化发展环境,克服“体制障碍”,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克服“路径依赖”,开辟新的发展路子;要依托自主创新,克服“发展惯性”,以创新优结构、以创新提层次、以创新强实力。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好发展的“引航员”、“护卫员”和“服务员”的作用,帮助企业“引着上”、“推着上”、“逼着上”,以促进温州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赵一 2011年11月
第三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城阳区行政学院 宋炳海
目前,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挑战。在浙江培训期间,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考察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营经济走的主要是一条传统发展道路,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现出来。作为引领全国民营经济发展风向标的浙江民营经济,其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很好地处理了传统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系,较早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民营业主创新创业。特别是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浙江民营经济的应对举措更值得我们借鉴。其主要做法可以归结为“三冬经”,即:“冬补”,在学习中“过冬”;“冬练”,“三九”天苦练内功;“冬泳”,与寒流搏击,让自己变得更强壮。冬补---金融危机使浙江民企更清楚地看到盲目“做加法”和粗放式发展如何给企业埋下“定时炸弹”,由此使他们领悟到越是危机时期,越要抓住政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把企业“做强”、“做精”,因此弥补科学发展这一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冬练,只有
拥有过硬的创新产品,才能经受住霜打雨淋。金融危机波及之时,有自主研发、适销对路产品的民企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危机中浙江民企还苦练“市场功”,抓内销,弥补出口下降。冬泳---就是预先给企业穿好“游泳衣”,在企业内部构造完整的“垂直产业链”,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座长桥,从此岸到彼岸可以自由行走、自由控制节奏,受到外部的原材料及市场的波动冲击就小得多。浙江民企发展之路启示我们,城阳民企发展再也不能继续走传统的主要依靠加大投入、能源消耗来发展的路子,而必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从而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永续增长和持久竞争力。
二、正确处理民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是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保增长、保稳定的任务尤为繁重。“发展是第一要义”,要把保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摆在首位,要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青岛市对中小企业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及“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城阳加快建设胶州湾北部新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等重要机遇,引导民营企业“危中求机、转危为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抓好民营企业的稳定工
作。因为危机时期是矛盾的多发期,产品过剩、企业裁员、企业经营困难等都是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处理不当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浙江民营企业十分注重处理劳资关系,保持企业的和谐稳定,如,温州、台州等地不少民营企业成立了“阳光咨询室”、“情感交流站”等企业和职工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为职工发放“精神福利”,较好地处理了职工的抱怨,抚平职工心中的不满,使民营企业保持了和谐稳定。我们也要通过创新平台,加强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民营企业维持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各环节、各方面的和谐关系,及时消除化解可能引发的系列矛盾,减少震荡,确保企业平稳运行,进而促进城阳的社会稳定。
三、坚持政府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内部创新相结合是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政府创新与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关联性。对于民营经济而言,地方政府对其扶持主要是通过制定并实施政策(制度创新)来实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之一正在于此。浙江较早地制定并实施了比国家政策更宽松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的对策选择仍要借助政策这一有力手段。一方面,要落实好国务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十六条”条、青岛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二十八条”,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民营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民营业者创新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研究出台非常时期对民营经济的“非常措施”,借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区对外资企业的扶持措施,以及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在当前背景下对企业的特殊政策措施,按照“亲民企、爱民企、扶民企”的要求,本着“蓄水养鱼”的原则,对符合条件地企业给予税费“减、免、缓”等扶持。上述政府制度创新措施,将为我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实施企业内部创新,引导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把创新当作企业规避风险、加快发展、实现突破的动力。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当前总体上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要把政府的制度创新和企业内部的创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区域创新,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对民营经济进行扶持要兼顾“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当前,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全国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具有的一个共性特征是“抓大”、“扶大”、“扶强”,即是属于锦上添花式的做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往往存在一种弊端,就是容易把那些目前规模和影响力不大,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美好的成长性企业拒之门外。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雪中送炭”
与“锦上添花”的关系。作为浙江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杭州,对民营经济是实行的是 “抓大、扶强、促小”的政策,充分兼顾了“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我们要科学制定重点扶持对象的标准,综合考虑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前景,把未来收益预期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真正选准选好扶持对象,对符合城阳区未来发展方向又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不仅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确保扶持到位。
第四篇: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温州民营经济形成了“五个结合”的鲜明特点:
一是与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结合在一起。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不小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早在改革开放初的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当时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的农民购销员有10多万人,把温州的商品推向全国各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市场网络并举、本地市场与在外市场并存、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二是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区域经济。改革初期,温州10万推销大军架通了温州产品与各地市场的桥梁,现在160多万在全国各地、10多万在港澳台地区、30多万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大部分从事营销活动。全国县以上的地方几乎都有温州人在做生意。温州市场网络的“节点”多,覆盖面广,运作迅速,触角敏锐,成本低廉,竞争力非常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温州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
三是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目前,柳市电器、桥头纽扣、永中阀门、塘下汽车配件以及市区服装、打火机、灯具、鞋革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形成了块状经济。这种区域性规模经济,使温州民营企业下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是与温州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温州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温州农村小城镇的崛.1978年温州只有18个建造镇,目前已发展到140多个。1984年苍南县农民在鳌江口几个渔村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迹。龙港、柳市、永中等一批经济强镇脱颖而出,这些镇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发展后劲强,形成了企业股份化、生产专业化、建设规范化、人口外农化的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建制镇的人口已占全市的6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市的8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市的50%以上。
五是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温州南宋以来便是商贸集居的地方,有悠久的经商传统。温州商人具有独特素质,是因为区域文化的影响,温州文化是一种有别于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区域商业文化。温州自古有过大移民,有着移民文化的基因。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敢闯敢冒的温州人,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温州人具有“自主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负重品格、风险观念、经商能力”,特别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温州
人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温州文化和温州精神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2、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对温州经济形成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温州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制度的突破。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是家族制,但企业做大以后,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缺陷,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民营企业仅仅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企业要想走出温州,要想实现跨越性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由之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明确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像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一批企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是组织的突破。注重党团组织建设是温州民营企业的又一大亮点,神力、天正等企业集团的党团组织活动都开展得很有特色。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能够生机勃勃、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支部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所谈到的:党支部的建立一是树立了企业的正气;二是党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企业团队精神。党支部带来的最大财富是“稳住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三是市场的突破。“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应有市场”。为什么市场特别钟情温州人?这无疑是得益于温州产品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发达的营销手段。目前,温州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足见温州企业家对创品牌的重视。品牌效应,是温州特有的行业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手段选择越发显得重要。百万购销员遍布全国各地专业市场曾是温州企业的骄傲。在网络时代来临的今天,网上销售成为了温州企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又再次走到了市场前列。
“温州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1、明确指导思想,从战略上把民营经济的发展摆上位置。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总目标,根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推进人的现代化这三个战略重点的要求,从过去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转向数量与质量并举,更注重质的提高,逐步实现技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不断营造新的先发性优势,真正从战略上将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位置。温州的经验表明:民营经济在量的扩张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非公有经济的充分发展,经济就难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民营经济必将成为策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这一点,对我们重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温州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登记平等、税赋平等、规费平等、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和服务平等”,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步入有序、平等竞争的环境。我市的民营企业同样存在贷款难、办事
难等情况,温州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要坚决贯彻省委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3、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温州对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导和树立典型,逐步实行科学管理;对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其走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温州的经验证明,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与其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分不开的。联系中山的实际,一些过去曾在全国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后来败下阵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保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4、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温州的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科学进步,发展优势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探索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有效机制,从劳动密集产业与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握手”、开发实施入手,把项目选择、技术入股、资金投入、股份转让等方面融为一体,探索一条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子。
二是注重品牌效应,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学习温州那样,致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推动传统产业集群,集中资本,创建品牌,加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要重视科技型职业经理人的培育,输送一批在职的经营管理者出国、出境学习培训,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提供中介服务。
第五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曹诗贵):6月17日至25日,宜都市委统战部组织40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富阳等地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学习活动。期间,听取了《浙江非公经济的探索之路与特点》、《浙江非公企业治理特征与竞争力提升策略》、《解决浙江非公企业的融资问题的实践》、《非公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非公企业自主创新》等课题讲座,参观考察了杭州高新产业经济开发区、中南集团动漫基地、吉利汽车集团、传化集团、万向集团、雅戈尔集团、方太集团、帝奥集团、世友地板集团等知名企业。
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要借鉴浙江省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宜都的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本地民营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连续近30年GDP以13%以上的平均速度递增,民营经济起到了主导作用。浙江民营企业家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有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是浙江民营企业成功的基本经验。
1、思想开放、自我拼搏、不屈发展的创业精神
(1)做企业要有豪情,“眼光要准,出手要快”。认准了就坚持到底。
(2)用懒人的思维想问题,寻找消费者的不满,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市场,就有商机。
(3)敢于走在政策的前面。政策是市场的导向,在国家政策的变化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4)人才就是钱财,用人是一门学问。创大业、办大事,首先要学会用人,寻找最合适的人才,优待优秀人才。要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用人要舍得花钱,也得允许别人赚钱。
(5)“尊重、学习、平和、创新”可以作为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座右铭。尊重,不仅是对人、对事、对朋友、对竞争对手、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对现实、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学习,表现在不断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永远抱着谦虚的态度;平和,是指自己的心态一直保持着平衡和平和,这点对做事很重要;创新,表示要不停地否定自己,否定过去的成绩,只有这样人才能进步,企业才能发展。
2、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手段
(1)浙江企业家能吃苦,不以利薄而不为。浙江商人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在新一轮行业洗牌过程中通过合作占据发展优势。
(2)浙江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规划、产业关联度、产品配套、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行业协会(商会),浙江不可能把没有资源优势的小商品做成大产业。
(3)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浙江民营企业认为生存比扩张更具有现实意义。正在着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由单纯的产业经营向资本营运转变;二是由单纯的开发资源向整合资源转变;三是由企业家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转变;四是由功利趋向公益趋向转变;五是由自生自灭的草种经济向逐步成长的树种经济转变;六是从重视战术向重视战略转变,思想有多远行动才会走多远。
3、“做企业就是做人”的财富理念
做企业其实就是做人。浙江商人致富的经历和浙江省富强的经验表明——人脉是成功致富的关键,人脉就是财脉。
(1)先做人,后做事。事业做小时是做技术,做大了是做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企业做不小;不做人,企业做不大。
(2)勤奋是一生的资本。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吃得起苦,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3)重视每一个人,要有服务他人的精神,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4)浙江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搞的很好的企业。
4、自我加压,自我超越、永不满足的发展境界
(1)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不把过去的优势当成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人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最难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敢于把成功的东西打破。
(2)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实现思想上的飞跃。企业做好了想做大,做大了想做强。犯错后及时回头,不被危机打倒。
(3)走出去,就是一种借力的表现,就是走向了发展。发展没有地域之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是浙江人的舞台。
(4)浙江企业家能够把握好四个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把握好法律边界,依法经营;二是把握好组织边界,学会经营组织,搞好团队建设。人的行为主要由习惯控制,文化建设就是改造人的习惯;三是把握好资源边界,包括人际关系边界、品牌边界、资金边界。四是把握好心理边界,身体是本钱,身心健康才能做到有胆、有识、有谋,企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容商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尊重投资人、鼓励创业,宽容失败。浙江的经验再次表明——工商企业人士社会政治地位的提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民主化的象征。
2、拓展政府调控的新思路,创新服务的新手段。
政府要为一切能够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首先政府及部门要重点关注企业自身无力解决却十分紧迫的难题,创新思维,大胆改革用市场的方式解决行业规划、技术创新、企业升级、再创业、融资等民营企业最迫切的问题。其次,要制定完善鼓励创业扶持政策和清理不利于创业的政策法规,用好政府自身的调控权,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例如:借鉴温州激活民间资本的经验,积极发展担保融资业务,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区域合作银行、村镇银行,通过有效的市场途径,解决民营企业短期资金缺口。
同时,政府要从法律上提供社会安全保障,从舆论上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鼓励、表彰创业者,从而形成企业家和能人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3、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民营企业家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他们素质的高低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广大员工,涉及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问题。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未来经济的竞争力也将会受到影响。如何提高企业家的素质问题,如何将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实施企业和企业家“两成长、两健康”工程,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搭建培训、教育、引导平台,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
4、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表达渠道。“谁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谁能创造社会财富,谁就自然会有发言权。”面对新阶层逐步增强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备的表达机制,使民营企业家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以反映。
5、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个体经营发展。目前,政府部门只注重了规模以上有影响的工业企业及代表人士的联系,对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和规模偏小企业的联系较少。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题研究此问题,明确负责个体经济联络沟通和诉求表达的责任主体单位。要“在政治上努力争取地位,在思想上耐心进行引导,在组织上依法发展壮大,在经济上寻求政策支持,在权利上尽力予以维护,在舆论上形成正确导向,在难题上量力帮助解决”。同时要加快组建行业协会和商会等市场自治组织实行行业自律,实现有序竞争,引导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