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殷夫像揭幕仪式讲话稿
殷夫像揭幕仪式讲话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情聚集在这里,隆重举行殷夫烈士雕像的揭幕仪式,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殷夫烈士的纪念。
阳光下,烈士的雕像巍然屹立,是那么庄严,烈士的炯炯目光仿佛正引领我们向远方眺望,他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还是要携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我想应该是二者皆有。
殷夫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似流星划过夜空般转瞬而逝,却给茫茫黑夜留下刹那的辉煌与灿烂,他生命的美丽让世人惊羡,他翻译的不朽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使才华横溢的诗人殷夫定格为永恒。他用年轻的生命唱响了一首永恒不变的歌,这歌唱出了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唱出了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唱出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唱出了理想的崇高与伟大。
殷夫烈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8年了,但他仿佛又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因为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同学们朗朗的书声里,活在老师们辛勤的耕耘里,活在我们对祖**亲的热爱里。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你们朝气蓬勃,你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先烈未完成的使命。我们不可以主宰自己生命的长度,那就让我们选择用丰盈的思想、美好的理想、积极的行动去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让生命活出意义,活出精彩,活出美好吧!
最后,愿殷夫烈士的英魂永远陪伴着殷中的学子奋力前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2009/12/02
第二篇:殷夫诗歌
殷 夫
诗五首
殷夫(1909-1931):原名徐白,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1928年起即在进步刊物《奔流》和《列宁青年》上发表革命诗歌。1929年起,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青年工人运动,曾经几次被捕,遭反动派毒打,出狱后继续坚持革命工作。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即加入作为盟员。同年5月,作为左联代表,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在龙华被害。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血 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记录着冲突的经过,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今日他们的天堂,他日他们的地狱,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
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我也是历史的长子,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
“五”要成为报复的枷子,“卅”要成为囚禁仇敌的铁栅,“五”要分成镰刀和铁锤,“卅”要成为断铐和炮弹!„„ 两个血字不该再放光辉,千万的心音够坚决了,这个日子应该即刻消毁!
让死的死去吧!
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他们的血画成地图,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他们光荣地死去了,我们不能向他们把泪流。敌人在瞄准了,不要举起我们的手!
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走去吧,斗争中消息不要走漏,他们尽了责任,我们还要抖擞。
1929,11。
五 一 歌
在今天,我们要高举红旗,在今天,我们要准备战斗!
怕什么,铁车坦克炮,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怕什么,杀头,枪毙,坐牢,我们青年的热血永难流尽!
我们是动员了,我们是准备了,我们今天一定,一定要冲,冲,冲,冲破那座资本主义的恶魔宫。杀不完的是我们,骗不了的是我们,我们为解放自己的阶级,我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号炮响震天,汽笛徒然催,我们冲到街上去,我们举行伟大的“五一”示威!我们手牵着手,我们肩并着肩,我们过的是非人的生活,唯有斗争才解得锁链,把沉重的镣枷打在地上,把卑鄙的欺骗扯得粉碎,我们要用血用肉用铁斗争到底!我们要把敌人杀得干净,管他妈的帝国主义国民党,管他妈的取消主义改组派,豪绅军阀,半个也不剩!不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权——
我们相信,我们相信,永难翻身!„„
1930.4.25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一切——都是钢铁: 我们的头脑,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纪律!
我们生在革命的烽火里,我们生在斗争的律动里,我们是时代的儿子,我们是群众的兄弟,我们的摇篮上,招展着十月革命的红旗。
我们的身旁是世界革命的血波,我们的前面是世界共产主义。
我们是劳苦青年的先锋军,我们的口号是“斗争”!嘹亮,——我们的号筒,高扬,——旗儿血红,什么是我们的进行曲? “少年先锋”!伟大是我们的队伍,无穷是我们的兄弟,共产主义青年团,新时代的主人翁。
我们是资产阶级的死仇敌,我们是旧社会中的小暴徒,我们要斗争,要破坏,翻转旧世界,犁尖破土,夺回劳动者的山,河!我们要敲碎资本家的头颅,踢破地主爷的胖肚,你们悲泣吧,战栗吧!我们要唱歌,要跳舞。在你们的头顶上,我们建筑起新都,在你们的废墟上,我们来造条大路,共产主义的胜利,在太阳的照耀处。
我们不怕死,我们不悲泣,我们要破坏,我们要建设,我们的旗帜显明: 斧头镰刀和血迹。
战斗的警钟响彻了天空,是时候了,全世界无产青年快团结!齐集在共产青年团的旗下,曙光在前——
准备刺刀枪炮,袭击!
(1930年“五卅”纪念)
别了,哥哥①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②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1929.4.12
〔注释〕
① 殷夫同志的哥哥当时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航空署长。他写此诗,以表示同他哥哥决裂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② 普罗米修士: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因盗窃神火给人类,为天神宙斯锁系在高加索山上。
第三篇:交通巡回揭幕仪式讲话稿
交通巡回揭幕仪式讲话稿
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县法院交通巡回法庭揭牌仪式。在此,我代表县法院党组对在百忙中莅临揭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各界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近年来,县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的有效监督、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维护我县改革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的形势赋予审判工作新的任务,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充满新的期待。为此,我院经过大量调研,做了可行性分析,在交警部门设立专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组织却有必要,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交警的警力从大量事故后续纠纷的调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交通法规的宣传普及、交通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方便当事人诉讼。
我院派驻巡回法庭的几位同志,都是经党组认真研究,从一百多位干警中挑选的骨干力量,他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审判经验丰富、开拓精神强,党组对他们是信任的。在此,我代表党组对上述几位同志提几点要求:一要谦虚好学,向交警同志多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做到触类旁通;二要把县法院良好的风尚在新的阵地发扬光大,把巡回
法庭作为传播法院文化的窗口,严格要求自己,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最后,我代表县法院党组对县公安局及其交警大队的协作精神表示敬佩!对二中队积极提供办公场所和其他办公设施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图书馆揭幕仪式上学生代表讲话稿
图书馆揭幕仪式上学生代表讲话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学校500名学生向各级领导和xx基金的工作人员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是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xx基金-xx学校图书馆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内容如此新颖、类型如此丰富的藏书。这些藏书将教会我们感恩,善待生活,真诚待人,追求幸福;将教会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努力去做什么。有了书,我们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了书,我们的内心便不再孤单;有了书,我们便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天地。
今天,我们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本本书,也是一份份情意和关怀;收下的不仅仅是一本本书,还是一份份期盼和希望;珍藏的不仅仅是一本本书,更是一件件使命和责任。
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xx基金保证:xx学校的几百名学生一定会努力拼搏,积极上进,立雄心,竖壮志。展望未来,把握现在,决不辜负大家的殷切关怀和期望。
最后,再次深深地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第五篇:纪念虞逸夫先生座谈会讲话稿
千载书史留光影,四百春秋少比肩
(纪念虞逸夫先生先生座谈会讲话稿)
大家好!
我是虞老弟子卜功元,我再次代表我师母一家,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感谢湖南文史馆主持操办的这次书展、新书发行及纪念活动。
今天我想说以下四点:
1、虞老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纪念;
2、虞老的学问成就,值得我们纪念;
3、虞老的践行精神,值得我们纪念;
4、就我的认识,与大家讨论一下虞老的历史地位。
一、虞老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纪念。
我首先想说的是,在这个疯狂的年代,从小孩到老人,学一点点才艺,都想去追求名气。能真正沉下心来做些学问、涵养精神的太少!太可贵了!而虞老的一生,从未耽废学问而且学有大成,这是我们尊重虞老、纪念虞老的主要原因。
据我认识虞老20年的观察,他的时间都安排在看书、观察、思考、倾听、交流传授上面,从未见他把时间浪费在应酬、电视、奔波名利上。而且,他纸笔随身,读书都会有详细的笔记或眉批,笔记抄录极其工整。有所思考必定马上记录在纸,有可能是一个道理,也有可能是一句锦词妙语。因此可以说,就治学态度而言,虞老是一个纯
粹的学者,他一辈子都在学习和思考,即使是在失去自由的28年里,每个月也会留5分钱用于买纸,写下他的思想。
虞老的胸怀宽广、治学严谨、思维独立、持之以恒,从不趋时随俗。既不会迷信古人、趋奉今人,但也不会刻意菲薄古人。“卓尔不群”,是传统文人的宝贵品格,但说说可以,做到却非常困难的!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思考方法、深固的学问基础上,才能进行独立的、深层的思考,而非刻意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他坚持明辨、慎思、反复权量,不到了然于胸、孤心独诣,绝不轻发一言。一部诗文集,他反复删定,留下来的不过三分之一,而且还要一遍一遍字斟句酌。可见他严谨认真的态度。
他一生从未办过个展,也不肯出专集。因为名声不是他的追求。学问才是他的追求。这也许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二、虞老的学问成就,值得我们纪念。虞老的一生,有四个不容忽视的里程或者亮点:
(1)当钱名山先生设帐寄园时,当时学子都以能受教于寄园为荣,很多人不得入其门而闻其教。而名山先生能在收到虞老去信后,感叹其才华、视其如瑰宝,亲自从常州到无锡去看虞老,建立了忘年之交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当时虞老才20来岁,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的殊荣。受许多同辈学子的羡慕。
名山老人先称赞虞老“下笔如倒三峡,真名世之杰,诗有干莫气,将来主持阳湖风雅,我不及见矣。”
后在1941年收到虞老所作《感时》诗,又称赞虞老“就诗论,足以推到一世”。
查阅一卷《名山诗话》,这样的评价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前辈泰斗对虞老才华水准的肯定和对虞老一辈子的精神支持。
(2)虞老结识马一浮先生后,马老称其: 书法文辞俱美,论诗甚有见地; 尊稿丽而有则,蔚然成家;
四言铭诗尤有玄致,知其所存者益进于道矣。
以上三次评价,都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虞老未到而立之年。
翻阅马老遗集,这也是极其难得的评价。在大师的眼里,虞老当时已然成家。
(3)当代经学及文学大师陈天倪门下高足,亦只推介虞逸夫、马积高两位先生。
(4)王蘧常先生将虞老与沈曾植、康有为同列为书中知己。虞老诗作,察乎情理、观乎世态、乐乎自然、忧怀天下。胸襟、气度、学养、神韵、格律、气魄皆备。语出机妙,警策劲拔、寓妙理于深情,无不高妙。
以上均有文献资料可查,我们学识浅薄,而老辈大家均已作古,无法查到更多的点评,但上述四家之言,足以奠定和评价虞老在诗书两界的崇高地位和成就。而今天我们纪念虞老,与他所取得的成就是
分不开的。
三、虞老的践行精神,值得我们纪念。
高深的学问,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的帮助。先进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指引。就学问和思想而言,虞老不仅是一个诗人、一个高超的书法家,他更是一个国学家。一个有原则、有思想、有情怀的国学家。基于对历史的反思,基于对时代的忧患意识,我们不难看到虞老在诗文书法中表现的济世忧怀情结。因为他不拘于一家一说,治学以儒家为根本,兼通经史百子,识人以仁孝为根本,兼考其天赋才华。有人因为并未见过虞老关于国学的高谈阔论,对虞老是否算得上是一个国学家或者大师不以为然,我读过一篇张向阳、余立新两先生发表在湖南财政《新理财》上的《“理才”也是“理财”》的专访虞老的文章,在该文中,虞老将国学与财政一个似乎很难关联的命题,从财政人才队伍到财政事业发展,管理人才,发现人才,爱惜人才,谈到开拓财源,充实国力,然后引经注典,从仓廪衣食与礼节荣辱谈到如何稳定人才;从知人善任与管鲍之交谈到如何甄选人才;从伯乐相马与田忌赛马谈到如何使用人才。这不是一个书法家或者一个单纯的诗人能够做到的,再多读一些今天发行的《万有楼诗文集》和《良心书》序言,说虞老是一个国学大家是没有异议的。
国学大家的标准,不仅是他的学说的高明,还在于他克己践行的伟大。仁义礼智、温良恭俭、忠恕恻隐、忧怀济世,都是儒家精神的高尚内涵,都是虞老终身践行的标准。虽然今天无法展开一一讨论,但是大家如果能够多读一些虞老的诗文,虽然已经不能望之岳岳,但一定能即之温温。知道我的说法所言不虚。
四、关于虞老在书法界和书法史上的地位。
关于虞老在书法界和书法史上的地位。首先我想说,以虞老的成就,他在诗书两界,目前知者还不算多,能深入研究和了解的更少,或者还仅限于湖南一省,其成就和地位是被严重低估的。
沙孟海先生在1928年有一篇文章《近三百年的书学》,自1928年上溯300年,正好是明朝亡国皇帝崇祯元年。沙翁将此期间书家逐一罗列,并对其师承渊源、风格气象、水准地位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要提到的书家包括:
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王铎、邓石如、何绍基、吴大澂、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等等。
1928年至今,又有将近100年历史,其间沙翁未曾论及的书家至少还应该注意到:
钱名山、于右任、马一浮、王蘧常、李叔同、林散之、沙孟海、邓散木、启功等。
罗列上述书家的前提,是风格独具,气象格局堪称大家。名山先生有碑行、于右任有魏草、王蘧常有章草、李叔同有经楷、林散之有草书,虞老甚至说,就书法而言,于右任是伟大的。但是相比之下:
我以为,就虞老书法丰富多姿的面貌而言,钟鼎石鼓、秦篆、汉
隶、魏碑、简帛、行草、大小楷书,虞老无一不精。不仅能精通各体,还能融而为一。用现在流行语简单说,就是辨识度极高。大能写榜书,小能写蝇头。就其水准而言,溢美之词已经太多。他的小楷,单写魏碑或唐楷的没法临或仿,因为还要熟写章草和隶书。他的隶书,也掺杂有篆书和章草的笔意。生气磅礴!气度轩昂!
虞老学书的追求,是“摆脱凡近,自致远大”。他自己说,当时早已经没有科举考试,不用浪费时间写“乌光方”的馆阁体,因此以为学书当穷源竞委,洞悉古今递嬗流变之趋向,知所取舍。“入手便好奇险”。
他二十岁之前,专写甲骨、钟鼎、石鼓。他告诉我,十几岁时家里写春联都是用钟鼎石鼓文字,可见功力之深。写钟鼎甲骨难在古文字功力,不仅笔力要到,关键在于要研究古文字的演变,熟知古文字的形成。所以今天展出的《礼运大同章》,通篇金文,可见虞老书法,不仅笔下大美,更在于文字学的精深。
二十岁以后,他着力于秦篆、汉隶、章草,南北朝名碑妙迹,于《石门颂》、《杨淮表记》、《张迁》、《衡方》、《龙颜》、《猛龙》、《二十品》及各种造像题记等,所临碑刻,着意于其精神,而不斤斤于点画。
他自己说不学唐以后一笔。晚年醉心于汉晋简帛书,参以新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本来是儒家精神经久不灭的原因。也是虞老学习和创作的准则。
他简帛书的笔意融于分书,又有魏碑的笔力,姿态生动而大
气磅礴、气势雄健、老练而洒脱。有人评价说:虞老大字更如黄钟大吕,声势夺人。我认为这个评价很到位。
有人说虞老的书法以韵取胜、也有人说他是以气取胜,都失之偏颇。无论是气韵、还是风骨、或者笔墨,虞老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和境界。
400年前,黄道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书家,此人书法,小楷远承钟繇,草书参入索靖笔意,能大能小。上下数百年无人可比,笔下恣意纵横,精神壮伟,奇景横生。
虞老无需与今人争地位,但自黄道周以来,诗才之高、学问之深、笔下之精、面貌之富、神采之奇、气象之大、形质之厚重,风格之古雅,其实四百年来少有比肩之人。这个提法未必准确,但一定不过分。应该如何定位,留给大家关注或者讨论。
非常惭愧和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在不断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学习,但到今天为止,作为学生,还没有人能说在国学、诗文、书法任何一个方面已经学有所成。但惭愧没有用,我们希望今天一方面认识虞老,让更多人了解虞老,一方面继续努力,按照虞老留下的治学经验追求成功,弘扬虞老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所追求的成功,是学问和治学方法,而不是坊间的名声。正是因为本着这样的治学精神,虞老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艺术的效用是创造美,学问的效用是认知真理和美,创造美的前
提是先知道什么是美。没有认知美的能力,创造美是没有基础的。也就是说,创作是应该建立在知道什么是美基础上的。
怎么样才能知道什么是美?孔夫子说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所以要看不同人的不同天分。准确给自己定位很重要!有了定位,才能够确定是否应该学而知之。以及如何学、学什么。今天我简单介绍虞老的学问,至少让我们知道一些虞老怎么学、学什么。期望能够尽可能多的继承和发扬虞老的精神、学问,薪火相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