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使者的歌》朗诵诗
《爱心使者的歌》朗诵诗
我从东方走来,这是红日升起的地方。
我从西方走来,这是晚霞映红天际的会场。
我从南方走来,这是红天使助学计划春风送暖的酝酿。
我从北方走来,这是爱心使者热情满腔汇集一堂。
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捐资助学脚步铿锵。
我是农民,冷暖牵挂给孩子们坚强的臂膀。
我是下岗工人,甘苦润怀不能让下一代流离彷徨。
我是公务员,责无旁贷为孤寡老人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是商人,义不容辞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阳光。
我们是爱心志愿者,哪里有失学儿童,我们就一定让孩子重返课堂。
也许有人会劝我们,让激情冷却一下吧,这群人东奔西走如此癫狂。
也许我们不被理解,走乡串户访贫问苦进行家访。
也许有人说我们是傻子,天寒地冻为别人送去遮风避寒的衣裳。
也许有人嘲笑说我们荒唐,盛夏酷暑大汗淋漓田间地头顶着骄阳。
我们只有一个追求高举爱心助学的接力棒把民族精神弘扬。
当我们拉起失去双亲孩子的小手,把书包跨在他的肩膀,那幼稚的眼睛感动的泪水盈眶。
当我们看到瘫痪床上的儿童,坐上送去的轮椅,如同插上隐形的翅膀,在院子里打转疯狂。
当我们走近孤寡老人身旁,送去面粉蔬菜食粮,老泪纵横声声感谢共产党。
当我们义捐六万元送给身患白血病的学生,让生命转机有了希望。
我们砀山青年公益联合会的每一个成员,凝聚滴水之力爱心助学的信念更加坚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雅安地震无需观望,爱心志愿者的捐款箱摆在了砀城的四面八方。
青年联盟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慷慨解囊,连续九天大地炙烤、热浪翻卷、口干舌苦,向前来捐款的人群道谢演讲。
我们只有一个信仰,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
我骄傲,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我自豪,上报国家下扶儿郎!
我快乐,无私无畏挺直胸膛!
我幸福,不为名利百姓安康!
我们青年联谊会求真务实,洒一腔热血,为幼稚的心灵输进甘露和琼浆。
我们爱心志愿者心底宽广,献毕生精力,替辽阔的大地驱走愚昧和荒凉。
我们是青年公益联合会,我们是爱心志愿者,我们是红天使助学计划的倡导者,我们是小草春蚕滴水之力汇成汪洋。
我们的队伍在扩大,我们的爱心在成长,我们的行为至高无尚,为社会和谐发挥正能量,让十八大精神旗帜在我们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这就是我们的追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我们的信条,丹心照汗青、地久天长。
第二篇:废墟里的歌(朗诵诗)
震灾降临,同胞受难,天地悲嚎。灾难的发生,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潸然泪下,我们慷慨解囊、我们伸臂捐血、我们……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些什么?前天早晨我问儿子:如果你被埋废墟,明知生还无望,你会怎样?他果断回答:我会勇敢地牺牲!——答案里包含着无奈和天真,却表达着年轻人的无畏与达观……今天,当媒体强调灾后心理恢复也是重建家园的重要内
容时,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突然有了必须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记录下内心的感动,反复朗诵几遍,好象悲伤真的减轻许多。惟愿这些文字真的能给生者一些欣慰、让死者多一点安宁,惟愿这些文字多少能抚慰天地之间因灾难而受创的心灵,就算这也是一种心理干预吧……
废墟里的歌
(祈福医院鲁新华创作于5.12汶川大地震后100小时)
刹那间
课堂被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刹那间
不见了灿烂的阳光绿的树蓝的天
刹那间
地动山摇啊泪飞倾城……
刹那间
我无法再牵你的手
——你和我被阻隔在了生死之缘
废墟里
我让心灵歌唱
用童话支撑生的希望
我让思想阅读
用从容坚守活的信念
废墟里
我经受着黑暗、恐惧和震惊
但、我并不孤单
因为老师和同学就在我的身边……
废墟里
我感受着人间最温暖的真情
因为
我看到了最熟悉的身影——
温总理啊
您、就站在我们中间
因为
我听到了亲人们的呼唤
爸爸妈妈和我的同胞啊
雁过声声是我泣血的回应
因为
我还梦到了最可爱的人
人民子弟兵啊
神兵天降泥血遍身
徒手刨开我头顶的石尘
……
于是
在废墟里
我渐渐学会了镇定
因为我知道
你正在争分夺秒
为我铺设生命的归程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华夏儿女
都感同身受都与我血脉相连
因为我知道
全人类的每一颗心
都在为我跳跃为我感动
因为我知道
虽然大难临头
却一样能感受众志成城大爱齐天
……
然而
无情钢筋水泥无法承担的重负
把我埋得太深、太深
无言的感动无以回报的感恩
于是有天使为我插上了飞翔的羽翼
…………
如果
灾难注定选择了我要我猝不及防地牺牲生命
那就让我化作一颗颗爱的种子
深埋在故土播撒在人间
如果
灾难注定选择了我让我替人类承担所有苦难和艰险
那就让我化作一道彩虹
为同胞遮风挡雨绚丽无比
如果
灾难注定选择了我让我放弃生命才会放飞我的灵魂
那就让我驾着五彩的祥云
与山川同在与天使同行
如果
灾难注定选择了我让我担当为人类祈求和平与安宁的使命
那我一定要成为民族的忠魂
护卫我江山保佑我人民
如果
灾难注定选择了我那就让我用生命作为代价警醒后人: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是我们必修的德行!
建造防震的校舍学习灾难中求生
——是我们一定要补习的课程
不要说战天斗地
中华民族的大爱一定会感地动天!
地震
——不过是地球一种自然的生态反应
而拯灾
——却表现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
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要走了
要去往温暖明亮、鸟语花香的地方
去往神和天使们居住的天堂
我要走了
带着从容和淡定微笑和希望
与同伴携手与众神歌唱
我要走了
我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哀伤
人间已经留给我最美的感动与欢畅
因为我相信——
我的梦想
一
定有人帮我实现
我曾经的校舍家园
会恢复重建得更加美好圆满
失去父母的孤儿
有无数个充满爱心的家门向他们敞开
那些孤独的老人
一定有更多的儿女孝敬
…………
要是你们真的爱我想我那就放下悲伤
满
足我由衷的期望
我期望
我的民族更加团结
我的祖国更加兴旺
我的人民更加富裕
生我养我的土地更加纯净漂亮
或许
当家园重建大厦耸立
我会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与你随行
或许
当国歌唱响奥运
我会在睡梦里与你一同欢庆
或许——
当你舒展了眉头绽开了笑容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我就是你脸上那一朵红云
第三篇:爱心使者
《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王天定,男,55岁,第十一届长江奖获得者、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王天定,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1983年至1992年在武陟县委当新闻摄影干事、任县委通讯组组长;1993年1月调到河南日报任摄影记者至今,主任记者。任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
多年来,拍摄的新闻照片多次获得新闻摄影大奖:《棉农疼爱专家》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情洒王屋引甘泉》、《零点的沸腾》、《冒雨堵决口》、《郭永和的向阳幸福院》分别获全国省(市、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带着爸爸去上学》等分别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获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河南省第五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以及“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等荣誉。近来闲读佛学,学到了“定力”一词,甚觉高深可悟。佛家认为,定力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的。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无不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不为名利而动;有定力,方能不怕吃苦,任劳任怨。读到此处,忽然想到我省第一位荣获全国新闻长江韬奋奖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先生,他就是一位颇具定力的人物。
笔者有幸与王天定先生有过两次接触,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他献身于新闻摄影、追求卓越、任劳任怨、不为名利所动的定力。一次是前年,王天定来商丘为一群摄影发烧友讲课,在一个小会议室里,挤满了人。一上午的讲课,大家不但从他身上学到了摄影技巧,而且,学到了他从事摄影不怕吃苦的精神。他讲到,为了拍摄一处山峰的雨后景色,他拒绝别人的再三劝阻,冒雨爬山,几次险些滑落到山谷中,在山峰上一间破屋内住了三个晚上,终于拍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他说,人家下雨都是往屋里跑,我越是下雨越往山顶爬。当时就感到他是个“拼命三郎”式的人物。
还有一次,是他到豫东一个乡里采访,中午乡里为他安排吃饭,在饭桌上他无意中听到一条新闻线索,于是他饭没有吃完,放下碗筷,立马掂起相机就走,陪他吃饭的乡领导再三挽留,怎么也拉不住他,场面十分尴尬。
从王天定身上体现了两个词,一是专业,一是敬业。他说,现在的摄影记者不好当,在人人都能拿起相机拍照片的情况下,我们专业的摄影记者就该再提高自己,拍出高于一般的作品,而要想拍出好作品,就要比别人多动脑筋,比别人多吃苦。专业技巧是一个方面,新闻敏感和灵性又是一个方面。王天定从一位基层新闻通讯员干起,凭着一股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干到今天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他每年有250多天在下面奔跑,见报照片每年都在400幅以上,他的精神和毅力真令人佩服。他经得起挫折,不为名利所动,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干活。但是,领导没有亏待他,知道他干事业的老黄牛精神。2008年推荐他当上了奥运火炬手,2010年他成为全国第11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几天前,他作为全省第二批创先争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成员,来商丘做报告。就在报告的间隙,他还抽出时间,跑到企业、市场转悠,拍下了反映当前生产及蔬菜市场供应情况的照片。
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他只记得,每年下基层采访都在250天左右,见报照片都在400幅以上。社长、总编辑眼见他这么一把年纪,还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往基层跑,心疼他,劝他劳逸结合,他总是笑道:“没事儿,顶得住!”他笑着,背起摄影包,挥挥手,耸耸肩,大步走去。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一准把当天拍摄的新闻照片洗出来,写好说明,装好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准时赶到邮局,把稿件投递出去,然后在邮局阅读当天中央和省级党报的新闻版。直到今天,他还是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网浏览新闻、信息,寻找采访线索。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大报,三天两头刊登他的作品。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干了几年县委通讯组组长以后,他找到县委书记,说:“我不干这个通讯组长了,还是让俺专心拍照片吧!”书记很惊讶:“许多人都争着当官呢,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说歹说,书记明白了:王天定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天生就是个搞新闻摄影的料儿。那年,他36岁。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天天发回报社的新闻照片,来自生活,生动鲜活,其中新闻摄影《农民疼爱专家》还荣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干好热爱的事,拍出满意的照片,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他经常对年轻记者说:“到基层采访,一定要带着一颗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抓到好新闻,拍到好片子。”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以前没有高速公路,往偏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长途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车站赶头班车,而且一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就这样,年年月月,他风尘仆仆走遍了全省每个角落。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正因为这样,他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人们听说王天定来了十分高兴,说:“还是党报记者好啊,做事正规,不添麻烦!”他视群众为亲人,群众也拿他当兄弟,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所以,他总能摸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总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闻线索。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游子的笑声与眼泪》、《掏粪工剪影》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百姓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96年3月,王天定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反映河南省汝阳县抗旱的图片,县里按规定寄来500元奖金,他如数退还。后来,县里按照他的意愿,用这笔奖金资助了一位山里学生。
1996年12月,王天定听说灵宝市阳平镇文乡村50多岁的农民符彦英跳入冰水救了几个落水者,便赶去拍了一组图片故事。临走看到符彦英生活清苦,他拿出1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符彦英逢人就感动地说:“人家是省里的大记者,人好,心肠好!”
2004年12月9日,王天定在洛阳市区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举着牌子讨要工钱。上前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两张白条。他一面规劝农民工不要有过激行为,一面联系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看到王天定是记者,把他拉到僻静角落,掏出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跑了。王天定随即把这钱交给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请他们将钱退还那个老板。当天,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
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在基层采访,每当看到违反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他就会拍案而起。人们记得,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体现了一位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老百姓感念他的仗义执言,亲切地称他“百姓记者”。在河南新闻摄影界,大家都知道王天定是个拍起照片就不要命的主儿。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帕卡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他解释说,他的“现场”,不仅包括基层、一线、前沿、突发事件现场等,还包括危险、艰难、劳累、饥饿、顶风雨、冒寒暑、生死考验之类。
他经常说:“搞新闻摄影的,就是战士,拿照相机的战士。”他总是以战士的心态和姿态,奔走在新闻摄影第一线。
1996年8月4日,河南境内的淇河、黄河等河段发生特大洪水。5日,王天定赶赴淇县抗洪抢险前线,这里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5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冲毁。他在风雨泥泞里采访了整整一天,晚上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回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暴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1点钟,他乘坐抢险部队的冲锋舟,在茫茫夜色里冲向黄河滩区受困的村庄,拍摄营救被困群众的场面。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几次撞在树干上,险些倾覆。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拍摄完毕,他在工棚里处理照片,一直忙到天亮。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是的,他是个视新闻摄影如生命的人。
多次的淮河抗洪抢险现场,有他。
1998年长江大洪水抢险前线,有他。
2004年澧河大堤决口抢险现场,有他。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一线,有他„„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有他的脚印。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曾在凌晨1点冒雨上山,身上爬满了山蚂蟥,险些滑落山谷。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冒雪爬山7个半小时,大风雪中,在海拔2200多米高的顶峰一间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2008年除夕,王天定从数百公里外的乡村回到郑州家中,正准备过年呢,突然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把他送进省人民医院。病情稍稍稳定,他又拿起相机在医院里采访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新菊,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张新菊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新菊》等摄影报道。医生和亲友们说:“你真是把事业看得比生命都贵重啊!”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他极力追求事业,从不参与报社处级干部竞选。每当报社竞聘处级干部时,他都静心地沉在基层采访。有一年正在山区采访时,报社分管人事的副社长给他打来电话说:“天定,你是咋回事儿,这次竞聘你又没报名?”他笑呵呵地回答:“我当好一名记者就行了!”工作中,他就认准了一个理儿:踏踏实实干好自己喜欢干的事,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扑下身子用镜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他工作的座右铭
调到河南日报后,王天定主要负责“三农”报道。到基层采访,他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去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拍到好的新闻照片。他认为,记者就是媒体的一张名片,记者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声誉。到基层采访时,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不给地方找麻烦,力求能多采访到好新闻,多为地方发点稿子。他下基层采访,一般不让单位派车接送,都是坐着公共汽车、火车往返。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到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天的班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坚持每星期一早晨到车站赶头班车,到目的地马上采访,当天就给报社发回照片。一天下午,他在邓州市采访结束后,当地领导要派车送,他坚决不同意,并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辆小车从邓州到郑州,高速路费、汽油费,加上司机住宿费,要花掉1000多元钱,而自己坐班车仅70多元钱就到了。
王天定认为,记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关心群众的疾苦。2004年12月9日,他在洛阳市的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讨要工钱。上前一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一张白条。弄清楚情况后,他及时联系了洛阳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让他们出面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发现王天定是记者,赶忙把他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把一个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走了。王天定随即把钱交给劳动监察大队的同志,让他们把钱退还给那个老板。当天,这批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他的照片很快也在河南日报见了报。
2007年7月,淮河流域和豫西山区发生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心情十分沉重。采访结束后,他立即向报社领导表达了义卖自己的摄影作品,支援灾区建设的心愿,这个想法得到了报社领导和省慈善总会的支持。最后,他将义卖所得的10万元钱全部捐出,支援给了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王天定更认为,记者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他在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坚持为群众鼓与呼。在基层采访,凡违反党的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撞到他的镜头上,他决不会饶恕。他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摄影报道,为百姓伸张了正义,鞭笞了社会不良现象。
多年来,王天定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掏粪工剪影》等新闻照片,生动地颂扬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感人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出好照片,这是他的工作体会
王天定向记者介绍了著名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说,每当重大题材和突发性事件发生,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在新闻发生的过程中,用相机抓住典型瞬间。
1996年8月上旬,黄河、淇河发生特大洪水。5日,他得到淇县受灾的消息,立即赶赴抗洪前线。当时,因淇河分洪,淇县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被冲毁。他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回到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水猛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他乘坐抢险部队的第一艘冲锋舟,在茫茫夜色中驶向黄河滩区的村庄。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随时有翻船的危险。就这样,他和战士们一起到了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拍下了一个个解放军战士解救群众的镜头。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县与山东东明县境内大面积受灾。王天定在抗洪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垮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冒着随时都有掉入黄河里的危险,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拍到了精彩的合龙瞬间。
多年来,王天定先后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黄河、淮河抗洪抢险,澧河大堤决口抢险,豫西山区抗洪抢险,汶川大地震救灾等重大活动的摄影报道。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一个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里,走到了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在凌晨1点冒雨爬山,山蚂蟥把身上盯得到处淌血;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步行7个半小时登上海拔2200多米高的主峰,风雪中,在一间到处透风的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王天定几乎跑遍全省所有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和大中型企业,拍摄了大量反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的新闻照片,宣传了一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起到了为企业鼓劲的作用。
2008年除夕,王天定采访返回家正准备过年,突然因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立即拨打120,把他送进了省人民医院。在住院治病期间,他又拿起相机采访了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菊新,在河南日报上刊发了《张菊新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菊新》等摄影报道。
采访结束时,王天定淡然地说道,这些都是平凡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正常工作。我是党员,我是记者,我的工作在基层。我要在退休之前继续在中原大地上行走,拍出更多好的新闻照片,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如果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的走廊里碰到他,同事们总会这样打招呼:“你回来了!”在大家的印象里,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
如果在办公室待上半天,他就会坐立不安,搓着手,连声叹息:“今儿又拍不成片子了!”他说,不拍照片就手脚发痒。
他就是刚刚荣获中国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
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
用热爱选择人生
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当上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
用心灵深入基层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
用胆识抓拍新闻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卡帕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爱心使者大行动
大班体育活动:爱心使者大行动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投掷练习中,发现幼儿投上几次就失去兴趣,为了使幼儿对投掷活动产生持续的兴趣,教师设计了这个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活动。活动以爱心帮助动物为情感基础,通过搭建防护墙、送神奇开心果为主要情节,从中练习了搭建、攀爬、跨越、投掷等动作技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敢于冒险的精神与合作意识。
2、教育幼儿学习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3、练习攀爬、跨跳、投准和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
活动准备:
轮胎四十个,竹竿两根(做小河),纸球适量、动物头像适量(贴与墙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四散站立,听《兔子舞》音乐做准备活动,重点练习肩上挥臂投准。根据幼儿的动作可在幼儿停后做重点讲解。
二、把幼儿集中到一起听老师讲关于动物惨遭猎取的故事,鼓励幼儿做爱心使者,帮助动物安全的生活。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轮胎造安全防护墙,用于抵挡偷猎者。
四、幼儿进行攀越防护墙的自由练习,教师进行保护,重点讲解从高处跳下的动作要领。
五、为了救助因干旱而缺水的动物,教师提议来一次“爱心使者大行动”——给动物送神奇的开心果(介绍神奇之处——果核可以不断再生成新果子),同时提醒幼儿寻找动物的道路非常艰险,要爬过防护墙,跨过小河,每人找两个“开心果”站在安全线外面向动物投喂食物。
请个别幼儿先进行示范。
六、幼儿开始爱心大行动,教师在安全墙处保护幼儿,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七、在安全线外面连续投掷数次后提醒幼儿每人捡两个果核回家——原路返回。
八、稍做休息。教师可提问幼儿,你喂了那些小动物?喂了他几次?投准了几次等。
九、想幼儿提议进行第二次“爱心大行动”。这一次提醒幼儿尝试从安全墙上面横爬过去,鼓励幼儿要战胜自己,敢于冒险。
十、跨过小河(比第一次略宽)后练习投准。
十一、带开心果核原路返回,收开心果。
十二、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胳膊和小腿。
十三、讲解游戏与现实的区别,借鉴动画片“莎莉喂猴子的故事”教育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单独投石喂动物,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
第五篇:唱给母亲的歌(朗诵诗)
李清振朗诵诗
《唱给母亲的歌》
1/2
唱给母亲的歌(朗诵诗)
李清振
谨以此歌献给我的母亲,以及天底下所有一样辛辛苦苦,默默付出,一样勤勤恳恳,善良无私的母亲们!
春夏秋冬,您冷冷热热尝过; 风霜雨雪,您从从容容走过!
拉起生活沉重的纤绳,任它深深地勒进您瘦弱的肩膊,一生默默辛苦的付出,甘心过着平平淡淡朴实的生活!
心里虽然有苦,面对着儿女您却从来闭口不说; 眼中虽然有泪,转过身去您独自一人偷偷擦过!
母亲啊母亲,您的平凡与您的伟大,曾让子孙儿女学到了很多很多; 母亲啊母亲,您的坚强与您的善良,让多少儿女唱出心中的颂歌!
儿女的眼泪与欢笑,一点一滴您都看在眼里不曾放过; 儿女的自豪与荣耀,一次一次都让您记在心里泪光闪烁!
母亲啊母亲,为着儿女的前程与希望,您已经承受的太多太多; 母亲啊母亲,1/2 李清振朗诵诗 《唱给母亲的歌》
2/2
您默默的付出用心良苦,长大了儿女用心体会过!
母亲啊母亲,您的关爱是那大海,永永远远深沉磅礴,母亲啊母亲,您的关爱是那思念,永远系在儿女的心窝!
而儿女的回报,却只能是轻轻浅浅,犹如那岸边的浪花一朵; 是那浪花一朵,却已让您的眼角流出欣慰的笑容, 让您的嘴边缀满快乐的漩涡!
母亲啊母亲,当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您曾经挺拔的腰身,当岁月的霜雪染白了您曾经美丽的秀发,站在您的面前,无助的儿女还能再说些什么?
母亲啊母亲,祝愿您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永永远远,时时刻刻,那是儿女唱给您的心中的圣歌!母亲啊母亲,祝愿您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永永远远,时时刻刻,那是儿女唱给您的心中的圣歌!2001、1、2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