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8:3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第一篇: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奉献爱心

收获快乐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就是爱心!爱心是旱地里的甘露,沙漠中的清泉;爱心是烈日下的绿荫,冬季里的暖阳;爱心是黑暗中的一盏灯,风雨中的一把伞。如果没有爱,天空不会那样湛蓝;如果没有爱,花儿不会那样灿烂;如果没有爱,人们不会有那样美的笑脸。

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57岁那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毛发脱落,消化系统极度紊乱,以至于喝牛奶都难以消化,只能靠喝人奶来维持生命。尽管正值壮年,身家数亿,他却感到生命毫无色彩,简直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一位著名的医生诊断了他的病情后给石油大王开出的药方是保持快乐,具体服用方法就是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那样就会获得快乐。洛克菲勒为了治愈自己的病情,遵循了医生的良方,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这一生向社会各界共计捐出67亿美元。这位石油大王,每天在奉献中得到快乐,使他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一直生活到98岁谢世。

奉献,让洛克菲勒从中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快乐。做为一名学生,我们也要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的大地震摧毁了汶川同胞的家园,是全国、全世界的人民向他们伸出援手。我也捐出了自己平时省下的零花钱,虽然不多,但也能代表我的一份爱心。2010年4月,当灾难降临到青海玉树的时候,2010年8月,当泥石流把甘肃舟曲吞没的时候,又是无数双援助之手从四面八方伸来。玉树人民不孤单,舟

曲人民不孤单,因为有12亿颗爱心和他们同在——再大的灾难除以12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2亿,也会变成爱的海洋。

在生活中,我奉献爱心从小事做起,比如:给同学讲解难题,帮邻居带小孩,替老人洗衣服,打扫街道卫生,美化村庄环境„„当同学弄懂了问题微笑着对我说“谢谢”的时候,当邻居阿姨接过孩子感激地往我手里塞糖果的时候,当孤寡老人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感到无比的幸福,高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想生活过得愉快,那就要多给予别人,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奉献,在奉献的过程中将得到无比的快乐,正如人们常说的: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父母体贴的疼爱,老师无私的关爱,朋友热情的友爱,我们也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父母,我们会收获厚重的亲情;爱心献给他人,我们会得到赠与的快乐;爱心献给社会,我们会感受生活的甘甜。

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爱心、乐于奉献吧,这样,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温暖,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和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篇:愿作爱心使者(志愿者事迹)

愿作爱心使者

张群于2008年开始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从事志愿者的工作当中,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为促进曙光公用事业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而不停奋斗。

作为一名志愿者,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义务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尽青年志愿者的义务。除了在单位积极参与职工之间的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打水等家务,使失落、孤寂的老人得到亲人般的抚慰,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

以清洁、保护环境,绿化、美化家园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坚持立足油区、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义务劳动、植树造林等义务服务项目,并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的号召多次参与、参加厂区的义务清扫街道社区卫生、义务植树活动,清理废纸、塑料袋,并向过往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为建设“花园式矿区”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觉得做一名志愿者的日子是充实和快乐的, 而不是所谓的“傻”,只因为她愿意,她喜欢。在付出一些真心和真情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有收获,既帮助了别人,又使自己获得快乐,也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吧!作为21世纪的青年,青年志愿者时刻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响应社会需求,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雷峰精神”的培育下不断成长,她也时刻以雷峰精神为指导,在雷峰的旗帜下,学习成长。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每一次的活动中,她都尽心尽力,满腔热忱,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想在先、干在前。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营造新的气象。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她们更需要在新气象所营造的新舞台上去尽己所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青年志愿者为她提供了这个舞台,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她一定会在这个空间里,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去实现她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展现她的风貌,用行动证明自己,为新的世纪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社区书记十大爱心奉献事迹

忠于岗位,服务社区,奉献居民

——记西大街社区西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连志 张连志,42岁,中共党员,2006年12月选任西大街社区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各项工作均走到了前列,社区先后被上级授予 “晋城市先进集体”、“晋城市爱国先进集体”、“晋城市文明和谐社区”、“晋城市城区红旗单位”、“晋城市城区文明社区”等等,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和谐社区,有些经验做法先后在市、区被推广运用,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1、抓好支部及社区居委会班子自身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开好支部大会和支委会,规范党建工作,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抓好了党支部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一是注重党员日常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把党组织建设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动员全体党员参与其中,召开党员座谈会,让党员公开承诺,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社区、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全体党员参加到了和谐文明社区创建中来,起到了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三是紧随时代步伐,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今年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的有关讲话以及“右玉精神”等等,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武装了大

1家的头脑,使大家紧随时代的步伐。

2、积极响应上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他积极组织,认真贯彻,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2010年三月份以来,他又带领大家投入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当中,及时地制定主题和载体,把居民最关心的文化活动和街巷居民的煤气安装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今年八月份社区成功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解决了居民对文化活动的要求;11月份,社区克服种种困难,和煤气公司通力合作,完成了辖区街巷的煤气安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这两件事情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了实处。

3、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党员凝聚力。为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体现党组织的活力,他经常组织经常性开展活动以增强凝聚力。2010年5月,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到植物园对晋城规划图进行了参观;7月1日,组织全体党员到白马寺登山。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社区建设参与意识。每次开党员大会或民主生活会,各位党员都积极献言献策,为社区贡献自己力量。

二、强抓民生工作,脚踏实地,为民服务

(1)抓基础,解决社区自身职能问题。社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社区还不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是他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他从社区建设抓

起。一是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在社区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把原有的锅炉房进行了改造,建成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计生、低保、就业、综治等几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纳入大厅管理,合伙办公,透明办公,所有工作办理注意事项印制了宣传资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社区的办事效率,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二是积极推进社区民主管理。建立了重大事项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制度,对于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推行了定期通报,定期公布制度,定期通报社区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在党员群众代表中选举产生了社区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社区日常的财务运行情况,有效杜绝了各种不合理开支,给了群众一个透明的家底。三是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建设社区。由于社区工作量大,但工作人员很少,完成工作难度较大。为共同建设好社区,推行了分工负责、划片管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小区设立负责人、楼长,街道设立街巷长、小组长,从而有效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运行。

(2)抓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西大街社区是老城区,社区中的吕宅巷、人和巷、营访巷的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许多居民反映,晴天沙尘漫天,雨天泥泞难行。他听到反映后,决心帮助居民解决这一问题,随后他多次向上级请示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协调,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9的6月底完成了三条路面翻新,居民拍手称赞,对他、对社区增添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为解决辖区居民暖气安装这一老大难的问题,专门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认真听取相关群众的呼声和强烈要

求。他积极组织协调,费尽周折,做了大量的联络和协商工作,最终促使驻地单位和居民双方互让互惠解决了西安街部分居民、泽州县政府小区接暖这一难题,避免了纠纷,维护了和谐,使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共享。2009年上半年,他着手帮助居民联系安装煤气,煤气公司因为社区是老街道,成本高,利润低,多次拒绝,但是他从没放弃,经过三个多月的协商沟通,终于达成协议。2009年9月已经开始施工,现在工程在实施当中。

(3)抓平时,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难问题。平常他总会抽时间去看望低保户、孤寡老人。逢个节假日,他和社区干部都会带上礼品上门,送去社区的一份爱心。居民宋会兵因不慎摔倒导致脑肝出血,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孩子和老人需要抚养,生活非常困难。他得知此事后,立即与低保员到其家中看望,经多方协调,为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他与宋会兵结成帮扶对象,有空就到宋会兵家中去看望,询问其病情如何,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为宋会兵的妻子王永丽办理“零就业”,使其成为了一名社区的清扫保洁员。现在宋会兵一家已经申请住进了廉租房,一家人脸上满是笑容。每次提到张书记,宋会兵总是感激地说:“真的特别感谢张书记!有他的关心和照顾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好书记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抓共建,解决辖区单位难协调问题。面对20余个驻辖区的市区单位,如何协调管理,有效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他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走访和深思熟虑,对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率先建立了“横

连到边,纵管到底,左右贯通,资源整合”的党建联席会议组织体制和工作网络,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驻地党组织同参与的互联共创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截止目前共为驻地单位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也解决了不少社区难以办成的事情。如为泽州县政府家属院、泽州宾馆家属院、公安局家属院、泽州县联社家属院安装了煤层气等等。这样不仅方便了驻地单位,也创新了社区公共服务方式方法,为创建和谐社区增添了新的内容,基层组织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组织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辖区居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大的改善。

(5)抓收入,解决社区经济基础薄弱问题。2006年社区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为了增加社区的收入,提高社区的经济能力,他多方协调,对于老旧的集体房子进行改造,招商引资,现已经全部租出。2009年,对闲置多年的沙发厂进行了改造。沙发厂位于后西街55后,是社区的老沙发厂,破产多年,闲置当中。为了充分利用其价值,他积极走访,想方设法对其进行改造。最后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采取社区老职工集资进行改造。他通过多方沟通,2009年已投资近100余万元对沙发厂彻底进行了改修。现在工程已经结束,沙发厂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社区的集体收入。

三、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2010年八月份,在他的大力协调下,社区联合驻地单位举办了社区文化节,给居民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消夏晚会以及三台大戏,在反映社区工作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九月份他还组织晋城市戏曲票友演唱会走进了西大街并在辖区驻地单位泽州宾馆圆满举行,吸引了八方群众。

“居民选我当书记,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求在其位谋其政,为居民做事,对得起居民对我的信任。”这就是张连志书记,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和修为,在社区村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和热,为社区工作奉献着一片真情,他象一头“老黄牛”,在社区这块所钟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居民大跨步向前走。

第四篇:爱心使者

《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王天定,男,55岁,第十一届长江奖获得者、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王天定,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1983年至1992年在武陟县委当新闻摄影干事、任县委通讯组组长;1993年1月调到河南日报任摄影记者至今,主任记者。任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

多年来,拍摄的新闻照片多次获得新闻摄影大奖:《棉农疼爱专家》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情洒王屋引甘泉》、《零点的沸腾》、《冒雨堵决口》、《郭永和的向阳幸福院》分别获全国省(市、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带着爸爸去上学》等分别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获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河南省第五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以及“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等荣誉。近来闲读佛学,学到了“定力”一词,甚觉高深可悟。佛家认为,定力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的。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无不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不为名利而动;有定力,方能不怕吃苦,任劳任怨。读到此处,忽然想到我省第一位荣获全国新闻长江韬奋奖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先生,他就是一位颇具定力的人物。

笔者有幸与王天定先生有过两次接触,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他献身于新闻摄影、追求卓越、任劳任怨、不为名利所动的定力。一次是前年,王天定来商丘为一群摄影发烧友讲课,在一个小会议室里,挤满了人。一上午的讲课,大家不但从他身上学到了摄影技巧,而且,学到了他从事摄影不怕吃苦的精神。他讲到,为了拍摄一处山峰的雨后景色,他拒绝别人的再三劝阻,冒雨爬山,几次险些滑落到山谷中,在山峰上一间破屋内住了三个晚上,终于拍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他说,人家下雨都是往屋里跑,我越是下雨越往山顶爬。当时就感到他是个“拼命三郎”式的人物。

还有一次,是他到豫东一个乡里采访,中午乡里为他安排吃饭,在饭桌上他无意中听到一条新闻线索,于是他饭没有吃完,放下碗筷,立马掂起相机就走,陪他吃饭的乡领导再三挽留,怎么也拉不住他,场面十分尴尬。

从王天定身上体现了两个词,一是专业,一是敬业。他说,现在的摄影记者不好当,在人人都能拿起相机拍照片的情况下,我们专业的摄影记者就该再提高自己,拍出高于一般的作品,而要想拍出好作品,就要比别人多动脑筋,比别人多吃苦。专业技巧是一个方面,新闻敏感和灵性又是一个方面。王天定从一位基层新闻通讯员干起,凭着一股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干到今天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他每年有250多天在下面奔跑,见报照片每年都在400幅以上,他的精神和毅力真令人佩服。他经得起挫折,不为名利所动,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干活。但是,领导没有亏待他,知道他干事业的老黄牛精神。2008年推荐他当上了奥运火炬手,2010年他成为全国第11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几天前,他作为全省第二批创先争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成员,来商丘做报告。就在报告的间隙,他还抽出时间,跑到企业、市场转悠,拍下了反映当前生产及蔬菜市场供应情况的照片。

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他只记得,每年下基层采访都在250天左右,见报照片都在400幅以上。社长、总编辑眼见他这么一把年纪,还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往基层跑,心疼他,劝他劳逸结合,他总是笑道:“没事儿,顶得住!”他笑着,背起摄影包,挥挥手,耸耸肩,大步走去。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一准把当天拍摄的新闻照片洗出来,写好说明,装好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准时赶到邮局,把稿件投递出去,然后在邮局阅读当天中央和省级党报的新闻版。直到今天,他还是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网浏览新闻、信息,寻找采访线索。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大报,三天两头刊登他的作品。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干了几年县委通讯组组长以后,他找到县委书记,说:“我不干这个通讯组长了,还是让俺专心拍照片吧!”书记很惊讶:“许多人都争着当官呢,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说歹说,书记明白了:王天定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天生就是个搞新闻摄影的料儿。那年,他36岁。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天天发回报社的新闻照片,来自生活,生动鲜活,其中新闻摄影《农民疼爱专家》还荣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干好热爱的事,拍出满意的照片,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他经常对年轻记者说:“到基层采访,一定要带着一颗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抓到好新闻,拍到好片子。”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以前没有高速公路,往偏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长途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车站赶头班车,而且一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就这样,年年月月,他风尘仆仆走遍了全省每个角落。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正因为这样,他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人们听说王天定来了十分高兴,说:“还是党报记者好啊,做事正规,不添麻烦!”他视群众为亲人,群众也拿他当兄弟,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所以,他总能摸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总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闻线索。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游子的笑声与眼泪》、《掏粪工剪影》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百姓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96年3月,王天定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反映河南省汝阳县抗旱的图片,县里按规定寄来500元奖金,他如数退还。后来,县里按照他的意愿,用这笔奖金资助了一位山里学生。

1996年12月,王天定听说灵宝市阳平镇文乡村50多岁的农民符彦英跳入冰水救了几个落水者,便赶去拍了一组图片故事。临走看到符彦英生活清苦,他拿出1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符彦英逢人就感动地说:“人家是省里的大记者,人好,心肠好!”

2004年12月9日,王天定在洛阳市区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举着牌子讨要工钱。上前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两张白条。他一面规劝农民工不要有过激行为,一面联系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看到王天定是记者,把他拉到僻静角落,掏出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跑了。王天定随即把这钱交给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请他们将钱退还那个老板。当天,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

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在基层采访,每当看到违反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他就会拍案而起。人们记得,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体现了一位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老百姓感念他的仗义执言,亲切地称他“百姓记者”。在河南新闻摄影界,大家都知道王天定是个拍起照片就不要命的主儿。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帕卡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他解释说,他的“现场”,不仅包括基层、一线、前沿、突发事件现场等,还包括危险、艰难、劳累、饥饿、顶风雨、冒寒暑、生死考验之类。

他经常说:“搞新闻摄影的,就是战士,拿照相机的战士。”他总是以战士的心态和姿态,奔走在新闻摄影第一线。

1996年8月4日,河南境内的淇河、黄河等河段发生特大洪水。5日,王天定赶赴淇县抗洪抢险前线,这里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5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冲毁。他在风雨泥泞里采访了整整一天,晚上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回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暴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1点钟,他乘坐抢险部队的冲锋舟,在茫茫夜色里冲向黄河滩区受困的村庄,拍摄营救被困群众的场面。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几次撞在树干上,险些倾覆。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拍摄完毕,他在工棚里处理照片,一直忙到天亮。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是的,他是个视新闻摄影如生命的人。

多次的淮河抗洪抢险现场,有他。

1998年长江大洪水抢险前线,有他。

2004年澧河大堤决口抢险现场,有他。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一线,有他„„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有他的脚印。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曾在凌晨1点冒雨上山,身上爬满了山蚂蟥,险些滑落山谷。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冒雪爬山7个半小时,大风雪中,在海拔2200多米高的顶峰一间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2008年除夕,王天定从数百公里外的乡村回到郑州家中,正准备过年呢,突然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把他送进省人民医院。病情稍稍稳定,他又拿起相机在医院里采访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新菊,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张新菊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新菊》等摄影报道。医生和亲友们说:“你真是把事业看得比生命都贵重啊!”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他极力追求事业,从不参与报社处级干部竞选。每当报社竞聘处级干部时,他都静心地沉在基层采访。有一年正在山区采访时,报社分管人事的副社长给他打来电话说:“天定,你是咋回事儿,这次竞聘你又没报名?”他笑呵呵地回答:“我当好一名记者就行了!”工作中,他就认准了一个理儿:踏踏实实干好自己喜欢干的事,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扑下身子用镜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他工作的座右铭

调到河南日报后,王天定主要负责“三农”报道。到基层采访,他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去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拍到好的新闻照片。他认为,记者就是媒体的一张名片,记者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声誉。到基层采访时,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不给地方找麻烦,力求能多采访到好新闻,多为地方发点稿子。他下基层采访,一般不让单位派车接送,都是坐着公共汽车、火车往返。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到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天的班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坚持每星期一早晨到车站赶头班车,到目的地马上采访,当天就给报社发回照片。一天下午,他在邓州市采访结束后,当地领导要派车送,他坚决不同意,并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辆小车从邓州到郑州,高速路费、汽油费,加上司机住宿费,要花掉1000多元钱,而自己坐班车仅70多元钱就到了。

王天定认为,记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关心群众的疾苦。2004年12月9日,他在洛阳市的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讨要工钱。上前一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一张白条。弄清楚情况后,他及时联系了洛阳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让他们出面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发现王天定是记者,赶忙把他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把一个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走了。王天定随即把钱交给劳动监察大队的同志,让他们把钱退还给那个老板。当天,这批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他的照片很快也在河南日报见了报。

2007年7月,淮河流域和豫西山区发生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心情十分沉重。采访结束后,他立即向报社领导表达了义卖自己的摄影作品,支援灾区建设的心愿,这个想法得到了报社领导和省慈善总会的支持。最后,他将义卖所得的10万元钱全部捐出,支援给了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王天定更认为,记者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他在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坚持为群众鼓与呼。在基层采访,凡违反党的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撞到他的镜头上,他决不会饶恕。他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摄影报道,为百姓伸张了正义,鞭笞了社会不良现象。

多年来,王天定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掏粪工剪影》等新闻照片,生动地颂扬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感人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出好照片,这是他的工作体会

王天定向记者介绍了著名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说,每当重大题材和突发性事件发生,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在新闻发生的过程中,用相机抓住典型瞬间。

1996年8月上旬,黄河、淇河发生特大洪水。5日,他得到淇县受灾的消息,立即赶赴抗洪前线。当时,因淇河分洪,淇县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0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被冲毁。他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回到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水猛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他乘坐抢险部队的第一艘冲锋舟,在茫茫夜色中驶向黄河滩区的村庄。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随时有翻船的危险。就这样,他和战士们一起到了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拍下了一个个解放军战士解救群众的镜头。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县与山东东明县境内大面积受灾。王天定在抗洪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垮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冒着随时都有掉入黄河里的危险,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拍到了精彩的合龙瞬间。

多年来,王天定先后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黄河、淮河抗洪抢险,澧河大堤决口抢险,豫西山区抗洪抢险,汶川大地震救灾等重大活动的摄影报道。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一个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里,走到了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在凌晨1点冒雨爬山,山蚂蟥把身上盯得到处淌血;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步行7个半小时登上海拔2200多米高的主峰,风雪中,在一间到处透风的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王天定几乎跑遍全省所有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和大中型企业,拍摄了大量反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的新闻照片,宣传了一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起到了为企业鼓劲的作用。

2008年除夕,王天定采访返回家正准备过年,突然因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立即拨打120,把他送进了省人民医院。在住院治病期间,他又拿起相机采访了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菊新,在河南日报上刊发了《张菊新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菊新》等摄影报道。

采访结束时,王天定淡然地说道,这些都是平凡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正常工作。我是党员,我是记者,我的工作在基层。我要在退休之前继续在中原大地上行走,拍出更多好的新闻照片,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如果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的走廊里碰到他,同事们总会这样打招呼:“你回来了!”在大家的印象里,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

如果在办公室待上半天,他就会坐立不安,搓着手,连声叹息:“今儿又拍不成片子了!”他说,不拍照片就手脚发痒。

他就是刚刚荣获中国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

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

用热爱选择人生

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当上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

用心灵深入基层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

用胆识抓拍新闻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卡帕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第五篇:爱心使者大行动

大班体育活动:爱心使者大行动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投掷练习中,发现幼儿投上几次就失去兴趣,为了使幼儿对投掷活动产生持续的兴趣,教师设计了这个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活动。活动以爱心帮助动物为情感基础,通过搭建防护墙、送神奇开心果为主要情节,从中练习了搭建、攀爬、跨越、投掷等动作技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敢于冒险的精神与合作意识。

2、教育幼儿学习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3、练习攀爬、跨跳、投准和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

活动准备:

轮胎四十个,竹竿两根(做小河),纸球适量、动物头像适量(贴与墙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四散站立,听《兔子舞》音乐做准备活动,重点练习肩上挥臂投准。根据幼儿的动作可在幼儿停后做重点讲解。

二、把幼儿集中到一起听老师讲关于动物惨遭猎取的故事,鼓励幼儿做爱心使者,帮助动物安全的生活。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轮胎造安全防护墙,用于抵挡偷猎者。

四、幼儿进行攀越防护墙的自由练习,教师进行保护,重点讲解从高处跳下的动作要领。

五、为了救助因干旱而缺水的动物,教师提议来一次“爱心使者大行动”——给动物送神奇的开心果(介绍神奇之处——果核可以不断再生成新果子),同时提醒幼儿寻找动物的道路非常艰险,要爬过防护墙,跨过小河,每人找两个“开心果”站在安全线外面向动物投喂食物。

请个别幼儿先进行示范。

六、幼儿开始爱心大行动,教师在安全墙处保护幼儿,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七、在安全线外面连续投掷数次后提醒幼儿每人捡两个果核回家——原路返回。

八、稍做休息。教师可提问幼儿,你喂了那些小动物?喂了他几次?投准了几次等。

九、想幼儿提议进行第二次“爱心大行动”。这一次提醒幼儿尝试从安全墙上面横爬过去,鼓励幼儿要战胜自己,敢于冒险。

十、跨过小河(比第一次略宽)后练习投准。

十一、带开心果核原路返回,收开心果。

十二、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胳膊和小腿。

十三、讲解游戏与现实的区别,借鉴动画片“莎莉喂猴子的故事”教育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单独投石喂动物,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

下载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心奉献形象使者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守纪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文明守纪形象使者事迹材料 连家庄中学08级4班郑超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讲究礼仪,倡导文明......

    校园形象使者演讲稿(合集五篇)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三步走》。第一步,所有高专学子都应在自己的心中烙下以“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第二步,全面推进校园坏境卫生......

    春晖使者个人事迹

    弘扬中华文明 反哺故土亲人 ——康盛荣个人事迹材料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论是匆匆的脚步,还是蹒跚的步履,总会在天地间为造化的历程留下痕迹。一个普通的灵......

    爱心奉献

    爱心奉献善良的本质是奉献,奉献果实,奉献爱心。每当你奉献了爱心,你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十分欣慰——我为世界人民做出了贡献。对此,我深有体会。昨天,我和陈曦一起去了游泳池。游......

    爱心奉献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心奉献》。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有句歌词: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

    奉献爱心

    奉献爱心 篇一:奉献爱心演讲稿尊敬的各位XX: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奉献爱心,从小事做起。 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

    奉献爱心(范文模版)

    奉献爱心,让爱与我们同在———我院工商管理系青年志愿者看望敬老院老人2011年10月29日早,雾袅袅兮,我院工商管理系30个青年志愿者们汇集在一起,踏着秋日的晨露,兴致勃勃的赶往焦......

    奉献爱心

    奉献爱心,收获希望 三户赵小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5月12日上午,我刚到学校,马校长就召集全校老师开会:三年级的钟静同学家里出了大事。他的爸爸和哥哥出了车祸,他哥哥当场死亡,他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