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设计我是你的儿子第3课
“我是你的儿子”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议第6自然段
2.概括各段大意,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3.进一步感爱焦裕禄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过程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1)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向前面奔去。“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
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2)“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是焦书记干什么的时候的形象?
(3)“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说明他出了许楼村又怎样了?全句表现了什么?
(4)如果把这句话变成一幅画,画面该是怎样的?
2.以“红领巾飘动”为特征,写几句话,描写一位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3.概括段意:
(1)学了课文,你觉得焦裕禄是个怎样的干部?焦裕禄的高尚情操,你是能通过什么体会
到的?
(2)课文的第一段着重写了焦裕禄是怎么想,怎么说的;第二段重写了焦裕禄是怎么做的。
你能不能试者概括这两段的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完成作业。
第二篇:《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冲不淡的是血脉,剪不断的是亲情,《我是你儿子》读后感。
一次错误的婚姻,让杨树林拥有了扬帆,他们平凡又特殊,是芸芸众生中的一角,却每天都在上演爱的故事。
杨树林是个无可挑剔的好父亲,他用肩膀挑起了事业,用温暖的怀抱保护了儿子。杨树林是真心喜欢杨帆,不仅因为是父子,更因为他是杨树林,他是扬帆。即使只剩下一毛钱,他也会全部花在扬帆身上。
可扬帆却不像一个好儿子,学习中游,还没少给杨树林生气。并随着年龄的变化,脾气也不断增加,杨树林都没有生气,默许的包容让杨帆变本加厉,向所有年少的孩子那样对父母残生了隔膜,父亲的唠叨与对他的关心,在他看来都是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人之初,性本善。”不是没了生命之初的那份真诚,而是拥有的东西永远都不懂得珍惜。
杨帆终于找到了工作,读后感《《我是你儿子》读后感》。,而杨树林却下岗了,他认为自己丢失了对儿子炫耀的资本,也丢失了自信,杨树林感到脆弱无必。那种扬帆看来清闲的生活,拖垮了杨树林最后一丝自尊。再一次次的争吵中,扬帆醒悟了,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太迟了。
杨树林病了,原先高傲的他有了低潮期,这是扬帆感到痛彻心扉。“子欲养而亲不待。”扬帆现在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还是那个饱受流言的孩子,自己无论多大了,都需要父亲的照顾与唠叨,那些原先烦人的声音,早已成为了扬帆生活的支柱,就像父亲一样,拥有时从来不会珍惜,失去了却分外想念。那个温暖的怀抱还会出现吗?那为他遮风避雨的树阴还会回来吗?扬帆无言。
扬帆与杨树林的缘分,早已在杨帆出生前就决定了,终究无法摆脱。
所有的孩子都有扬帆一样的经历,而关心我们的亲人就是杨树林,给予了我们全部的爱,就像太阳守护大地一样,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驱除阴暗。年少的我们不自量力,固执地将阳光赶走,独自接受风雨的考验,甚至连阳光在云彩后的一眼,我们也不肯接受。当我们最终受到了欺负,风雨将我们的身心砸的满布疮痍,阳光又出现了,没有责怪,有的只是微笑,我们却哭了,我们没有长大,在太阳面前,地球永远都是孩子,需要保护的孩子。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那温暖的港湾装满了他们给予我们的无限关心。
在繁华中的我们,学会了停下急促的脚步,给予亲人及所有爱我们的人一份同等重量的爱。
扬帆爱杨树林,杨树林爱扬帆,这,就够了。
第三篇: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第3课
桂林山水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检查,巩固字词。学习第四段。
2列出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提纲,按提纲背诵课文。
3完成作业
(二)教学过程
1用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词语。观赏波澜壮阔无瑕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云雾迷蒙竹筏
连绵不断桂林山水甲天下
解释:波澜壮阔危峰兀立
2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色,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
(2)学一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山水画中游
(3)指名学生读后小结段意。
3指导列提纲背诵。
(1)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第四段先后写了什么?
(2)学生读投影上的话:“按照提纲,背诵课文”。然后想想,应该按什么提纲背诵。读读
提纲。
(3)指导背诵。
①读提纲,自己默背课文。
②同桌相互读提纲。背诵课文第四段。
③“自告奋勇”,按提纲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④学生自己再看提纲、背诵。
⑤教师通过巡视发现优秀背诵者,指名上台表演背诵。
⑥齐声背诵。
⑦4作业:作业本上第7题。
第四篇:教案设计 火烧云第3课
火烧云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听写字、词。(以“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为主。)
2.熟读课文,感觉火烧云的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把课文所列的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按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2.熟读课文,巩固地掌握本文主要内容。(读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说说每段课文写什么。总结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3.按课后练习2的要求,完成背第3—6自然段课文的任务。(1)学生想,填。(把提纲补充完整。)(2)学生说,教师出示投影:
色彩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变化多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色彩都有,还有些色彩见也没见过 形状
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也跪着的
变化
狗:十分凶猛,在前边跑着,后边似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狮子:跟门前的大右头狮子一模一样。(1)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①学生各自读提纲,自行试背课文。②同桌间相互背。③指名背,师生评议。④各自背诵,教师指点。⑤齐背课文。
4.作业:作业本第4题。
第五篇:教案设计 开国大典第3课
7.开国大典 第3课
学习第四段。概括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概括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1)背诵第6-8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默读。划出文章中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句子。(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2)理解。“火花结成彩”是什么意思?“灯火一片红”指什么?(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人天空,将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地面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口号,游行庆祝。句子写出厂节日夜晚的首都绚丽多姿的欢庆气氛。)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气氛。(自由读体会一分组读竞赛。)
(4)读结尾句,领会句子意思。
(0“两股红流”指什么?(两支游行队伍。)
②为什么能用“红流”作比?(人们擎着灯笼、舞着火把游行。红流,写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③“光明”指什么?(天上的礼花,地上的灯火。)象征什么?(新中国前途光明。)
④说说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和内含的意思。
读全文,总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①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样的场面?(会场庄严、隆重、气氛热烈;典礼隆重,人民群众心情激动,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军容整齐,威武雄壮,人们热烈欢呼;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②调整语言,综合归纳。(补充时间、地点、人。)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语言不强求统一,但要点要说齐。
③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写这些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完成作业本第6、?两题。
(3)交流作业情况。说出第7题(1)、(2)选项为什么是错的?[选项(1)概括的是内容,写什么。选项(2)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是本文主要写作目的。)
(4)重学单元“学习指导”。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读懂课文一概括出主要内容一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一想想这些内容反映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作业(选做)。
课后习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