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庆烟草30周年征文
安庆烟草成立30周年征文
——对安庆烟草发展的几点认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1981年7月安庆烟草公司成立到2011年。30年风风雨雨,30年坎坷磨砺,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安庆烟草人开拓创新,抓住腾飞的时机!3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历史的瞬间里,几代安烟人呕心沥血,倾注了满腔沸腾的激情,让你和我惊叹安烟时代的奇迹。
2002年7月,刚踏出校门的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憧憬来到了安庆烟草,那年,我还是一个嘴边刚刚冒出浅灰色的毛头小伙,如今身为一名安庆烟草人,在一个个可亲可敬、言传身教的师傅们的指导下;在同事的陪伴照顾下;在行业的培养下,我在烟草队伍中日益成长起来。虽然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不是很长,但成长的过程足以让一个人成熟,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着安庆烟草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安庆烟草早期的创立改革,但自从参加烟草工作以来到亲身经历和所听所闻,对安庆烟草的早期发展也略知一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而正是这些思维的转变,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寻找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安庆烟草不例外,在国家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得烟草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曾记否,10几年前,市场、价格都操作在少数烟贩的手中,各烟草公司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办事。曾记否,限价后的几年间,各县间
为了完成任务,赢得工业企业一点小小的利润分成,相互压降,限价、限价、再限价,可市场依然是一盘散沙,人心不齐,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其奈我何?曾记否,多少次、多少回,我们是多么无奈、多么的可悲,一件烟赚1-2元就卖,手里有专卖的尚方宝剑,就是不能用来坚决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国家财税收入!一度时期,假冒烟、走私烟立定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怨声不断,广大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苦于没有良策。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由于行业的前期不规范经营所造成。如今,安庆烟草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发展空前。企业业绩和市场基础走在全省前列;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2006年代表全省商业企业参加了全国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成果展示,并获得了国家局张保振副局长的肯定。下面,我就结合客户经理岗位谈谈对安庆烟草近几年成长的几点认识:
第一、企业运行越来越规范严谨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其规范性是治企之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安庆烟草正是本着规范性发展,才有存在于社会的一席之地,本人进入安庆烟草系统近10年光景,亲身体验了烟草发展之规范,听同事和卷烟零售户所讲,在10年之前,烟草由于管理上不是太规范,导致那时的烟草商业企业无法掌控烟草市场,从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记得我片区城关地区的几个零售户在讲到以前的烟草销售情况,他们相当留念,因为那时的他们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那时他们所订购的卷烟不是直接从烟草公司进货,而是
直接与烟贩子直接进行交易,在其成本上相对较低,同时市场假冒卷烟也较多,而烟草公司当时在其管理上相对比较松懈,从而给他们这些客户有利之乘,他们正是利用烟草公司的管理不规范,不断外渠道进货,同时在市场上大肆销售假冒卷烟现象也比较普遍,可以说烟草公司完全失控,而随着安庆烟草体制改革的浪潮,安庆烟草人在其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也随之逐渐规范和健全,企业发展逐渐上轨道,市场净化程度也相当的好,可以说现在的安庆烟草公司完全掌控卷烟市场,所以说规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物流、访销模式越来越健全
近几年,安庆烟草在配送网建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打破了以往的多级配送、手工分拣的特征,实现统一的物流管理模式,以“让零售户满意、让消费者满意”作为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烟草行业正在努力调整自身角色,由“坐商”逐渐转变为“行商”,访销由被动转变主动模式,由原先的驻点批发到现在的电话访销、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等模式,卷烟由自行提货到烟草公司送货上门等转变,无不显示了现在物流、访销模式的健全和完善,而今年以来正在推进的网上订货新模式正越来越健全,真正做到以“两个至上”为企业价值取向,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基准,不断打造现代一流安庆烟草。
第三、向服务型行业转变越来越明显
2010年3月,县局韩局长召开营销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服务好坏最直接的体现是客户满意度”,我认为,客户满意度最直接的体现是客户对烟草公司的认可,服务优质了,满意度上去了,客户给予烟草工作的配合度就会提高。因此,现代营销注重的不是商品量的问题,而是服务是否到位,卷烟零售户和广大卷烟消费者对企业是否满意等,在我们日常的走访中,与客户谈及对烟草公司的近几年的感受时,多数客户都有很深的感触,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企业的服务越来越到位,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市场净化越来越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安庆烟草的你和我,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梦,肩负继承与发展着安烟重任,义不容辞。日月为我们作证,金叶为我们壮行,让我们在一片片金叶下宣誓:我们是烟草人,我们决心踏着安烟前进的足迹,时刻准备着,为安烟事业,奋斗终身,贡献出青春和力量!
客户经理:郑卫兵
第二篇:感谢您,安庆烟草
感谢您,安庆烟草
范斌权
回首往昔,不曾离开我的是您; 伴我成长,激励我在生意路上奋勇向上。
生活,因您而丰富多彩;
人生,因您而绚丽多姿。
感谢您,安庆烟草!
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彷徨!
是您,陪我度过每个日日夜夜; 是您,呵护我一天天成长;
是您,让我的生活过得多滋多味。
感谢您,安庆烟草!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经济日报)
新合作化使农机化获革命性发展
□王鸿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机化经历了高—低—高的发展过程。前一个“高”,反映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使用、管理及科研领域对“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呼声和热情高,笔者曾经在军垦农场务农十年,并且有六年的时间使用农业机械从事耕作,亲身体验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亲眼目睹周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缺“机”而导致生产艰辛、生活艰难的情状。而这后一个“高”恰恰是由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催生的,这后一个“高”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数量的提高,更重要的,一是体现在农业机械使用形式的质变,由完全集体所有发展到允许农民个人购买,又由农民个人购买、个人使用发展到形成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地使用农业机械。二是农业机械概念的外延的扩大,由耕种收割发展到耕种收割、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以及林牧副渔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1980年指出的,广义的农业机械化,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三是农机市场的对外开放,一大批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进入了我国农村,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
1978年以后,诞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同时,耕地小地块经营也限制了农机的使用和农机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即使是大型国营农场农机化的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而农业机械是承载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道路,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而实践证明,单个的、小地块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可能充分利用当代新科技装备农业,不可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也无异于空谈。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有组织化的生产。而中国广大农民对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人民公社”式的“一大二公”、剥夺个人物权的“公有制”组织形态依然心有余悸。发展农业组织化绝对不能再走“人民公社”式的路子。中国农民是伟大的社会阶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大约20年前,我国河北保定等地区的农民就开始酝酿和发展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农机协会。虽然这种“协会”在带领农民向组织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探索作用,但是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往往成立得快也消亡得快。但是广大农民一直在探索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全国各地出现的“农机银行”“股田制”“农机互助组”“农机合作社”等,是农民艰辛的探索的见证。
20世纪末,笔者在相隔二十年后再一次踏上东北大平原时,尤其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意外地发现,一些地方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耕地分割得像“棋盘格”、农民牵着犁杖走的现象;恰恰相反,在全镇8200公顷耕地上看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玉米地,大型拖拉机正牵引着中耕机在除草……只是再没有看到当年夏锄时人们挥汗如雨、手握锄头除草的情景。
当时全国农产品价格下“浮”、甚至处于“滞销”状态,而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却有增无减。此前,当地也曾发生过粮食滞销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但当地农民在党委和政府引导下,走“以农机化为先导、以规模种植为突破口、以大流通为载体”的发展路子,这个镇的长山村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机股份合作社”,并逐渐在全镇各个行政村推广。这种“农机股份合作社”具有“现代企业”的形态。农机股份合作社把除个人所有的集体农机具和库房进行资产评估后(123.5万元),按地
7、人3的比例折股到农户(每股300元,折合4117个股份),农民自愿入社。农机股份合作社把合作社社员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又突破了土地家庭承包的形成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的局限。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械作业对社员农户只收取作业成本费,农产品归农户;对外作业收入则按股分配红利。全镇8200公顷耕地没有一块地撂荒,当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80元,比上年净增1580元。
2006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农业专业合作法》,无疑是对弓棚镇以及全国广大农民在新时期农业生产尤其推广和促进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创造的肯定和保护。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土地实现了规模作业,既解除了无农机户的后顾之忧,又充分发挥了现有集体和个人所拥有农机的使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百公顷玉米全程生产成本仅48万元,亩作业成本低于全省43.27元,全镇机械化作业4000多公顷每年就可节约成本500万元。公斤粮成本仅0.27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24元,百公顷粮食纯利润24.6万元。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还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笔者2000年底再次到弓棚镇时了解到,弓棚全镇11个行政村,村村有农机作业队,共拥有52台大型拖拉机、21台大型收获机,513台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975台套,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200多万元。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成为促进当地各业发展的“龙头”。全镇2.1万劳动力,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3000人左右,只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13%从事粮食生产,87%的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上,催生了畜牧业合作社的诞生。全镇千头以上的养猪场2个,规模养殖户2600户,5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7户,养鸡户1200户,日产蛋量1万多公斤。畜禽养殖促进粮食年“过腹转化”5万吨,每年还要外购粮食3万吨,消解了当时粮食降价的不利因素。畜牧业的发展又促使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向着工业和以畜产品销售、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镇的生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牧业占到50%,农业只占9%,多种经营占18%,乡企民营占23%。第二、三产业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弓棚全镇的社会总产值中种粮收入只占了三成,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小城镇建设也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城区改造、道路建设、市场规划以及文教卫生发展等城市化拉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当时国务院一位领导视察弓棚镇时,盛赞这里出现的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新五怪”现象:农业大镇,近九成的农民不种地;产粮大镇,年产粮8万吨不够用,每年还要外购3万吨;粮价下跌,农民收入逐年递增;生猪大镇,生猪不够卖,每年还要外购30万头;销售领域收入比生产领域高,卖猪收入比养猪收入高。
实现了这一步,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功不可没。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首当其功!
弓棚镇曾是吉林省国家级农业综合改革的试点镇。而弓棚镇10年前成立“农机股份合作社”无疑具有革命性和里程碑的作用,为使处于低谷的我国农机化得以有一个新的发展发挥了探索者的作用。如今,全国各地各类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已经遍布农村大地,全国农机化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发展阶段,至2003年,我国农村各类机械总动力已经超过了6亿千瓦。弓棚镇“农机股份合作化”促使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多业并举的局面,起码给人以三点启示。一是农业生产必须拥有智能化的生产工具,这是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突出标志。当前在我国农村,先进的农业机械就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放弃了发展农业机
械化,就是背离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也就无从落实。二是发展农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农民、农业要走出孤立、封闭的小农经济状态,必须有与市场化发展相一致的专业分工明确、社会化协作广泛的社会合作组织,与农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同样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直至“三农”问题全部解决的必由之路。包括农机股份合作社在内的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利用率和解决无序化及扩大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农业生产必须借助先进的生产机械和经济组织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经济组织用市场规律合理调节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生产纳入市场化的轨道。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组织化、市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实现了这“三化”,才能说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可喜的是,中央于2006年及时地出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保护了农民的首创精神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在我国农村,各种农业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此文获征文二等奖)
第四篇:烟草成立30周年演讲稿
回首三十年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今年已是**烟草成立的第三十周年。回首这三十年的行进轨迹与经历,总有几分感慨。三十年,自己从求知的少年到走向不惑之年,我耳闻目睹了**烟草的改革发展,工作的经历也见证了**的改革发展。
因为母亲是当时**公司基层烟站职工的缘故,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留下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烟叶采摘、绑杆、上笼、烘烤、分级绑把的烟叶生产场面;留下了大人孩子赶着地排车、排着长龙交售黄烟的片段,留下了烟站工人手编烟帘子和制作竹帘子的印象,留下了打包工人赤膊挥汗、口喊号子、手摇打包机打包的场景,留下了初次见到来中国采购烟叶的外国人的惊诧和好奇……。
伴随着改革开放,烟叶生产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个的家庭生产到农场化规模生产,从人力生产到机械化生产,从粗放简单的生产组织方式到精细化的组织流程管理---育苗商品化、生产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烘烤自动化。烟叶的种植生产,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惠民工程”。
1990年,毕业后的我有幸成为**的一名员工。我由一名机械维修工人开始,做过车床工、统计员、财务会计、办公室行政管理员,一直到现在的中层管理。期间耳闻目睹了一个又一个老一辈们曾经褴褛、感动岁月的创业故事;一幅又一幅几代领导人栉风沐雨、励精图治、谋划企业发展的画面;一次又一次众多同 事、工友们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团结拼搏、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工作场景;见证了厂由一条工棚式简易挂杆复烤生产线年产几千吨到拥有两条打叶复烤生产线,年产5万多吨,利税近亿元的沧桑巨变;亲历了**企业关停并转、重组整合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的历史性跨越。
三十年,对于**烟草来说,是从初创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时间,作为烟叶主产省的国有企业,**烟草始终践行“国家利益至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坚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发展之路,企业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秩序不断规范,经济效益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较好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三十年里,**从初创到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也走过了二十五载春秋。**从一家隶属于县级烟草公司的**企业成长为今天**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以质量为保障,严格规范,创新发展,推动了打叶复烤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年复烤加工量由30万担提高到现在的120万担以上,实现了利润近百倍增长的超常规发展。
2011年3月,在继云南、贵州、湖北三省打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之后,**烟草顺应行业改革重组的形势,对**进行重组整合,成立了**有限公司,完成了**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新跨越。作为控股股东的**烟草公司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省局(公司)的坚强领导和支持 下,立足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打叶复烤企业的战略目标,秉承以满足“532”、“461”品牌发展对打叶复烤加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加工工艺水平为支撑、深化改革、理顺体制、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相融共济,创新发展,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岁月不寻常,甘苦寸心知。三十多年的那些或浓或淡,亦真亦幻的时光历历在目,那些挥之不去的日日夜夜已在我身后定格成一串深深的足印。还记得刚工作时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拿宰子的手要稳,要松,拿榔头的手要狠且准;还记得第一次烧电焊,焊缝像蚯蚓却被**师傅善意的赞许;还记得**科长一次次“逼迫”自己参加统计职业资格考试、苦练算盘和自学电脑知识的严厉;**第一任厂长的谆谆教诲、**厂长的循循善诱、**厂长的严谨和有序以及董事长每一次鼓舞人心的讲话,每一次果断的决定,每一个肯定的眼神和鼓励。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伴随着我的进步和成长。
春来草自青,秋去叶自落。三十年,自己总在思考,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不惑之年,蓦然回首,原来“情义”二字一直在那灯火阑珊处。事物的本性、人的本性往往是最简单的,是归零的,这就是“道”。万“术”不如一“道”。公平、公正、正义、责任、诚信、勇气、谦虚、博爱、勤奋等都是最根本的“道”。无论是经营企业,抑或我们做人,守正于道,必然会由和谐而致共生,由利他而致共同。三十年的人文和砥砺探索,积淀了** 烟草的“情义”二字,这正是**烟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意义所在。之与国家,义不容辞、担当大义;之与消费者,关注需求,恪守公义;之与烟农,思源反哺,秉承道义;之与零售户,情深意浓,坚守信义;之与工业企业,永叙情谊,共担忠义;之与员工,融合情义,崇尚仁义。
我们存在的价值,是真实的。从根本体悟“情义”二字的精义所在,常常抱持一颗“美丽的心”,敬天爱人以致天人合一,以心为本而达物心两荣,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理念,更好地工作,善度人生,构建和谐生活。
这不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吗。
明心见性,入眼尽是风光无限;乐山乐水,随处皆为美丽人生。
回首这三十年,感谢有您相伴。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人们的日子依然还是十分清贫,我家也不例外。像当时绝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我基本上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能有新衣服穿,然而记得那时我却极讨厌穿新衣服。
小时候我的新衣服总是很肥大:上衣下摆垂到了膝盖,袖子包了手,裤脚在地上拖着可做扫把,穿在身上绊手绊脚的。每次穿新衣服时,我噘了嘴表示不满,母亲就安
慰我:你正在长个呢,到明年就合适了。我就信以为真,只盼自己快点长个,然而个子却总不见长。往往是磕磕绊绊过了几年,新衣服变成了旧衣服,才算合了体。我于是讨厌新衣服而喜欢旧衣服了。年幼的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亲总爱把我的衣服做得那么肥大呢?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那肥大的新衣服穿在身上不仅仅只是不舒服了,而且还感到了别扭,我时不时会想到我的模样一定会是很滑稽可笑。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对新衣服就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为此,我和父亲还曾发生了一次冲突。那是一年春节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件袄子,兴冲冲地拿回家让我穿上。那袄子里面铺着一层淡黄的绒毛,看起来很不错,对那时的农家来说,算得上是难得的奢侈了,但照例还是很肥大。我就坚持着不穿,父亲大为恼火,狠狠地把我训斥了一顿,说我不知道生活的艰难。我当时感到极端的委屈,为父亲的毫无道理。而今天回过头来想一想,我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清贫的日子慢慢地捱着,变化说发生就发生了。不过就那么几年的光景,人们的生活变了样。我们家承包了村里的10多亩地,一年还清了超支,第二年买了一辆自行车,过了几年村子里通了电,我们家和很多人家又买了电视机,再后来有人买了摩托车,有人建起了小洋楼。乡亲们的生活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随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我穿新衣服的机会渐渐地多了,而父母给我或做或买的新衣服也合体了。因年龄的增长我也懂事了许多,幼时关于新衣服的疑惑自然消散了。
现在,我已做了父亲了,儿子有着一衣橱衣服供他挑选着穿,他不再有我曾经有过的烦恼,他烦恼的是我们买给他的衣服式样不够新潮与现代。看着儿子如今的幸福生活,有时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关于幼时新衣服的记忆,心中还会有一丝涩涩的感觉。可喜的是,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我衷心地祝愿我的乡亲和普天下的人们: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