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4 04: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

第一篇: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

三江乡2012年旅游工作安排

2012年三江乡旅游将按照“文旅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结合三江乡实际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以观独特风光、赏民俗风情、品特色美食、住藏家客栈为建设内涵,全域打造“水乡藏寨〃梦幻三江”。

我们将坚持“突出资源特点、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个性景区”工作思路,实施同镇管理差异发展战略,把水乡藏寨文化旅游区建设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与城镇体系构建相配合,与藏文化发展相协调,努力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验区。

一、做优发展规划,打造全域景区

2009年三江乡纳入国家4A级风景区编制范围的仅有河坝村水乡藏寨和潘达尔观光景区。我们将按照四川省《“灾后藏羌新区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规划定位,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把城镇与农村整体规划,实现布局组团化、功能错位化、发展协调化。结合三江区位优势,将三江划分为“一轴四区”。即,一轴:一条旅游发展主轴(水乡藏寨—集镇—三江风景区);四区:中部水乡藏寨休闲区、西北部三江风景休闲观光区、南部卧龙仙境(万亩珙桐林)生态观光区、北部盘龙山生态探险体验区。“水乡藏寨休闲娱乐区”业态定位于户外运动、健身休闲、探险体验、藏族风情、果蔬采摘、祭奠缅怀、佛教文化;“三江风景休闲观光区”业态定位于餐饮休闲、生态观光、会议培训、户

1外运动、健身休闲、探险体验;“万亩珙桐林生态观光区”业态定位于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盘龙山生态体验区”业态定位于野外探险、体验生态。

二、做活水文化,展现灵秀气质

(一)完善明月湖配套功能。水乡藏寨明月湖,原本是黑土坡电站蓄水库,打造为景点后一直存在不能同时满足景点游玩和发电生产的需要。我们将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处理好景点蓄水和发电供水矛盾,确保明月湖在旅游旺季长期处于饱和水位,为划艇等水上娱乐项目提供保障。完善水上娱乐服务设施设备,增添龙舟等娱乐、赛事项目,进一步增强娱乐性、休闲性、观赏性和群众参与性,让不同年龄、各个层次的游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项目。维修完善明月湖夜景观设施,使明月湖夜景观与水乡藏寨良好呼应。

(二)“求同突异”发展漂流旅游。在漂流旅游进入大众时代的今天,而三江漂流却“漂”不起来。我们在做足中老年“清凉一夏”避暑游的同时,需学习借鉴都江堰虹口漂流的成功模式,进一步改善潘达尔景区漂流设施和配套服务,增设独木船、竹筏等漂流项目,争取通过筹办以“漂在水乡藏寨〃体验清爽刺激”为主题的三江漂流节,提升三江知名度。

(三)构建差异性景观水系。坚持差异化设计,高起点打造,在正在实施中的河坝村产业观光带增设水体景观带和景观小品,使其充分展示差异度、特色极、优势源,构建林水相依人水和谐新村,让游客在增强审美效果的同时提高体验三江水乡风情灵秀之美的识别性。

三、做精藏文化,提升藏寨神韵

三江因其山河如画、藏族风情浓郁,被游客誉为“离都市最近的香格里拉”。历经明英宗正统六年加渴瓦寺土司接管开通茶马古道而兴盛,也有藏兵远征宁波镇海抗英的惨烈传奇“辫子坟”,更有藏汉一家百折不挠抗震救灾的伟大史诗。我们将探索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突出城镇主题文化的差异性,增强三江的厚重感和生命力。

(一)深挖土司文化。三江瓦寺土司,是四川藏区著名“嘉绒十八土司”之一。我们将深度挖掘提炼瓦寺土司独特的“传奇与神秘交织”的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三江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完善街村喇嘛寺景点,将藏兵远征抗英历史纳入“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内容,把“辫子坟”打造成见证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祭奠缅怀地。

(二)丰富群众民俗文化生活。利用藏历年、春节等节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藏民族文化生活和广场文化,传承弘扬藏家热情好客的待客礼仪、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宴丧葬习俗和歌舞文艺活动。

(三)提升藏文化元素村容村貌。协调服务好水乡藏寨白塔群项目建设。抓好河坝村产业观光带拆除拆迁、入户参观户打造,着重抓好藏家民居风貌改造提升,进一步展示和发挥藏式建筑主题差异,努力把藏家风情苑、产业观光带藏家民居打造成藏族旅游文化生态村。

四、做细农耕文化,积淀乡土气息

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主导文化,更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元素。我们将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契机,立足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使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有机耦合,促进文化变产业、产业连基地、基础带居民。

(一)开发整合特色资源。坚持优势优先,利用区位差异,抓好以猕猴桃、现代畜牧业为内容的“四千万工程”,实现优势种养业错位发展。积极发展以农民为主体,以“三江猕猴桃、三江土腊肉、三江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为内容的专合组织,突出在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中的组织作用,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草坪村、柒山村发展状大虹鳟鱼、棘胸蛙等特色水产养殖,在促农增收的同时让三江特色餐饮“活”起来。加大照壁村三江健康养身基地项目工作协调,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大万亩珙桐林和盘龙寺开发的争取力度,让游人观赏珍稀植物,领略独特风光。

(二)打造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三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是猕猴桃生长的最佳地区。当地农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种植猕猴桃,种植经验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我们将重点在河坝村、照壁村、麻柳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栽种新优品种,改善基础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促进猕猴桃产业优化升级,把示范园是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农业于一体的高标准猕猴桃综合示范区。

(三)增设体验式农耕旅游项目。做细三江农耕旅游开发,着重开发“猕猴桃采摘,跑山鸡喂养、市民农场”等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游客真正体验“乡”、“土”

和“俗”,使游客在参与中体验农村,了解三江,满足城市居民渴望宁静恬然的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

五、做特熊猫文化,开辟旅游“新干线”

目前,三江游客主要以中老年群体为重点客源市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政府“水磨、三江、卧龙、映秀”旅游组团发展战略,以“休闲旅游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为突破,努力建成熊猫科普基地,吸引青少年游客。

(一)建设熊猫科普馆。尽快办结熊猫饲养审批手续,做好饲养管理人员参训工作,力促3月份熊猫回家。在原有基础上,年内实施熊猫馆、熊猫室外活动场地扩建项目,新建熊猫科普馆,力争建成集活体熊猫观赏、熊猫科普知识、熊猫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展馆。

(二)放大熊猫品牌效应。通过举办“体验水乡藏寨〃探秘熊猫文化”主题活动和熊猫文化艺术节,开设参与性强的“熊猫饲养员”等体验项目,用熊猫品牌效应提升三江旅游影响力,把三江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宝的自然天堂、人间的世外桃源”。

六、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震后三江,在祖国的怀抱中涅槃重生。但离“环境优美幸福家园和发展振兴成功范例”新目标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滞后。“5.12”特大地震后,三江境内次生灾害严重,每年旅游旺季正是地质灾害高发期,虽在灾后重建中加强了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仍不足以抵

御自然灾害的破坏,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大大制约了我乡旅游产业发展和老百姓增收。

(二)整体功能不配套。由于我乡旅游开发起步晚,基础差,集镇的服务功能、景区的配套设施以及经营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

(三)区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全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体因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经济基础、发展意识等差异,各村组发展不均衡。河坝、集镇、景区所在地的村组产业发展较好,经济相对滞后和地理位置较为僻远的高半山村组发展缓慢。

(四)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观念不新,匮乏市场经济和管理营销知识,互相杀价等不良竞争现象偶有发生。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作明书记批评指正。

祝刘书记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扎西德勒!

中共三江乡委员会三江乡人民政府2012年3月1日

第二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

活杀家禽、农村野味、自产绿色蔬菜采摘、农家特色菜、时令水果采摘游、游泳及水上娱乐、垂钓、烧烤、棋牌等娱乐项目

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1-12-26 16:29来源:可行性报告网 作者:可行性报告专家 点击: 139次

【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XX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652亩(其中林地450亩、耕地180亩、农民宅基地22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乡村俱乐部、互助农庄、生态农业园及农民新村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乡村俱乐部: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客餐饮、娱乐、住宿以及精致农业产品(如:特色瓜果,花草)和精致特色旅游手工艺品展示和交易。

2、互助农庄: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新建7000平方米,维修改造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出租给热衷于休闲度假和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或者出售,并帮助业主管理以及经营。

3、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本杜植物群落和新引入植物中的展示为主题,打造特色植物风情园,种植具有地域风情的植物,突出和显示了风情特色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价值。

4、农民新村:用地4674平方米,利用农民原有宅基地用地将农民集中安置的区域。

(六)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为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38万元,土地租金562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项目由来

本项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号召,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和精神解读,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荒地、林地基础资源,并充分发挥本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手段,开发组织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建立起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集“休闲互助农庄、乡村俱乐部,农业生态园和农民新村”于一体的创新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了农民的终身利益: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供工作机会,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所依托,得到社会的保障;同时,该模式为政府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收做出积极的经济贡献;保证了农民,政府等多方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并优化了农村自然资源配置,保护林地、耕地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集约有效利用。

三、建设原则

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四山管制规划》为指导,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控制和引导。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内土地和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在有机、合理、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有序的发展建设。

3、策划应能满足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空间构架,远近期相结合,保留林业、农业用地,合理开发宅基地,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4、策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不破坏自然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镇。

5、策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用地划分、功能分区和道路结构等方面,为近远期建设提供方便,有利于镇区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启动,滚动发展的模式。

休闲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量:205 次

休闲农业的项目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综述、论证和评价的主要结论概要。总论中应说明项目名称、项目选址、开发单位与隶属情况、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建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及有关审批文件,并列出建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及开发意向的背景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项目建设的社会前景分析。

项目开发意向说明项目的建设地址、开发单位及其隶属关系、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以及项目的市场条件(所面向的市场)、生产建设条件、原料、技术、交通、水文、地质等情况。项目背景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项目宏观背景研究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相符。另外还要考察项目在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安排的投资时机,以及项目建设对有关规划的影响等。项目微观背景研究主要从项目本身着手。首选从项目开发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技术投资的现由,即通过投资项目能给地方、部门和开发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投资环境是影响项目投资行为的多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因而投资环境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宏观上分析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微观上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开发单位发展的要求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等。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基础是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系统地搜集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休闲农业开

发项目、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经营范围、营销方式、市场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4、条件和选址

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主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分析,包括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分析,并对其选址作出评价。

5、建设规模

综合市场分析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对建设规模的大小是否适当作出评价。

6、技术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是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的设置、项目的组合、项目的布局、项目的建造、生产技术、旅游服务方式、设施配备和交能运输条件等进行分析。

7、资源环境保护

根据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和经营方式,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得当、措施是否配套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8、组织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开发休闲农业的成几关系极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将要设置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素质水平、技术培训和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9、开发进度

对开发进度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力度、资金筹措的进度、休闲农业的季节限制、工程必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安排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图表的方式编制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

对项目总投资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二:一是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项投资需求提供充分保证,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多项不必要的支出费用,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资估算的具体做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要复核项目总投资估算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类,建设投资大多由五大部分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和建设期借款利息)组成,这五项内容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次要对项目总投资中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估。各项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细项,根据这些细项的内容估算出投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投资不仅在总量以符合要求,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

11、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是靠适当的筹资方案和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满足的。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评估中首先要考虑选择的资金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合法、筹资数量有无保证。其次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种资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风险最小、获取容易、成本最低的要求。

资金筹措方案确定以后,就可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预计进度和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编制,具体可以按照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估算表中的支出,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和流动资金用款计划。投资使用计划的安排应能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的最优利用。

1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从项目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项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与项目为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效益),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经济合理。国民经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只是对某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及特殊行业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对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作出总体评价的结论,要针对原总体开发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为慎重起见,对于大中型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在总体规划完成之后、项目工程设计之前,还应进一步地作详细论证,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的可靠性。

第三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作者简介: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副主席、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主任

第四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培训教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乡村风情风貌为依托,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的新业态。也就是说以农村和农业资源条件为发展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类型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和农家乐型。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众多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积极性很高,势头很猛。但是,总的来看,大部分投资业主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理解还有误差,认识还比较片面,定位不够准确,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简单等同于吃农家菜,而没有看到其深层次的意义。

(一)、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

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最终解决办法,是资金向农村流动。(如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建设资金、消费资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民,促

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特别是我们现在拥有了土楼旅游资源,以及我们客家人的风土人情来吸引更多的城市资金向我们农村流动。

(二)、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土楼旅游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龙岩是正在逐步升级的交通要地。(国道319、205;漳龙高速、龙长高速、永武高速、双永高速;

龙漳、龙梅、龙赣等铁路;“海西号”旅客列车)。

最近在永定县,下洋至初溪、大溪至下洋廖陂、伯公凹至岐岭和湖坑至高头的四条旅游公路的修建,正在火热般地进行着。在建的这四条土楼旅游公路,被列为我县打造旅游强县优先重点实施的项目,建成后相较以前会在原距离上缩短22公里,使永定高北景区、湖坑景区(洪坑、南溪)、下洋景区连成一片,形成永定客家土楼旅游的精品线路。这是我县依托“世遗”资源,以创建“全省优秀旅游县”为契机,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速精品景区建设,努力将“福建(永定)土楼”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名牌的一大举措。

其中,振福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停车场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已于去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其它的项目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

(三)、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周边农民都以平均每天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游客加员工)消费的休闲农庄为市场,相应种植蔬菜、西瓜、果木,养殖鸡、鹅、鸭等,或开起了农家土菜饭庄等等。

在有些大的休闲农庄还自身建设了配套的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腊制房等,吸引和方便城镇游客进行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并购买农副产品。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需求的最大亮点和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四)、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员工至少60%以上(有的达90%)是当地农民。不但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平均年收入在10000

元以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庄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租赁农民的,而被租土地的农民基本上又在这些休闲农庄工作,这些农民能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双份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是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带动了农民素质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讲,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型农民。休闲农庄对当地农村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农民素质。凡是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农民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礼仪、礼貌等文明习惯。同时,他们在休闲农庄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和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且员工在回家或回乡的过程中,又给家人和乡民进行了工作或生活的交流,更大地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带动了当地民风改善

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点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民休闲的公园,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活动和业余生活,对当地民风的改善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总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涵盖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全部内容。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2007年中发1号文件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2008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指

出: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农家乐时曾高兴地称赞 :农家乐前途无量!

今年1月,永定县第十五届人民大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产业列为该县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应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

为贯彻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永定生态型旅游强县建设,今年5月中旬,永定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在建的四条旅游公路建设情况和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洪坑民俗文化村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以及田河旅游服务区、鸭子地游客服务中心和乡村农家乐示范点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五、吃、住、行、游、购、娱的特色休闲农家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趋丰富和多样化。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为主要内容的独特农家生活使越来越多城市人向往,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顺应着这种潮流而兴盛起来。特别是土楼旅游的兴起。

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也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吃、住、行、游、购、娱的休闲农家更具特色。

(一)“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入选暂定条件

1、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及独特的建筑风格;

2、距离设区市城区1.5个小时以内车程,有简易停车场,道路平整,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3、能提供卫生、可口的8种以上地方农家特色风味菜肴,可提供三餐及夜宵服务;

4、饮用水达到国家卫生规定标准;

5、具备带有瓷砖贴砌的灶台,厨房卫生条件较好;具备配套餐炊具并符合卫生要求,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消毒碗筷餐具或自备碗筷餐具消毒设备。

6、具备经适当装修,采光、通风、照明条件良好的整洁卫生间。冲洗龙头、洗手池、手纸框等设备完好,备有洗涤用品,有明显的指示和防滑标志

7、原则上有十间比较规范的客房,房间内备有彩电和冷暖空调设施,床上用品干净、舒适;或已制定规划,一年内建成。

8、周边有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和可供游客参与的农事活动(如采摘、加工农产品等)

9、取得工商、卫生等部门的经营许可。

(二)乡土文化的传播

“福建土楼 客家永定”----赵忠祥倾情解说(光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传播的是乡土文化,体现的是淳朴自然的民风民俗,不必盲目追求豪华高档,简单地把城里的一些娱乐项目搬下乡,我们可以依托土楼文化,进行土楼旅游的接待,让他们“吃在土楼、住在土楼、行在土楼、游在土楼、购在土楼、娱在土楼”。还可让游客参与到当地特有的、有季节特色(挖地瓜、种青菜、割稻谷、摘柿子)的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农村地域文化。

1、游在土楼之土楼简况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7

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

2、深情回望客家先民

永定土楼伴随着客家先民迁入永定而产生。永定是纯客家县。永定人绝大多数是南宋、元、明三代,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最后到永定境内定居的客家人。他们到此地时,平原已被当地居民,当时称为“土著”(闽南语系居民)和先期的移民占据了,只能到山区栖身。

因此早期到达永定的客家先民,饱尝饥荒战乱、流离失所之苦,在这片蛮荒之地,为了生存与发展,一方面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一方面建筑遮阳蔽雨的栖身之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家族聚居在一起就成为防御自然界(山区猛兽)和人为(土匪及外族人)的各种侵害的必然结果。

3、客家土楼聚族而居的亲情感

今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

福建,前往参观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客家土楼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大家庭,讲究人和。土楼是一个大家庭,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人们来到这里聚族而居,彼此互相照顾,不分你我,以血缘为纽带,为同族人,和睦相处,不分你我,正如楼内一中堂联所写“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4、建筑土楼的经济实用感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木、8

沙石。不破坏耕地、重复使用、不产生污染、节省人力财力。特别是黄土,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圾。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

四、居住土楼的安全感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5、居住土楼的舒适感

5、功能齐全。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6、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

(三)土楼剪影

秀丽端庄----振福楼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风景图。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是天地人溶成一体的杰作。

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的片头,就选取了这片风景为主体画面。振福楼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内洋、中西合称为振成楼振福楼占地平方米,共有个房间。中厅丈二,两边是上刻“振兴有

是一座外土壁的土楼,被的“姐妹楼”。面积4000多3个厅堂,96高二丈、宽二花岗岩石柱,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振福楼建于1913年。建楼者苏振泰,贫苦出身。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发财,选择了这片风水宝地,用几万大洋建起了振福楼。苏振泰的子孙很多,在海外的后裔就有上百人,不少是专家、学者。书香门第----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劫,想纵火烧门,衍香楼也按特色是:楼的内厅筑,有后堂、中堂、侧有厢房。厅内及右小门等雕刻精

去曾有匪贼行均不能得逞。八卦构建,其仿府第式建前堂,厅左右楼外围墙、左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楼的地势环境,左有“文星独秀,马鞍相随”,右有“鹦哥呈祥,架上金盆”,前为“笔架玉案”,后为“凤凰展翅”,风景极好,令人赏心悦目。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观。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现同样奇观。对这个奇异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学的解释。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今年二月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为“远山近水土圆楼,隔壁残垣且伴留,耕读传家犹传世,诗情画境何悠悠”。

衍香楼建于1880年,2000年9月衍香楼举行隆重的建楼120周年楼庆,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等后裔亲属和外宾等数百人参加了楼庆。

六、土楼特产与工艺品

土楼王子----振成楼 土楼之王----承启楼 抗震巨堡----环极楼 府第式土楼----福裕楼 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袖珍土楼----如升楼

结束语: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四百年。仰望土楼,这个小社会里的大家庭,正引领着土楼人家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七、学习培训再认识

1、什么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什么好处?

3、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展什么类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

4、经营“农家乐”要达到那些要求?

5、发展土楼旅游资源是县委县府发展永定县经济的重要举措,我们对土楼进行介绍时,可从那几方面进行解说?

第五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城郊农家乐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一、现状

凉州作为农业大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围绕城郊农家庭院和特色饮食做文章,二环路金羊镇的宋家园村村民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出以果木烤土鸡肉和农家风味小吃为品牌的“农家乐”服务,走出了一条借农家休闲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的“农家乐”之路。

宋家园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经济合一的行政村。全村辖XX个村民小组,XX人,XX户,村域面积XX平方公里,全村耕地XX亩,人均XX亩。XX年,在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宋家园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避署度假胜地海藏南湖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农家乐”小院,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以果木烤土鸡已成为宋家园村“农家乐”的品牌。截止目前,宋家园村的“农家乐”已发展成为拥有XX家“农家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XX多人,年收入达XX多万元的规模经营的特色产业。在“农家乐”的带动下,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由XX年以前的XX元增加到今天的XX元。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使我们感受较深的是,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向旅游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农家乐”旅游项目。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宋家园村“农家乐”还存在规划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街道服务不够规范、“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宋家园村“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1、在经营理念上,经营业主只重视特色(农家风味)、而忽视了环境(人居环境)、服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部分业主将投资绝大多数用于在主体建筑和室内装潢上,而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相对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建设上大兴土木,装潢上追求城市气息,使整个

“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这种优势,严重的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在招徕客源上,业主往往采取单打独斗,被动的进行宣传促销,如在门前竖立广告牌、为游客发传单(或发名片)和宣传册等,宣传口径不统一,宣传仅局限在各自的接待范围内,业主们走出本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利用网络做大宣传、参与旅游节会进行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要求还不强,使已初具规模的品牌产业不能形成合力。

3、“农家乐”产品粗糙。“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4、安全缺乏保障。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 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5、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还可以,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

根据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区要建成“农家乐”接待点800家,其中:城郊乡镇如金羊、高坝、和平建成以饮食服务、采摘、烹饪等参与性的“农家乐”接待点达到300家左右,较远乡镇如清水、清源、长城、武南、黄羊、张义、洪祥、双城等乡镇建成以住宿、农耕、旅游为主的“农家乐”接待点达到500家。

在具体操作上,由区旅游局负责,一是结合各乡镇实际,帮助制定合理规划,引导“农家乐”旅游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出台凉州区“农家乐”规范管理办法和星级“农家乐”旅游评定细则,指导我区“农家乐”接待点建成为卫生整洁,公共信息符号规范的新型农村示范点。

四、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凉州区“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要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建设开发,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城建、工商、土地、农业等部门在“农家乐”审批和项目帮扶过程中,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区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要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专门现象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其快速发展。

三是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四是要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总之,这种“农游合一”的“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对调整我区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我区“农家乐”旅游势必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先锋,使我区文物古迹游与生态农业观光游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凉州旅游走向繁荣。

下载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中体验区情况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 河北省涉县、围场县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一、基本情况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新闻中心了解到,近日,天津市召开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会议对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姓 名:明 敏 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

    芜湖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篇

    芜湖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10—2012) 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旅游发展现状 1、推进特点。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在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作者: 来源:《四川省情》2012年第11期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五则范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