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1.试题题型与中考题型一致,满分70,。共五大题,是一份较高质量的试卷,整个试卷图
文并茂,很具有时代气息,难易适中,适合开卷考试,但这次让学生闭卷考试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2.体现了厚今薄古的原则。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分值较大,且紧扣热点,考活
而不考死。
3.考查知识点广泛均匀。知识点分布广泛,古今中外,重点突出。考的较细,比如填空第12题克莱武是教材中阅读部分。
4.试卷特点。(1)立足主干,突出实践
(2)选材新颖,注重能力。比如材料解析题引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材料,让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分析与探究引用习近平的一段讲话,让学生谈感想。
(3)情感浓烈,价值引领。让学生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关注社会热点,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1第一项是单项选择,每题2分,注重情境设置,比如第一题漫画题,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察了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优秀学生学得了满分,最差的仅得到6分,区分度非常明显。
2填空题本题10分,安徽历史占了3分,失分最高的就是安徽历史,几乎没有做全对的,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这一题失分也较高,关于思想解放3个填空错的也较多。
4材料分析题。这题紧扣当前的热点,比如你怎样看改革,学生不知怎样组织语言,缺乏总结分析概括的能力,因此要加强时政热点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丝绸之路的作用在考纲中删除,仍出现在试卷中,不妥。
5分析探究题:用三幅图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的共同主旨,学生得分偏低,学生概括不出。皇帝倒下去了、国家站起来了、新道路开辟了,分别是什么,失分较高。失分 原因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审题不清知识迁移不够。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试卷中尊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遗忘现象严重
2热点知识了解不够,不会分析。
3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4书写答题不规范,字体潦草。
三。建议
1转变观念,探索历史教学。平时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感知,学会记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历史特点。
2夯实双基,有条不紊复习
单元复习课:找回对教材的复习。
主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3深谋远虑丰富策略
充满对教材的刺激
充满思维的碰撞
充满感情的交流
激发兴趣,训练思维,提高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应用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题的范围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单元,所涉及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部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考察。试题覆盖面较广,注重考察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年代的及材料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本次考试虽然闭卷考试,但是死记硬背的题很少,试题要求学生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力考察。既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年代、事件要求记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分析、总结等方面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试题难度稍大了一些。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选择题中第1题,学生没有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基本含义。第6题学生应先分析出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其次要对每一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第7题学生对试题分析不到位没有从题干中找出有效信息。第12题“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殖民国家的民族英雄是”学生对历史人物掌握不够。2.选择题。第14题学生对材料分析不够。15题第3问学生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学生只答革命中的文献,读题不够认真。第4问认识对法律文献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学生对本题认识不够分析不到位。第16题第3问应答蒸汽机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学生也知道但是就是表述不清楚。第4问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学生不能能够根据要求答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改进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标和教材,结合课标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要。2.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3.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中关注更多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中。
第三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考情分析 科目:历史 分析人:邓迎平
一、试题情况
1、考查的知识点及内容
本次月考试题的范围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单元内容,所涉及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部分。古代史内容分布在选择和填空题部分,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2、考查类型及方向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有简答题、材料题、分析说明题,活动探究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所用时间适中,符合历史科考试标准,与中考题型基本相符;命题思想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理解、运用层次的题目也较多。非选择题多以专题形式出现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考察,重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选择题从题型种类上看,有图文型、材料解析型、概念型、否定型、比较型选择题,组合型、图表型、最佳型选择题;其中情境性型选择题,注意题干的情境性,有7、8、11、13、14、15题使用了图片材料或文字材料,营造历史的氛围,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习以能力立意的目的。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对试题答案的理解、解决及概括的准确度
三分之一的学生,重点主干知识掌握较为扎实,说明历史教师在教学与复习中比较到位,学生经过认真复习能从容作答。例如选择题15小题3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率均在70%以上,辨析题、材料题、及问答题的基础部分得分率均较高。
(二)、学生对答题方法掌握的程度
四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能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因而答案既多元又开放,说明了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1、错别字较多 致错案例:《马可.波罗行纪》写成《马可.波罗行记》、《权利法案》写成《权力法案》、史蒂芬孙写成史蒂分孙、君主立宪制写成君主立县制等等。致错原因:从学生的试卷来看,一般是粗心大意和笔误以及答题完毕后不做进一步检查等造成的失误……再有就是对历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字不落一分不得的。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张冠李戴,答题不准确,有答非所问、问少答多、问多答少等现象。历史信息的整合、提炼能力欠缺,题与教材结合不起来,不能随心所欲驾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按题意完成题目;对教材不熟悉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乱抄书现象严重。
3、审题不清。
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知识的概括、迁移能力尚待训练。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18、19题和问题探究题20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4、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如探究题20题,资本主义制度和治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学生混淆了,这样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因为学生是记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
6、解题思路不清楚,解题方法不正确。
比如材料题存在这样的问题:①在阅读时没有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不能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读不懂材料后,更找不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不能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不能准确、到位、客观。③是对材料来源及作者不进行分析,不能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
7、关于材料型、否定型选择题,出错较多。
学生不能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和材料设置备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没有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有的是忽略了“不”的限定语。
三、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面对明年的毕业考试,我们作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回归课本 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平时教学要坚持左图右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或重组能力,以便应对新的问题。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组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3.加强专题复习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这在非选择题中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串联历史知识,加强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按照历史复习总的安排,现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从而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4.精心筛选试题
现阶段教师的手头资料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标,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选择一些材料精炼、图文并茂的习题以强化训练,切实起到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作用,一定避免题海战,让学生做无用功,从而浪费时间,收效不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答题技巧,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审题要高度重视,告诉学生审题——审题——再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在学法指导方面,平时抓常规的训练,比如多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或者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写易错的字词;学生多动,代替老师多讲,请学生绘制表格梳理知识点,或者请学生设计问题训练他们思维能力,或者请学生讲讲课,或者请学生自己找找知识的相似点、不同点等等,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就轻松了。总之在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生多想,想知识主干,想思维方法,想命题意图,想时政热点联系,想审题解题思路,想规范答题;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
………………… 号…考… ………线……………… 名…姓… ………………封……………… 级…班… ………………密…………………校…学
……………… …
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0分)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唐朝的盛世主要有()
①开皇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贞观遗风④开元盛世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 3.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4.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安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人民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7某中学艺术小组决定建立一个绘画艺术网站,展示中外近现代绘画艺术的成 就,下列各项你认为能用于网页的是()。
①《最后的晚餐》②《海国图志》③《向日葵》④《格尔尼卡》⑤《战争与和平》⑥《愚公移山》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8.资本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下列事件中,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 C.建立法西斯专政D.“科技立国”的战略 9.“„„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运往()A.欧洲B.非洲C.美洲D.亚洲
1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这一年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九年级历史第1页A1960年B1975年C1982年D1990年 二.填空(共8分):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事件是_______________.3.周恩来在1954年访问印度中倡导的外交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__。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
6.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1993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
7.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它的作者是________.8.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0月17日宣布取消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在欧洲分阶段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新计划。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即称赞奥巴马这一决定“负责任”。但奥巴马政府并未从根本上放弃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战略选择,美俄两国间缺乏基本互信的现状不会因此得到明显改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2分)(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冷战”在经济、军事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在冷战中,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对抗的军事组织是什么?(2分)
(4)材料三局面的出现与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哪一事件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2分)
九年级历史第2页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白崖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一、语文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A.(shè)免B.(huì)赂 C.(qiān)让D.鞭(ch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皙的少年于是笑了。乌黑的眼瞳(tóng)熠熠的亮。
B.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里,她总会有一天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liàng)干。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yīn)。
D.阴霾(mái)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七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明辨是非锲而不舍悖然大怒B.层孪叠嶂因地制宜脍灸人口
C.臭名昭著无所事事狂风肆虐D.归然不动姹紫嫣红改斜归正。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②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的项目再度上马了。③合肥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
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
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
5.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方事的一种文体。
B.《爱莲说》——说:没有一定的形式,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C.《陋室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陈涉世家》——世家:《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照诸候的世代编排。
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
(1)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2)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
(3),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5)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7)无限河山泪,!夏完淳《别云间》
(8)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7.按下列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
是:。
(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
是。
二、阅读(50分)
[一] 孔子的故事(15分)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① “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② “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一个当惯了教师的人,往往容易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子,有时甚而不知道的也冒充知道。但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孔子却一贯虚心,对于求知是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的。孔子曾向子路说道:③ “仲由啊,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吗?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知道。一个教育者是应该这样的啊。”
学习和思考都重要,他说:④ “光是学习,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白费精神。”但孔子更重视学习,他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弟子们说:⑤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管想来想去,但是没有什么收获,不如实实在在的学习有益处。”
在学习中,他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巩固起来。他说:⑥ “学习会了的东西,时常温习一下,不也很有乐趣吗?”温习就能熟练,熟练就会有创造,所以他又说:⑦“温习旧的,能产生新的心得,这样就有资格当老师了。”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是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的。像对于父母要尊敬,想到父母爱护子女就要注意自己健康;像与人相处要融洽,但不要迁就;像对一般人都要友爱,但更要接近好人;像做事要勤快,说话要谦虚谨慎,逢见比自己高明的人要老老实实请教等。
孔子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可取的特点,这就是: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所以他的弟子颜渊曾这样地称叹:“咳,往上看吧,越看越高;往里钻吧,越钻越有东西。瞧着在前头呢,忽然又转到后头了。老师是一步一步地善于诱导啊……
7.填空:注:《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的语录体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2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是对《论语》中经典名句的今译,情任选三句,将原话默写在下面。(6分)
9.以上文段位我们“复原”了一各有着独特人格精神的孔子,请具体说说孔子的“独特人格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0.孔子一生的经历曲折坎坷,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4分)
本文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孔子的,作者只着眼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这一角度,结合《论语》,以孔子的话来表现其精神和品格。
[二](20分)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2.第一段加点的“后者”指什么?(2分)
13.分析第二段的语言,用一组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4分)
14.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请具体说明。(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欧洲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4分)
16.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的人物,成就她的事业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就文中所涉及的诸多因素,在今天看来,你觉得哪一方面最难得?为什么?(6分)
[三]课内阅读(15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一百许里(2)猛浪若奔(3)窥谷忘反...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9.用原文填空。(4分)
(1)写出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含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是:
20.简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山之“奇”水之“异”的。(4分)
三、作文(55分)
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考试,文化方面的、体能方面的,还有思想意识方面的……
请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请以“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