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MT咨询:信息化建设助力政府构建平安和谐城市
AMT咨询:信息化建设助力政府构建平安和谐城市
作者: AMT咨询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五年间,全国共有22.2亿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因灾死亡失踪10.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134.1万人次,倒塌房屋1794.9万间,农作物受灾21471.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上海是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随着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安全隐患已逐步张显,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特别敏感,随时都会引起城市重大灾害,这不仅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会严重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上海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构建一个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保障支撑体系是非常迫切的,这对提高上海的整体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国内其他城市和发展中国家类似城市的建设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谨从民政防灾减灾的业务角度出发,对如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进行探讨,范围涉及对报灾、核灾、防灾、减灾等问题的处置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以及高新技术的使用。依据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监管规定,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设计了一个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平台,它从灾害链全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主要围绕“灾前防灾备灾、灾中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等环节,结合综合保障平台对灾害相关“人”、“财”、“物”三个方面进行信息管理。
政策背景
国务院和党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年7月颁布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就提出“把加强灾害综合管理、提升防灾救灾的信息化水平纳入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战略中”。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温家宝强调“运用科技力量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体系”。2006 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再次明确提出“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在应急保障中作出了“科技支撑”的规定。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
要求“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将加强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上海防灾减灾信息化现状分析
根据对比国家各项应急救灾减灾的要求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我们发现,上海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仍然比较薄弱,许多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灾减灾以面向部门为主,强调综合、集成与系统化不够,缺乏对防灾减灾的科技平台的建设;
2、对灾害系统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灾害,特别是灾害链的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
3、对灾害的监测、评估还缺乏统一标准,难以相互比较和分析;
4、单项灾种灾害的预测预报信息和通讯指挥系统各成体系,未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5、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分析中提到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构建一个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综合保障支撑平台,使之最大程度发挥救灾减灾的工作职能,从而起到避险减灾作用。当发生重大灾害情况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应急通信保障,对灾情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估。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灾害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思路和解决方案
工作思路:AMT设计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平台从灾害链全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主要围绕 “灾前防灾备灾、灾中应急处置、灾后评估重建”等环节,结合综合保障平台对灾害相关“人”、“财”、“物”三个方面进行信息管理。
总体目标:构建一个“灾前、灾中、灾后”一体化防灾减灾综合保障支撑平台,主要依据对报灾、核灾、防灾、减灾等问题的处置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以及高新技术的使用。这一平台的作用是,提升防灾救灾信息化水平,培育社区防灾减灾自救能力,服务周边地区提供科技支撑,力争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建设内容:3个综合应用系统、1个支撑平台和1个数据中心(简称“3+1+1”)。“3”是围绕“灾前、灾中、灾后”全生命周期来建设的灾前备灾管理及风险评估系统、灾中灾害应急处置系统、灾后评估重建系统;“1”是指灾害综合保障管理平台,包括对灾害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管理;“1”是防灾减灾数据灾备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灾前备灾管理及风险评估系统、灾中灾害应急处理系统、灾后评估重建系统和防灾减灾数据灾备中心。
功能需求:主要围绕灾害发生的灾害链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业务流程,从备灾需要、灾中处置、灾后重建三方面,以及灾害保障、灾备中心建设五个内容来考虑业务功能需求。
1、灾前备灾管理及风险评估系统
灾害信息采集平台子系统:通过灾害信息员定期监测并将相应数据采集入库,构建灾害信息基础数据库。
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库子系统:利用该模型库对各终端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灾害风险等级,供决策机构参考。
构建覆盖全市的社区风险地图子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社区区域人口分布(密度)等基础信息,全面了解全市各社区的主要灾害风险源、救援点分布、各社区应急预案建设情况。
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子系统:将通过采集平台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与专业化的灾害风险分析模型相比对,判断是否产生异动,并将结果提供给决策系统来分析是否启动预警模式。
社区预案库、典型案例库子系统:建立统一管理口径的分类预案系统,实现应急预案的网络报备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
社区灾害培训教育子系统:考虑利用网络等远程的手段配合常规宣传平台,实现对社区居民灾害教育,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救灾物资储备库子系统:对于捐赠物资、中标的储备物资进行日常的登记、分类、查询、统计管理功能。
2、灾中灾害应急处置系统
灾情实时采集子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对灾害现场发生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反馈到系统。
灾情分析子系统:对灾情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统计及量化的预估,为启动应急响应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构成灾害应急管理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体制。
会商决策子系统:实现与各联动单位进行灾情会商决策。
应急指挥子系统:通过指挥平台及时掌握事故报警信息、查找可调度的救援资源,实现与联动单位协作,共享资源,从而提高对救援队伍、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车等的指挥效率。
救援管理子系统:救援管理应包括预案管理、队伍管理、专家管理和物资管理四部分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对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种预案管理、预案调用和专家库、资源库的管理。
物资发放管理子系统:对灾区发放和运输救灾物品进行有效、精确的全程管理,并实时对物资发放情况作收集,反馈给各级职能部门。
联动单位信息共享子系统:与国家、市政府和其他联动部门进行资源、信息交互共享、会商决策等,从而形成协助处理灾害的应急联动机制。
3、灾后评估重建系统
灾情损失评估子系统:通过灾害信息员、当地职能部门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信息采集、入库,以及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输出功能。
灾情监测、信息反馈:通过联动的平台,将灾害信息传递给其他部门及相关联动单位,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信息。
应急救援征用补偿管理:对受灾后,紧急救援征用所需物资征调、使用、归还、补偿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管理。
4、灾害综合保障管理平台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培训管理:对于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灾害信息员等救灾人员的人事信息、培训信息作日常的管理;同时对社区居民的各类减灾防灾知识培训、宣传情况管理。
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对各级各类的救灾资金投入、拨付整个流程进行系统监督,统筹管理,确认资金流向,确保专款专用,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捐赠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捐赠(如集体捐赠、个人捐赠、定向捐赠)方式,进行日常
管理(登记、分类、统计、公示(发布))。
技术装备管理:对技术装备的日常维护、运营状况进行管理,能及时掌握技术装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5、防灾减灾数据灾备中心
数据灾备:保证应用功能确保全天候、全时段的正常运行,数据、应用的冗余备份。
价值和收益
防灾减灾综合保障体系的建立,既可以根据灾害链的发展规律对灾前备灾和综合风险评估、灾中应急救助、灾后灾情评估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系统集成;又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灾害信息和风险评估信息,并在统一的平台上将各类灾害风险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整理,进而得到全面综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它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将灾害风险评估、减灾辅助决策、应急救助等信息传递到可能或即将发生灾害的区域和单位,为政府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迅速指挥和统一部署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和通信指挥。
第二篇:AMT咨询: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问题与解决思路
AMT咨询: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问题与解决思路
作者:AMT咨询 关键词:煤炭企业 信息化建设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能源行业专家研究表明:中国煤炭行业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使得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导致信息化建设停步不前。目前,大部分国内煤炭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基本停留在重复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水平上,整体管理水平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地步,成熟的管理模式在煤炭行业很难开展,总的来说,煤炭企业信息化中存在四大问题,需要采用相应对策加以改进和提高:
第一,煤炭企业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管理上缺少与信息化的融合贯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改造和创新性使用的过程。这里强调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与信息化相交融,实现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再升华。但是,许多煤炭企业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没有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变革,甚至沿用老一套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只是图有其表。
第二,没有进行协调统一的系统化建设。现在有的煤炭企业未从长远出发,缺乏系统的、结构性规划,急进功利为解决眼前问题上一套甚至几套系统;各部门单打独斗,这个部门上个软件,那个部门上个系统,各部门的系统兼容性不强,条块分割严重,不够协调统一,导致系统种类繁多并且兼容性差。
第三,未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拿来主义严重。煤炭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其用料的数量、种类与产成品之间没有因果上的必然联系,却受到自然地质等外界因素的较大影响。许多企业对高科技的装备比较青睐,也容易被开发商所罗列的好处所迷惑,未能很好地从煤炭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或者购买适合自己单位的硬件装备;或者上马的许多系统、软件或者某些系统的许多功能难以用到或实现。在总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却不实用,有的竟被最终弃置一边,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的浪费,实在可惜。
第四,人员素质较差,缺乏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大部分煤炭企业信息技术人员不足,中层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应用技能较低。企业缺乏既懂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目前企业建立的信息化机构并不具有信息管理职能。信息化建设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员工对信息知识掌握水平与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关系重大,如果员工对信
息化建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信息化管理有抵触,信息化知识水平不高,那么实施信息化也有阻力。目前对整个煤炭企业来讲,员工信息化素养水平不容乐观。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煤炭企业加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供企业竞争力,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对此AMT能源资源行业专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第一,寻求外部专业合作伙伴的帮助
目前,如果仅靠煤炭企业自身的力量搞适合煤炭企业的研发,大多数煤炭企业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科研力量和资金均难以达到,仅靠IT 供应商也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最好的办法是依靠二者结合、或者二者与第三方管理咨询服务商三者结合,密切合作,在熟悉煤炭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信息系统的合理需求,研发出适合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同时良好的合作伙伴对与日后系统的维护也可省心不少。
第二,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
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全面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化战略,用以指导企业一个时期内的信息化建设。为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信息化工作应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策划。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都必须纳入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
在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总体指导下,煤炭企业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按照煤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及生产和管理过程信息集成化的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第三,改革管理模式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身就是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再造,信息化只是提供了先进管理的一种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工具。然而这个平台只是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如果缺少科学的决策,再好的信息系统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在管理上要与时俱进,加强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破落后和僵化,使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信息系统相适应。
第四,重视人才建设
一方面提高待遇和其它条件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到煤炭企业中来;另,本土人才的培养,要引的来还要留的住。俗话说的好“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才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青山”。
第五,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信息化素养
狭义上,信息化素养即是体现在信息加工、信息获取、信息的处理利用以及信息创造诸环节中的基本能力。煤炭企业职工的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企业在加强职工培养方面可采取
“送出去、请进来”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是从现有的状况出发,将员工逐步送出去培养,或者定期请外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传授相关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另一种举措是从高等院校引进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结合企业的需求加以培养,从而充实企业的信息化队伍。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战略,各企业只有依据自身的现实、系统地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并通过完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的信息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由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跳跃式发展。
第三篇:开展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潜江
开展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潜江
“十一五”建设成就回眸之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强调,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今年6月和7月,中央、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发展固然是重要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带来社会的稳定和谐。近几年来,我市从解决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基层基础工作的瓶颈问题入手,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我市连续六年被省综治委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
单位”,去年5月,潜江还被中央综治委等部门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的光荣称号。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市把“平安建设”作为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进行了认真部署和强力推进。在此期间,政法公安部门加大交通环境整治、治安环境整治和安全保卫工作力度,解决了一批突出治安问题,确保了我市第二届龙虾节平稳有序进行;坚决打击干扰和破坏南水北调、引江济汉、汉宜铁路、移民工程、城市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共摧毁恶势团伙7个,抓获敲诈勒索、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人员107人,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先后开展“禁赌毒,保春耕”、“除五霸,抓五小”、“治毒害,端赌窝”、打击“两抢一盗”、“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451起,查处治安案件1166起。市综治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没有发生动摇全市社会稳定基础、影响全市政治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引起群众恐慌、社会骚动的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长期得到保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
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因此,我市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政法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平安和谐潜江做出新贡献。
规划中要求,要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社会服务管理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环节、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先导,着力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以开展“两实全覆盖”管理为载体,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壮大“基层综治”力量为根本,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以完善“动态防控”体系为重点,着力提升平安创建水平;以实现“虚拟社会现实管理”为目标,着力加强网络阵地管理;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效能。
第四篇:分局“四多举措”助力平安社区和谐建设
经发区分局
“四多举措”助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经济开发区分局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四多措施”有力推动了“三访三评”向纵深发展。
一、“多角度”挑刺改进公安工作
分局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群众给公安工作“挑刺”,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加以改进,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定期组织召开警民恳谈会,不谈成绩,只找问题,由分管局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自身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进行全面剖析,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并由社会各界代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统一制作“三访三评”活动征求意见表,内容涉及各部门职责落实情况、民警工作开展情况、队伍建设情况和纪律作风表现情况等方面,由民警上门走访群众,征求填写具体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召开恳谈会7场次,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份,收到回复1500份,征集意见建议20余条,梳理采纳8条。
二、“多层面”走访为群众办实事
分局围绕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实际需要,多层面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警民关系。一是组织民警走访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群体,了解他们的
生活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力所能及地实施救济帮困。二是将警力沉到治安重点地区、隐患集中地区开展走访,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窗口单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推出了一批新的服务措施,拓展便民利民渠道。截至目前,开展警民互动等宣传活动5场次,加班加点受理群众办证申请120人次,办理临时身份证82个,发放二代证270个,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走访群众1500余人、企事业单位30余家,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70余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80多起。
三、“多手段”打击促进辖区稳定
分局以坚持严打整治为抓手,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了辖区稳定。一是聚焦小案查破。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两抢一盗”和涉及民生的小案、小事,组织精兵强将,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排查破案线索,展开侦破,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突出大案攻坚。分局举全警之力,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对大要案件的侦破力度,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活动开展以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余起。
四、“多方位”宣传营造和谐氛围
深入开展“三访三评”各界评议月、“学雷锋”主题月等活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主动运用官方网站、微博、QQ群、网上警务室等手段,传递社会治安信
息,发布发案情况、安防提示、服务新举措、走访整改等信息,揭掉公安工作神秘面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分局高度重视与群众的交流互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受众广泛的优势,每天播报公安有关政策,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拓宽宣传渠道,努力使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
第五篇: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文章标题: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去年6月公安部部署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在校师生的保护,共侦破涉校刑事案件XX件,查破涉校治安案件XX起,打掉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团伙XX个XX人,及时侦破了XX镇XX中学学生陈某被杀案等影响较大的恶性案件。通过选派法制副校长、设置治安岗亭、施划交通标志、加强安全检查等多种措施,强化了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初步构建起了全时空的治安防控网络,取得了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初步成效。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我市校园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形势还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两抢一盗”案件和社会不良青少年到校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是涉校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二是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校园周边交通标志不全,非营运车辆超载接送学生等是导致涉校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三是校园内部安全防范薄弱,专职保卫缺乏,消防设施老化等是校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四是校园周边环境较差,一些网吧、影视厅、商店违规经营,为学生上网提供食宿,播放淫秽暴力影视片,销售宣传暴力和色情的书刊、玩具等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今年4月和5月,公安部、省政府先后在德阳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德阳市贯彻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的经验和做法。下面,我就全市公安机关学习借鉴“德阳经验”,深化“八条措施”,加强校园警务建设作一发言: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警校共育工作作为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抓好落实
学生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安全和谐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学生承载了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最深厚[找材料到好范文 fwsir.com-fwsir.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的关爱和心血,如果学生在安全上出了问题,不仅会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学生背后几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发展为影响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全市公安机关特别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的安全,不仅仅是一般的治安问题和一般单位的内保问题,是牵涉到科教兴国、人才竞争的战略性问题,是牵涉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性问题,把忠诚警魂的意识体现到维护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工作中,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和历史使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安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重要份量,把执法为民的理念具体到维护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工作中,像关心家人一样去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是公安机关的主职之一,切实解决认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是内部问题,与公安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像抓中心工作一样去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防控措施明显加强、防控机制有效建立、防控能力切实提高、交通秩序显著改善、消防安全有力保障的总体要求。
二、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切实把平安校园创建作为“平安江津”的重要载体抓好落实
今年是创建“平安XX”的第三年,平安社会是由一个个平安细胞构成的,学校、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全市几千余所学校、上万余名教师、几十万余名学生既是创建“平安XX”的重要对象,也是重要力量,他们的安全直接辐射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和谐,他们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直接传递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对推动“平安XX”创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市公安机关要把平安校园创建作为“平安XX”的重要载体,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协调配合,把创建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学校,分解到联系民警、辖区派出所所长、分管局领导,建立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公安内部各警种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七进”活动,努力实现公安部提出的“三下降三提高”目标,即: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群死群伤或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学校火灾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涉校治安案件的查处率和刑事案件的侦破率明显提高;校园及周边的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师生、家长对校园治安状况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三、健全机制,确保长效,切实把校园警务建设作为公安基层基础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
社区警务、农村警务、校园警务是我市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途径,是我市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以社区民警、新型警民联系点防控体系为主要形式的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建设,在组织发动群众、灵通情报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案件发生等
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全市公安机关要在认真总结以上两个警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贯彻“八条措施”和“德阳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一是建立好联系通报制度。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要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辖区学校联系,采取派驻民警、联席会议、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建立起双向互动的信息通报制度和平台,准确掌握辖区校园的治安状况,及时解决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二是建立好公开监督制度。要按照“两公示、一监督”的要求,在校园及学校大门醒目位置向社会各界、在校学生公开法制副校长和联系民警的姓名、联系方式、紧急报警求助电话,广泛向师生、家长发放警民联系卡,定期向师生、家长公布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和工作情况,接受师生、家长的监督。三是建立好宣传教育制度。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每年定期到学校为师生义务开展法制培训和宣传,利用赶集、开学等家长集中的时期发放宣传资料,重点讲授防骗、防拐、防火、防盗、防毒等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建立好共同参与制度。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安秩序纳入综合治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共同筑起维护校园平安的长城。五是建立好责任追究制度。要把“八条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和派出所评级的内容,把涉校案件发破案情况,火灾、交通事故情况,师生、家长的满意率等作为检验“八条措施”落实成效的重要标准,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的重大案件和安全事故逐件进行倒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突出重点,搞好结合,切实把打击涉校违法犯罪作为深化专项斗争的重要途径抓好落实
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等专项斗争,深入摸排社会闲杂人员到校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线索,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立案、优先侦查,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禁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案件。要重点清查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坚决消除后患,决不让其滋生做大,决不能让学校劣迹学生与社会不良青少年串通一气,在学校称王称霸、以大欺小。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家长识毒、防毒、禁毒意识,共同打造无毒校园、无毒家庭。要结合正在开展的重点治乱工作,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热点、乱点、文化娱乐场所、出租房屋等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坚决清除这些场所中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重点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严厉查处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
各位领导,同志们,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维护校园的安宁、保护师生的权益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德阳经验”,深化“八条措施”,加快校园警务建设,全力维护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创建“平安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积极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