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灭火管理的规定[定稿]
防灭火管理的规定
1、矿井开拓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时,由技术科、通风科负责采样,联系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签定,其结果报矿长、总工程师,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2、通风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分管防火人员,建立健全预防自燃发火管理制度,实施采后封闭措施。
3、加强外因火灾管理,杜绝明火现象。
4、建立煤层自燃观测制度,由通风队负责每旬对全矿井的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一次观测,其观测结果报矿长、总工程师、安监站长。
5、矿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通风安全生产部门防火分析会,落实防火措施。
6、严格掘进工程质量,减少煤巷掘进高冒。如出现高冒时,必须按高冒点处理,必要时应设引风板以利散热和吹散瓦斯或封堵密闭,所有高冒点都必须编号挂牌管理,因管理不善不及时支护造成高冒,对责任单位罚200-500元,对责任人罚50-100元。
7、矿井开拓布局、采区设计,回采工作面设计均要选择有利于防治自燃发火的巷道布置方法。
8、采掘工作面供风量按作业规程合理配风,确保系统合理。
9、回采过程中应及时封闭通向采空区的通道,最迟不超过10天。停产后必须及时进行采后封闭,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一个月,因回收不及时造成无法封闭时要追究其影响单位责任,如通风队管理不力推迟封闭时间,对其罚款100-500元,封闭质量经验收不合格对其罚款100-300元,并追究责任人责任。
10、井上下均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器材必须齐全,满足防灭火需要。通过检查达不到要求规定时,一次罚责任单位100-300元。
11、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或自燃预兆时,应首先采取一切可能措施直接灭火,并报矿调度室、矿长、总工程师。接到调度汇报后,根据事故性质按照灾防计划处理,及时将受影响地区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灭火。
12、井下无法直接灭火或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灭火。通风队及时编制封闭灭火的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由专业救护队现场组织实施。
13、火区封闭后,要采取注浆、注水、灭火措施,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观测火区气样,火区需要启封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工作。
第二篇:矿井防灭火管理规定
十五、矿井防灭火管理规定
第一条 矿井防灭火应遵循“预防为主、消防并举”的原则。第二条 矿井必须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并保持不少于200m³的水量,如消防用水同生产用水共用一个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各矿必须建立健全井上、下消防器材库,按《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的规定配齐消防器材,并设置消防器材管理牌板,实行专人看管,库内材料和工具严禁挪做他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对于超过保质期的设备器材及时更换。
第三条 矿井地面、井下必须建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一个三通阀门;采掘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皮带运输巷管路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阀门。
第四条 矿井必须设置地面、井下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每年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当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矿井每一生产水平必须设消防材料库。
第五条 井下各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炸药库、皮带运输巷等地点必须按照《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的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第六条 矿井必须对各煤层进行自然倾向性鉴定。矿井延伸新水平时,必须对新水平的煤层重新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第七条 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下井,地面井口20m范围内内严禁烟火;地面瓦斯泵房50m范围内严禁烟火。
第八条 瓦斯抽放系统的管路,在靠近瓦斯泵房的进气端应按规定安应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作用的“三防”装置;抽风机房、瓦斯泵房必须装有防雷电装置。
第九条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按规定装“三大保护”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严禁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第十条 在井下进行烧焊作业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措施需经分(子)公司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 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灭火措施。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第十二条 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带、残留煤柱等区域开采时,应根据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预防采空区煤层自然措施。
第十三条 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设计和采掘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认真执行;矿井必须制定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开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煤层采掘工作面必须必须每40m设置防灭火检查点,定期进行自然发火检测,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机巷、风巷)必须进行预埋注浆、注氮管路(管径不小于50mm)。
第十四条 开采自燃煤层的采区,严禁随意改变采取通风系统。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防灭火管理职责。矿长对防灭火工作负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开采自然煤层的矿井通风区队必须配备一名副区(队)长分管防灭火工作,并建立防灭火台账、火区管理卡片等防灭火记录。
第十六条 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应根据煤层的自燃发火期合理确定采面要素和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必须及时进行封闭。
第十七条 煤巷掘进,严禁空帮空顶,禁止堆积浮煤。冒顶超过2m,空洞体积超过6m3时,冒落空洞要进行防火处理。
第十八条 灭火救灾管理规定:
⑴ 任何人员发现火灾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情况,采取一切尽可能灭火的方法现场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受灾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
⑵ 调度室接到井下汇报后,立即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领导在其他领导未到达现场之前,立即会同救护、通风、机电、运输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⑶ 一旦发生矿井火灾时,必须立即成立救灾领导小组,各分(子)公司经理任组长,安全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救护、通风、安检、机电、运输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根据火情研究确定救灾技术方案。
⑷ 发生火灾事故后,未经灭火救灾领导小组的同意,严禁任何人改变火区通风系统。⑸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CH4、CO、其他有害气体和风量、风向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⑹ 扑灭电气火灾时,应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采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7)用水直接灭火时,严禁将水直接射入火源中心,防止造成水蒸汽爆炸,只能由火源外围向里逐渐靠近火源中心进行灭火。
第十九条 矿井防灭火技术管理
(1)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并按防灭火规范要求开展自燃火灾预测预报工作。
(2)矿井必须按规定要求,建立并完善矿井防灭火供水系统、矿井反风系统及井下消防材料库,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矿井防灭火灌注系统,各个系统及消防材料库必须每月检查一次。
(3)开采发火煤层的采区,防灭火灌注系统必须在始采前形成,回风巷的灌注孔必须超前回采工作面煤壁前方50m。
(4)灌注方式必须有专门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实施。(5)矿井开采自燃煤层时,回采面应采用后退式回采,并有专门的采取防灭火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有防止自燃发火的专门措施,并严格执行。
(6)自燃煤层采空区的瓦斯抽采,必须制定专门防灭火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对抽采方式、钻孔布置、抽采负压、抽采CH4、CO2等参数的控制均应作出明确规定。并定期检测和掌握抽采区内的CO浓度和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7)自燃煤层回采工作面必须坚持“随采随放”的原则。采过的回风石门、顺槽及风眼等巷道必须及时封闭。回采工作面每跨过石门50m时,必须立即对本煤层采空巷进行封堵,并在30天内完成所跨石门的封闭工作。自燃煤层回采面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永久性封闭。
(8)为处理自燃发火事故而建筑的防火墙的地点、工程规程、墙体质量要求等应视灾害程度确定,并有专门技术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9)闭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应定期测定和分析,其测定分析周期由矿总工程师确定,但新火区的测定周期不得大于5天。墙外的瓦斯、空气温度和墙内出水温度及墙体质量必须每隔10天检测一次。
(10)所有防火墙都必须设置管理牌板,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都必须记入防火记录薄中,并及时送通风区(队)长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报矿总工程师。
(11)启封火区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二十条 每一处火区必须编号,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管理卡片,详细填写火区管理卡片、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进行存档和报送集团公司通风瓦斯部。矿井必须制定火区管理安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执行。火区注销时,必须编制火区注销报告行文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注销。
第二十一条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
1、开采自然发火煤层的矿井必须建设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制定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制度、束管监测系统管理台帐、束管监测工岗位责任制、束管监测工操作规程、束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报表打印及领导审签制度等管理制度。
2、对地面至井下所有设备及各测点进行统一编号,当束管进行调整后,必须及时修改台帐,系统运行时的数据管理要做到每天一份束管监测报表,并绘制24h趋势曲线,报矿通风队长、总工程师、矿长审阅签字,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每天对束管监测系统的井上、下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检查束管的漏气、堵塞、损坏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时填报运行记录,不得漏项。
3、束管监测室至井口的束管应避免阳光直射,并有保暖、防冻措施,束管监测室和抽气泵室必须设置瓦斯报警仪,当达到0.5%时声光报警,切断该区域电源,同时停止作业,查找故障及时处理。
4、束管监测地点由矿总工程师确定,但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上隅角、高温点、其他可疑地点必须安设。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要求低于上级有关规定、标准的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三篇:2014年煤矿防灭火管理规定
防灭火技术管理规定
一、总则
集团公司防灭火工作由集团公司董事长负全面领导责任,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生产矿井的防灭火工作由矿长负全面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在安排布置矿井的掘进、采煤等各项安全技术工作时必须合理布置防灭火管理,经常组织分析、研究防灭火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局、矿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2.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矿山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6.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7.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价值1万元的物质(包括资源)损失。3.造成生产中断8小时以上。4.造成封闭工作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报告。
每个矿井必须由矿长和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井的防灭火长远规
划和计划。矿井防灭火工程项目应列入矿井生产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季、月度计划。
矿井防灭火规划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防止井口地面火灾危害井下安全的措施。2.各种外源火灾的防灭火措施。3.自燃煤层开采的防灭火措施。4.现有火区的管理和灭火措施。5.在火区周围进行生产活动的安全措施。6.发生火灾时的通风应变措施。
7.发生火灾时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防止灾情扩大的措施。8.发生火灾时的矿工自救和救灾措施。
二、自燃煤层开采
1、所有矿井的所有煤层都必须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凡以鉴定属于容易自燃(Ⅰ级)和自燃(Ⅱ级)的煤层或实践证明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或称自然发火矿井)。
2、凡开采有自燃发火倾向的煤层,地面必须设消防水池和井下灭火管路。管路出口距工作面迎头不大于15米,并配置一圈不少于20 米的软管,否则停止作业。
3、各井口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即定为发生自燃火灾:(1)由于自燃出现火碳、火焰、烟雾等现象。
(2)由于自燃出现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其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且有上升趋势。
各井口出现如下预兆之一时,即存在自燃火灾隐患:(1)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2)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3)煤、岩、空气和水温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
(4)风流中氧含量降低,其降低量呈下降趋势。、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须仔细统计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煤层最短发火期按如下规定进行统计:
(1)巷道。从煤层揭露之日起至煤层发生自燃火灾之日止,为该巷道的煤层自然发火期。
(2)回采工作面。从工作面开切之日起至发生自然火灾之日止,为该回采工作面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5、开展好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健全防灭火检查制度。
6、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煤层切割量少、丢煤量少、采空区漏风小、回采速度快的采煤方法。
7、在自燃煤层中掘进的巷道,禁止空帮空顶,禁止堆积浮煤。
8、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一个月(45天)内必须全部撤出设备,进行永久封闭。因故不能按时封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9、已经报废或无用的井巷均应及时充填或封闭,以简化通风系统和保持通风系统风流的稳定性。
10、开采自燃煤层的采区和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分区通风,并保持足够的通风断面。
11、开采有自燃煤层的矿井中,风门、风窗等 通风设施均应按防灭火的要求正确选择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区、煤柱裂隙、火区的漏风压差。
12、矿井每发生一次自然发火事故,待火灾处理完毕后7日风要向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呈报由矿长签署的火灾报告书。
三、防灭火装备
每一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灭火供水系统,并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同时使用,并保证送到用水点、地面消防水池必须保持有200 立方米以上的水量。
2、消防水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三通和阀门:
(1)所有竖井、斜井和平硐井口。(2)井底车场附近的主要硐室内。(3)井底车场内每隔100m处。
(4)主要石门、岩石大巷每隔400~600m处。(5)主要煤层大巷每隔200m.(6)倾斜巷道每隔100m。
(7)皮带运输道每隔50m处,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m以内。(8)采用可燃性支护材料的巷道内每50m处。
(9)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的消防水管末端距工作面煤壁不得超过20 米,末端用胶管接至采面,并保证上下胶管能在采面中部、相交。
(10)掘进工作面进口处。(11)其它易发生火灾的地点。
三通和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检修,必须有明显易辨的标志,其出口禁止对着机车及其它电气设备。
3、井下机电硐室、火药库的出口必须装设的防火门。
4、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必须预先砌筑防火门套,并在其附近贮放足够数量材料
5、采用皮带运输的巷道,应装设皮带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洒水灭火装置
6、必须在井下消防材料库中配备10 台以上的灭火器,各机电恫室、检修地点、井底车场及各采煤工作面进回巷距上、下出口30 米范围内要放两台灭火器,且保证灭火器完好不失效。
7、每一矿井均须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库存备用品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8、各矿井均必须建立矿井反风系统(包括主扇反风设施和井下反风设施),用于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总进风巷发生火灾时采用。反风系统必须在10min风完成反风操作,实现反风。
9、矿井反风装置必须每月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10、井下防灭火灌浆系统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灌浆材料必须是不可燃材料,一般可选择粘土、砂、电厂粉煤灰、不可燃岩粉等。
(2)灌浆系统必须配套,包括制浆、输浆和灌浆以及供料、供水等设备。输浆管路应直到灌浆地点,并形成足够的、有效的灌浆能力。
(3)灌浆系统的布置方式应适应防灭火灌浆的具体要求。灌浆站可采用集中式或分区式布置,其位置选择应注意避免搬迁。
(4)应有防止跑水、跑浆和疏水、防冻等安全措施。
11、生产矿井必须建立气体分析化验室,装备足够数量的科学分析仪器,以及足够的专业操作人员。
12、各矿井(区)调度中心发生灾变时传达紧急命令和传递井上、下信讯。
四、日常防火
1、井口、主扇房及瓦斯抽放泵房附过20 米内不得有烟火存在,严格入井检查制度,严禁携带烟草和引火物入井。
2、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气焊和喷灯焊。井口房、井下硐室及主要进风巷需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要求进行。
3、井下硐室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
4、井下大巷消防管路必须每隔100 米设置支管和三通阀门(阀门必须能开关),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的消防水管末端距工作面煤壁不得超过20 米,末端用胶管接至采面,并保证上下胶管能在采面中部、相交。
5、井筒、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进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酮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 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6、井下使用的电缆、皮带必须阻燃,风筒、塑料管必须抗静电和阻燃,否则严禁入井。
7、采用皮带运输的巷道必须按规定完善各种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不完善,皮带不得使用。
8、井下放炮,必须正向装药,正向起爆,炮眼深度不得小于0.6 米,坚持按规定使用水炮泥,炮眼剩余部分用黄泥填满,一次装药,一次起爆,严禁放炮母线出现明接头,严禁使用放炮器以外的其它装置进行放炮,严禁放糊炮、巴炮和利用残眼、钻孔装药放炮。
9、半煤岩巷、煤巷的放炮母线与雷管脚线以及雷管脚线之间连接处必须用绝缘电工胶布包扎,杜绝明接头。
10、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电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必须对井下电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完好,严禁失爆。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11、采煤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不留顶煤,不丢浮煤。
12、集团公司、分公司调度部门在指挥调度生产的同时,必须指挥调度防灭火工作
13、严禁向地面裂缝、废弃的井口或其他通向井下的通道口倾倒炉灰、棉纱、布头和油类等可燃物。
14、各矿井(区)必须向职工贯彻学习防、灭火的有关知识、井下自燃发火预兆、发生火灾时的避灾路线等。
15、矿井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五、灭火救灾
1、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发火或自燃预兆均应立即汇报分公司调度,分公司调度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同时汇报分公司有关领导。集团公司调度立即汇报总值班,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监、生产、通风等部门领导。
2、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的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尽快弄清着火原因,根据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灭火或控制
火情。现场区、队、班组长应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害地区和可能受害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
3、矿调度室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值班领导人在矿长和矿总工程师沿未到达之前,应立即组织矿山救护队、通风部门和 机电部门抢救灾区人员和进行灭火工作。在抢救人员和进行灭火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和监视火灾气体及风流变化,并采取防止人员中毒和防止爆炸的措施。
4、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须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矿长和总工程师必须立即直到现场组织救灾工作,矿长任总指挥。
5、事故矿井的救护队长为总指挥部成员,具体负责指挥救护队行动。救护队根据总指挥的命令,按照矿山救护战斗条例的规定,具体参加侦察灭火和救灾工作。
非矿山救护队员只能在一氧化碳不超过0.0024%,沼气不超过2%;气温低于35℃,且无爆炸危险的地点,经总指挥批准,在救护队的监护下才能参加井下灭火救灾工作。
6、电气设备着火,必须首先切断电气设备的电源,在检查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0024%的情况下,用干砂或绝缘体灭火。
7、直接灭火时应采取保证井下风流方向的稳定性措施。稳定风流的措施常用的有:
(1)在火源的排风侧设水幕(特别是倾斜巷道内必须设水幕),以降低火烟温度和避免形成火风压。水幕区长度一般不小于10m。
(2)在低沼气矿井中,在火源进风侧张挂风幛、建筑稳流防火墙、关闭防火门,以减少火灾烟气发生量。
(3)保证主扇工况的稳定。(4)保证火源回风流通畅。
8、当井下火灾无法直接灭火或直接灭火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闭范围应尽量缩小。封闭时应采取在火源的”进、回侧同时封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可以采用”先封闭进风侧后封火源回风侧”的封闭顺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进”的封闭顺序。
在封闭过程中,必须至少每隔10min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氧量,判别其爆炸危险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风量调节和充注惰气的措施,使火灾气体不具有爆炸性。
无有效防爆措施时必须将全部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六、火区管理
1、建立火区管理卡片,启封火区要有经矿总工程师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门措施。
卡片上详细记录发火日期、原因、位置、范围、防火墙厚度,建筑材料、灭火处理过程、灌浆量以及空气成分、温度、气压变化等情况,并且要附有火区关系位置图,由生产矿井通风部门永久保存。
2、井下火区必须采用永久防火墙封闭。所有永久防火墙都必须统一编号,按《规程》和通风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管理。
3、火区封闭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加速火区熄灭进程。通风部门负责编制火区灭火方案,经矿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1)灭火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火区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3)火区周围的地质情况和开采情况。
(4)灭火方法、灭火工程、劳动组织及安全措施。(5)灭火方案图。
4、启封火区必须编制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启封计划安全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1)火区基本情况与灭火、气体分析情况。(2)火区侦察顺序与防火墙启封顺序。
(3)启封时防止人员中毒、防止火区复燃和防止爆炸的通风安全措施。(4)附图。
5、火区启封必须由救护队进行,启封时发现有复燃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启封,重新封闭。
6、启封后必须由救护队每班进行检查测定和取样分析成分,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情况正常后方可转入恢复生产工作。
7、井田范围内遗留的老火区和小煤窑火区均应予以封闭,按火区加以管理。
七、火区附近进行采掘工作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在火区同一煤层、同一水平的相邻区域进行采掘工作,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煤柱隔离火区,并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2.在火区同一煤层的下部小阶段或下部水平,一般不得进行回采。但当煤层倾角小于35°,且在火区下部留有足够高度的煤柱能有效隔离火区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在火区下部小阶段掘进时,必须有防止冒透火区的安全措施。
3.在火区下方的邻近煤层中进行回采,必须有措施保证回采后不影响火区灭火工作和火区对回采工作安全没有威胁,并编制专门设计,报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
防灭火技术管理规定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风部
2014年2月
第四篇:煤矿防灭火一般规定
煤矿防灭火一般规定
1.1 建设期间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矸石山、木料场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第215条)
1.2 木料场、矸石山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地表下10m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范围内。(煤矿安全规程第216条)
1.3 井口房和井口附近50m内的临时建筑都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否则必须制定防灭火措施。(煤矿安全规程第217修改)
1.4 建设单位应结合生产、生活供水,建立消防管路系统,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消防管路系统可以与防尘供水系统共用。(煤矿安全规程第218修改)
1.5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通风机房位于工业广场以外时,除施工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外,可用隔焰式火炉或防爆式电热器取暖。
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煤矿安全规程第220条)1.6 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带式输送机头前后两端20m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井下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煤矿安全规程第221修改)
1.7 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煤矿安全规程第222条)
1.8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硐室、巷道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严格审批,并遵守下列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第223修改)
a)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b)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有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c)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d)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e)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1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f)在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
煤层中未采用砌碹或喷浆封闭的硐室和和巷道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高瓦斯、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严禁在回风流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和喷灯焊接等工作。1.9 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煤矿安全规程第224条)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硐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1.10 应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地面要害车间、井下爆炸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应急预案中确定。(煤矿安全规程第225、226修改)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1.11 每季度应对矿井消防管路及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煤矿安全规程第227修改)
第五篇:防灭火制度
防灭火管理制度
1、凡开采有自燃倾向而且发火期较短的煤层,开采过程中必须对采空区进行预防性灌浆填堵漏风,喷洒阻化剂及均压通风等技术措施,防止自然发火。并将防止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纳入采掘作业规程,并严格执行。
2、凡开采自然发火的煤层,均要开展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每周至少观测预报一次。观测地点:防火密闭,采掘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其它可能发火地点。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温度等,并做好记录。对井下防火密闭每半年进行一次取样分析,有发火预兆的随时取样分析。
3、采煤工作面做到提高回采率,减少浮煤丢失,加快回采速度。
4、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密闭。
5、加强通风防灭火技术管理,推广均压防灭火技术等先进技术,通风设施的设置地点要合理,质量要符合《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
6、矿井要完善防灭火灌浆系统,严格执行防灭火工程计划。
7、矿井井上及井下每一生产水平都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内要备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
8、严格执行《矿井灾害预防及管理计划》。
9、井下自燃火灾防治
1)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由公司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长远规划和计划。防治煤层自然发火计划的材料、设备等费用列入矿井安全费用,经营部门负责资金落实,物资市场负责按计划采购,并组织落实。
2)所有可采煤层都必须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凡经鉴定属于自燃的煤层或实践证明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均属自然发火煤层。凡开采发火煤层都必须统计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并按矿井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划分矿井的自燃危险等级和按划分的等级进行管理。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3)井下消防用水主要来自地面设置的600m3消防水池做备用水源。必须保证井下消防用水水量。井下消防管路的敷设应符合有关规定。
4)必须设置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地面消防库由供应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井下消防材料库由通风区管理,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存放材料必须严格按防灭火设计规范要求种类进行配备。并定期补充、更换消防材料,防止长时间放置造成失效。专用工具、器材要采取涮漆、涂油等防腐措施,1~2年更换一次。绳子、木板等易腐烂的物品每6个月更换一次。灭火器等有明确规定期限的器材按规定要求更换。
5)采区设计中必须有采区防灭火设计,采掘设计巷道的布置,工作面的回采方式,采区内隔离煤柱的留设和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灭火的要求。
6)自然发火煤层的采区或工作面的开采周期应小于本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否则,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的孔洞等空隙采用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氮、均压技术等防灭火措施。采用灌浆、注氮、均压技术、阻化剂、凝胶防灭火措施时,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7)回采工作面开采前必须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管路、注氮(浆)管路。从风井底至井下主要巷道、采区工作面顺槽口段的主要注氮、注浆管路和副井底至井下主要巷道、采区工作面顺槽口段的消防洒水、防尘管路由通风区负责铺设和维护。采掘工作面内的注氮(浆)、消防洒水、除尘管路由生产单位负责安装和维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回收的管路由生产单位统一集中存放、保管,工作面结束后办理移交。回采工作面投产前注氮、注浆、消防洒水(除尘)管路的安装,在工作面安装时一并进行,并纳入安装工作计划安排,由调度室、技术室负责安排。各种管路安装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吊挂平直。与电缆吊挂在同一侧时管路要在电缆下方且距离不小于300mm。
8)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在采区设计中预先选定构筑防灭火门的位置,并储备足够数量的材料,以便随时封闭。
9)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及时撤出设备,综采工作面在30天内拆除完毕,拆除工作纳入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通风区在工作面回撤完毕后,15天内将采空区封闭完毕。
10)开采自然发火煤层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止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应尽量避免采用采空区对角泄放瓦斯和增加采空区漏风的通风方法。
11)开采自然发火煤层时,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和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所有检测分析结果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防灭火记录簿内,并定期检查、分析整理,发现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然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配备气相色谱仪等气体分析仪器,及时分析掌握井下发火隐患地点的气体成分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防灭火预测分析报告经通风区技术区长或技术员、通防室主任审查后,报公司总工程师。
12)发生自燃火灾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扑救,组织人员直接灭火。不能直接灭火时,应立即予以封闭。封闭前必须将封闭区内的所有人员撤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闭范围应尽量缩小。封闭火区时,应采取“进、回风侧同时封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可采用“先封火源进风侧,后封火源回风侧”的封闭顺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进”的封闭顺序。在封闭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煤尘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没有有效防爆措施时,必须将全部人员撤至安全地带。采用直接灭火方法时,必须采取保证井下风流方向稳定性的措施。
10、高温火点管理
1)通风区每周对井下存在的有自燃发火危险的区域或高温火点、火区进行一次全面分析,进行预测预报,拿出防治措施,并报安全组和总工程师。防灭火检查要遵守下列规定:
①每周检测一次采空区防灭火墙内外CH4、CO2、CO、O2、气温(出水时还要加测水温)。检测数据必须与当日填在专用记录本上,同时按规定在永久密闭处设置检查牌板,检查气体的数据必须及时填写在牌板上。
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和其它可能发热地点,每班至少检测一次CH4、CO2、CO、气温(有水时还要加测水温)。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通风调度汇报。
③防灭火密闭墙外设置检查牌,执行周检,即检查牌板按规定每周更新一次。未按规定检查的一律视为漏检。
④防灭火检查分片由通风区每月根据瓦斯检查和防灭火需要进行分片确定。
⑤井下有发火危险的工作面、密闭墙每周进行一次取样化验分析。对已发生自燃的地点的气样取样化验分析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分析化验结果由通风区存档管理。
2)高温点等防灭火重点部位每天进行检查,其它地点进行巡回检查,重点部位要现场交接班,检查结果及时汇报,上井后填写防灭火检查记录。对高温火点、有发火危险的部位实行现场挂牌管理,测定温度、CO、瓦斯、CO2等。
3)井下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及局部冒高地点,凡是出现温度达到30℃或CO 超限的,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4)火检工要定期对井下各密闭和有发火危险的地点、巷道进行检查、取样分析,防止出现死角,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按照防治自然发火综合措施对采空区密闭、回采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漏风及压差测定,为处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6)微风区的浮煤由所辖范围内的生产单位负责清理干净。调度室组织生产移交时要将浮煤清理情况纳入生产移交内容,通风区负责清理情况的落实监督,凡不按规定标准和时间要求完成清理的,由调度室责令限期整改,并按未完成交办任务进行考核。凡达不到清理标准要求的,不得移交,或在移交时根据清理工程量核定费用,从原责任单位的工程款中扣除,用于安排其它单位的清理费用。凡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自燃的,对责任单位正职按事故责任者追究责任。
7)采掘工作面的浮煤由生产单位负责清理。
11、外因火灾的防治
1)木料厂距离进风井口不得小于80米。
2)井下使用和废弃的可燃油料、棉纱、布头和纸等易燃物必须装入盖严的铁筒内,由专人押送上下井。剩余的可燃油料严禁在井下存放和泼洒。井下火药、雷管的运送及贮存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
3)严禁非阻燃皮带、非阻燃风筒、非阻燃电缆入井。
4)井筒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绞车道与主要运输巷,回风巷底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峒室,主要皮带机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间。6)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井口和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电和防短路保护装置。
7)认真落实入井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穿化纤衣服入井。井口把勾工负责落实,安管部负责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8)井下放炮要杜绝明火,炮眼深度、封泥长度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9)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必须进行时必须按《唐山矿业分公司井下点火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措施,办理相关审批程序后方可进行。
10)井下电气设备及照明用具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并定期检查其防爆性能。11)矿井进风井口、井下机电峒室、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峒室的出口应装设防灭火铁门。否则,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主井口、主井底装载峒室及主井提升期间散落的浮煤,由责任区域分管单位负责安排人员定期清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防堆积的浮煤自燃发火。
12)井下供水管路系统,皮带巷每隔50米、其它巷每隔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皮带巷机头、机尾处要备有不少于20米的软胶管,长度大于200米的皮带巷,要在巷道中部备有50米软胶管。
13)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峒室、检修峒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地点,都应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规定配置灭火器、砂箱、防灭火锹、砂袋。井下灭火器配备使用情况由救护队每月检查一次。各单位主管领导对所辖区域内的消防器材的配备、使用、维护负责,发现失效的要及时更换,以确保其完好、有效。
14)皮带运输机应装设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防滑保护等装置。各单位要安排人员负责清理皮带机头、机尾及皮带底下浮煤,防止皮带摩擦起火。
15)井下发生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或灭火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封闭火区,构筑永久防灭火墙,并设置栅栏、警标、检查箱、编号,建立档案,并把记录放在检查箱内。封闭火区时,在确保矿井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封闭火区的范围,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煤尘、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注意观察风流、风量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通风区 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