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

时间:2019-05-14 04: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

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

广西师范大学万众爱心学校2010年—2011年度志愿者表彰大会成功召开

本报12月2日讯(记者 XXX)为总结2010年至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万众爱心学校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活动范围,调动志愿者们活动积极性。12月2日晚,由校团委主办,校万众爱心学校承办的2010年——2011年度万众爱心学校志愿者表彰大会在校育才校区隆重举行。参加此次大会的有万众爱心学校指导老师谢坤,校学生会代表,校青协代表,校红会代表以及三校区万众爱心学校的志愿者和会干。

本次大会表彰对象是2010年——2011年爱心家教志愿者以及2011年暑期“爱心教室”关爱农民工子女支教服务志愿者。在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的评选方式后,表彰大会正式开始。指导老师谢坤首先为大会致辞,她总结了万众爱心学校一年以来的成绩,对每位志愿者的付出给予肯定与鼓励。会上“十佳志愿者”的代表发表感言并播放了爱心家教的视频和PPT。大会为获得“优秀志愿者”、“爱心教室”十佳志愿者、“爱心教室”优秀志愿者以及“爱心教室”优秀小组的同学颁奖。

此次表彰大会的召开有利于提高万众爱心学校的工作水平,并且充分调动起志愿者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促进万众爱心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消息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消息篇)

福建日报社高级编辑

王伯伟

全部新闻学的理论:发现新闻、表现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

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

两大类常用的新闻体裁:图片、文字(最主要。分为消息、通讯)

二、消息:用简明的文字迅速报道

特征:含电头“本报讯”;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后四项为正文)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即五个W,可以不俱全)

“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后面重要性越差,越可以删去。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起源:“南北战争”中电报业务刚投入使用,记者的通讯稿件通过电报传送,但由于电报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军事临时征用的原因,稿件有时不能完全传送,时常中断,后来,记者们想出了一种新的发稿方法:把战况的结果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好处是突出重点,随时可以结束。对现代社会来说,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客观上要求消息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怎么写消息:

标题:“看报看题”。要求:

1.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突出新闻的主要事实。3.文字准确、简洁,有文采。4.体现正确的导向和作者的立场。

导语:第一段。时间、地点、事件一定要有。要求:一要突出最有实质性的内容。二要短,不超过100字。主要形式(多采用前两种): 1.概括式:直接交待五要素。

2.新闻式:突出最主要的事实。最短的导语:(肯尼迪遇刺时)总统死了。3.引语式:主人公的代表性语言。多见于写人。4.对比式:“中国一天生产的钢等于1949年全年”。主体:字数比重最大。至少占全篇的一半。要求:

1.主题要集中。只需要只能够表现一个主题。

2.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即多讲事实,少做概括;多用叙述,少描写、议论;切口要小。背景:不一定每篇都有。但要写的话一定要挑能对新闻主体起衬托作用的,或是补充交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结尾:可有可无。但不能太多,一句话也可。如:捐资助学蔚然成风。注意事项:

1.标题要题文相符,实题为主。

2.标题要语言生动,不要噱头。简洁不啰嗦。

3.导语要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短而精,不要大而全;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尽量不用形容词和副词;数字要精选,宜少不宜多,最好用对比。4.正文要突出主干,集中叙述。5.多用“倒金字塔”结构。

第三篇:新闻写作二:如何采访、写消息和通讯

采访者的素质

新闻记者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人称之为“无冕之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风光威风的工作。如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当上记者,“立刻在县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确实,在当今社会,记者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七十二行中,应该算是一种好职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这门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高尔基公允地说:“新闻工作和文学工作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职业。它们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于其它任何职业。因此,这种工作是不能顺带做做,而是需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它!”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也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

记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新闻本行业的业务,而且要熟悉所要采访的行业的知识。如采访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记者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采访就不会顺利;采访人要懂得一些心理学;采访经济,应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有“新闻敏感”,敏感指对事物的分析力、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既有敏锐的眼睛,也有敏锐的头脑。只有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行业的“抢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来自刻苦学习、长期实

践及经验积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新闻,虽然有人结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但采写是融为一体的。写新闻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新闻文体众多,新闻写作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感人。但是生动,就很难达到,必须讲究写作技巧。

斯大林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指出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也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感。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公关水平,甚至应该“八面玲珑”,有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本事。一个木纳笨拙、羞于言谈的人

无法当好记者。刘少奇说:“记者工作是独立的艰辛的劳动。”记者常常是独挡一面,孤军作战,要求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调查研究本领,特别要求

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黄远生总结出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耳能听,手能写。可以归纳为“四勤”:脑勤想,脚勤奔,耳勤听,手勤写。

记者一定要吃苦耐劳,甚至敢于殉自己的新闻事业。记者郭超人为了写《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曾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一起攀到海拔66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登山英雄攀到8848米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对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记者,却是了不起的高度,记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战场上,随军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常常发生。在和平年代,也出现记者在采访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如80年代中期一家青年报刊的记者采访黄河漂流队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殉职。

采访的特殊要求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别于常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中的获得材料的社会调查。在常规写作中,调查搜集材料没有采访在新闻写作中重要。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容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常规写作中,是“三分调查,七分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却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采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写成新闻,而主要是为了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大众传播;采访是采访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采访者表达自己主观意向的活动。常规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考察、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采访的目的不是抓住抽象的本质或规律,而是寻找客观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采访对采访者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采访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比较、选择和衡量事实上,寻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通过解剖事实,发掘最大的新闻价值,为报道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是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至上”的调查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说明某一观点而去简单地寻找事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而不是由抽象理论决定的。即使要论证某一政策的正确性,也必须“纵观全局,沙里淘金”地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

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采访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访者虽然有“聪明地启发”的灵活性,却不能喧宾夺主。采访者应该像一部录音机,需要全面客观地记录,不能有个人意志。因为客观事实是不以采访者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正反的意见都必须听。只有全面客观地采访,才能综合各种事实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准确的报道,要求采访时深入具体。新闻的时效性决定采访者不可能进行重复采访,因此要求一次调查成功。要保证一次成功,采访时必须细致认真,要特别重视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在报道中必须出现的内容。俗语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采访时认真一点,就会减少写作时的许多麻烦。美国名记者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香港一位记者也形象地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意思是不怕跑断腿,不怕少睡觉,不怕挨饿。因此,新闻采访是特殊

行业的人的特殊的社会调查。

采访的方法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是新闻采访这种调查研究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面”包括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被采访事物的普遍状况和进展的速度等客观材料,即普遍实施。“点上作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点”主要指典型事例。然后点面结合,把普遍事实和个别事实加以联系、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事物,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发掘出新闻。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纵横比较法也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特定对象的采访。“纵”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现状与过去的比较,“横”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与其他相邻事物的比较。例如采访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要弄清“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原因,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将他的过去和现在比较。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他是怎样变成先进的。采访一个先进单位,应该弄清楚它好在什么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单

位与其他相关的单位进行“横”的比较。

纵横比较既是采访者在采访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访和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据此拟定采访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也是采访者在采访后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才能够判断出自己采访的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确定报道的方法、角度和分寸。在记者生涯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采访前满以为某个事件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深入细致又全面客观的采访后,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一比较,才发现并不是一个重大新闻,甚至不是新闻,不值得报道,只好放弃。徒耗精力做无用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访前没有做好纵横比较的准备工作。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个性反映共性,采访必须抓住特点,用具体事实突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特别要重视有特点的事实,提问时要多涉及。

常用的采访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将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紧密结合,在提问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聪明地启发”。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

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

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

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

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通讯的起源和分类

通讯是详细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迅速、详尽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议论手法作一定的分析,常常带有夹叙夹议的成分。通讯是由消息演进而成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讯特指新闻通讯;广义的通讯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侧记以及报告文学等。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中还有通讯。随着新闻业的繁荣以及邮电交通业的发展,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消息了解新闻,还想“刨根问底”,了解新闻的详细情形来龙去脉,不再只满足于看见树干,还想看见枝叶繁茂的树,要求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就需要有一种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应运

而生。

受电报、传真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影响,通讯文体逐渐发展和丰富,出现新闻特写、巡礼、侧记、纪实、小故事等种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又诞生了报告文学。

通讯是我国新闻界写作中所运用的名词,最早称为“通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手段,因为价格昂贵,只能用来传递简明扼要的消息报道,详细的报道只能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当时称通过轮船寄递的新闻报道为“通信”,后来改由电报送发或航空邮寄后,新闻界便将“通信”改名为“通讯”。西方新闻界“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的“新闻专稿”的文体特性与我国的“通讯”相似:不像消息那样新闻五要素齐全,只求详细具体地报道新闻事实,文笔灵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美国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说:特稿“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有

一个纵深的了解”。

常见的通讯有多种,如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通讯,具体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的事件通讯,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的工作通讯,反映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风貌的风貌通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报道的专访,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过程、片断进行突出报道的特写和记者把采访中的见闻,用札记形式写成的采访札记。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演进而来的。通讯和消息是新闻写作中主要的文体,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即都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

和时效性。两者却有明显的差别。从早期我国新闻业传递消息和通讯的方式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两者在篇幅长短上的形式差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后,消息使用电报传递,通讯则使用轮船寄递,原因是电报费用较高,发报必须精减新闻的字数。消息如同“电报”,写消息如同“发电报”,必须字字计较,压缩到最低限度。通讯如同“书信”写通讯如同写书信,虽然也力求简洁,但没有必要像拟电文那样字斟句酌,只求精不求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结构、篇幅、时效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内容上,消息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通讯一般作具体详细的报道。消息侧重记事。绝大部分消息都以事件为中心,虽然也有消息性的新闻人物特写,但这种报道的数量少,写作上也很简略。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写比较多的人和事。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是通讯的中心,写人旨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如同“八股文”,限制极大,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较难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易打破这种固定模式。通讯却无定式,比较灵活,更不太拘泥于消息的固定格式。通讯的常用形式有围绕一定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的横式和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纵式,但是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和写作者自己的擅长的叙述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却不拘一格,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因记者的写作水平而异。在篇幅上,消息通常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多

方面去表现,一般篇幅较长。

在表现手法上,消息多用概括和举例的方法,主要用记叙,在细节和情节上不做过多的展开,要直截了当的叙述事实,以事动人,语言要高度浓缩凝练。通讯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重视情节、细节,寓理于事,以情动人。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学色

彩。

在时效上,消息要争分夺秒,时效性强,尽快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刻不容缓,遇事即报;通讯要深入采访,以丰富的事实,确切生动地告诉读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报道时间可

略晚于消息。

通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通讯有自己的特点。

通讯既然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具有新闻报道中各种体裁的相同特点。即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通讯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讯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选材必须来源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假想。通讯中不存在“合理想象”,不能为了追求报道的生动形象而不顾事件的真伪,要正确区分通讯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的特点,不能塑造典型、虚构情节。通讯的新闻性要求注意时效,要迅速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即使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报道,也应该每次都选取新的角度,不能总是使用同一的材料。即力求做到反映的客观事实要新鲜,报道的速度要快。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不是文艺作品,却具有文学性。通讯的文学性不只针对内容而言,而是指具有文学创造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即可以采用文学的描写、烘托、渲染、类比、比喻、拟人、象征、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通过叙述、描写客观事实来表达“无形的意见”,新闻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保证通讯材料的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搞有闻必录,也不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是借鉴文学的典型手法,在已有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还要选取精彩的典型细节,来突出主题。但是通讯的典型手法有别于文学,是在众多材料中实事求是地直接选取典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在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时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作家的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去掉了什么。”一个记者写通讯时,也要学会取舍材料。记住白居易的话:“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常常采用“杂取种

种,合成一个”的方式。通讯还具有评论性,指记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缘情见理。无论抒情议论都要“缘事而发”。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通讯时要感情投入,不能作“冷静的叙述者”。

通讯的类别

从报道的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小

通讯。下面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及写法。

人物通讯是以写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为主的一种通讯,通过人物的动人事迹,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物通讯主要是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如列宁所言:“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3期)建国后,我国先后报道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使之家喻户晓。一篇人物通讯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主要写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不要贪大求全,无论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还是写景致、情感,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特别是写隐形的心理活动时更要力求真实。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注意具体生动的细节。发表议论要恰到好处,通常是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空间的转换或逻辑意义的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事件通讯以事情、事件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记叙事件为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虚构的故事。要求完全真实,讲究时效。报道的事件一般比较详细,如在六十年代极有影响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写作事件通讯的要求是: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有新闻的倾向性,如刘熙载所说:“叙事要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艺概·文概》)叙事要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抓住事件的矛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叙事中还要选好和写好人物。周立波在《谈通讯报道》中说:“必须选择几个重点,用特写镜头加以描绘,来概括其余。”报道事件时还要注意角度,最好用一条单纯、明朗的主线贯穿全篇。叙事容易冗长,要用简洁的笔法。工作通讯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体裁,要善于抓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实报道,多运用典型、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写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要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做到虚实结合,根据事实分析议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理并茂。概貌通讯常常是通过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报道对象的基本面貌。常有点面结合、鸟瞰全景、移步换形、分类描写等写作方法。要抓住特点写见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认为记者运用观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不引人注目的观察和体验式的观察。记者要写出有现场感的概貌通讯,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观察。概貌新闻要在“新”和“变”字上作文章,通过对比衬托出新面貌和新变化。如果写风光景物,要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记者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冷静,最好是“缘物寄情抒心怀”,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要求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

小通讯也可以称为“新闻小故事”,内容集中,情节性强,生动活泼。写作时求精不求全。通讯的分类和文体的分类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独立,有时相互使用。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不像消息,有一定的格式,结构模式单一。但是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新闻文体,仍然有常见的结构方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由于通讯体裁容量大、题材范围广和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通讯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更要求写作者思路清晰,取材得当,逻辑严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安排通讯的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材料的取舍、文章的层次、段落以及着墨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托尔斯泰认为:“组织材料是最困难的任务,有时细节会使作家离开主题;有时相反,主要的东西没有体现到必要的形式中。”通讯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在结构布局时更要会组织材料,弄清楚骨干材料和一般材料,处理好情节和细节,不要因为材料丰富而舍不得舍弃非重要的材料,更不能因为采访搜集材料很辛苦,而对材料倍加

珍惜,不敢忍痛割爱。

可以将通讯结构方法归结为四句话:一要善于突出,二要波澜起伏,三要过渡自然,四要首

尾兼顾。

通讯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纵式、横式和纵横式三种。纵式结构是将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或者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变化的顺序作为表达全文的线索,然后采用“红线串珍珠”的方式,写出全文。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一目了然,有条不紊,最适合事件通讯和小通讯。缺点是如行云流水,虽然自然,却平淡无奇,缺少波澜起伏,感染力不够。横式结构是利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优点是概括面广,最适合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缺点是容易面面俱到,突不出重点。纵横式结构是以事件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两者有机结合。适合于涉及的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地点较广的通讯。需要作者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否则会杂乱无章,漫无头绪。无论哪种结构,都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缓急适当;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特别要精心安排高潮;过渡自然,照顾周全,使结构天衣无缝;首尾兼顾,耐人寻味,最好有“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如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结尾最好寓理于事,余音缭绕。

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既要材料充实,内容具体,又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必须讲究写作方法,适当地使用

语言。

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采访获得的大量材料中,精心提炼具有新闻意义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忌讳主题先行。在实际新闻中,也有新闻单位先确定报道主题,然后再派记者深入实际采访。要提炼出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的通讯主题,必须重视新闻角度,挖掘出新闻细节。选择新闻角度要抓住特点,如果报道事物,要弄清事物的本质特点;如果报道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力求新意、新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开掘。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选择典型、提炼素材和深化主题,三者相辅相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始终。由于采访得到的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反映的主题也较多,因此,通讯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攻其一

点,有其纵深”。

通讯大多以写人为主,人活则文活,要写活人物,展现精神。正如歌德所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谈话录》)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清晰、深刻,人物的言行及通讯报道的新闻事实就越真实可信。写活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抓住特征,突出个性,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同高尔基所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多说话。”写人物的言行,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人物的肖像,可以使用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要真实、仔细、精确。“真”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严禁凭空杜撰新闻事实;“细”既指取材本身要细小而具体,也指描写要细致入微;“精”要求不要堆砌细节,如杜鹏程所说:“从一百个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要

选取能够传神的细节。

消息反对作者议论和抒情,通讯需要虚实相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者要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发的议论要一针见血,力求深刻,不要泛泛而论,也不要故作深沉;抒情要真挚,反对矫情。无论是议论或者抒情,都必须尊重新闻事实。

写好通讯还要灵活地运用文学笔法,融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炉。但是应该分清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差别,不要滥用文学笔法。

通讯写作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讯的语言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诗歌语言因有别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而被称为“诗家语”。新闻通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多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谨慎使用形容词和附加语,形容事物时要注意分寸。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如老舍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光彩。”力求清新自然,少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多用利于传播的群众语言。在不影响传播的条件下,尽可能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文采。无论使

用什么语言,都要字斟句酌。

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

写好通讯,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是文学手法,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完全与文学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通讯是以文学的表达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应该采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必须尊重客观的新闻事实,在写作内容上严禁妙笔生花,后者强调作者的主观愿望,允许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新闻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写作内容上坚持新闻性,不主观臆造任何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偏向文学性,凭借文学手法给通讯罩上美丽的外套,达到“文质

彬彬”的写作境界。

通讯常常采用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等表现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通讯偏重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式的游记及人物通讯偏重于描写,事件通讯格外重视叙述,主题通讯更需要议论„„关键是要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灵活运用。

叙述是通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要力求具体实在,生动活泼,脉络清楚,一目了然。不论采用顺叙、倒叙、插叙哪种叙述方式,都要求突出新闻的五要素,叙述的主线要串好这五颗“珍珠”。叙述要生动,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典型的事例和感人的情节,避免空洞无物的议论,让

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在新闻通讯中占的比例较大,在事件通讯中,也常常离不开人。因此人物描写在通讯写作中十分重要。主要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对新闻人物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讯的人物描写必须真实,与新闻人物相符合,不能没有胡子写成有荷西那样的大胡子,把身材矮小的南国奶油小生写成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反对“脸谱化”描写,好人坏人一出场亮相就一目了然,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传神。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讯的人物描写也要学会“画眼睛”,抓住特点,突出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更要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新闻人物的思想。总之,描写人物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见其人。景物描写要使人身临其境,常与抒情融合,但抒情的成分没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的多。通讯中的描写只是一种为了使通讯生动活泼、具体真实的手法,不能本末倒置,为描写而描写。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新闻反对作者太“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增强通讯的可读性,需要适当的抒情。作者最好以强烈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出对所写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因事而生,真实正确,以事实为中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通讯的抒情是有条件的抒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诉新闻事实的抒情,人的主观能动性较小。有时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不得不让作者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甚至根据事实作“无病呻

吟”。

通讯中的议论更是有条件、有节制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通讯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作者的观点是次要目的,因此必须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准确地议论。议论不能太多,要点到为止,因为新闻通讯不是新闻评论,只能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实反映主题。

因此,在通讯的写作中,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必须重视新闻性,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事实

为依据。述评性新闻的特点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的限制,新闻写作一般忌讳议论,特别是反对作者大发议论。在消息写作中,作者几乎是一位隐形的旁观者,他的任务是不带主观意见地、冷静地陈述新闻事实。在通讯写作中,为了启发读者的思维,需要配合着内容进行议论,但议论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离开事实。除了消息和通讯两种主要的新闻文体外,还有一种不排斥议论的新闻体裁,可以把它称为述评性新闻。如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新华社述评”。述评性新闻是一种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写作体裁,如同散文诗在十九世纪产生是为了突破诗和散文在文体形式上的“专横”,为了弥补散文在抒情上的弱点和诗在叙事上的弱点,而产生出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述评性新闻也是为了既借鉴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两种文体的优点,又去除消息报道缺乏对接收者的引导性和新闻评论

容易空洞说教的缺点而出现的新闻体裁。

评述性新闻是信息时代信息几乎泛滥成灾的产物,是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无所适从,需要新闻报道传播方面适当地引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新闻界主要使用消息报道新闻。不久出现国际性的政治、经济大动荡,重大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读者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新闻事件的实质。有理智的读者不仅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消息报道,很多西方新闻学者如美国的韦伯·斯拉姆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赞同单纯报道新闻是不够的看法。”(《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专门辟出综述专栏,对一周来的新闻综合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国内外形势。由于述评性新闻可以拆分发挥新闻的倾向性,有利于新闻发布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议论和评介,可以更好的影响、干预和控制舆论,比采用新闻时采用的“用心地启发,聪明地表达”更自由、更巧妙和更透彻地表达观点。所以述评性新闻很快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三十年代便形成独立的新闻文体,风行全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专门辟有“国际述评”、“经济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专栏。1982年7月份的《人民

日报》总共有70多篇述评性新闻。

述评性新闻有两个特点:客观的叙述新闻和较详细的介绍背景材料;围绕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和评介。它包括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分析、记者述评、采访札记、工作研究、调查报告以及某些读者来信等。它发展迅速,种类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述评性新闻的写作

述评性新闻是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文体,是取消息和新闻评论的长处组合而成的,也受通讯的一些影响。因此,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弄清它和消息、新闻评论以

及通讯的区别。

消息只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述评性新闻不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比消息更重视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以此为依据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和分析。消息只采用事实说话,避免记者的议论和评介。述评性新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议论是非,评介得失。消息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述评性新闻在此基础上还要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原因,实质以及于此相关联各种关系。消息是用事实来打动读者,述评性新闻还要用高明正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消息的时效性强,述评性新闻的时效性较弱。

通讯采用文字的表现方式,用形象的手段突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述评性新闻极少甚至不用文学手法,只用简明概括的文学,有时也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陈述事实,恰当议论。通讯的内容一般以人物为中心,述评性新闻是以事件为中心,但也不排斥人。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是代表新闻出版单位的观点的新闻言论,主观性强,所用的新闻事实是为了阐明观点的。评述性新闻仍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新闻事实是主要任务,新闻的客观性强,议论必须围绕新闻事实进行,议论的目的不是为了阐明论者的观点,而是为了

报道新闻事实服务。

述评性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报道、分析和评介的新闻体裁。分析和议论必须用材料和事实进行,要客观公正,讲究新闻价值,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续性。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选好主题,主题明确,写作时才能深入,如同古人所说:“立意高远而境界自出。”要重视搜集和运用背景材料,否则会出现“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必须花大力气调查采访获得背景材料,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背景材料,通过博观等方式加强业务修养,掌握理论材料。要掌握好述与评的关系,评是为了述,最好夹叙夹议,不要让议论脱离事实,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叙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议论贴切深刻,一针见血。消息写作中“不可以有我”,述评性新闻中不可以无我,但不能自以为是,以主观意志决定客观事实。述评性新闻的语言要求单纯、朴素、明快和集中。

第四篇:新闻消息写作

新闻消息写作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关于最近所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的分类:

(1)消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2)通讯: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进行具体、形象、详细、深入的报道。

(3)二者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不同点:通讯的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

三、消息的分类

•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按媒体分,有报刊消息(文字、图片、图文)、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四、消息的写作格式

(一)总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或事件总体情况介绍放在篇首,后面再开始叙述事件的详细内容或其他相关情况。

这种消息的开头就是“一句话新闻”。参看范文

(2)金字塔结构

它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但缺点是开头平淡,消息的重点不突出。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有冻伤后遗症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二)标题

(1)标题的形式:

A、单行标题:这种标题称为正题,只有一行文字,表示和消息最主要的内容。范文2

B、双行标题:

正题+引题:引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一般没有实际的新闻内容。

出生率过低困扰俄罗斯

“世纪婴儿”将获赠小轿车

正题+副题:副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主题,同样具有新闻内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C、完全标题:正题+引题+副题

第一位在奥运会上破举重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唐灵生堪称举坛金刚

力举170公斤“忘情”地挺立10秒钟

(2)标题写作的要求

A、准确性

B、概括性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建立学院十周年暨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四十一周年庆典活动在贻芳报告厅隆重举行(学会用简称)

成名人长相好有钱

——英国儿童觉得最美妙的三件事(用书面语)

C、生动性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修辞)

异性陪读风靡校园感情游戏还是情感快餐?(形式)

练习:分析下面的新闻标题:

I、彩灯映照笑脸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II、改革春风吹同走富裕路

无锡称为脱贫致富模范市

无锡今年4000多困难户向贫困告别

III、动物园猛兽伤人

三只饿虎撕咬饲养员

(三)导语

(1)导语与电头

导语指的一般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概括出来,其目的是吸引读者往下看。

找出范文的导语。

在导语的前面一般还会有“电头”。如“新华社12月6日电”或“本报讯”。

(2)导语的写法

A、叙述式:它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是导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如范文。

新闻写作中有“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如何how。写叙述性导语的时候要把安排好前五个要素。

B、描写式: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鲜明的色彩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但描写时应简洁而传神、力避过分雕饰。

•本报讯 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C、评论式: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揭示其意义。

中国在体育方面已不再是“东亚病夫”,相反,她在新德里举行的亚运会上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强国。

(四)主体

(1)消息主体的写作顺序

A、按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来安排消息的相关内容。

B、按逻辑关系安排。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来安排材料。

(2)消息主体的重点

新闻事件最重要的部分,在消息的主体中要加以突出,要有详有略。

(五)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使用它的目的在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丰富所报道的内容,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背景材料一般是介绍知识、补充情况,帮助读者了解消息中涉及的人或事物。不是每篇消息都需要背景材料。

看看范文中有没有背景材料。

(六)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最后部分。

(1)自然结尾,随着主体的结束而结束。

(2)概括结尾,概括主体的内容。

(3)议论结尾,对消息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背景结尾,介绍相关背景材料结尾。

五、消息的写作要求

(1)真实准确,用事实说话

火星上发现地球人

中国早已秘密送人类上火星生活

(2)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应该让我们警醒。我们当今的社会成名教育、拜金主义、以貌取人现象泛滥,整个社会的取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不健康的生长环境。沉浸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怎能不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我觉得成人们在这方面首先负有责任,毕竟孩子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采取具体的措施关注并改变这一情况。

(3)简明扼要。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中等身材,微胖,他缓缓地走到话筒前,清了清嗓子,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写作制定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全过程。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2.采访质量决定写作质量。

3.对于写作的构思也影响到采访的进行。“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

1.故事是什么? 2.故事如何讲述? 一. 新闻与文学创作:

区别:文学创作:含蓄 主观

新闻写作:直白,客观

1、新闻写作是信息,文学创作是艺术。

2、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

3、新闻写作在进入写作之前必须完成采访,是对采访的来的事实理性选择和真实再现。

4、文学创造则要求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来写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诗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板块: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新闻理论,新闻史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新闻写作决定信息是否传出去。发现——开发——采集——制作——传播(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一章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胜于雄辩(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2、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失实(假新闻):

(1)体制性失实:指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影响新闻报道。如:“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大量失实报道。

(2)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2.新闻根据: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根据。(2)新闻报道必须新鲜。

A.内容要新。B.提高采写效率“抢新闻”

C.丰富报道手段,形势,“分段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尤其如此。D.写作中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表明时间“新”。(3)新闻报道要素要完备。

新闻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标识性要素:何人,何时,何地。(缺一不可,硬性)

实质性要素:何事,何因,如何。(记者可以表达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4)要适当的交代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人肉搜索”最初来自猫扑论坛)1.人肉搜索的功能:A核实事件的真实性 B.寻人

C 娱乐或恶搞 D.道德批判。

2.出现的原因:A私人领域公共化。B监督渠道缺少的唯一选择。

C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干预到价值失范和现代性危机的转变。D.后现代的娱乐方式。

3.如何看待和应对网络“人肉搜索”。

A.要有理性自律。B.法治精神。C.公民意识。

媒体审判: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

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新闻写作中的媒体审判 例:2004马加爵案 责问:客观与平衡 求因:从个体到普遍。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一、我国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

1、按报道分工范围划分:经济新闻,体育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等

2、按报道内容划分:动态新闻,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具备六要素

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多侧面归纳综合报道

3、按篇幅长短划分:一句话新闻,简讯,快讯,短消息、长消息等。

媒体审判:指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大量的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

社区报纸:准确提供读者所需的信息。构成社区的三个硬件:银行、教堂、报纸。

二、西方的体裁的分类 1.按传播工具划分: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有线电视新闻,通讯社新闻。

世界上四大通讯社:AP 1982年 美联社

REUTERS 1850年 路透社(英)AFP 1844年 法新社(前身哈瓦斯社)UPI 1907年 合纵国际社(私人)新华社 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更名 2.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社区报纸。(银行,教堂和报纸是构成社区的基本硬件)

3.按报道内容分:暴力与犯罪新闻,娱乐新闻,天气新闻,讣告等等。

讣告新闻:是对去世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对象可以使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平民。在国外,普通小人物的报道占了大部分。

4.按事件的性质的划分: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又称“纯消息报道”。指体裁比较严肃的,具有一定时新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有很强的政治性,或者科技性的经济的、军事的、内容比较重大的新闻,表达方式庄重,写法也较为标准,相对变化不多。)如:新闻联播。

软新闻:指人情味味浓,写作手法轻松活拨的社会新闻,在题材上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活拨,轻松,灵活,多变等。如:《晚间新闻》。

三、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划分为三大类,每一个实质性要数都可能构成一个报道中心。1.何事:消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a.动态消息.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

b.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2.何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报道)3.如何:通讯(详细的展示过程)

第三章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署名。第一节 消息头

一 定义: 一般的新闻在最开头都可以看到用黑体字标示的就是消息头。

如:“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电,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讯头:本报讯 本报记者某某

电头: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新闻发布单位+新闻发布地点+新闻发布时间)

(如果是报纸,不管是何家报刊都统一采用“本报讯”)二 为什么有些用“电”有些用“讯”呢?

在报纸新闻中,记者向自己所在的媒体发回稿件,无论是否在出版地,可统用讯头。但在外地用电子手段发稿,也可用电头。通讯社新闻统用电头

三.为什么要有消息头?

1.是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一种文体标识)。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知识产权,本报所有)。

本报专电:证明此消息本报版权所有,其他媒体不得抄袭。3.表明消息的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

4.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的联系起来,便其谨慎对待。四. 为什么要加”据”。

报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无权增补修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中标明:据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第二节

新闻导语

1.导语是新闻中消息这种体裁所特有的。2.导语处于文章中的开头部分。

(一般的消息导语就是第一段,也有俩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之为“复合导语”。虚写+实写)3.与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演变

导语作为消息文体的特殊术语,是在消息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的 1.第一代导语

产生过程:1844年,美国,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的前身最先采用电报技术(此前是采用书信)1865年,导语作为正式发端

1880年,开始普遍使用

五要素概念的提出:指出导语要素要将五要素纳入其中。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因导入冗长又称“晒衣绳导语”。2.第二代导语

产生过程:(1)广播出现对报纸而言是个大的挑战。

读者的要求短时间内更多的消息。

(2)1954年《纽约时报》提出不要把五要素全纳入要挑选最重要最能激起人兴趣的要素。

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第二代导语是今天新闻写作的主流)。

3.第三代导语就是没有特点,五花八门,多样化,能起到活跃化的作用。

三、导语的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消息中的消息,快报中的快报)灾难性的新闻,灾情一定要上导语,新闻报道尽量用权威机构或人的括语。1.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为全篇定音

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四、导语的大致类型

依据选取事实,反应事实的主要特点,导语基本可以归为四大类: 1.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的方式写作的导语。

优点:事实信息最为简洁明了,便于被大众接受。广播电视大多采用此类写好概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提炼新闻事实,忽略背景。(2)。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2.描述型导语

与概述型相比,它的特点是:

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描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采访中要扑捉有形的画面即使未在现场,采访也应当做到“立体化”,让采访对象间接地为你提供一些情景。

(2)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能为了

描写而描写)。3.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找相关的,权威的,与记者观点相同额知名人士的观点进行评论。

a.运用直接引语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内容。b.运用直接引语变换新闻视点,烘托气氛,呈现立体情景。c.间接引语,把别人的话略加整理引出。4.橱窗式导语(一般都是复合型导语)是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特点:它不是靠议论或描写,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如何标明导语中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分为: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

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

一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予以保密。二因为不少提供消息的人士并非十分重要。

四、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导语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拟人:导语中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得导语富 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

对比:在导语中,对俩个极端事物进行比较,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称之为“谈话体”。可以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的气氛。

排比: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中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唤起读者的注意。第三节 消息躯干

一、新闻躯干要达到两点:

1.解释和深化导语,展开导语,使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

2.对导语事实加以补充(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足导语中没有出现的新闻要素,提供其他事实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新闻背景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指报道中与新闻事实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等等。

二.新闻背景的意义。

1.对于受众的意义:帮助受众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帮助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意义的理解,认识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

2.对作者的意义:帮助作者表达他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是作者巧借事实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 新闻背景的种类。

1说明性背景材料 2注释性背景材料

3.对比性背景材料。(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的对比)

4.提示性背景材料。(一个背景材料与令一个背景材料的对比)

第五节

消息结尾

消息结尾加上一定的新闻背景,可以增添消息的人情味和深度

第六节

消息标题

徐宝璜《新闻学》1.便于阅读。2.引人注意 一 消息标题的分类

1.从结构上分: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1)单一型标题:即指有一种主标题形式的标题,多数为一行标题,也有少数两行标题,仅主标题就能独立承担标题任务。

2)复合型标题:由两行或三行构成,包含主标题和辅助标题。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主题(字号最大)

辅题(包含引题和副题。补充主题,加强气氛)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铺题,位于主标题之前,起引出主题的作用。

副题:又称子题,下铺题,位于主题后面,是“后勤部队”。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复合标题三种结构方式:a.引题+主题b.主题+辅题

c.引题+主题+辅题

2.从表意程度划分:

1)实标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

特点:具体标明新闻事实。2)虚标题:即虚化,抽象的标题。

特点:烘托气氛,揭示新闻本质,阐明新闻意义等等。二. 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单一型标题都是实标题。

2.复合型标题中一定有一条是实标题。3.题文相符:

a.标题表现的新闻内容要清楚明白。

b.标题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要与新闻报道的内容完全一致。c.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任意的拔高夸大。4.生动形象。例:标题: 美“立歼”对手 伊“拉克”敌军

第七节 消息的结构形式 一 结构分类

1、倒金字塔型:每个段落都独立成段(方便删节),按照重要性递减排列。

2、时间顺序式:编年体结构

3、并列结构:概述型导语+消息驱干

4、悬念式结构

二 事件性消息和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 时间上:突发性 渐进的

六要素:何人、何地、何时(都不能少)时间地点不具特别意义 内容上:展示一个点,以具体的题材报道 全面的展示事件

三 精确新闻

定义:新闻机构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以及实地试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的内容能更精确的反应和解释社会现象。这种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称为精确新闻报道。

四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定义:报道新闻时,开头往往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人物的故事,以此再引出所有报道的新闻,进而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枯燥、抽象变得引人注目,提高人情味和传播效果。双通道传播:理性传播+情感传播

第四章 通讯

一、什么是通讯?

1.定义: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记录深入而又生动形象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

闻体裁。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有消息头、导语等标识,简略单纯,通讯:篇幅较短,时效性较强,无文体标识,内容详细丰富,创造性强

二 通讯的作用

1.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三 通讯的类型

1.人物通讯:以人物为中心,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的风貌。

以景写人,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2.事件通讯:以事件为中心

3.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成就,成功的经验,揭示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材的指导性强,理性认识寓于新闻事实。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抓住特点写出特色。

新闻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表现了的片段进行描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要求:现场感、局部化、可视性

会议新闻 :写作时应抓最有新闻信息的事实加以报道,不计较会议程序和规模问题 多媒体报道

信息形态的种类:视觉类媒体 听觉类媒体 触觉类媒体 多媒体信息必须围绕单一的主题 深度报道

一 什么是深度报道

定义: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信息全面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

《一个自由而负责人的新闻界》

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可以表象真正意义的脉络。二 起源

前身:解释性新闻 美国20世纪30年代 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

要求:What Why background 西方新闻界的三次写作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

从英国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住解放出来形成

顺序记事新闻写作文体

第二次,19世纪中期 讲究导语写作,以倒金字塔结构为框架的报道 第三次,现在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写作 1.开头

经常采用“聚焦式“结构(写报道有关的个案最为典型的人 或事件的白描,提供个案场景,引起兴趣

2.过渡主题

在个案与社会问题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再点出主旨使报道由个案转到大问题考察分析上去。

3.发展主题

对大问题进行分析报道,所层面透视主题,使之全方位展现

4.意味深长的结尾

考试题型:(10个填空+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1个论述+2条导语+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

下载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采访与写作 短小消息的例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访问活动。 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采访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合集)

    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作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旭6008201039 天津大学生就业难:最大雇主为国企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 本人讯 四月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

    新闻采访与写作

    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发展概述 一、五四时期 二、建国初期 三、改革开放以后 四、网络发展时期 一、五四时期 特征: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采访的内容从经济新闻到社会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 采访使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模版)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传播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新闻学课称负责人刘海贵申报日期2003年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三年九月八日填写要求请严格按......

    新闻采访与写作

    【知识修养的范围与内容】 A 理论知识修养B 新闻专业知识修养C 基础知识的修养 【范长江】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的实施是当时的局势促成的,1934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