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特色与优势
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简介
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隶属于太原理工大学煤矿机电系,该系成立于2010年,下辖煤矿机械化和煤矿电气化两个子方向,现有专业学生近500人。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是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方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煤矿机电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授予权,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级培养体系。
煤矿机电方向是以煤炭开采过程中所涉及的装备和相关理论为对象,通过研究煤矿机械与电气设备在煤矿环境中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规律,开发新型煤矿机电元件、设备与系统,达到提高和保障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运行品质,高可靠性地满足煤矿生产的目的,该方向体现了采矿工程、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与电器、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本专业方向具有如下鲜明特色:
开设有自然科学及技术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等全校公共基础课,保证了本科阶段的通识基础课教育,具备坚实的工科基础。强化采矿学、通风安全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提高了煤矿机电工程方向对复杂煤矿系统的认知,为后续煤矿机电课程开设奠定了专业背景。专业大类内设置煤矿机械化和煤矿电气化两个方向,在学科基础课上予以区分,保证了学科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选修课模块注重机械化和电气化的融合与贯通,体现了“大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针对煤矿特点,开设了独有的防爆电器设计、煤矿综合自动化、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等全新课程,不但满足了现代化矿井对高技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了现代化矿井对日益增长的数字化矿井建设、运行和维护需求。
实践环节为煤矿、煤机厂、专业煤矿综合自动化企业等,太原理工大学具有完备的实习环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长达8周,提高和深化了对煤矿和煤矿机电设备与系统的认识,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本专业方向自身定位:面向生产一线和设计科研单位的精英教育培养模式。
第二篇:地矿类专业采矿工程分为煤矿方向的和金属矿方向
地矿类专业采矿工程分为煤矿方向的和金属矿方向。各个学校的专业方向不同。中国矿业大学是煤矿方向,中南大学是金属矿方向。采矿工程是艰苦行业,就业形势很好。本科毕业生要到矿上工作,很多工作在井下,国有矿业公司注重安全措施。但工作比较辛苦。
石油工程本科毕业生主要去油田单位工作。刚工作时,大都做采油工,钻井工。还有做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的工种,劳动强度不大,离城市较远。工作一年后可以做技术员,逐渐转为管理岗位。
勘查技术与工程与资源勘查工程毕业后都要做找矿的工作,在找矿的原理上有所差别。资源勘查工程较传统,适合查找地表浅层矿藏;勘查技术与工程则用场论,可以找到深层、大规模矿藏。这两个专业50%以上的本科生在各大油田下属的研究院、物探中心、测井公司或是采油厂工作。勘探技术与工程还可在工程领域就业,比如桥梁勘察,建筑勘探。
矿物资源工程指的是选矿。选矿是把采出来的矿石做物理、化学深加工,得到冶炼厂使用的合格原料或者产品。这个专业,与采矿工程一脉相承。毕业生可以到设计院或研究机构工作,但大部分还是在矿上工作。
地矿类专业主要在煤矿、石油、金属矿工作,对应的职业岗位一般为地质工程师和煤矿技术工程师。地质工程师会预测矿井生产中的地质、水文、地质隐患,解决矿井生产中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煤矿技术工程师主要做井下或地面技术或管理工作,如采矿、安全、通风电气、机械等。
材料类专业中的冶金工程主要在金属冶炼厂工作,如有色金属冶炼厂、钢铁厂。硕士研究生到设计单位比较多。在冶炼厂,多在仪表控制室,负责生产操作及工艺控制。也可以从事钢铁贸易或咨询类工作,如铁矿石贸易。
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四个专业对应的职业是材料工程师。根据专业方向,又分为金属材料工程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师。金属材料工程师主要在机械制造企业、汽车企业、航空航天企业工作,如重型机器厂、汽车集团中的汽车研究院、金属设备厂、金属材料研究院等,都是这些领域中的代表单位。金属材料工程师的工作很具体,如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表面处理,金属材料产品的设计。非金属材料工程师的行业领域及工作内容与金属材料相似,只是对象是非金属材料。具体的工作如,非金属材料及部件的分析工作、材料失效分析、来料检验报告等;产品不同零件非金属材料的选用范围,对非金属材料的组分的判定和确认;改进材料;材料成型等。
机械类中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对应的职业是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的行业领域太广泛了,这里不一一列举。机械工程师主要工作岗位是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
电气信息类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理学中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这部分专业对应的职业主要是电子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的岗位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类: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
第三篇: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食用菌方向专业特色与优势分析
庆元职业高级中学食用菌方向专业特色与优势
1.全省唯一
浙江省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食用菌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丽水市是浙江省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丽水市9县(市)均有食用菌生产,常年食用菌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区。
2010年浙江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00万吨、年食用菌社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2010年浙江全省食用菌专业户有40余万户,菇农100余万人,食用菌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如庆元、龙泉、景宁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分别占农村劳动力的54%、58%、30%。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丽水、金华、衢州市各欠发达县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浙西南欠发达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被省政府列为我省十大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全省仅次于粮食、蔬菜、水果的第四大种植业。
虽然食用菌是浙江省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但是全省357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中涉农中职校只有20多所,开设食用菌专业的学校仅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1所,承担着为庆元乃至丽水市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庆元乃至丽水市食用菌人才培养的基地,曾于1985——1988年、1994——1996年开办了6届食用菌专业,先后为庆元培养了近300名毕业生,为庆元食用菌(香菇)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2.紧密对接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是全市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具有完整食用菌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了集产前研究开发、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加工销售,融生产、加工、物流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形成了以香菇、黑木耳为主打品种体系;企业集群、集聚效应明显,1150家企业分布于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各产业环节领域。
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发源地,有着“中国香菇城”之美誉。食用菌产业是庆元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当前,庆元正在进行由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变,需要在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集约化生产等方面有着新的突破。
当然,要推进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食用菌专业人才的支撑,但庆元县乃至丽水市食用菌人才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全国亦是如此),尤其是创新型食用菌技术人才和食用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甚至已出现断层局面。丽水市食用菌科研人才中,三十岁以下人才的比例不足全部食用菌人才二十分之一。前几年,丽水市没有食用菌专业教学基地,许多食用菌企业和相关单位已不容易招聘到食用菌专业人才,导致了在产业引导、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缺位的现象。因此,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头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局限性,影响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我国食用菌的主产区及对外辐射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须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食用菌人才队伍。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要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庆元乃至全市有影响力的食用菌产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业,为庆元县乃是丽水市“人才兴业”战略服务。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与食用菌产业对接,根据产业需要设置专业。专业主要面向食用菌产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达到生物技术类专业中、高级技能水平的生产、科研第一线应用性技能人才。与食用菌产业对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立足产业优势,加强专业实践教学。
建好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这对于提升庆元县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产学研合作开发的能力意义重大。
3.政府支持
因为食用菌是庆元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而且人才需求旺盛,所以政府支持。
2011年,庆元县委、县政府根据庆元产业发展规划,决定恢复食用菌专业并提升食用菌专业的办学目标,联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庆元职业高级中学共同组建了庆元食用菌学院,也是全国第一个食用菌学院,即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采用3+2模式,由庆元县副县长作为学院院长。在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办好庆元食用菌学院”,依托庆元职业中学的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庆元食菌产业的传统、技术、市场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要倾力打造食用菌特色专业,努力培养生物技术类专业中、高级技能水平的生产、营销、科研第一线应用性技能人才,使其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学科。
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的专业品牌,争创省级特色专业”。通过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4.潜力巨大 除了人才需求旺盛,政府支持以外,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具备发展壮大的软硬件设施基础。
师资配置方面,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训师”三级教师体系。师资学历层次高,学历水平居于学校前列,理论素养良好,实践技能熟练。外聘教师全部为丽水市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人才。
实训实习设施方面。学校已经向本专业投入107万元(不算耗材投入)建设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面积1610㎡,校外实训基地丰富,生均仪器设备值10190元,目前专业实训实习设备完善,具有开展食用菌生产与营销实训的基础条件。每年安排近30万元建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
所以,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有必要也有责任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发展壮大,为庆元乃至丽水的食用菌产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所需求的各方面人才。
(三)问题与不足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根据当地产业需求、庆元食用菌十三五规划、学生就业岗位目标调研,确立了“围绕食用菌产业链条对学生进行食用菌全流程环节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希望达到“中职打下宽广基础,高职进行个性提高”的育人目标,如果完成以上课程体系与育人目标,虽然专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壮大基础,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存在着各种问题与不足。
1.选择性课程改革存在不足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在进行选择性课程改革过程中发现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短板、实训基地需要改造、建设等等不足。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实训场地目前仅可承担核心课程实训。目前专业已建成投入使用实训室较少,仅食用菌基础实验室1间,化学实验室1间,原材料储存室1间,小规模大棚1间,一些实训内容需和挤在一起上课,造成了课堂内容冲突与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如《食用菌基础》就需要基础实训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实验室,由一间基础实训室、一级(二级)菌种培养室构成;而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单独储料间、培养基质常压灭菌房、培菌大棚、出菇大棚(而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又需要不同的大棚进行,就是至少保证有两间大棚)、食用菌产品加工实训室构成。这些实训场地是急需要建设的。场地严重不足。
随着选择性课程改革推进,专业要开发很多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实训场地来满足学生实训。
实训场地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实训设备不足。现有实训场地设备不足。在食用菌基础实验室中,进行菌种组织分离、菌种转管等实训,一般标准是1-2人共用一台无菌设备如超净工作台,而专业目前每个班级35个学生却只有两台超净工作台使用,所以进行菌种转管等一系列实验时就面临着无菌环境设备不足问题,学生需要排队进行实训,影响了课堂教学进程;在一级菌种培养基灭菌实训中,实验室至少有两台高压灭菌锅来保障实训进行,专业目前仅有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在食用菌栽培大棚中,由于食用菌栽培用培养基(也就是常说的生产菌种袋)需要用常压蒸汽灭菌器,这种灭菌设备,专业是欠缺的,学生只能使用食用菌基础实验室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来进行栽培培养基灭菌,由于高压蒸汽灭菌培养锅容量有限,造成了学生的栽培实践规模受限。
做大型实训,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实训,我们目前只能到校外借助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的场地和设备进行,在学生管理、教学程序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限制与困难。
专业发展需要更多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的扩建,随之而来的就是实训设备的购置。
2.推行现代学徒制存在短板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由于与庆元县食用菌产业联系紧密,食用菌又是庆元县的支柱产业与优势特色产业,庆元县食用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正在积极的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专业首先选择了与庆元县铁木灵芝科技有限公司、庆元县绿尔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以上两个公司集中在稀有菌栽培和食用菌外贸产业上,有些学生对这些不是很有兴趣,学生感觉可以选择的食用菌方向比较少,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培养,这也不利于专业推行选择性课程改革工作,所以需要根据专业改革升级需要扩展合作企业。
试点中制度不完善,如学生在庆元县当地企业的进行现代学徒制工作,工作之余学生管理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等。
3.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存在问题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虽然已经对学生进行德育学分、德育导师制等德育教育,但具有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方向)专业特点的学生核心素养还没有进行提炼,也就是说专业核心素养不明确;其次对学生素养培养,没有完全体现在专业的方方面面;在推行德育导师工作制过程中发现,专业教师德育意识需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需要加强。
第四篇:商务英语专业优势与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优势与特色
1.有特色的观念体系
观念问题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其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构建有特色的观念体系是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体系的基础。
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类学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是智能的结构类型的不同。
姜大源提出的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能力观等先进的观念均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对构建有特色的观念体系均有很大帮助。这一点,对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我院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跟笔者交流,他们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无法和本科的同学竞争。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本科有所区别,只要努力,我们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比如,我系的一个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即成为公司的高层。
我们以为,仅有高职院校的师生共同努力是不够的,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共同构建关于高职商务英语的有特色的观念体系。这些观念包括: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如外销员、外贸业务员、商务翻译等,这些人才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努力,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生可以非常成功;就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师而言,同样可以成为优秀教师、大师、专家等。
2.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的教师体系
教师队伍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一支富有特色、优秀的教师队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想取得巨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从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和从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相比而言,二者共有的方面也很多,如必须具备较高学历、必须精通现代语言学理论、教学法等等。
但是,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其特色即为双师型教师。杨念指出,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师,大多数教学任务单一,业务范围狭窄,而高职的师资特色即双师型为主的教师队伍
有机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条件掌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全因素,不但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资水平,而且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要构建自己的特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教师队伍的构成通过提供优越的条件,尽量从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翻译公司等大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大量聘用公司和企业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如我系和牛耳联系,效果很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2)加强教师培训
高职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来源通常是以下几个方面: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调过来的教师、企业来校人员等。对企业来校人员,应该加强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可以送他们去师范院校学习教育理论。对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校调过来的教师,则需要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如送他们去高校培训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要求他们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商务英语翻译证书、国际贸易操作员证书等;送他们去企业实习、调研、考察等。
(3)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
杨念等探讨了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问题,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他们主要从外动力、内动力、互动力和整合力的角度展开探讨。其中,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非常有意义的有互动力,即高职与企业的互动、专任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整合力,即学历与学力形式合力、理论与实践形成合力、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形成合力、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形成合力等。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增强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动力。
(4)改革教师的考核方式
对教师的考核应该异于本科商务英语的考核,特别要加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实践等方面的考核,以优化师资。
3.地方特色浓厚的专业体系
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有地方性,因为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联结点,科学技术通过职业教育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使当地直接受益,地方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和利益主体。高职教育的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的专业设置必须体现地方特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首要原则是服务地方经济原则。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本地区和本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专业设置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专业设置之前,一定要在所在地区进行细致周密的社会调查,搞清楚这一地区的基本产业情况和所开设专业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很好地培养出所在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和优秀的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体现院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
4.针对性强、强调实践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指的是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和经验。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从而为获得更有效的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
因此,与本科商务英语相比,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与前者相比,后者更具针对性(或目的性)、实践性、灵活性、社会参与性等。
5.以商学结合为特色的教学体系
高职产学结合是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直接结合的形式,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产学结合,是高职发挥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必然选择。始终做到产学结合,是高职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亮点。产学结合中的“产”,指的是“现代生产”。但是,体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中,又有所不同。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的学生主要是系统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础理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的能力及写、译的基本能力,有较强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因此,我们认为,使用“商学结合”的术语更贴切。高职商务英语的商学结合不能搞形
式、走过场,必须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等形式,还可以探索其他形式,把商学结合的特色发挥出来,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6.有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加强创业教育的体系
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并且将其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样才能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笔者曾专门撰文《关于高职商务英语的理性再思考》探讨此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高职商务英语特色体系的构建仅有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够的,它涵盖的东西远远超过这些。这就需要从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的人员共同参与,继续探讨,并且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并最终构建这一特色体系。
第五篇:英语教育专业特色与优势
英语教育专业特色与优势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优化传统英语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既突出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又强化现代理论思维、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体系。同时,本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以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本专业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能力和全面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建设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点:
本专业在文科建设在学科、人才、科研、教改、管理等硬件和软件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体现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在农业院校办文科的一种尝试,为发展我校的文科建设提供了范例。
本专业建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课程和课程群,建立了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和管理机制,建立了适应学生需要的、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出我校培养文科高素质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本专业注重教学实践性环节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实践活动效果也明显提高,取得了学习、写作、科研各方面的优秀成果。
三、专业优势
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就业渠道广。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宽。
本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组织了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多方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平时的各种锻炼,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本专业学生环境意识强。受到农业院校整体特色的熏陶,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